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傲气凛然-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佩孚发表了一通感慨,终于把精力转到了正题上,就目前齐头并进的三路部队和南京行营的建议进行紧张商讨,直到天色放量,才拿出完整的行动方案。

……

四月十三日,晚八点,济南日军司令部。

从北京匆匆赶来的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高额细目蓄着日耳曼式胡子的日军青岛守备军司令本乡房太郎大将以及日本驻济南领事、日本陆军总部特派情报官员、日军驻济南守备部队等十余名文武官员汇聚一堂,就目前巴黎和会正在讨论的“德国将青岛完全交还中国”、日益严峻的山东局势、吴佩孚所部三个师接过山东防务、如何保证日本在山东利益及数万侨民安全等问题,举行紧急磋商。

林权助的秘书向与会者通报国际形势和日本内阁“尽可能温和解决山东问题”的相关指示后退到后排,林权助略作总结,便礼貌地征询本乡房太郎的意见:“将军阁下,请您说说军队的意见吧!”

本乡房太郎微微皱眉,显然是对林权助的明知故问颇为不快。

在调遣烟台步兵大队协防济南之前,本乡房太郎已经将军队的意见电告林权助,而林权助从北京匆匆赶来,无疑是接到日本内阁的指示后临时做出的决定,显然是对军方的意见不予支持。

尽管心中不满,但本乡房太郎还是能体谅日本内阁的苦衷,毕竟目前日本国内沉重的财政压力和不断下滑的经济状况令人头疼,可以说日本军队根本没有与中国军队匆匆开战的计划和准备,因此,本乡房太郎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意见:

“从目前山东新任督军吴佩孚的行动分析,对我大日本帝国在山东的利益非常不利,而且南京方面的军队出现了异动,除驻扎海州的新编第五十三师进入战备状态之外,南京统辖的另一个精锐师,也就是新编第五十五师也停止了训练,正在南京北岸的浦口军事训练基地集结。”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军队正以从未有过的强硬姿态,来威胁驻扎山东地区的我大日本帝国军队,以达到他们控制山东、制约大日本帝国势力扩张的目的,对此,我们必须以更为强硬的态度来面对一切!”

本乡房太郎的话语刚落,与会的武官们立刻大声支持,一个个语气坚决,神色怒愤,让林权助和几名文官深感压力。

面对逼宫似的愤怒军人,林权助只好退后一步,在争取到济南谈判的时间和较为宽松的条件之后,默许了军队采取强硬的、针锋相对步步紧逼的军事布置。

第299章 该来的还是来了

日本和中国军队在山东地区针锋相对的军事行动,终于吓坏了欧美列强,汇聚法国巴黎为自身利益争得面红耳赤的欧美各国突然发现,中国局势的急剧恶化已经危害到自身的在华利益,于是不约而同地停止针对日本政府要求获得山东权益的讨论会议,分别与中日两国代表举行会谈,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停止对抗、和平解决的呼吁,各国驻华使节走马灯一般出入南京行营,全力斡旋。

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的曾超然,此时已经带领强大的参谋班子,秘密前往山东临沂,指挥萧飞的第五十三师、陈兰亭的第五十五师和两个炮团向诸城和日照疾进,与济南方向的吴佩孚两路大军遥相呼应,给日本军队施加了巨大压力。

萧益民和杨度也随之结束了对吴淞要塞和江阴要塞的视察,返回南京指挥全局,并与络绎来访的欧美各国使节举行诚挚会谈,非常委婉地告知中国政府的底线:日本军队必须服从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做出的公正裁决,无条件撤离中国山东地区,否则,中国军队为了主权和尊严,不惜死战到底!

也许是受到世界舆论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军队两路大军行至济南外围二十公里和青岛西面三十公里便停止了前进,与严阵以待的日军形成对峙之势。

日军面对南北两路咄咄逼人的七万中国军队也非常顾忌,不但不敢打响第一枪,还在巨大的压力下停止对济南和胶济铁路沿线中国民众的掠夺和驱逐,但是日本政府和军队疯狂的叫嚣以及宣称将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的威胁,却进一步地升级。

本来中国各界民众就对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强行宣布,将履行与北洋政府签订的《二十一条》若干条款的野蛮行径无比愤慨,再听到日本政府和军队在山东问题上的狂妄叫嚣与在济南、青岛等地的疯狂屠杀罪行,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全面爆发,首先从北京发起的爱国学生和知识界游行声讨活动,以燎原之势向全国蔓延开来。

五月二日,正当军中将校对萧益民迟迟没有进一步命令传达感到压抑与惊讶之际,南京各界民众的游行示威申请递到了南京警察局和南京行营案头,萧益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热情接见十余名知识界、工商界和社会团体代表,与大家开诚布公地商讨过后,同意了南京各界的十万人游行示威申请。

入夜,军情局长麻刚再次进入萧益民的办公室,将一份厚达十五页的详细调查报告上呈萧益民:

“南京还较为平稳,暂时没有发现北方过来的串联者,但是上海情况很复杂,那位从南洋归来就读于复旦公学的学生何葆仁当选上海学联主席,据调查,此人与北京学界领袖方豪关系密切,近期频繁通信,而且还三次进入上海的俄国领事馆。从目前得到的情况看,我担心上海的游行示威会失控。”

萧益民顿感头痛:“游行示威并不可怕,反而是一次难得的爱国行动,用好了不但能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和忧患意识,还能对正在召开的巴黎和会产生积极影响和作用。我之所以没有让吴佩孚和曾超然他们继续向日本人施加压力,迫使日本人打响第一枪,就是担心这两件事情凑到一起。”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麻刚恍然大悟,进而联想到萧益民为何允许大批中外记者跟随吴佩孚和曾超然指挥的部队一路随行采访。

萧益民颇为担忧地说道:“还有件事,之前我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现在觉得应该让你知道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李守常、陈庆同的身份很复杂,他们的背后有红色俄国驻华使馆的支持,他们开始逐步接受布尔什维克那一套,提倡使用暴力来达到革命目的,这一点相当可怕,好在如今俄国人在欧美各国的联合压制下自顾不暇,没有什么精力向中国传播他们的革命思想和手段,但是我们需要警惕了,决不能让俄国人在我们国家搞阴谋。”

麻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既然这样,是不是应该把情况向段芝泉通报一下?我估计北京的情况更严峻,弄不好届时会出现严重的骚乱。”

“可以,而且还要提醒他们,从现在起就要做好应变准备,最好能派出所有警察和军警维持秩序,决不能发生死人事件,否则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好名声就得完蛋。”萧益民补充道。

“好的,我立即去办!”麻刚随即站起来。

“顺便帮我把皙子先生叫来,他在楼下办公室加班。”萧益民吩咐道。

十余分钟后,身穿文人长衫、手摇折扇的杨度推门进来,看到茶几上已经摆好的精美的茶具,微微一笑坐下,端起刚泡好的热茶,惬意地品尝起来。

“春茶刚出来,你到哪儿弄来的我老家的君山毛尖?”

杨度品茗后很惊讶,心里一阵感动,萧益民总是能在不经意间,给他带来丝丝温暖,让他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萧益民笑道:“昨天谭祖庵派人送来的,说邵阳钢铁厂二期工程成功投产了,祝贺一下。”

杨度不由莞尔:“恐怕主要还是感谢你帮他建立起了衡阳兵工厂吧?说起来有点搞不懂,谭祖庵和程颂云应该都是知兵的人,可为何目光如此短浅,竟然忙不迭地接手我们已经淘汰的长步枪生产线?”

萧益民摇头道:“他们可不笨,我们换下来的两条仿毛瑟步枪生产线没用几年,八成新啊,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了,比起我们协助汉阳厂安装的那条生产线不遑多让,要不是我们从比利时悄悄弄回来两条更先进的生产线,我还不舍得转让给他们呢。”

杨度不屑地瘪瘪嘴:“得了吧你,总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他们拿到了生产线,还不照样得从四川购买零部件?再说了,要不是我们这几年量产的步枪射击时枪焰大,声音太响,你会更改设计,然后再引进两条更先进的生产线?”

萧益民又是一笑,略过这个问题,说起了正事:“唐绍仪给你回信了没有?”

杨度叹息一声:“回信了,真没想到他会是共济会在中国扶持的代理人,前年他和伍廷芳在上海租界成立中国共济会的时候,我还持支持态度呢,哪里会想到共济会竟然如此地阴险邪恶?”

“哼哼,让他们分别加入我国的南北两大对立政府,这得花多少心机和资本才做得出来啊!之前我和孙宝琦几个还纳闷儿,为什么唐绍仪这样的人才入不了你的法眼,原来你早就怀疑他的身份了,令人感慨啊!”

“不止他们两个,还有上海的中国青年基督教协会里面也有两个,估计是他们察觉我知道他们的底细了,所以才没有削尖脑袋挤进我们南京行营来。”萧益民尽管表现得轻松一些,可直到现在他心里还有些后怕。

“怪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杨度好奇地问。

萧益民只好胡说:“美国佬告诉我的,还有前几年日本人驱逐过在东京建立共济会的几个洋人,因为日本人也非常清楚共济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所以我们也得提高警惕才行……虽然受制于目前的形势,我们不能把上海和广州的两个共济会怎么样,但是总有一天我会把他们赶出中国!”

杨度默默点头,良久后低声问道:“俄国人再次递来的申请怎么处理?他们没有再提汉口租界和领事馆的事情,看样子是捏着鼻子认了,只想恢复在南京的老领事馆。”

萧益民慎重地说道:“答应他们吧,多一个沟通的渠道也好,他们在交谈中没提到徐树铮率部进驻库伦吗?”

杨度提起茶壶,给自己面前的茶杯斟满,然后道:“提及了,但是没有我们所担心的外交抗议,只是希望我们将聚集在库伦和九原一带的前沙俄军队残部驱逐出境,不让这些白俄军队再损害俄国的利益和名誉,同时也谈到了以政治避难和难民身份滞留于上海的一万多白俄,希望我们不要再给这些对俄国政府心怀仇恨的反政府分子居留权,我回答说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再说。”

萧益民点点头:“我现在担心的并不是山东,而是蒙古和东北,根据王正廷和顾维钧两人从巴黎发回的报告分析,欧美各国特别是英国和美国,对我们开放东三省投资市场和矿产资源开采权非常感兴趣。”

“英国人十几年来一直想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东三省,只是碍于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无法实行,美国人却不一样,他们急于打开中国市场,急于树立在亚洲的政治影响力,再加上我在上次与美国公使的交谈中,透露了货币改革的愿望,他们就更热心了,而且希望参与我们的货币改革计划,为此不惜向我们提供财政帮助。”

杨度沉思片刻:“既然这样,山东问题更需要慎重了,恐怕目前的对峙局面还得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不过要争取破局的主动。”

萧益民问道:“要是破局的话,你说,要是我们在陕西来一下怎么样?反正邓锡侯和陈树藩已经做好了反攻的准备,干脆帮他们打一场大战,然后让大多由甘陕和豫西难民组成的第十军北上九原,彻底把蒙古局势稳定下来。”

杨度惊讶地望向萧益民,好在他已经逐步适应萧益民跳跃式的思维,立即把蒙古、东北、华北和山东连在一起考虑,最后发现萧益民不知何时已经布下了一个很大的棋局。

第300章 乱中取事

自五月四日起,在北京正式发起的反对帝国主义霸权的爱国运动迅速向全国扩展,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北方十余个大中城市数百万青年学子和各界民众波澜壮阔的游行示威、抗议请愿活动相比,南中国所有城市的游行请愿行动均显得更为有序,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数十万人长达三天的游行抗议运动都没有引发任何骚乱,倒是有数百名企图浑水摸鱼、偷摸拐骗的地痞流氓被严阵以待的军警无情地逮捕和镇压。

就在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惊恐地注视着中国从未有过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时候,打打停停的陕西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争突然升级。

蓄势已久的邓锡侯和陈树藩两部联军突然发力,指挥十二万养精蓄锐、装备一新的军队发起突然反击,仅用三天时间就击败了井岳秀、董振五、邓宝珊和杨虎城各部组成的靖国军,以令人目不暇接的惊人速度,先后收复西安、洛南、周芷、宝鸡、泾阳、高陵等二十余县,两路大军兵锋直逼三原和潼关。

驻守渭南一线的刘镇华的镇嵩军见势不妙,立刻通电全国,宣布保持中立,谁知此举惹恼了靖国军各部将领,在全线退却中伤亡轻微的靖国军第二路军在司令樊钟秀的命令下,对毫无防备的镇嵩军发起突然打击,仅用半天时间就打死打伤刘镇华部四千余众,迫使刘镇华率领惊慌失措的镇嵩军撤往东南方向,樊钟秀随即命令所部停止追击,将刘镇华部来不及带走的所有军需物资抢掠一空,然后迅速北撤。

镇嵩军将领对此无比怨恨,在司令刘镇华的率领下,果断与邓锡侯部结盟,在邓锡侯的慷慨支援下,迅速补齐武器弹药,对撤往陕北一线的靖国军发起了疯狂的追击和报复。

本已经拿定主意支持靖国军的山西王阎锡山闻讯大吃一惊,立刻放弃对军纪败坏、毫无信用可言的靖国军的支持,命令即将赶赴陕西助战的三个师停止前进,严守边境,开始坐山观虎斗。

五月十九日,骁勇强悍的邓锡侯指挥大军击溃正面阻击之敌,摧毁三万敌军驻守的洛川至宜川防线,一举消灭井岳秀、樊钟秀部四千余人,俘虏敌人六千余人,随后马不停蹄继续北上,于五月二十四日占领靖国军的大后方榆林,雄踞陕北和陕甘宁地区数年之久的靖国军自此彻底失败,井岳秀等数十名靖国军将领率领剩下的三千余残部猖狂西逃,进入河西地区,寻求马家军的庇护。

捷报传来,南京行营一片欢腾,萧益民终于对真诚服从、知耻后勇的邓锡侯放下心来,不但发去热情洋溢的嘉奖电,还在众将面前大赞邓锡侯颇具名将风范。

“益帅,是否对陕西战场进行宣传?”祝贺晚会上,南京行营宣传部长兼《中国时报》社长林白水高兴地问道。

萧益民轻轻摇动手中的葡萄酒:

“这是应该的,不过尽量多宣传陈树藩、刘镇华两位将军的正面形象,邓锡侯那里还是采取低调策略,在关键的地方着重提一下即可,因为邓锡侯率领的三个师必须长期驻扎榆林,而榆林将成为我們保卫并策应蒙古友军的训练和后勤保障基地,成为我军保卫蒙古这块辽阔国土的跳板。”

“等陕西局势平稳之后,我們还要在陕甘宁地区征召三万新兵到榆林训练,然后徐徐向北,长期占领和驻守九原和归绥,一年之内,我們必须在以上三地建立起永久的军事基地,这对国家的统一和未来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林白水略微品味,立刻明白萧益民的庞大计划:“明白了!看来我們要在榆林建立记者站了,哈哈!”

萧益民的新任机要副官麻荣悄然到来,在萧益民耳边一阵低语。

萧益民微微点头,小声吩咐几句,然后便拉上林白水,悄然离开行营文武官员們难得一聚的热闹会场,乘坐电梯回到五楼的办公室。

五分钟不到,杨度、麻刚、万连峰、张斯可等主要将领和智囊全部到来,非常熟悉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萧益民点燃支香烟,把烟盒和美国人送的镶钻纯金火机放到大茶几中间,示意大家随意,这才道:

“临时召集大家来,是因为再次收到北京段祺瑞总统的讯问电,很显然,他对战前没有告诉他我們要占领榆林深感不快,似乎也不相信我們占领榆林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徐树铮部稳固蒙古的説法。所以,我不得不把诸位找来,听取大家的意见。”

杨度当仁不让,率先发表看法:

“这里面不但有日本人向段芝泉施加的压力,很可能还有阎百川向中央政府的压力,毕竟我們拿下榆林和神木之后,山西通往西面的道路完全被我军控制,不但对晋西北地区形成了威胁,也堵死了山西通往西部和西北地区的重要商道,粗粗一算,只要邓锡侯愿意,每年完全可以从这两条商道收取两百万元以上的商税,更别提今后从马匹、牛羊、毛皮和药材等自主经营中获得的巨大利润了。”

众人听完杨度的介绍,这才发现其中还有如此重要的利益纠葛,不由得热烈地议论起来。

萧益民也不制止,等大家説过瘾停下来,才微笑着説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计划:“八年来,陕西商会一直和我們保持合作,如今名震全国的四川商会也一直盼望打通陕甘宁和蒙古的商道,现在我們终于可以满足这些多年来默默支持我們的商人了。”

“司令説得对,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算盘越打越精的后勤部长何成良开始算数了:“先不説之前我军和川鄂湘黔等省每年都要采购的马匹、耕牛、毛皮和药材等物资能省去中间的冤枉钱,仅仅是鸦片走私这一项,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大都从山西和直隶高价进货的蒙古,就能给我們带来巨额利润。”

“只要经营得好,哪怕我們在榆林驻扎五万驻军,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还略有盈余,仅凭这一点,我們就不能对北洋和山西让步,要是他們有本事,怎么这么多年不去打下这块重要的地盘?”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心里均感到无比自豪。

杨度笑了笑,提醒道:“虽然这是我們的心里话,但在外面可不能这么説,成良以后还得多注意,不能贪一时口舌之快而有损我們的整体计划实施。”

何成良连忙谦逊地答应下来:“先生説的是,我一定注意。”

萧益民非常满意:“好了,先谈谈怎么回复段总统的讯问……嗯,我們该怎么打消阎锡山的怨气呢?毕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們还要求得方方面面的支持,哪怕不能得到北地各方诸侯的支持,也尽量不要树敌,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們的统一大业。”

众人纷纷点头,萧益民继续説道:

“现在摆在我們面前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如何让段总统和北洋各军相信我們的善意,以及未来我們对蒙古友军的支持;第二、如何打消阎锡山的顾虑,让他知道我們不会和他成为敌人,顶多就是在商场上有些竞争,其他方面我們还希望与他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合作;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們该如何向中外各界解释五万军队长期驻扎榆林这一事实?”

“在此之前,我认为可以不管任何人的看法,尽可能低调行事即可,但现在看来,很可能行不通了,虽然我們乱中取胜,走出了极为成功、关键的一步,但是接下来还得迈出第二步、第三步,一直到实现控制蒙古和辽西地区的阶段性目标为止。”

“再有就是,从张家口分别至库伦和归绥这两条铁路我們都包给了英国人,其中从张家口到归绥这段一百六十公里的铁路,再有三个月就能通车运营,陕西局势稳定之后,灵宝至西安的铁路就要复工,规划好的西安至榆林的省际公路扩建改建工程也将立刻施工,可以説,陕西一战和山东一战,是对我們的最大考验,好在陕西战役顺利达到我們的目的,剩下的山东战场很可能陷入长期的对峙状态,因为吴佩孚部已经顺利进入济南,日本人虽然没有撤走他們的军队,但在我军五个师的强大压力下,目前也不敢有什么挑衅行动。”

“因此,我們必须趁现在宝贵的缓冲期,迅速解决我五万大军长期占领榆林地区所产生的问题。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担心想得不周到,任何的意见都有可能被采纳。”

沉默中,林白水率先发言:“我的意见还是舆论先行,益帅常引用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观点,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是达到政治目的的终极手段,我赞成!而政治宣传无疑是达到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通常是先行的手段,所以我请大家先做出一个界定,也好让我們宣传部门顺利地开展工作。”

杨度和大家一样表示赞成,然后补充道:“可以在陕西各级政府的重组上,对段总统做出一定让步,但是有两点必须坚持,那就是把与我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的陕西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推到陕西省长的宝座上;其次,不管谁来做陕西督军,陕南的汉中、安康地区必须掌握在我們手里!”

“赞成!”

“同意!”

“好,下面商讨一下具体实施方案……”

第301章 宣示武力

会议之后,萧益民和他麾下文武开始忙碌起来,为消除霸占陕北和绥远大片土地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日夜努力。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突变发生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突然发难,挥师四万越过山海关,与驻扎遵化、丰润、滦县一线的北洋各军形成对峙之势。

在北洋内部斗争中失利郁郁而不得志的曹锟面对汹涌入关的奉系大军,大吃一惊,派出联络官质询奉军意欲何为的同时,紧急召集麾下各师将领商议对策,经过反复权衡对比得失,曹锟与麾下将领果断投入段祺瑞阵营,迅速调兵遣将,与奉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段祺瑞与北京中央政府官员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强横深感震惊,尽管之前段祺瑞和他的中央政府对关外的张作霖有所提防,深知在争夺中央军政大权的政治斗争中一败再败的张作霖其实实力雄厚,而且在日本人的大力支持下,军力膨胀很快,绝对不甘心失败偏安一隅,但谁都没有想到,野心勃勃的张作霖竟然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争夺中央权力而挥师入关。

就在段祺瑞和曹锟等人一面发动政治攻势抨击张作霖、一面调动军队严密布防之际,又一件令人震惊的军队分裂与背叛事件发生了:

已经晋升十六师师长的冯玉祥,拒不服从中央调遣,在没有征得总统段祺瑞和直属上司曹锟的同意、也没有知会左右友军的情况下,忽然通电全国,拒绝内战,随后率领所部飞速撤离蓟县防区,西进怀柔并强行占领北洋军物资仓库,将所有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洗掠一空,紧接着再次撤往西面的昌平县城。

惊怒万分的段祺瑞对冯玉祥痛恨不已,数月前力荐冯玉祥晋升师长、独当一面的曹锟更是对这一背叛行为破口大骂,但是在总兵力已达二十万的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巨大压迫之下,段祺瑞和曹锟只能面对现实,除了迅速调兵遣将弥补防线漏洞之外,还第一时间致电南京,向萧益民通报详情,请求萧益民给予军事和政治上的大力支持。

六月二十八日晚,南京。

出席南京行营紧急会议的军政要员听完萧益民的详细通报,立刻发现华北局势远比想象中的还要恶劣,不由得三三两两热议起来,纷纷推测奉系军队突然发难的目的和其幕后背景。

坐在萧益民左手边的杨度缓缓移动身子,在萧益民耳边低声说道:

“没想到你的担忧这么快就出现了……不过这样也好,我军驻扎榆林地区估计没人再去说三道四了,如今恐怕全中国乃至欧美列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北京和山海关内外。”

萧益民苦笑道:“要是能避免直、皖和奉系交恶,或者将这两大势力的争斗推迟个一两年,我宁愿接受全国各界对我军强占榆林地区的口诛笔伐!现在好了,我们付出巨大代价,好不容易在巴黎和会上获得欧美列强的支持,迫使小日本不得不承诺在本年底之前完全撤离山东,气急败坏阴险狡诈的小日本就给我们在华北来这一出。”

杨度嘿嘿一笑:“这样不正好吗?如果张作霖不来这一出,恐怕你还找不到借口挥师北上呢。”

“难啊!”

萧益民指指桌面上的文件夹:“段芝泉和曹仲珊只是向我们伸手要武器弹药,要军饷援助,根本就不愿意让我们出兵助战。现在看来,他们两人和北洋那些遗老遗少们早就对我们有所防备了。”

杨度点点头:“明知道这样,你还必须得支持他们对抗张作霖,否则,一旦段芝泉他们觉得自己顶不住奉军的攻势,绝对会把正在库伦平叛的徐树铮两个精锐师调回来,而我们又没有任何接防蒙古的准备,哪怕现在立刻命令驻榆林各部抓紧时间,迅速从四川大本营调集大批物资北上,至少也要耗费三四个月的时间,如此一来,徐树铮的蒙古平叛行动必将功败垂成,由此而带来的隐患就会更大。”

萧益民重重点头:“这正是我所担心的!现在不但华北令我手足无措,就连山东局势也将受到严重影响……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小心防备小日本借机玩弄阴谋,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铸成全国性的动乱,甚至大规模的内战。”

杨度微微感叹:“日本人够狠啊!我们好不容易以削弱张作霖奉系势力、阻止日本谋取霸占我东三省为由,说服段芝泉和中央政府那帮人向世界各国开放东北市场,日本人就马上给我们当头一棒,我们未来要保住山东的平稳交接,还不得不默默忍受这种明目张胆的屈辱,唉……”

这时会议室里的议论声越来越大,萧益民满肚子气无从发泄,站起来双手虚压,大声喊道:“诸位请安静,真要发表意见也要一个个来……王键,你小子这么激动干什么?”

王键面红耳赤地站起来:“司令,我们几个意见完全一致,那就是决不能向东北的土匪头子示弱,更不能让日本人的阴谋诡计得逞!司令,下令吧,我第一集团军三个师基本完成换装,只要司令一声令下,我部三日内即可挥师北上,将张作霖和奉军赶出关内!”

“司令,下令吧!”第一集团军几个师长、参谋长齐齐站起请命。

驻守徐州的第三集团军司令廖震连忙站起:“司令,我们徐州两个师虽然没有换装,但手上的装备足以将奉军击败!”

萧益民慢慢坐下,抬起右手摆了摆:“好了好了!大家坐下,这事急不来,急也没有用,把你们招来就是要商量对策,越是这个时候咱们就越需要冷静。”

会场立即安静下来,将领们在萧益民和杨度的引导下,有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紧急从上海赶来的军情军长麻刚也简要地介绍了北方各省方方面面的相关情报,并将奉军五万人马源源不断集结于锦州的消息向大家通报。

紧急会议一直延续到二十九日上午九点才结束,略作洗漱之后,萧益民带上杨度、王键、廖震和总部三位处长下到一楼大厅,向闻风而来的百余名中外记者宣布重要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