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驻马太行侧 下-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化大草命?红卫兵造反?岳维汉绝对会把这些历史悲剧扼杀在萌芽状态!
历史上的新〖中〗国,曾经走过不少弯路,甚至开过历史的倒车,不过在这一世,这一切却是不可能再发生了!
第459章 大西南会战
民国32年(1943年)正月初一,当整个缅甸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之中时,南洋日报却突然在头版头条披lù了一则惊人的消息,根据南洋联合大学气象学院院长竺可桢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未来六个月内,〖中〗国西南数省将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
消息一经披lù,缅甸七百多万原住民以及已经移民缅甸的八百多万〖中〗国难民倒是没什么反应,不过缅甸境内的各国商人却是从中嗅出了商机,一旦〖中〗国大西南遭受大旱”到时候对粮食的需求势必会猛增,这中间自然有暴利可图。
很快,缅甸境内的各国商人就开始四处收购粮食,准备大发横财。
然而,缅甸境内的粮食早已经被人收购一空了,各国商人很快就想到了远征军头上,认为这肯定是竺教授事先将消息透lù给了远征军,然后远征军暗中买空了缅甸境内的余粮”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将遭受旱灾的消息。
抢购风潮很快就导致粮食价格的飞速上涨。
短短数日之间,大量的越洋电报就从缅甸发往了印度、澳洲甚至是美洲,甚至连盘踞着印支半岛的〖日〗本商人都被惊动了,说到底,商人都是重利的,历史上日军侵华期间,也同样不乏大量的〖日〗本商人将军火走sī给国军和八路军。
仰光,远征军司令部。
邓公和岳维汉刚刚讨论完各集团军以及各野战师的政委人选,荣德生老先生和陈嘉庚先生忽然联袂而至,邓公正准备起身告辞时却被岳维汉给阻止了,岳维汉知道邓公推崇的是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再说邓公也是远征军政委,也有知情权不是。
见岳维汉把邓公给留下了”荣老先生和陈老先生便知道了他的用意。
当下荣老先生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摆到了岳维汉案头”旋即不无〖兴〗奋地说道:“岳将军”前期的准备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经过一个多月的秘密收购,我们已经囤积了将近20亿斤粮食。
“20亿斤?”岳维汉皱了皱眉头,又道,“价格呢?”
20亿斤粮食看似不少,堆成堆都快成一座小山了,可一旦分摊到2亿同胞头上,那就只有每人十斤了,根本连七天的口粮都不够,能济什么事?
荣老先生道:“缅甸的粮食价格也已经上涨了近十倍!”
陈老先生也道:“缅甸的盘子太小了,余粮本来就不多”那些粮商又极精明,我们才稍有动作,价格就上去了。”
“价格已经上涨了近十倍?”岳维汉凛然道,“对移民过来的同胞没造成影响吧?”
“这倒没有。”陈老先生摇了摇头,说道”“因为国内移民过来的同胞大多都被编进了各今生产建设兵团,在兵团内,一应生活物资都是配给的”而且各兵团现在基本上都能够自给自足了,不过,对缅甸原住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城市居民不比农村居民,家里能有个把月的余粮就不错了”在平时,这也没啥,粮食吃光了再去粮行购买就行了,可一旦出现粮价飞涨的情形”问题就严重了,轻则倾家dàng产”重则变卖家资、债台高筑甚至流落他乡以乞讨为生。
可以预见,缅甸土著即将遭受一场人为的“灾荒”。
“唉,我们远征军现在也很困难,缅甸人民的困难就只能拜托他们自己克服了。”岳维汉说这话时脸上满是遗憾的表情,不过旁边的邓公却分明听出来了”岳维汉的言下之意根本就是别管缅甸原住民的死活了。
荣老先生又道:“粮价飞涨的情形已经引起了缅甸境内各国商人的注意”据保守估计,至少有五百多个粮食商人已经打电报回国”正设法从印度、暹罗、印支、澳洲等地紧急调运粮食,不也意外的话”半个月后,第一批粮食就将从暹罗输入缅甸境内!”
岳维汉沉吟片刻后问道:“半个月后从暹逻输入的粮食大约有多少?”
荣老先生道:“暹罗人口几近缅甸的三倍”所以余粮也更多”不过考虑到运输能力的限制,第一批输入的粮食不会超过10亿斤!但是接下来印支日商输入的粮食数量肯定会猛增到上百亿斤,因为日商可以租用〖日〗本军方的大型运输船只。”
陈老先生也道:“接下来还有美英商人”从印度、澳洲调运过来的粮食也不会少于百亿斤。”百亿斤粮食听起来似乎不少”其实也就500万吨”分摊到五百多个粮商头上,每个人也就一万来吨的份额,雇一艘万吨货轮一趟就送过来了。
岳维汉想了想”问荣老先生道:“荣老”你觉得现在可以放粮了吗?”
荣老先生道:“从暹逻过来的首批粮食至少还要半个月才能输入,时间足够,老朽以为可以把粮价继续往上抬”然后从二十倍价格的高位开始放粮,此时,各国粮商为了让粮价维持高位,肯定会不遗余力地吃进我们放出的粮食,我们就能回笼资金了!”
“好!”岳维汉欣然道,“就按荣老说的办,现在继续吃进粮食,把粮价炒上去,然后从二十倍高价开始放粮!”
西贡,〖日〗本南方军司令部。
南方军参谋总长安达二十三中将兴冲冲地走进了寺内寿一的办公室,旋即猛然收脚立正道:“司令官阁下,消息已经得到核实了,南洋联大竺可桢教授确有其人,而且在国际气象学界颇有声誉,而〖中〗国西南即将大旱的消息”也的确是他的研究成果二”
“哦?”寺内寿一蹙眉道”“难怪缅甸方面的粮食需求会突然大增,原来是岳维汉在为今年的饥荒预做打算啊。”
安达二十三道:“司令官阁下,各国的粮商正从印度、澳洲以及非洲向缅甸紧急调运粮食,而且,阻止〖中〗国远征军夹肆收购粮食的行为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分一杯羹,以缓解我们的经济困难。”
此时的〖日〗本”由于长年累月的战争,国民经济已经严重畸形了,由于工业规模所限,政府为了尽可能地生产更多的军舰、飞机,大炮以及枪械,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已经削减到了最低限度,这就导致了国内物价飞涨的不利局面。
与此同时,西方各国已经关闭了与〖日〗本的贸易大门,而德、意等轴心盟国的物资却又远隔重洋运不过来,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日军占领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走sī贸易却并没有被完全杜绝,因此日军完全可以从盟军那里获得急需的生活物资。
但是”盟军的生活物资是需要用美元来结算的,而〖日〗本的美元储备却早已经消耗殆尽,所以安达二十三才会有此一说,如果南方军可以从这次粮食风bō中分一杯羹,以廉价的印支粮食换取大量美元”就可以从盟军的走sī商人手中换取大量的急需物资。
所以,不等安达二十三说完,寺内寿一就欣然点头道:“哟西”这件事就由安达君全权负责,争取在三天之内将印支境内的余粮全部收缴上来,然后安排商人紧急运往缅甸,为了不引起盟军方面的怀疑,最好通过暹罗商人行事。”
“哈依。”安达二十三猛然低头,旋即领命去了。
南京,〖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部。
新任华中方面军参谋总长根本博中将大步走进了冈村宁次的办公室,旋即猛然收脚立正道:“司令官阁下,消息已经核实,〖中〗国西南即将大旱消息属实”这的确是南洋联大气象学专家竺可桢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哟西。”冈村宁次欣然点头道”“皇军的机会终于来了!”
“司令官阁下的意思是”根本博凛然道,“主动进攻?”,眼下的日军,已经在远东、华北以及东南亚三个战场处于守势”华中战场虽然暂时还处于进攻态势”但相比国军和占领区内的新四军,日伪军的优势已经不是很明显了”根本博根本就不认为”华中方面军目前还具备主动进攻的实力。
冈村宁次微笑着道:“根本君,难道你不觉得这是攻占〖中〗国大西南”迫使重庆政府投降的大好时机吗?”
“可是华中方面军的兵力只有50万。”,根本博皱了皱眉头,说道,,“驻守西南的〖中〗国政府军则至少有200多万”何况还有超过50万新四军盘踮在占领区内,这种情形下,贸然集结主力主动进攻,似乎有些不太妥当吧,一旦失利,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日军五大战略方军面中”冈村宁次的华中方面军是兵力最薄弱的。
“根本君多虑了。”冈村宁次摆了摆手,淡然道,“没错,驻守西南的国军仍然还有将近两百万大军,可这又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既没有粮饷配给,也没有弹药来源,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是大〖日〗本皇军的对手?”,说此一顿,冈村宁次又自信满满地道:“更何况,今年上半年的大旱将加剧大西南的粮荒,到时候国民政府的正规军能不能仍然保持在200万的规模,还是个未知数,届时皇军再趁势出击,必然可以大获全胜!”
不得不说,冈村宁次的战略眼光还是很毒的。
这老鬼子一眼就看出眼下的国民政府已经只是个空架子了,蒋员长的两百万国军看似规模庞大,可士兵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饷了,也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吃过饱饭了,储备的军火更是少得可怜,一次大的会战下来基本上就只能全军拼刺刀了。
一支缺弹少粮的军队,人再多又有什么用?又能有多少战斗力?
最重要的是,南洋的〖中〗国远征军和长江以北的八路军眼下羽翼未丰,在没有摆平南方军和华北方面军之前,都不可能抽调兵力增援西南战场,客观地讲,今年是日军占领〖中〗国大西南、灭亡国民政府的最后机会,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眼下的〖日〗本,正是急需像样的战绩来提振士气和民心的时候。
一旦华中方面军占领了大西南,既便国民政府迁到大西北,也至少可以造成〖中〗国政府的法理灭亡,这对眼下士气低落的日军将士和疲惫的〖日〗本国民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鼓舞,同时在德、意等轴心同盟国眼里,〖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反过来,国民政府的法理灭亡也可以极大地打压远征军和八路军的嚣张气焰。
只要日军能够撑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期,等到满洲、华中两地彻底融入〖日〗本”则〖日〗本又将重新拥有大量的后备兵源,再加上远东工业基地生产的大量苏式军械,以及〖日〗本政府对军事建设重心的调整,打败远征军及八路军并不是什么难事。
根本博沉吟片刻后道:“习令官阁下,大本营恐怕不会同意。”
“大本营?”冈村宁次撇了撇嘴,面lù不屑之sè,从一开始”他就不准备征得大本营的同意,当下冈村宁次拍了拍根本博的肩膀,说道,“根本君,华中方面军的弹药储备已经足够西南会战所需了,此战也无需大本营的支持,凭我们自己就足可胜任!”
“哈依。”根本博终于被说服了,当即猛然低头道”“司令官阁下,我这就回参谋部,立即召集作战参谋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哟西。”冈村宁次欣然点头道”“根本君,你很快就要成为帝国英雄了。
根本博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当下向着冈村宁次再次鞠躬致意,旋即转身扬长而去。
当天晚上”根本博就紧急召集了司令部的几十位高参,连夜制订了大西南会战的详细作战计划,此战,华中方面军将调集全部旧个野战师团,外加口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口个皇协师”兵分两路进攻西南,左路由冈部直三郎指挥,从湖南进攻贵州、云南,右路由老鬼子冈村宁次亲自指挥,自湖北进攻四川、陕西。
第460章 武装直升机
当缅甸的粮食投机运动正在持续酝酿,正日本华中方面军的大西南会战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时,延安却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是一批俄罗斯客人,由几十名武装人员以及十余名科学家组成,随同前来的还有几骆驼文献资料!
这事,还得从一年多前的苏联政变说起,莫洛托夫发动政变时,由于计划不够周密让斯大林提前得到了消息,最终虽然勉强夺取了政权,却也让斯大林给逃走了,斯大林在出逃的同时还带走了苏联各科研机构的绝大部份专家以及所有的文献资料。
斯大林灭亡之后,这些科学家以及文献资料就跟着朱可夫逃难到了中亚。
作为一名忠诚的老布尔什维克,朱可夫当然不愿意让这些苏联专家以及文献资料落入轴心国之手,可他又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研究成果消失,眼看着游击队在中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朱可夫终于决定将这批专家以及资料送往延安。
对于这个决定,朱可夫的内心其实也很挣扎,不过,无论是从意识形态上考虑,还是从国际格局上考虑,中共无疑都是最合适的接受方,反正朱可夫的游击队是保不住这批专家以及资料了,除非他能狠下心杀掉所有专家并销毁所有资料。
其实,朱可夫内心还是存了一丝侥幸,在他看来中共既便相对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战略优势,可在短时间内却没有战胜日本人的可能,因此既使将苏联专家以及文献料送往延安,在短期内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科研实力。
而一旦欧洲局势出现逆转,苏联重新复国,则这批专家就能立刻回国。
说白了,朱可夫打的其实就是“借(鸡)养蛋”的主意,其目的并不是真心想帮助中共当局提高科研能力,而完全是为了保全这批苏联专家以及研究成果,因为在目前态势,朱可夫的游击队已经不足以保护这批专家以及研究成果了。
当然,朱可夫也不打算把这批专家和资料白送给中共。
苏联特使明确表示,来的专家和图纸只是很小一部份,等到中共向朱可夫的残兵败将提供了休整的根据地,同时再提供500万美元以及急需的粮食弹药之后,朱可夫才会把大部份专家以及文献资料转交给中共方面。
总之,除非中共拿出足够的诚意,否则朱可夫宁可杀掉剩下的绝大多数专家并且销毁所有的文献资料,也绝不会白白便宜中共当局。
…………
(毛)淡棉,中国远征军装甲第2师驻地。
岳维汉、卫立煌、史迪威、邓公、左总、黄杰等远征军高级将领正在现场观摩装甲第2师的军事演习,中国远征军目前只编成了两个装甲师,其中装甲第1师是以第五军坦克团、汽车团为基干编成的,装甲第2师则是以原39集团军骑兵旅为基干编成的。
当然,这两个装甲师在编成之初,就对其兵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换血,所有不识字的官兵全部被调去了别的野战师,而识文断字的青年学生则大量加入了这两支部队,现在,这两个装甲师全员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这也是必然的结果,装甲兵可是高技术兵种,没文化怎么行?
这当中,装甲第1师的所有装备都是美国援助的,已经编成大半年了!
而装甲第2师的装备却是刚刚才由仰光的兵工基地生产的,不过,相比正经美国造,仰光造的美械在品质上毫不逊色,因为仰光基地的坦克生产线原本就是从美国本土拆卸转运过来的,甚至连专家和技术工人都是从美国过来的,质量能两样吗?
也许是因为装备时间太短,装甲第2师官兵虽然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可在实际操作时却总是频频出差,尤其是东南亚的丛林、沼泽地形,更是对装甲部队的集结、编队以及突击等战术动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半天观摩下来,岳维汉对装甲第2师的表现很不满意。
站在岳维汉身后的装甲第2师的主官也是脸色沉重,装甲第2师的师长还是原骑兵旅旅长刘奉生,东北军出身的悍将,参谋长却成了叶孝先这个归国华侨,原骑兵旅参谋长赵又廷已经因为文化程度不够调到特战师去了。
刘奉生和叶孝先都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装甲第2师可是原39集团军的老底子,那可是总座起家的部队,现在却居然适应不了高技术军械,在技战术水平上更是完全输给了胡献群的装甲第1师,这岂不是在打总座的脸吗?
见岳维汉面色难堪,史迪威劝道:“岳,你也不必太在意,我看装甲第2师的精神面貌和训练氛围就很好,只是因为装备时间尚短,人员和装备尚未形成默契,所以在演习效果上未能尽如人意,依我看,最多再过半个月,他们的训练水平就能有所改观。”
“是啊,忠恕。”卫立煌将军也点了点头,劝道,“再说东南亚的丛林、沼泽地形也的确不利于重装甲部队的机动,我看装甲第2师能有这样的水平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至少收拾小日本的半吊子战车部队是绰绰有余了。”
岳维汉却摆了摆手,悠然说道:“唉,要是能有武装直升机就好喽。”
岳维汉也是让刘奉生的装甲第2师的表现给气的,所以脑子里才突然跳出了武装直升机这个概念,说起来这个年代直升机也已经出现了,不过现在出现的只是通用型直升机,既没有攻击能力,更没有防护能力,真正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要到六十年代末才出现。
说起来,武装直升机可是地面装甲目标的克星,树梢杀手的绰号可不是白瞎的。
只可惜南洋联大没有直升机方面的专家,远征军的科研底子也还是太薄弱了,否则大力研发武装直升机,直接编成陆航部队该有多爽?真要是编成了陆航部队,日军的战车部队就是一堆活靶,德军也将反过来成为被美军闪击的目标!
岳维汉正自神游物外时,邓公忽然上前说道:“忠恕,借一步说话。”
当下两人来到观摩哨的角落里,旋即邓公压低声音说道:“忠恕,延安来电,说是朱可夫的苏俄游击队已经转移到了中俄边境地区,要求中共方面予以接纳并且提供经费物资,作为补偿,朱可夫将把数百名专家以及几卡车的文献资料送给中国。”
“什么?数百名专家以及几卡车文献资料?”岳维汉闻言凛然。
邓公点了颗烟,又道:“不过,朱可夫要我们提供500万美元的经费!”
“啥?500万美元!?”岳维汉当即难以置信地大声重复道,“500万美元!?”
邓公苦笑道:“朱可夫的胃口是有些大,500万美元太多,50万倒是可以考虑……”
“不不不,朱可夫的胃口一点都不大!”岳维汉赶紧打断邓公道,“朱可夫真要能把这批专家以及文献资料送来中国,别说是500万美元,就是5000万美元我们也给!老邓,这批苏联专家和文献资料可是万金不换的瑰宝啊!”
如果岳维汉没有猜错,这批苏联专家绝对是最顶级的,中间不但有航空航天、导弹、舰船、潜艇、坦克以及喷气式飞机等领域的专家,搞不好还有核武专家,只花5000万美元就能买到,的确是太便宜了,就是五亿都不贵啊!
更让岳维汉期待的是,这批专家里搞不好就有苏俄直升机之父——卡莫夫和米里!
在岳维汉的前世,说起卡莫夫和米里这两个人名,也许有人不知道,可说起卡…28反潜直升机和米格…28武装直升机,却鲜有不知道的,这两款直升机可是苏俄武器库里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之一啊!
真要是能把卡莫夫、米里这两位大佬和他们的直升机图纸弄到仰光来,再辅以岳维汉提供的后世武装直升机的发展轨迹,中国远征军绝对可以在一年之内研发出第一款真正意义的武装直升机,两年之内就有可能编成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陆航部队!
这样一来,中国远征军直接就可以在陆航领域站上当世之巅了!
这个时代毕竟不是卫星和电子产品大行其道的21世纪,岳维汉也不需要武直十或者阿帕奇那种堆满高科技电子产品的精密货。
说句不中听的,要对付这个时代的地面装甲目标,普通直升机加装机枪、火箭炮,再在机舱两侧焊上钢板就足以胜任了,当然,要制造普通直升机并让它飞起来也并不容易,如果没有直升机专家以及庞大的科研团队,是不可能完成的。
见岳维汉满脸振奋的样子,邓公试探着道:“忠恕,你的意思是……”
“草,给!”岳维汉恶狠狠地爆了句粗口,旋即又道,“立即给延安回电,这五百万美元的经费南洋局出了,不过从苏俄过来的那批专家最好还是让他们来仰光,图纸最好也一并带过来,除了可以帮助我们研发新式武器,还可以带出一大批科研人员。”
“那是当然。”邓公点头道,“中央原本也是这样考虑的,我这就去回电。”
…………
中俄边境,阿尔泰山南麓。
大约在半个月前,朱可夫亲自率领的其中一支游击队转移到了阿尔泰山南麓并在中国境内暂时找到了落脚点,不过,哈萨克斯坦叛军和俄罗斯叛军正从西、北两个方向朝游击队碾压过来,游击队的生存空间正在急剧压缩。
军营内,卡莫夫正对着冰冷的土豆泥还有坚硬的黑面包长吁短叹。
自从苏联分裂之后,卡莫夫和直升机设计局的同事们就开始了,斯大林出逃后,他们就跟着转移到了伏尔加河沿岸地区,接着又翻过了乌拉尔山脉,先在西伯利亚的冰原上坚持了几个月,最后终于熬不下去了,就又上了中亚高原。
这一年多来,卡莫夫一直就在逃亡、逃亡、再逃亡,他的足迹几乎横跨了整个苏联,光是皮靴就磨破了好几双,同事们也大多饿死、冻死或者逃跑未遂被枪决了,卡莫夫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完全是因为他是直升机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看着手中坚硬的黑面包以及冰冷的土豆泥,再看看脚上已经开了口的皮靴以及身上早已经破了好几个大洞的皮大衣,卡莫夫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忽然间觉得留在莫斯科其实也蛮不错的,至少不用为衣食发愁,更不用遭这罪。
就在卡莫夫长吁短叹时,米高扬黑着脸走进了卡莫夫的帐篷。
卡莫夫是苏俄直升机之父,米高杨却是苏俄喷气式战斗机之父,米高杨在苏联兵器科学界的地位,甚至还要远远超过卡莫夫,历史上苏俄的米格系列喷气式战斗机,可是与美国的f系列战斗机足足抗衡了半个世纪啊!
“知道吗?”米高杨黑着脸向卡莫夫道,“朱可夫这个鼠目寸光的蠢货,500万美元就把我们全给卖了。”
“500万美元?”卡莫夫愕然道,“什么意思?”
米高杨道:“朱可夫刚刚已经与中共方面达成了秘密协议,划出北部地区供朱可夫的游击队休整,同时中共方面负责给游击队提供必需的武器装备以及粮食,再提供五百万美元的经费,代价就是——把我们连同所有的图纸全部送给中共。”
卡莫夫沉默了,老实说他是受够了现在这样的生活了,只要能有安定的生活以及安逸的科研场所,别的他是真不想再计较了,都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只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提升人类的科技水平,管它是为谁服务呢?
“你去不去?”米高杨沉声道,“反正我是坚决不去的。”
说此一顿,米高杨又道:“我已经暗中联络民一些人,他们都赞同我的主张,决定抵制朱可夫的愚蠢决定,我们宁可死,也绝不会把自己的科研成果送给别的国家,与其便宜中国人,那还不如回去替莫洛托夫卖命。”
第461章 经济战争
次日,一份长长的名单就呈上了岳维汉案头。
这份名单赫然就是即将来华的苏联科学家的名单,名单上的科学家绝大部份都是苏联科学院的院士,许多还是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直升机专家卡莫夫和米里赫然就在其中,除此之外,还有喷气战斗机之父米高扬,核子武器之父库尔恰托夫,重型坦克之父科京,甚至还有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之父瓦廖夫,不过此时的瓦廖夫还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研究员。
看了这份长长的名单,岳维汉激动之余抱着玉狐就是一个热吻。
“你是不是捡着元宝了?”良久唇分,玉狐美目迷离地凝视着岳维汉,娇嗔道,“心情这么高兴?”
“岂止是元宝?简直就是稀世珍宝!”岳维汉甩手在玉狐的丰臀上拍了一巴掌,旋即扬了扬手中的名单得意地大笑道,“看见这上面的名字没?随便哪个都是无价之宝啊,要不了多久,这些科学家就全都要来仰光了,哈哈哈。”
说此一顿,岳维汉又道:“这回真是发达了,有了这批苏联科学家,咱们中国的科技水平就是想不腾飞都不行了,再过个十年八年,什么导弹、原子弹、氢弹,什么重型坦克、武装直升机还有弹道导弹核潜艇就全都有了,搞不好卫星都能上天了!”
玉狐不懂这些,不过岳维汉高兴她就高兴,当下又上前主动献上了香吻。
岳维汉搂着玉狐的细腰,惬意地唔了声,旋即又道:“不过,事情还是有些麻烦,我听说绝大部份苏联科学家都不愿意来中国,朱可夫为了逼这些科学家就犯,都动了粗,甚至还枪毙了两个研究员,朱可夫可真是个败家玩意!”
话音方落,行动处长马占魁就大步走进了办公室。
作为岳维汉的绝对心腹,马占魁是拥有不经禀报就直接入内的权利的,进了办公室才看到岳维汉正和玉狐搂抱在一起,两人的手甚至还各自停留在对方的要害位置,马占魁却似根本就没有看到似的,面不改色地立正敬礼道:“总座!”
岳维汉有些讪讪地从玉狐鼓腾腾的酥胸上收回禄山爪,旋即又从办公桌上抓起那张名单递给马占魁,肃然道:“占魁,看到这名单没?这是一批苏联科学家,还有好几卡车的图纸以及资料,我要你把他们弄到仰光来,敢不敢走这趟?”
“只要是总座的命令!”马占魁啪地立正,肃然道,“上刀山下油锅都行!”
“好,我就欣赏你这份干劲!”岳维汉重重拍案道,“要什么人什么物尽管提,我尽一切可能满足你,延安方面也会全力配合你,但是我得告诉你,这件事不那么简单,那批苏联科学家可能会,你得保证把他们毫发未损地弄过来。”
“没问题。”马占魁朗声道,“少一根头发,总座你找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