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极品闲人-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头之上,一名披挂着明光铠的大唐将军,朝下看了一眼,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清理一下!”
这名大唐将军,正是薛讷,那一日和杜学文分开之后,他便率领着三万辽东军直扑塞得港,塞得港的防御力量和亚历山大港相比,远远不如,只有千余老弱,薛讷几乎兵不血刃便将塞得港夷为平地,紧跟着他便率军向西,一路到了开罗。
以被俘的埃及仆从军为前驱,诈开了开罗城,大军蜂拥而进,只有三千守军的大食人自然不是唐军的对手,虽然在城主府负隅顽抗了一阵,但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下场。
就在哈马德里赶到开罗的前一天,这里已经成了大唐的领地,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凑巧,如果哈马德里不是过于小心,在沙漠之中多盘恒了一天的话,等待薛讷的就将会是在开罗城下,撞得头破血流。
就是此刻,薛讷也暗暗抹了一把冷汗,当真是好险,如果不是身在开罗的话,他也不会想到,这座城市居然会被大食人经营到这个地步。
城墙的高度甚至和长安比起来都不遑多让,城头上的防御工事也十分完备,如果让大食人有了防备的话,想要攻下这么一座坚城,纵然是十万大军,没有个一年半载也是休想。
不过现在好了,开罗已经成了大唐的领土,这里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会成为大唐在埃及这片领土之上的首府。
“派人前往亚历山大港的方向,通报消息,还有,严密监视着城里的那些埃及人,将所有的大食人都甄别出来。”说到这里,薛讷一咬牙道,“全部处死!”
如今薛讷手上的兵力也是不足,原本他有三万辽东军,可是这一路上的来回奔袭,还是出现了一部分损伤,虽然死的人不多,可是水土不服的现象还是出现了,军中病倒了数千人之多。
用两万多人马,看守开罗这么一座数十万人口的城市,兵力尚显不足,更不要说再过不久,他还要率领大部分人离开这里,去与杜学文汇合,阻击穆巴克的大军。
开罗这座坚城,绝对不能出了乱子,因此上,那些大食人纵然只是平民,也只能杀无赦了。
而且聚集在开罗的大食人,大多都是富户,这些年来压榨埃及土人,每个人的身家都是不菲,清洗了这些大食人,到时候将收缴上来的财物,分散给那些埃及土人,定然能收拢民心。
薛讷虽然在辽东,征战多年,但到底年轻,还是有些心软,让他作出这个决定,还真是有些困难了。
不过对于唐军将士来说,他们的心里可没有任何负担,大唐和大食之间的血仇是怎么都化不开的,让他们去杀大食人,是报仇雪恨,他们自然乐得去做,管他什么平民不平民的。
薛讷的命令被贯彻了下去,很快城内的百姓就被聚集到了一起,紧跟着就是甄别身份,埃及土人都被驱赶到了一旁,那些大食百姓则被集中到了城主府前的广场上。
伴随着薛讷的一个“杀”字响起,早就做好了准备的唐军将士立刻拉动弓弦,羽箭就好像大雨倾泻一般,朝着大食百姓就笼罩了过去。
一时间,广场之上,惨叫声不绝于耳,那些反应过来的大食人,立刻四散奔逃,但是围在广场四周围的唐军将士早就严阵以待,手持长枪,横刀,将所有打算逃散的大食人斩杀当场。
那些在一旁的埃及土人也被惊呆了,纷纷发出了惊呼,也想着要逃走,但是在围在一旁的唐军将士手中的长枪,横刀的威逼之下,很快就战战兢兢的老实了下来。
广场上的杀戮在继续着,那些埃及土人在惊恐之余,心中居然还涌起了阵阵的快意,这些年来,他们饱受大食人的欺凌,如今能眼看着大食人被唐军屠杀,也算是报了仇。
屠杀整整持续了半天的时间才结束,广场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尸体,鲜血顺着石板路流的到处都是,整座开罗城都被笼罩在一片死亡的气息之中。
薛讷交给早就吓得面无人色的通译,对着那些埃及土人大声道:“自洪武二年八月起,开罗将成为大唐的属地,你们将成为大唐的子民,本将军知道,多年以来,你们饱受这些大食人的欺凌,现而今,本将军替你们报了仇,现在本将军宣布,开罗城内外,所有大食人的房屋,土地,财富,都将归你们所有,从近以后,你们自由了,大唐将保护你们,你们将沐浴在一个全新的帝国荣耀之中。”
薛讷的话结束了半晌,突然埃及土人的人群之中爆发除了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原本他们还都以为,等到唐军杀了大食人之后,就会轮到他们了,谁知道现在不但不用死了,而且还能大发横财,最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久违的自由。
虽说大食人宣称着真主之下,人人自由平等,可是对他们这些非穆斯林,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在大食人统治期间,他们就是奴隶,彻头彻尾的奴隶,不但要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就连他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
虽然不知道唐人说的要给他们自由,平等是真是假,但是总算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人受到的压抑,委屈时间长了,一旦找到了一个可以宣泄的途径,就算是再怎么老实,和善的人,也会在瞬间变成野兽。
随着薛讷作出承诺,整个开罗,立刻就陷入到了混乱之中,大食人已经被清洗干净,那些埃及土人便将大食人曾经居住的房屋当成了发泄的对象,大火很快就燃烧了起来。
薛讷在城主府的城墙上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并不担心,一点儿都不担心开罗这座城市会被毁灭,在此之前,他已经派兵驻守那些有价值的建筑了。
当然清真寺并不在他的保护之中,大食人输入的宗教必须被清除,这是肯定的,薛讷虽然不知道杜睿为何对伊斯兰教如此敌视,但是既然此前杜睿已经有过了交代,他执行也就是了。
不过在毁灭清真寺的过程当中,也发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大食人统治埃及毕竟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伊斯兰教对埃及土人精神层面的入侵,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埃及土人当中也有不少皈依了伊斯兰教。
所以当唐军挟裹着当地土人去毁灭清真寺的过程当中,一些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居然拒绝执行这一命令,甚至是激烈的反抗。
对此,薛讷可没有时间去批评教育,对于搜有敢于违抗命令的埃及土人,薛讷的对策只有一个,那就是杀。
开罗的混乱局面整整持续了一天的时间,等到一切都被平定下来之后,整个开罗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夷为平地。
杜学文的命令此刻也到了,薛讷留下五千人驻守开罗,照顾伤兵,自己只带了两万人,离开了开罗,前去与杜学文汇合,准备阻击穆巴克。
……
就在杜学文和薛讷横扫埃及西部的同时,西奈半岛自上的薛仁贵却没能取得应有的战果,当穆巴克率领大军东进,准备驱逐在西奈半岛上登陆的唐军之时,穆巴克得知了亚历山大港被唐军突袭的消息。
大惊失色的穆巴克在阿里的建议下,立刻命令大军东返,让已经准备好要围歼穆巴克大军的薛仁贵扑了个空。
没能缠住穆巴克的十几万大军,薛仁贵恼恨之余,也只得催促大军集结,朝西方追击,他很清楚,杜学文和薛讷手里的那点兵力,要是撞见穆巴克的大军,肯定是凶多吉少。
而就在此时,薛仁贵却迎来了一个从君士坦丁堡过来的客人,正是那位被利奥三世命令出使唐营的阿戈斯蒂诺公爵。
直到此时薛仁贵才得知,拜占庭帝国的政局,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此前的查士丁尼二世被利奥三世推翻,牧羊人出身的利奥三世居然成了拜占庭帝国的皇帝。
当然,这些都不是薛仁贵需要关心的,他对拜占庭的死活并不放在心上,虽然查士丁尼二世名义上是大唐的盟友,可是薛仁贵真正关心的只是大唐的利益会不会受到侵害。
“阿戈斯蒂诺公爵!对贵国发生的一切,我深表遗憾,但是一切都已经发生了,现在贵国需要的是稳定,我想如果贵国的国王利奥三世,愿意承认此前我大唐与皮纳尔公爵签订的协议,大唐愿意接受贵国新国王成为大唐的朋友!”
阿戈斯蒂诺闻言,面上顿时一阵阴沉,他很清楚薛仁贵所说的协议是什么,无非就是出卖埃及的利益。
阿戈斯蒂诺虽然也知道,让大唐将吃到嘴里的肉再吐出来,根本就不可能,可是就这么轻易的将埃及行省拱手让给大唐,他还是有些不甘愿。
“将军!我想我们现在应该重新签署一份更加合理的协议,您应该知道,从贵国的杜睿公爵阁下到达埃及的时候,这里就是拜占庭帝国神圣的领土,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薛仁贵也听出来了,对方摆明是不打算认账了,一时间语气也冷淡了下来:“那又怎么样,埃及曾经是拜占庭的领土,但是眼下他已经被大食人占据了,也就是说与贵国毫无关系!”
阿戈斯蒂诺连忙反驳,道:“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埃及行省虽然被那些穆斯林异教徒侵占,但是我国随时都会重新夺回来,而贵国现在却打着帮助我们的名义,做着非常不光彩的事情!”
薛仁贵冷笑连连,道:“既然如此,那么在阿戈斯蒂诺公爵看来什么才是光彩的呢?让我大唐帝国英勇的将士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奋勇拼杀,证明他们对帝国的忠诚和义务,然后我们再将埃及拱手奉上,送给你们拜占庭吗?”
阿戈斯蒂诺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无礼,但还是红着脸道:“当然!那是一个有荣誉感的贵族应该履行的责任,如果将军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将会赢得拜占庭帝国最为诚挚的友谊!”
闻言,不单单是薛仁贵,帐内的一众将军都是纷纷变色,他们见过不要脸的,可是却从来都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这种条件,他们居然也提得出来。
薛仁贵大笑了几声,突然满脸怒容的拍案而起,大声道:“办不到!公爵阁下,你的提议简直无礼之极,我大唐帝国绝对不会答应,现在埃及已经基本上在我大唐帝国的掌控之中,本帅离开长安之时,所接到的命令是,占据埃及,进而攻略整个非洲大陆,在没有接到新的命令之前,本帅将用我的生命和鲜血捍卫大唐帝国的领土埃及,任何企图染指大唐帝国领土的行为,都将被当成是对大唐的挑衅,公爵阁下今天所说的每一个字,本帅都会如实上报给朝廷,还有,公爵阁下,请牢记,大唐帝国不在乎,也不需要拜占庭的友谊!”
薛仁贵的话已经说得非常明显了,如果拜占庭帝国胆敢再对埃及有所企图的话,那就意味着战争。
阿戈斯蒂诺闻言,脸上也是一阵青紫,好半晌才道:“将军!我想您应该将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我们现在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穆斯林异教徒,他们才是邪恶的一方,作为文明世界的代表,贵我两国应当通过商谈来解决争端,而不是像那些野蛮的穆斯林异教徒一样,诉诸武力,而且我国皇帝利奥三世陛下,对埃及十分重视,他不允许任何人染指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如果您依然断然拒绝我的提议,我很难保证,一旦利奥三世陛下,因为这件事,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阿戈斯蒂诺的言语之中,也带上了威胁的意思,说白了,他就是在威胁薛仁贵,如果不交出埃及,利奥三世就有可能与大食帝国联合,一起对付大唐。
薛仁贵是个聪明人,哪能听不出阿戈斯蒂诺的意思,顿时怒极反笑,道:“好啊!在我们大唐有句话,叫万里觅封侯,我大唐帝国最注重的就是军功,无军功不得封爵,只可惜,我大唐这些年来扫荡四方,万邦归降,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战事,如果拜占庭因为埃及,要背弃协议,与我大唐帝国为敌的话,我大唐帝国亿万将士求之不得!”
阿戈斯蒂诺闻言,整个人都愣住了,他哪里知道大唐的尚武风俗,人人不但不惧怕战争,而且闻战则喜,就指望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呢。
薛仁贵接着说:“公爵阁下,请将我的话转述给你家国王,我大唐帝国从来不畏惧任何战争,他要战,我便战!”
第六百二十八章 你要战,我便战!
你要战,我便战!
这就是薛仁贵给拜占庭人最后的答复,当他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阿戈斯蒂诺是满脸的惊讶,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大唐为何会做出这么强硬的回答。
你要战,我便战!
阿戈斯蒂诺闻言顿时心头一颤,虽然在阿戈斯蒂诺看来,利奥三世的要求虽然有些异想天开,可是大唐怎么都不会这么强硬的拒绝,怎么都要扯上一段时间,彼此之间好好的磨磨牙,也好让他回去交差。
而且,阿戈斯蒂诺觉得现在大唐需要拜占庭帝国,需要拜占庭帝国在阿拉伯帝国的西方,给予牵制,就冲这一点,大唐就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拜占庭的要求。
阿戈斯蒂诺是震惊,皮纳尔则是面色苍白,他这次去长安,整整盘桓了大半年的时间,大唐如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景象。
在真正接触到大唐之前,皮纳尔始终都认为哪个存在于记忆当中罗马帝国是最为强大的,拜占庭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衣钵,雄踞世界的西方,也堪称强盛至极。
但是接触到了大唐之后,皮纳尔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国富民强,那条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灿烂的华夏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人人皆以身着唐装为荣,说汉话为荣,为了那个唐人的身份,有的人甚至拼搏了一生。
当皮纳尔第一次进入了大唐帝国的领土之时,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的惊叹,那个时刻,皮纳尔才知道自己所热爱的拜占庭是多么的渺小,他以往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多么的可笑。
大唐帝国左近的邦国,要么极力奉承,结好,要么早已经灰飞烟灭,皮纳尔能清楚的感觉到,每一个唐人身体里所带着的那股强大的自信。
走在长安的街市之中,皮纳尔所见到的每一个唐人,他们都是昂首挺胸,目空一切,那些外来人,无论是在国内是什么身份,哪怕是贵族,当他们面对唐人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战战兢兢。
不单单是皮纳尔,每一个来到大唐国土的异国之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大唐的强盛是十分明显的,当美洲和非洲基本上还是属于“沉睡的大陆”,欧洲正处于法兰克王国的草创时期,蛮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衰亡的创伤还无法修复。亚洲就已经被视为富庶的东方,由于阿拉伯帝国的迅速崛起,对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国的长期战争,导致西亚与南亚都无法平静。只有华夏在这个时期完成了空前的统一,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后世大唐著名的大诗人杜甫在诗歌《忆昔》中描绘了大唐的盛世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从诗歌中可以一窥大唐国力鼎盛时期的富足和兴盛景象。
现而今因为有了杜睿这个异数,大唐的强盛远胜历史,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杜睿的《天工开物》,改进了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并创造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大唐政府这些年来不遗余力的大面积兴修水利。黄河、长江流域等开凿一系列灌溉渠,并修旧渠和河堰。朝廷还鼓励民众开劈大量荒田,百姓们为社会创造大量财富,在这个盛世,大唐的人口大大增加,永徽年间的人口,就已经是前隋开皇盛世的三倍,不但大唐本土一片繁荣景象,辽东,漠北,中南半岛,南洋诸岛,澳洲道,天竺道都涌入了大量的唐人移民。
大唐的手工业在这一时期也有比极大的发展,其中丝织业,定州、益州、扬州都以织造特种花纹的绫锦闻名。品种多样,有一种花鸟纹锦,以五彩大团花为中心,周围绕以飞鸟散花,绚丽动人,反映了大唐高超织锦技术。
还有陶瓷业,邢州白瓷象银象雪,越州青瓷象玉象冰,还创造了著名的“唐三彩”,在白地陶胎上,刷上无色釉,再用黄、绿、青三色加以装饰,色彩鲜丽,造型美观。
大唐长安和洛阳东西两都,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那里,有来自各国的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人,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大唐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通过不断地征服,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亲密,大唐的疆域空前广大。
无论是曾经雄踞北方的突厥,回纥,东北的秣褐,西南的南诏和吐蕃,都在大唐的铁蹄之下,选择了臣服。
可以说,当下的大唐,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处于世界绝对先进的地位,对外交通极其发达,大唐和亚洲、欧洲等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
在这个时代,不会再有后世的黑暗时期,国人不会再出现文弱,病弱,不会再有八股文的侵染腐蚀,更不会再有温润麻木。
华夏大地之上的主流旋律中不会再有无病呻吟的呢喃,没有风花雪月般凄婉哀柔,有的只是铿锵的出塞曲和豪迈慷慨的边塞诗,有的只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这样的金石之音,这个时代就是一一大唐。
自玄武门之变,夺得神器的太宗皇帝和天下俊杰才俊,开始了唐帝国的开疆拓土之战,无人能抵御大唐的剽悍铁骑。
伴随着征服与杀戮,大唐帝国的权利和荣耀如日中天,不断地击败外族,不断地进行灭国之战,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的辉煌年代,活力无穷,勃勃进取,“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佻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一个彪炳千秋,光芒万丈的大华夏时代从此拉开序幕,史官之笔也大书特书到:“唐之威德大亦!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徳,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薄海内外,无不州县,待唐纛玺及能国,一为不宾,随辄夷缚”。
大唐盛世,千年萦绕,诗歌沁润,胡风坦荡,音乐歌舞盛行,书法艺术臻至极盛,各种文明的输出与输入在中华大地上生出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盛世,八表九级,神韵悠扬,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力作为依托,没有一个强盛的文明作为背景,大唐帝国绝不可能成为号令四方的天下共主,大唐帝国绝不可能创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丰功伟绩。
强汉盛唐,大汉民族历史上两个最为辉煌的时代,这两个帝国的辉煌已沉淀在大汉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却也成为了这个民族不朽的荣耀。
在杜睿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年代,即便是千年风沙也无法磨灭汉唐盛世留给炎黄子孙的骄傲。
穿过这尘封的历史,人们依然能看到大将军卫青横扫漠北匈奴王庭的壮举,依然能看到骠骑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英姿。在那个汉人用铁与血开疆拓土的年代,汉军铁骑也用他们的强悍横扫西域,杀北匈奴单于更向天下昭示一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也告诉这个世界,只有大汉帝国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只有大汉民族才是真正的统治民族。征伐持续了三百年,战争消耗着这个民族的财富,却磨练了这个民族的意志,让他们在随后的岁月里变的更加顽强和坚韧。
在这个民族宾服了所有的周边民族后,他们的财富也消耗怠尽,也耗尽了他们的心力,不可一世的东汉王朝开始走向分裂,走向衰败,从三国两晋再到五胡乱华再到南北朝,夕日强悍的大汉民族历经了长达近四百年的分裂,一直到开皇元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南北。这次的统一意义非比寻常,此次的统一为日后的这个民族的再次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秦王赢政结束了四百年的东周分裂,随后出现了强大的大汉帝国,而隋文帝结束了同样是四百年的分裂,随后出现的,正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大唐帝国。
和秦一样,隋也是一个短命的帝国,同样王位接替不过三代。武德元年,也就是西元六百一十八年,隋帝国的军官李渊夺取政权建立了唐,一个新的时代也就从此开始了。在唐帝国的建国初期,在经济上并没有非常的实力,但是他们继承了隋帝国的强大而先进的军事,这一点与汉是不同的。
汉帝国建国七十年后才具备征服四夷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是建立在强大经济实力保证的军事力量上的,而唐帝国从一建国就具备了宾服四夷的资本。因此他们并没有像汉初那样一度忍辱七十余年。虽然同是征伐,但唐帝国的征伐与汉帝国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汉帝国在征伐战争中国力不断的衰弱,而唐帝国却在不断征战后让自己的国力达到顶峰。
为什么同是征伐,汉帝国却在战争中国力不断被损耗,而唐帝国的军队却越战越强,国力越战越盛。
其实道理很简单,举一个例子,元狩二年,霍去病率领大汉精锐铁骑在一年内两次出征河西,杀五万,降伏四万,扫荡西域尽取河西,其战果不可谓不辉煌。
然而,试想一下,若是匈奴人不是游牧民族,而是也建个城墙什么的,那汉军的骑兵还能如此轻松的去作战吗?
六天穿越五个匈奴王国的大汉骑兵还能扫荡河西吗?
这次战役的模式几乎就是汉军北方战场的基本模式,全部使用骑兵,狂飙突进。虽然使用骑兵具有作战力强和机动的优势,但在攻城拔塞的战争中骑兵几乎成了废物。
而汉军虽然在打败匈奴后也发动了多次对西域的战争,但依然是大量的动用骑兵,汉军在西域的作战模式也只是打败对方后骑兵撤离,偶尔留下一些步兵屯垦。
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只要西域国家臣服既可,而汉帝国也没有灭亡他们,更没有强有力的军事存在,这种征伐的战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暂时的。
大汉内部的矛盾却在对外战争的胜利的同时越来越激化。同时,汉帝国也没有对西域大肆掠夺,当时条件下丝绸贸易也是有限的。
而大汉皇帝还对内附蛮夷优厚待遇,国内矛盾必然更加激化,国内财富则不断减少。就是在这样的对外战争中,汉帝国在征伐三百年后走向分裂。
而对大唐帝国,他的战争模式与汉是不同的,虽然汉帝国在南方战线上也使用了步兵,不过这只是因为南方战场没办法用骑兵而已。
而唐帝国呢,每次征战,大唐帝国首先的征伐,都是使用内附异族的士兵,而后才会动用了真正的正规军,汉人的军队,大量使用藩属国的军队是唐帝国作战的一大特色,这样将直接减少本土军队的损失,而付出的也只是一些掠夺来的金钱而已,因此不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根本的稳定。
而汉武帝时期由于汉军的大量伤亡已经使得人口停滞增长,汉武帝西征大宛,阵亡十万,这在大唐帝国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唐军装备和训练都是胡兵所不能相比的,太宗皇帝甚至说,对付一万突厥骑兵,唐军只用三百人就够了,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当时唐军的作战能力。
唐军作战虽然也有像霍去病指挥的那支汉军一样六天内突进两千里,但那只是战术层面,在战略层面上,则是以占领土地为目的,于是就有了安西四镇,有了西域的两百一十七个州县。获得土地和臣服蛮夷的区别就是获得土地等于获得财富,而让蛮夷臣服,只意味着远扬天威。大唐帝国对西域实施的是有效的统治,财富源源不断的从西域流入中土,大唐帝国在西域也有重兵把守,这样,西域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固有国土,而不是名义上的属地,这也是区别与大汉的。
说到大汉民族历史上的对外战争,不能不提到秦大将军蒙恬,这位被称为笔祖的大将军,开创了征伐北方强敌的先河,秦始皇以并吞宇内之势一统东方六国后,开始着手解决北方的匈奴问题,在吞并六国战争中,一直无所建树的蒙恬,终于在河套草原让自己名垂千古。
三十万虎狼之师的秦军,纵横匈奴间,凶悍的秦骑兵战马上挂满了匈奴人的人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匈奴就被秦军击败,退出河套,而蒙恬也在这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防御工事一一万里长城。
匈奴人做为一个游牧民族,其韧性也是很强的,虽然他们被赶走,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彻底消灭,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彻底消灭匈奴人恐怕比现在让老鼠灭绝还难。
于是匈奴人后来又卷土重来,乘中原内乱再度占领了河套。在随后的八百年时间里,汉人与北方蛮族反复争夺着这片水草肥美的土地。即使是强大的汉军也没能彻底的解决河套的防御,一直到李唐帝国的出现,这一问题终于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李唐帝国的对外扩张战争,其实也就是从对突厥人的战争开始的。突厥在大唐帝国建立后不久就开始走向分裂,而同时的李唐帝国却正在走向空前的繁荣。
贞观元年,也就是西元六百二十七年,太宗皇帝即位,从此拉开大唐帝国对外征伐的序幕。第一个挡在征伐道路上的就是匈奴人的后裔一一突厥人。
突厥人之凶残让其周围各部落均恨之入骨。贞观二年,薛延陀、回纥、同罗、拔野古、浑等国最成联军开始了与突厥的战争,突厥人被击败。
贞观三年,突利上表太宗皇帝,请求入朝内附,东突厥分裂。而同时,太宗皇帝册封了夷男为真珠比伽可汗,统治铁勒诸国,也就是回纥各个部落。从此铁勒诸国成为大唐帝国的属国。
一年后,也就是贞观四年,大唐铁骑真正开始了对突厥的战争,太宗皇帝采纳了杜睿的建议,命李靖率铁骑十二万,兵分六路,深入大漠征服东突厥,惊才绝艳的天才将领李靖在阴山仅用三千精锐骑兵就大破突厥,迫使突利可汗归顺。
贞观五年,唐军再度大破突厥军,俘颉利可汗,东突厥败亡,突厥的土地从此成为唐帝国的领地,征服突厥对整个帝国后来的一系列战争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征服突厥后占领了广阔的草原,为维持强大骑兵打下基础。其次,突厥降军的作战能力在获得唐帝国的物质支持后,发挥到了及至,也成为唐帝国征服西域的急先锋。
征服突厥,意味着大唐帝国首次远征就获得了如此完美的胜利,这也极大的鼓舞了这个帝国在随后百余年里继续向西征伐的决心。
东突厥的灭亡,让西方的各个部落都感到了唐帝国的强大,纷纷臣服,表示愿意成为帝国的一部分接受唐帝国的保护,大唐帝国也开始在这些地区设置行政机构。
就在灭亡东突厥的三年后,杜睿为大唐帝国夺取了高昌,伊吾,焉耆三国。有了这个基地,大唐帝国又计划开始更大规模的向外扩张。
贞观九年,西突厥内乱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