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极品闲人-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麟闻言,顿时汗流如浆,从杜睿的言语之中,他能听的出来,杜睿已经有些恼了,恼他擅离职守。
大唐军规,擅离职守者,可是要斩立决的,苏麟此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大的过错。
当他听说大唐要对大食用兵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要为苏定方报仇雪恨,可是苦等了数月,也不见有朝廷旨意过来,苏麟终于坐不住了,这才犯下了大错。
“兄长!小弟……小弟知罪!”
大唐的律法虽然不像秦法那样严苛,但是为将者擅离职守,这等罪过却不是能轻易饶过的,杜睿做事一向秉公执法,这次能法外开恩,饶过他的性命,一方面是因为人才难得,另一方面也是看在自家妹子杜云芙的份上。
不然的话,苏麟纵然是有九条命,也不够杀的。
杜睿冷冷的看着苏麟,道:“苏麟!你若是当真知罪,便立刻回到你的位置上去,中亚是大唐无数军人舍生忘死夺来的,你的父亲,苏定方将军更是为之而亡,要是丢在你的手里,便是圣上不治你的罪,我也饶不得你!”
大食丢掉了中亚,虽然畏惧大唐的兵锋,不敢轻易进犯,可要是因为军中无首,出现了疏漏的话,大食人一定不介意,重新确立自己在中亚的霸主地位。
中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苏麟在中亚驻守多年,自然一清二楚,只有在中亚地区站稳了脚跟,大唐才有能力继续西进,攻略大食。
要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中亚失陷,成千上万大唐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果,化为泡影的话,苏麟当真是百死莫赎。
苏麟这会儿被杜睿一番斥责,也清醒了过来,知道他一时意气用事,究竟犯了多大的过错,忙道:“兄长息怒!小弟知错了!”
杜睿道:“若是知错,今日便滚回去!想要打仗,仗有的你打,但不是现在,大食现在还不能灭,大唐还没有做好麾军杀入欧罗巴的准备,剩下的话不需要我说了吧!”
苏麟闻言,顿时心中大喜,杜睿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已经很清楚了,日后征伐大食,麾军欧罗巴,依然会重用他的。
“多谢兄长!”
杜睿点了点头,道:“好了!你什么也不用说了,回去吧!”
苏麟连夜回了中亚,大唐也做好了战争的准备。
蒸汽机已经被晕倒了泉州,那里将诞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艘蒸汽机轮船,然后那艘船将从泉州港出发,绕过中南半岛,进入印度洋,然后再驶入阿拉伯海,与大军汇合之后,经过亚丁湾,通过红海,在埃及登陆。
这一天终于到了,太极殿上,群臣到得很整齐,可谓人山人海。谁都知道,这次大朝意味着什么。
皮纳尔也出现在了太极殿,这几个月,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好在这一天总算是盼到了,大唐即将出兵,他的故国有救了。
拜占庭现在的局势如何,君士坦丁堡还在不在,他现在也不知道,每日里只能默默的祈祷,要么就是到杜睿的府上苦求,现在总算是有了结果。
大唐要出兵了,大唐终于要出兵了。
李贤身着皇袍,头戴皇冠,大袖飘飘,快步而来,整个人看上去极为精神,这个少年天子,已经有了人君的威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见礼。
李贤手一挥,道:“众卿,平身。”
站在宝座前,扫视群臣,群臣个个精神大振,沉寂了许久的大唐终于又要利剑出鞘了,征战沙场,建功立业,这是所有大唐男儿的梦想,他们哪能不欢喜的,哪能不精神大振。
“薛仁贵!”
“臣在。”薛仁贵一身戎装,迈步出列。
“薛仁贵!敕命你为征西道行军大总管,征伐大食一事,尽皆委任于你!”
这虽然是早就定下的事情,但是此刻由李贤亲口宣布出来,薛仁贵还是激动不已,连忙跪倒在地,叩拜谢恩:“臣谢圣上隆恩,此番出战,不胜决不还朝!”
李贤点点头,接着又道:“薛卿家!此番征战,于大唐来说,至关重要,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宋国公推荐你担任此战主帅,望你勿要辜负了朕与宋国公的期望!”
薛仁贵再拜道:“圣上所言,臣谨记于心!”
杜睿也叮嘱道:“此番进兵,当紧记我们的目标是埃及,是非洲,你切记不可意气用事,可记下了!”
薛仁贵又是连连点头,道:“下官牢记!”
紧接着李贤授予薛仁贵兵符,佩剑,薛仁贵都跪接了。
而后众臣一起到了承天门前,大军早就已经整装待发,如今的大唐将士对于任何对手都不会怯懦,反而是闻战则喜,他们都盼望着能有建功立业的一天,现在这一天被他们盼来了,他们一大早就站在了承天门前,早就等得不耐烦了。
李贤看着城楼下的将士们盔明甲亮,军阵整齐,一派的肃杀之气,心中也是畅快,大感自豪,这是他的兵士,是大唐忠勇的军人。
薛仁贵在众将的簇拥下,出了承天门,上了战马,一把抽出李贤赐予的宝剑,高声喊道:“不破大食,誓不还朝!”
“不破大食!誓不还朝!”
在长安百姓的欢送之下,大军缓缓开拔,朝着城门而去,他们的目标是埃及,在为大唐赢得埃及之前,他们的脚步再也不会停下。
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西军
“隆隆!”
如同惊雷一般的蹄声中,长长的一队唐军飞速的疾进着,朝西方开进。这支唐军正是薛仁贵率领下的唐军,他们从长安出发,直奔河西之地,经河西入吐蕃,再由吐蕃进入天竺。
这支军队由三万左千牛卫,和三万辽东军组成,他们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左千牛卫身为拱卫长安的禁军,人人都是悍勇敢战之士,而辽东军则常年在苦寒之地与通古斯野人交兵,人人都曾有过刀头舔血的经历,虽然只有六万人,但那气势却给人百万之众的威压。
大唐已经许久没有过大的战事了,锋利的宝剑深藏鞘中,这让每一个大唐军人早就不耐烦了,效命疆场,建功立业是每一个大唐男儿的梦想,如今终于变成现实,大唐正式出兵了,人人都是万分欢喜,凡大军所过之处,百姓必然是欢天喜地,大声欢呼,迎接唐军的到来。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队伍疾进,没有丝毫停顿,更没有呼喊,只有行进间的如雷蹄声。
“好雄壮的队伍!”
“那还用说,我们大唐的将士,人人都是精锐,那些大食人不过是跳梁小丑,天兵一到,必然灰飞湮灭!”
“那是禁军,快看,人人的兜盔上都插着黑羽,是禁军!”
“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啊?怎的还包着布!”
“小声些,定然是咱们大唐的秘密武器!”
“要是宋国公统兵就好了,定然杀得那些大食人哭爹喊娘,永徽年间,大食人杀入西域,最后还不是被宋国公给打回去了,还丢了中亚!”
“休要乱说,这薛大帅也是不凡,那可是宋国公的妹婿,在辽东和通古斯野人连年大战,连宋国公都深为倚重,定然差不了!”
百姓指点着快速开进的队伍,议论纷纷。
薛仁贵骑在骏马上,打量着行进的队伍,只见将士们个个昂首挺胸,士气高昂,战意炽烈,大为满意。
大军就不征战又如何,大唐的将士,每一个都是精锐当中的精锐,和平年代,他们戍卫地方,保护着大唐的安全,战争年代,他们全都会化身最为锋利的宝剑,任何敢挡在他们面前的敌人,都将被毫不留情的撕成碎片。
更何况,这一次他们要面对的对手是大食。
自从大唐与大食交战以来,就有数十年的历史了,在这数十期间,大唐与大食在外交、军事、经济上进行了你死我活的交锋,最终杜睿一战将大食重创,丢土失地。
不过在那场大胜之前,还有一场惨败,十余万大唐将士埋骨葱岭,这份仇恨已经传递了下来。
大食!
无论在何时,都将士大唐的死敌。
上一次的大战,薛仁贵没赶上,这让他遗憾不已,好在这一次终于轮到他了,他岂能不激动,岂能不兴奋。
手刃仇敌,没什么是比这个更能让人畅快的了。
不单单是他,作为参与此战的大唐男儿,将士们倍加欣喜,当初的大战大唐虽然胜了,但是却没能彻底剿灭大食,这让将士们都不无遗憾,早就盼着再与大食一战,彻底定鼎天下。是以,要他们不士气高昂都不成。
报仇雪恨!
兵败葱岭,让仇恨深深的埋在了每一名唐军将士的心里,现在报仇的时候到了。
杜学文,薛讷,杜耀祖,杜耀设等一众青年将领,簇拥在薛仁贵的身边,个个眼时闪着精光,异常振奋。
他们这些人都是唐军之中年轻一辈的翘楚,他们这些人都是听着父辈那辉煌战绩长大的,特别是杜学文,有杜睿这么一个父亲,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压力,他迫切的盼望着打破杜睿套在他身上的光环,凭借着一刀一枪杀出一番功名来。
人人都说虎父无犬子,可是杜睿这个虎父却给杜学文立下了几乎难以超越的一个标杆,杜学文出身名门,又是大唐军神杜睿的儿子,人人对他的要求都太高了。
从懂事到现在,杜学文听到最多的就是:“不要堕了你父亲的威名!”
虎父无犬子,虎父无犬子,可历史上虎父犬子的先例实在太多了,心高气傲的杜学文自然不想当真成了那个犬子。
战国之时的名将赵奢,史书记载: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今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赵奢有丰富的军事思想。从阏与之战中“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为敌司命”、“反客为主”、“居高临下”等战略战术来看,他显然吸取了孙武、孙膑的军事思想。从他于赵惠文王三十年,与田单论兵法来看,他重视对战争形势和特点的研究,最后使田单折服地说:“单不至也。”
赵奢如此威名,人们对他的儿子赵括,自然也给予了厚望,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是赵奢的儿子。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
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
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
赵王说:“为什么?”
赵母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
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赵括作为赵奢的儿子,可是除了一个“纸上谈兵”之外,什么都没有留下,不是犬子是什么?
还有晋武帝司马炎和晋惠帝司马衷这对更为著名的虎父犬子,晋武帝为晋朝开国君主,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后他又命杜预、王浚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晋武帝文治武功,何等了得。
可是晋惠帝司马衷呢?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后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惠帝去世,相传都是被司马越毒死的。
再往前,还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华夏,成就千古威名,可是他的儿子胡亥又如何?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长兄扶苏。胡亥和赵高、李斯一起伪造了诏书送到在北面边境戍守的扶苏和蒙恬处,假诏书斥责扶苏和蒙恬戍边十几年,不但没立战功,相反还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扶苏更是对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怀,怨恨不已,所以对扶苏赐剑自刎。
做皇帝后,对其他众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残忍有加,毫无人性。胡亥屠杀自己兄弟最残忍的是在咸阳市将十二个兄弟处死。另一次在杜邮又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刑场惨不忍睹。将闾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终也被逼自尽。他们三个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稳,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关在了宫内。等其他许多的兄弟被杀后,赵高派人逼他们自尽。
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对其他不听话的文武大臣也不放过。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俩,开始胡亥想继续用他们兄弟俩,但赵高害怕他们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向胡亥造谣说,秦始皇原来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极力阻止,秦始皇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头。胡亥却信以为真,不但没有释放蒙恬,还将蒙毅也囚禁在代郡的监狱中。后来,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尽,然后又派人到阳周的监狱中逼蒙恬自杀,蒙恬开始不肯,声辩说要见胡亥,请他收回诏命,使者不许,蒙恬见生还无望,只得服毒自尽。
对其他的大臣,胡亥在赵高的唆使下,也大开杀戒。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为免遭羞辱而死,选择了自尽。
对待百姓,也是极其严苛,他大量征发全国的农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调发五万士卒来京城咸阳守卫,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而且禁止运粮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必须自己带粮食。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赋税负担也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杜学文不想让自己将来也成了史书上虎父犬子的反面典型,所以从军以来,对自己的要求一向都极其严格,此次,出击大食是盛事,不要说亲自参与,就是听听就让人热血振奋的,对杜学文来说参与此战必是人生最大的荣幸,杜学文原本以为他的母亲安康公主定然会阻挠他出征的,原本以为自己与此战无缘了,让他不想到的是,安康公主居然十分支持,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天大之喜,要他不欢喜都不成。
这一次杜学文要向所有人证明,杜睿的儿子,同样也是一条好汉,杜睿能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他杜学文也一样可以。
“安西的人马何时能到?”
此番出征,总共动用了十五万人,其中包括三万禁军,三万辽东军,三万安西军,三万中南军,三万天竺军。
中南军和天竺军将在天竺道等着与大军汇合,安西军则会在半路加入进来。
“大帅放心,很快就到,绝不误了大帅的行期!”
“那就好。”
在薛仁贵的率领下,将士们快速赶路,一路疾驰,很快就到了河西之地。还在离陇西一百里外,就迎来了在此等候的三万安西军。
只见一片旗帜的海洋,不计其数的旗帜在风中飘扬,离得近了,薛仁贵都感觉到了一股明显的肃杀之气。
“旗帜谨严,不愧是天下闻名的安西精锐!”杜睿看在眼里,眼中精光暴射,大为赞赏。
安西军皆是席君买所练,人人都是身材高大,极是精悍,就是比起禁军来也不会逊色多少。以薛仁贵的眼光一瞧便知,安西军是日夜操练的精兵,要不然的话,不会有这种气势,更难得的是,安西军每一个将士的身上都带着一股杀气,一看便知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杀过不少人。
真正优秀的军队,并不是在训练场上称雄的军队,那种军队就算是军容再怎么整齐,也是样子货,真正的精锐是要能横行战场,在尸山血海里磨练出来的军队,才当得起这个称呼。
大唐天下承平,少有战事,但是西域却不同,这个地方小族林立,并不是人人都当真心悦诚服的接受大唐的统治,不时就会发生动乱,这也为安西军提供了练兵的机会,因此乍一看上去,安西军人人的身上都带着血腥之气。
安西军盔明甲亮,阵势整齐,虽是在行进间,却是丝毫不见乱象。开到薛仁贵的近前,开始重新列队,有条不紊,没有丝毫乱象,动作极为快捷,自具章法,很快就列成阵势。阵势一成,横成行,竖成列,如同铜墙铁壁,给人一种不可撼动之感。
“不愧是精锐!这阵势就是比起禁军也差不了多少。”众将也是齐声赞叹。
横扫天下,气吞八荒,这是太宗未竟的心愿,也一直是唐人的梦想,可是最近这几年,朝廷却一直不见动静,这让唐军将士人人都等的心焦不已,如今总算是要大举出兵了,将士们早就等不及了。
“末将苏向,见过大帅!”统帅安西军的也是一员青年将领。
薛仁贵打量起来,只见其人身材高大,其貌不扬,就是扔进人堆里,也不会让人发现的那种。然而,其身上散发着一股精悍之气,让人耸然震惊。其人额头很宽,脸很大,眉毛又浓又黑,眼睛很大,转动间精光暴射,宛若夜晚的星晨,极为有神。
“好一员猛将!”薛仁贵暗赞一声。
薛仁贵满意的点了点头,紧接着就问询起来,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军情了:“将士们的情形如何?”
“大帅放心吧,将士们的情形非常好。我们驻守在西域,整日里就在准备着击破大食呢,得知朝廷要出兵大食,将士们整天都嗷嗷叫,盼星星盼月亮,就盼大帅一到,我们就出发,杀光大食狗!只要大帅一声令下,我们就能出征,绝不拖泥带水。”
薛仁贵微微点头,道:“那就好!苏将军!本帅意以你部为先锋,不知你可敢当此重任!”
苏向闻言,顿时一愣,幸福来的太突然,让他一时之间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了,原以为他的部署能充当个后队,看押粮草就算是不错了,只要能参加此战,他们也就满意了,先锋那样的好事,肯定轮不到他们头上,可是现在薛仁贵居然说,让他所部担任先锋,苏向反应过来之后,顿时一阵狂喜。
“多谢大帅,大帅放心,咱安西的男儿就没有怕的,大帅既然看得起我们安西戍卒,我等自当效命!”
薛仁贵满意的点点头,道:“好!本帅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苏向又道:“大帅!今日可要休整?”
薛仁贵道:“军情如火,何须休整,大食猖獗,进犯我大唐友邦,片刻都不得耽搁!”
薛仁贵说着,还朝皮纳尔看了一眼,这一次进兵,皮纳尔极力要求随军出发,杜睿拗不过他,也只得答应了。
皮纳尔闻言,顿时面色一红,这些时日,他可没少催促薛仁贵加快行军速度。
苏向闻言,也不多言,对着薛仁贵一拱手,招呼着麾下的三万安西军,便率先开拔。惊天动的蹄声响起,如同闷雷似的,气势不凡,极为惊人。
“不错!”薛仁贵是行家,一听这声音就知道安西军果然不同凡响,不由得赞叹了一句。
一旁的杜学文也赞叹道:“安西军果然不同凡响!”
薛仁贵笑道:“我大唐的将士,人人都是精锐,那大食不过跳梁小丑罢了,等到天兵一到,定然让他们灰飞湮灭。”
“不破大食,誓不还朝!”
众将士齐声呐喊,声势震天。
第六百一十四章 军议
大唐洪武二年,京师长安东市宋国公府,当初太宗皇帝赐府邸于杜睿,经过多年的扩建,如今便是比之杜陵的大观园也不遑多让了。
今日休沐,杜睿难得没有去尚书台处理政事,将一家人都喊在一起小聚。
杜睿也是四十一岁的人了,有时候回想起当初刚刚来到这个时代,不过一个十岁的少年郎,父母双亡,自幼失孤,又被悍妇逐出了家门,朝不保夕。
幸得遇见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承乾,连番功绩之下,方才有了今日杜氏之盛,到如今太宗远去,曾为挚友的李承乾也故去经年,大唐却在大唐历代皇帝,以及群臣的打造下,越发强盛。
回想起过往的种种,似乎都是梦一场,有的时候杜睿真的想脱去身上这层枷锁,带着妻妾儿女逍遥天地,做一个真正的富贵闲人,可是像如今这般偷得浮生半日闲却都成了奢求。
“睿郎!在想什么?”
杜睿猛然惊醒,回过头去,见是安康公主坐到了他的身旁,微微一笑,道:“想些过往之事!”
安康公主闻言笑道:“睿郎年不过四旬,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怎的便学着人家老先生睹物思人,感怀伤情了!”
安康公主都已经是三十七岁的年纪了,可是岁月似乎并不愿意在她的脸上留下太多痕迹,非但未见丝毫老态,反而更显得风韵了许多。
看着眼前的安康公主,再想想以前,杜睿不禁又笑出声来,安康公主见了,皱眉道:“睿郎!又笑个什么?”
杜睿笑道:“我在想当初那个追在我身后让我做纸鸢,还吵着闹着要喝果子酒的小姑娘!”
安康公主闻言,不禁也是陷入了沉思,看着杜睿眼神之中浓浓的情意,安康公主的心里也是暖暖的,依偎在杜睿的肩头,道:“那个时候多好啊!什么都不用想,有父皇为我遮风挡雨,还有哥哥姐姐疼爱,可是现在……”
安康公主说着,几乎都要流下泪来。
杜睿轻揽着安康公主柔弱的肩膀,道:“现在看来,怎的感怀伤情的反倒是你了,别怕,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爹爹,大娘又在说什么悄悄话!”
一个调皮的声音在两人身后响起,顿时将陷入了回忆之中的两人唤醒,忙回头,眼前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忽闪着一双调皮的大眼睛。
这少女模样极美,穿着淡绿衫子,从庙口快步而出,但见她双眉弯弯,小小的鼻子微微上翘,脸如白玉,颜若朝华,她服饰打扮也不如何华贵,只项颈中挂了一串明珠,发出淡淡光晕,映得她更是粉装玉琢一般。
不是旁人,正是杜睿的爱女杜太平,当初那个小小的顽皮孩童,如今已经是二九年华的少女了,和她的母亲一样,太平是个难得的美人,眼波流转之间,透着万种风情。
安康公主平日里在府中颇有威严,但是唯独对杜太平是一点法子都没有,这小姑娘有千般的心机,万般的思量,眼珠一转,就是一个鬼主意,这么多年以来,不知道府中人,有多少都招了她的道。
“太平!不去和姐姐妹妹们一起玩耍,来这里作甚?”
杜太平鬼兮兮的一笑,道:“女儿自然不敢打扰爹爹和大娘恩爱,只是方才女儿记起,今日说好的,要进宫去寻贤儿,女儿不好爽约,这才来向爹爹禀告!”
安康公主被杜太平说得一阵脸红,斥道:“你这鬼丫头,就会乱饶舌,去!去!去!哪个拦你!”
杜睿也是一笑,道:“你既然与圣上说好了,那便去就是了,只是宫中礼法森严,你万万不可再耍性子,若是再让宗正告到爹爹这里,定要责罚你!”
杜太平一吐舌头,转头就跑了。
杜睿看着杜太平跑了,脸上满是慈爱的笑容,对这个女儿他也是没办法了,不过倒是有一点好,当初杜睿为了大唐的政权能够平稳过度,和武京娘订下了儿女婚约,原本还担心着会耽误了自家女儿的幸福,可是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了。
自打李贤除了服,杜太平便时常在她母亲的撺掇下,前往宫中,一来二去之下,与李贤倒也是情投意合。
只是杜太平被杜睿娇惯坏了,在宫中也时常生事,居然还拉着李贤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