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贞观九年时,杜睿曾让杜仲四处寻找有过出海经验的豪勇之士,此时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大海还是心怀恐惧的,有过扬帆出海经验的人不多,但是在后世闽浙一代,却也有人造船出海,不过最远也就是前往倭国,琉球,三韩地带进行贸易,可以说,这些人就是中国航海史的先行者了。

杜睿让杜仲网络这些人,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造出大船,然后遣人出海,去向天下人证实,当年他在承庆殿上对太宗君臣所言非虚。

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原因,想要真正帮着大唐的臣民打开走向全世界的大门,还是需要利益的趋势,前世杜睿曾看过《资本论》,那里面记述的一段话,杜睿觉得很有道理一一要是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家愿意践踏人世间所有的法律规则。

杜睿当然不需要人们去践踏法律规则,他要的就是让大唐的臣民看到那个利益,让他们在利益的趋势之下,甘愿冒险,走向大海,走向财富。

在原本的历史当中,英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不就是因为利益,才最终兴起了大航海时代,最终让英国人成为了海上霸主的吗?既然那些西方人都能够完成这样的霸业,为何占尽了天地间灵秀的华夏子孙便不能?

时间不长,杜仲便带着人到了,跟着杜仲一起进来的是三个看上去孔武有力的中年人,这三人已经在这大观园中,住了一年有余了。

见了杜睿,三人也是躬身施礼,他们三人都生在后世的闽浙一代,自幼便跟随父辈出海打渔,久而久之,对大海上的状况也能了解一二,之所以对杜睿这般恭敬,皆是因为杜睿曾对他们或他们的家人有过活命之恩。

杜睿甚至,若要得人心,首要的就是施之以恩义,对这三人,杜睿很是放心,当年将他们接到府中之时,也曾对他们明言,他日将有一件天大的事,让他们完成。

这三人原本都在家中,被杜仲使人去叫的时候,就全都猜到了,当初杜睿所说的那件大事,恐怕到了要去完成的时候了。

此时节,世人皆重然诺,既然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便是拼着姓名也要去完成,不想后来晚唐之时,道德沦丧,信义全无。

杜睿让几人都坐下,又让杜仲去叫杜贵和韦铄,等杜仲出去之后,才道:“请三位前来,是有一件大事,要和三位商量!”

其中一人闻言,忙起身拱手道:“但凡有事,少爷尽管吩咐,便是刀山火海,我冯茗也不皱下眉头,当年若是没有少爷的话,我性冯的全家早就被那害人的张大户结连狗官给害死了,今日便是少爷要拿了冯茗的性命去,也只是一句话的事!”

另一个稍稍年轻,大概二十多岁模样的年轻人也跟着道:“我陈友也没啥本事,少爷有事,只管吩咐,大不了一条烂命,早就该还给少爷了,当年要不是少爷收留,小的兄妹二人早就饿死了,请少爷示下。”

最后一个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面膛黝黑,整个人生的跟铁塔一般,也跟着起身道:“朱杰是个粗人,不会啥大本事,就会驾舟使船,少爷但有用得着朱杰的,万死不辞!”

杜睿见三人都已经表明了心意,心中也是暗喜,便道:“三位还请坐下,既然三位都已经表明了心意,杜睿便也不再多说什么了,诸位可知前些时日归来的杜贵!”

三人闻言,尽皆点头。

杜睿道:“诸位想来这些日子也曾有所耳闻,贞观八年,我便遣杜贵带人前往那欧罗巴洲,那时便是我也不知道,这欧罗巴洲是否存在,但是前些日子,杜贵等人归来,证明了我当初所说的话,是正确的,欧罗巴洲确实存在,当年我还曾有一言,便是一直向东,大海的彼岸,还有更为广袤的土地,更加惊人的财富,只是若是要去发现那些土地,若是想要得到那些财富,便需要有人驾船出海去寻找,杜睿有言在先,此行,凶险异常,九死一生,稍有不慎,便是船死人亡的下场,但是若是此行成功,将会为大唐带来数之不尽的好处,诸位也将名垂青史,不知诸位敢不敢行!”

杜睿的一席话,让三人也不禁陷入了沉默当中,杜睿若是让他们去做其他事,哪怕是杀人,这三人也不会皱一下眉头,但是深入陌生的大海,便是三人自幼在海边长大,心中也不禁踌躇,人总是对未知的东西倍加恐惧,纵然是他们也是亦然。

过了一会儿,朱杰突然抬头,起身道:“方才小人既然讲话都说出去了,少爷又如此信得过小人,要是推脱的话,方才的言语岂不全都成了放屁,少爷!小人愿望!”

陈友也跟着说:“杜大叔和那个书呆子都能远行十万里,行至欧罗巴而返,其中的艰险,小人也曾听闻,想来着大海之上,便是再凶险也不过和杜大叔此行相同,小人既然将命都交给少爷了,还有什么不敢的,况且少爷给了小人这般人物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乃是天大的恩典,纵然凶险,小人也愿闯上一闯!”

最后只剩下了冯茗,他也起身,什么都没说,只是对着杜睿拱了拱手,决定不言而喻。

第一百一十三章 意外来客

“好!”

杜睿闻言大喜,赞了一声好,起身对着三人一拱手道:“三位既然有次决心,杜睿人言轻微,也要斗胆代这大唐的天下万民,向三位义士,道一声谢!多谢诸位高义!”

杜睿说完便对着三人躬身一礼!

为首的冯茗见状忙将杜睿扶起,道:“少爷这是哪里话,当年小人穷苦无依,求告无门,若不是少爷收留,小人一家皆死,少爷便是冯茗的主人,我等既然将身家性命都交给了少爷,只是区区出海走一遭,又有何难,哪里当得起少爷称谢,少爷万不可如此,没得折杀了小人。”

或许此时这三人还不知道此行的意义,便是说成关乎着社稷江山,也当真不为过,杜睿之所以执意要遣人出海远行,所谓不是别的,就是为了要避免中国历朝历代都成出现过的一种现象一一土地兼并!

所谓的土地兼并,就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的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土地兼并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就只能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最终沦为佃农。

土地兼并的现象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后期表现尤为突出,它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

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则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历代调整治理土地兼并的法令也不少,其目的就是为了要限制土地兼并,确保自耕农利益,限制大地主利益,以维系封建统治,保证国家稳定的财政收入。较为著名的有: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人丁入亩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根治土地兼并这一顽疾,却很难做到治标又治本。

此时也是一样,虽然目前大唐国力日渐鼎盛,百姓生活安泰,至少能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大唐的土地毕竟就这么多,总有不够用的一天,均田制总会变得不符合现实,而脑筋死板的朝中大臣又一个个的习惯了墨守成规,就好像历朝历代很多试图变法却遭遇阻力时一样,总会有一大帮人出来,高喊着:祖宗之法不可变!变则有碍社稷根本。

一旦真的到了那一天的话,土地兼并的现象肯定会再次发生,唐末的黄巢起义不就是因为土地兼并的原因吗?不然的话何以黄巢登高一呼,便应着无数。

而杜睿要解决这一现象,他想到的办法就是转移人们的视线,将矛盾转移到大唐本土之外的地方去,让那些占据了更多资本,财富的大官僚,大地主们看到更大的利益,刺激他们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土地上,说白了就是用实打实的财富,来勾起人们的欲望,让人们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不再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

到了那个时候,便是土地兼并的现象再次发生,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也不再只有沦为佃农这一条路可以走,能得到更多的选择。

杜睿既然生在了这个朝代,他所想的便是如何能够让这大唐的辉煌,当真千秋万代的传下去,虽然后世之事和杜睿无关,他纵然是重生了,也不可能拥有无尽的生命,但是“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毕竟不是杜睿的性格,能谋一时,杜睿便想着要谋万世了。

毫无疑问,此时节大唐绝对是站在世界顶峰的,既然如此,为何不能让大唐处在顶峰的时间长久下去,避免今后的契丹,女真,蒙古,满人,英夷,倭寇奴役华夏的惨剧。

只要能让汉人当真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角,便是日后当真李家的子孙不孝,丢了江山,也只是汉家的事,轮不到那些跳梁小丑乱中华。

心中想着,杜睿便将这几年来,不断回忆,完善,制作而成的一副更加精细的世界地图拿了出来,直接扑在了书房的地上,朝着大唐的方位一指,朗声道:“诸位请看,这……便是大唐!”

冯茗三人顺着杜睿所指的方向看过去,不禁全都愣住了,因为在杜睿的这张地图上,他们心中冠盖天下,富有四海的大唐,所包括的江山居然只有一隅。

杜睿观察着三人的反应,当着他们,杜睿也不用在有什么顾及,再去找那些牵强附会的理由,坦言笑道:“诸位不用怀疑,这张图所涵盖的便是这个世界,这里!就是杜贵等人所去过的欧罗巴洲!而这里就是三位第一遭要去的地方!”

杜睿说着手指指向了后世的南海地带,那里星罗密布着众多的小岛,便是后世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此时节那里还未脱蒙昧,生存着的也不过就是一些土著,对大唐根本就构不成威胁,而且在中原人的眼中,那个未知的地方或许不过就是蛮荒之地,不毛之处,但是在那里却拥有着丰富的锡矿,橡胶,以及各种经济作物,如油棕,椰子之类的多不胜数,当然还有现在根本就用不到的天然气。

“这块海域我将其称为东南亚,当中的众多岛屿如今大多都还是无主之地,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那些岛屿上都竖上大唐的界碑,这里……”

杜睿手指指向了后世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区,道:“这里就是东南亚最大的一个国家,称为室利佛逝,你们可以在这里补充淡水,物资,也可以和这里的人进行贸易!”

冯茗三人都认真的听着,他们都知道此行的凶险,因此也抓紧时间,尽可能多的了解一点儿他们要去的这个地方的一些情况。

“此行只是诸位踏足大海的第一步,诸位可以现在这东南亚一带试航!我在贞观八年时便遣人在江南东道的泉州建了一座港口,造了二十艘大船,以助诸位此行得成全功!”

三人听此行还只是试航,便要深入大海数万里之遥,也不禁暗暗心惊,不过仔细的看过杜睿所绘的地图之后,他们见此行虽然有些凶险,但好在沿途岛屿众多,补给方便,纵然是要面对着海上的狂风巨浪,也总归还能有逃处。

杜睿也不是没想过上来就让人进行环球航行,但是那实在是太不切实际了,以目前中国的造船能力,以及在大海航行的经验来看,杜睿要是真的那么做,便是一次派出去一万只船,遮天蔽日,将整个太平洋都填满了,估计也回不来一艘,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在东南亚一代试航,将他需要的那些经济作物占据,而后再继续往东,直达澳洲,然后才是美洲,只是改变计划之后,杜睿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命能等到那一天了。

正在这时杜贵和卫烁也到了,杜睿看着他道:“杜贵!行之兄!你二人远行欧罗巴辛苦,此次我又有一个新的计划,不知你二人敢不敢行!”

杜睿还没说话,卫烁便已然看到了那副巨大的地图,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直接爬了上去,顺着冯茗三人手指不断滑动的地方,他也看到了东南亚,忍不住高声道:“少爷!此行定要算上在下!便是百死,在下也无悔!”

杜贵则连看都不看,便对着杜睿一拱手道:“少爷但有吩咐,杜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杜睿闻言笑道:“好!好!你二人既然有此决心,此行便还是杜贵领头,但大海之上不比远行欧罗巴,万事要多与冯茗商量,此行艰险远胜之前远行,大海之上,潮汐,风浪千变万化,一不小心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诸位要多多小心在意!”

卫烁笑道:“在下平生之志便是要踏足少爷描绘的这天下寰宇,遍阅天下的风土人情,便是前路有魔障重重又有何惧,总不会还要难过那玄奘法师西天取经。”

杜睿见几人虽有信心,但是一想到大海之上的凶险,还是不免面露肃然之色,道:“诸位还是要小心在意,万万不可看轻了这大海,此行若是成功,则惠及子孙万代,杜睿在此摆脱了!”

众人见杜睿这般郑重嘱托,也纷纷回礼,接着杜睿有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知识,和盘托出,众人也知道此行艰险,认真听着,不觉已至夜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驾临

杜睿这边正忙着安排出海的事情,当然他不能一时间心血来潮,便安排人深入东南亚的海域,在出发之前,除了冯茗三人,以及杜贵,韦铄之外,至少还要招募到一批水手,在泉州近海处试航一段时间,等到冯茗等人熟悉了大海上的情况之后,才是他们扬帆出海,探索东南亚的时候。

安排着杜贵等人去了泉州,那边早有杜睿安排的人在等着了,这个计划,杜睿已经准备了两年之久,此时开始启动,倒也不显的仓促。

刚刚将杜贵一行人送走,杜睿的府上便又迎来了一个人,杜睿虽然记不起名字,不过看着倒也认识,正是李承乾东宫六卫当中的一名副尉。

“什么?太子殿下将护送两位公主来我的府上!”

杜睿闻言不禁大吃一惊,这些年来,李承乾和安康公主,于他这府上也是常来常往的,每年都至少要过来两次,每次都要住上十天半个月,虽然二人对杜睿而言,算是半君,然安康公主是杜睿的未婚妻子,李承乾与他也是亦师亦友,旁人就算是鼓噪两句,也没什么,只是这次居然连汝南公主和晋王李治都要来,着实让杜睿吃惊不小。

对于汝南公主,杜睿的印象倒也颇深,当初在宴席之间第一次遇见,之后又是杜睿出手,稳住了汝南公主的病情,在杜睿的印象当中,汝南公主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个非常温和的邻家女孩儿一般,身为公主也没什么架子,对每个人都十分和善,再加上她的病情,让杜睿的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怜惜之情。

在原先的历史当中,汝南公主便是在贞观十年的时候,因病去世的,时年十五岁,太宗因为汝南公主病逝,伤心不已,下旨绰朝三日,整日里以泪洗面。

可见汝南公主虽然生母在宫中的地位不高,但是在太宗的众多公主当中,还是颇受宠爱的,只是汝南公主既然身体不好,这从长安一路到杜陵,虽然路程不远,但是也要经受旅途奔波,太宗如何放心让她也一起前来的。

“太子殿下可有什么吩咐!?”

那副尉道:“太子殿下只是遣末将前来送信,并未有何吩咐要传达给驸马的!”

杜睿点点头,道:“既然如此,将军便下去休息吧!”

等那副尉退下之后,杜睿便让宝钗去唤杜仲前来商量,虽然李承乾,安康公主他们都是熟人,纵然是多了一个汝南公主和晋王李治,也没什么,可是皇家的脸面总归还是要照顾到的,这次一下子就来了一位太子,一位亲王和两位公主,这是多大的恩宠,朝中那些大臣听到这件事,估计又要鼓噪了,杜睿可不想给人留下任何把柄,还是将杜仲找来商量一下。

时间不长杜仲便到了,他方才已经听宝钗说了事情的原委,也知道情况有些紧急,纵然来的都是杜睿的熟人,但是毕竟是一国储君驾临,应有的安排,准备,以及到时候迎接的仪仗都必须安排到位。

杜仲将自己的安排说了,杜睿听着也十分满意,便道:“此事仲叔便料理一下吧!有什么打下手的事情,便交代给宝钗去做!”

杜仲知道杜睿有心让宝钗将来执掌大观园的事物,不过对此倒也没什么怨言,他的一子两孙,如今杜睿都有了安排,日后的生计,前程根本就用不着担心,杜贵将来肯定是要执掌杜家商队的,这倒也是个好差事,既能出去见见世面,也容易被杜睿引为心腹。杜平原两兄弟就更不用说了,杜平原习文,如今接手杜贵的差事,料理这七宝斋在杜家堡的所有作坊,以及所有七宝斋分店的经营,杜平生习武,将来跟随杜睿,也不怕不能在战阵之间,一刀一枪杀出一个功名来,杜仲倒也没什么好忧虑的了。

“少爷尽管放心,老仆自会料理!”

杜睿点点头,道:“这边好!总之还是要辛苦仲叔了!”

杜仲道:“老仆不敢当,只是少爷可曾想好,等到太子殿下,晋王殿下,和两位公主殿下驾临之时,这住处该如何安排!”

杜睿想了想道:“太子殿下和晋王殿下便安排在暖香坞,安康、汝南两位公主便安排在缀锦楼吧!”〖TXT小说下载:。。〗

暖香坞是大观园之中地势最高的所在,安排一位太子和一位亲王殿下居住倒也合适,缀锦楼则紧邻红香圃、牡丹亭、榆萌堂、蔷薇院和芭蕉坞,是大观园之中风景最为优美的地方,前几次安康公主驾临大观园,都是居住在那边。

杜仲见杜睿有了安排,也不多言,下去吩咐人准备去了,李承乾虽然与杜睿相善,但毕竟是一国储君,如今下榻大观园,应有的排场自然是少不了的。

再说李承乾一行人,走了三五日已然临近杜陵,安康公主许久未见着未婚夫婿,一颗心都早早飞过去了,一路上叽叽喳喳,不停的向汝南公主说着杜睿那大观园的好处。

“姐姐!你到了便知道妹妹没有半句假话了!那大观园虽然没有宫里那般大,但景致却要胜出许多!红香圃、牡丹亭、榆萌堂、蔷薇院和芭蕉坞都漂亮极了,对了!还有听雨轩,到时候,我让承明抚琴给姐姐听!”

汝南公主这一路上听安康公主不断炫耀自己夫家的好,心里也是神往,她自幼长在宫中,从来不曾离开过半步,此次出宫,心里也是畅快不少,颇有点儿鸟入山林的感觉。

“好妹妹!快别说了!这一路上你都说了无数次了,难不成你还急着想嫁过来,那也要看看父皇,母后舍不舍的!”

或许是心情好了,汝南公主居然也学会了调笑安康公主两句。

安康公主顿时羞得面色微红,不依道:“姐姐就会笑话人,好便是好了,等到了大观园姐姐就知道没有半句虚言了!”

在一旁的李治小同学忍不住道:“我就不信姐夫那里就真的像姐姐说得那办好,连皇宫都比下去了!”

李治如今方才八岁,在众多的兄弟姐妹之中,虽然不是最小的,但却最是讨人喜欢,自打生下来,便一直被太宗和长孙皇后养在身边,受尽了万般宠爱,汝南,安康这些做姐姐的也格外喜欢李治这个小弟弟。

安康公主闻言,在李治的小脸上掐了一把,道:“你这小子,连姐姐的话都不信,早知道就不该带着你过来。”

李治揉了揉发疼的小脸,小声嘟囔了两句:“要不是赵长史非要让我过来,我才懒得来呢!”

李治说话的声音小,谁都没有在意,只当是小孩子发脾气,安康公主和汝南公主见状,更是觉得李治可爱,将他拉到怀中,劝了一会儿,李治就将不快扔到九霄云外去了,在车里和两个姐姐做起了游戏。

方才李治所说的那位赵长史,便是贞观四年绥州战事当中,为了保卫绥州库府当中的一吊钱,被施罗叠斩去了一条胳膊的赵恭存,绥州之战后,太宗为了褒奖赵恭存忠于职守,给他加了礼部员外郎的头衔,并且让他做了晋王李治府上的长史。

本来此行并没打算把李治带上,但赵恭存听说之后,也不知道存了什么心思,非要李治去求太宗,太宗同样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居然答应了下来。

长安距离杜陵本就不远,浩浩荡荡的走了十多天便到了。杜睿早就得了消息,一大早便出了杜陵,在离城十里的地方迎候。

见李承乾当先骑马赶来,杜睿忙拜倒:“微臣杜睿,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忙翻身下马,几步走到了杜睿的面前,拉着杜睿的胳膊,道:“你我是挚友,更是亲戚,何须多礼!”

杜睿心中腹诽着:我也不想多礼,可是要真的那么随便,估计明天就有人把弹劾的奏章递到太宗的御案上了。

过不多时,随后的车架也到了,还没等杜睿上前见礼,车帘便被挑开了,接着一股香风袭来,杜睿只觉得眼前一晃,一个人便扑到了他的怀里。

定睛一看,除了安康公主还有哪个。

大唐民风开放,远远没有宋代时那么折磨人,安康公主的举动纵然有些放纵,但两人是未婚小夫妻,旁的人还能说什么。

“安康!还有那么多人看着呢!”杜睿虽然是来自后世,心性更是开放,但像这样被人看着,还是有些不自然,连忙出声提醒安康公主。

安康公主方才见着爱郎,也是情不自禁,此时见汝南公主和小李治都看着自己,也不免脸红耳热,松开了杜睿,不情不愿的退开了一步。

杜睿这时才有时间向两外两位贵人见礼:“微臣杜睿参见公主殿下,晋王殿下!”

汝南公主平日在宫中接触到的不是内监,就是宫娥,乍一见到杜睿这般英气逼人,文采飞扬的少年郎,也不禁小鹿乱跳,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都是一家人,不必多礼!”

都见了礼,杜睿便引着众人前往杜家堡,随行的东宫六卫,除了一些要保护贵人安全的,其余人等都被杜睿安排在了七宝斋作坊那边。

安康公主与杜睿许久未见,自然有说不尽的悄悄话,李承乾等人赶路累了,也都去休息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夜宴

杜睿的怡红楼书房内,杜睿和安康公主对面而坐,正述说着离情别绪,自打上次来,也过去数月了,安康公主毕竟是皇家的人,太宗对他虽然宠爱,但出入禁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说是留宿臣子家中了。

前几次安康公主跟着李承乾来杜陵,便已然广遭非议,要不是太宗不予理会,再加上大臣们都知道安康公主是太宗最为宠爱的女儿,恐怕安康公主的头上早就要被扣上一个私生活不检点的罪名了。

“都过了这么许久,也不见你给我写封书信,还说什么心里一直惦念着我!”安康公主说着话,嫣红的小嘴都翘了起来,一脸的不快。

杜睿闻言笑道:“你在的毕竟是皇家,哪有随便往来书信的道理,你若在宫中待的闷了,便道杜陵来就是了!”

安康公主看着杜睿,眼神痴痴道:“承明!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会长安去!”

若是刚离开长安之时,杜睿的心中时时刻刻都想着回去,回到大唐的政治中心去实现自己的报复,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心也淡了,此时他只想多做一些实事,长安那个地方是龙潭虎穴,门阀大族又虎视眈眈,杜睿纵然不怕,也懒得和那些魑魅魍魉一般见识,与其回长安和那些人斗法,杜睿宁愿留在杜陵安寝的为大唐万民多尽一分心力。

想到此处,杜睿笑道:“回去做什么?留在这里不好吗?每日寄情山水,这才是神仙过的日子,何必回去劳心劳力。”

安康公主见杜睿虽然在笑,但脸上却写不尽怅然之色,她也不禁有些黯然,道:“承明!你还在怪父皇,对吗?我也知道当初是父皇对不住你,可是这么多年,父皇一日都未曾忘记过你,还时常念叨哩!”

杜睿闻言一笑,说:“我确实不曾埋怨过圣上,只是留在这里,我或许能做得更多,回去之后,阻碍实在是太多了,觉得不偿失罢了!安康!难道你不觉得这里更好吗?”

在一旁侍候的黛玉听着杜睿不想回去,心里也不禁一阵阵的畅快,她自然是不想回去的,留在这里更好,她恨不得太宗能毁亲才好。回去长安做什么?那些豪门大族的千金小姐哪个眼睛不是盯着她家少爷的,本来一个公主就够让她烦闷了,要是回去,那还不是进了狼窝。

“你还说什么气话!”

说话声房门已经被人推开,李承乾大步走了进来,成亲之后的李承乾变得更加英气勃勃,虽然照比太宗还差了很多,但是和原本历史上描述的那个窝囊太子相比,绝对要强了不少。

杜睿也不起身,只是对着李承乾苦笑了一声,道:“殿下!坐!”

李承乾自顾自的找了个座位坐下,早有元春送上了茶水伺候,李承乾接过喝了一口,道:“承明!你何时变得这么怯懦了,以往父皇总是觉得我性子软,不足以担当社稷重任,我都在尽力改变了,可是你怎么反倒变得这么怨天尤人了,这可一点儿都不像你!”

杜睿道:“小弟大概是在这大观园里疏懒的惯了,朝堂上的那些龌龊,小弟当真是厌烦了,况且留在这里,小弟也能做不少实事,还能少了很多阻力!岂不更好!”

李承乾见杜睿当真要撂挑子,当时就急了,忙道:“承明你说着话,难道忘了当初你在承庆殿内怒斥权万纪的那番话了?当初你便说隋之所以亡,就是因为炀帝亲小人,远贤臣所致,难道贤弟就当真忍心看着旧事重演!”

杜睿被李承乾的话吓了一跳,忙道:“殿下慎言,此一时彼一时也,前朝之事如何能与今日相比,当今圣上英明,隋炀帝是万万比不了的,况且如今朝堂之上如长孙大人,房大人,魏大人都是有名的贤臣,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前朝那般景象的。”

李承乾也知道自己失言,但还是忍不住要劝杜睿:“承明所说,我自然知道,可当今朝堂之上,不也是有权万纪那样尸位素餐之人吗?贤弟何不早日回朝,立忠正,斥邪恶,让我贞观一朝,上上下下皆是清明!”

杜睿虽然知道李承乾非常看重自己,却不曾想到李承乾居然将自己当成了包公,海瑞那样的青天看待,不禁苦笑道:“殿下这番话要是传扬出去,还不知道要引起多少人攻讦小弟呢!况且圣上是明君,那里用的着小弟去越俎代庖,小弟此前说过,此生不愿做魏大人那样的诤臣,只愿做个贤臣,为大唐百姓做些实事,此生足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