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侍御史徐有功秉公执法,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查清了贪官李义府多年来的犯罪事实,李义府以仗武则天的庇护,疯狂反抗,威胁多名官员为其作伪证,皇帝听众武则天的话,颠倒黑白、不辨是非功过,将侍御史徐有功的正义之举,说成是证据不足,将一贯秉公执法的徐有功贬为莱州司户。

徐有功被贬之后,李义府认为除掉一块绊脚石,便肆无忌惮、目无法纪,更加猖狂,仰仗武则天的势力,专营害人利己之道、贪赃枉法之事,“专以卖官为荣”将国家制定的考官程序和选官标准破坏殆尽。

唐高宗对李义府的骄奢淫逸、索贿受贿、营私舞弊、贪赃枉法之事,也早有耳闻,曾等告诫他;听说你的儿子、妻子、女儿、女婿都仰仗你的势力,目无法纪,索贿受贿,做了许多有损于国家、人民的坏事,我也多次为你们掩饰,没有向外公布,你应当收敛、克制自己。

可李义府倚仗有武则天为后台,不但不向皇上请罪,反而质问唐高宗从那儿听到的有损我名誉的消息,最后缓步面出。

正当李义府得意忘形之时,有一阴阳占卜的人杜元纪来到他家说;大人家的宅第“狱气”需要拿出两千万钱,才能消灾,李义府不但不相信,反而更加不择手段、猖狂地聚敛钱财。

公元663年,左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上书陈述李义府的种种罪行,高宗诏令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侍御史查办李义府案,派司空李勤为亲差大臣督办,经认真核实,李义府所犯罪行属实、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由于李义府胆大妄为、无法无天、践踏法律,已涉及到高宗统治地位的安危,高宗才痛下决心以除毒瘤,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破坏朝纲、害国害民”之罪,削除他的一切官职,从他的家中抄出大量的金银珠宝,全部归公,将他长期流放在四川西昌。

李义府的长子李津,仰仗其父的势力,到处招摇撞骗、欺男霸女、索贿受贿、坑害百姓为非作歹,被弹劾后,流放在海南岛崖县,次子李治、三子李洋、女婿柳元贞,均因贪得无厌、仗势欺人、无法无天、干尽坏事,而被罢官撤职,长期流放在广西天峨山东北。

现而今,历史虽然已经改变,可是一个人的本性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李义府之前之所以不贪,那是因为他自己知道,他现在的功名来的不正,而且已经恶了李承乾,所以必须做做样子,就算是再怎么心疼,那些送上门来的金珠宝贝也只能拒之门外,可是如果是个胡商的话,那可就不一样了。

胡商来找他,无非就是希望拿到几张平引,大唐律法规定,外商贸易,全需平引,这个平引的作用,主要就体现在对一些不能出口物件的管制问题。

李义府想当然的也就以为,这个胡商肯定是来找自己办这种事的,他现在在户部任职,这方面的事情,正好归他管理。

“将人带到我的书房中去!”李义府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声音都在打颤,就好像已经看见了满箱的金银珠宝一样。

李义府到了书房不久,那个胡商就在下人的带领下来了。

李义府抬眼轻飘飘的一看,道:“你是何人,来找本官何事?”

那个胡商对着李义府行了一礼,笑道:“在下阿拉伯帝国东方总督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大人麾下哈马德!”

第四百五十一章 密谋

对方自报家门,让李义府的心猛地一收,原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胡商,不过现在看起来的话,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了。

李义府让人将哈马德带到自己的书房,原本以为对方只是想要求他多那些平引罢了,当然对方要求他办事,自然也要复出一定的代价,在书房之中,神不知,鬼不觉,自然方便行事。

不过现在对方的身份一揭开,居然是大食国的东方总督的人找上了自己,他们想要做什么?

李义府的脑子里飞快的盘算起来,他虽然在历史上做人的人品无下限,可能混到那个位置上,也必然有他的独到之处,单单是心智就远超常人,这个节骨眼儿上,大食人找到了他,是何目的已经呼之欲出了。

大食定然是畏惧了大唐的兵锋,想要逃避这场战争,而此刻朝中最为支持兴兵的就是他,对方找他要做什么,这还不明显吗?

心中有了计较,李义府面无表情的看着哈马德,道:“不知哈马德大人来本官府上,所为何事?还请哈马德大人明言!”

哈马德见李义府揣着明白装糊涂,非但不恼,反而淡淡的一笑,道:“李大人!本人此来,乃是为了贵我两国的友谊而来的!”

“友谊!”李义府讥讽的一笑,若是两国之间有什么友谊的话,还会走到今天这个要刀兵相见的地步吗?

李义府不动声色,道:“难道你所说的友谊就是纵兵进犯我大唐边廷,屠杀我效忠我大唐的西域百姓,掠夺我大唐财富的吗?”

哈马德见李义府出言讥讽,眼神猛地一凛,但很快就掩饰了,接着笑道:“李大人身居高位,自然应该明白,国与国之间,偶尔发生些摩擦乃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过今天我并不想与李大人探讨这个问题,我此来,乃是为李大人送一份大功劳来的!”

大功劳!

李义府听到这里,不禁心动了,他这些时日极力怂恿李承乾出兵大食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获取功绩,得到李承乾的信任,爬上更高的位子吗?为此他甚至不惜投靠武京娘,对于寻常人而言,或许一个户部侍郎的位子就已经够满足了,但是对李义府来说,这个位子远远不够,远远无法满足他内心对权利的渴望。

不过要是表现的太过急切的话,反而会被对方看低了,李义府故意不动声色道:“大功劳!?哈马德大人,本官并不明白你的意思!你身为大食国官员,又如何能将功劳送给本官,哈马德大人说笑了!”

李义府虽然遮掩的好,可是内心的激动还是不禁浮于面上,哈马德见了,心中不禁一阵鄙视,可是现在却不是鄙视对方的时候。

就在前段时间,拜占庭人不知怎的,居然和突厥人勾结在了一起,大举进犯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行省,还有那些早已亡国的波斯人不断在各地滋扰,什叶派也趁机发动了好几次起意,让穆阿维叶这条趴伏在草丛之中的毒蛇,也不禁捉襟见肘,这才将易布拉西·默罕默德急调回了西方战线。

易布拉西·默罕默德虽然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可是却也无可奈何,在阿拉伯世界当中,哈里发的命令代表着真主安拉的意志,他没办法违抗,不然的话,穆阿维叶可就有了借口,可以名正言顺的将他除掉。

可是大军调离了东方,他的领地怎么办?万般不得已之下,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只好派哈马德来长安,想着能收买一下大唐的重臣,阻碍大唐兴兵报复,至少也应该延缓一下。

初到长安,哈马德并没有急着上门去找那些朝中重臣走关系,他很清楚,自从几年前双方因为葱岭的问题,有过小摩擦之后,大食人在大唐并不受欢迎。

不过好在大唐民风开放,朝廷对民间的舆论管制也并不像满清鞑子那样严苛,这些时日,朝中发生了什么,百姓们也有所风闻,三五知己好友聚在一起,谈论的都是大唐和大食之间极有可能爆发的战争。

百姓们关心国事,这在哈马德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阿拉伯帝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他们唯一的权利就是劳作,为那些贵族,还有清真寺里的阿訇提供奢侈生活的必需品。像这样谈论国事的话,要是被人揭发,就会被以妄言罪处死。

可是在大唐,却是百无禁忌,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意畅谈国事,甚至抨击时政,这些言语若是被朝中的那些隐藏在民间的观风使知道了的话,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不但不会怪罪,反而会派人详查,一旦当真查明有官员贪赃枉法的话,还会严厉处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话,百姓们还对朝廷履行着监管的义务。

不明白归不明白,哈马德还是从那些百姓们的言论之中,听出了一些他所关心的东西,如今就大唐应不应该和阿拉伯帝国开战,朝中已经分成了不同阵营的两个派别,一方是以李义府为首的少壮派,这些人都是李承乾登基之后,新晋提拔起来的官员,他们坚持要对阿拉伯帝国兴兵,报仇雪恨。另一方则是以褚遂良为首的老成派,他们在太宗朝便是朝中的重臣,褚遂良还被太宗皇帝授以托孤之重,他们则不赞成对阿拉伯帝国开战,因为一旦开战的话,胜负难料,而且还会耗费大唐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得不偿失。

按道理说,哈马德应当是去找褚遂良的,可是他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来到了李义府的府上,这是因为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他发现了李义府虽然官职不显,但是却在朝中享有不小的发言权,而且这个人的性格十分矛盾,贪权重利,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收买。

李义府可以毫不顾忌当年杜睿对他的恩情,一本将其参道,单单是这份狠辣,就足以让哈马德这个杀人无数的大食人心惊了。

杜睿是谁,哈马德并不陌生,虽然阿拉伯帝国和大唐分属世界的东西两方,可是杜睿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大唐之所以能有今日的盛世景象,大多都是杜睿的手笔。

这样一个朝中重臣居然被李义府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参道了,落得一个去职还乡的下场,可见李义府这个人是极有手腕的。

哈马德见李义府已经心动了,接着道:“当然!这份功劳,只要李大人愿意取,就是李大人的了!”

李义府也不想继续和哈马德玩这种猜谜游戏了,道:“哈马德大人,还请直言相告吧!”

哈马德见李义府心动了,也是一阵狂喜,但是面上却依然风平浪静,只是淡淡的一笑,道:“李大人!不知道如果大唐当真与阿拉伯帝国开战的话,结果会如何!?”

李义府知道哈马德口中的阿拉伯帝国就是大食国,对这个问题,他有些不屑,李义府在历史上虽然是个权奸,但是不可置疑的是,他同样会为生活在一个鼎盛的大唐帝国感到深深的自豪。

“大唐这些年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纵横天下,所向无敌,你大食国妄图与天朝为敌,当真不自量力!”

李义府的轻视并没有激怒哈马德,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淡然,等到李义府说完之后,才道:“是的!您说的没错,大唐确实十分强大,强大的让人不免心生畏惧,但是同样的,我也希望您可以正视一件事情,那就是阿拉伯帝国也并非弱者,伟大的穆斯林世界崛起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可是看看现在,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并不比大唐要小,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也并非是个偶然,这才是我今天来这里的目的,两个当世的强国交手,彼此之间都不会好过,或许我的主人,阿拉伯帝国东方总督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大人会失去他的领地,但是大唐呢!?大唐会有多少忠勇的将士血染沙场,国中会有多少女人失去丈夫,老人失去孩子,孩子失去父亲!?而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李大人!希望您不要忘记了,现在正在像老鼠一样,躲藏在沙漠之中,不时滋扰伟大阿拉伯帝国的突厥人,也是你们的宿敌,难道您当真希望他们笑到最后吗?想想看,那会是一个多么悲惨的结局!”

哈马德说的这些,李义府并不关心,他之所以极力主张出兵大食,也不过是为了在李承乾的面前露脸,他知道李承乾的心里对出兵大食,是极为渴望的,他渴望建功立业,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代雄主,李义府立柱用兵,也不过是投其所好,至于代价的问题,他根本就没有想过。

哈马德见李义府不说话,还以为自己的劝说起到了效果,接着又道:“那些野蛮的突厥人,他们生具狼性,他们是文明世界的破坏者,如果让他们成了最后的受益者……”

“好了!”李义府不耐烦的打断了哈马德的话,道,“如果哈马德大人今日来本官的府上就是为了说这些的话,就请便吧!大食国的所作所为,必须要付出代价!在本官看来,带兵痛击你们这些大食人的功劳,明显要更大!”

哈马德一愣,见李义府居然是这个态度,顿时明白了过来,和李义府这个人说什么代价,说什么得不偿失,他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这个人需要的是利益。

哈马德接着话锋一转,笑道:“好吧!李大人!既然李大人对我的这个提议不满意的话,我不介意换一种说法,只要大人能促成两国友好的话,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大唐能放弃对阿拉伯帝国的东方行省用兵,我们愿意为自己的鲁莽复出一些代价,比如领土!比如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

李义府一听到这个词,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昭武九姓的史料始见于《魏书》。昭武九姓人善商贾,和中国通商很早,唐代在中国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又以康国人、石国人为主。

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10多个小国的泛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

根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粟特人在历史上夙以善于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上的转贩贸易。早在东汉时期,洛阳就有粟弋贾胡。南北朝以来,昭武九姓经商范围更加扩大,并不时为一些国家承担外交使命,如545年北周曾派遣酒泉胡安诺盘陀出使突厥。大唐立国以后,经商的昭武九姓胡人常被称为兴生胡或简作兴胡。

早在南北朝时期,姑臧等地就有昭武九姓胡建立的移民聚落。碎叶、蒲昌海、西州、伊州、炖煌、肃州、凉州、长安、蓝田、洛阳、关内道北部河曲六胡州等地都有昭武九姓胡的聚落。

最初昭武诸国相继臣属西突厥,西突厥灭亡之后又归附大唐,受安西都护府统辖,可是因地处西陲,也不时遭受阿拉伯帝国侵袭,病多次向大唐求援,接受大唐皇帝赐封的王号,可是自贞观二十二年之后,昭武九姓便时常反复,今日朝大唐,明日属大食,蛇鼠两端。

太宗皇帝也曾发兵征缴,可是因为昭武九姓之中的石国,米国,何国等六个国家都位于葱岭以西,进兵不便,也是徒呼奈何。

可以说昭武九姓的反复无常,乃是大唐君臣心中一个永远的痛,如今米国已经被易布拉西·默罕默德灭亡,可是其余五国尚在,只要这五个国家存于世间,对大唐来说那就是个极大的耻辱。

这一次李承乾之所以执意要出兵西进,说是为了报复大食,可是其中也未必没有趁机灭了昭武九姓,一雪前耻的打算。

如今哈马德居然主动提出了昭武九姓之事,容不得李义府不动心,若是不用刀兵,便能将昭武九姓灭亡了的话,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功劳,至于此后还是不是继续对大食用兵的问题,这个就不是李义府要考虑的问题了。

哈马德见李义府动心了,他知道这一次他押宝押对了,对于唐人的思维,他真的很难理解,如今在阿拉伯帝国控制之下的昭武九姓的五个国家,还有那个已经被灭亡了的米国,他们全部的疆域加在一起,或许都比不过大唐的两个州,如果能用这么一点儿代价,就换取大唐不对大食用兵,在哈马德看来简直太划算了。

哈马德趁热打铁的说道:“李大人!只要两国能恢复和平的话,我的主人阿拉伯帝国东方总督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大人愿意将那些背叛者全部交给大唐审判,当然他们的土地我的主人也愿意一并送还!”

虽然猜到了哈马德是在打这个算盘,可是当这句话从哈马德的口中说出来的时候,李义府的心还是止不住的一阵狂跳,惩戒昭武九姓,这件事和出兵大食比较起来,显然要轻松得多了,而且论功绩也一点儿不差。

“哈马德大人说得可是真的!?”李义府追问道。

哈马德笑着点头道:“这是当然,我可以以真主安拉的名义起誓,李大人,大唐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并没有什么仇怨,我们只是有些误会罢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联合起来,分享这个美妙的世界,大唐统领东方,阿拉伯帝国统领世界的西方,只要李大人愿意,我们两国就会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李义府尽管内心激动,可是却被他强压了下来,道:“可是有一点本官并不明白,本官只不过是个户部侍郎,朝中有那么多大臣都要比本官的品级高,而且尚书令褚大人一直都是反对向大食国用兵的,你完全可以去找褚大人,为什么要找到本官,将这么一份大功拱手相送!这不是太不合常理了吗?”

哈马德笑道:“李大人!我认为和已经垂垂老矣的褚大人比较起来,李大人显然更有前途,有朝一日或许您就会取代褚大人的位子,到时候,大唐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对阿拉伯帝国更加亲近的朋友,不是更加符合我们的利益吗?”

利益!

天下之事,无论是什么,永远都离不开这利益二字,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哈马德接着又道:“李大人!只要您能促成我们两国的何解,我的主人阿拉伯帝国东方总督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大人是绝对不会忘记您的!”

哈马德说着将手伸到了怀中,掏出了一个不大的袋子,李义府就好像没看到一样,依然面不改色,可是当哈马德将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的时候,即便是心机深沉的如李义府一般,眼睛也不由得瞬间睁大,瞳孔都缩到了一起,那居然是一袋价值连城的夜明珠,每一颗都有桂圆那么大。

哈马德见李义府的脸上满是贪婪之色,心中不由得一阵鄙视,双手将那几十颗夜明珠推到了李义府的面前,道:“李大人!从现在开始,您就是这些东西的主人了!”

李义府强自镇定了下来,道:“本官身为大唐的官员,难道哈马德大人以为本官会为了这些身为之物就出卖大唐的利益吗?”

李义府虽然嘴上说得大义凛然,可是眼睛却一刻都没有离开过那些夜明珠,贪婪之色原形毕露。

哈马德闻言,满心的不屑,用大唐的一句话来说,李义府现在的做派完全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不!李大人!我想您是误会了我主人的意思,这并不是贿赂,阿拉伯帝国也不会对您有任何非分的要求,我们需要的只是友谊和和平,这份薄礼,也完全是我的主人对您友谊的见证!”

眼前这巨大的财富,李义府能不动心吗?不要说这几十颗夜明珠,就算是一颗,也足够他为官一年的俸禄了。

历史上的李义府就是个卖官鬻爵,贪得无厌的人,甚至面对高宗的提醒,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知道收敛,可见这个人对财富的渴求,如今这么大的一笔财富就摆在眼前,李义府焉能不动心。

李义府虽然恨不得将这些夜明珠都抱在怀中,可是心中却也有犹豫,他现在不过是个户部侍郎,还远非历史上的那个右丞相,对敛财的热衷程度也没有历史上那么疯狂,或者说他的胆子还没有那么大。

哈马德见李义府不动,他就替李义府做主了,将夜明珠都装回了袋子系好,然后放在了李义府的手边。

“李大人!一切就摆脱了!”

李义府的心一阵狂跳,眼睛朝那个袋子看了一眼,语气平淡的说道:“两国开战,定然血流成河,即便大唐胜了又如何,死的还不是大唐的将士,若是两国能各罢刀兵,也算是一桩善举!”

哈马德听着李义府的话,几乎都要吐出来了,不过脸上却满是欢愉之色,道:“李大人说得不错,战场上的死伤,是两国的百姓都不愿意看见的,李大人如果能成了这番功德的话,自然是一桩善举!”

两人一直密谈到了晚间,哈马德方才离开,李义府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看着那些夜明珠,满眼都是贪婪之色,他出身贫苦,何曾见过这么大的一笔财富,于是他动摇了,沦陷了,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忠义气节,都被他扔到了一旁,此刻他的眼里就只有这些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后出宫

就在李义府和哈马德围绕着一袋夜明珠,大谈两国友谊的时候,武京娘也已经做好了出宫的准备。

大唐皇后离开皇后,离开长安,这在大唐并不算长的历史上,还属首次,一国之母,身居后宫,辅佐皇帝,治理天下,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惯例,而如今武京娘就要做一个先行者。

就在武京娘离开的当天,朝中有发生了一件事,此前一直力主出兵讨伐大食,用武力来捍卫大唐尊严的李义府突然改变了腔调,一上来就抛弃了他的队友,提出了另一个可行性计划,要与大食和谈,当然这个和谈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昭武九姓。

李义府临阵变节,让那些这些天里一直都在附和他的少壮派们,无所适从,那种感觉就好像打刀塔的时候,他们在前面充当近战血盾,李义府充当高输出的法师,结果眼看着胜利在望的时候,李义府突然扭头就走,还嘲笑自己的队友头脑简单,只是一旁战斗力为五的渣渣。

这些少壮派之所以站在李义府这边,也完全是为了他的政治诉求,如今虽然新皇登基,可是朝堂之上掌握着绝对话语权的却还是当初太宗一朝的那些老臣子,他们这些少壮派眼看着毫无出头之日,这自然不是他们所期望看到的。

于是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机会,他们当然也想在朝堂之上好好的表现一把,前期看上去不错,至少他们都能感觉到,貌似李承乾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可是眼看着就差这临门一脚了,结果李义府却偷偷的跑过来,将他们脚底下的球给扎爆了,他们这一脚抡上去,不但没能踢中皮球,还把自己的关节抻了。

李义府当然能感觉到四周围满是怒视的目光,不过对于他这号人来说,根本就不在乎,不过李承乾越来越阴沉的脸色,却是他不能不考虑的。

“圣上!臣以为凭借大唐的兵锋,若要扫荡大食国,并非难事,可是如今大唐力在经营海外,臣恐无暇分身,一旦深陷其中,耗费的乃是大唐的钱粮,即便要战,不妨稍等数年,积蓄力量,而后一鼓作气,方为上策!”

李承乾看着李义府言辞恳切的模样,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这段时间被国事所累,前几天都出现了幻觉,不然的话,之前几天还一副一阵言辞模样和褚遂良等大臣在朝堂之上论战的李义府,怎的突然就变了个人。

李义府接着又道:“臣属意与大食言和,不过大食犯我边疆,杀我子民此事却不能算了,圣上!可借此机会,拿回昭武九姓,惩戒那些蛇鼠两端的小人,以雪先帝之恨!”

昭武九姓!

就好像昨天李义府听到这个提案的时候一样,李承乾也不禁动容了,太宗生前有三大恨,其一就是吐蕃时常滋扰边廷,其二就是小勃律反复无常,其三就是昭武九姓联合大食国攻破了大唐的碎叶城。

如今吐蕃和小勃律已经被灭,若是能将昭武九姓重新纳入大唐的版图,身为人子的李承乾可算是将太宗的三大恨全都报了,李承乾焉能不动心。

“你是说让大食国将昭武九姓的国土割让于我大唐!?”李承乾沉声道,强行压抑着内心的激动。

李义府忙道:“圣上正是如此!可以此与大食国谈判,其若应允,则两家罢兵休战,其若是不允,则兴兵讨伐!”

“好!”李承乾闻言,猛地站了起来,道,“李义府!朕若是将此时交由你去办的话,你可有把握!?”

李义府闻言,立刻摆出了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模样,跪倒在地,道,“臣为国事,万死不辞!”

之前几日还在朝堂之上争吵不休的事情,似乎一下子随着李义府的变节而画上了句号,不过李承乾所求,显然并不是这么简单,昭武九姓,他自然要惩戒,可是这和灭亡大食,成为一代雄主,在他看来完全是两回事。

时至正午时分,武京娘带着太子李弘,临淄王李贤,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开出了长安城,朝着杜陵的方向而去。

皇后出宫,这件事要是在以往,褚遂良那班老臣,早就跑到皇宫里去觐见了,不过这一次他们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沉默。

皇帝派皇后去杜陵,所谓何事?

一想到这个那些老臣们的心里就不免激动了起来,如今朝中虽然表面上看着平静,可是暗地里却是风起云涌,皇后不甘寂寞,要将手伸到朝堂上去,对这些人老成精的大臣们来说,焉能看不到,牝鸡司晨,这是他们绝对不想看到的事情,若是这个节骨眼儿杜睿能回来的话,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武京娘带着李承乾的嘱托,离开了长安,不过她的目的显然不是这么简单,如今朝堂之上,她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权利,那些新晋的少壮派,大多都是她推荐给李承乾的。

可是这部分权利,在武京娘看来还远远不够,远远无法保证她的皇后之位,以及李弘的太子之位,因此她必须掌握更大的权利,为他们母子两个找到更大的护身符。

武京娘原本是打算借助外戚的力量,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可是谁知道她的那些家人实在是太不争气,被她召入了长安之后,除了为非作歹,作威作福之外什么都不会干,若不是她最后时刻下了狠心,将其一律贬谪出了长安的话,就是对她这个皇后的声誉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后来武京娘又接着提拔少壮派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可是她还是太小看那班老臣了,那些经历了隋末战乱和贞观盛世的老臣们,根本就不将她这个皇后放在眼里,而她提拔出来的少壮派虽然也能在朝堂之上给那些老臣找些麻烦,可最终还是无法取代那些老臣,成为大唐朝堂之上的绝对势力。

于是左思右想之下,武京娘想到了杜睿,杜睿有能力,有人望,最重要的是杜睿是她的姐夫,就利益而言,和武家应当是站在一起的。

武京娘大概也没想到当初是因为畏惧杜睿的能力,担心李弘将来没办法抗衡杜睿,她才怂恿李承乾将杜睿贬谪,可是天意弄人,现在她为了稳固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却又要将杜睿给请回来,做她的外援。

只不过武京娘的心里对这种事可没有把握,她不知道能否说动杜睿站在她这边,她虽然在李承乾的面前挑拨杜睿和李承乾的关系,但是杜睿对李承乾的忠心,即便是她,也从来都不怀疑,或者说那份忠心,杜睿是献给大唐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事情可就好办了,她的长子李弘是大唐名正言顺的太子,当初杜睿不就是因为担心储位不稳,动摇国本,才拒绝为李治效力的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将杜睿拉到李弘的阵营当中呢?

武京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