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极品闲人-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尼科二世法老统治时期,开凿尼罗河通向红海的运河,并派遣腓尼基水手开辟航道,绕航非洲。尼科二世及其继承者为争夺埃及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霸权,曾与新巴比伦王国进行战争。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侵占埃及,建立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残暴统治和无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尔泰乌斯领导的埃及人起义。
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获得独立,相继建立了第28到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国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王朝。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埃及,灭波斯王朝,结束了延续3000年之久的法老时代。
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进入希腊化时代,以亚历山大城为首都。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留驻埃及的总督托勒密·索特尔在公元前305年称王,为托勒密一世,创建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继承埃及和波斯帝国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垄断一切主要经济部门,规定粮油盐等产品的专卖权,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并重新分配。
埃及农民、士兵、奴隶等不堪希腊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与奴役,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前1世纪,屡次发动起义,动摇了托勒密王朝的统治。
公元前30年,罗马军队开进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自杀身死,托勒密王朝崩溃。罗马征服埃及后,罗马皇帝屋大维把埃及划为自己的私产,派遣行政长官代行统治。
罗马帝国的专制统治又激起了埃及人的强烈反抗,由农民、牧民和奴隶参加的布科里人在三角洲沼泽地的起义,从公元2世纪末起延续了3个世纪之久。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埃及成为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的行省之一。
如今埃及正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行省,但是罗马人在埃及的统治却并不牢靠,继波斯人之后,他们又面临着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阿拉伯人。
如果历史照常进行下去的话,阿拉伯人的统治与诸王朝的继起,就将会在这几年之内发生,阿拉伯将领阿穆尔·伊本·阿斯将领兵入据埃及,此后埃及将会成为阿拉伯哈里发统治下的一个行省。
对于杜睿来说,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拜占庭人都没有什么区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未来他们都将会成为杜睿打击的对象,但是目前来说,这两者之间,要是让杜睿选择站队的话,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站在拜占庭人的一边。
此时的拜占庭正处在希拉克略王朝统治的时期,所谓拂菻国正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廷帝国的称谓,亦称大秦。随着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当时的中国认为罗马帝国就像中国一样拥有高度文明,而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因此把她命名为大秦或海西国。
目前的拜占庭帝国,正处在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期,在查士丁尼大帝去世之后,拜占庭帝国就开始走下坡路,公元602年的军队暴动也正是拜占庭帝国内部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公元602年,一支士气高昂的军队正在巴尔干半岛上向南进军,激烈地呼喊着反对皇帝的口号。这就是拜占庭帝国一支叛变的军队,当他们奉命在多瑙河彼岸敌人境内过冬时,在百夫长福卡斯的率领下,公然地暴动起来,向君士坦丁堡挺进去收拾莫里斯皇帝。
在君士坦丁堡群众的支持下,福卡斯军队迅速攻下首都,将皇帝莫里斯和他的子女以及政府中敌视军队的代表人物纷纷推上断头台。
一个小小的百夫长福卡斯居然一步登天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新皇帝,而他带来的却不是人们期望当中的好生活,而是长达八年的血腥内战。
其实在某些方面,西方国家和东方非常相像,拜占庭帝国的政权更迭也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而名不正言不顺的福卡斯从一开始就受到帝国元老院、大贵族和行政官僚的激烈反对,他们迅速在东方各省,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西里西亚、小亚细亚、埃及等,挑起内战。
拜占庭帝国多年的老对手萨珊波斯帝国皇帝库思老二世也痛打落水狗,乘机发动对拜占庭的战争。
604年,库思老二世亲自率兵出征,随军带有一名自称莫里斯皇帝之子狄奥多西的傀儡,在波斯人夺取亚美尼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大片地区之后。面对各地的反抗,福卡斯皇帝的政府只能采用残酷的杀戮来对付帝国的名门贵族,结果杀人越多,敌人也越多。当时帝国的时局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最坏的境地。
这就是希拉克略登上历史舞台时的情形,希拉克略是阿非利加省督之子,他在最恰当的时机站了出来。
公元609年发动起义反对福卡斯,在国内各界已对福卡斯绝望的形势下,收到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很快得到元老派和绿党的支持。
公元610年顺利进军帝都,夺取王冠,将福卡斯推上断头台。同年秋,希拉克略登基称帝,建立了希拉克略王朝。
初登帝位的希拉克略当务之急就是抵御萨珊波斯的入侵,此时波斯人已经夺取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亚美尼亚、伊比里亚、两河流域等地,由小亚细亚攻入拜占庭帝国腹地。
公元615年,波斯大将沙辛攻陷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卡尔西顿,直接威胁海峡对面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就在这时,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也开始由西北进攻拜占庭。拜占庭国内一片混乱,希拉克略处境艰难,遣使向库思老求和又被拒绝。
为应对危机,希拉克略开始对拜占庭军队实行改革,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军区,每个军区都加强了机动作战和防御力量。教会也捐输金银资助希拉克略。
公元622年,拜占庭海军击退萨珊波斯军队,解除君士坦丁堡之围。在此后与波斯人的相持中互有胜负。战局的真正转折发生在公元626年,希拉克略在可萨突厥人的援助下转守为攻,由伊比里亚攻入伊朗。
第二年,希拉克略占领波斯军事重镇甘扎克,破坏了祆教最主要的拜火祠之一阿图尔·居什那什普火祠。库思老急忙带着圣火撤退了。拜占庭军队随后在亚述古城尼尼微再败萨珊波斯,洗劫了达斯特卡尔特王宫。库思老又慌忙逃到泰西封,拜占庭军队也尾随而至。
这一次轮到萨珊波斯内忧外患了,危急的形势引发了宫廷政变,库思老被投入监狱。卡瓦德二世被拥立为王。628年2月底,根据卡瓦德的命令,库思老被杀于狱中。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他又杀死了所有的兄弟,据说共17人。不久,两国签订和约,萨珊波斯撤出了从埃德萨到亚历山大里亚的领土,两国交换俘虏,归还“真十字架”。至此,拜占庭帝国所面临的危机可以说暂时告一段落。
历史总是喜欢用突然的转着方式,戏耍着世间的一切,就当一位英雄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在历史舞台上施展他的拳脚之时,他却遭遇到另一位冲击力更大的英雄,最终不得不看着自己蓝图中的宏伟大业大打折扣。
东罗马帝国皇帝希拉克略就此深有体会,他受命于危难之际,解救帝国于水火之中,然而当他准备大展宏图之时,却偏偏碰上几乎不可战胜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眼睁睁地看着帝国的大片土地脱幅而去。
而阿拉伯帝国,正是中原王朝口中所说的大食,这个大食国正好横亘在东西方交流的要道之上,但凡是要经过大食国前往西方进行贸易,都要被大食国苛以重税,更多的时候,来自大唐的商人都会迫于无奈,将货物转卖给大食人,然后再由这些大食人转运到拜占庭帝国,或者欧洲的其他地方,牟取暴利。
大食人扮演着这么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杜睿当然不会对他们有任何好感,而此时的大食国正处在默罕默德的统治下,如日中天,就算是与大唐交锋都不落下风,而拜占庭帝国却还没有从二十多年前王国的内乱当中恢复过来,两者又处在敌对的状态之中,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杜睿已经在心中有了决断。
而埃及作为双方利益的矛盾点,自然就成了杜睿做文章的好去处,让双方在这个地方大肆消耗,反正这些异族人打起仗来都喜欢那种旷日持久类型的,让他们消耗下去,对于大唐来说自然是有很大好处的,等到日后当并出西域,进军中东之时,也能少废些手脚。
就目前来说,埃及名义上还属于拜占庭帝国的一个行省,但事实上,其中大部分的领土已经被阿拉伯人侵吞,控制区域极具缩小,非洲部分更是所剩无几。
眼看着这么大的一个行省就要不保,可是已经处在弥留之际的希拉克略却一筹莫展,国内矛盾不断,尚且需要大军镇压,又哪里腾的出手来,去教训那些阿拉伯人,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领土被穆斯林蚕食了。
杜睿心中的计划就是搅浑这潭水,将双方完全拖入这个大泥潭之中,难以自拔,而后从中牟利,当然最佳的结果就是,可以和拜占庭帝国达成一个协议,然后两家联合灭掉阿拉伯人,当然这个计划,现在还不能实施。
毕竟拜占庭帝国已经被阿拉伯人拖的行将就木,然而一个庞大的帝国的生命力可是无穷的,历史上拜占庭帝国可是一直延续到了15世纪,才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彻底摧毁。
想要和他联合,首先就要消耗一些拜占庭帝国的骨血,只有这样,大唐帝国才能顺顺利利的从中渔利。
当然,如果杜睿不出现的话,历史还会照常进行下去,最终埃及被阿拉伯人完全占据,倭马亚王朝随之建立,埃及进入哈里发时代。
“少爷!少爷!”
杜睿正思索着到了埃及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突然冯茗闯了进来。
杜睿思绪被打断,不禁微微皱眉,看了过去:“何事这般惊慌!?”
冯茗道:“少爷!在正前方,发现了一些不明船只,瞭望手可以看到对方船上,都是些顶盔贯甲的武士!”
杜睿闻言一惊,他们才刚刚绕过了好望角,虽然航向已经折返向北,然却也不会这么快就到达中东位置,哪里会有什么武装船只,那些非洲土人,莫说是这时节,便是杜睿的前世,好些国家好处在蒙昧之中。
杜睿不敢怠慢,带着冯茗急匆匆的上了甲板,朝远处望去,杜睿不禁一惊,之间远处的海上正飘荡着几艘罗马人那特有的平底双桨,三角风帆船,而船上正不断朝着杜睿船队呼喊着的那些武士身上穿着的也是罗马人特有的板肋甲。
“将船靠过去!”
冯茗闻言一惊,忙道:“少爷!敌我不明,万一对方是海盗,该如何是好!”
杜睿一指,道:“你没瞧见,他们的船帆破了吗?或许也是遭了风浪侵袭的,且靠上去,将一人带过来询问一番!”
如果真的是罗马人的话,应该会说意大利语,法语,杜睿对于意大利语虽然不甚精通,但是交流却也不成问题。
不多时,一个身穿板肋甲,披着大红斗篷的西方人被带到了杜睿的近前,看他眼窝深陷,一脸憔悴的模样,不难看出,他们在大海上已经飘荡了许久了。
“你是什么人!?”杜睿试探着用并不纯熟的意大利语问了一句。
对方闻言,明显一愣,接着惊喜道:“感谢上帝!感谢上帝的慈悲!您好!先生!我是拜占庭帝国驻埃及行省皮纳尔阁下下属的千夫长路易吉·科里亚尼!”
第二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世界
拜占庭帝国的人,杜睿闻言不禁一惊,前几日才过好望角,此时应该还没出南非的海域,怎的就能遇到拜占庭帝国驻埃及行省的人。
“你等既然是拜占庭的人,怎的会到了此处!?”杜睿问道。
科里亚尼忙回道:“先生!我们确实是拜占庭帝国的人,至于到了这里……”
科里亚尼说着脸色不禁黯然,道:“我们是因为打了败仗,在逃回去的时候,遭遇了风浪,船的桅杆被打断,漂流到了这里,要不是幸运的遇到您,我们恐怕就只能葬身大海了!”
“打了败仗?你们和谁作战,打了败仗!?”杜睿又问了一句。
科里亚尼闻言,脸上满是愤恨的神色,道:“是那些可恶的阿拉伯异教徒,那些可恶的穆斯林强盗!”
杜睿一听,随即释然,此时节阿拉伯帝国正在埃及与拜占庭帝国争夺霸权,他们两家打仗那也是常有的事情,算不上稀奇。
如果杜睿不出现的话,再过不久,随着拜占庭帝国失去延河流域,他们将会彻底的失去埃及这个行省,而随之出现的将会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一倭马亚王朝。
这个倭马亚王朝也就是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建立世袭制王朝。
“您好!我愿意相信您的话,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东方大唐帝国的宣抚使杜睿!”
此时节东西方的交流基本上就是在大唐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之间,虽然中间有一个大食拦路,但是两者的联系却也不少,不过大多都是民间的商业往来,此前杜睿派杜贵西行,就曾途径拜占庭帝国。
科里亚尼闻言,不禁惊喜道:“尊敬的阁下,原来您是来自大唐的人,我在君士坦丁堡的时候,曾见过来自大唐的商人,非常荣幸能够见到您,再一次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
杜睿一笑,道:“您不用客气,这是应该的,现在可以让您的属下上船了,我想你们现在一定非常需要食物!”
科里亚尼再次表示了感谢,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留意到他身处的是什么地方,看着这巨大的战舰,他不禁愣住了,再看看那庞大的船队,他的眼睛险些瞪出来,他自认拜占庭帝国的战船就已经非常强大了,但是和眼前的这些巨舰比起来,他们的战船简直就是小孩子的玩具一样可笑。
“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公爵阁下!这些战船都是您的队伍吗?”科里亚尼满脸惊讶的看着这庞大的舰队。
杜睿笑道:“当然!如果不是在穿越好望角的时候,遭遇了可怕的大风浪,船队还应该更加庞大的!”
这个时候拜占庭人对非洲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埃及行省这个一个范围,对于非洲的南端还是一无所知,杜睿的介绍让科里亚尼也不禁大吃一惊,他完全没想到,在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地方,居然还有那么多未知的世界。
杜睿也趁机向科里亚尼询问了一下关于拜占庭帝国现在的情形,果然和他知道的一样,此时拜占庭帝国希拉克略王朝的奠基人希拉克略一惊英雄迟暮,再难有当年和波斯人争锋的锐气了,面对阿拉伯人的进攻,他也只想着能保住固有领地,至于埃及行省,他实在是有心无力了。
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的话,拜占庭帝国是非常有机会再度兴起的,但是希拉克略的运气实在不好,在他雄心勃勃的想要重现当年罗马帝国雄风的身后,遇到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
其实比较起来的话,拜占庭帝国绝对要比阿拉伯帝国先进的多,特别是在与波斯人的战争结束之后,希拉克略已经尝到了军区制的甜头。
战后,希拉克略虽然仍然感受到来自帝国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外族的压力,但是已经能够腾出手来解决一直以来都在困扰帝国的一些弊病,并且决定在全国推行军区制。
军区制此前已经在北非和意大利实行,希拉克略将其移植到东方各省,先后建立了亚美尼亚、奥普西金、基维莱奥冬、阿纳多利亚和色雷斯五个军区,此后更是推广了军区制的范围,使之终于成为拜占庭帝国一项基本制度。
军区制的实质其实就是地方军政合一,地方军事长官兼有行政管辖权,一身二任,类似于中国唐朝历史上的节度使制度。实际上使全国都处于军事管制之下。由于拜占庭帝国容易受攻击的地理特点,战争已成为国家和政府的经常性职能,军区制对拜占庭帝国来说显然是合理而且必要的。
希拉克略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为解决财政不足的危机,希拉克略将战乱时期没收的大贵族的土地和田产分封给服军役的官兵,作为军饷。
分地可以世袭,也可以转让,但转让封地则必须将军役义务一起转让给继承人。他们战时作战,平时耕地,向政府交纳赋税,免除徭役。
此举解决了当时面临的财政危机的同时,促进了小农经济,被认为是拜占庭帝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关键。
可就当希拉克略忙于整顿内政之时,他听到了帝国东南部传来了阵阵战鼓声。
几乎就在希拉克略夺得帝位的同一年,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加城出了一位先知,他自称是真主安拉的使者向大众传播真理,从此穆斯林的熊熊之火在世界的咽喉部位迅速蔓延。在真主的精神感召下,穆斯林多次以弱胜强,几乎呈不可战胜之势。
公元633年,杜睿重生到这个世界的前一年,新生的阿拉伯国家将战争矛头指向了拜占庭帝国。这一年,哈里发的军队四路并进,进攻耶路撒冷、布斯拉、大马士革、霍姆斯,得到这些地区的“基督一性派”的支持。
此后公元634年,也就是大唐帝国贞观四年,阿拉伯方面以悍将哈立德为帅,先后在外约旦的布拉斯和巴勒斯坦之艾支那丹大败拜占庭军队。并且在公元635年,一举攻克了大马士革,此后巴勒斯坦、叙利亚也相继落入敌手。
这个时候,希拉克略派遣王弟提奥多拉出战,一度收复大马士革等城,但在约旦河之雅尔穆克河口一战中惨败,提奥多拉战死。
当然,晚年的失败不能否定希拉克略一生的奋斗。希拉克略对历史的影响无疑是重大的,这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他对东罗马帝国有存亡续绝之功。在西罗马帝国衰亡后,东罗马帝国在当时的欧洲已几乎是西方文明唯一的火种,若亡于异族之手,那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不知又要延长多久。
其次,他所建立的军区制和军事屯田制不但成了拜占庭帝国的根本制度,而且对后来的奥斯曼帝国及其他中东国家均有深刻的影响。
如果历史照常进行下去的话,在取得了约旦河之雅尔穆克河口一战的胜利之后,此后阿拉伯人将会乘胜追击,到公元641年,希拉克略去世之时,巴勒斯坦、叙利亚、约旦乃至埃及等地区已成为生机勃勃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从此,拜占庭帝国已经成为一个领土大为收缩,在阿拉伯人的打击下挣扎的国家。
“现在贵国在埃及行省的战事如何?”
科里亚尼没想到杜睿这个东方人居然会对世界西方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感兴趣,不过出于对杜睿救命之恩的感激,他还是没有隐瞒。
此时拜占庭帝国在埃及行省的势力范围已经缩小到了北非,也就是后世摩洛哥的范围,亚洲部分领土,和绝大部分埃及的领土已经完全丧失,并且阿拉伯人的兵锋还没有任何收敛,依然在不断的进攻,进攻,如果能维持现在的局面就已经很不错了,反击?那根本就不可能。
杜睿听着,不禁一阵皱眉,现在的局势很显然已经恶化到了极致,要是在不发生一些改变的话,拜占庭帝国在整个埃及行省的大溃败,乃至在其他几个战场上的局势也将会不断的恶化。
看起来阿拉伯人的兴起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可是那个倭马亚王朝一旦诞生,对于杜睿的全球布局计划无疑将会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此时大唐帝国虽然已经在杜睿的干预之下,发生了许多改变,国力明显要比原本历史强盛许多,尤其是军事力量的强大。
但是如果大唐和阿拉伯帝国对上的话,杜睿并不百分之百的看好,一阵没有宗教信仰的军队,去对抗一支有着狂热信仰的军队,虽然杜睿本身没什么宗教信仰,但是他也承认,有时候在战场上,一种狂热的宗教信仰,能让士兵们迸发出更为强大的战斗力。
此时伊斯兰教刚刚兴起,信徒们对真主极其狂热,而大唐的将士在走上战场的时候,心中更多的只是一份责任感。
历史上,大唐帝国与阿拉伯人曾有过两次争锋,一次胜利,还有一次失败,而失败的代价则是,彻底的失去了帕米尔高原。
那一次的失败,就是在这个即将兴起的倭马亚王朝时期,这是杜睿绝对不想看到倭马亚王朝兴起的根本原因。
倭马亚家族原本只是麦加贵族古来氏族中十二个支系中最强盛的一支,是公元4世纪时,古来氏族部落首领库赛伊的长子阿卜杜勒·马纳夫的后代。
至于“倭马亚”一名,则得自于阿卜杜勒·马纳夫的后代倭马亚·伊本·阿卜杜勒·沙姆斯的名字。倭马亚王朝因崇尚白色,所以中国史书称其为“白衣大食”。
先知穆罕默德传教时期,倭马亚家族首领阿布·苏富扬是麦加贵族的代表,以坚决反对穆罕默德闻名。更是在公元622年,迫使穆罕默德迁居叶斯里卜,阿拉伯人称这一事件为希吉拉,伊斯兰教历则以这一年为纪元元年。但同时,倭马亚家族的另一位重要成员奥斯曼·伊本·阿凡却是穆罕默德最初的追随者和最亲密的战友之一。
在穆罕默德逝世的时候,并未对其继承人的产生方式作出过任何指示,伊斯兰教世界在哈里发的人选问题上不久即发生分裂。
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伊本·阿凡经过一番争斗,最终于公元644年成为哈里发,他大力扶持本家族成员在帝国境内担任要职,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也正是因为哈里发的扶持,倭马亚家族在奥斯曼时代势力大为扩张,尽管许多人记得他们是先知创教初期最凶恶的对手。
公元656年奥斯曼·伊本·阿凡遇刺,其堂弟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反对先知的侄子和女婿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继任哈里发,从而引起大规模内战。
穆阿维叶系穆罕默德传教时代的宿敌阿布·苏富扬的儿子,在630年麦加被穆罕默德占领后与父亲一起皈依伊斯兰教。他于633年参加伊斯兰军队对叙利亚的征服之战,战后成为大马士革总督。后来穆阿维叶在其堂兄奥斯曼任哈里发时代获得对整个叙利亚的统治权,他完全把叙利亚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来经营。
穆阿维叶在657年的隋芬战役中依靠“神裁”的方式战胜阿里,并在阿里于661年被刺杀后压服反对者,成为哈里发。
公元679年,穆阿维叶一世宣布其子叶齐德一世为哈里发继承人,从而将哈里发的选举制度破坏,从此阿拉伯帝国成为一个由世袭王朝统治的封建国家。
倭马亚王朝的建立伴随着其最大的反对者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兴起,什叶派不承认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地位为合法,坚持哈里发一职只能从先知女婿阿里的后代中产生。
由于阿里的长子哈桑主动放弃哈里发地位并于穆阿维叶一世统治时期被毒死,什叶派转而支持阿里的次子侯赛因成为哈里发。侯赛因在682年于库法附近被倭马亚王朝军队杀害,使什叶派极为震怒。
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强烈反对倭马亚王朝,他实际上占领了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很多地区,并于汉志的麦加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麦加独立,自称哈里发,并得到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等地反倭马亚政权的各派势力支持,也就是被中国史书称为的黑衣大食。
黑衣大食和白衣大食之间的争斗,一直持续到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时代,倭马亚王朝才消灭了麦加的什叶派政权。
在整个倭马亚王朝时期,政府与什叶派一直发生战斗,但什叶派从未被彻底剪除。而且什叶派也最终协助阿拔斯王朝终结了倭马亚家族的统治。
在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拉伯帝国的对外征服达到了另一个高峰,他们的疆域最广阔之时,东至中亚、西至西班牙。
穆阿维叶继任哈里发以后不久,就调兵遣将,东西两面出击。哈贾杰·本·优素福在阿卜杜勒·马利克时代率领阿拉伯军队向中亚挺进,东线大军于664年占领阿富汗首城喀布尔,然后挥师北上,侵入中亚。先后征服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等广大地区,直至帕米尔始为唐军所阻,而阿拉伯人的宗教最终永远地征服了这一地区。
与此同时,东方战场的另一支阿拉伯军队,哈贾杰·本·优素福的侄子穆罕默德·伊本·卡希姆则南下攻入印度,迅速征服了信德和旁遮普地区,标志着伊斯兰教从此在印度扎根。
在北方,阿拉伯军队曾三次进攻君士坦丁堡,由于拜占廷皇帝立奥三世利用君士坦丁堡天险和秘密武器“希腊火”抵抗,而未能得手。
在西方,阿拉伯人消灭了拜占廷的北非驻军,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马格里布。阿拉伯人使当地的摩尔人很快改宗伊斯兰教,并以他们为主力部队,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
公元711年,倭马亚王朝的埃及总督穆萨·伊本·努塞尔手下的摩尔人将领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率领穆斯林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伊比利亚半岛,不久穆萨·伊本·努塞尔本人率领更多军队赶到,两位将军攻占西班牙三分之二的领土,征服了日耳曼人的西哥特王国,建立安达卢斯王国。
并在公元732年,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由于到达了其扩张的极限,在普瓦提埃战役为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所败,当然现在这一事件已经不可能发生了。
至此,倭马亚王朝时代的阿拉伯人基本上结束了大规模的征服运动。初期四任哈里发和倭马亚王朝的两次大规模征服运动,为阿拉伯帝国奠定了疆域基础。
到8世纪前半叶,阿拉伯帝国基本形成。它的版图,东起印度河和帕米尔高原,西至大西洋的比斯开湾,南自尼罗河下游,北达里海和咸海南缘,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土地,是当时世界上领域最大的帝国。
像这样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这样一个充满进攻欲望的种族,对于志在天下的大唐帝国显然是一个强大的威胁。
不过好在现在还不算太晚,阿拉伯世界的先知穆罕默德已经去世八年,然而对于哈里发的争夺,却依然没能分出最后的结果,虽然奥斯曼·伊本·阿凡的实力最为强大,然而却也不足以完全压制那些反对者。
虽然在埃及的战场上,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依然所向披靡,但是内部不稳,却给杜睿提供了一个很好插手的机会。
“现在皮纳尔总督麾下还能聚集起多少军队!?”杜睿说着,也忘记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居然开始为拜占庭帝国盘算了起来。
他现在需要拜占庭帝国,需要他们为大唐帝国拖住阿拉伯帝国,好让大唐帝国有时间巩固西方领土。
科里亚尼一愣,这些可都是最高的军事机密,虽然杜睿自称来自大唐帝国,但事实上在他这个西方人的眼中,杜睿和阿拉伯人差别还真不是很大。
杜睿见科里亚尼不说话,也明白了对方的顾虑,对着身边的冯照说了几句,冯照点头出去,很快就拿着太宗御赐的节杖走了回来。
“科里亚尼先生,这是我大唐帝国皇帝陛下御赐的节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