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家庶女-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玉忙退回来,五爷步履如飞,但脸上并没有太多惶恐之色,只听得五爷道:“父亲出来了,正在回来的路上,恐老太太不放心,孙儿先回来报个平安!”

这句话总算叫屋里众人都松了口气,明玉也不急着走,复又坐下来等三老爷。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才瞧见三老爷一脸疲倦走进来。不晓得是不是被唬住了,他步伐有些飘,走到陈老太太跟前时还差点儿没站稳跌倒。

幸而五爷眼明手快,一把唬住三老爷。

三老爷站稳后忙朝老太太行了礼,道:“儿子不孝,让老太太替儿子担忧。”

陈老太太虽松了口气,语气却仍旧肃然:“别说这些,刑部找你问什么话?”

“已是几年前的旧事,那会子儿子还没调任京都,在外省任上。”

陈老太太松了口气,这才问起王老爷的罪名。

三老爷却是不知,迟疑一会子道:“王老爷此前任职吏部侍郎,后升任吏部尚书,想必是与这些相关的。”

虽三老爷说的隐晦,大伙心里也明白其意。

五奶奶呆了呆,大夏朝素来对贪污受贿的朝廷命官惩罚极重,一经核实,抄家灭祖……王家已被抄了,剩下就是灭族。

果真如此,明珍和宪哥都不可能保得住。即便大赦,这样的罪名也不在大赦之内。

而因三老爷回来才放松的气氛,又凝固下来。三老爷在京都谋到差事是王老爷提拔,就是五爷纳监后谋了个闲职,也是王老爷提拔。三老爷今儿是回来了,却不知以后。

回去的路上,谁的心情都不能平静下来。

“……三老爷虽得王老爷提拔,他的资历却是够了的,五爷的事也不打紧,五爷纳监经考核才得了个缺。”秦氏听明玉说完,慢慢儿分析道,“想必这是王夫人打压王家大奶奶的手段。王老爷在官场经营多年,在京都也待了好些年,此前担任的职务,牵连甚广。”

吏部负责的便是官员升迁调任等等,听秦氏这般说,明玉慢慢儿镇定下来。再一想,三老爷说刑部找他问的是王家几年前的旧事,只是不晓得这个旧事,是不是与静悟师父有关。

“王老爷素来享誉极好的盛名,便是营造而来,也不见得是空穴来风。再者,王老爷行事素来谨慎,不会给自个儿留下太多把柄。”

顿了顿,秦氏接着道,“此番王老爷入狱,若是文大人,十之八九仍旧是王家大爷之事。更或者,与去岁王家施舍药材相关。当今圣上清政是这几年,王家的事,想必短时间内就能有个结论。”

秦氏这么一说,明玉彻底冷静下来。

陈老太太和四太太才从淮安来,有些详细的细节她们不晓得,才抵达京都第二天就遇上,因此一时之间才惶恐。王老爷的事自是越快结束越好,而抱着这般想法的人,不单单他们,还有许多人怕细查下去。

“还是娘见多识广,我一时竟也唬住了。”

秦氏苦笑:“当年你外公出事,我年纪小也唬住了。常言伴君如伴虎,朝不保夕这样的事太多了。”

明玉神情一黯,晓得秦氏又想到舅老爷,可惜阿寻去舅老爷曾经住过的那条街上也未能打听出什么消息来。

清明节那天,秦老太公坟墓前的祭品,仿佛是有人放错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咱们一定能找到舅老爷他们。”

秦氏缓缓叹了一声,无奈地笑了笑。

隔天,三老爷正常当值,而王家被炒再一次将王家推上了风尖浪口。民间的猜测很多,说法不一,贪赃枉法占了大头。

而与此同时,王家从前在京都购买的宅子也被封了,以及后来在京都附近置办的田产地产全部查封。这其中,据说还有侵占民田的嫌疑。

至于家仆,全押送到了王家后来御赐的宅子内,仍旧有不少老百姓前去围观,瞧着王家那些管事,个个穿戴如同爷们,若不知其身份,还会当成那家的老爷。

又有人议论起从前王家家仆在外横行霸道,所谓墙倒众人推,负面言论愈演愈烈。

至于明珍的嫁妆,但凡所属王家的东西,京都的都被查封,只怕王家在苏州的那些祖产也不能幸免。人命关头,钱财已是身外之物,明珍的嫁妆,谁也没心思去追究,五奶奶只想保住明珍和宪哥的命。

可,这显然更加困难。五奶奶心里也明白,王家的事,陈家没有能力使力,一方面又担心再把三老爷牵连进去,总之,没有结论前很是难熬。

而就在难熬的时候,王家家眷临街发卖的消息传来。

这个消息又把众人震了一把,就连落英也由不得叹道:“没想到七姑奶奶最后会……”

罪臣的家眷,一般官家并不敢买,唯恐牵连进去。

“七姑奶奶疯癫的消息早前便在京都传开,晓得的谁会买了去?”香桃沉声道。

其实被买了还有出路,大不了以后风头过来买回来就是。只怕,这一次明珍根本不在其中。

韩氏陪五奶奶亲自去发卖的地方瞧,果真没见着明珍,大多是丫头和年纪不大的媳妇子,杜嬷嬷也不在其列。

而买下这些丫头媳妇子的,大多是外地商人。五奶奶找了其中一位被卖了的丫头打听,哪知,找到的这位早就被唬破了胆,一问三不知。五奶奶愈是着急,那丫头却越是害怕,最后吓得哭起来,五奶奶只得作罢。

从王老爷被带走已过去五天,这五天三老爷平安无事。王家的案子仍旧没有公开,从前与王家交好的,因去岁王家惹上文大人,如今皆紧闭门户,生怕被文大人抓住个什么把柄。可即便如此,仍旧每日里有人被刑部传唤,一时之间弄得整个京都人心惶惶。

而陈明贤那位在刑部供职的同科,陈明贤再找去时,却被他推辞不见。

到了眼下,大伙也不得不接受,明珍没救的事实。

陈老太太由不得叹了一声,嗓音暗哑低沉:“七丫头本来是个有福气的,偏自个儿把自个儿的福气磨得半点儿不剩。”

接受了这个事实,五奶奶反倒平静下来。

就在这时,顺亲王顺利抵达京都。

------题外话------

家里客人没走……

☆、第二百二十八章

顺亲王抵达京都这天,恰好是韩夫人寿辰。

头一天,韩夫人亲自来请陈老太太安,邀了陈老太太、四太太、赵夫人、明菲、明玉、潘夫人等亲戚,没预备大办,除了陈家这些亲戚,就是韩夫人娘家亲戚,以及韩家族人,再来便是与韩家特别交好的几位官夫人。

这些人明菲大多都认得,明玉虽来过韩家,许多韩韩家族人却是第一次见。至于京都的官夫人,也就认得韩夫人、赵夫人、潘姨妈这些亲戚,安夫人今儿还是第一次见。

安夫人比韩夫人年轻一些,脸型偏瘦,目光犀利却不会给人压力,看起来是个极能干的人。今儿带了两位儿媳。次子媳妇郑氏和明玉一样,也怀了身孕,不过月份要小一些,肚子看起来还不太显。

在场的年轻媳妇中,就她们两个是双身子,年纪也相仿,韩氏做了介绍,几句话两人就说到一块儿去了。

郑氏生的一双极漂亮的丹凤眼,笑起来嘴角一双梨涡若隐若现,互报了生日,明玉竟然比郑氏还小一个月。

“我倒是听相公说起过楚爷,当初在外头,楚爷对相公照顾颇多,以兄弟相称,楚爷比相公年长三岁多,我还以为楚少夫人也比我年纪大。不过他们即定了长幼,我也随了相公,要叫你一声嫂子了。”

“不敢当。”明玉笑道,“安二奶奶客气了。”

郑氏笑道:“叫你嫂子我也别扭呢,刚才表妹做介绍,我还不敢相信,楚爷的夫人竟然这样年轻,看着竟我小许多,横竖年纪相仿,私下里咱们不如用小名称呼,在家时,家里兄弟姊妹都称呼我如月。”

私下里,家里人都叫明玉阿玉,明玉见郑氏这般也不扭捏,报了小名。如此,又亲近了几分,闲聊几句孩子的话题,不知不觉就拐到丈夫身上。

“……我嫁给相公已五年了,其中有四年时间他都不在家里,好容易如今才安顿下来。”

明玉偶尔听楚云飞提过安二爷,总觉得大概和楚云飞一般岁数,却没想到比楚云飞小。她们的丈夫都行伍,聚少离多在所难免。

“我也是成亲一年,相公便出远门。”明玉面带微笑,“好在眼下是安顿下来了。”

“是啊。我婆婆才苦呢,听家里年纪大的嬷嬷说,成亲几十年,真正在一处只怕十年也没有!”说着就忍不住看了安夫人一样,“现在好了,除了大哥、大嫂不在身边,家里其他人总算是都在一处了。只是不知以后……”

说了顿了顿,问明玉:“你可听你相公说没有?只怕以后要调去松江府。”

这话明玉倒是没听楚云飞说过:“之前说本来是打算设在外省,后来又为了圣上方便巡视才设在京都。”

真有这方面的消息,郑氏自然比明玉消息灵通。

郑氏也不藏掖,微微蹙眉,叹道:“真去了松江府,家里可就又冷清了。”

如果楚云飞真能去松江府,明玉和秦氏都乐见,松江府离南京比京都离南京近了许多。明玉见郑氏说得确有其事,便又问了两句。

郑氏才要说,只见屋里其他人皆已起身,韩氏笑着走过来:“外头戏台子搭好了,今儿天气好,去外头坐吧。”

又有韩家二奶奶过来请,明玉随着众人出了花厅。等到了韩家园子里,韩夫人、陈老太太等皆已入座,点好了戏文,丝竹声起,戏子登台依依呀呀唱起来,明玉还想问,场合却不便,只得暂且作罢。

等吃了午饭,郑氏却因家里有事先回去了。

明玉、秦氏是随着陈老太太一道,快日落时分,做辞家去。不巧恰好遇上顺亲王进城,马车在巷子里等了一盏茶功夫才继续前行。外头围观看热闹的百姓多,明玉乘坐的马车虽在靠后的位置,也第一时间得知顺亲王已抵达京都。

香桃也晓得王家与顺亲王关系密切,如今顺亲王抵达京都,“也不知王家的事会不会受到影响?”

影响是一定的,王老爷被关押已十多天,不管外头老百姓如何猜疑如何议论,王家所犯何事,终究没个确切的说法。

就是不晓得这个影响对王家有利还是有害。

老百姓对朝堂所知不多,只觉得顺亲王回京是为太后娘娘祝寿。为着太后娘娘大寿,礼部早就开始忙了,随着顺亲王回京,也就意味着太后娘娘大寿将近。

与普通老百姓而言,不过又多了一个话题。与五奶奶而言,王家能否获救,似乎又多了个希望。

只是三老爷、五爷这样的身份,根本不可能与顺亲王说上话。宫里王贵人那一块,虽韩氏说了其中的厉害关系,五奶奶也试着去找过,结果真叫韩氏说中。王贵人产期临近,已隔断静养。

就在五奶奶和五爷试着与顺亲王说上话时,刑部的消息传出来,王家的案子已提交大理寺复核。

“也就是说,王家的案子在刑部已经结了案!”

不晓得是之前没公开,还是刑部也在等顺亲王示下,总之,这个消息是在顺亲王抵达京都第三天就传来了。

明玉低头沉思,韩氏道:“刑部有两人牵连进去,眼下还不知到底是何人,不过王家的案子,倒和咱们之前预料的那般,与几年前静悟师父家有关。”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陈家上下总算是松了口气。

“王老爷身份不同,想必大理寺复核也要细查,真正结案,怕是要等到太后娘娘大寿过了以后。”

“其实,刑部能这么快结案,据说也是王老爷自个儿已认罪。如今提交大理寺,复核也容易。之前大理寺长卿周大人也参与了刑部审案……”韩氏说着,声音沉了下去,“七妹妹怕是真没救了。”

明玉从前恨她,如今倒也可怜她。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步错步步错。她迈出了错误的一步,又坚持走了这么久,即便想回头,来路已没法子寻觅。

“不晓得刑部是如何判的王老爷?”

韩氏摇头,不过却已晓得王老爷因何获罪。

罪臣被抄家,所抄财物充公。文大人弹劾王老爷借职权之便,中饱私囊。平常人家的后院,若有个管事犯了错,要被撵出去,自有其他人去搜他的东西。瞒着主子私藏,这样的事也并不奇怪。

当然,主子没发现就罢了,一旦发现这样的人,自然是不敢继续用的。

不过王老爷任职吏部,根本不负责这方面的事。

韩氏仿佛看出明玉的疑惑,道:“大概当年静悟师父的姐姐是被抬进去的,虽然说了是姨娘,怕她在王家日子不好过,给了财物傍身。”

“这样能有多少东西?那两家似乎都是没什么根基的。”明玉说着反应过来,当年那两家的案子并不是冤案。

再说,那会子静悟师父的父亲调任京都,只怕也贿赂过王老爷。王老爷不过是变着法儿收了。但这中间也有许多漏洞,贪污受贿的罪名,总大过孝期娶妻。不过,可惜的是静悟师父的姐姐已经死了。

人命官司,那姓王的已经背了。

“我晓得也只有这些,具体的并不知。只是王老爷如今肯认罪,大概也是想保住王家的血脉。”韩氏道,“王家被炒,所抄财物委实不少,但王家也有百年根基。”

到了四月,太后娘娘大寿的日子愈发临近。如明玉这般人,唯一能与之扯上一些关联的就是楚云飞忙了半个多月也没回家一次,而王家的案子提交大理寺后,王家余下的人皆被关押起来。

王家御赐的宅子,大门紧闭,隐隐约约能瞧见里头房屋被大火烧过的痕迹,在无官兵把手后,也没多少老百姓会前去围观,随之有关王家的话题也渐渐淡了。

这一次是当今圣上亲政后第一次为太后娘娘祝寿,赦令果然如期而至,太后娘娘大寿后的第三天,有关王家的事,明玉还是从韩氏打发来的人那里得知。

王老爷狱中自缢,王夫人也已病发身亡狱中,剩下老弱病残的下人皆遣还祖籍,圣上仁义,许王家大奶奶、王家年幼的宪哥回祖籍。

“……昨儿一早,五奶奶就打发人去刑狱司外头接,只是,朝廷下了令,不许在京都逗留,这会子已在回苏州的路上了。”

王家最后的定案竟然是——谋财害命。

送走嬷嬷,明玉出了半天神才幽幽叹了一声。

“没想到七姑奶奶竟然没事!”

香桃看了说话的落翘一眼,“王家被炒,苏州同样什么都没了,七姑奶奶所有的东西也都没了,虽得到赦免,到底是罪臣家眷,以后的日子更难。何况……”

何况,明珍已神志不清。

落翘努努嘴道:“到底还有三老爷、五爷、五奶奶,她哪里就活不下去?”

香桃不说话,只是叹了一声。见明玉茶碗空了,忙另倒了一杯送来,琢磨着说些轻松的话题:“太后娘娘大寿过了,姑爷也能得闲回来看看。”

这就是明珍的结果吧。

虽然宫里的王贵人,在太后娘娘大寿隔天顺利产下一位皇子,但王家并没有因此获益。

明玉幽幽叹了一声,将有关王家种种抛掷脑后,吃了一口茶。

就听到落英笑道:“只怕姑爷要等徐小爷大喜之日才会回来呢。算算日子,也没几天了。”

昨儿徐夫人还来了一趟,请秦氏到了那天也去徐家逛逛。

“晓得你们也想去凑热闹,到时候我若去不了,你们跟着夫人去就是了。”

陈老太太对明珍的事看着不怎么上心,实则这些日子也不好过。到底是亲孙女,真这样没了,她白发送黑发哪里不难过?

隔天,秦氏、明玉去请陈老太太安,陈老太太一直蹙着的眉头总算是松开了,还和秦氏说了好一会儿话。

而安顿好明珍、杜嬷嬷一行人的五奶奶,也彻彻底底松了口气,别的不指望,至少命是保住了。这天中午,还带着一双儿女过来吃了午饭。

只是,这些日子都牵挂着明珍的事,家里其他事竟都耽搁下来,午饭后略坐坐便家去。

韩氏忙完了过来寻明玉说话。

“上次,你请我帮你留意衍哥的启蒙先生,眼下倒是有一位,就是不晓得合不合你意?”

明玉想到上回韩氏提过王家宪哥的先生:“该不是王家那位吧?”

韩氏摇头:“那位先生虽好,只是,王家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败了,谁知以后会不会再有人拿王家做文章,他家用过的人如何敢用。”

明玉不由红了脸,讪讪笑了笑。韩氏倒没责怪她,道:“说起那位先生名声是真不错,家父也曾有心结交。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选择入了王家的门,想必也有些缘故。”

说到这里,自然就想到明珍,韩氏吃了一口茶,左右看了看,不过香桃几个贴身服侍的,才压低了几分音量,道:“家母也听说了王家滴血认亲的事,依家母所言,滴血认亲是做不得准的。”

明玉怔住,这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如今在明珍身边的宪哥,说不定真不是王家的血脉!

韩氏却微微蹙眉:“自古以来,同族相认,大多是用这个法子。只是……”

韩夫人那一番说辞,韩氏难易理解,顿了顿道:“依着七妹妹眼下的处境,不管是不是,也只有这个宪哥是她的依靠了。”

明玉和韩氏本来一直就疑心明珍是装疯卖傻,倘或这个宪哥真不是王家的血脉,明珍她不但没装疯卖傻,还说了实话。

“七妹妹说,这个宪哥是她在寒山寺外头捡来的,捡来的时候本已生病,又在外头冻了一夜,命在旦夕……不得不说,她能得救,也是因这个孩子。”

韩氏说完叹了一声,不说王家的案子,明珍也确实是被这个孩子救了。若没有这个宪哥,之前王夫人收拾她就半点儿顾忌也没。

明玉眼风瞧见落翘满脸兴奋,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严厉地看了她一眼。

这话韩氏本也是私下与明玉说一说罢了,虽不晓得韩夫人是如何得知滴血认亲做不得准,但他们也没有必要去考证。

“嫂子刚才说启蒙先生,不晓得是哪位?”明玉把话题岔开。

韩氏也顺着把话题转移了,“这位先生姓孙,之前在大理寺长卿周大人府上坐馆,如今周家的少爷们年纪大了,去了宗学,因此散了孙先生出来。”

明玉大喜过望,忙又问:“不晓得请这位孙先生是否容易?”

韩氏失笑:“你也不问问这位孙先生到底好不好。”

“嫂子推荐的人,我自然放心。”

韩氏嗔怪地瞪了她一眼,道:“倒不是我看准的,这些事我一个后宅妇人哪里晓得,是你六哥打听到的。不过上了年纪的人,多少有些脾气,到底好不好请我却不知。”

明玉又打听这位孙先生在何处落脚,韩氏把地点告诉了明玉。

“孙先生是京都本地人么?”

韩氏摇头:“家里只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也没其他人,她女儿在济南,如今周家散了他出来,他大概要去他女儿哪儿了。”

也就是要尽快,可楚云飞已经半个多月没回家,明玉显得有些急。

韩氏也晓得楚云飞忙,且她才又听说了另一个消息,只怕接下来楚云飞会更忙。不等明玉开口相求,韩氏就道:“等你六哥家来,我给你六哥说一声,他这些天到不怎么忙,让他先去问问,得个准信我再给你说。”

托了韩氏帮着打听,没想到打听到了,还的靠他们。明玉感激地朝韩氏笑了笑,韩氏笑道:“我还等着以后翰哥和衍哥一块读书,这位先生我们帮着请来了,他若肯留下,等翰哥到了启蒙的岁数,我们也不用另请了。”

隔了两天,果真有了确切的消息,孙先生肯留下坐馆。秦氏和明玉忙着将外院一处不大不小的院子拾掇出来,只等楚云飞家来,亲自去将孙先生请来。

结果,楚云飞竟是徐之谦大婚那天早上才到家,在徐家吃了午饭,就忙赶去客栈将孙先生接来。

等到家安顿好,让衍哥拜了孙先生,已差不多日落时分。楚云飞让明玉将他的夏季衣裳找出来明儿派人给他送去营地,就忙去换了官服,明玉倒愣了愣。

“你今儿就要赶去营地?”

楚云飞吃了一口茶点点头,道:“下个月初四,圣上要巡视。”

明玉微微蹙眉:“怎么会这样急?不是说六月么?”

说了就忍不住叹了一声,上面的意思谁也没资格驳回。可瞧着楚云飞总觉得他瘦了,看起来也十分疲倦。

“差事要紧,自个儿的身子也要紧。”明玉理了理他的衣摆,“既然今儿就要赶去营地,快去见见娘。”

楚云飞先行一步,明玉吩咐了落英将楚云飞夏季衣裳整理出来,又吩咐落翘去厨房将做好的吃食包起来好让楚云飞带走。

太阳还没下山,楚云飞就骑马出城了。

衍哥有了启蒙先生,秦氏不必教他认字,便开始张罗明玉临盆事项,包括找稳婆、乳娘以及生产时要用到的一切物件。至于包被、衣裳这些,几个丫头早准备充足。

明玉安心待产,日子一晃便到了五月。

许是太悠闲,月份又大了,这日午后,明玉躺在床上,翻了几个身也睡不着。外头又忽地传来落翘一声惊呼,坐在床边杌凳上的香桃也被吓了一跳,稍不留神指尖就被针扎了一下。

见明玉也惊得睁开眼,便起身蹙着眉头预备出去问问。落翘却已提着裙摆奔进来,脸上带着惶恐之色,显见是被什么事儿吓着了。

紧接着落英走进来,见明玉起身,忙扯了落翘一把,使劲眨了眨眼睛。落翘像是反应过来,明玉却已察觉异样,蹙着眉头问:“什么事儿大惊小怪的?”

“刚才……刚才忽然在院子里角落瞧见一条蛇,奴婢被唬了一跳。”

可惜她眼神闪烁,任谁都看得出来是撒谎,明玉正色问道:“到底什么事儿?你的性子我还不晓得,你怕蛇?”

落英也急了,落翘还真不怕蛇,前年在淮安,也是快到夏天的时候,院子中央盘了一条有毒的红点蛇,把其他人都吓坏了,偏落翘拿着一把扫帚将设撵了出去。

落翘情急之下寻了个漏洞百出的借口,落英道:“这条蛇很大,好在已经自个儿出去了。”

香桃微眯着眼瞧了瞧她们,扭头朝明玉笑道:“奴婢出去看看,落翘就是这样的性子,咋咋呼呼的,还以为长进了呢。”

明玉本来睡不着,这会子反倒升起一股子不安。依着民间说法,家里有蛇是好兆头。可落翘、落英分明说谎。

香桃一左一右拉着落英、落翘出去,一面走一面问:“那条蛇跑去了哪儿?”

落翘胡乱指了指院子东边的墙角,哪里恰好有个花圃,如今一丛杜鹃正开得娇艳。

等到了东边花圃,香桃才问:“到底是什么事儿?何必非要瞒着姑奶奶?”

“倒不是瞒着姑奶奶,外头管事和阿阳、阿寻都出去打听了,眼下又不晓得具体的,让姑奶奶知道,还不是白白担心?”落英看了落翘一眼,“她是藏不住话的,若不是我拦着,姑奶奶……”

香桃也一直在屋里,之前不过依稀听到脚步声,紧接着就是落翘大惊小怪声,这会子听落英这般说,心里却是一沉,忙问:“到底是什么事儿?”

明玉在屋里,东边与她正屋相背,只隐隐约约听到什么“惊马”。

☆、第二百二十九章

难道是楚云飞受伤了?

只是,凭着楚云飞的身手,不可能这么轻易就受伤。

明玉更睡不着,取了外衣披着下床来,走到东边窗口,只见香桃、落英、落翘三个还聚集在东边墙角下的花圃前,因背朝着她看不清三人的神情,倒是那一从娇艳的杜鹃,开得灼灼其华。

今儿是五月初四……明玉只觉脑袋“碰”的一声响,心里一震,又连忙将冒出来的念头抛开。

香桃走进来,见明玉立在东边窗下,忙朝她脸上望去,只见她目光沉静,神情无异才松了口气,笑着上前来道:“如今天儿暖和起来,蛇已出洞,奴婢琢磨着一会子让婆子去买些雄黄粉来,平常要去的地方都洒一些,没得哥儿遇见了吓着哥儿。”

明玉轻轻点了点头,蛇一般是不咬人的,除非它们察觉到危险。但,若是踩中蛇的尾巴,蛇就会奋力咬一口。

香桃说着就转身去屉子里取了些碎银子,叫了落英进来,交给落英。

“时辰尚早,姑奶奶睡会吧。”香桃扶着明玉去床上坐着。

明玉坐下,就盯着香桃,香桃被盯得有些不自在,微微垂了眼帘,道:“奴婢脸上有东西么?姑奶奶怎么总盯着奴婢看?”

“说吧,是不是外头出了什么事?”明玉语气平静,平静中又有种无形的压力。

香桃迟疑着,仍旧笑道:“姑奶奶想多了,真没什么事儿。”

“那去把管事、阿阳他们叫来。”

这回他们都不在家里,香桃笑道:“半下午的,他们也要歇歇不是?雄黄的事奴婢交给婆子了。”

“家里有没有蛇我不晓得,你们几个都连同起来瞒我,我还信谁?”

香桃情知是瞒不过,挣扎了一会子,才道:“说是圣上今儿巡视惊了马。”

明玉心头一沉,香桃忙道:“圣上出行身边自有不少侍卫,就算惊了马,也定然不会出什么大事。”

就算圣上惊马没受伤,受惊的责任也不是多少人能担当得起的!明玉定了定了心神,楚云飞所在的营地,距离安二爷的营地不远,这会子已是午后,只是不晓得圣上是先去的楚云飞的营地还是安二爷的营地。

“圣上是在何处惊了马?这会子是已经回城了,还是仍旧在营地?”

“管事、阿阳他们得到信儿时,说是圣上已回城了,也就是一盏茶功夫前。其他的暂时还不晓得,已经去城外打听去了。”

“他们几个都去城外了?”

香桃点头,见明玉神情不能平静,生怕她着急动了胎气,忙道:“姑奶奶放心,姑爷吉人自有天相,在外征战三年多也没出什么事……”

常言伴君如伴虎,在外头反比在天子身边好得多。

这些日子她只一心养胎,楚云飞忙碌不得来家,她月份大了身子笨重更少出门,日子悠闲下来,反倒什么也不会去想。

明玉使自己冷静下来,朝香桃道:“你立即去安家问问。”

他们这样的身份,要打听宫里的消息不容易,安家到底不同。

香桃忙点头,又道:“姑奶奶先别心急。”

明玉吐了一口气,点点头。香桃又叫了落英、落翘、梅枝进来服侍。

此刻的安家,已忙做一团,午睡的安夫人被惊醒。随即问安侯爷的去向,贴身嬷嬷忙回道:“已经赶去宫里了。”

说着招手叫了丫头过来服侍安夫人更衣,才收拾好,就见郑氏红着眼眶儿进来:“这可怎么办?娘,相公他会不会有事?”

圣上惊马,但凡在场的都脱不了干系。目前要紧的是圣上,若圣上只是受惊,倒好些,若受了伤。

“圣上已回宫,只怕是受了伤,儿媳刚才听下人说,圣上回宫时走得特别急促,还听见目睹的百姓说,圣上的乘坐的轿撵途径之处有血迹!”

郑氏已唬得脸色雪白,安夫人也被郑氏的话吓着了,瞧着其他人也个个面露惊慌,安夫人目光一沉,厉声道:“道听浑说,哪里就做得了准?先别自个儿把自个儿吓着了!”

与此同时,阿寻也带回来同样的消息,震得明玉半晌没回过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