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变天-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要说,这是刘永福的第二套方案了,炮击荣成。
刘永福把所有重炮都派上了,对准荣成足足轰击了两个小时。这一顿炮击让日军山东作战军一夜提心吊胆不说,还不敢出城来迎战,大山岩甚至还陷入了一种臆断中,是不是主力被包围了,连夜派出几批通信兵,通知舰队准备接应部队撤退来着。
天亮的时候,大山岩总算是发现,清军根本就没有来攻城。昨夜猛烈的炮火,让大山岩有点担心了,会不会这一次山东作战是个失误呢?山东守军是不是不像情报上说的那样呢?
犹豫再三,又拉着联合舰队商量的一天,总算是决定,在大本营没有下令退兵之前,继续进攻威海。
安静的一天过去后,大山岩多少有点放心了,炮击造成的伤亡虽然有几百人,并没有伤筋动骨。
在荣成呆了两天后,大山岩没等来清军的进攻,后续部队到达之后,大山岩下令分兵两路,进攻威海。
攻打桥头的是日军第二师团,守备桥头的孙万龄,在戴宗骞的两营兵配合下,顽强抵抗。山东百姓对孙万龄的抵抗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孙、戴两军在桥头阻击了两天,日军不能通过。孙万龄知道刘永福在附近等待机会,所以早早派人回去给李秉衡报信,希望他早日派出援兵来,增援本部。结果孙万龄不但没有等来烟台的援兵,反而得到消息,李秉衡得知日军分兵两路攻击的时候,连夜带着家小细软逃往济南去了。这一下戴宗骞不答应了,连夜就调走了自己的部队,回威海去守备。
孙万龄的孤军只好独自坚持,关键时刻刘永福派来一个团的援兵,总算是帮着孙万龄守住了桥头镇。日军这一路的攻击受阻,另一路却非常的顺利,清军望风披靡,日军兵临南帮炮台之下。
这时候李鸿章也急了,连续的电报催促丁汝昌尽快杀出港口,不可坐以待毙。丁汝昌一再犹豫,拒不执行。
刘永福面对清军如此之快的溃败深感无奈,不过十天的时间,日军几乎没有遭遇多少消耗,就杀到了南帮炮台之下,要不是孙万龄还比较能打,指挥一群杂牌顶住了第二师团的猛攻,刘永福还真的不知道这歼灭仗该怎么打。
29日夜,刘永福再次电告丁汝昌,告知丁汝昌,30日,将对日军发起全面反攻,届时希望北洋水师能出海牵制日本联合舰队。
同日,沈从云急电李鸿章,务必使北洋水师出港,配合山东新军的作战。李鸿章用最眼严厉的措辞,给丁汝昌发了一封电报,其中有一句比较经典“一旦贻误战机,必将祸及子孙”。
如此严令之下,丁汝昌下令30日一早,全部战舰生火起锚,杀上渤海,找小日本的联合舰队拼命去。
30日,日本山东作战军,以一部兵力牵制桥头清军,主力则猛攻南帮炮台。几乎是在日军打响南帮炮台进攻战的同时,刘永福的所有部队,全部运动到日军侧后,总反击就要打响。
第十章 低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
沈从云一直搞不明白一件事情,明明第三师团和第一旅团在辽东被打的几乎全军覆没,什么么日军还要进行所谓的山东半岛战役。是日本人脑子坏掉了?还是因为通讯不畅的缘故?战后沈从云才明白,原来桂太郎从海城逃跑后,立刻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之中,在整个东北大地上,在清朝政府军落荒而逃的时候,无数的平民百姓,面对日军的残暴,他们没有害怕,没有退缩,拿起可能找到的武器,四处袭击这些侵略者。
所以桂太郎也好,野津道贯、乃木希典也罢,他们在逃离后,四处遭到民间武装的追杀,逃难的路程非常之艰难。以野津道贯和乃木希典为例子,他们逃到金州的时候,已经是盖平大战后的第十天了。而这个时候,山东半岛的登陆作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日军正在攻打南帮炮台。至于桂太郎,逃到九连城的时候,手下的一千多人,跟难民没什么却别了。
桂太郎致死都没搞明白一件事情,那天夜里,屯兵在大石桥之前,根本就没有发现附近有大量的中国军队的出现,为什么到了晚上,小小的大石桥竟然遭到了将近七八百门大炮的猛烈轰击。单纯的从军事角度上来将,桂太郎将一万多人布置在大石桥不过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确实犯了严重的军事错误,可是清军不是被打垮了么?清军不是丢下了几乎所有的大炮么?逃到九连城的桂太郎,在沐浴更衣之后,选择了剖腹自杀。
次日,日军终于明白了这次遭遇的对手,不在是那支传统意义上的清朝军队,而是一支面目全新的军队,这支军队正是日军情报部门,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搞清楚其真实战斗力的新军。可是,新军不是在中国的江南么?
野津道贯逃到金州后,立刻电告旅顺之日军,通报了前方的战况,可还没等他屁股坐稳呢,余震的第三师已经杀到金州城下。之所以余震来的这么晚,完全是因为要给万树生的穿插部队留够充足的时间,余震出现在金州城下时,万树生距离花园口,也不过二十里路程。
山东半岛。
刘永福在率领部队从攻打南帮炮台的日军屁股后面捅上去的过程中,差异的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队伍中陆陆续续的多出了很多穿着百姓服装的青壮男子。这些人跟着部队,他们甚至自带干粮,只要发现粗活累活,都抢着来做。挑担子,搬运军火,帮着推炮车。
一些妇女带着儿童,在道路两边摆下茶水,将煮好的鸡蛋一个一个的往士兵们手里塞。这一幕要是被沈从云看见的话,肯定会说:“这就是人民战争!”
刘永福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并不妨碍他被一群乡绅拦住,然后接过一位老者端来的一大碗酒,一口干掉后刘永福大笑道:“兄弟是粗人,嘴巴笨,乡亲们就瞧着吧,要灭不了鬼子,兄弟这条命就和鬼子拼了。”
30日,上午,南帮炮台上想起了隆隆的炮声,这是炮台上的清军在向日军开炮。准确的说,南帮炮台是一个炮台群,也可以说是一个堡垒群。优点是工事坚固,缺点是兵力淡薄,最致命的一点是,开战之初,“巩”军刘超配,临阵脱逃,顿时炮台守军群龙无首,大部分士兵完全是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自发的在对日军作战。
战至中午时分,半数以上的堡垒先后为日军所攻克,就在这危机时刻,日军背后响起了隆隆的炮声,正在冲锋的日军突然发现,自己的屁股让人狠狠的给捅了一下。
刘永福的首先派出一个骑兵营的力量,奔袭日军炮兵阵地,接着用重炮团和重迫击炮团,狠狠的朝日军的后续部队进行了最猛烈的轰击,炮兵打光了所有携带的炮弹后,第一师全军发起突击。
和所有新军的部队一样,第一师也继承了这样的一个传统,一旦全军突击,便意味着全军上刺刀。刘永福虽然也很想端着刺刀去冲锋,可是被手下死死拉住,第一旅旅长法国人卡尔蒙多,更是一直拿白眼在看他,弄的刘永福只好讪讪的笑了笑,放下了上了刺刀的M1888。
出了港口的北洋水师,迎面就撞见前来拦截的日本联合舰队。双方拉开架势,在海上又是一阵厮杀。这一仗更为惨烈,定远主炮第一炮就落在了吉野的飞桥上,倒霉的东乡平八郎,被爆炸的冲击波震的飞了起来,狠狠的落在甲板上,摔断了一条腿。联合舰队的旗舰桥立,在北洋舰队的第一攻击波次,就挨了镇远的一发炮弹,320毫米的主炮屁作用没起,反倒让这一炮给打中了弹药舱。巨大而又笨重的320毫米主炮,被弹药舱的爆炸,炸的直接歪倒,砸死了几个逃跑不及的日军士兵。伊东佑亨不得不又一次换旗舰,因为桥立舰中段,已经有断裂的危险。
北洋水师也没占到便宜,浪速和高千穗的速射跑,打的靖远火光冲天,邓世昌的致远也挨了十几跑,双方你来我往的杀到天黑,携带的炮弹都打了干净之后,日本联合舰队又一次主动后撤,不过这一次他们是狼狈逃窜,因为山东半岛上的日军主力,被刘永福和炮台上的清军前后夹击,打的落荒而逃,退守荣成。
桥立、扶桑、被击沉,靖远、济远沉没,最要命的是定远,挨了偷偷靠近的日军鱼雷艇的一枚鱼雷,还好定远实在够坚固,摇摇晃晃的开回了港内,这才幸免于难。这一仗下来,北洋水师两艘巨舰还在,日本的几艘新式快速巡洋舰也都还幸存,双方的实力对比基本持平。开回旅顺补充弹药的联合舰队,却接到一个惊天的噩耗,海城、盖平丢失,第一军等于被打残了,现在中国军队已经杀到了金州城下。
联合舰队急忙补充完毕,连夜出发回荣成,打算把山东作战军接回来。
可是,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么?打出火气的来的北洋水师,干脆就在荣成附近的海域上等着日本舰队,镇远、致远、还有十几艘鱼雷艇,蚊子炮船,摆开了一副拼命的架势。
丁汝昌这次算是豁出去了,得知山东日军被困在荣成,丁汝昌可不敢因为自己的怯战放炮了日军。
这时候的荣成之外,真是热闹非凡,打着各种旗号的清军,突然如同雨后春顺一般的都冒了出来,李秉衡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昼夜赶了一天一夜的路,累的跟死狗一样的,也赶到了荣成。阎得胜、刘超佩这两位逃跑将军也各自带着一千多人回来了,戴宗骞、孙万龄、刘树德等部也先后来到,杂七杂八的还有不少团练也都来了,两天的时间内荣成外围清军总数达到四万之众。没有海军的支持,山东作战军想跑都没地方跑,叫清军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日军联合舰队,见北洋水师摆出了拼命的架势,担心辽东半岛上的日军,没有敢继续拼命,转身跑回了旅顺。
联合舰队刚回到旅顺,又听到一个噩耗,花园口丢了,守军一个联队的日军,于清军激战一昼夜,全体殉国了。其实还是有几百个日军选择了投降的,不过万树生不给面子,全部用刺刀给捅死了,脑袋砍下来拿去换银元了。
新军不留俘虏的事情还喜欢砍头的事情,很快在日军中间流传开来。日本大本营鉴于辽东战局的急转直下,急令联合舰队掩护辽东半岛日军,退回朝鲜,放弃直隶决战的计划,以求确保朝鲜全境。
沈从云紧追不舍,都没能抓住日军第二军的主力,日军两个旅团拼死在金州防御,足足拦着第三师三天的时间。万树生更倒霉,在花园口正准备去抄金州的后路,谁曾想日军联合舰队配合第二军主力,以两个师团的兵力,连夜偷袭花园口,一通舰炮打过来,接着就是日军亡命的反扑,万树生与日军激战一整天,损失一千多人,虽然也歼敌一千多,但是把花园口给丢了。被迫退守大孤山。
这时候刘永福犯了一个错误,没有能及时切断电缆,结果日本山东作战军,利用电报和旅顺日军取得联系后,采取了一次大胆的军事行动。
联合舰队派出吉野、浪速、高千穗三艘快速巡洋舰,突然出现在威海海面,弄的丁汝昌只好率舰队回防。1895年2月5日夜里,被困荣登,刘永福打算让他们自生自灭活活饿死的山东日军,居然全力杀了出来。刘永福犯下了一生中军事上最大的一个错误,居然对李秉衡这些逃跑将军还保有希望。结果日本山东作战军,正是从李秉衡主持的防线冲了出去,逃到海边后,大山岩丢车保帅,用一个旅团拼死挡住刘永福飞追击,在联合舰队的配合下,仓皇逃到海上。
沈从云得知丁汝昌中了日本联合舰队的调虎离山之计后,又得知山东作战军逃出大部,气的差点被吐血。
山东作战的结果,日军被消灭约为两个旅团,然后直接逃回了朝鲜。
沈从云没有海军的痛苦还在继续着,金州日军两个旅团,在伤亡过半后,逃往旅顺。沈从云挥师追杀,结果到了旅顺直接傻眼了,李鸿章往日修筑的大批炮台,轰起沈从云来威力巨大,反倒成了日军的护身符。
丁汝昌就剩下一艘镇远和致远,没敢离开威海太远,沈从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日军从海上逃跑,走之前还将旅顺口耗资上千万两修筑的炮台给全炸毁了。从山东到辽东,沈从云的新军从参战到日军主动撤离,总计歼敌三万余人,约两个师团。日本军队被打回了朝鲜,应该说沈从云还是打赢了这一场战役,尽管过程看起来并不完美。
面对在中国战场上的失败,日本举国惊呼,“中国出了个沈从云”,还好前面没有加上前缀“东方红,太阳升”,不然可以当歌来唱了。
日本大本营迅速作出调整,提出当前作战目标为保存朝鲜之地位。也就是在日军退出辽东半岛的这一天,大本营最高长官有栖宫炽仁亲王,吐血数口而亡。日本举国陷入了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时刻担心着清军打回朝鲜,进而打到日本的本土来。日军大本营甚至还提出了一份本土作战的计划,并且开始增加各个炮台的防御。
没能歼灭辽东日军全部,暴露出了沈从云没有海军的缺陷,也暴露出新军由于数量上的不足,有时候必须依赖其他清军的帮助,这一点导致了没能全歼山东日军。
心有不甘的沈从云,率领新军快速向鸭绿江边境推进,沈从云推进的快,辽东日军跑的更快,等沈从云和宋庆的联军杀到九连城和义洲的时候,日军早就全部推到了朝鲜境内去了。
沈从云自然不肯放松对日军的追击,全军休整三日后,正欲杀进朝鲜,把日军赶回东瀛去的时候,接到了李鸿章发来的急电,同时军机处也发来急电。
要议和了!居然在沈从云厉兵秣马的时候,朝廷要议和了!沈从云突然发现,自己实在是低估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软弱。
第十一章 为什么?
上海的冬天,下雪的日子并不是很多。不过今年的冬天有点奇怪,还没进九呢,一场三尺厚的大雪落了下来。这种意外的气候,对上海来说是非常要命的事情,街面上要饭为生的乞丐,一夜大雪下来冻死了上百。
中国人自古敬,老天爷生气降下异端的时候,就是说明当朝者出了问题,老天爷要降罪了。联想到夏天的时候黄河断流的事情,再结合甲午战场上北洋兵连续吃了败仗,民间一些胡乱臆测的语言渐渐的多了起来,流言也慢慢的弥漫开来。
上海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无疑是一块异类聚集的地方。洋人的租借,码头上洋人的战舰,大街上横行的洋人,都显示出这个城市的异样和洋人分不开。
自甲午开战后,两江三省、湖广、闽浙的读书人们不少都往上海聚拢了过来,原因无他,只因上海的洋人办的报纸,才敢登出关于甲午战争的消息。
这些报纸中,最活跃的要属一家美国人斯蒂芬名下的报纸《新快报》。也不知道这家报纸哪里来的消息,每周一个甲午战争的专题,内容都是介绍战争的进程。
中国的读书人,几乎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却有都在进入仕途之后,能够保持年轻时的那份情怀者,少之又少,很快大家都被同化了。
报纸上连续不断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朝鲜丢了,日本人过了鸭绿江了,辽东丢了,耗费惊人的北洋舰队也输了。按照报纸上洋人的算法,8月份开战到年底,经让没有一条好消息传来。唯一的一条好消息,就是叶志超在牙山重创日军,曾经让读书人们欢欣鼓舞的好消息,后来被证明是假的。真实的消息是叶志超狂奔八百里,从平壤逃过了鸭绿江,据说给朝廷查办了,具体的处置还没下来就是了。
连续的坏消息,让国人沮丧不已,很多的读书人私下已经在议论纷纷,当今的天下到底怎么了?朝廷不是已经在办洋务,学习西方,仿造洋人的办法建立新的军队了么?怎么连一个弹丸小国日本都打不赢,日本啊,以前就是倭奴啊,要向大清上表称臣的国家啊。这天下怎么就掉了个个呢?
随着战事的不断败坏,报纸上出现一个叫南山闲人的作者,不断的写一些评论,用一些尖锐的文字,嘲讽挖苦以北洋李鸿章为首的洋务,同时文中还结合西方的现实情况,分析指出中国的洋务,其实是一种畸形的,不健康的变革。南山闲人有一句话,给读书人带来的冲击最大,“但凡是外国的好东西,到了中国,就没有不走样的。”
报纸上辽东溃败,日军登陆山东的消息传出来后,一些读书人彻底的被触动了,他们三五成群的,整天在一起议论国事,针砭时政,一些人甚至学着南山闲人,偷偷的往洋人的报纸投稿,居然也能发表。于是乎,报纸上东海闲人、北疆愚公等乱七八糟的笔名渐渐的多了起来,好像大家都忘记了大丈夫应该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一个一个穿上马甲,写点文字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
对于报纸上的这些现象,清朝当地政府官员,曾经多次向各国领事馆抗议,结果人家不予理睬,称这叫新闻自由,领事馆不能干涉。
就在举国的读书人陷入一种狂躁的惶恐之中时,一个曾经让人们激动,后来又渐渐的为人所淡忘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中。这个名字一出现,顿时让人有横空出世的感觉。
这个名字,就是——沈从云。
第一个发出沈从云消息的,正是这家新快报,消息的标题是《东北大捷,钦差练兵使沈从云率所部于海城歼灭日军逾万!》,这个消息出来的当天,《新快报》的销量直接翻了十几倍,印刷厂连夜不停的赶工,印出了三万份报纸,这才算是满足了市面上的要求。
沈从云的再次突然出现,让人们仿佛在黑夜中看见了一丝的光亮,又好比快死的老鼠抓到了一条救命的稻草,这是天朝上国最后的一块遮羞布了。很多人又想起了7年前,中法战争的时候,那个打败法军的年轻人。沉寂了7年之后,这个年轻人似乎已经不年轻了,但是还和当初一样善战。
报纸上的好消息渐渐的多了起来,而且这些好消息没有一条和沈从云脱的开关系。海城大捷、盖平大街、收复花园口、收复金州、收复旅顺、收复凤凰城、收复九连城。就连山东战场上,也突然冒出一支新军来,在日军眼看就要打下威海的时候,奇迹般的扭转了战局,打的倭奴簧夜逃遁,逃回了朝鲜。
当报纸上发出沈从云已经在九连城囤积了重兵,正要挥戈南下,直捣黄龙的时候。读书人的热情被点燃了,报纸上N多马甲,开始为沈从云的胜利欢呼,为天朝的胜利欢呼。
就在人们兴奋不已的对辽东连续不断的胜利津津乐道的时候,犹如三九天里的一瓢冷水迎头浇了下来,朝廷要和日本议和!
“为什么?”《新快报》的头版头条上,用最粗的字体,发了这样一条新闻,内容是沈从云正欲挥戈南下,力求在朝鲜的严寒来临之前夺回朝鲜半岛的时候,朝廷下旨让沈从云停止前进。
读书人认起死理来,是非常可怕的。天下的读书人一起都在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更可怕了。《新快报》的当红马甲南山闲人,这时候又跳了出来,一篇“富国强兵之出路何在”一文,似乎在一夜之间,让中国的读书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南山闲人提问道:“中法之战,我们打赢了,丢了越南,开埠了西南。中日之战,我们又一次先败后胜,却又一次要停战议和了,这一次,朝鲜能保住么?为什么?每次我们打赢了,还要主动议和呢?”其实我们落后西方很多了,落后就意味着要挨打,以前西洋人欺负咱,现在连东洋鬼子小日本,都敢蹬鼻子上脸了。就是因为我们落后了!
天下汹汹之际,朝野清流不管是保守的,还是激进的,纷纷跳了出来,开始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了。弹劾!弹劾!再弹劾!这就是清流手上唯一的武器了。
李鸿章一系的官员,只要参与到中日之战中去的,无一幸免,就算是沈从云也被弹劾了。因为沈从云下令不留俘虏,这是有违洋人的国际公法的,这是失了天朝体面的事情。还好沈从云喊出的“虎贲师万岁”一事,貌似没有流传出来的意思,不然沈从云又得多一条罪状,图谋造反。
议和,是总理衙门向皇上建议,太后点了头的事情。原因无他,英、美、俄三国的公使,联袂到总理衙门表示,他们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日本也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三国都希望中日之间友好相处,所以三国要出面调停。
调停就调停吧,为什么英国远东舰队在要上海集结?为什么俄国军队开始在东北集结?甚至连美国公使都担心的表示,一个不稳定的中国,对西方列强的利益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美国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如果清朝不接受调停,三国将联手制裁。
三国公使到总理衙门的事情,第二天就被捅到报纸上去了。南山闲人又一次跳了出来,这一次用及其尖酸的语言道:“日本海军丰岛袭击中国海军的时候,三国公使怎么不出来调停?怎么不去制裁日本?日本海军还不是打沉了英国商船么?日本陆军占领平壤的时候,三国公使在哪里?日本军队占领辽东的时候,三国公使又在哪里?日本军队登陆山东的时候,请问三国公使,又在哪里?日本军队在旅顺杀我两万同胞,奸淫我妇女的时候,三国公使又在哪里?现在我军兵临中朝边境的时候,三国公使跳出来要调停,要制裁,试问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问的好啊,很多东西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日本驻天津领事,夜探奕劻府,送上了十万两银票,谁知道?英国公使连夜约见李鸿章,到底谈了些什么?又有谁知道?李莲英收了日本人的十万两银子,又有谁知道?
“为什么?”沈从云把电报一丢,冷着脸对身边的几个手下几乎是在怒吼道:“洋人不希望看见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就这么简单。清朝政府不思进取,但求维护其腐败的统治,就这么简单。”
沈从云的话如同惊雷一般的劈在每个人心头,万树生、余震、赵星龙、李耀祖、克泽。这些沈从云最信任的人,一个一个的都沉默无语。
“军座,余震愿为军座肝脑涂地!”
“我也愿意!”
“我也愿意!”
……
尽管天下汹汹,民心鼎沸,和谈还是在1895年的严冬中开始了。一封圣旨,沈从云回到天津,作为李鸿章的谈判副使,很熟悉的工作岗位啊。
第十二章 维新的呼声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沈从云会反应强烈的时候,沈从云却平静的接受了暂时停战的命令。圣旨到九连城的时候,一场大雪将北国覆盖成一片洁白的世界。
“三眼花翎、太子少保,都是一些不值钱的玩意。”私下里,沈从云对一帮子手下笑呵呵的说着。
“户部拨下来的三百万两饷银,这一次到的倒是很及时。”欧阳全在边上捧着小本子,眯着眼睛在算账。
胡雪岩瘪了瘪嘴巴,哼哼两声,拿过算盘劈里啪啦的一阵乱响后,把算盘往前一推道:“朝廷也太小气,这一仗别的不说,光是弹药消耗,就是三百万之数。照我看,户部说什么也得再给个五百万两,不然填不上这个窟窿。”
沈从云微微的叹了一声道:“老翁多次表示我靠向皇上,看来这一次是沉不住气了。京城里的消息说,皇上的意思是拨款六百万两给新军,老翁整天叫没银子,拿出三百万来估计是被逼的过不去了。”
“也不知道那个南山闲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一篇新军饷银至今户部未拨一文的稿子,京城里各省的读书人不答应了。杏荪来电笑称,最近户部尚书翁同龢的家门口,比菜市口都热闹,每天都有不少读书人去闹。”胡雪岩说着依旧是愁眉苦脸的样子,一点都没有觉得好好笑的意思。
“帝党、后党,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唐绍仪,居然愤愤的冒出这么一句来,然后低着头双手放在火盆上不言语了。沈从云诧异的看了一眼唐绍仪,这哥们一贯的寡言少语,今天这是怎么了?有点愤青的味道了!
欧阳全拿着半个月前的一份新快报丢在桌子上,指着其中的文章笑着说:“这个南山闲人,好大的胆子。你看他怎么写的,北洋的失败,是李鸿章的失败,是洋务派的失败。中国要富强,仅仅靠由国家机制下官员的洋务行为是不够的。这一点,通过新军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样是用洋人的装备武装起来的军队,为什么新军能打胜仗,而北洋打败了。究其根源,沈从云在越南,在江苏,在他的军队中,推行的是全盘引进西方模式的做法。越南的军工厂、钢铁厂、铁路,采用的都是和洋人合作的模式,江苏的民用企业,也同样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未来富国强兵的道路,当务之急就是要变革,只有变革才有出路。”
沈从云皱着眉头,低声不满的说道:“这个南山闲人,简直就是在害我。”
“他说的没错,不变革,中国就完了。新军打一百个胜仗,都不够那些败家子们糟蹋的。眼看我军就要跃马横渡鸭绿江了,朝廷一道圣旨,我们就得乖乖的停下来,这不是给了日本人喘息的机会么?沈大人,这仗我们还得接着打下去啊,不能就这么算了,将在外君命还有所不受呢。”唐绍仪猛的窜了起来,脸色涨的通红,伸手一指大门外道:“沈大人,您都出去看看,这大冷的天,老百姓自家都舍不得吃的白面、鸡鸭鱼肉,一担一担往军营里送。为啥?不就为新军给他们报了仇么?”
沈从云笑吟吟的看着唐绍仪不说话,胡雪岩过来,轻轻地拍了拍唐绍仪的肩膀道:“少川,别激动。”
沈从云走过来,意味深长的看了唐绍仪一眼道:“收拾收拾吧,明天上路,回天津。”沈从云说罢,直接转身出了房间,奔着另一个院子里就过来了。
门口卫兵啪的一个立正,给沈从云拉开门,沈从云迈步进去,里头一片热闹,克泽、李耀祖、胡宇、曹毅等一干军事悍将都在里头呆着呢。
“都来了?开始吧。”沈从云往当中的位置上一坐,站立成两排的将领们才坐下。
“第五、第六两个师的御寒装备已经全部发下去了。按照军座的要求,每人一件白色的披风,相关的落骡马,草料,都已经准备充足,向导也找好了。在零下40°的气候下作战,对我军来说,将面临着一次最严峻的考验,新军多是南方人,必须提前将所有困难都考虑进去。”情报处长赵星龙,站起发言后,看了沈从云一眼,见沈从云满意的点头后,坐回位置上。克泽站了起来,走到当中墙面上挂的大地图前,手上拿着一个杆子,指着地图道:
“总参计划,拟定以第五、第六两个师大部,轻装前进,直取平壤,然后摆出伺机一鼓而下汉城的态势。考虑到气候、补给方面的困难,最坏的打算是攻击平壤受挫后,退守大同江沿线。现在部队已经隐蔽接近到大同江一线的三十里以外,做好了一切攻击准备。”
沈从云等克泽说完,这才拿眼睛瞅着李耀祖等三人道:“能否拿下平壤,直接对未来谈判结果带来巨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