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炮灰女:帝少独宠平民妻-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素颜是青年最好的妆容,但是参加晚宴的哪个上流社会的小姐不化妆呢?
  不化妆,就参加这样大场合的活动,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情。
  “嘿嘿,不是。你们聊,我去招呼客人。”
  司马野眼里闪过神色不明的光,笑着走出疹疗所,往别墅外的人群走去。
  多些机会和时间,让这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多相处一会吧!
  司马野是这么想的。
  如果楚钰能让司马瑨感到痛,一定能让司马瑨慢慢恢复感情阀值,这是好事一桩,有了痛就懂得说的司马瑨,将是完美的下一代领军人物。
  司马野走到别墅外,大声宣布,今晚不醉不休,要举办通宵宴会,所有的客人不尽欢不许离去。
  客人们当然纷纷响应,就算不给司马野留下印象,来的宾客非富即贵,也能多多贯通和搭架一些人脉。
  晚宴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了。
  司马野回头看着自已的别墅,那一对一直没有出来,一定是在享受青春的甜蜜吧?司马野容许自已想像到他们促膝谈心的地步,便打住想像,转而搂着身边一位美女,快步进入舞池,跳起舞来。
  有心人或许会发现,司马野今晚上,比平素更加欢畅。
  在捡茶场捡了几天茶叶后,由于天气太热,赵菲和赵兰都瘦了下来,赵国智因为整日在大太阳下奔跑,更是显得又黑又瘦,这也是苦夏的原因,不过,一家几口人因为齐心合力,奔着买电风扇的目标而去,大家都不叫苦不叫累,家里也难得平静了一段时间。
  赵民生一般是提早到家,做好饭等着大伙。这天中午下班,赵兰肚子饿得咕咕叫,但是一靠近厨房,却闻到一股十分难闻的臭味,她不禁捂着鼻子道:“爸,你是不是把臭袜子放错地方了?
  
  ☆、252。第252章 奶奶来了
  
  听到小女儿还没有进门就喊开了,赵民生把头伸出来笑道:“才不是呢,这不是看你们上火,熬的小肠苦菜汤吗?”
  “这么臭,能吃的吗?上回炒苦菜都没有这么狊。”
  赵兰也不是没吃过苦菜,但没想到熬起汤来味道这么怪。
  “哈哈,这次熬的是干菜,晒干的,所以味道怪了点。不过,很是清热上火,是你奶奶上山采的,还不是自家种的。”
  赵民生的话听得刘桂珍心一沉,“奶奶上山采的”?那不就意味着婆婆来了?
  果然,她们进到屋里,就看到婆婆黄珍娟坐在厨房里,看到她们,只是微微点了下头,并不说话,那意思,分明就等着她主动问候呢。
  “妈,你来啦?”
  怎么说刘桂珍也是小辈,当然服软。反正地盘是她的,黄珍娟每次来匆匆一坐,浑身不自在的样子,基本上没什么事半天就回去了。
  不过,看到厨房另一边的小桌上,堆着青菜、笋干、菜干、地瓜等山货,刘桂珍心里一“格登”,婆婆特别小气,这次怎么肯带那么多东西过来?
  这些东西,都不值什么钱,但是但凡婆婆的礼一多,准没好事。不是找他们要钱,就是找他们要东西。婆婆每来一次,都让刘桂珍有揭一层皮的感觉。
  穷家小户就是如此,每一次秋风,都会让他们盘算好用途的微薄薪水很受伤。
  所以,刘桂珍嘴上虽然打了招呼,但脸上并没有好脸色,木木地板着脸,打完招呼就往脸盆架上走了过去,拧开自来水,洗了手,就自已去打饭。
  打饭也不省心,叮叮当当地碗筷敲碰得很热闹。
  赵民生看到妻子这阵势,已经察觉出刘桂珍的不满。而且,说实话他从他妈这次的作派上,也感觉到他妈一定有大事相求。
  对自已的母亲,赵民生作为儿子,自然要孝顺。但是在家庭,作为父亲、丈夫,他又不能无条件孝顺,这让他成了家庭和母亲之间的夹心面包。
  为了缓和气氛,赵民生赶紧趁着妻子没有回来之前做了几个拿手好菜,还用苦菜汤来替母亲表达了一番心意。可是看妻子现在的样子,他的一番苦心并没有收到效果。
  不过,这种情况也是在妻子和母亲之间常见的,赵民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一时之间也没有表现得特别尴尬的样子。多年的家庭生活,让他对这种情况考虑有余,也能应对有余了。
  看到儿女和奶奶聊上了,赵民生赶紧用愉快的口吻喊道:“大家来吃饭啦,下午蚵仔煎,这次多放了一些地瓜粉,成形了,你们来尝尝我的手艺是不是有进步啊?”
  听说有蚵仔煎吃,赵国智吞了下口水,把冰棍箱放在边上,正要往桌子前凑,却被赵菲逮着:“先去洗手了再说!”
  赵兰不禁莞尔,每次二哥听到好吃的动作都是最快的,但是却往往因为不注意卫生而落在最后,这不,报应来了。
  赵兰悠然地把洗好的手在毛巾上擦干,这才在餐桌前拉着奶奶坐下,把一碗米饭放到奶奶面前,很乖巧地对奶奶道:“奶奶,快吃饭!”
  儿媳妇虽然不咋滴,但是孙子孙女们还是很有孝心的,这让黄珍娟也感觉到一丝丝安慰。
  以前再年轻十年,她还能仗着婆婆的身份压着刘桂珍,说话也很硬气。但随着年纪渐长,劳动力的丧失,她现在忽然明白过来,为什么过去看到村子里年长的婆婆都被儿媳妇压得死死的,媳妇说一不敢说二。
  过去她心里还经常嘲笑她们不够硬气,仗着辈分就能压死儿媳妇,居然被一个小年轻支使得团团转。
  现在她总算知道了,人家比她聪明。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以后养老还得靠儿子呢!
  而儿子又往往最经不住枕头风,村里有几个儿子娶了媳妇不和家里闹矛盾的?
  现在她想回过头来和刘桂珍搞好关系已经晚了,只能维持着这样不好不坏的气氛。不过还好儿子赵民生还是好的,转正成了国家正式干部,而刘桂珍依然是个打零工的的临时工,这让她多少又腰杆硬了一些。
  “咣”,刘桂珍把自已吃饭的碗重重地放在餐桌上,通过这样的举动来表示内心的不满。
  大家都吓了一跳,不过很快明白刘桂珍此举针对的人是谁。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就精彩起来,大家多少都带着尴尬的味道,想要安慰一下奶奶,却又不好点破缘由。
  所幸,黄珍娟这次来是带着重大的使命,她已经做好了软磨硬泡,甚至被儿媳妇大骂一场的心理准备,因此刘桂珍这次小伎俩并不会激怒她,她反而淡然地对大家道:“吃饭啦,吃饭啦,你们看,你爸的手艺不错吧?这还是当年和我学的呢!”
  黄珍娟的落落大方,出乎刘桂珍的意料。要是往日,婆婆看到她这种举动,两个人早就不满地吵了起来。
  刘桂珍不怕婆婆带着事来,只要摊开来讲,都可以讨价还价。她最怕婆婆带着事来,又不和她讲,只是和赵民生扮可怜、求同情,让赵民生最好不得得无条件屈服,答应婆婆提出的所有条件。
  因此,看婆婆稳坐钓鱼台,刘桂珍才故意做出了粗鲁的举动,谁知道婆婆轻描淡写间并不接招。
  这问题可就大了。
  刘桂珍敏锐地嗅出了个中严重的味道。
  第一招婆媳交锋,刘桂珍落败。
  赵菲有点无奈,家庭生活就这点破事吗?
  每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斤斤计较,就算是重生一世,依然难以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和美好。
  “爸,苦菜汤很好喝呢,每想到闻起来臭不可闻,喝起来这么清甜,也没有鲜的苦菜那么苦。”
  赵菲见父亲苦巴着脸,笑不出来的模样,便善解人意地化解了一下气氛。
  “是啊,夏天就是要多吃点苦味的瓜果蔬菜,清热去火,小时候我经常和你奶奶去山上采这个苦菜,回来就晒成菜干,能吃一年呢!”
  赵民生不由地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农家小年多不易,如果不是当兵,在部队里入了党,他也不够条件获得农场做临时工的资格,也不可能转正,现在还在老家种田呢。
  想到种田,赵民生又想起家里还有四个农户没有解决,户口还挂在老家的白云村,田村里照样有分的,不过他都匀给了两个弟弟种,一年每个人交个几百斤谷子给他就是了。
  “你爸从小就能干,我看他聪明,所以让你爷爷一定要供他读书,如果没有读到初中毕业,现在他哪能出来工作啊?”
  说着说着,黄珍娟又走上了自我表功的路。
  赵菲一看奶奶又说岔了,不由一阵心急。现在这种情况,母亲肯定最讨厌奶奶说这些以前培养过父亲的话。因为这话一出口,就意味着表功劳要报酬。
  果然,刘桂珍好不容易放晴了一些的脸,又“呱嗒”一下子耷拉了下来。
  黄珍娟没有看清刘桂珍的脸色,犹在说着赵民生小时候种种聪明孝顺的表现,什么八岁懂得做饭、十岁懂得放牛之类的,这让刘桂珍越听越不舒服。
  本来丈夫小时候的趣事听听也未尝不可,可是现在这种氛围下说这种话,不是在表明过去赵家对赵民生栽培有多用心,过去有多用心,现在就得有多少回报。
  如果赵家只有一个独养儿子就罢了,可是赵家有三个儿子,要出钱的事如果只找赵民生,刘桂珍心里是极度不爽的。
  “奶奶,你吃蚵仔煎,不错吧?上次爸没有煎成形,都散开了。”
  赵菲笑着把一块煎得焦黄的坷仔煎夹到奶奶碗里,用吃的先堵上她的嘴。不论奶奶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总得先吃完饭再有力气吵吵嚷嚷吧?别在吃饭的时候说些不愉快的事。
  果然,黄珍娟把注意力集中到吃的上面来,桌上再加上赵国智和赵兰两个人对自已打工生活的描述和汇报,气氛轻快了许多。赵民生不由地感激地看了大女儿一眼,突然觉得大女儿成长得好快,居然懂得为父母分忧了。
  吃完饭,黄珍娟做势要帮着收拾碗筷,但是赵菲哪有让她动手呢,她阻止了奶奶的见外,利落地收拾了起来。
  厨房的屋顶上,突然响起了“扑”的几声响,赵国智怪叫一声:“什么东西落到咱家屋顶了?”
  赵兰和赵国智冲出去一看,兴奋地大叫:
  “是成熟的木瓜掉下来了。”
  原来,他们前年种在厨房背后的木瓜树,终于长出果实,青青地吊在树上好久,馋得他们吞了好久的口水,但木瓜树很高,一株足有三米多高,他们根本够不着,只能望树兴叹,现在木瓜自已成熟掉下来了,虽然砸伤了点皮,但无伤大雅,两个人自然十分开心。
  两个小的收拾木瓜去了,赵菲在收拾厨房,黄珍娟和赵民生夫妻移到客厅里坐下,拖到这个时候,黄珍娟也不得不说出自已的来意。
  
  ☆、253。第253章 我不赞成
  
  赵民生烧了开水后,泡了一壶茶,斟到小杯子里,给每个人都端上了一杯,这也是当地的习惯,但凡客人到家里做客,都是要泡茶的,倒也没有讲究什么饭后不能喝茶之类的。
  喝了三杯茶后,黄珍娟到底沉不住气了,便笑着对儿子和儿媳道:“其实妈今天来,是有一件事要和你们商量的。”
  刘桂珍心里想:哼,终究是说出口了。
  她不动声色,抿了口茶,继续听黄珍娟说什么。只要说出来,她就有顶回去或者讲价的机会,最怕的是婆婆在背后对老赵使手段。
  “妈,有什么事你就说嘛,我们都是一家人啊,有什么好客气的?”
  赵民生赶紧打出亲情牌,倒不是向母亲示好,而是拉拢老婆的意思,表明咱们可是一家人啊,有事要相帮,他心里是生怕老婆又把母亲想办的事情甩脱了,所以早早打下了预防针。
  在儿子的鼓励下,黄珍娟这才呐呐地开口道:“老二民富不是一直没生孩子嘛?这么多年,他们多方求医问药,但是都没有用,现在年纪大了,他们也认命了,打算抱一个儿子来养。不久前倒是问到一户人家,说家里孩子有七个了,没想到又怀上了,实在养不活,打算送给别人养。
  那家还有半个月就要生了,我们也找过算命的给她看了,说这一胎稳稳生男的,老二就想把这孩子抱回来养。自已没有生,但从小抱回来养的肯定亲。”
  “妈,这是好事。老二想通了就好,我之前都和他说过几次了,但我看他是没有放弃努力,也就没再提了。”
  赵民生听了很高兴,老二没生孩子,膝下无子这可是件大事,在农村吵架都不敢吵,因为一吵架就会被人骂做绝户的。赵民生知道老二一直憋着口气想要自已生一个,但生不出来有什么办法呢?现在他们终于想通了,自已也不用愁老二日后老了孤单无子。
  “是啊,当然是好事。我们也赞成,只是抱这个孩子,人家说了,也不是卖娃,但是营养费、误工费什么的要给一些。以后老死不相往来,就当没有这个娃。”
  黄珍娟徐徐说来。
  “这样也好,亲生父母不来找,咱们可劲疼他,长大了准把老二一家当亲生的父母。”
  赵民生觉得这家人还是挺明理的,不过,咦,哪不对了?他脑子里转了一下,对啦,原来说的是营养费、误工费的事。赵民生心里一“格登”,这下猜到母亲的来意了。
  果然,黄珍娟露出为难的神色道:
  “好当然是好,只是这营养费、误工费可要不少钱,说是一次性给个八百块就成。老二也急吼吼地想要,可是八百块他哪里拿得出来呀?所以想要兄弟几个帮他凑凑。”
  黄珍娟作为母亲,心疼儿子无后,做这件事当然无怨无悔。赵兴洲却知道要从几个儿媳手里抠钱极其困难,因此说到向他们讨钱的事,死活也不肯来,只能劳动黄珍娟厚着脸皮出面了。
  “妈,八百块钱他会拿不出来?敢情这么多年结婚老二都没攒下什么钱啊?要兄弟凑?兄弟们哪有余钱可以凑啊?
  你们看我们家热得要命,想多买一台电风扇,都要让孩子们暑假去做工来赚钱。你看看国智,这几天卖冰棍,人都晒得跟个黑皮猴子一样,小兰和阿菲都瘦了几斤,看他们这样子,你做奶奶的也不心疼一下?一张口就是给老二凑钱!”
  刘桂珍说话象打机关枪似的,“哒哒哒”地就发射出来,顿时扫得婆婆体无完肤,黄珍娟只能艰难地抵抗道:“桂珍啊,你家子女圆满,生活虽然苦一点,但是也有奔头是不是?家里的孩子个个懂事听说,也都各有本事,我看着都替你高兴。可是你再想一想,老二清锅冷灶,结婚这么多年,也不能说他们没攒下钱,只是攒的钱都化成了药喝到肚子里去了。
  去年吧,他们攒了三百多块钱,好不容易大着胆子去到省里找医生看,医生说老二是死精,绝症,没有药可医的。
  老二心里不知道多难过,这话我只对你们兄弟几个说,千万别再传出去了,老二媳妇算是好的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把几布袋的草药都扔了,大哭一场,之后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
  现在他们想通了,抱一个孩子来养,但是钱却不够了,如果因为没有钱抱不成孩子,你说我这当妈的,该有多难过啊?
  兄弟一场,你们就想办法凑凑,算是圆了老二的求子梦吧!”
  黄珍娟说到这里,也动了感情,想到老二这十几年来在村里抬不起头的情况,不禁老泪纵横。
  刘桂珍见婆婆哭了,一时无语,老二的情况她也清楚,倒也不是什么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之人。婆婆说他们把钱花在看病上,应该是实情,如果就这样拒绝了他们,也说不太过去。但是要是答应了婆婆,自已手头钱本来就不多了,一下子又要负债了,想到这些,刘桂珍就不痛快,因此依然没有表态。
  赵民生兄弟情深,又心疼母亲年纪一把,还要为儿子的事情操劳,他见刘桂珍不说话,显然还没有想通,便道:“妈,你别急。民富的困难我们也清楚,但是最近我们家出了好多事,象国强订婚什么的,也花了不少钱。阿菲如果考上中专,多少也得交些学费,整些行装,也要花不少。
  但是民富这个机会十分难得,作为兄弟,也不可能看着他把机会丢了。这样吧,我去找农场的财务先支两个月的工资,支持一下老二。”
  随着赵民生的表态,黄珍娟的泪水渐渐止住了,她感动地对儿子道:“老二以后有了靠,也不会忘了你这个做大哥的大恩大德。”
  “什么呀?这是民生自已说的,他可还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呢!”
  刘桂珍一听赵民生居然要以预支工资的方式来帮助赵民富,就十分不乐意了,两个月的工资可要四百多块呢,现在赵民生转正了,工资提了一大截,可哪架得住四面八方都要钱啊?
  一听赵民生表态,刘桂珍就炸了。
  “桂珍,话不能这么说,老二家有实际困难,作为大哥,难道我不该伸出援手吗?”
  赵民生也火了,这件事事关到老二的子嗣传承,刘桂珍这么一口否决,岂不是要让老二断了念想?别的事他可以让着刘桂珍,但这件事绝对不可以。这也是赵民生少见的对刘桂珍发火的情况。
  赵菲收拾完厨房,走进客厅时,正好听到母亲“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嘴里还大骂着:“赵民生,你这没良心的,我跟你做了十几年的夫妻,辛辛苦苦养大了四个孩子,没想到你一转正,就变脸了,翅膀硬了,什么事都不用和我商量了。
  我要和你离婚!你就再找一个听你话的人一起过吧!”
  赵菲听了简直哭笑不得,什么事啊,整得母亲憋出离婚二字,看来奶奶肯定提出了什么大事。
  “你!”
  赵民生一听刘桂珍骂这个,他就又心软了,是啊,这么多年穷日子、风风雨雨都过来了,好不容易刚刚转正,工资提了一大截,还没开始过好日子呢,又要负债,这让谁也想不通啊!
  黄珍娟一看儿子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心知他现在举棋不定,却不知赵民生是在想着用什么方法来劝说妻子同意,黄珍娟也跟着哭了起来,只不过她是无声的哭泣,毕竟不是在自家的地盘上,她哭得再大声,也没有人来看热闹,跟着谴责刘桂珍。
  如果是在白云村就好了,只要做婆婆的一大哭,所为的事又是正道,当媳妇的就会成为村民的众矢之的,这样,媳妇架不住大家的舆论压力,就会屈服。
  现在,在农场,黄珍娟只能哭给儿子一个人看。现在看到赵菲进来了,她也没觉得不好意思,依旧是泪水婆娑的。
  赵菲第一次体会到父亲夹心面包那种状态,一边是奶奶,一边是母亲,两个人都在为同一件事哭,但哭的却是两个对立面。她劝谁也不对。
  不过,赵菲却从母亲边哭边发出的念念叨叨中,听出来,原来是因为二叔赵民富抱养孩子要出钱的事而生气。
  抱个儿子?
  赵菲不禁嗤之以鼻,二叔这一世看来还是打算抱个儿子呀?就那小子吃喝嫖赌五毒俱全,二叔最后差点没被他气死,这小子值得两个女人现在这样哭吗?
  当然,现在那五毒俱全的小子还在娘胎里,要变成那幅吊儿朗当的样子还得十几年。赵菲却知道,不是如何养育这小子让他走正道的问题,而是这小子自打从村子里不怀好意的人嘴里知道自已是抱养的后,就对二叔一家产生了偏见,认为如果不是二叔抱养了他,他还在亲娘那里享受亲情呢!
  久而久之,受这种心态影响,这小子公然站在了二叔的对立面,以此为乐趣。二叔反对什么,他就去做什么,二叔赞同什么,他偏不做什么。
  赵菲一想到这一世二叔要再面对一个逆反的养子,就不由得为他头疼。
  “妈,我支持你,我不赞成二叔抱养这个孩子。”
  刘桂珍听到赵菲这么说,不由吃惊地连哭都止住了,这孩子怎么了?脑子傻了吧?在她奶奶面前说话这么直白?
  
  ☆、254。第254章 解决之道
  
  最近以来,赵菲在刘桂珍心里的形象大为颠覆,和以往胆怯、无能、没有主见的赵菲相比,简直象换了一个人似的。不光变得开朗大主、遇事有主见,有时候甚至还能出人意料、成为事件的重要扭转者。
  刘桂珍说不出赵菲变化的具体道道,但身为母亲,赵菲怎么也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女儿的变化让她欣喜,也让她有点茫然和莫名其妙。
  不过,总体女儿的变化还是让她肯定的,因为谁家父母不想有一个懂事、能把自已生活料理好的儿女?
  可是现在,在这件家庭大事上,赵菲的发言却让刘桂珍觉得她还需要打磨。哪能这么直白呢?自已就算不同意,也要做做姿态,实在是因为老赵太愚孝了,一开口就要扔掉那么多钱,刘桂珍憋不住才直接说出反对出那么多钱的话。
  不过,即便这样她也不敢说不让赵民富不抱这个孩子的话。一个家庭有一个儿子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天伦之乐,还关系到以后年老丧失劳动力以后的养老问题。
  她刘桂珍要说出不让赵民富抱养儿子这样的话来,让黄珍娟回去一学,肯定会掀起轩然大波。没准老二还会把一腔子没生孩子和抱不到儿子的火全发泄到她头上呢!
  女儿这么说,不光刘桂珍,就连赵民生和黄珍娟都楞住了。不过,赵民生赶紧婉转地道:“阿菲,这是大人的事,而且还关系到二叔以后家庭生活的幸福,你小孩子懂什么?就不要来搀嘴了。”
  “是啊,你一个小孩子,不要来管大人这些事。”
  黄珍娟对媳妇永远带着外人的生分,但赵菲毕竟是自已的孙女,如果这话是刘桂珍说的,她没准就跳起来了,但是赵菲身上还流着老赵家的血,所以她就通融多了,只是以长辈的身份劝赵菲收嘴。
  谁知,大家这么说,赵菲仍然是一条路走到黑,她笑着道:“我的意思是说,二叔要抱养那个孩子要交这么多钱,为什么咱们不去抱养不要钱的呢?”
  赵菲当然不是嫌弃抱养的孩子“贵”,她的意思也不是把孩子当成商品来以金钱多少进行衡量,只是因为她知道二叔抱养的这个孩子,未来会不成器,所以故意就从源头上破坏罢了。
  “哦,原来你的意思是这样啊?吓我一跳,这倒是好主意。”一听赵菲的话,刘桂珍立即做出恍然大悟状,并且还挑拨道,“这户人家能把孩子标得这么高的价钱,我看他们是一心钻在钱眼上,有这样的父母,以后这个孩子能好到哪里去?”
  黄珍娟觉得儿媳妇的话虽然不中听,但好象也有点道理。现在这户人家就能开出八百元的高价,说心里不鄙视,那也不可能。哪有做父母的不养孩子,还把孩子高价出售的?
  当然,明面上的话说得好听,是营养费什么的,但营养费用得着这么高吗?那不就是卖亲骨肉吗?
  赵菲的话,顿时让大家有拨开云雾见到天空的感觉。之前,大家一直沉缅于如果没有凑到钱,赵民富就没法抱孩子的迷局里。现在经赵菲这么直截了当地一点拨,顿时让大家恍然意识到,原来孩子也可以不花钱抱养的。
  这种不花钱抱养孩子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农村好些人一连生了几个娃,如果都是女的话,为了怕养不起,也为了给后面生儿子打基础,就会把生下来的女婴遗弃在路边。
  这样的女婴,如果有人抱走,也就抱走养起来了。如果没有人抱走,也许就在路边饿毙了。当然,如果有人及时上报政府的话,政府也会让民政机构的人出面处理,送进福利院里。
  赵民生对个中的情况比较了解,一年总也会处理三、四起这样弃婴的事件,于是他点点头说:“其实如果抱养弃婴也不错,镇上和农场加起来,一年也会有好几次这种事情。
  如果老二想要抱养的话,我就交待镇里和农场的人留意一下,有弃婴的话,就和我支会一声。
  咱们反正挑着健康的、长得好的抱养就行了。象这种时候,有人抱养是好事,政府还愁没人领养呢!”
  “哟,有这种好事,你早也不和民富说,让他愁死了。”
  见到一直挂在心上的大石头落地,黄珍娟顿时眉开眼笑,脸上的泪水也收住了,她用长着老人斑的手擦掉眼角的泪水,神情也开朗起来。要找几个儿子一人收几百,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看看刚才刘桂珍的态度就知道了。
  难怪老头子死活也不来,拼命唆使自已来。真是好人都让他做了,自已净做的是坏人。
  赵民生心想,我能说吗?老二天天为没孩子烦躁,他自已的心态没摆正,我要早早说了,不被他骂死才怪。不过,这些话他当然只能藏在心里,和母亲说多了,又起是非。
  “不过,妈,收养这类孩子也有一个麻烦。”
  赵民生突然想起这件最重要的事,一定要提醒一下母亲,丑话得说到前头。
  “什么麻烦?莫非父母过后会来吵?”
  黄珍娟不解地问。收养孩子的确最怕遇到麻烦的父母,在暗中偷看,知道谁收养了他们的孩子后,没准过三五年后悔,又来缠着把孩子要回去。
  有的就算不要回去,为了补偿后悔的心理,又会来孩子认亲,纠缠不休,这样就严重影响孩子和养父母之间的感情。
  “不是指这方面,这方面我肯定会注意处理好。只是现在的弃婴,一般都是以女婴居多。”
  “啊?”黄珍娟倒吸一口气,“女的啊?那就不好办了,老二不知道肯不肯。”
  一般农村人肯定都要生个儿子的,除了养老,最重要的是传宗接代,血脉传承,否则,死了进祖坟都不安心,别人家有儿子可以祭香供奉,如果是女儿,嫁出去死了就享受不到香火供奉了。
  老二不能生养,如果要抱,最好抱个儿子,所以如果只能抱女孩,这就不好办了。
  “哟,生男生女都一样,现在国家不都这么宣传吗?你看看我们家,两个女儿也不差别人啊?阿菲书念的是全年段一二名,阿兰也不错,倒是国智和国强,让我操了不少心,男孩子可皮了。”
  刘桂珍一听可以不花钱解决大事,岂能让黄珍娟打消这个主意?如果赵民富非要抱养儿子的话,那这几百块至少他们无论如何也得出一些。现在抱养女儿,一切都解决了,老赵出力落个好名声,还不用出钱,天下还有这么合适的解决方案吗?
  赵菲听母亲这么说,心里不由暗笑,得,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母亲说生女儿好呢!看来,这好与不好,也是与形势有关。就象人一样,对与错,往往就在别人对自已最有利的一念间。
  不过,这一次赵菲却要坚定地站在母亲这一边,二叔是绝对不能抱养那个儿子的,为了确定二叔抱养的是不是上一世那对夫妻的儿子,赵菲问奶奶:“奶奶,二叔要抱养的那家是哪里的人?”
  “是下坂村的,叫刘大强,家里有了四个儿子了,现在半大小子,都特能吃,上次我去他们家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