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护唐风流-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刘逸露出一个轻松的笑容,上官婉儿也镇静下来,想到今日自己来并不是和刘逸私会的,而是替武则天来传诏的,当下也对刘逸回了一个放松的笑容,整了整身上被刘逸弄得有些乱的衣着,理了理妆,跟在刘逸后面走出了书房,往屋外迎出去。

刘逸打开门,看到一脸惊恐之色的小云就站在门外,完全的不知所措,而一脸怒容的太平公主正站在院子里,离主屋门几步远的距离,刘逸宅子中的那些下人远远地站着,脸有惧色,跟随太平公主来的几名侍女也站在后面,一脸惶惶之色,想必人人都看到了太平公主脸上的怒意。

刘逸大步出屋,对摆着身子拉着脸站着的太平公主行了一礼:“不知公主来访,有失远迎,还请公主见谅!”

上官婉儿也跟在刘逸后面上去行了礼,然后再对刘逸拱手作了一礼道:“刘将军,天后娘娘的旨意下官已经传达,还要回去复命,先告辞了!”说着就准备离去。

“婉儿,为何一看到本宫来就要走了呢?”太平公主叫住了上官婉儿,“是不是本宫来,打扰了你们的好事了?”

刘逸一听太平公主当着其他人的面说出这样的话,忙抢着道:“公主,婉儿,我们三人难得在一起遇上,要不,再进内说几句话吧!”刘逸说着,还狠狠地瞪了一眼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似乎也注意到了下人们异样的表情,没再说什么,气呼呼地走进屋去,刘逸赶紧吩咐下人们都散去,再示意小云带着萍儿等太平公主带来的侍女到一边屋里去休息。

上官婉儿在刘逸的示意下,也跟着走回了屋。

太平公主已经走到刘逸的书房内,在里面用眼睛搜寻着什么,看了一会,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似有些泄气,气乎乎地坐到了刘逸所制作的,摆放在案前的椅子上,拿起刘逸压纸的一件物品玩弄起来,看着站在一边的刘逸和上官婉儿,拉着脸,依然不说话。

刘逸忍着笑,瞄了一眼边上神色紧张的上官婉儿,走到太平公主边上,开口问道:“不知公主今日驾幸寒舍,有何……”

刘逸话没说完,就被太平公主大声地喝断了,“刘逸,是不是不欢迎我来?是不是我来打扰了你们两人的好事!我这就回宫去……”说着站起身欲走。

刘逸知道太平公主只是负气,但还是伸手将她拉住,很严肃地说道:“公主说错了,今日婉儿是奉天后娘娘的令,来传达旨意的,还有一些事儿吩咐,这些事当然不能让下人听到,因此就在书房内叙事了,不知公主为何指责我们……”

刘逸一脸正气地看着太平公主,丝毫没有一丝歉意流露出来,今日他倒不担心太平公主对他耍横,这耍横的女人安慰几句就会没事的,他是怕太平公主对上官婉儿使什么坏招,将气撒到柔弱的上官婉儿身上,两个女人斗气,在身份上来讲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受到伤害的只能是上官婉儿,而唯一能保护上官婉儿的只有他刘逸了,这个时候他必须将太平公主的气焰打击掉,也是为了以后。

被刘逸眼神所迫,太平公主有些受打击,本能地想示弱,但看到一边恭敬站着的上官婉儿,有些气不打一处来,“你们……我还不知道你们偷偷摸摸在一起做什么!”

“公主说我和婉儿会做什么?”刘逸微笑着问道。他还特意把婉儿的称呼说的很亲热。

“你这个登徒子,谁知道你会做什么……”太平公主有些气结,脸上泛起红晕来。

太平公主这话一出口,上官婉儿脸色有些发白,她在猜测刘逸和太平公主有可能发生过什么亲密关系了,这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当下狠狠地瞪了一眼刘逸。

刘逸也觉察到了太平公主话中让人误解的意思,当下忙说道:“公主话可不能乱说,这话要让人误解的……”刘逸说着放开了抓着太平公主的手。

这两个女人都是有心机的人,又都是心高气傲的那类人,当面肯定不愿意在对方面前掉了脸面,一些负气的话也会说出来,这醋味还真的很浓,只是醋罐子千万不能打翻,醋流了一地,伤着了人,那可不是小事。

太平公主也感觉到了刘逸眼神中的不快,也有些害怕,很自然地服软,发觉刘逸放开了她的手,很自然地往刘逸身边靠过来,但看到边上站着的上官婉儿面上有些得意之色,马上停下了脚步,跺了一脚,对上官婉儿道:“婉儿,你不是要回去向母后复命吗?为何还不去……”

胆战心惊的上官婉儿看了一眼刘逸,“公主,那婉儿去了……”说着作礼准备退出去。

“婉儿,我送你出去!”刘逸恶狠狠地瞪了太平公主两眼,不待妖女有反应,就陪着上官婉儿出门去了,把太平公主一个人扔在房内,身后传来太平公主恨恨的低骂声。

屋外没有一个下人,刘逸也挺满意,小声地对上官婉儿道:“婉儿,你先去吧,我会将太平公主收拾好的,你不要生气,她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上官婉儿抬起头,面色有些惨白,强笑着道:“希望她不要责怪你就好了!”

“肯定不会的,她说的一些气话、玩话你不要放在心上。”刘逸笑了笑,“我想她也只是来恭喜我晋职的事的!”

“我知道了,那我去了!”上官婉儿走到门口,再对刘逸惨然一笑,钻进马车走了。

刘逸折回屋中,看到太平公主正气鼓鼓地在屋内走来走去,嘟着嘴,看到刘逸进来,恼怒地瞪了刘逸几眼,低着头,躲到墙边去了。

刘逸走近太平公主边上,轻轻地唤道:“公主……”

“不许叫我公主……”

“月儿,你生哪门子气呢?”刘逸低下头,看着太平公主的眼睛道。

一股男人的气息扑面而来,让太平公主有些窒息的感觉,面对刘逸的问询,都忘记了回答。

刘逸看到太平公主傻傻的样子,忍着笑,小声地说道:“今日月儿来看我,不会是想对我生气一场,一定是有什么好事要告诉我的吧?”

太平公主这才反应过来,咬了咬唇,带着委屈说道:“我从母后那里知道你晋了职,想第一时间来向你报喜,结果还是迟了一步,让她……让婉儿抢在了我前面!”

“婉儿是来传诏命,你如何能那样待她!”刘逸严肃了脸,站到太平公主对面,有些责怪地说道:“我原本以为月儿在别人面前一定会给我面子的,可惜啊,今日这样的情况,我还是想错了!”

太平公主一听刘逸这样说,大急道:“三郎,我……我只是气不过才这样的,并不是……”

刘逸看到太平公主眼中有泪在打转,有些心软,但语气依然不变,“我也记得月儿以前说过,任何事都会听我的,原本只是哄我开心的!”

“不是,我是认真说的!”太平公主更是大急,抬起头,很是可怜地看着刘逸,“我只是不喜欢你护着婉儿,我要你护着我,一直护着我,不许偏向她!”

“月儿听话,我当然会护着你,但你不讲理耍横,我可是要责罚你的!”刘逸心中有种胜利的感觉,“若是我知道你对婉儿使什么手段,那我以后都不会理你!”

“我怎么会对婉儿使手段呢!”太平公主有些心虚地说道,不敢看刘逸的眼睛。

刘逸却是猜到了太平公主的心思,当下直直地盯着她的眼睛看道:“我可相信你的话的!”

“我和婉儿是最好的姐妹,以前是,以后也会是的!”太平公主嗫嚅着道:“但无论怎么样,我要你多疼我一些……”说着勇敢地抬起了头,一脸紧张地看着刘逸。

太平公主自己也是没有想到,她现在会这么在乎刘逸待她的态度,她甚至都不敢惹刘逸生气,今日看到上官婉儿和刘逸单独相处,虽然心中满是怒火,但又不敢发,在刘逸几句话的示好下,气已经没了,窝着的火也灭了,还怕刘逸生气。

“你听我话,我当然会疼你的!”刘逸不置可否,依然面带微笑说道,“好了,不说这些了,你与我说说,这次你母后为何晋我职?”

第五十一章 朝会辩论

刘逸从太平公主嘴里得到了他想知道的一些东西,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上官婉儿所说的基本正确,武则天晋他职,所包含的意思应该包括刚刚上官婉儿所说的那几点,但从太平公主的嘴里,刘逸也明白了另外一些他和上官婉儿所不曾想到的东西。

这些情况让刘逸隐约地感觉到了一些不寻常,太平公主对此似乎无所悟,知道原来历史走向的刘逸却很是担忧,或许因为李治的病情经常反复,武则天已经预感到李治在世的时间不可能很长久了,在暗暗地做着准备,为了在李治驾崩后总揽大权做准备。

太平公主在刘逸屋里磨蹭了好半天,最终在刘逸的哄说中眉开眼笑地离去,太平公主离去时,因刚刚来到刘逸住处,看到上官婉儿和刘逸单独相处一室所产生的醋意也淡去了。

看着太平公主车驾远去的影子,刘逸松了口气,两女第一次正面的交锋所幸终于以这样的平和收场,他也在琢磨着,待找个合适时候,把自己想如何安置上官婉儿的想法也告诉太平公主,并告诉她,只有接受了他所提的条件,他才会心甘情愿地同意当她的驸马,不然即使皇帝或者皇后强迫许婚,那他也是会阳奉阴违的,刘逸想着到时太平公主一定会同意的。

※※※

又一个朝会日,刘逸这次没有站在朝臣的班列中,而是在殿前值守,这差不多是刘逸作为千牛卫中郎将所行的最后一次值守任务,在这以后,殿内值守的任务交给新任命的中郎将,他刘逸作为新晋的千牛卫将军,将负其他的责,不必亲自参加朝会的值守了。

这次朝会,因皇帝李治身体原因已经推后几天了,李治在调养一些日子,身体有些康复后,自觉放不下此等大事,也就再亲临朝主持朝会。

对突厥人的叛乱是否要出战,如何出战,如何应对吐蕃人可能的侵犯,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务,李治因多种原因使然,也就亲自来主持朝会了。

朝会刚开始,李治用他那有些沙哑的声音说道:“众爱卿,安北的突厥人再次叛乱,威胁我北疆的安宁,边关的急报接连传来,朕可是心急如焚,今日朕就与诸位爱卿再次朝议关于如何出兵安北,平定突厥人叛乱之事!”

一听这话,殿内许多朝臣们面面相觑,今日朝议关于如何处理安北突厥人叛乱的事务,他们并不感觉到意外,但听到李治所说接下来朝议如何出兵的事务,而不是商议要不要出兵的事务,却让很多人感到吃惊。

上一次朝会上建议以一将领大军,从长安出发平定突厥人叛乱的大臣与反对大规模用兵,甚至提出以招抚为主的那些大臣之间争议还是比较激烈的,朝臣间的意见都没统一下来,主持朝议的皇帝李治也没最终定下采用何议,很多人都以为今日还是为要不要出兵平叛,还是以招抚为主的策略进行一番辩论,没想到皇帝与皇后对这事已经有了决定,今日直接议如何出兵安北,再防吐蕃人的攻击这样的事,并不是问询要不要出兵了。

几位原本准备了一番,想在朝议时候建议朝廷以抚为主,不要进行大规模平叛征战的大臣们有些目瞪口呆,裴炎马上准备站出来,想质问一番。

可是皇帝李治却不给他这个机会,只听李治粗着喉咙道:“朕这些日子仔细思量了一番,也和皇后多次商讨,觉得突厥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叛我大唐,无论如何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以兵锋威胁,以与上次相同的方式平定突厥人的叛乱,所以是否要出兵平叛,这已经是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今日朕与诸爱卿要商议的是,我们要如何征战,动用多少人马,派谁领兵,在出兵安北的同时如何防备吐蕃人可能的攻击,还有叛乱平息后以什么方法安定安北的局势……”

“陛下,娘娘,臣有议!”李治说完后,裴行俭第一个站了出来,将前些日子已经差不多表述过,对付突厥人的方法再述了一遍,当然也补充了不少的内容,让人听起来更有说明力,而且裴行俭还在其他人没有机会出来反对前,就将战后如何加强治理那一带地方说了一大通的建议。

“陛下,娘娘,臣觉得,此次叛乱的突厥族人远比上次少,我方大军出征,人数不需过多,即可平定突厥残部的叛乱,然此次叛乱平息后,如何对安北,及安西一带突厥人大量聚集的地方加强治理,这是我们必须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臣以为,前些日子千牛卫中郎将刘将军所提的策略,是目前臣觉得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臣建议,可以逐步按刘将军所提,加强对安西、安北一带的治理,这样一定可以大大减少突厥人产生叛乱的可能!”

裴行俭略停了一下,继续说道:“臣觉得,在我大军平定突厥人的叛乱后,必须留下一部军队在所占的地方,筑城守卫,在征用突厥人的牛马羊等牲畜为已用的同时,开展军事屯田,解决军队所需给养,减少因朝廷可能因各种供应不及时候所带来的麻烦,减轻朝廷供需这些地方的负担。在我方军队驻扎的同时,朝廷派官吏到这些地方,与新任命的胡人官员一道,共同管理这些地方,并对所占之地各居民都重收赋税。待局势稳定下来后,再征调内地百姓,对他们许以丰厚的优惠政治,前往这些有我军队驻守的地方居住,从尔加强我汉人的力量……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后,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治理定会大大地加强,待这些产生过叛乱的地方稳定下来后,即可开始实施后续的一系列治理手段,逐步开始对胡人的汉化,让他们对我大唐,更有认同感……”

裴行俭这样一番经过深思熟虑,有理有据的讲述结束后,朝堂上一下子很寂静,多数人还在思量,也有很多的人在考虑今日皇帝、皇后与裴行俭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密约过,在朝堂上唱双簧,上次朝会结束后,天后娘娘曾经召见过裴行俭和刘逸,谁也不清楚他们商议了什么,再加上裴行俭所说的很有道理,这样一下子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什么。

以刘逸的估计,在冷场了约两三分钟后,吏部侍郎魏玄同站了出来奏道:“陛下,臣附议,裴尚书所奏之议甚是在理,战后必须要加强对胡地的治理,严防突厥人及其他胡人再次叛乱,我大军数十万人马一次出征平叛所需的费用,并不比相同数量军队驻守在北面几年所花费的少,治标要治本,与其在突厥人叛乱时候派大军进剿,不如在平时加强对胡人的监管,将叛乱消灭在萌芽状态……”

“陛下,娘娘,臣有不同意见!”魏玄同说完归列后,裴炎站出来,大声地表示不同意见。

今日的局面出乎裴炎的意外,他也在刚刚一愣神间,明白了许多东西,他站出来并没有反对派大军平叛,而是对裴行俭刚刚所提的一些东西反对。

只听裴炎说道:“陛下,娘娘,臣不认同刚刚裴尚书所说的战后对胡人征收赋税,移民到胡人地的说法,这么多年来我朝一直没有对胡人征收赋税,若在几场叛乱,胡人重新归附后,采取这样的策略,对胡人征税,定会再激起胡人的不满,此策万万不可施行,还有,我汉人大量涌入胡地,与胡人争取牧场草地,胡人也一定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反抗一定会很激烈,与汉人的争斗一直会持续,这样定会带来更大的不安定因素……所以臣觉得,在派驻军队镇守的同时,其他措施还待以后再做考虑,战后至少数年内不能施行这样的策略……”

裴炎话一说完,裴行俭马上站出来反驳道:“陛下,娘娘,臣觉得,以往正是因为没有对胡人征税,让胡人对我大唐少了一份认同感,也因为在许多胡人所居的地方,朝廷没有派驻汉人官吏,依然以胡人官员治理其地,这样各归附于我大唐的胡人感觉与先前生活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对我大唐同样没人认同、归依感,对自己时叛时附的行为也没有负罪感,这也使得胡地并没有纳入我大唐的真正有效治理之下,这也是叛乱产生一个很重要的理由。若胡地有我汉人官吏直接管理,胡人也都向朝廷纳税,那样胡人对我大唐的认同程度会大大地加强,数年或者数十年以后,他们都会逐渐认为自己是大唐的子民,会认同于大唐对他们的统治,有这种想法的胡人越来越多,那从某种意义上说的‘胡人’会越来越少,假以十数年,数十年以后,随着各项治理政策的实施,叛乱产生的根源会越来越少,若归属于我大唐的地方,不论是内地,还是安西、安北、安东、安南,所有的汉人和胡人都一样向朝廷纳税,由我大唐派出的官员治理,那里汉人与胡人之分还有吗?还会有这样年年皆有,规模有大有小的叛乱产生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必须要对其加以同化,让他们与我汉人齐心,天下间的纷乱才会少去……”

裴行俭这话一说完,殿上的李治突然开口称道,“言之有理,裴尚书此言,朕甚是认同……”

第五十二章 有了定论

皇帝当殿来这么一喝,让底气已经有些不足的裴炎和其他几个准备站出来反对的大臣很是意外,一些原想站出来与裴行俭辩驳一番的大臣,在听了皇帝如此说后,已经嗅出了一些味儿,又马上退缩了,只有裴炎站出来,继续反驳。

“陛下,娘娘,臣以为,裴尚书此言误国!”裴炎依然底气十足道,“若此举被用胡人所知,已身利益受损,会有更多归附于我大唐的胡人起来作乱,以示反抗,那样我大唐边关将会纷乱四起,所以臣觉得,万不可如此!”

裴行俭也马上站了出来,驳斥裴炎道:“陛下,娘娘,臣以为,对胡人而言,相比较这些治理措施,军事上的征服是不是更加的强硬?我大唐对胡人军事上的征服他们都能接受下来,比军事征服手段平和得多的其他治理手段,遭到胡人反对的程度肯定比军事征服小的多,试问裴侍郎,无论是安西、安北、安东、安南,皆是我大唐治下的领地,所有的居民都是我大唐的子民,大唐的子民都应该缴征赋税,以往我们不同待之,如今将之纠正过来,在增加朝廷赋税的同时,又可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胡地的治理,特别是在我大军平叛,军事征服取得胜利后,正是采取这些策略的最佳时候,正如千牛卫刘将军所说,只要对我大唐有利的,都是好的计策,都应该采取施行……臣觉得,军事征服的胜利后施行这样手段,正是最佳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各项举措渐进施行……”

裴行俭说完,并不看裴炎,直接退回了列中,而裴炎则有些气馁,一下子不知如何辩驳,裴行俭说得没错,无论是安西、安北、安东、安南这些地方都是我大唐的领地,领地上的居民都是大唐的子民,既然是大唐的子民,交纳赋税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力反对此举的话确实不妥当。

站在殿首看着两人辩驳的刘逸,看到裴行俭这一番说辞把裴炎说得拿不出有理的东西来驳斥,刘逸感觉大快人心。今日朝堂上反对的声音极少,就一个裴炎站出来反对,这说明自己先前所提的那些对付胡人的策略,已经得到了朝中多数人的认同,甚至裴炎也认可了其中的一些东西,今日反对的也就其中的几件事,但在裴行俭的一番说明下,也找不到词来反驳,也没其他人站出来附和裴炎,这表明,这样的政策还是深得人心的。朝中大多都是大唐的精英,对这些东西的理解自是与一般人不同,许多人会从大唐利益的角度去想,这些天过去,他们相互间一定也探讨过,其中的利与蹩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对付胡人强硬的手段,还是得到大多人的支持的。

包括突厥在内的各族胡人,这些年以后,对我大唐时叛时附,甚至从手段最强势的李世民当政时候的贞观起,归附胡人叛乱的事就时常发生,这是让每位在朝堂上身居高位的人所忧虑的,若是有一个办法能彻底解决胡人的问题,让他们不再生乱,这是每名在朝堂上站列的大臣所最希望看到的,若刘逸所提这些连续的手段,真的能取得这样的效果,那自是大快人心的事。

刘逸背着李治站立,没看到李治在这个时候悄悄地与帘后的武则天交换起意见来,他只是看到,另一名大臣站了出来,那是中书舍人魏元忠。

魏元忠大声地说道:“陛下,娘娘,胡人的威胁从来没有间断过,如今除了突厥各部的叛乱,还有吐蕃日盛的威胁,为了全力应对吐蕃的威胁,重新夺回对青海一带的控制,臣觉得必须加强对北胡地的治理,推行以军事征服加汉化治理的手段,这样才可有效地对北胡之地进行控制,阻断叛乱的根本,北地不生乱了,我们才可以全力对付吐蕃人!”

魏元忠说完后,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也站出来奏道:“陛下、娘娘,据夏州都督报,这两年来被突厥人掠去的战马都有近二十万匹,我们现在已经失去了对青海这样良好牧马地的控制,若是凉州、夏州一带适合牧马的地方再遭到突厥人的威胁,那我大唐可以放牧战马的地方将大幅地减少,没有了牧马地,战马的来源会大幅下降,战马少了,那样我们更没有能力对付来去快速的突厥人,趁现在主动权还握在我们手里,应该在平定突厥的叛乱的同时,加强对胡地的治理,尽最大努力让胡地不生乱,还我大唐边疆安定,臣支持裴尚书的奏议!”

“陛下、娘娘,臣附议!”上一次站出来反对裴行俭过的薛元超也站了出来,却是表示对裴行俭的支持,“臣也觉得在派出的大军平定突厥的叛乱之后,一定要加强对胡地的治理,屯兵守卫……”

接着又有不少的大臣站出来不同程度地表示了对裴行俭所提奏议的支持,刚刚皇帝都已经明确表示了支持,想必皇后也一定不会反对的,二圣都支持裴行俭所提的,甚至有可能是裴行俭得到过二圣的授意,逆着皇帝意思敢站出来反对的,还真的没几个人,何况裴行俭所说的这些甚是在理!

“好,既然诸位爱卿都赞成裴尚书所提的奏议,朕和娘娘也是认同此策……”李治大喜,“加强对胡地治理的具体措施,即由各部马上制定出来,呈给朕和娘娘过目!”

※※※

朝会散去,颇有成就感的刘逸在率队护送李治和武则天回殿后,一身轻松地带领自己的手下,准备回到卫所。

从朝会后面商议的具体施行情况来看,刘逸所提的意见大部被采纳了,细节上如何实施,自是不需要刘逸这个最初提出建议的想考虑了,朝中精于此道的“专家”大把在,他们在这些事情的处理上比刘逸经验丰富上百倍,朝会上也只是议了一个大概的理念,具体的细节还是要在朝会后由三省六部的那些官员去处理了。

在千牛卫军士列队准备离去时候,从仙居殿内匆匆跑出一个人,“刘将军,请留步!”

刘逸一看是上官婉儿,忙上前行礼致意,并令李逸风将手下带回,他留在这里听候上官婉儿的吩咐。

上官婉儿见千牛卫的军士都走远了,这才对刘逸说道:“易安,你跟我来,我们到一边说话!”

刘逸应了声,在边上其他那些宫人的注视下,跟着上官婉儿来到一个没有什么人会来的偏殿。

“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正在殿内议事,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扰,我也就走出来,想和你说几句话!”上官婉儿俏生生地在刘逸面前站定,脸上有欣喜的神色,“三郎,你所提的建议大部都被朝廷采纳了,婉儿很是替你高兴,婉儿还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如你这般年少人提出的建议,会被朝廷这样重视,得到百官的认同和赞赏,特别是裴尚书这样重臣的大力支持……”

刘逸带着一点邪恶的笑,上下打量了一番上官婉儿,这才道:“婉儿……你还觉得我很年少吗?”

上官婉儿看出了刘逸眼中的邪恶,啐了一口,脸上微微的泛红,嗔道:“我是和你说正经话呢!”

刘逸装作一副委屈的样子,“我如何不正经了?”说着又露出了笑容,“婉儿,若不是你当日所写的奏本,想必也不会打动天后娘娘,多亏了你绝美的文笔,有好的观点没有好的言词来表述,依然是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的,以后啊,我要多多向你学习这方面的东西,你可要教我啊!”

听刘逸这样说,上官婉儿歪着头,笑嘻嘻地说道:“你这个大才子,怎么还需要向我这样一个小女子请教,让人听到要笑掉大牙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矣,婉儿身上有太多的东西我要学习了!”刘逸也厚着脸皮笑着道。

“不和你说笑了。”上官婉儿收起了笑,神色变得严肃了,“三郎,再过几天,御驾可能就要回长安了,天也快下雪了,路肯定不好走,你在护驾时候可要小心,千万不能出岔。不过,有可能会让你们这些将要出征的将领先一步回长安,若是这样,婉儿就不能和你一起回长安了,也就不能时常看到你了,到时你自己路上要小心,这些日子,婉儿肯定没有时间出宫来找你了,天冷了,不要冻着……”

刘逸看着上官婉儿一脸关切的神色,心里挺受用的,“多谢婉儿的关心,我没事的,倒是你,身体弱,要注意身体!”

上官婉儿深深地注视着刘逸,露出了一个好看的笑容,“我不会有事的!”

刘逸歪着头看着上官婉儿,回报了一个相似的笑容,再开口问道:“大军出征在即,出征的诏命会不会在洛阳就发?”

“应该如此的。”上官婉儿点点头,“婉儿觉得,再过几天,出征平叛的诏命就应该发布了,这份诏命肯定与以往出征的诏命大不一样,天后娘娘若是吩咐婉儿拟,婉儿可要费一番心思了!”

“哦!”刘逸有些惊异,这样重大的诏命也会出自上官婉儿出手,不由得对面前这个漂亮的小女人更加刮目相看起来。

“三郎,婉儿知道一点消息,这些日子可能会对许多官员和将领晋职或者变动职务,为数不少,想必会引起一些震动,一些可能与你在天后娘娘面前推荐的人有关,还有一些人……”上官婉儿说着又停下了话语,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在刘逸眼神的催促下,才继续说道,“至于哪些人,婉儿目前也不是很清楚,想必出征前一定会知道的……我们走吧!”

刘逸还是感觉上官婉儿有些事没告诉自己,但看到远处有人往这边过来,两人也不可能再站在这里继续聊事,也只得跟着上官婉儿离开,各自回转……

第五十三章 战事的准备

刘逸在与上官婉儿告别,回到卫所,记录了今天值守的整个经过,再将手下人全部集合起来,吩咐了他们一些事儿,再把李逸风单独留下,小声地嘱咐了一会后,也即往裴行俭的住处,准备与裴行俭聊一些事儿。

刘逸抵达裴行俭住处时,被告知裴行俭正在招待客人,让他稍等。

刘逸在外屋等了一会,看到裴行俭送人出来,却是中书令薛元超,还有张大安、魏玄同几人,刘逸也忙过去对这几人行了礼,他没想到朝会结束后,这几个朝中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