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边戎-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狄喻忽然道:“且慢!”
撒八道:“怎么?你要我的性命么?”
狄喻道:“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输么?”他的女真话说得也颇为流利,不但比曹广弼好,比折彦冲和杨氏兄弟也好多了。
撒八道:“我武艺不如他,所以输了,那又有什么好说的。”
狄喻道:“你武艺或者不如他,但也不应该输得这么快!你的对手赢得你这么容易,乃是因为你选错了兵器!”
撒八还没反应过来,粘罕已经点头道:“不错!请继续说。”
狄喻道:“刀骑杀人麻利,枪骑防御力强。以冲锋杀伤力而论,枪骑不如刀骑快、狠,但单挑对决,则枪长刀短,刀不如枪。一寸长,一寸强!还没动手,你在兵器上已经输了!”
宋朝重文轻武,但宋太祖以兵变起家,宋之武功延续唐、五代的武术系统,其严密、精妙处均非女真等浅演民族可比。唯其军政体系抑武扬文,致使长处不得为其用,这才落得个积弱的声名!近年武备废弛,军队战斗力更加不堪了!但其武艺精华仍在一些兵将世家、民间高手中得以流传,正是:衣冠无雄者,草泽有豪强。
粘罕听得暗暗点头,心道:“刀枪短长,各有所用。这群汉人果然有些学问。”
撒八却道:“我女真族最厉害的,乃是骑射,若是敢与我比弓箭……”他一言为毕,便见曹广弼拉弓望天而射,一头飞鸟应声而落。撒八登时住了嘴,心道:“就是弓箭,我也未必能赢他。”
粘罕赞道:“好功夫。”
曹广弼道:“轮到你我了。”[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粘罕却摇头道:“不用了,你的功夫我见识过了,确实厉害。我收回我刚才的话。”见曹广弼收起银枪,又道:“这群人里,你是最厉害的了吧。”
曹广弼还没说话,便听萧铁奴、阿鲁蛮和欧阳适分别发出哼、嘿、赫的几声怪响,曹广弼说不了太复杂的女真话,干脆用汉语道:“我也想这么说的,可是他们几个却不同意。”
狄喻把他的话翻译过去,粘罕更是惊喜,道:“没想到今天遇到这么多位英雄好汉!”
——————————
注:在今天日本海以北、库页岛一带,曾盛产一种被称为“北珠”的珍珠,极为贵重。这一带有一种天鹅,因为以珠蚌为食,肚中常有北珠。又有一种被称为海东青的鹰类猛禽,擅长扑杀天鹅,吃了天鹅之后又会把天鹅体内的北珠纳入它的嗉袋中。为了取得北珠,便要先猎海东青。契丹每年都要逼迫女真各部贡纳海东青,或者干脆派兵前往。而每次契丹兵过境,都会给附近各部造成严重的骚扰,强暴杀人时有发生。定居于黑龙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一带的五国部常常为此奋而反抗契丹人的暴政,封锁其通往东海的路途,而契丹人则每每发动大军前往征伐,或者命令完颜部等强族代为攻打,这就是有名的“鹰路之战”。
又:女真人自开国以来就对汉文化产生极大的兴趣。这一点和蒙古人颇不相同。
又:女真之能横行中原,颇有侥幸成分。其初兵制武艺均有效而简单。狄喻所言,其实也只是复合兵种相克相生的原理。以粘罕之天才或者知会于心而不能言道,撒八之流却不足以知此。
第十七章建村落(上)
曹广弼一枪一箭立下了威风,女真人便都不再敢小看汉部。此时的女真正在极力吸收各种势力以增强自己的实力,粘罕觉得这群人或可以引为臂助,但这种事情他还是不能擅自决断,因此要引他们回去和乌雅束等首脑相见了再说。
他听从阿鲁蛮的请求,面向长白山的方向发誓道:“这一路去我定不以诡计加害汉部朋友,若都勃极烈不肯收容,我当亲自送他们出境,如若违誓,天神诛之!”
从两部相遇处到女真人的心脏会宁,非一日可到。路上折彦冲等和粘罕谈论局势武功,互相佩服。而杨应麒最令粘罕吃惊,他没想到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学识,对欧阳适那句“人人识字、有大学问者也有三五个”便信服了。
渐行女真村落渐多,未见乌雅束之前,粘罕先给折彦冲等人引见自己的父亲、女真的国相撒改。撒改为人多智广闻,见面说道:“你就是狄喻啊,我听过你的名字。”又道:“前几天我就听说,西北境上有一部来历奇特的人,打击了不少盗贼,却分给一些贫苦人食物,就是你们吧?你们有这样的仁德,天神一定会保佑你们。”
在撒改的部落住了一天,再走一日,才望见女真的大本营会宁城。在曹广弼等人的视野中,那简直不能说是一座城市,只能说是一座城寨——甚至是村寨。
还没进城寨,便有一队人马在外面迎接,领头一人身材魁梧,肌肉壮健,大概四十来岁年纪,还没走近就高声道:“粘罕!听说你招来了不少有本事的汉人!”
粘罕上前道:“没错,是一些文武双全的汉部朋友!”跟着便替折彦冲等人引见:“这是我的族叔、乌雅束都勃极烈的弟弟,我部最了不起的英雄——阿骨打。”
杨应麒听见阿骨打的名字差点吓得摔倒,幸好他比较矮小,走在曹广弼后面没被看见。
折彦冲上前去抱拳为礼,阿骨打道:“我一生中最敬重的就是英雄好汉!听说各位不但能文能武,还带来不少图书!”
折彦冲道:“我们手头没有图书,但我们知道如何印制书籍。”
阿骨打大喜道:“那更妙了!有种马在,还怕没有马崽么?快来,我哥哥在里面等着你呢!”
与乌雅束的会面其实只是一个过场,因为阿骨打的这个哥哥已经身患重病,近来族中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阿骨打在料理。
晚上阿骨打设牛羊筵款待,折彦冲道:“折彦冲直人快语,喝酒前想问一下勃极烈将如何安置我等?我部流亡已久,此事不定,我等酒食难安。”
阿骨打道:“你们想如何?”
折彦冲道:“我部仅三百余人,有十里之地足以休养。”
阿骨打道:“十里之地,如何能长久?我的意思是让汉部融入我部,一来无分彼此,二来也好教族中子弟识字知文。”
杨应麒这时已经调整好心态,闻言上前道:“阿骨打叔叔,我有个好主意呢。”脸上一派天真,便与一般十三岁孩童无异。
阿骨打一笑道:“好,你说说。”
这个宴会乃是席地而坐,连地毯也没有,地板地砖更是不可能。杨应麒跪在地上说道:“能和完颜部融为一体,无分彼此,这是我们最希望的。不过我部习俗,和女真不大一样,住在一起只怕有些不便。再说此城太小,而且城内本有人家,我们几百个人住进来只怕会多有打扰。我进城之前,见河滩那边有块荒地。大小刚好够我们建个小村落。我想我们不如就在这里建村。那里离本城不过十里,往来十分方便,若住在那里,平时我们和完颜部一起打猎畜牧,耕田读书都没有问题。”
阿骨打道:“如此甚好,只是那河滩甚是贫瘠,只怕养不活你们这么多人。”
杨应麒道:“不要紧,只要阿骨打叔叔不禁我们与人交易,我们自有营生之道。”
阿骨打道:“你们有什么东西可卖么?”
杨应麒道:“我们中有许多巧匠,能制陶,能造纸,能打铁。”
阿骨打哈哈笑道:“我很希望你们造出好纸来,不过说到打铁,自从我部收服乌春部以来,女真兵器便闻名远近,至于造陶,那更是从很久以前我们就精通的事情了。我不是要取笑你们,只怕你们的东西卖不出去。”
杨应麒道:“我们有一百六十个猎人,几十个很会养马的好手,只要阿骨打叔叔肯与我们共山林草地之利,就算我们的东西卖不出去,靠他们也足以维持生计。”
阿骨打道:“你们教我们的子弟读书,我们让你们在领地上打猎牧羊,那是应该的。不过你们就守着那个河滩的话,我怕你们会很穷。”他这样说,也就算是允可了。
折彦冲道:“这个不怕!只要有个空间给我们,我们便能自力更生。”
当晚两族人畅饮美酒,十分欢快。席间阿骨打问阿鲁蛮道:“我听说你也是女真人。”
阿鲁蛮道:“是,我是曷苏馆女真!”
阿骨打道:“祖上可有什么英雄人物么?”
阿鲁蛮道:“我只听族内老一辈的人说,我们的始祖叫阿古乃,当初和两个弟弟在高丽过活。后来始祖的二弟三弟决定北上,始祖年事已高,不能同去,便留在高丽,后来才渐渐北迁,来到鸭绿水北边这一带。我们的始祖待人宽厚,他的两个弟弟却十分英雄了得。”
阿骨打忙道:“那两个弟弟叫什么名字?”
阿鲁蛮道:“二弟弟叫函普,三弟弟叫保活里。”
阿骨打大喜道:“原来你是大始祖的子孙啊!我们一族,就是函普祖的后代!”
历数辈分,阿鲁蛮该认阿骨打为叔。
乌雅束听说这件事情也扶病出来,对阿鲁蛮道:“我听祖辈相传,大始祖当初曾对两个弟弟说:‘我虽然不能和你们一起去,但后世子孙必有相见之日!’没想到应验在今天。”为表庆贺,乌雅束命尽取美酒良肉,合族狂欢。
第十七章建村落(下)
席间阿骨打问阿鲁蛮道:“你家里还有什么人没有?你怎么会流落到这里的?”
阿鲁蛮道:“我家里没其他人了。我得罪了契丹人,四处逃亡,幸得与这些汉人兄弟一起。我们的族长胡十门对我很好,但因为我得罪的是契丹人,他也没法庇护我,只好掩护我逃走。”
阿骨打沉吟道:“如今我部已强,不如你就入了我完颜氏,称完颜阿鲁蛮,如何?”
阿鲁蛮喜道:“好啊!不过我想和折大哥他们住在一起。”
阿骨打想了想点头道:“那没问题。”
当晚众人大醉,露天而卧。阿鲁蛮醉的尤其厉害。
杨应麒是“小孩子”,推说不会喝酒,早早睡觉,第二天天才发白就起身,跑到河滩上勘察地形。中午回来,几个首领都还未醒,杨应麒便把没醉翻的人都拉了出去,扛笆篱,钉木桩,将阿骨打许诺的那片河滩围了起来。
欧阳适是第二个醒来的,见杨应麒忙上忙下,扯住他道:“你这么着急干什么?一个破滩,害怕人抢了你的?”
杨应麒道:“事缓则有变。这河滩虽小,总是我们能聚居的地方。阿骨打昨天的话句句暗藏玄机。我们人少,若给他打散了插入女真人之中,那以后就真的只能作女真人的教书匠了。”
欧阳适点头称是,又道:“不过你要这河滩干什么?草也没长几根!更种不了东西。周胜那个老农非把你恨得牙痒痒不可。”
杨应麒道:“如果是人人都知道的好地方,哪里还会轻易给我们?务农见效慢,可以暂缓,反正我们只有三百人,需要的口粮完全能从女真人口里挤出来。”
欧阳适道:“怎么挤?”
杨应麒道:“阿骨打答应与我们共山川草地之利,嘿嘿,他们工具差,我们工具好,他们技术差,我们技术好,很多他们用不了的东西,在我们手里就变成宝贝啦。看着吧,用不了一年半载女真人就会羡慕我们的生活。阿骨打想同化我们,我还想同化他们呢!”
他和张老余早在瘟疫之谷中就商量着掌握了烧红砖的办法,这时候先在低洼处挖出泥土,堆土为窑,烧泥作砖。曹广弼训练出来的骑兵四出打探询问,寻找杨应麒要的原料。这一带附近并无大煤矿,但小煤矿还是有的。取木更非难事。在不远处更找到了铁!
不久砖块烧成,而低洼处已经形成一个大坑!这个坑一开始就选择在江流旁边,和江水只隔了薄薄的一片泥墙。
这件事情告一段落,杨应麒又准备着涸江捕鱼——这涸江也不是真的把江水抽干,而是在江边水较浅处磊起一个围栏。
围栏筑起来后,杨应麒来到之前挖泥土形成的大坑前,让人凿开那泥墙,江水涌入,形成一个好大的池子。下游的江水为之一浅,之前围起来的那个土石围栏里许多鱼便搁浅了。杨开远领人把鱼都捉出,大鱼都送给了女真人,女真人得了好处,也不太管江水忽然变浅的事情了,反正没过多久就恢复正常。小鱼则分了种类,把食肉的鱼去掉,只剩下食草的鱼作种,扔进那大池塘当中。池塘和江水汇合处用木笆篱隔开,防治池鱼逃跑。
接着杨应麒用蜂蜜引来不少十来岁的女真孩童,组织他们把牛羊圈起来,又用多余的马匹从女真人那里换了猪,也圈养起来。家畜圈养则不能乱跑,长肉便快。
他们日间忙碌,夜间就住进帐篷之中——搭帐篷是萧铁奴一伙带来的本事,传自蒙古部。
不久砖房建成,杨应麒规划得好,祠堂、起居室、会议室、教书室、厕所等一应俱全。那些窑子也未废弃,可作日后制陶之用。杨应麒还空出一些地方,作为连未来锻造室等的所在。
折彦冲、狄喻、萧铁奴和阿鲁蛮每日带着几十个骑士陪阿骨打去打猎,对杨应麒的事情不闻不问,好像一点也不关心。阿骨打一开始也没留意。
直到两个月后村落营成,他不经意间望见村中炊烟袅袅,这才吃了一惊,带了人来看,折彦冲等都已经住进了砖房,听见阿骨打来慌忙迎了出来。阿骨打见这个小村规模虽小,但一切整齐干净,背西北而朝东南,右有江堤,侧有鱼塘,公厕之建制、水沟之布设、祠堂之位置无不井井有条。再回到会宁城,便觉处处破落,简直无可入眼之处。
他想了一会,连夜来见乌雅束,告诉他汉部村落的事情。
乌雅束沉吟道:“我们自绥可祖才懂得筑庐为居,至今不过百年光景。但这些事情听说汉人从两三千年前就懂得了。在这些事情上他们懂得比我们多,并不奇怪。听说宋人的皇宫,美得跟天堂一样,但他们还不是照样挨契丹人的打?依我看,这些不足为惧。只要让他们为我们所用,那他们的长处就都是我们的长处。”
阿骨打道:“哥哥说的不错。”忽然想起一事来道:“我进村时,那个杨开远一直跟我说什么哪里布置风水好,哪里望去如何美,嘿,汉人就是在这些无谓的事情上沉溺太深了,这才贫弱。”
乌雅束叹道:“但不管如何,汉人的学问还是要学的。毕竟他们才是正统。他们的学问,万邦万族无人能及。嗯,他们说要教我们子弟读书的,怎么还没见开始?”
阿骨打道:“他们说要把安身之处弄好,这才有心思做事情,这话倒也不假。只不过我没想到他们一弄就要两个多月。”
乌雅束道:“这不也是他们的短处么?我们布庐而居,旬日而定,他们却要摆弄两个多月。殿宇再美,却是累赘。”
这晚汉部村落中却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困顿半载,流浪数月,此时终于有个可以安心睡觉的地方了。
“庙算堂”内,狄喻对折彦冲道:“人心终于安稳了,但似乎开始有懈怠的迹象。”
折彦冲道:“这个难免。民部也就罢了,一百六十骑是我们的大本钱,却不能荒废了才是。”
曹广弼道:“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狩猎!侦察、埋伏、包围、扑击——一切兵法都寓于其中。历朝历代无不重狩猎,不是没有道理的,只不过承平既久,狩猎便成为一个仪式,丝毫不能收练兵之效了。”
杨应麒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军事亦然。明天开远哥主持修书,我支持炼兵器。这些天观察女真人所谓的‘乌春良匠之兵’,也不过尔尔。我有新法,用水力鼓风,可以锻造出好钢来,定令我们的兵器比女真人更加精良。”
折彦冲却道:“能造出普通兵器就行了。比女真人好得太多,就不必了。”
杨应麒一怔,杨开远道:“你懂得让我去和阿骨打大谈风水之胜、屋瓦之美,怎么在这份上犯糊涂?”
杨应麒随即省起,知道身处客地必须韬光养晦,以免出头过甚遭女真人嫉妒,叹道:“可惜了,有那么好的地理位置。我连水位落差的地方都选定了呢。唉,罢了。”
第十八章通商路(上)
杨应麒在汉部村中设有教室,阿骨打见了十分高兴,从族中选出大小数十人来就学。
汉部无书,但女真人里还有几个粗通文字之辈。完颜部中有个贤者名叫完颜谷申,家里藏有汉书百余部,契丹书二百余部。杨开远将汉书借来,但见善本无多,只取《论语》、《孟子》、《礼记》、《孙子兵法》、《老子》等七八种,宋人已重《孟子》,《论语》更是必读之书。因此对论、孟杨开远都是倒背如流。《礼记》、《孙子兵法》和《老子》他也颇为熟悉。有了这些底子在,他便能校勘这些书籍。在时间安排上,上午校对,下午讲学。完颜谷申等几个有些学问的女真人也帮忙教授。
完颜阿骨打要狄喻给他们讲《孙子兵法》、《太公韬略》,杨应麒道:“兵法这东西是天才之学,看书没用。会用兵的人,不看兵书也会用兵。不会用兵的人,看的书再多也没用!”
折彦冲却当面驳斥道:“看书怎么没用?无能者看了自然只能读成书呆子,天才看了却能更进一层!”当下阿骨打决定,由狄喻、折彦冲等人给他与粘罕等女真首领讲解汉族兵法。
杨应麒私下里气鼓鼓对折彦冲道:“你怎么可以教他们兵法?”
折彦冲道:“你自己也懂得说‘兵法这东西是天才之学’。我们不给他们讲《孙子》《六韬》,难道他们就真的不懂了么?再说,我们对他们有所保留,只是为了自保而已,并不是真的对他们心存不良啊!我看这些人颇为耿直,应该不难相处。”
杨应麒默然不语。
忽忽两月过去,女真人粗识文字者渐多,和汉部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干过纸匠的王大辉造出了第一批纸,质量却是一般,然而女真人却已相当高兴。在这之前,他们的纸张唯有通过贸易才能取得。来听过课的完颜族人,杨应麒都送了一批,这些人拿到手之后都相当爱惜。杨应麒看在眼里,心道:“或许大哥是对的,民族开化有前后,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是人,都爱慕文明,没什么不一样的。”
七月中,杨开远做了一件对完颜部来讲不得了的事情!那就是帮他们取汉名!根据各人的意愿,以及完颜谷申等人的推敲,阿骨打取名曰“旻”,他弟弟吴乞买取名曰“晟”,折彦冲等人见到的第一个完颜部首领粘罕取名曰“宗翰”,乌雅束的长子取名曰宗雄,阿骨打的几个儿子,则取名宗干、宗峻、宗望、宗弼等,都从宗字。完颜谷申则自己取名完颜希尹。
阿骨打让折彦冲依女真制称“谋克”,翻译成汉文的话,谋克大约是百户长的意思,曹广弼等几个首领分别称“蒲里衍”,那是十户长或五十户长的意思。根据协议,三百汉部从此归女真统属,不过,对汉部内部的运作,阿骨打都不加干涉。
正当汉部与完颜部关系最好的时候,有几个汉人奴隶被卖到此处,折彦冲同类相怜,拿出财物把他们赎了出来,还他们自由。这几个人不愿离开,愿加入汉部一起生活。
女真人的社会正处于氏族瓦解之后期,已有奴隶的概念。阿骨打听说折彦冲花了钱财买了奴隶却放他们自由,不由得有些奇怪,问将起来,折彦冲道:“彼此同族,血脉相连,我怎愿他们沦为奴隶!我能力有限,不敢说让我的族人都过上好日子,唯愿他们都有一个争取财富地位的自由人生而已。”
阿骨打听完赞道:“说得好。以后但得汉人,均归你统属。”此处在极北之地,汉人极少,阿骨打说了这句话也不以为意。杨应麒却暗暗留心,把它记录下来。
八月初,王大辉造出了第一批琉璃珠子,而张老余的锻造室也开工了。他们虽没有造出水车来,但烧制成焦煤后,造出的刀剑都比女真人自诩的乌春良兵更胜半筹。好铁数量有限,都用于打造兵器,次一等的铁则制成农具,和女真人换马匹牛羊。
周胜看着一批批卖出去的农具大感心疼:多好的农具啊!却只能拿去换牛马。那个跟着萧铁奴来的蒙兀儿做了牧人队的大队长,手里有五十多号人,每天都有新的牛马猪羊入他手,看得周胜大流口水。他手底下却只有前几天赎回的那几个汉人,连一块薄地都没有,虽然也挂了一个“大队长”的虚衔,但每天游荡,除了参加一点武技训练便无所事事。他去求杨应麒争取一块土地用于种植,杨应麒却道:“女真人答应和我们共享山林草地之利,我们的牛羊每天要吃许多草料,已经占据了他们不少给养空间。虽然现在他们还没什么怨言,但如果我们再大肆开荒造田,会让他们会不安的。”
周胜道:“我只要一块薄田——这么一小块就好,让我过过瘾也好啊。”
杨应麒想了想道:“好吧,围着我们村寨的几十亩荒地也没什么用处,我可以去说说。不过那些荒地土也太薄了,只怕种不出什么东西来。”
周胜忙道:“有用有用!我曾听一个江南籍的农奴说过一种办法,挖地堆泥,将废泥、人马粪便作肥料,可以变薄地为良田。而挖泥形成的大坑还可以养鱼!”
杨应麒笑道:“把薄地变成良田,那要多少肥料啊。”
周胜道:“反正现在女真人都习惯跑来我们这里上厕所,粪便多了去了,那个鱼塘也用不了这许多,刚好拿来作肥料。”
当下杨应麒便去跟阿骨打说道:“村寨周围那些荒地,我一个属下想拿来种点东西。”
阿骨打道:“这点小事,何必来说。”
杨应麒道:“此处寸土都是勃极烈所有,我们只是暂借,不得允许不敢乱来。”
阿骨打听了颇为满意,说道:“汉人果然守规矩。不过以后也不用这么拘谨。只要不犯了我族人的生计,尽管去做。”
杨应麒又提地租的事情,阿骨打奇道:“什么地租?”
杨应麒道:“就是如果有收成,每亩应缴纳多少收成为宜。”
阿骨打笑道:“几亩薄田,还算什么地租!”
杨应麒回来后跟周胜说了,周胜便欢天喜地去了。正要去看张老余有没有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强弩,忽见曹广弼跑来道:“应麒,你猜猜什么人来了?”
“什么人?莫非是有故人来?”
曹广弼笑道:“没错,不过是我的故人,你却不认识。”
杨应麒道:“那你跑了和我说什么?”
曹广弼道:“你来就知道了。”
第十八章通商路(下)
原来曹广弼带来的这个“故人”是燕云一带的富商赵履民的手下赵观。赵履民的生意主要集中在宋辽边境一带,但覆盖面铺得很大,触角所及,东到高丽,北达蒙古、女真,西到西夏。这个赵观是赵履民在大辽东京道上的主管,汉部的琉璃珠卖出去以后才没几天,便有一些流到他手上。他看出这是一门生意,有些奇怪女真人怎么会造这些东西,便亲自找了过来,哪知道却遇上了曹广弼。
曹广弼在雄州时曾和赵观见过一面,年初他们劫了赵履民的寨子,赵家上下无不愤怒,只赵履民看了曹广弼留下的书信后却道:“曹殿值非池中之物,他借的这些东西也不算什么,将来必有以报。”
杨应麒听说之后,就觉得这是一个打开商路的好途径。毕竟他们根基还浅,就算生产出东西来,也只能请附近一些贩货的女真拿去卖给回霸女真和契丹人,再转卖到中原、高丽各地。但如果能通过赵履民建立起一个固定的销售网络直接销售,那形势将大大不同。当下道:“赵管事,宋辽边境上借粮的事情,十分对不住。那批财物的数量我们牢记在心。改日定当加倍奉还。”
赵观道:“杨首领客气了。那件事情,我家官人并不放在心上,还说以后若遇到各位要好生款待。”杨应麒虽然才十三岁,但气度却已不凡,赵观听说汉部的商务都归他管,也不敢因为他年纪小就小看他。
杨应麒道:“然则赵管事今天来,是看中了我部的哪些货物么?”
赵观道:“说实在的,我是因琉璃珠而来。”
杨应麒大喜,琉璃珠造价小而卖价高,利润极大,问道:“赵管事对这琉璃珠感兴趣?”
赵观拿出两颗琉璃珠道:“说实在的,这批琉璃珠的纯度太低,实在不怎么样,远远比不上波斯人销来的。在契丹、蒙古等地还可以销得出去,到了高丽也还好,若到了大宋,这也只是次品而已。”
杨应麒点了点头道:“不错。赵管事说的实在。这是我们第一批琉璃珠,纯度方面我们会一点点地提高。”他遇到一个识货的人,反而高兴。
赵观听了杨应麒的话后哦了一声道:“真的么?不知贵部的工艺,可能制成其他器皿?”
杨应麒道:“自然可以。只是此处蛮荒,我们造出了宝货也找不到买家,所以才没动手!赵管事,我实对你说吧,我本江南大族,波斯人经海路而来的琉璃品见过不少,却也觉得普通。现在我工具未齐备,等一切就绪以后,便能制出令他们望尘莫及的精品来!”
赵观大喜道:“若真如此,我可真要向各位预定了。”
杨应麒道:“赵管事是一个人来?”
赵观道:“我还带着几个下手。”
杨应麒道:“那赵管事最好留下一人在这里,我再派几个人跟赵管事一起前往辽国,以后好多加联系。”
赵观道:“这当然没什么问题。”
杨应麒又道:“此外尚有一问,若我们造出这些东西来,赵管事将以何物与我们交换?”
赵观道:“那要看杨首领的意思了。宋钱、金银、绸缎,我们都有。”
杨应麒道:“金银绸缎,非我们所喜。我们要的,是茶,药,还有良版书籍。”
赵观一怔道:“书籍还好说,茶可不容易。大宋对茶向来看得很严,我们在契丹也经营有茶,不过价钱可卖的不便宜。”
杨应麒道:“茶的事情,赵管事再帮我们想想办法。良版之书,我们也不是要一大批,回头我开个书目,请赵管事代为购置——价钱方面却不拘。我们虽远在边鄙,这半年多来却还聚敛了不少财物。”
赵观看了看远处的马栏,笑道:“这是。”
杨应麒道:“总之我们生意长做长有。另外,我想请赵管事帮我们带封信给赵大官人,略表我等殷勤之意。”
赵观停留了两天才离开,杨应麒派出了五个人跟了去。那五个人有三个更杨应麒学过绘图之术,为人又机灵,杨应麒把他们派出去跟赵家商队行走那是另有所图。
赵观走后,杨应麒对王大辉道:“这下好了,我们的琉璃屋要连夜开工,以后吃米吃粥,都看你了。”
王大辉道:“杨当家啊,琉璃的纯度,哪有那么容易就提高的?”
杨应麒沉吟道:“我说过的‘古法’,你试过了么?”
王大辉道:“当家的,你说得太过简略,有很多关键我们都没琢磨透!真要造出当家你说的那些东西,怕也要三五年。”
杨应麒道:“不怕,慢慢来。”
王大辉道:“那这个姓赵的生意怎么办?你答应他们半个月后会有新货,但他们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