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圣踪-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点很明白的是,涤玄天将银丝拂尘传给了一个名叫陆正的天宗记名弟子。



  于是有人便说,从涤玄天这个举动来看,分明是有意让那个叫陆正的记名弟子暂摄忘情天大位,而不是天宗宗主渊无咎。所以渊无咎贸然摄位,根本是违背涤玄天的意思。而那个接受了拂尘的道门弟子却是被黑甲妖物带走了,应该立即组织人手将他救回来,由他引领道门才对。



  当然也有人对此持反驳之见,认为道门忘情天之位何等重大,涤玄天怎么可能授予一个小小记名弟子,而不是十宗宗主?这种说法太过儿戏,不足取信。至于当时涤玄天为什么会将拂尘交给那名记名弟子,只怕是当时情况紧急,有些众人不知道的缘故。不能因此牵强附会。



  更何况那陆正既然是天宗记名弟子,那渊无咎身为天宗宗主,暂摄忘情天之位,只怕也是顺理成章,说不定当时涤玄天把拂尘交给身为天宗记名弟子的陆正,所暗示的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当时渊无咎离得远,不能近前罢了。说不定涤玄天还有传位渊无咎的话说给那个陆正,只不过这小子不走运,被妖物拖走了云云。



  说到这里。那些修行人又纷纷猜测起陆正到底是何方神圣,好像之前听说天宗宗主渊无咎召集各宗施展搜天罗地大阵也是为了一个叫陆正的人,看样子应该是同一个人了。这陆正究竟是什么身份,值得天宗宗主如此重视。如今又有这样的机缘得持银丝拂尘。还有他一个记名弟子,怎么在当日玄都山大战的时候能站在羽化台上?



  种种疑问,引来种种荒诞无稽猜测。陆正听了哭笑不得,看来这回自己在修行界是彻底出名了,是福是祸还很难说,改头换面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主意。



  另外一些事便是关于阴阳八派的。果然那黑甲妖物在玄都山上说破道门阴阳八派祖师乃是妖物之后,在修行界掀起了种种波澜,各宗弟子将信将疑,有的认为是妖物的离间阴谋,不足取信,有的则干脆认为阴阳八派的道法乃是妖法,种种争议,不绝于耳,但奇怪的是道门阴阳八派的宗主却一齐对此事置之不理,既不辩驳也不斥责,只是纷纷约束弟子,督促修行。对于那些心生疑虑,想要退出宗门的弟子,也一概放行,绝不加以为难和阻拦。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该走的走,该留的留,各种猜测和谣言仍旧在私下里流传不休,但至少在表面之上,道门阴阳八派并未有太大的震动,事件似乎也渐渐平息下来。但有人却认为这是静水流深,虽然表面上仍旧显得十分平静。但谣言之力,日久乃见其害,只要时势有所变化,便是生事的契机。



  陆正听得也是不全,至少他想知道具体阴阳八派发生了哪些变故,尤其是他关心身在雷宗之中的风琳的情况,以及涤玄天究竟生死如何,到底有没有荒未央的消息,却是难以知道详情,心中更是焦虑。



  听了这些事之后,连续两天,陆正都有些恍惚,经白衣人的劝解,知道自己此时关心也是无效,还不如好好修行神通法术,突破境界,练成法术,有朝一日才能帮得上忙,否则的话,只是现身徒然添乱罢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心中有物
  老师李仪曾经教过陆正和心儿,勿以情胜心,以气动性,否则躁动难持,于己为丧,于事则乱。陆正当初便觉得有道理,此时才觉要做到老师的话真是太难。纵使脑海中不断回响老师的教诲,但心中的忧虑不曾有丝毫减损,反而因为刻意的压制而显得更为躁动。白衣人将这一切看来眼里,但始终没有再出言提点什么。



  陆正又继续在蛮荒之中深入穿行,一路上毒虫猛兽无数,他则收敛一身气息,神行其中,不惊万物,如一阵清风扫过,全不留痕迹。又过了三天,没有遇见一个修行世家,更没有遇见任何的修行弟子,陆正心中又是渴望遇见,又怕听见各种消息,乱了自己的心思,不由矛盾不已。忽然想到,自己这样纠结的心境可是不对,当忧何故不能忧,只是不要乱了自己该做的事罢了,刻意回避,才是自乱阵脚。想到此心里一松,浑身释然。



  白衣人此时才说了一句:“这样才对。”



  陆正就这么应师父之命,一直往蛮荒深处前行,不问饥渴,不停一步。若不是他一身法力浑厚得难以想象,早已经虚脱得累趴下了。如此走了一个月之后,陆正的法力远远没有耗尽,但是他的形神在如此不停歇的运转之下,已经吃不消了。白衣人终于让他停了下来,陆正忍着无穷涌动的倦意,找到了一棵大树耗尽最后一点力气爬了上去,才刚刚躺下,便沉沉的睡了过去。



  这段日子白衣人师父什么也没有教他,只是让他不断以之前所教的神行之法赶路。但这样的赶路却是有要求的,首先就是却让他如此以神行之法穿梭蛮荒的时候,收敛周身神气波动,不许惊扰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其次,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展开神识对周边万物观而不触。察见其情。



  所谓观而不触,便是以神识显化万物于元神,但却不以神识去触动万物,不过陆正现在已经是知心大成。所以所显的一切不是在元神之中,而就在他的心中。如此这一路行来,陆正所见生灵万物不知凡几,飞禽走兽,动植潜灵。一一浮现心头。但陆正却不知道师父为什么叫自己这么做,这对自己的修行又有什么帮助,只是照着做罢了。



  这一觉陆正一直睡了三便醒了过来,比白衣人料想的还要快一些,要知道如此巨大的法力消耗,劳损形神,能够在三天之内回转过来,说明陆正的恢复能力是十分惊人的,若是换了其他普通的知心境的修行弟子,奔行一月。能够直接把人累死。



  陆正却觉得这一觉睡得真是无比的舒服,感觉周身每一个毛孔都舒爽无比,而且醒来之后,精神充盈,再无一丝的疲倦。此时正是深夜,一轮圆月高挂中天,照见万物如雪。陆正刚睁开眼睛的时候,恰好看见一条小青蛇就在自己的胳膊边上,他不惊不慌,反而冲着他微微一笑。自顾自从树上跳了下来,道:“师父,弟子醒了。”



  白衣人道:“怎么样,这一路下来累不累?”



  陆正随意打了几式小炼形。动了动四肢,笑道:“当然累极了,不过睡了一觉好舒服。”



  白衣人笑道:“呵呵,这一路神行,以你的法力浑厚程度,是不会感到那么累的。累就累在我让你这一路以神识感应万物。不过虽然累,我是不会让你白累的。嗯,此时火候正好,我来教你一手法术,你现在将神识凝于眼前一点,然后将你一路摄于心中的万物之景融合汇于一点之中。”



  陆正依言作为,将神识凝聚在眼前不远之处后,随着他不断将一路所见的景象融入其中,渐渐地虚空之中起了神奇的变化,眼前神识凝聚之处,竟然化虚为实,凭空生出一个光点,内中隐约有五色闪烁。然后光点慢慢开始膨胀变大,五色也随之流窜而出,绕着光点流转不息,最后竟形成了一个五彩流转的光球。



  而就在这时,白衣人忽然在陆正心间喝道:“心明如镜,万物入观,陆正,抬头看看月亮!”



  随着这一声轻喝,陆正抬头一看月亮,随即心开意解,顿时明白了师父的意思,而随着他心念的变化,眼前的五色光球忽然变成了一面圆圆的镜子,内中万物成景,正是陆正一路行来所见。而且里面的一切居然有声有色,生动犹如直见,其中枝舒叶展,历历在目,虫鸣鸟叫,清晰可闻。而且随着陆正的心念转变,内中一切会随着他的心念流转变化,想看得清晰就会放大,想看整体就会拉伸缩放。



  陆正看着眼前的景象,却没有太过的惊讶,而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道:“师父,这是……”



  白衣人道:“怎么样,觉得熟悉吗?呵呵,这一手法术还会不会让你觉得失望?”



  此时,陆正忽然又眼前这镜子之中看见了自己的身形,当即证实了心中猜测,惊呼一声,道:“这镜子就是我的神识!”



  白衣人道:“傻小子,这回倒是不傻了。这就是你的神识凝炼成的识镜,其妙用与你的神识是一样的,能够将你的神识所见的一切都展现其中,但是却有最大的一点区别,你知道是什么吗?”



  陆正答道:“神识所见只能自见,但我以这识镜展现一切,别人也能够看见!”



  白衣人道:“一点儿没错。另外若是继续炼化,这识镜还有另外一项作用,你现在所见镜中一切便是你一路行来以神识摄入的一切,因此等于是过去之景,但若是你一路行来的时候,种下一些灵引,这识镜便能现出这一路上此时所有的变化。这样一来,即便是有些不在你神识感应范围之内,只要种下了灵引,你仍旧能察知彼处变化,只是要能够种下灵引,却是要知道境界之后才能办到。”



  陆正吃惊道:“这么说来,这识镜法术的妙用岂不是跟三生石一样?”



  白衣人笑骂道:“傻小子,不要瞎猜,虽然有些相通之处,但三生石又岂是那么简单。而且我教你这一手识镜的法术,用意也不在于此。而是为了让你能够更加凝炼你的神识,洞悉万物。我之前说了,你虽然已经号称是知身大成,但是其中见知远远没有圆满。你还没有反应过来吗?这一手识镜正是神识之用,是你元神化显之后的自然具足之能,只是当时没有人向你点破罢了。你要明白,一切法术根植于神通,而一切神通本自具足。”



  一切神通本自具足,这句话苦行僧也跟陆正说过,但此时陆正再听,却是别有一番感悟在心。接着,又听师父道:“神通所以能知其身,法术便是身之所知。知身境以元神知遍周身,所以能知身之妙用。这一切都是天造地设,不从外而得,但是如何运用成妙,却需要具备足够的见知,造化就在天地之间,也是你最好的见证。



  你虽然知自己之身,但是却不能知他人之身,甚至万物之身。天地并不只是生了你,还有其他的万物,所以要达到知身圆满之境,就要能够知万物,而知万物,也是你今后炼丹、炼器的基础,更是能够证己的途径之一。而能知万物的便是来自于你的身知,也就是你的神通起用所成就的法术。



  我说过知身境的法术不离身知二字,以身知万物。能够以神识能够精确的感应万物的物性,体察其理,至极其用。而身之所发的眼神通、耳神通,乃至种种身变神通,都是可以达到所见所闻便能比人间凡人多得多,也更为准确,由知身而知物,其中种种境界、神妙难以言尽,只有你自己慢慢去摸索体会了,此为修行之根基。”



  陆正听得这番话,觉得对于知身境的体会和修行,有了从未有过的清晰,不禁有些跃跃欲试起来,道:“师父,那我接下来该怎么做,以神识感应万物,是要从每一种事情开始吗?那我先是从什么开始,一朵花,一棵树,还是一块石头?”



  白衣人呵呵一笑:“要做什么先不着急,刚才你这一觉睡得通透吧。我问你,奔行一月,连睡三天,你难道不觉得饿吗?那识镜还挂着干什么,还不收了。”



  白衣人说话之时,陆正一直以法力维持着识镜。而他原本并不觉得饥饿,但听师父这么一说,肚子便咕咕叫了起来,他一身精神凝聚其实不吃东西也行,但是仍有口腹之欲,当下收了识镜法术,去找了一些石子,打了两只兔子,又找了两块火石,捡起一堆树枝树叶,准备生火烤兔子的时候。



  白衣人忽然道:“陆正,以你的修行,不必用火石点火,你自己就能点着那堆柴火。”



  陆正一听,立即知道师父是要教自己法术,当即向白衣人请教。白衣人提点道:“教你生火的师父不是我,而就在你的手中,你粗粗读过御龙诀,不是知道万物即天行,当师法万物吗?刚才说的感应物性,你就从这两块火石开始吧!”



  陆正两只手中拿着的正是两块火石,他立即沉思了起来,火石能够生火是因为两石撞击之后会蹦出火星,但是其他的石头虽然也能撞出火星,但是却不如火石来的那么容易点着。那就是说这火石与其他石头有什么不同?想到此,陆正很自然的便用神识去感应手中的两块火石。(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 万物有神
  当陆正以神识包裹着两块火石之后,静静地感受着火石的气息,渐渐的一种难以言喻的清晰感觉涌上心头。火石之中有一种躁动的气息,无比的活跃,相互碰撞不止,散发出阵阵炎热之感。看来火石能够点火就是因为它具备了这种气息的缘故吧。但陆正随即发现,这些躁动炎热的气息并不是那么纯粹,其中还掺杂了许多其他的气息,相比之下有的沉稳顽固,有的则是不同于躁动的另外一种活跃。



  这种种气息感应入心,有那那一瞬让陆正感觉到这块石头好像是活的一样。它也是一种生灵,但相比与一棵树,一朵花,或者一只兔子,却少了一种真正的生命的感觉,没有那种灵机,这也许就是顿悟空灵口中所谓的天地之间的死气吧。



  随着感应持久,神识之中法力发动,两块石头被陆正以御物之力缓缓提至了半空,并且在空中滴溜溜的旋转起来。而陆正心中此时忽然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把这两块火石之中其他杂乱的气息给去掉,独独留下那种炎热的气息,岂不是更容易用来点火吗?



  分离出一块石头中的其他杂乱气息,该怎么做到呢?若是没有修行的普通人只怕是办不到的,因为就算将石头杂碎,各种气息都是交错杂糅在其中的,无法真正的分离出来。但身为修行人却是不同的,神识原本透不过火石,但是有了法力之后却可以随着感应深入其中,同时以法力触动其中的气息。



  陆正此刻正是用自己一身法力在火石之中穿梭,将那些杂乱的气息包裹在一起,但就在试图将这些杂乱的气息从石头中带出来的时候,火石突然裂了开来,生生被他的法力给挤碎了,尽数落在了地上。陆正看一地随时,吃了一惊,但随即明白过来。石头那么坚硬,想要石头里面拿出东西来,哪有不破坏石头的道理,就好像从自己身体内把心脏掏出来。怎么可能不伤害自己的肉身呢!



  白衣人见状,立即知道了陆正干了什么,道:“傻小子,我叫你生火,谁让你去炼器了!你还没有真正能够感应万物。也不明白炼器之法,这样硬来怎么成。”



  陆正疑惑道:“炼器?没有啊,我没有想要炼器啊,我只是在感应这两块火石的时候,觉得里面的气息十分杂乱,所以……”



  “所以你想如果石头只剩下那种炎热的火气,火石就更容易点着火了,对吗?”白衣人接过话头,道,“我只是叫你生火而已。可没有让你去体会火之神啊!呵呵,这就是我要教你的感应万物,没想到你自己倒是走到前面去了,看来我还是低估你了。”



  陆正:“火之神?”



  白衣人解释道:“没错,就是火之神。我刚才跟你说的以身知万物,所谓感应万物之性,其实就是感应万物之神。你修行入门,不正是元神化显吗?你有你的身中之神,万物也是如此,这天地之间的每一物。都有其神存在,唯有神能够感应其神。比如你所见的是火,但究竟什么是火,只有你真正体会到了火之神。才能明白。就好像所见为你的身,但是只有感应到你的神,才明白什么是你。不过现在你还不需要了解这些,先把兔子烤了吃了,这些我会慢慢教给你的。”



  陆正听了,点点头。道:“那我该怎么生火呢?还是用火石吗?”



  白衣人一听,一阵郁闷,道:“傻小子啊,你是要气死我吗?我刚刚还觉得你资质超人,悟性极高,没有教你感应万物之神,你就自己往这方面去摸索了。怎么现在还问出这样的问题来?你刚才感应那火石物性的时候,没发觉那其中的火气无比躁动吗?这就是能够生火的缘故啊,你难道还想不明白吗?”



  陆正回想刚才神识所感,灵光一闪,忽然一伸手,顿时两股法力交错而出,互相激荡碰撞不休,火星四溅,一落到刚才他所收集的树枝树叶之上,顿时便着了起来。陆正惊喜不已道:“原来生火和火果然不是一回事。”当下开心的烤起野兔来,不一会儿便听见滋滋油爆之声,一股浓郁的香味飘散出来。



  白衣人见了却是暗暗吃惊,心道这应该是凑巧吧。陆正这一下点着火,纯属于意外,他以法力模仿火石之中火气互相激荡碰撞,以此办法来点火,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要知道法力本身与火气大不相同,火气本身带着火性,碰撞之下能够点着火自然不稀奇,但是法力之中却并不带着火性,相互激荡碰撞能够点着火,那是动用了心中一念之纯正产生的心火,使得他的法力赋予了犹如火一般的性质,这正是陆正之后需要体验火之神而得到的能力没想到却他却已经在无意之中成功了一次。



  陆正一边烤着兔子,一边看见兔肉在火焰之中慢慢收缩,渗出了油脂,忽然道:“师父,如果我刚才先把那两块石头先融化了,是不是就能把其中杂志用法力包裹出来了呢?”



  白衣人一听,这小子居然把之后的炼器之道的基本方法给说出来了,这一回却不是凑巧可以解释了。正要说话,忽然心中一个突突,感应到有一股危险的气息正迅速接近,急忙喝道:“快跑,有野兽接近了!”他一心想着陆正的事,不觉忘记了感应周遭的危险,等那野兽接近了才猛然察觉。



  陆正这时候也感到风中忽然吹来一股腥臊之气,连手里插着兔子的树枝也忘记了扔掉,赶紧起身拔脚就走,展开神行之法,几息之间便蹿出去老远。同时把插在腰间的拂尘持在手上,虽然他还不会用这个拂尘,但至少是给自己壮胆。这样一手拿着兔肉,一手持着拂尘,在黑夜的蛮荒之中落荒而逃。



  跑出很远之后,忽然耳边传来一声震动山林的咆哮之声,听起来非狼非虎,不知道是什么怪物,听声音正是从刚才自己生火烤兔子的地方传来的,应该是被自己烤兔子的香味给吸引过来的。想到这里,陆正发觉自己手中正握着烤了一半的兔子,赶紧咬了一口然后把兔肉远远地扔了出去,问道:“师父,刚才那个是什么怪物,怎么这么可怕,你也不早点提醒我,不是故意为了吓唬我吧?”



  白衣人有些尴尬,但嘴里却不放松道:“是头成了气候的妖物,只怕有修行人的知道境了,听声音可能头蛮熊,最是凶残嗜肉,力大无穷,比粗肉厚,一把的攻击对他都没什么用。光顾着给你讲解感应万物之道,忘记注意周围情景的。不过倒是你自己怎么一点儿警觉心都没有,总是靠着我给你放哨可不行,难道师父就是为你做这些的吗?”说到最后,可能是觉得自己说的太有道理了不觉理直气壮起来。



  陆正顿时无语,听着那边吼叫不休,只怕那什么蛮熊还要追过来,那就要埋骨葬身熊肚子了,赶紧继续施展神行之法,远远地溜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陆正继续行走在蛮荒之中,按照白衣人师父的指点,不断地以神识感应万物的物性,当然不是捡着一片树叶,看见一只蚂蚁就要放出神识去感应。白衣人对陆正的要求是,无论是山石草木,要找出所见之中物性最为精纯的东西。除此之外,并无任何的要求。



  于是,陆正便开始了搜寻之路。要知道在蛮荒之中,生灵众多,而气息繁杂的难以想象。每一种生灵,也好,乃至每一块石头,其中都漫布着各种各样的杂乱气息,尤其是有些地方积累了许多腐烂的生物,对陆正的神识更是一种折磨。要知道,在这样的感应之中,本身对陆正的神识也是一种熏染,并不是一件什么愉快的事情。



  这种情形倒是让陆正想起了当初在青龙寺街头那种混杂的人流之中,寻找那个比较善良会给他一个铜板的人的感觉。另外就是,在修行至知身大成的时候,所经历的劫数是幻劫,也等于就是种种气息熏染杂扰元神,但元神必须将之洗练,排除这些干扰,保持清明自在。因此陆正基本上是白天搜索,到了晚上则是寻找一处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休息。但是他的休息并不是睡觉,而是重新开始修行入真诀和小炼形。



  虽然已经是知心大成,但是现在陆正越来越发现入真诀和小炼形的奥妙。修行入真诀之初是为了排除杂扰,化显元神,但是到了现在这种行功,变成了一种自我的清理。这也让陆正想起了在日月庐的日子,老师李仪所教的一日之始,必从洒扫开始,第一件事便是洁净己身,如此想来,倒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更为突出的则是小炼形的修行,不仅让陆正体会到了形神运转之妙,在小炼形的修行之中,让他的肉身变得越来通透清晰,而且将法力融合的也越来越好,现在他的出拳动腿,皆携带惊人的巨力,如果不是怕形神损耗过度,只怕他能一拳打烂一座山。



  而陆正觉得最妙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当初六辩告诉他的那小炼形五式,让他觉得有了一种新的领悟。(未完待续。)
第五十四章 万法有宗
  陆正之前已经对小炼形有过两次的领悟,第一次是发觉了小炼形中的第一式‘抖金锋’第三式‘转木机’,第五式‘荡水波’,第七式‘催火焱’以及第九式‘固土疆’可以用来稳固元精,将肉身调和到最佳的状态,退去身体中的种种病痛隐患。第二次则是发现了小炼形十二式正是从这五式衍化而来,这五式便是金木水火土,可以通达五脏之神。达到内炼五脏之气,外衍四肢之行,驱除病气、骨壮筋强,身安体健之用。



  到了现在陆正又借此体会了何谓五脏之神。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体悟。五脏神气各有属性不同,在他与万物感应的时候,五脏之神各有强弱不同的反应,而他的身中,亦会出现酸苦咸甜辛等五种不同的感觉。比如感应到炎火之气头,身中便有苦涩之感泛起,心神有应;而若是有长木之气,身中便有酸涩之感,肝神有应;灵水之气,便是咸,则是肾神有应;锐金之气,便是辛,肺神有应;厚土之气,便是甜,脾神有应。



  这让陆正想起了一件事,当初在日月庐的时候,自己御术有成,老师李仪曾经奖励自己吃了一盘馃子,那六种味道至今让他难以忘记,此时感应万物,竟发现万物亦能激发五味之感。倒是与万物之声蕴含七情有些类似。与之相同的,他只有在人声之中发现了七情俱在一样,万物之味,也是一样的具有残缺,没有一物是五味俱全的。



  有了这样的感应,不仅能够帮助陆正更好的体会物性,而且让他和万物之间建立其了一种十分特殊的联系。当初他曾经受到风宗前辈卜华南的指点,认识到自己的肉身便是天地之间最好的法器,此时也不禁觉得,天地万物其实与自己的肉身也是出于某种同样的源流,只是万物得之不全罢了。



  如此不断感应万物,一路搜寻。陆正也找到了不少好东西,一次是他在一条小溪边取水,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释放神识感应,当取水的时候。也顺便用神识在小溪上扫了一遍,却感应到了一股极为精纯的气息,比他之前所感应的所有气息都要精纯, 相比来说的其他的气息如果是闹市之中的人群的话,这一道气息简直就是独居深山幽谷的美人一样。



  白衣人师父不正是要自己找出物性精纯之物吗?陆正顾不得其他。将取水用的竹筒一丢,便跳进了水里,随着神识锁定的气息伸手摸去,这河流并不深,只不过刚到脚踝罢了。而那道气息埋藏的也不深。陆正摸了没多久,便在一块大石头下面找到了它。



  它被那块大石头压住了一半,陆正搬开大石头,便轻易而举将之拿了起来,摸在手里感觉也是一块石头,只是入手冰凉沁骨。似带着莫名的寒气。陆正心道,难怪刚才摸过去的时候,它附近的水感觉特别冰凉,原来是它在作怪。



  取出水面一看,只见是一块巴掌大小的石头,比手掌还要厚实一些,只是上面布满了各种青苔,看不清原貌。陆正用神识扫过,石上顿时传来一股清冷冰爽之感,让他的神识为之一清。感觉身心也染着了这种凉意,将他这一天使用神识染着的种种杂乱气息扫荡一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好像大夏天吃了一大块的冰西瓜一样。



  这时。白衣人师父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一丝兴奋道:“傻小子,瞎猫碰到死耗子,被你捡着宝贝了。先别问那么多,把它洗干净了上岸再说!”



  真是知徒莫如师啊,陆正刚想开口问自己手里的是什么东西。师父就先把他的嘴堵住了。陆正应了一声,又在小溪里摸了一块石头上来,将手中石头上的青苔一点点的刮了下来,然后又用溪水冲洗了干净,才回到了岸上。



  经过冲洗的石头已经露出了一些本来面目,陆正将它托在手心,这石不大不小,正好和他手掌差不多大小,洗掉青苔之后才发现这块石头绿澄澄的,看上去有些透明,而且不停地向外散发着一股冰寒之气。对着阳光可以看得出里面无一丝的杂质,十分纯净。



  陆正问道:“师父,这是什么石头?怎么会那么凉?”



  白衣人道:“傻小子,这可不是什么石头,这是一块寒魄。”



  陆正不解:“寒魄?那是什么东西?”



  白衣人呵呵一笑道:“不是什么东西,是天地自然生成之物,乃是山石之中的精华,极具收敛含藏之效,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天材地宝,因为它是一件可成器之物。”



  陆正刚想问什么是可成器之物,白衣人十分了解自己的徒弟,当即主动解释道:“修行人施展法术的时候,除了倚仗本身的肉身,有一些特别的法术是需要借助法器方能更好的施展,威力也会比只凭肉身施展要厉害,而修行之道中也有一些专门以炼器为修行的路子。既然要炼器,那就需要成器之材,天地之间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修行人的法器的。



  那些能够用来炼制法器的材料往往十分罕见,而且极难寻找,因是天地自然所生成,往往被称为天材地宝。你手里的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