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灵帝传说-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边院中的周廷章,早已被这边的嬉笑声惊动,装作背书,在自家院中来回走动,时不时经过院墙缺口,偷窥着邻院的戏春图。

王娇鸾遗落罗帕的一幕,恰好被他看在眼里,心中不禁一动。

罗帕落下的地方,离周家院子这边很近。待王娇鸾等人离开之后,周廷章找了根稍长的树枝,把罗帕悄悄地挑过来。

周廷章正手捧罗帕展玩之际,侍女明霞转回身来,找寻小姐失落的罗帕。

周廷章隔墙,对她笑道:“物已落入他人之手,还找什么?”

明霞发现罗帕已在他手中,就向他讨还,周廷章却说:“必待主人来要,一定完璧归赵。”

明霞有些不悦,论理道:“既然拾了别人的东西,就应当赶快物归原主。”

周廷章则提出了要求:“久闻贵府千金精于文字,小生有小诗,烦姐姐传递,如得回报,立即送还罗帕。”

明霞只好点点头,周廷章让她稍等,自己回到书房。不大一会儿,他就捧了一副桃花诗笺走来,交给明霞。

王娇鸾深锁闺中,春心寂寞,那日见得邻院的英俊小生,也曾怦然心动,但自己是一个千金小姐,便也不敢多想。

明霞出去寻罗帕,却带了诗笺回来。

王娇鸾展笺读诗,不由得心波荡漾。

诗笺上的,是一首七言绝句:“帕出佳人分外香,天公教付有情郎;殷勤寄与相思句,拟作红线入洞房。”

诗句虽然轻浮,又充满了挑逗。王娇鸾却并没有生气,只因为他对隔壁书生早已有了个好印象,所以把他的轻妄,也看成了热烈果敢。

况且听明霞的禀报,他是瞬间成诗,也算有些文采,当即芳心一动,提笔写下一首回应的诗:“妾身一点玉无瑕,产自侯门将相家;静里有亲同对月,闲中无事独看花。碧梧只许来文凤,翠竹那容栖老鸦;寄语异乡孤零客,莫将心事乱如麻。”

诗由明霞转送到周廷章手中,周廷章大喜过望。

虽然佳人的诗中心情欲诉又止,但既然她肯回赠诗文,便是有心有意。

于是,周廷章的劲头更足了,不依言奉还罗帕,而是又写下一帧诗笺,内面裹上了一只玉蝉,托明霞再度带回。

这次的诗,更加坦露心臆:“居临侯门亦有缘,异乡孤零果堪怜;若空鸾凤双栖树,一夜箫声入九天。”

王娇鸾虽然已动思春之心,但毕竟是幽居深闺的官家小姐,面对如此火辣辣的撩情诗句,不由得面红心跳,喃喃道:“书生轻薄,都是不堪入目的调戏之言!”

明霞在一旁,也看出了门道。她对周廷章拾帕不还已有意见,此时见小姐这般评说他,就也在边上鼓动道:“枉读四书五经,如此口无遮拦,不蹈规矩,何不作一诗骂他一顿!”

王娇鸾却又嫣然一笑道:“口出恶言,有失厚道,且好言劝他就行了。”

当下又赋一诗作答:“独立庭际旁翠阴,侍儿传语意何深;满身窃玉偷香胆,一片撩云拨雨心。丹桂岂容稚子折,珠帘哪许晓风侵;劝君莫作阳台梦。努力奋书入翰林。”

王娇鸾的诗意虽然充满了矜持,但并没有断然拒绝之态,似乎只是劝对方努力向上,来日还可作计议。

周廷章捧着诗,心荡神怡,央求传诗的明霞再转送他的诗笺。

不料明霞却已烦他,并且也以为小姐已拒绝了他,因而不肯再替他效劳。她转身就走,竟也忘了索回罗帕。周廷章无奈地站在院中发怔。

转眼又是蒲艾飘香,到了端阳佳节,王家在院内亭台上摆下酒宴,全家团坐畅饮,和乐融融。

周廷章隔墙偷看,心中暗想,如果自己也能入坐其中,与佳人举杯共饮,该有多好啊!

然而,终是可望而不可及,徒增怅然,转回书房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诗:“配成彩线思同结,倾就蒲觞拟共斟;雾隔湘江欢不见,锦葵空有向阳心。”

这回的诗笺,是托另一位王娇鸾的侍女,送到了她的梳妆台上。

王娇鸾正在梳头,看了一眼后,仍留在妆台上。这时恰好曹姨进来,看见了诗笺,关切而惊诧地问:“既有西厢之约、为何瞒着我?”

曹姨虽是长辈,但因与王娇鸾性情相投,平日里相处得像朋友一样。

王娇鸾见既已被曹姨看出端倪,索性实情相告,并强调说:“仅有吟咏往来,实无其它关系!”

曹姨是个善解风情的女人,平日里也见过隔壁的公子,对他的情况略知一二,于是建议道:“周公子乃江南才子,门当户对,与小姐甚是相配,为何不让他禀明父母,请媒人说合,成就百年之好呢?”

这话正中王娇鸾心意,于是在曹姨的鼓动下,用一首诗表明了心愿:“深销香闺二十春,不容风月透帘前;绣衾香暖谁知苦,锦帐春寒只爱眠。生怕杜鹃声到耳,死愁蝴蝶梦来缠;多情果有相怜意,好倩冰人片语传。”

聪明的周廷章,自然马上领悟了诗中含意,不胜欢喜,立即禀明了父亲。

不想周司教却别有打算,认为三千户是降职到此,并非理想的攀亲对象;自己的儿子,才貌双全,应该攀一门高亲,那将对儿子的前途大有裨益。

如此一来,他迟迟不置可否。

周廷章无奈,又怕辜负佳人的雅意,只好假托父亲之嘱,央媒人到王家求亲。

这边王千户虽对周家公子颇为欣赏,但一时之间难分难舍工作上对大女儿的依赖,所以也拖着没有当即许婚。

一连两个软钉子,弄得周廷章不知所措,心中惆怅不已,于是写了封信,传给了王娇鸾。

信中写道:“遥望香闺深销,如唐太宗之望月宫而空想嫦娥,似牛郎隔天河而苦思织女。”

信后还附了一诗:“未有佳期慰我情,可怜春宵值千金;闷来窗下三杯酒,愁向花前一曲琴。人在失意无主张,空向斗室静中吟;孤栖一样黄昏月,肯与相携诉寸心?”

王娇鸾本以为,只要对方托媒说合,好事自然能成,没料到父亲迟疑不决,害得周公子心生愁情,着实有些不忍。

她见信后,连忙回信说:“拜月亭前,懒对东风听杜宇;画眉窗下,强消长昼刺鸳鸯。自怜薄命佳人,恼杀多情才子,休得跳东墙岸攀花之手,可以仰北斗安折桂之心。”

信后依韵和诗道:“秋月春花亦有情,也知身份重千金;虽窥青锁韩郎貌,羞听东墙崔氏琴。痴念已从空里散,好诗唯向梦中吟;此生但作干兄妹,直待来生了寸心。”

王娇鸾满是无可奈何之心,只好盼来生结缘。

周廷章吟哦再三,倒是“但作干兄妹”一句,让他顿生灵感,发现了一条新的折佳途径。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零九章 空抛一片情

第二天,周廷章手持拜贴,来到了王家,一本正经地求见王夫人周氏。

见到周氏后,他转弯抹角地细数宗亲,竟和周氏扯上了同宗关系,十分诚垦地要拜周氏为姑姑。周氏见他一表人才,又心灵嘴甜,当下这就认了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侄儿。

从此以后,周廷章成了王家的亲戚,当然就能非常方便地出入王家,有了与王娇鸾见面和叙谈的机会。

夏季来临,周廷章借口自家的居室狭小闷热,请求借王家宽敞空闲的后院读书。

既然是亲戚,王家不便拒绝,这样周廷章就堂而皇之地住进了王家。

王千户仍然没有应允女儿的婚事,曹姨却为他们着急了。

见周廷章搬进了王家后院,她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毅然决定自己作主,成全了这对小儿女的美事,于是,她让王娇鸾约周廷章晚上来闺房相会。

二更时分,皓月当空,急不可待的周廷章来到院门边,由等在那里的明霞引入香闺。

王娇鸾坐在梳妆台前,见周廷章进来,郑重其事的道:“妾本贞女,君非荡子。只因两相倾慕,而家中阻拦,私约君来,并非苟且偷欢,愿结白头之好,永不相弃!”

王娇鸾义正辞严,周廷章不由得肃然起敬。这时,曹姨从屏风后转出来,对周廷章严肃说明:“公子如果有意,请不要辜负我们姑娘的一片真心。为着慎重起见,请公子写下婚约四份。”

曹姨说得十分认真,周廷章不敢拒绝,当即写好了婚约誓言,一式四份。誓言写到:“女若负男,疾雷轰顶;男若负女,乱箭亡身,再受阴府之惩,永堕丰都之狱!”

写成后,一份焚了,禀示天地;一份由曹姨收执,作为媒证;另二份,则一对情人各执一份。

然后,在曹姨的主持下,周廷章与王娇鸾似模似样地拜了天地,又谢大媒;最后侍女摆出果品醇酒,新人喝过交杯酒,便入了洞房。

洞房就是王娇鸾的闺房,这一夜闺房春暖,说不尽的旖旎风光。

第二天,王娇鸾还把这一夜的风情,写成了诗:其一:“昨夜同君喜事从,芙蓉帐里语从容;贴胸交股情偏好,拨雨撩云兴转浓。一枕凤鸾声细细,半窗花月影重重;晚来窥视鸳鸯枕,无数飞红扑绣绒。”

其二:“衾翻江浪效绸缪,乍抱郎腰分外羞;月正圆时花正好,云初散处雨初收。一团恩爱从天降,万种情怀得自由;寄语今宵中夕月,不须欹枕看牵牛。”

从此以后,闺房中夜夜春宵,鸳鸯交颈。

这样过了半年后,周司教升任蜀中峨嵋县尹,周廷章推说身体不适,不堪长途跋涉,请求暂留南阳王家读书,不与父母同行。

又过了半年,蜀中传来书信,说他父因在蜀中水土不服患病,返回故乡苏州休养,让周廷章回乡探视。周廷章想去探视父亲,又不忍与王娇鸾分离,忧烦之心溢于言表。

王娇鸾察知其情后,劝慰道:“夫妇之爱,瀚海同深;父子之情,天高难比。两种情爱,无一不可,我们来日相厮守的日子方长,父亲病重,应当前往探视!”

曹姨知道后也说:“如今隐匿私情,终非长久之计。公子不如暂且回乡探视,倘若父亲身体康复,可再商议婚姻之事,早成誓愿,岂不两全其美!”

周廷章终于决定回乡一趟。

临行前夜,王娇鸾细问其故乡住址,他答道:“我家世居姑苏延陵桥畔,先祖督粮有功,当地至今仍称我家为督粮周家,一问便知。”

王娇鸾恋恋不舍,和泪写道:“同携素手并香肩,送郎哪堪双泪悬;郎马未离青柳下,妾心先在白云边。妾持节操如姜女,君重纲常类闵骞;得意匆匆便回首,香闺人瘦犹未眠。”

周廷章挥泪告别王娇鸾,一路乘船赶往苏州,满脑子都是王娇鸾的音容笑貌。

然而,一回到家里,一切都不知不觉地改变了。

这时,周父的病已基本痊愈,正给儿子张罗着婚事。他出于对儿子前途的考虑,已给他订下了一门高亲,对方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魏同知的女儿。

周廷章原本是要拒绝的,可父母连哄带劝,又听说魏家姑娘有“姑苏第一美女”之称,嫁妆也出奇的丰厚,将来魏家对他的仕途还能有所提携,就不由得有些心动。

于是,周延章半推半就,与魏家姑娘拜了天地,很快又沉醉在新的温柔乡中,把王娇鸾忘到了九霄云外。

王娇鸾在家中左等右盼,周郎竟一去音讯杳无,于是三番两次托人捎信到姑苏。

周廷章正值新婚燕尔,根本不耐烦王娇鸾的催问,回信搪塞说:“父病未愈,正待汤药,有误佳期,不久即图良会。”

又等了几个月,依旧不见周郎的踪影。王千户想为女儿择婿婚配,以免错过妙龄。王娇鸾只是一味的回绝,父母不明她的心意。

曹姨心中不忍,就叫老兵孙九专程去姑苏一探究竟。

孙九去了整整一个月,王娇鸾早望暮盼,谁知等回来的,却是当初落到周廷章手中的罗帕和一纸婚约。王娇鸾立刻明白了一切,觉得霎那间天旋地转,自己不知置身何处。

悲愤之中,王娇鸾一口气写下《绝命诗》三十六首,把两人的相恋相交过程逐一道出,也抒发了惊闻变故后,自己的悲痛之情。

其中两首,尤其悲愤。

其一:“从头一一思量起,往日交情不亏汝;既然恩爱如浮云,何不当初莫相与!”

其二:“可怜铁甲将军家,深闺养女娇如花;相思债满还九泉,九泉之下不饶汝!”

王娇鸾毕竟是武将之后,悲愤之后透露出刚烈之气,誓死也要报复负心郎。

她写好了三十六首《绝命诗》,原本是想让孙九再往姑苏一行,送给周廷章,试探一下是否能唤回他的真情。

然而孙九却痛恨周廷章的绝情寡义,坚持不肯再去见他,王娇鸾无可奈何。

这时,恰好王千户有一件公文要投递到吴江县,是商议有关南阳卫所逃军一事,事属军机重事,有专差前往。

公文照例又是通过王娇鸾之手经办的。

她见机则心思一横,想出一条绝计,便把昔日与周廷章唱和之诗笺、二纸婚书、绝命诗等整理好,一同封入公文包中,以火漆封印,打发公差上路,她父亲对此毫不知觉。

当天夜里,王娇鸾慢条斯理地沐浴、薰香、化妆、更衣。午夜时分,她拿出昔日失落的罗帕,沉思良久,然后自缢于日阁中。

这里南阳卫的专差到了吴江县,县令拆开公文包,除了公文外,竟还有一大包诗书稿件。

待他仔细看过,很快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可是,碍于周家乃三代学官,名望颇高,他小小县令不便查办。正好这时都察院樊公祉,巡视来到姑苏,县令把情况及资料都禀明了樊公祉。

樊公祉十分怜惜王娇鸾的才情,更加痛恨周廷章的薄情,便下令将周廷章捉拿候审。

另外,他又派人送加急文书到南阳,想传来王娇鸾,以便当堂对簿。若周廷章心回意转,就索性劝他们和好,成一夫二妻之好事,以皆大欢喜。

然而,公差带回来的消息,却是王娇鸾已自缢殉情。

樊公祉气愤填膺,立即把周廷章提上公堂,历声斥责道:“你调戏官家女子,一罪也;停妻再娶,始乱终弃,二罪也;因奸致死,三罪也。有此三罪,你罪当应死!

当初婚书上,写过‘男若负女,乱箭亡身’,我没有箭来射你,却可用乱棒打死你,以为薄幸男子之戒!”

周廷章愧悔交加,无话可说。

樊公祉一声令下,衙役们一阵乱棒。周廷章转眼间血肉模糊,毙命棒下。

多情女空抛真情,负心郎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留下更多的是遗憾……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一十章 秋香与唐伯虎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王娇鸾,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金霞冠,戴在头上,放出金霞三四十丈,既可伤敌,又可隐身。

高峰跟王娇鸾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王娇鸾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王娇鸾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王娇鸾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很快就获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王娇鸾,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王娇鸾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王娇鸾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王娇鸾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是明朝的秋香。

唐伯虎、沈周、文征明、仇英,号称“吴门四家”。其中领衔人物,是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的唐伯虎。

唐伯虎与无锡华府美婢秋香结下的三笑姻缘,也是世传美谈。

华府的主人,是明武宗正德年间的翰林学士华虹山,为人清雅,取仕而家居,府第设在家乡无锡郊区。

华家的家境殷实,仆侍如云,婢女也不计其数,而最出色的要数华夫人手下的四香,分别是春花、夏荷、秋月、冬梅,又称为春香、夏香、秋香、冬香。

四香在华府中有特殊的地位,只为华夫人一人服务,而且仅做一些轻巧精细的活计,还可调派府中其他仆侍。

四香之所以能享此殊荣,除了因为她们模样儿长得周正可爱,主要的还是因为她们心灵手巧,口舌伶俐,做事细致周到,深得华夫人的赏识。

而四香之中最为优秀的,就要算秋香了。秋香自小父母双亡,在华夫人身旁长大,不但长得秀美娇俏,而且聪慧机敏,善解人意。

华夫人有什么意图,有时并不须说出口,秋香便能心领神会,办得妥妥贴贴。

华夫人是知书识礼的名门淑女,受她的影响,秋香也略能识文断墨,而且神情举止,也有着不少大家闺秀的气韵。

所以华夫人对秋香犹为看重,把一些重要的事项都交给她安排,把她看成是半个贴心的女儿。

这年春天,好善信佛的华夫人,特意前往茅山古寺进香拜佛,随行的有四香和其他一些仆从。

茅山又叫句曲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在半山上有一座古庙,香火非常旺盛。

华夫人一行,从无锡乘船,直到戚墅堰河渡口停住,舍船乘轿东行。

一大群仆从,拥着几乘华轿逶迤而行,径过句容县城时引得不少人驻足观望。

句容城中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坐第二轿中的秋香一时兴起,悄悄掀开轿帘一角,向外张望。

这一望正看见市边有一群少年围成一团,争相请一位年轻公子在他们准备好的素扇上作画,一个个争先恐后,好不有趣。

被围在中间的那位年轻公子,似乎兴致很好,手拈一枝画笔,神清气闲地左涂右抹,每每只需几笔,就能画好一个扇面。

得了画的人,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捧着,像是得了什么宝贝。

见此情景,轿中的秋香不由得嫣然一笑。

这一笑本是无意,却不料这时那作画的公子恰好抬起头,正正受了这一笑。

作画的公子似乎受宠若惊,呆呆地望着轿子,手中的画笔不知不觉也蹭到围在他身边的那些人的衣服上了,竟也不知收回。

轿里的秋香,见自己的一笑竟被人察觉,连忙放下轿帘,规规矩矩地坐在轿中。

为人作画的公子,怔怔地目送着轿子远去,却再也无意画画,收笔就走,也不管那些没得到画的人怎样苦苦相求。

这位作画的公子,原来就是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

唐伯虎名寅,伯虎是字,自号六如居士,独禀异秀天资,才情横溢,不但写的文章风采俊逸,特别是能画一手绝妙的山水人物画。

他作画随兴致所至,风格飘逸,笔调恣肆,被人称为神来之笔,是当时人们争相收藏的妙品。

明孝宗弘治年间,唐伯虎曾应乡试,荣登榜首,成为举人之魁——解元。

而他并不着意于继续努力进取,才高气傲,性格落拓不羁,常醉心于诗酒书画,流连于风花雪月,过一种放浪随意的日子。

这个春花烂漫的季节,他约了二三个好友,同船到茅山游玩,从茅山古寺归来的路上被人认出,硬缠着他题画。

唐伯虎被一路春色感染,心境十分爽朗,也正手痒着想画上两笔,所以欣然应允,接过别人早已备好的纸笔,开始抒写心中的春情。

谁知他一开了头,竟收不了尾,周围那些喜欢附庸风雅的人不断闻信赶来,直让他应接不暇,但他依然兴致勃勃。

然而,秋香那迷人的一笑,却使他的画兴戛然而止,所有的心思都只顾得回味那摄人心魂的一笑了。回客舟的路上,他满脑子里都是刚才稍纵即逝的那一幕。

身为风流才子的唐伯虎,对女人的风韵可以说是历经颇丰,但无论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谁都比不上刚上轿中那位女子的浅浅一笑,更让他动心。

虽然他不了解那女子的身份,可那端庄俏丽的脸蛋,蕴含着盈盈秋水的大眼睛,真让人看了着迷。尤其是那一笑,娇而不媚,艳而不俗,似乎展开了一片春意盎然的天地,怎不引人想要融入其中。

唐伯虎闷闷不乐地回到舟中,几个友人正等着他,准备在舟上休息一夜后,第二天起航返回苏州。这一夜,唐伯虎神思迷离,辗转难眠,想到夜半时,忽然生出一条妙计。

他稍稍合计后,猛然大叫一声,翻声坐起,狂呼不已,捶首顿足。

同舟的友人被他惊醒,急忙拉住他,问其何故。

唐伯虎故意迷糊了半天,才心存余悸的道:“刚才梦中见到一员天神,红发獠牙,身高丈余,手持一杆硕大金杵,直朝我打来,说我进香不虔诚,得罪了天帝,派他前来责罚我。

我叩头再三哀求,他才勉强说今日姑且饶过我,但必须在天明时,只身持香,沿途礼拜,到茅山古寺中谢罪,否则再来惩罚我。”

友人纷纷宽慰他不必放在心上,但他依然不放心,坚决的道:“还为遵奉神教,明日独自上山进香,你们可以驾舟先回,不必等我。”

好友拗不过他,便同意了他的建议。

第二天一早,唐伯虎离舟登岸,又返回句容城中,委婉地向人打听昨天招摇过市的那队人的情况,终于得知原来是无锡华学士夫人所率进香的队伍。

而其中最美的,是华夫人的爱婢秋香。唐伯虎认定,那莞尔一笑的姑娘,就是秋香。

唐伯虎并不因秋香是一位婢女,而有退却的念头。他已认准,那是个蕙质兰心的姑娘,决不因为她的身份低贱而改变看法。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一十一章 三笑姻缘

探知华家的画肪明日一早将启程返回无锡,唐伯虎便悄悄雇了一叶小舟,让船夫将舟靠近华家画舫停泊。

又是一个无眠之夜,可一想到悠然神往的美人就近在咫尺,心中有几分踏实,又有几分悸动。

整整一夜,唐伯虎想入非非,思绪在半梦半醒之间飘浮。

晨曦微露时,唐伯虎爬出狭小的船舱,到船头上坐下,四周水面上晓雾朦胧。

画舫和小舟,都像飘荡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之中,令他更加心荡神移,幻想着自己与佳人在天宫云端相拥。

就在唐伯虎心猿意马时,猛地一盆冷水从天而降,浇在他的头上。

他骤然惊醒抬头望去,却恰好看见那秋香站在画肪舱窗前,端着脸盆在发窘。

本是生出一股火气的唐伯虎,见水是从美人手里泼出,顿时火气消散,仿佛觉得那水是一股醇香的清醴,美美地滋润了他的心头,望着美人深情地露出笑容。

那画肪上的秋香,因晓雾遮掩,不小心把洗脸水泼在临船客人的身上。

正不知所措时,见那客人抬头,却是前日里在街上过看到的那位题画公子,此时淋成了落汤鸡,不但没责怪自己,反而对自己微笑,当下心生庆幸,也悠然报之一笑。

唐伯虎又被这灿烂的一笑迷住了,待他镇定下来想搭腔时,秋香已经落下画舫窗纱,画舫也缓缓起动了。

唐伯虎急忙吩咐船夫操浆,紧随其后,并掏出一锭纹银抛到船夫手中。

船夫领会其意,卖力地划着浆,紧紧尾随着画舫前行。

一路顺风船速,晌午过后,画舫和小舟同时抵达无锡。

在行船过程中,再也没见到秋香姑娘露面,唐伯虎只感心中空落落的。

画舫停稳后,华夫人在众婢女的簇拥中下了船,登上前来迎接的华轿。

婢女中的四香,也是坐轿的,只是轿子略小一些。服侍夫人上了轿之后,四香转过身,各上自己的轿子。

秋香转身的时候,一抬眼,正望见也已下了船、正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的唐伯虎,见他那副痴痴呆呆的神情,又不由得意味深长地对他一笑,然后上了轿。

她这第三笑,真让唐伯虎欣喜若狂。素不相识的美人,竟对自己一笑、二笑、三笑,定是笑中有深意。于是,他紧追着秋香的轿子往前走。

转眼来到朱门高耸的华府门前,几乘轿子和后面跟着的一大群仆侍,鱼贯入门,唐伯虎跟在后面居然毫不思索的也往里迈步。被守门的仆人拦住,他才回过神来。

怎样才能见到牵肠挂肚的美人呢?

唐伯虎也曾想递上名贴直接拜访华学士,以他的名声,必然受到礼遇。

可那样的话,又怎样去向人家求见一个婢女呢?思前想后,他想出一条“苦肉计”。

首先,他到当铺买下一套已经洗得发白的蓝布儒衫穿上,然而酝酿了半天情绪,来到华府门前不远处,双眼含泪地踱来踱去。

这一招还真灵,不一会儿,就有好心人上来问他的情况。

他佯装无奈地诉说:“小生本是苏州人士,埋头读书,别无他长,谁料天降横祸,父母相继去世,小生生计无着,特来无锡投奔亲戚。偏偏亲戚家又已搬迁,找不到下落,我已身无分文,走投无路了!”说完呜咽咽地悲哭起来。

围观的人同情地安慰他,心软的人还陪着他落下几滴泪。

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位华府的管家,见眼前的书生眉清目秀,颇有灵性,如今落魄到这地步,确实可怜,便想帮他一把。

于是,他上前道:“公子如果不嫌弃的话,我倒是有个地方,可让公子权且安身。”

旁边的人,认出他是华府的管家,纷纷奉承他有办法。

唐伯虎一听是华府的管家,心中暗暗高兴,急忙擦干眼泪,答谢道:“承蒙大伯提携,只要有安身之所,还有什么嫌弃!”

华府管家被众人捧得很受用,拈着胡须说:“我家老爷,正想为两位公子请一位伴读的书僮,公子不嫌辱没清名的话,我可以向老爷举荐。”

唐伯虎连忙上前,千恩万谢。

就这样,通过管家的推荐,唐伯虎顺利地通过了华老爷的测试,当上了华家两位少爷的伴读,并获名华安。

华家老爷学富五车,才识俊雅。两位儿子却难承家学,不但天资愚钝,而且懒惰贪玩,请了个老学究教了他们十几年,依然写不出勉强通畅的文章,华老爷十分失望。

现在请了个灵秀的书僮华安,为儿子伴读,也希望两个儿子能沾染些灵气,稍有长进。

无奈这两个草包公子,根本不肯把心思放在读书上。他们欺负老学究先生年老眼花,只要先生一不注意,便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挤眉弄眼。

有时,他们会对着窗外的天空发呆,甚至还偷偷溜到前面,把先生的茶杯中倒上墨汁,让老先生喝得满嘴乌黑。他们在下面掩口窃笑,老先生还莫名其妙。

唐伯虎深知,华家两位公子确是“朽木不可雕也”,因而也不想用心督促他们读书,只是一味顺着他们,倒也颇得两位公子的欢心。

表面上在书房伴读,唐伯虎的一颗心天天都在寻找秋香的踪影,可一个月过去了,竟连秋香的气味也没闻到过。

原来事出有因,华家两位傻公子虽不善念书,却是拈花惹草的好手,都沉迷于家婢秋香的美艳,总是想方设法找她纠缠。

为了她,兄弟俩还动起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