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虹一剑-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则艺儿既非为狼卸去,到底在何处呢?侯老侠道:“你且莫慌,定一定神,看看四周可有什么异处再说。”

就这时闻得东偏殿唏聿聿一声马嘶,又是蹄子乱踢的声音。诸葛玉堂正要去看个究竟,忽听侯老侠笑着骂道:“原来是这个畜牲!”

诸葛玉堂回身一看,见侯老侠手拿一段黄精,不由诧异道:“这是典精,怎会在此处发现?”

侯老侠笑道:“且上东偏殿看看。”

正说着,东偏殿墙上有人喊道:“爷爷,我在这里。”说话的人正是艺儿。

诸葛玉堂又惊又喜,只见墙头上跳下一只大白猿,艺儿两手围住白猿的脖子,伏在它背上。

这白猿先一蹲身让艺儿走了地来,然后围着侯老侠吱吱乱叫。诸葛玉堂方在不解所谓,侯老侠已自指着白猿笑骂道:“你这东西,淘气得可恨,还不来见过诸葛大侠!”

白猿闻言,乖觉之至,转过身来,双腿一蹲,学人做了一个请安的姿势,惹得艺儿哈哈大笑。

诸葛玉堂见这情形,已知是一微上人座下的灵兽。但不知荒山深夜,何以到了此处。

原来艺儿正坐在梁上,但听四处狼叫,心中也觉有些害怕,忽然看见雪地里一对小小红灯笼似的,越来越近,到殿上光线较黑之处才大约看清,是一只浑身白毛的怪兽。

那怪兽吱吱乱叫一阵以后,竟自沿在柱子猱升上来。艺儿又好奇,又害怕,心知爷爷在远处宰狼,喊也无用,便定睛看着,那怪兽到底要干什么?

不一会怪兽从梁上爬过来,这才看清是只大猿猴。艺儿听姑婆婆说过,猿猴最喜欢戏弄人,便在梁上摸了块碎瓦片在手里,心说:“哼哼,你要敢惹我,我就兜头砍你一瓦片!”

谁知那白猿爬至艺儿面前,毛茸茸的手掌,送过来一个似地瓜般的东西,艺儿不知何用,但觉香味甚好,似是食物。

果然,白猿左掌托着东西,右掌不住在嘴边拍着,意思是要他吃下去。艺儿看它并无恶意,又觉这头朱睛白毛的大猿猴,十分好玩,便伸手来接它的食物,不想一失手掉落在地上。

艺儿心里怪可惜的,不住望着地下。那白猿伸过毛手来拍拍他的背,张牙舞爪做了一遍手势,艺儿弄了好半天才懂它的意思,意指远处多的是,吃不了。

艺儿陡地想起,听侯爷爷说过,老和尚那里有一只灵猿能懂人话,莫非就是这只大白猿?

因此,艺儿便问道:“你可就是我师父老和尚叫你来的?”

白猿连连点头,嘻嘻的笑着。艺儿惊喜交集,不由得说道:“我现在不能跟你去,我要等爷爷。”

白猿又点头,似乎懂艺儿的话,同时伸出双掌来替艺儿解丝绦。艺儿因知是老和尚的灵猿,便自由它行动。

那白猿解开丝绦,把艺儿抱着,也不跳下地来,就在梁柱之间,窜来窜去,跳到东偏院墙头。只见墙外有两三只狼,不住作势上扑,因墙太高,跳到了半,便掉落在地上。

白猿蹲在墙头,看了半天,忽然兔起鸡落,身子一长一伏,手中已发出一块瓦片,打得一头狼惨叫一声,拨头便跑,这白猿却嘻嘻的笑了起来。

艺儿看得有趣,也捡了几块瓦打去。一霎时,把几头狼都打跑了,白猿这才跳下地来,又毛手毛脚去逗弄那一马两骡,惹得三头牲口,不住扬蹄乱踢。

这时,侯老侠和诸葛玉堂已自进殿,侯老侠从地上捡起一段黄精,看到上面粘着数根白猿毛,便知其中缘故。这诸葛玉堂一听艺儿和侯老侠说明经过,心下方始明白。

诸葛玉堂笑道:“这头灵猿,不知该如何称呼?”

侯老侠道:“你管叫它老白就是了。”

诸葛玉堂便向白猿道:“老白,将来我这小孙儿,可得托你多多照应他呢!”

老白听罢,连连点头,一跃过去,又把艺儿抱了起来。

侯老又道:“这老白还有个诨名,叫……”

一语未了,老白已放下艺儿,纵过来拉着侯老侠,推来搡去,诸葛玉堂正在不解所谓,侯老侠又道:“它不准我说它那个丢脸的诨名呢!”

原来这白猿原是夫妇一对,自一微上人定驾伏牛山后。一日见此一对白猿为千年毒蟒内丹所伤,便救回石洞,加以疗治,这对白猿为一微上人佛力所感化,皈依座下。老白是公的,母猿则如人间悍妇一般,居常日子,四处撵着老白责打,一微上人便戏唤老白为“怕老婆”。现在母猿已经去世,老白这“怕老婆”的诨名却是叫开了。大概灵猿也如世间男子汉,都以懔内为不体面之事,所以一见侯老侠要揭它的短处,便不依不饶的,如小孩子儿一般。

这时远处一轮红日,已隐隐有出海之势。侯老侠和诸葛大侠,虽经过这一夜劳累,但有这片刻的休息,精力便已复原。艺儿更因这一夜所经,都是新奇之事,精神一提,也无倦意。当下重新添薪生火,煮开一锅雪水,饱餐已毕,收拾行装.准备动身。

这是到一微上人洞府,最后一程。诸葛大侠祖孙,倍觉兴奋,雪后天寒,都自不觉,侯老侠和诸葛大侠各自上了坐骑,艺儿却由老白背负着,在漫山遍岭的白雪中飞驰。

诸葛玉堂原是饱学之士,见这光景,勾起雅人清兴,在马背上与侯老侠笑道:“古人骑驴踏雪寻梅,称为雅人深致。似咱们这等境地,却是千古所未有呢!”

侯老侠感叹道:“这也是人生遇合之奇,当初我与一微上人化敌为友,订为生死之交,已是奇事,但比艺儿与一微上人,四世因果,将来难免有一场人伦剧变出现,又是奇中之奇了。”

诸葛玉堂大惊道:“怎么说是将来有‘人伦剧变’?”

侯老侠微喟一声道:“注定如此,也是无可奈何!”

诸葛玉堂心下不能释怀,便又紧迫问道:“老前辈可否略为指点,看看可有趋避之法?”

侯老侠沉吟半晌道:“要说趋避,谈何容易,你我皆无能为力。好在对艺儿的结局,只有好处,并无妨害,其中详细缘由,我亦说不上来。总之,一切皆是命,万般不由人,你就置之度外也罢!”

诸葛玉堂心知天机不可泄漏,好在听说对艺儿并无妨害也就暂时放心了。

正午时分,已行了将近三十里,转过一道山口,侯老侠一催脚程,迳往一条小径前行,越走越窄,两旁削壁,挡得日色全无,竟似行在黑胡同中。

第三章 阴阳脂粉玄蜘教

九指神偷侯陵与太极阴阳掌诸葛玉堂,行至一微上人洞府之前,只见万斤巨石,拒客门外,老白带着艺儿坐在树上,见二人到来,老白扶着艺儿,飞跃而下,静候行止。

诸葛大侠心中暗想,巨石当门,不知何路可人?正思忖间,侯老侠已取出两枚钱镖,三指微勾,斜着向上一扬,但见那两枚青钱,一上一下,各呈弧线向前飞去,丈余外两钱相撞,发出如幽谷笙簧般“铮”的一响,然后两钱又宕了开去,仍以弧线进行,再次相撞,发出微响,如是三次,方始落地。这是侯老侠访客投贴的信号,自己题名,叫做“迎门三揖”,乃是对主人很尊敬友好的表示。

铮然之声响过,随即听得一缕极细但极清晰的声音,破空而来,说道:“侯师弟请稍待,可还有嘉客?”

诸葛玉堂知是·微上人的语声,这“隔山传声”的功夫,比“传音入密”又是高了—筹,不由得既骇且敬,不待侯老侠答言,赶紧一拉艺儿,双双跪了下去,口中说道:“弟子诸葛玉堂带领艺儿,特来叩见老前辈。”

一微上人遥遥答道:“诸葛大侠的称谓不敢当,待老衲启门肃客。”

侯老侠一把将诸葛玉堂和艺儿拉了过来,那老白却又跳了过来,牵起侯老侠的右手,不住作势往前推,嘴里吱吱乱叫,诸葛玉堂和艺儿都觉奇怪,不知它要做什么?

侯老侠笑道:“这东西要我自己推门进去呢!也罢,让你们看看一微上人的绝妙布置。”

语声甫毕,侯老侠已自双掌齐胸,掌心向外,极缓慢的向前乎推,好似非常费力一般。

那老白喜得咧开大嘴,拉住艺儿,指着巨石,示意要他观看。

诸葛玉堂亦已看到,那块光滑如镜的万斤巨石,可然作怪,竟已在中间缩进一块,三尺余宽,一丈余高,天然成为门户。

侯老侠一面推,一面往前走,不一会,巨石中间,露出光亮,门户大开,老白抱起艺儿,飞也似的穿进洞中,诸葛玉堂也随着侯老侠,缓步而进。

诸葛玉堂进洞一看,才知那巨石中间,就像抽屉一般抽去一块,下安滑车,进洞以后,再在后面如法推动,那“石抽屉”便仍旧嵌入巨石中间,天衣无缝。

者葛玉堂尚未拜见一微上人,就这片刻间,得以见识“隔山传声”的绝学,和这巨石封洞的鬼斧神工,不由得在肃然起敬之中,万分兴奋,心想纵横江湖数十年,直到今天,才算真正开了眼界。

就这时,听见苍劲慈祥的声音,发自身后,说道:“嘉客光临,接待来迟,诸葛大侠不见怪吧?”

诸葛大侠,回身一看,见那一微上人,身材高大,剑眉半白,一双星目,湛如秋水,却又满含慈祥,真如两块人世罕见的玄色宝石,一见之下,不由人不倾倒,当下率着艺儿,—齐拜了下去。

一微上人赶紧说道:“诸葛大侠无故行此大礼,万万不可!”

语声未终,大袖一展,诸葛大侠身不由主的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说道:“弟子何幸,得以叩见绝高僧,还求老前辈多加训诲。”

一微上人单掌立胸,口中答道:“不敢,不敢,请进待茶。”一面说,一面拿眼打量艺儿。

诸葛玉堂方要再说些敬仰的话,侯老侠已抢在前面指着艺儿笑道:“师兄,这就是你的有缘人,我可交了差了!”

—微上人慈眉一低,合十答道:“辛苦师弟,不知何以为报。”

侯陵哈哈一笑,牵着艺儿送到一微上人面前,这一老一小,四目相视,久久无语。

原来艺儿一则到底年幼害羞,再则诸葛大侠的家教,极重尊卑长幼的礼数,艺儿见爷爷对这老和尚如此恭敬,更不敢胡乱说话。一微上人因艺儿是前生的故人,不由得万感交集,所以一时也不知从何说起。

侯老侠略知老和尚的心意,便以半客半主的身分,代一微上人延客,向诸葛玉堂说道:“老弟台,请!”

诸葛玉堂微一躬身,移动脚步。一行四众,缓缓行去,老白却是乖觉,早巳把骤背上的行李卸了下来,扛着先送到洞中。

转过一道山腰,诸葛玉堂只见迎面石壁高耸,壁下鉴出洞门,门上石壁有四个字:“剪云小筑。”两旁有一副对联:“十二因缘,悟七心之尽妄。三千世界,扫八垢之皆空。”字皆入石近寸,波磔显然,不像是用“大刀金刚指”刻写出来的。

诸葛大侠心下疑惑,不免多看了几眼。侯老侠笑道:“老弟台可是觉得这一联一额,不像‘大力金刚指’的施为?”

诸葛玉堂答道:“正是如此。如用‘大力金刚指’刻写,笔划之间,应该深浅如一,却不该有这勾勒波磔的痕迹。”

侯老侠道:“这是一微上人的绝艺,名为‘书空笔’,比‘大力金刚指’还高明得多。”说着,向诸葛玉堂挤了挤眼。

诸葛玉堂心知侯老侠暗送秋波,乃是示意他向一微上人讨教此一绝学,便即点头表示会意,紧记在心。

穿过“剪云小筑”的石洞门,豁然开朗,万山起伏,烟云四合,一片山坪,前临绝壑。侯老侠领先往左,由一条山道抬级而上,到半山腰向南之处,又是一片小小草坪。药圃花坛,种满奇花异草,收拾得极为精美。药圃中一头老鹤,身高五尺。先冠雪羽,意态萧闲,艺儿一见,便目不转睛的看个不住,脚下一滑,几乎跌倒,一微上人,趁势一把抱了起来,含笑问道:“你喜欢它吗?”

艺儿憨憨的笑了起来。老和尚也觉欣然,抬一抬手,白鹤翩然行近,一微上人指着艺儿,向白鹤说道:“秋雪,这是咱们家的小客人,以后相处的日子正长,你要好好照应他!”

这头名叫“秋雪”的大老鹤,一声轻唳,长喙轻触艺儿的手背,似表示友好之意,喜得艺儿笑逐颜开,恨不得当时就骑上鹤背,直薄青云,游玩一番。

须臾穿过一条白石小径,这才进入一微上人的石洞,洞门上刻——个“ⅹ”字,“ⅹ字洞”共有大小五间,一大四小,拈如梅花,石壁黑章白文,光滑如镜,异常美观。中间最大的一间,名为“知黑齐”,中设一张八尺长五尺宽的石案,陈图书文具,原来一微上人出家以前,也是一位世家公子,性好翰墨,如今虽已遁入空门,高龄百岁开外,仍是结习未忘,月白风清之夜,坐禅静修之暇。偶尔也还要吟风弄月一番,寄托闲情。

主客四人,就在这“知黑齐”中坐定,灵猿“老白”不知从何处出现,手捧一个径尺的石盘,满盛着各种果物,有黄精、紫密等尘世罕见奇珍,摆在石案中间,捉起艺儿的小手,叫他自行取食。

一微上人笑道:“嘉客在此,怎不取侯老侠的酒来!”

老白“嗷”的叫了一声,举起毛茸茸的手掌,在它自己的猴袋上,拍了一下,似自责忘事该打,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不一会老白取来了“火枣酒”,这是侯老侠沽来上好佳酿,精选灵宝县的名产秋枣,加配名贵药物,浸制而成,枣子一个个泡得红光闪耀,酒香四溢,入口甘醇无比。

当下侯老侠与诸葛玉堂品尝火枣酒,一微上人索性滴酒不闻,将艺儿拉在身旁坐下,不时取果物与他食用,一面照料艺儿,一面听侯老侠细谈路途经过。

谈到天王寺夜遇狼群,灵猿老白忽然出现之事,一微上人才微笑说出,乃是听见侯老侠摄口长啸,特遣老白前往迎接。诸葛玉堂心想,天王寺离此数十里之遥,侯老侠啸声,老和尚听闻如在眼前,难不成真有顺风耳、千里眼的通天澈地之能?

叙过闲话,慢慢谈到正题,侯老侠心知艺儿和老和尚之间,有一段特殊渊源,有许多话,这时还不能让艺儿听闻,便叫老白将他带出去玩。

等艺儿兴冲冲与老白一走,侯老侠首先开言道:“师兄,艺儿拜师之礼不可少,定个日子,完此大礼,让诸葛老弟眼看着付托有人,也好了却一件心事。”

一微上人,目光一拢,慢慢说道:“但有师徒之实,不必有师徒之名也罢!”

诸葛大侠闻言一惊,急急问道:“老前辈何出此言?弟子愚昧,尚求明示。”

一微上人答道:“老衲与艺儿四世宿业,了在今生。佛家最重因果,多一层名分,多一缕牵缠,何必又结下来生的业果。”

侯老侠插言问道:“那么以师兄之见呢?”

一微上人道:“尽我之力,造就艺儿,却不必拘于师徒之名。”

侯老侠踌躇道:“日长相处,也总得有个称谓才是。”

一微上人微笑道:“我叫他艺儿,他叫我老和尚。有何不可。再有一法,何不师弟你收了艺儿,我替师弟训徒授艺,岂不甚好?”

侯老侠摇手笑道:“你不必先拿话套我,将来我那两手三脚猫的玩自然少不得也要传给你那宝贝徒弟,等他江湖成名以后,提起来我脸上也有光彩。现在是你的徒弟?我万无眼红来抢的道理。”

一微上人道:“师弟言重了……”

只说了半句,诸葛玉堂抢着说道:“弟子草茅下士,难识禅机,只是既有师徒之实,仍旧结下来生因果,不知老前辈于此亦有解说否?”

老和尚闻言似矍然一惊,双目微张,精光四射,少停又低垂慈眉,朗声说道:“善哉,善哉!施主当头棒喝,顿闻茅塞!”

诸葛玉堂赶紧惶恐万分的谦谢道:“老前辈快休如此说,使弟子置身无地。”

侯老侠拍手笑道:“这一说师兄是收定了艺儿了。不过,艺儿管我和诸葛老弟都叫爷爷,这辈分上我们似乎有僭,占了师兄的便宜。”

诸葛玉堂最重礼数,一听这话,也自省觉,确有不妥,不禁搓手焦急的说道:“侯老前辈这层顾忌,确是有的,这却如何处置?”

一微上人摇头答道:“各有各的因缘,诸葛大侠不必索怀。再说,老衲与艺儿四世故人,他叫我一声师父,我真还觉得受之有愧呢!”

侯老侠也对诸葛玉堂道:“世俗礼数不为佛家而设,刚才我是说笑,老弟台不须认真,我看拣日不如撞日,今天就叫艺儿行了拜师大礼吧!”

一微上人微微颔首道:“也好,我先问他几句话!”

诸葛玉堂一听这话,喜不自胜,立即站起来,走出洞去,叫过艺儿,嘱咐了几句,然后领着他进来。

艺儿一见老和尚,依照诸葛玉堂的嘱咐,便要叩下头去。一微上人赶紧说道:“你先站住,听我说。”

艺儿依言而行,垂手肃立,八九岁的孩子已颇有大人的样子了。

一微上人轻声说道:“艺儿,你可是愿意离开你爷爷,跟我过活?”

艺儿说道:“爷爷会来看我的。”

一微上人道:“那是自然。不过我这里苦得很,没有好的吃,也没有人陪你玩,你住得惯吗?”

艺儿答道:“老白会陪我玩,还有那只大白鹤,我要跟它做朋友!”

一微上人点头说道:“好!我再问你,你为什么要拜我做师父!”

艺儿答道:“学本事。”

一微上人间道:“学了本事干什么?”

艺儿很快的答说:“杀坏人!”

一微上人,长眉一轩,正色说道:“我教会你本事,可不是叫你去杀人。”

艺儿对老和尚的威颜有些害怕,怯怯的回道:“我听师父的话,不杀人。”

一微上人紧接着问道:“你愿意听我的话,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是吗?”

艺儿毫不迟疑的答一声:“是!”

一微上人不再多问,定睛看着艺儿,良久,良久才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你就随我在这里吧!”

艺儿心性乖觉,当即双膝着地,恭恭敬敬叩了三个头,老和尚也就坦受不辞。

等艺儿站了起来,一微上人又问道:“趁你爷爷们在此,你有什么话向我说?”

艺儿两只黑多白少的精灵双目,骨碌碌转了一下说:“求师父把我小姐姐也收了下来,好不好?”

一微上人方在闻言错愕,不明就里,侯老侠已自哈哈大笑.一说湘青与艺儿私下所约,老和尚也不由得莞尔答道:“这却不行,不过我让你小姐姐,每年来玩两趟,可好?”

艺儿先听师父说“不行”,大失所望,后听师父答就每年“让小姐姐来玩两趟”,一想这也不错,便又高兴了。

这时老和尚已徐徐站了起来,缓步向外,余人不知他要做什么,—齐跟随在后。出了田字洞,老和尚两掌轻拍,立见一鹤一猿,飞也似的来至跟面。

老和尚抚着艺儿的头顶向秋雪、老白说道:“他叫艺儿,是我所收的徒弟,我把他交给你们了。”

那秋雪丹冠一摆,大有千金一诺的神气,老白学着人样,毛掌拍拍胸脯,似表示一力担承。

诸葛玉堂一见猿鹤如此通灵,赞叹不绝,躬身向一微上人说道:“老前辈如此栽培艺儿,弟子感同身受,只是他临世福缘,也实在令人羡煞。”

一微上人听诸葛玉堂如此说法,大有恨不及身受教的心意,便笑道:“老衲闭山数十年,人所罕至,得与诸葛大侠盘桓谈艺,实为平生一快.好在相聚还有数日,等过了冬至,让我八十岁学吹鼓手,也向诸葛大侠讨教几招武当绝学。”

原来诸葛大侠出身武当,武当与少林同为天下名派,一微上人故有此谦虚之语,骨子里是准备以独门绝艺相授,诸葛大侠哪有不知语中含意之理,不由得满心欢喜,心想一微上人,名满武林,拳剑双绝,从无人能知其功夫多深,有多少令人瞠目不知其出处的独门秘艺,只要学得一两样,此行就胜似十年苦功了。

于是,诸葛玉堂躬身笑答道:“既入宝山.想老前辈也不忍叫弟子我,空手而回。”一微上人微微一笑,颔首应允,重又回至洞内,引领诸葛玉堂参观各处。

那ⅹ字洞天生一大四小五个石室,地形分布,略如ⅹ字,这便是洞名的由来。除了当中最大的一间,题名“知黑齐”以外,其余四间,一微上人也各锡以佳名,一名“浮青书屋”,是皮藏经典之所,一名“守白轩”,为一微上人起居之处,一名“翠云窝”,乃是待客之所,正东一洞壁上有一圆形石窗,每当旭日初升,红光满室,因取“紫气东来”之义,题名“迎紫馆”,一微上人准备好让艺儿居住。另外由“翠云窝”、“守白轩”之间,拾级而下,尚有一洞,储藏什物之类。

诸葛玉堂见这百龄开外的老和尚,独处深山,竟将一个石洞,布置得井井有条,一面惊奇,一面心想艺儿住在这里,生活起居,不似想象中那么简陋清苦,便也放心不少。

不数日已到冬至之期,诸葛玉堂前一夜谈至三更,与侯老侠回至“翠云窝”安息。冬至夜间特长,坐功已毕,听见外间“知黑齐”中有响动之声,细一分辨,似是一微上人与老白在搬运什么物件,因身是客位,不便出外探视,只得继续闭目调息,藉以养神。

又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忽听洞外发有异声,如空山落叶,又似万木迎风,无数低微轻响,汇成隐隐雷鸣。张眼一看,侯老侠正自轻轻跳下地来,弹去松脂灯上的灯花,光焰顿时冒长,照得满室通明,细看侯老侠的脸色,异常平静,竟似毫无所觉一般。

诸葛大侠迟疑的问道:“老前辈可知洞外何以如此嘈杂?”

侯老侠回道:“你忘了今天是一微上人,一年一度举办‘忘我消寒会’的日子了吗?”

诸葛大侠心细如发,哪有遗忘之理,因又问道:“但不知一微上人请的哪些位宾客?”

侯老侠诡秘的一笑,说道:“回头便知分晓。”

诸葛玉堂急欲一观究竟,便也跳下石榻,取壁角寒泉,略一漱洗,与侯老侠出了“翠云窝”,由一处甬道走向“迎紫馆”,石壁圆窗中,晨曦已上,艺儿亦正自起身,恭恭敬敬向两位老人家叫过一声,一齐走到“知黑齐”去。

那知“知黑齐”中巨灯辉煌,地下摆着无数大藤萝,满盛着半青半黑的块状之物,老和尚人影不见,那老白却正在扛着一个藤萝向洞外走去。

诸葛玉堂心下奇怪,从藤箩中取起一块半青半黑的块状物,拿近一看,微闻清香。诸葛玉堂圣手神医,深通药性,一闻之下,便知内含黄芪、黉参、茯苓等类名贵药物,但不知作何用处。

正在疑惑之时,只见侯老侠已拿起一块,递给艺儿说道:“你吃一块看,好吃得很。”

又对诸葛玉堂笑道:“你也来块试试。”

诸葛玉堂取了一块放入嘴内,果觉甘芬满口,正要动问,是何物所制,作何用处,一微上人已自“守白轩”走将出来。

艺儿一见,顾不得先吃点心,抢步上前,亲亲热热叫了一声:“师父!”

诸葛玉堂与侯老侠也跟一微上人,见过了礼。老和尚牵着艺儿的手,向诸葛玉堂笑道:“老衲今天办一场‘忘我消寒会’,想奉屈诸葛大侠同作主人,不知诸葛大侠随身可携得有药箱刀圭?”

诸葛玉堂好生不解,只得答道:“携得有药箱。”

一微上人接着说道:“如此就请诸葛大侠取来,也是一场功德。”

诸葛大侠匆匆取过药箱,随一微上人出至洞外。放眼一看,满山遍野,皆是各种兽类禽鸟,挨挨蹭蹭,挤在一起,狮子挨着老虎,狗熊傍着豹子,树梢上挂着猿猴,山涧中盘着毒蛇,狼钡勾搭,狐鼠同眠,松鼠喜鹊之类,在威武凶猛的虎豹身上,爬来跳去,说不尽的干奇百怪。

突然狮吼一声,虎啸继起,千百种禽兽,一齐发出吼叫鸣啸之声,震得山谷间轰轰如雷鸣一般。诸葛玉堂心旌摇摇,略有怯意,再看艺儿,亦自脸色青白,但毫不退缩,仍旧在老和尚身边挺胸兀立,在八九岁的孩子,真也是难得了。

但见老和尚点足一跃,站在一条高达二丈有余的石旬上面,双手挥了一阵,下面立刻安定下来。诸葛玉堂见此光景,才知刚才禽鸣兽吼,实是欢呼,并无恶意。

这时见老和尚不知怎么,已在那方圆不足一尺的石旬尖上,盘腿坐定,纹风不动,双手合十,朗声念道:“同类相残,杀伐相寻,欲问来世,且看今生。普度有缘,流水行云,空山寂寂,证菩提因。”

偈子念罢,又是大吼一声。诸葛玉堂一惊之下,顿觉心地清凉,再看那些熊狮虎豹,无不慑伏在地,这才知老和尚这一声狮子吼,非同小可。

这时一微上人,善目微阖,禅声高唱,念的不知什么经文?但觉清越嘹亮,如钟鼓和鸣,杂以笙簧,令人心旷神怡,气和性静,四肢百骸,无不舒坦,心头更有一团春意,向善之念,油然而生。诸葛玉堂回想平生所作所为,多半犯了贪嗔爱凝之戒,不觉汗如雨下,恨不得马上便有一个行善的机会,得以稍赎前衍才好。

其时侯老侠已自盘腿坐在地上,闭目静听,平日嬉笑神态,尽皆不见,满脸肃穆之容。诸葛玉堂,偶一回头,蓦然惊觉,赶紧也盘腿坐下,回头看见老白与艺儿亦皆悄悄跪伏在地,神态极其恭敬,秋雪却是玉立亭亭,丝毫不动。再看下面,百兽千禽,一齐低头,心下暗想,若非亲眼目睹,这等景象随便说与任何人,也难信其为真,佛门广大,实非虚语。

老和尚这一篇经,足足念了顿饭时分才罢,飘身下了石旬,未见如何行动,身形已至侯老侠等人面前。诸葛玉堂方欲开口,侯老侠已抢先说道:“此时没有工夫说话,先帮着上人布施要紧。”

说着,忙走至一边,拿起藤箩,将那半青半黑的食物,倒在地上,老白亦是纵跳如飞,帮着动手,诸葛玉堂与艺儿亦赶紧上前帮忙。不一会工夫,所有食物都已倒在地上,共分四堆,形如小丘。

这时满山遍的禽兽,就像孩子见了好吃东西一般,无不注目流涎,但似都有所顾忌,不敢上前。

一微上人举目四顾,踏出一步,手里拣了很大一块食物,抬手叫艺儿过来,嘱咐道:“你拿这给那最大的一头狮子吃,别怕!”

艺儿还未答言,站在身后的诸葛玉堂却吓得心惊肉跳。抬眼一看,百兽前面,果然站着一头大狮子,金毛玉爪,圆目仰鼻,形态好不惊人。心里埋怨老和尚太也不知轻重,万一兽性一发,无论如何抢救不及,艺儿岂不膏了狮吻。

正在急得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万分尤急为难之时,只见艺儿已自捧了那块食物,走上前去。行至半途,回身望了一下,诸葛玉堂以为艺儿胆怯,刚要张口呼唤艺儿回来,侯老侠紧着一扯他的衣服,方把要喊的话,咽了回去。

就这一顿挫间,艺儿已走近那头狮子,双手伸了出去,似在等候狮子前来食用。偏那狮子迳自看着不动,这一僵持,诸葛玉堂的一颗心直悬在喉咙口,心想孩子真不懂事,把食物悄悄放在地上,转身回来,不就完了吗?

艺儿见狮子不动,便又迎上前去,把食物直送到狮子口边。哪知狮子尚未张嘴,旁边突然跳出来一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