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神-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君生展颜一笑,背负起书筪,启门而出。

这时候,辰时刚到,因为雾大的缘故,天色朦胧,显得隐晦。他迈开大步,朝着街头走去。

忽地站定,静立。

前面站着一人,青衫磊落,脚踏芒鞋,系一条灰色腰带,而头上,戴一顶斗笠,遮掩住了面容。

然而他站在那里,浑身上下锋芒毕露,犹如一柄绝世宝剑,是怎么遮掩,都遮掩不住的。

剑气逼人,吹毛断发,人的灵魂都仿佛在战栗不安。

燕非侠,蜀山第一剑。三十三天中不世出的剑道天才,锋芒最露的一个人,但同时,又是最神秘的的一个人。

“我说过,我们还会见面。”

燕非侠淡然开口。

叶君生双眸微微一缩:“我正等着。”

“今天殿试,是你三元封神最大的一个契机。得之,则气运汇集;失去,则前功尽毁。”

“我知道。”

燕非侠呵呵一笑:“你镇定得让我感到意外。”

叶君生也笑了:“人生在世,但求胸怀快意,何必计较于一时得失?”

燕非侠道:“好,好,都说读书人心怀最为广阔。能容天下,今日一见,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那我等你高中状元时,所凝聚出来的贤道之剑,与吾剑比,孰更锋锐!”

说罢,干脆利索地转身离去,很快消失在雾色之中。

叶君生神色不动,心中却明白:今天,或将是一生中最为漫长的一天。

……

西山寺。臭和尚早早起身,走出寺外,见到黄梦笔居然比他更早。从外面走回来。其身后,赫然跟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家,唇红齿白。虽然衣装朴素,但掩饰不住的灵气钟秀。

臭和尚眼睛一瞪,大感惊奇。把黄梦笔拉过一边,低声道:“大师兄,你从哪里拐骗来的小姑娘?”

黄梦笔白眼一翻:“什么拐骗,臭和尚你说话都是臭的。人家叫小夭,我新收的徒弟。”

“徒弟?”

臭和尚失声叫道。

在他看来,这黄梦笔作为羽化道新生代大师兄。惯于饮酒作乐,喜爱游戏人间。今天不知怎地,居然无端端跑去收个女徒弟。还是个幼齿,实在有些不同寻常。

臭和尚便开灵眸,观望女孩子,口中啧啧有声。他算是明白过来了,此女灵秀如泉。潜力无限,实在是个好苗子。

三十三天诸多宗派。经常会有人在红尘行走,一来淬炼本心;二来还会挖掘些具备潜力的新人,引荐入门培养。

咦,不对,在这骨节眼内,黄梦笔突然收徒,莫非另有蹊跷?

臭和尚心思一转,又问:“大师兄,今日殿试,至关重要,你有何办法?”

黄梦笔双手一摊:“该用的办法,前面不都用了嘛。现在,就看那小子的造化。”

臭和尚道:“三十三天有剑书传信,说到天下气运有变。可惜天机隐晦,尚不明朗,真是急死人了。”

黄梦笔道:“和尚,你也算修为高深之辈了,为何如此沉不住气?虽说我们都不愿有人红尘封神,争香火。可天道乾坤,总有道理。”

臭和尚跳起来:“如今你就这般说辞了,当初我去托梦,后又设阵唤‘回头是岸’,敢情就我在当恶人,把所以因果揽上身。”

黄梦笔正色道:“和尚,你这话不对。因果是当初你在冀州时便结下的,与现在何干?”

臭和尚默然不语:昔日在冀州,的确是自己看走了眼,先是点醒楚三郎在先,然后又想渡化叶君生……再到扬州雨夜偶遇,诸多种种,因果纠缠越来越深。

故而后来知晓叶君生真正身份后,嗔念频生,都有因由。

想通这一层,他心生烦躁。

黄梦笔道:“和尚,事情到了这一步,就只剩下燕非侠那一场了。然而以他自负骄傲的性格,断然不会作甚手脚,只会光明正大约战,应该在叶君生中状元之后,凝练贤道神剑。”

“如果叶君生没有被点上呢?”

臭和尚反问。

黄梦笔一笑:“那不正符合你我所愿嘛,三元封神,乃气运所定,不足一元,便会有残缺。等多三年,天下气运早不知变成什么模样,再轮不到他了。”

臭和尚连连点头,这些话,孤空寺的主持也早有交待。

那么,就等今天的殿试结果吧。

殿试,只进行一天,即时出结果。然而如今太子代政,主持殿试,其与叶君生存在不可愈合的矛盾裂痕,怎么可能会点叶君生为状元?不当场寻个由头打杀,都算运气。

变数,最大的变数就在这里。

如此说来,叶君生想三元封神,简直便是做梦。

……

殿试,个人科举的最后一关。对于中举的人而言,考过这一次,以后都不可能再有机会了。所以在最后的环节里,谁都想表现出最优秀的一面,拿到最佳名次。

这些名次,不但是荣耀,更关系日后仕途的进程。

殿试理论上只要能参加,都不会存在落榜的可能。然而成绩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倘若落在三甲去,名分就跌了,难以拿出手。

至于能拿到第一甲,无论探花或是榜眼,乃至于第一的状元,皆为无上荣耀。插花游城,万众瞩目。日后亮出来,同样能成为耀眼的资格阅历本钱。

一大早,一众获得殿试资格的士子考生早早来到紫金城外,等待宣旨开门,然后进去。

每一个人都穿得光鲜无比,从头到脚,全新装束,一看便知花费了不菲的本钱——

走到这一步,哪怕出身贫寒,都早得资助,鲤鱼跃龙门了。

彼此碰头,除了十分相熟的人能说上几句话外,其他人皆保持沉默。有些胆儿比较小的,想到即将面圣,都不禁潸然流了冷汗。

第三百一十章上殿

(感谢书友“珠海阿龙”“你好烦呀”“自在飞花197”“LUY”“拈指傻笑”等的慷慨打赏,今天好多打赏呀,南朝不胜荣幸!)

“君生,君生等等!”

将近紫禁城时,边上传来焦急的呼唤,正是李逸风,以及焦不离孟的黄元启。两老身后,停着一架马车。

叶君生连忙走过去问候。

李逸风凝视着他,叹口气:“君生,如今我也不知说什么好。”

局势恶化,大局波澜,已远非个人所能自主。依他本意,本想叫叶君生不参加殿试了,暂避锋芒。然而又怕太子追究,施以重罪。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若赵匡启要拿叶君生,能逃到哪里去?

叶君生微微一笑:“君子之交淡如水,李老但请放心,不会有事的。”

听他说得淡定,李黄二老都满腹疑惑,想不到事到临头,叶君生还有什么底气,莫非源自赵峨眉?可二王爷说了,九公主早已返回峨眉山去了。

叶君生忽而拿出一个包裹,递给李逸风:“李老,这是学生前些日子心血来潮所写的字,还请笑纳。”

李逸风接过。

“我去也。”

叶君生留下这一句,拱手作礼,转身大踏步走向紫禁城门汇合点。

捧着长条形包裹,李逸风一时间有些懵然。

黄元启道:“逸风,且打开来看写得什么。”

于是打开包裹,见到里面包着四幅字。急忙打开观看,但见笔墨森然,一笔一划,皆崚嶒有骨: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这是遗言之举呀。

李逸风心中一震,忽然间明白过来,看往叶君生的背影,双目竟流淌出了热泪。

他与黄元启,早抱了舍生取义的念头。坚决不同意二王爷的安排,留在京师,只等死。

然而两人没有想到。叶君生竟也存了同样的心志,而且以书帖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四幅字,三十二个字。字字入心,气骨凛然。

一遍一遍看着这字,又看着远处模糊的身影,黄元启跺足道:“君生去也。”

在两老心目中,这四幅字或将是叶君生的绝笔。同时世间再没有什么作品能与相媲美了,书圣的都不行。

……

时辰到,紫禁城内有钟声激荡而起。过不多久,那气象威严的两扇重门缓缓被打开,两队甲胄迈着整齐的步伐踏出。

这些甲士,全副披挂。盔甲鲜明夺目,走动之间发生碰撞,金戈声起。隐隐散发出一股充满了杀伐的气息。

甲士分两边,把守重门两侧,目光锐利地审视着每一个进出的人。

天华朝建立以来,国泰民安,风气渐趋奢华。重文轻武之风开始蔓延而起。虽然不少读书人还保持着“文武双全”的观念,但更多的人却慢慢朝着纯书生蜕变。不愿再去舞刀弄枪了。

长久以往,可以得知过得不少年头后,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士子成为只会埋头苦读的书呆子,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书痴”,最终积重难返。

历史的进程很好预示了这一点,而决定性的便是那科举制度。再到后世,干脆单独设立武举了,两极分化得十分严重。

如今获得殿试资格的,便有些士子属于那种闭门读书的人物,不曾有多少阅历见识。见到甲士威武,犀利的目光扫到身上来,顿时不禁怯了几分,低下头去,更加紧张。

此时又有负责接待的太监出来宣旨,公布各种注意事项,弄过这一套后,还得逐一验明身份,这才放人进去。

足足一个时辰,才把所有事宜搞定,真正进入紫禁城内。见到里面金碧辉煌,气势非凡,委实开了眼界。

今天殿试,金銮大殿事先就设置好,空出偌大的空间。

殿试由帝王主持,但是一众文武大臣都会出席,共同见证。他们自然不会一直站着,而是分配了位置,各分主次地坐着,观看。

一班士子们入得紫禁城,可不能立刻便上金殿来,而是先要在殿外候着,听候命令。

规矩,无处不在。稍有行差踏错,便会是那要命的罪名,会被咔嚓砍头。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本质上就是无形的一股力量,往往能把一个人折腾得头角迟钝,一点脾气都没有。

站在人群中,叶君生徒然感受到了四面八方皆有无穷的压力丛生。这是一种“势”,皇权之势。

对于普通人,他们面对这种势时会下意识地产生跪拜服从的念头。

叶君生的感受却清晰了许多,他明白所谓“势”,其实就是官气的威压。

五气中,官气品质最为沉重,主镇压。而天下最大的官,当然便是当今皇上了。

君王能定天下官吏,故而官气加身,汇聚成龙,不知浓厚到了何等地步,故不再隶属官气范畴,而更进一步,美其名曰:皇气。

感应到周围气息的压迫,泥丸宫世界却不太平,宝印自动旋动,本命飞剑将进酒慨然而鸣,要与外面的皇气相争。

得此缓冲,叶君生顿时觉得全身轻松,态度悠然,没有丝毫紧张的神色。

约莫等了半个时辰,才有主事太监走出来,拂尘飘拂,高声叫道:“太子有旨,令一众士子考生上殿。”

如今赵匡启固然代政,可华明帝毕竟未曾驾崩,还没有正式传位。故只能称太子,不能叫皇上。

言毕,率先带路。

后面数十名士子面色都不自然地紧了紧,跟着他,亦步亦趋地进入金銮大殿。

入得里面,见里面格局恢弘盛大,布置奢华珍贵,难以用言语描绘道出。

一班文武官员早已入席,分主次坐在两边观望,其中,二王爷赵匡明赫然在。

中间空出的大片地方,摆着一张张几案,却是提供给士子考生答卷所用。每张几案上还铭刻有姓名,方便对号入座,不会错乱。

大殿上首处,设立平台,各种礼仪用具齐全,其间摆一张宽大龙椅,代表着天下最为显赫威严的位置所在。

此时,龙椅空着,太子未上殿。

众士子各自寻觅座位坐好,尽皆平心静气,不敢有异动。文武大臣也是闭口无言,偌大的金銮殿上,霎时间竟静寂一片,气氛沉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约莫半刻钟,有宣示太监高声叫道:“太子驾到!”

第三百一十一章策问

太子驾到,大殿氛围更加严肃。不少士子考生都不敢往上面看,低着头,大气不敢喘。

这时候,坐在左侧的二王爷赵匡明关切地看了叶君生一眼,却见到他端坐如山,神色沉稳,极为镇定。

好家伙,光是这份气质,便足以令人刮目相看。当真有“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与左而目不瞬”的风范。

赵匡明不禁暗暗赞叹,以前从李逸风等人口中得知叶君生行人处事,多有可取之处,但那些毕竟属于耳闻,不及亲眼目睹来得真实。同时其还知道,在状元楼,其实叶君生和太子已经进行过一番交锋了。

然而个中的具体情况,外人无从得知。当其时叶君生虽然能全身而退,功劳却应该记在突然闯上楼去的赵峨眉身上。没有她解围,叶君生的下场一定很惨。

九妹……

想到自家这个神通广大的妹子,赵匡明隐隐心生希望。如今父皇病危,随时会撒手西去,大局形势岌岌可危,唯一的变数,当属赵峨眉。只无奈这位京城小龙女,超然红尘之外,对于政事一向漠不关心。

硬要说关心,或者叶君生会是个意外因素。

如果赵匡启一定要对叶君生下毒手的话,赵峨眉会不会再度现身?

一些隐晦的念头在脑海盘旋而过,赵匡明表面不动声色。

却说赵匡启身穿黄色龙袍,头戴珠冠,态度威严地坐在龙椅之上。随即抬头,俯视下来,目光忽而落在叶君生的脸上。

叶君生与其对视一眼,然后不着痕迹地偏了过去。

太子的眼色中,裹挟着一股戏谑之意。如同一只猫在看着一只老鼠——今时不同往日,当初在状元楼,面对赵峨眉的干涉,他的确不敢采取过激的行动。可现在,这江山,已是他的江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锦绣山河,所有的子民百姓,都属于他的。

上殿之前,他还专程去看望病榻之上的父亲。气若游丝,随时驾崩。

这个多年以来,强势赫赫。说一不二的父亲,眼下孱弱得一无是处,好像随手一戳,便会化为灰灰。

那么,最大的障碍已不成问题。他赵匡启还需要顾忌什么?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要杀叶君生这么一个新晋贡士,简直和杀一只鸡差不多。

赵匡启嘴角浮现一抹冷冷的笑意,他不着急一下子就命人进来把叶君生拿下,这个殿试。没了叶大才子,未免无趣了些。

太子登台,宣布殿试正式开始。

这殿试。主考策问,要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仪,一一完毕后,颁发策题,主要内容是考核士子考生对于时务的观点看法。说白了。就是理政的观念。

试题很快发放到每一位士子的手里,他们要即时书写。而今天的主考官,便是太子殿下。

两旁又有文武百官,一片目光注视之下,莫说弄小动作,心理压力都是大得不得了。

一些士子,握笔的手都在微微哆嗦,勉强写出来的字,扭扭歪歪,不成体统。这样的答卷不可能敢交上去,唯有废掉,重写。一遍不行,写第二遍,第三遍,要一直写到好为止。

他们惯读诗书,平时涵养功夫颇为不错,自我调整之后,倒很快能找回状态来。

策问:朕,可以为德?官,可以为公?法,可以为正?民,可以为安?

这就是今天殿试的命题,一个命题,包含四大方面,非常大。可以说方方面面,把政务核心内容都问到了。从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到文武百官,再到律令制度,以及百姓生活……

而考生们作答,便要从这四大方面,分别论述自己的看法观点,总字数不宜超过两千字。

不得不说,也幸好这时代的文字句式简短精辟,若在后世,千把字,估计不够描写一记大招……

其实这个策问题目就算非常精炼了,在明清时期,殿试策问动辄几百字,上千字,更难把握到重点所在。

命题大,回答则易流于空洞无物,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士子们纷纷打醒十二分精神,认真思考着。

这个命题,并非赵匡启所拟,而是华明帝之前确定的,用信封密封好,今天才开启,公布出来。

赵匡启自然早知道这个题目,略一思索,便明白父皇用意——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天华朝盛世伊始,然而各种各样的弊端问题层出不穷,急需解决。华明帝出这个策问,就是想听取士子们的意见看法,看看是否有治国良策出现。

科举甄选人才,能走到殿试这一步的,自是万里挑一的良才,当有见地。

殿试正式开考的时间,足有三个时辰。考完之后,立刻由翰林学士组成的五人评审团评审,分三甲,最后交给圣上拍板,定夺。

三个时辰,等于后世的六小时,倒算充裕。因此现阶段的士子们大部分都在沉思,捕捉思路,不急着下笔。也有些开始醮墨作答的,却是想通过写,来带动灵感。

一时间,大殿重陷入一片静寂。

……

哥哥早早出门,奔赴紫禁城参加殿试,叶君眉一个人在家,心中既欢喜,又有些忐忑。

欢喜的是,哥哥开窍后灵思如泉,接连考取解元会元,风头一时无两,光宗耀祖。爹娘泉下有知,定然十分欣慰;不安的是,在殿试,哥哥能否再接再励,把最后的状元揽入怀中呢?

状元,是每一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头魁称号。传说中,只有天上的文曲星才会考中,代表着无双气运,万千荣誉。

如果能中,哥哥可是连中三元了哇,从古至今,能有几人做到?

不过听说老皇帝生病无法理事,主持殿试的是太子殿下,其与哥哥似乎有过矛盾。那么,他会不会故意刁难,不给哥哥考中呢?

想到这里,叶君眉幽幽一叹。表面看来哥哥很淡定,但少女明白,状元对于哥哥意味良多,非常关键。

就在此时,猛地院子外响起金戈之音,仿佛有大队人马来到一样。

砰!

院门猛地被撞开,冲进一对甲士来:“奉太子旨意,缉拿要犯,敢有违抗者,格杀勿论!”

那些丫鬟仆从闻言,顿时吓得呆若木鸡,一动不敢动。

屋子中,叶君眉脸色大变。

第三百一十二章发飙

(替新书《谁与争锋》求点击,求票票,求收藏!)

围住四合院的甲士,影影绰绰,起码上百人。个个身材彪悍,全副披挂,执兵刃在手,明晃晃的,凶神恶煞。

叶家中的奴仆丫鬟们哪里见过这般阵仗,被吓得面青唇白,全没了血色。

至于邻舍那边,更是惊诧不已。他们都知道这院子里住着的叶君生,乃是天下第一才子,有皇帝御赐的亲笔牌匾在,算是金漆招牌,半点虚假都没有。哪曾想时隔不过半年,如今居然有官兵来叶府拿人,究竟是什么事?

莫非……

有头脑灵光的,即刻联想到近期太子代政,大肆缉捕官员,天牢人满为患的传闻。

如此说来,定然是叶君生得罪了官家,乃至于惹得杀身之祸。

想明白这一层,本来围拢在叶府外面,准备等殿试结果出来,就要抢人当姑爷的各大户人家小厮们顿时像打了鸡血般,立刻拍拍屁股走人,飞也似的回去禀告老爷了。

甲士如狼似虎,冲进内屋要去抓叶君眉。但竟扑了个空,里面空荡荡,人影全无。

大肆搜罗一番,依然寻不到人,又来审问丫鬟。丫鬟战战兢兢,只说刚才还在,转眼不见人,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领队的统领好不纳闷,瓮声瓮气道:“活生生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凭空消失不见,给我再搜,任何蛛丝马迹都不可放过。”

一众甲士得令,挥舞兵刃,进行地毯式的搜寻,看叶家里面有无地道地窟之类的匿身之所。

足足折腾了半个时辰。一无所获。

统领面露狰狞,拿不到人,无法回去交差,上面问罪下来,可饶不了自己。他亲自走到居所的各大房间察看,来到叶君生书房时,见到里面已然被翻得乱七八糟,满地狼藉。书籍、文房四宝等物,撒了一地。

他目光锐利地四下观望。忽见到书架上摆着几幅卷轴,不禁心中一动。来之前,他便知道要抓什么人。而叶君生的才名在天华朝早传遍开了,深入人心。其实以叶君生出道的时间,以及作品来看。短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傲人的名望,实在算得上是个奇迹。

其诗词作品,固然脍炙人口;书法丹青,虽然妙笔天生。但是深究开来,叶君生本身经历的传奇色彩,亦为不容忽视的因素。

比如书痴十八年,一朝开窍;比如童子试三试第一;再到才子竞赛的双手作画等。

这些事迹。颇具传奇色彩,是市井坊间最为热衷的话题之一。一传十十传百,想不出名都难。

一言以蔽之:噱头!

近年以来,叶君生的作品行情水涨船高。一路飙升,达到了极为惊人的地步,甚至于一字难求。

所以统领来到叶君生书房中,见书架上存有卷轴。便想顺手牵羊,拿回家去。说不定能卖出一大笔横财呢。

他伸手将几幅卷轴全部拿下来,逐一打开查看。果然都是些字画,然后看留白处的印章,却都不是叶君生的作品,不禁大为失望。

“嗯,这画……”

统领沉吟着,端详手中打开的画。

这是一幅山水写意,远山飘约,山林如墨。近处芳草茵茵,横一方大青石,石头上,赫然有一只小白狐。

白狐竟是坐在石头上的,人态十足,手捧一卷书在看。观其形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居然仿佛正在诵读文章,有缥缈的声音传出来。

而在山林边缘上,却又有一牛一猪。

那牛全身青得发亮,健硕威猛,双目炯炯有神,只是得一支角,另一支断了;而那猪更是粉嘟嘟胖乎乎,憨态可掬,在草丛上打滚,神态非常可爱。

统领本身为粗人,对于字画之类不甚研究。他看这画内容搭配,十分古怪,又是狐狸又是猪又是牛的,乱得很……

“咦,这是……”

没有找到叶君生的作品,他大感失望,可就在一转眼间,手上这画中居然又多了一只青皮狐狸,正探头探脑地从树林里冒出来。

“我不会是眼花了吧。”

统领吃了一惊,揉一揉眼睛,再一看时,仿佛正与青牛的眼眸相对。在这一瞬间,青牛的眼眸似乎活过来,冷漠而充满杀机,根本不像一头牛,更像一头老虎。

“哎哟!”

统领吃了一惊,失手将画丢在地上:“怪异,好生怪异!”

跟在身旁的两名亲兵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问道:“大人,怎么啦?”

统领定一定神,喝道:“你们把这幅画拿出去,一把火烧了。”

亲兵领命,俯身把画捡拾起来,要拿到外面院子银杏树下打火烧掉。

呼!

平地乍然卷起一阵恶风,沙尘飞舞。

亲兵怕被沙吹进了眼睛,赶紧眯眼。

泼剌一下,劲风大作,一声低吼,就见到一头壮硕的大青牛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突兀现身,一头便把两名亲兵撞得飞起,最后重重撞在院墙上,撞得七荤八素,几乎晕死过去。

事发突然,其他位置把守的甲士还来不及反应,两名亲兵已被撞飞了。

哞!

青牛圆睁双目,撒开四蹄,就往院子外面冲。

“快,快拦住它!”

有机灵的甲士下意识地大叫起来。

守门的甲士听到动静,赶紧把持兵刃,堵在门口,要乱刀乱枪把这青牛杀死。

呼!

青牛四蹄生风,没有任何减速的意思,眸子发红,宽大的鼻孔喷出两道白色,疯一般冲了过来。

“哎呀我的姑奶奶,这是头疯牛!”

“疯牛发飙了!”

牛这动物,平时总给人温顺忠厚之感,然后发疯的牛,厉害程度甚至比老虎还要凶猛,非常令人犯怵。

蹬蹬噔!

根本不容人思考,青牛一头撞进甲士群中,来势汹汹。那独角彷如利器,势不可挡。

那些甲士,都是精兵,也算身经百战,可在发飙的青牛面前,如同纸糊的,一冲就散。

蹬蹬噔!

几呼吸间,青牛冲出门去,甩开蹄子,转眼不知去向。

门口处,七、八名被撞倒的甲士伤筋断骨,躺在地上呻吟不已。等统领扑出来的时候,一切早已尘埃落定。

“什么,一头青牛冲了出去?”

统领眼睛都大了,完全搞不清状况:“叶家,叶家府上有养牛吗?”

身份

闹这一遭,统领疑云大起,颜面无光这些都是次要的。于是开始审问那些丫鬟仆人。

“没有养牛!”

“我连牛长得甚样都不知道……”

问不出个所以然,统领满腹郁闷。己等率众而来,抓拿一名豆蔻少女,本来该是手到擒来的事,不料连人影都摸不着。

他目露凶光,大手一挥,喝道:“把他们全部拿回去审问。”

却是要在仆从中做文章,又或者,严刑逼供后,看能否查到些蛛丝马迹。其手里有谕令,为所欲为都不怕。更重要的是,他心里很明白:叶君生完了,叶大才子上得金銮殿,十有八九下不来了……

……

金銮殿中,气氛沉抑而肃静,间或传出一些沙沙的毛笔在白纸上划动的细微声响。

计算时辰,已过了小半。不少士子考生已思考完毕,在脑海中打好了腹稿,开始奋笔疾书。

叶君生依然端坐不动,干脆闭上眼睛,犹如老僧入定。

边上二王爷看着,心里一个咔嚓,暗道不好:莫非叶君生心知太子肯定要下手,难以幸免,故而干脆连笔都懒得动了?

台上太子赵匡启把叶君生的神态一一看在眼里,暗自冷笑:此贼倒也识趣,居然做起光来,不答卷了。哼,这样也好,不用在文章上做功夫,直接以“态度不正”入手,定下罪名。趁九妹不曾回来,直接推出午门斩了再说。

如斯想着,心中戾气涌现,杀气腾腾。

说也奇怪,对于这叶君生,其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憎恨,仿佛生死之仇。按道理。彼此昔日没有任何交集冲突。即使把叶君生视为二王爷的人,也不应该表现的如此强烈……

二弟那边的心腹肱骨之臣,论才干论资历论在政坛上的名望,超过叶君生的人起码有十几之多,为何偏偏对于叶君生这般仇视呢?

在某些安静的时候,赵匡启也曾扪心自问,要想个明白。然而一开始想,脑袋便像被针扎了似的生疼,根本不能持久,唯有作罢。

也许。在潜意识里,把这叶君生当做了一个最大的威胁,这才视之如虎吧……

这个可能性最大。‘

当前叶君生固然只能算新秀。但综合各方面的表现,实在潜力无限。

既然如此,那就斩草除根,杀杀杀!

赵匡启杀意萌生,早定了主意。

就在此时。下面静坐的叶君生开始动了,动作非常慢,先是磨墨,然后提笔醮墨,然后才在宣纸上书写。

写的时候,更是慢得过分。每一笔画。仿佛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一点点地慢慢划下来。

旁人看见,都替他担心。

过不多久。一层汗珠竟从额角冒出,吃力的样子,感觉写的不是字,而更像是用笔头来搬石头。

他在搞什么?

留意关注他的诸人面面相觑,不知所谓。

二王爷一脸茫茫然。实在想不明白叶君生究竟在写什么。

台上的太子见状,同样心生疑窦。却按捺住了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