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神-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君生惊奇地看着她,问:“妹妹,你怎么知道的?”

叶君眉一吐香舌:“猜的呀……故事里不都是这个套路吗?对了,哥哥,你给我将的那个《大闹天宫》的故事,我整理妥当了,准备拿出去,看有没有书局愿意刊印。”

叶君生笑道:“妹妹,那边应该不会收的,故事过于荒诞,又是小说,格格不入。”

“啊,那该怎么办?”

“留着吧,喜欢的时候就看看。”

虽然明白哥哥所言属实,但少女始终觉得不甘心:该故事精彩纷呈,自己读着都喜欢,那么别人肯定也会喜欢的。既然是好东西,自然该拿出去,与人分享。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阅读哥哥的作品,亦为一种成就。

她决定找机会探听一下,看有没有其他的法子刊印书籍。

“嗯,哥哥,这幅画我想多看会,可以不?”

“当然了……不过如果出现什么异状,你可不要被吓着了。”《灵狐图》本身便极具灵性,何况还跑进去一头狐妖?好在这些都没恶意,应该不会有事。

叶君眉欣喜地道:“我现在胆子可大了呢,哪里会随便被吓到。而且狐仙,也不会吓人的。”

听她说得天真,叶君生满额黑线,随她去了。

ps:

感谢书友“阿五头”的慷慨打赏!

第两百一十章文会(求推荐票)

大年初二,气候晴朗起来,阳光难得地破开阴霾,照耀下来,晒在人身上,竟有种懒洋洋的意味。

今天,会是个好日子。

一如往常,叶君生起来得很早。这般作息规律早非常严谨,不会睡过头。其实以他现在的精气神状态,随时都能醒,而一点都不会觉得困。

起床后洗漱完毕,吃过早餐,开始舒筋展骨,锻炼身体。锻炼的手段,依然是《永字八剑》。

早上的功课,与晚上静坐,魂神出窍,模拟驾驭飞剑等有所区别。

这个时候,叶君眉就会坐在一边,睁大眼睛好奇地观望着,她觉得哥哥手持树枝,指东画西的样子,怎么说呢,很怪。

现在对于哥哥的身份,少女一清二楚,开始的时候未免感到惊奇,但如今感觉的都是高兴——

有个本事通天、呵护自己的哥哥,哪个做妹妹的不真心感到高兴喜悦?

嗤!

树枝旋转,在虚空划出一道美妙而诡异的弧线,居然激发出一抹破空声,然后向下一摆,斜指地面,收工了。

《永字八剑》,“点横竖撇,捺折钩提。”最初的形式,便是八道剑意。由狐仙梦中传授,完整地封印在叶君生的泥丸宫中。

此门神通,原本属于外来之物,算不上是叶君生本身的本领。只是后来不断苦修,激发,开启,这才一点点同化接受过来,化为己用。

最后,八道剑气归一,才凝成了本命飞剑“将进酒”。

至此,对于贤道,可以说叶君生已正式跨入门槛,接触到了另外的天地世界。

然而并非说《永字八剑》就完全被淘汰掉。无用了。恰恰相反,因为理解透彻,返本归元,将潜能全部发掘出来,同时具备了诸多用途,可以提供不俗的辅助效果。

将进酒,本就能一分为八,形成剑阵,丰富攻击手段。

八道剑意,一一演化完毕。发了些汗,他便去洗手。

“哥哥,你这个是武功。还是神通呢?”

叶君眉好奇问道,在她心目中,既然是武功,自然该是拳脚飞舞之类;可如果是神通,也应该像昔日展现的飞剑一样。玄之又玄才对。

叶君生呵呵一笑:“既是武功,也是神通。”

叶君眉歪着脑袋,还是想不通,干脆不理会,返身回屋子里忙活自己的事。

光阴有脚,轻盈地迈过。

琢磨着差不多时间。叶君生便叫上妹妹,出门奔赴入内城,与张山宗、刘天辰两人汇合。开始前往郭家庄园,参加新春文会。

这郭家庄园,却有多处。用来举办文会的选址,不在内城,而在城外东面。有一段路程。

见到叶君眉,张山宗两人都悄然泛起惊艳之感。不敢造次,以礼相待。

扬州城东,有山,名曰:竹山,不高。

顾名思义,竹山之上,满上遍野都种植着许多竹子,各种各类,品种上百,有湘妃、有佛肚、有盘丝……

竹为岁寒三友之一,不畏寒冬,此际枝叶茂盛苍翠,绿幽幽一片,风景大好。

郭家庄园便坐落在竹山山麓处——其实整座山都隶属郭家的产业,那些竹子便是花费巨资种植养成的,有专人看守护理。

一条青石大道蜿蜒而出,与扬州城外的官道相接连通。

把文会设在城外的庄园,一来地方阔落许多;二来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无疑更符合文人的审美,还能看做为一次踏青呢。

赶往庄园的马车络绎不绝。

今天的郭家庄园,基本属于全开放式,并无关卡之类,只是吩咐些仆从在一边侍候着,留意场面情况。

文会章程,从午时开始,但前一个时辰,都是自由活动时间。款待午饭时,才会真正召集大家起来,主人家出面,说话。

反正自由得很,无拘无束。

依照叶君生的理解,所谓文会,大抵便是一个圈子里的聚会,吃喝玩乐,吟诗作对……

他们一行进入庄园后,张山宗随即遇见不少朋友,立刻热情地招呼着。

见到叶君生面生,有人便问起,张山宗介绍起来,说这位名叫叶丰,字“君生”。诸人听着,一时间没有多想,只是作揖行礼,口呼“久仰”之类。至于久仰些什么,估计他们也不知道。

叶君眉听着好笑,她敢打赌,对方肯定没有知悉哥哥真正的身份。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天南地北,相隔何止千里?叶君生又并非那种“名动天下”的大人物,别人不识得,实属正常。

又或者,即使听着名字熟悉,不留意的话也想不过来,只是认为同名同姓而已。

这个世界,讯息委实蔽塞得很,没有照片,没有直面性的视频传播,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事例海里去了,不差叶君生这一个。

而与此同时,张山宗也没有点明,却是想等文会真正开始,这才向郭家引荐,造成更好的效果。

这张山宗,不过一名普通秀才,才华不彰,尤其诗词类,更是短板,他年年参加郭家新春文会,不过混个脸熟罢了,不曾有作品拿得出手。久而久之,甚至被人套以“南郭先生”的名讳,滥竽充数是也。

遭受讥讽,心有不甘,总想通过别的方式来挽回颜面。既然本身实在无长处,那么只得借助他人了。

“山宗,你忙吧,我想到周围走走。”

叶君生适时提出要求。

张山宗笑道:“好的,君生请自便。”

刘天辰本也想跟着过去,但考虑到叶君生还带着个妹妹,便打住了。留下来陪张山宗,顺便多认识些朋友。

不多久,与张山宗相熟的十余人便聚集起来,选一个地方坐着,谈笑风生地聊天。

作为外地人。刘天辰受到了一些额外的关注,有人问起冀州那边的风土人情等。

刘天辰自无隐瞒,一一回答。

又有人问道:“天辰兄,你既然属于观尘书院的廪生,定与叶君生认识吧。就是那个‘明月几时有’的叶君生。”

叶君生所作不多,流传开来的不过四首词而已。偏偏四首都脍炙人口,水平非常高,故能在江南引起传阅风潮。其中一首《水调歌头》,更是被视作难得一见的佳作。

有人评论:“水调一出,对月词穷矣。”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甚至有好事者打趣说:叶君生这厮忒不地道,中秋写了《水调歌头》、元宵又弄出首《青玉案》,这让别人在同样佳节的时候还能写什么?恐怕不管写什么。一经面世,总会被拿来与这两首长词比较。比较之下,优劣立分,瑕疵将被无穷放大……

太有压力了呀!

闻言,刘天辰干咳一声。调整了下喉咙,才道:“自然认识的。”

“呃,这次才子竞赛,相信他获邀吧,不知会在什么时候下扬州来。”

“其实他已经下了,呃。刚才那位便是。”

果不其然,好几双眼睛都睁大开来,有惊讶的。有恍然的,固然谈不上有多少的诧异,但异样的情绪波动不可避免泛动着,以至于形容于色,掩饰不住。

原来。就是叶君生呀,还真年轻。连胡须都不显,二十出头吧。

诗词文章,年年皆有佳作面世,谈不上谁独步天下,没有那个说法,自古“文无第一”,相反的更多会是不服气的想法。然而如此年纪,就才华横溢,写出了许多人或许一辈子都做不出的词,那意义便大不相同。

“嗯,那这叶……叶公子人呢。”

东张西望,不见人影。

那张山宗所期待的就是这一刻,要在朋友面前出些风头,矜然道:“君生去赏竹了,稍后自然会回来。”

“原来如此,山宗,没想到你与叶公子结识……”

“对呀,山宗,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既然认识叶公子,怎么刚才不介绍清楚,累我等失礼。”

七嘴八舌。

张山宗腰板都挺直几分,嘴里敷衍着,内心着实愉悦:今日邀请君生来,定然能洗脱“南郭先生”的损名,从而让郭家看重。

中午,日光高照,暖煦不已;间或有清风徐来,吹拂碧绿的竹叶,沙沙作响;其中还有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叶间跳跃鸣叫,婉转成曲,好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人在其中,意兴蓬勃,的确能激发不少灵感。

文人骚客,讲究风花雪月,倒不是追求一味享受,而实有需求。

“哥哥,这庄子,好美呀。”

叶君眉站在一丛湘妃下,由衷赞道。

“确实不错。”

叶君生左右环视,附和道。

此处庄园,无论整体布局,还是细节设置,无疑都花费了不少心机功夫,雕琢得体,不失自然。丛丛竹子,各有特色,每隔一段地方,建起亭子,可供休憩,或者赏景。

走得一段,面前霍然开朗,竟是一面湖水,究其源头,依靠山壁处有山泉喷涌而出,水流哗啦啦作响。

湖中种植有荷花,荷叶婷婷。

此湖,无疑属于整座庄园的点睛之笔。

“问道,此湖名‘寒鸦’,可惜当前冬季,若是春暖花开,多有天鹅、鸳鸯等泛于湖面上,更添生动……”

湖的另一边,一行人缓步而行,当中簇拥两人,赫然是西门二公子,以及古问道。

两边走近,立刻就发现了彼此存在,不由得一愣。

ps:

感谢书友“︶ㄣ虫子の呆”“泡发胖大海”“兄弟好烦”“依澜听风”“阿五头”的慷慨打赏!感谢“哈佛街”“mygoddie”的588;“zhang小木”的1888,谢谢大家!

第两百一十一章诗画

“咦,他怎么在这里?”

见到叶君生,古问道脚步一滞。其来郭家庄园,完全属于西门二公子的安排,毕竟西门家与郭家,向来关系不错,加上西门二公子与郭家三小姐联姻,关系自然更加亲密。

今天是新春文会举行的日子,趁着早上闲暇时间,西门二公子便提议过来竹山这边游玩一番。

古问道求之不得,熟料到在寒鸦湖边与叶君生狭路相逢。

此时,西门二公子也认出叶君生来,不由眉头一皱:对于这位被自家驱逐下船的读书人,印象颇不佳。

古问道面色更是有些阴沉。

西门二公子看在眼内,不由对身边一名郭府下人小声道:“阿旺,你去问问那人是如何进来的?”

新春文会,由于开放性,每次都有些面皮厚的书生混进来,蹭吃蹭喝,甚至希望藉此结交权贵等,别有目的。反正那么多人参加,又不需要审核,滥竽充数,做一回南郭先生并不难。而碍于情面,等闲主人家也不会轻易斥责,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罢了。

由于第一印象不佳,西门二公子先入为主,认为叶君生就是这一类人。平常时候,他自然不会过问干涉,但眼下情形有所不同,才决意让人去查一查。

西门二公子与自家小姐婚期将近,阿旺知晓内情,对于准姑爷的吩咐,唯命是从,立刻走过来询问叶君生。

片刻,他小跑回来,恭敬地对西门二公子道:“回禀三姑爷,小的问过了,他是三小姐邀请过来的。”

闻言,西门二公子大吃一惊。觉得很意外。自家未婚妻的脾性,他是了解的。属于那种蕙质兰心的才子,骨子里傲得很。她自幼拜师木此行大师学习书法,临摹字帖,一手笔墨,巾帼不让须眉,还闯出个不小的名堂,唤做“临水体”。即使在江南,都算有声名。

如此,她怎么会邀请这叶丰来参加文会。其中莫非有什么隐情不成?

旁边古问道听见,也是做声不得。本以为叶丰为不速之客,最多也就是被宾客相邀而来。哪里想到会是主人家的亲自邀请。这一请,等如是座上宾的性质了,不同寻常。

再联想到叶丰三幅字帖俱被郭三小姐买去的真相,他隐隐猜测到了个大概,但莫名的。不想告诉西门二公子。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回去吧。”

西门二公子有些闷闷,但这个时候不管去为难叶君生,或者询问未婚妻,都不大妥当,不如借机离去。等事后再问一问。

“哥哥,他们走了,还以为又会来赶我们走呢。”

叶君眉嘟起小嘴道。

叶君生晒然道:“这里是郭家。又不是西门家。再说,发了请柬,又无故赶客,不怕贻笑大方吗?”

少女嘴一撇:“反正他们都不是好人,特别哪个什么古公子。最恶心。”想起船上“掷金挑逗”一事,以及后来的纠缠不休。就觉得鄙夷。她倒很想学江静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拳直接放倒。不过人的脾性各有不同,许多事情做不来,始终放不开手脚。

日上中天,差不多到了用膳的时辰。有负责通知的仆从,在庄园上下走动,叫人回庄上吃饭。

济济一堂,热闹非凡。因为男女之别,叶君生自不能和妹妹同桌,只得暂时分开。

“嗯,有些怪……”

迈步进入饭厅的时候,叶君生当即有察觉,就见到几十双眼睛都朝自己身上瞟来,不住打量。

应该是身份被揭穿了。

心里迅速有了计较,不过早有相关的心理准备,坦然得很,昂首而入,见到刘天辰身边给他留了个空位,径直走过去,坐下。

“君生,他们都知道了。”

刘天辰小声道。

“看得出。”

听他说得举重若轻,刘天辰不禁一竖大拇指,暗暗佩服:这份宠辱不惊的气度,在一个年纪轻轻的人身上出现,可不简单,非要有所经历才养得出来不可。看得出来,叶君生肯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忆其昔日关于书痴的诸多传闻,刘天辰仿佛明白了。

此时在饭厅吃饭的人,并非来宾的全部,另有些身份不俗的贵宾,被特别邀请在庄内更高级的地方去,不提。

这一顿饭吃得有些怪异,饭后,集体又被邀请到隔壁的大厅去奉茶。期间自有郭家的重要人物出席说话,一番流程下来,就耗时一个多时辰。

对于这些,随便听听就好。叶君生答应来,最大的目的便是见识一番江南风情,开拓交际视野而已。对于文会本身,并无太多想法。

流程完毕,又是自由活动,三五成群,随意在庄园内走动,酝酿诗情。如果有作品,可以用文房四宝写下来,交给郭家的仆从,自会传递到文会所组成评委组手里,加以品赏。觉得满意的,再会命人抄录下来,快马传递到别家的文会上,表面说是交流,实则为较劲对比。

毕竟有角逐,才有动力,才有乐趣。

江南文坛之所以能够独步天下,与形式繁多,组织得力的文会密不可分。相信才子竞赛之后,会跃然更上一个巅峰状态。

其实白天的时候,新春文会大都比较平淡,唯有到了晚上,才真正步入高潮,佳作迭出,姹紫嫣红,气氛非常热烈。

本来叶君生以为那郭三小姐会让人来找自己,不料等喝完了茶,依然不见动静,不由感到有些惊诧,倒不是怪对方怠慢什么的,而是觉得不符常理——既然邀请人来,当面见一见属于情理之中。后来无意听人说起,才得知对方一大早便出门而去了,至今还没有回,如是才释然。

对于郭家内部的事,叶君生也无兴趣,那还是带妹妹继续游山玩水吧。不枉白来这一遭。

“君生,我听说他们都想找你切磋呢。”

刘天辰疾步而来。

“切磋?”

“对呀,就是来找你吟诗对词,还是组团的,人数不少呢。我怕你措手不及,特意来告知你一声。”

刘天辰的神情不似关心,倒是兴奋不已,满是期待。

叶君生听他说得眉飞色舞,就像江湖上的高手决斗一般,下一刻。便会出现刀光剑影,血肉翻飞……

“呵呵,不至于吧。”

刘天辰振振有词:“怎么不至于?你是北方第一才子。词作传遍江南,虽然赞誉不少,可不服的人更多,都憋着一股劲呢。我可听说了,许多江南才子知道你会南下参加才子竞赛。早就摩拳擦掌,要给你一个下马威,甚至放言出来:北方才子都是自封的,名不副实,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遛。方见真章。”

说到这时,愤愤不平。他也是冀州人,自然听不过耳。

叶君生瞥他一眼。含笑道:“天辰,依你之意,我就该与他们切磋切磋?”

“当然,我们岂会怕他们!”

叶君生呵呵一笑:“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问题在于有无必要。别人的想法意见。总有他们的立场,君子坦荡荡。何须计较于细枝末节的争执?”

刘天辰不是笨人,一点即透,警醒道:“君生的意思,是说现在只是文会,不是正式的才子竞赛,故而没必要过早暴露实力?”

“差不多。”

叶君生懒得多加解释。

刘天辰一拍大腿:“对呀,名为切磋,实则不怀好意。再说他们即使输,也没什么,可万一君生你发挥有所闪失,那就不同样了,势必会被大肆宣扬,白白挫了锐气。”

这家伙,倒是脑补出一大匹道道来。

其实这么理解,也对。关键在于叶君生的本意,只是不以为然罢了。

顿一顿,刘天辰又道:“既然如此,那等会他们找上门来,该如何应对?”

叶君生一摆手:“兵来将挡而已,无需紧张。”

刘天辰叹道:“君生,还是你淡定,愚兄真心佩服。”说罢,就真得一鞠躬下来,状甚恭敬。

在冀州的时候,其实刘天辰就对叶君生很是钦佩,几次想求一幅笔墨,只碍于面子,开不了口。

“天辰客气了。”

叶君生可不愿意托大:“嗯,那么现在,我还是先到处走走吧。”

“那我过去再打探打探。”

这家伙俨然将自己定位成打入敌方内部的卧底角色了。不怪他如斯上心,事关南北文才之争,身为其中一份子,热血未冷,自不会甘拜下风,任人折辱笑话。

“哥哥,这些人怎么那么无聊……”

叶君眉晒然道,这丫头自从洞悉哥哥身怀神通后,理解层面自然不同,明白哥哥志不在此。

闻言,叶君生负手望天,摆出一个极具视觉冲击的沧桑姿态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哥已经习惯了。”

叶君眉看着,噗嗤一笑,花枝招展。

她一笑,叶君生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装逼不成,真失败。看来,哥还得熟读三遍《演员的自我修养》才行……

不管如何,笑总是好事,多笑一笑,烦恼自少。

于是兄妹俩心情大好地继续游逛,观赏起来。

竹山不高,可占地不小,团团一圈,看上去犹如一个大面包的形状,线条平和优美,浑然没有山峰的峻峭菱角。

其中又被郭家花费重金开发,修葺出平坦的石路来,整体宛如一处生态公园似的。

“哗,哥哥快来,这里好美呀!”

脚步伶俐的叶君眉在前头拍手叫道,嚷嚷着。

叶君生赶上去一看,却发现临近山顶处的一个山坳,用篱笆围一圈起来,里面单独开辟成一块园地,种植着十余株梅花。

当前正是梅花盛放的季节,花朵纷纷,十分娇丽,又有隐约的香气飘出,嗅一嗅,心旷神怡。

原来这竹山,不仅仅只种竹子呢。

叶君眉看着这片梅花,煞是喜欢,忽道:“哥哥,你可曾带有文房四宝,我要画画。”

来参加文会,叶君生并未背负书筪来。但少女知道,哥哥自有神通手段,另有乾坤空间,可以收藏物品,大概便是传说中的法宝吧,故有一问。

其实山间林道,两边亭子里,亦会临时摆上些纸墨来,供给大家即兴挥墨题诗,极为方便。只不过梅林周围,固然有亭子,但并未摆放上文房四宝,估计是漏了。

叶君生见四下无人,意念稍动,凭空拿出一副上好的文房四宝,摆在亭子中的石桌上。又撸起袖子,亲自帮妹妹磨墨。

平时叶君眉不知帮他磨了多少次墨,这番投桃报李,很是应该。

叶君眉不客气,端坐着,将袖子束起,露出一段赛霜胜玉的皓腕来,十指纤纤若葱兰,以前辛苦劳作所造成的老茧之类,尽数蜕去,变得完美无瑕。

叶君生明白,应该都是那枚乾元阴阳丹的功效。

趁着墨还没有墨好之际,叶君眉以手托腮,双眸凝聚,定定地瞧着一园梅花,正在酝酿呢。

这一幅“少女关梅”的情景,极美。

一会之后,墨成,叶君眉也捉摸到了思路,提起笔来醮墨,唰唰唰,毫无停滞地在纸上画起来。

叶君生知道她画梅花,要用到朱砂,幸好身上同样备着,又摄取了出来,摆在石桌上。

做完这些,他站开几步,立在亭子边上,等待画成后再欣赏。

竹山绿化成荫,这个世界又没有规模工业之类的存在,空气质量自然极好,呼吸之间,那种舒坦感受非常明显。

约莫一炷香时间后,就听到妹妹的叫声:“哥哥,我画好了。”

这速度,算很快了。当然,若是叶君生全力以赴,双手齐用,运笔如风,只会更快,不过水平孰高孰低,就不好说了。

叶君眉第一次作画,画《白狐饮水图》,就让叶君生很是惊艳了一番:人比人,原来有时候天赋的差异,真会气死人的。

眼下妹妹再次作画,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转身一观,果然:但见山青竹林间,一树梅花借势而出,树干磊磊,花开娇艳,分外妖娆……

好画!

“哥哥,这画可入眼?请你帮我题上首诗词吧。”

诗画自古不分家,一向为最佳搭配,相映成辉。

叶君生略一沉吟,笑道:“好。”

接过了妹妹递过来的笔。

ps:

感谢书友“木子木辛”“断←雨”“丽江秋雨”的慷慨打赏!

第两百一十二章切磋

(求推荐票!)

山青迢迢,满山竹林,天空下着雨雪,气候冥冥,意近黄昏。但竹林苍翠,傲然而立,不肯向这冰雪低头;山麓下,一道石桥横斜,而就在旁边茂盛的竹林间,一树梅花怒放而出,枝干嶙嶙,花朵娇艳,比起翠竹的气节,却多了几分入骨的媚意。

任尔风雪漫天,我自香自苦寒来!

这是面对苦难的一缕微笑,宛如破开阴霾的一抹阳光——随时随地,希望永存!

此画叶君眉耗时不长,下笔如飞,但无论章法,或是意境,俱已达到了一种极高的水平。

无疑,作画行笔之时,少女饱含情感,以那株迎雪怒放的梅花自比,寄托良多。

——少时爹娘双失,唯一的哥哥痴痴呆呆,生活的重担完全压在她稚嫩的肩膀上。那时候难呀,真的难。春去秋来,烈日风雪;咸菜稀饭,粗粮杂食。每一天,都仿佛没有明天。

每一天,都仿佛没有明天,这是何等的艰辛苦困?

天可怜见,总算熬了过来。

自哥哥开窍的那一天开始,她便知道,最苦最累的日子过去了。

叶君眉永远记得那一天的点点滴滴。

然后生活顺理成章地步上正轨,一天比一天好。只是昔日的感受,从前的记忆,总不肯,亦无法忘却。于是才有现在,面对梅花傲放时的怦然爆发,以丹青为载体,寄托了所有的情感思忆。

艺术的魅力尽在此处,只要潜心品鉴体会,内心最软的一处,便会被触动,被打动。

叶君生拿起毛笔。面对妹妹画出来的丹青,同样感触唏嘘。略一思索,笔锋醮墨,在画上留白处题下一词,《卜算子》:

“山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写毕,轻轻一吹。将那墨汁吹吹。

叶君眉轻声念道,尤其念到结句“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时。不由痴了。

哥哥的词,写尽了自己的心声。与画境搭配起来,简直已完美。

此时叶君生又拿出天地玄黄顽石印所变化的印章,凝神运气,大印盖于词句后面的空白处。

“君生天地外。灵顽有无中。”

印鉴凛然,精气神立生。

不过妹妹可没有印章,无法盖上,要她署名,只微笑回答:“画好即可,何须记名?”

唯有作罢。

“放游兄。据说山上另种有一园梅花,如今想必已盛放,不如我们上去赏一赏吧。”

“自然要去。三弄兄你爱梅如命,肯定比我更心焦要上去赏梅的了。”

一阵笑语声,自山径下传来,有人上来了。

叶君生见丹青笔墨已干,便小心翼翼卷起来。让妹妹拿着,等回去后再请人裱好。留为珍藏。

不多一会,两名文士模样的中年人转过山径,走了上来,见到亭子里的叶氏兄妹,不由微微一怔。

这两人,吃饭的时候却没见着,不知是不是没有来,或是属于名士,在另外的地方吃喝。

叶君生早收拾好一干物品,带着妹妹离开,交错而过时,略略点头致意,算是打了招呼。反正彼此都不认识,也无甚话说。

等他们走远,一短须文士问道:“放游兄,此子为谁?”

那放游兄摇头道:“不识,或许为文会新人吧。倒是他身边少女,灵气钟秀,颇为脱俗。”

“所见正同。”

言毕,没有在这方面过多纠结,走入亭内赏梅。

“哥哥,接下来做什么?”

走在山径上,叶君眉轻声问道。

叶君生道:“不如再到那寒鸦湖看看?”

“嗯。”

……

扬州内城,西门家,庭院重重,富丽堂皇,尽显富贵之气。因为举办文会的缘故,庭院内高朋满座,人影绰绰,颇是热闹。

“好诗!”

居中一面小湖,湖边开辟出一个小型广场来,此刻聚集了不少人,正个个伸长脖子往前面观看。

前方摆一张宽大木桌,桌上文房四宝侍候着,古问道脱去外袍,青衫磊落,正在饱醮浓墨,挥毫作诗。

他似乎饮了不少酒,面色酡红,醉眼朦胧,然而抓笔的手依然稳定,酒兴酣畅,更增灵感。唰唰唰,竟又是一首七绝面世。

写完后,旁边即有小厮拿走,吹干墨汁,然后高高举起,向围观的诸人展览。

“吹酒飞雨问九天,雨雪霏霏忆流年……好诗!”

“这是第七首了吧?”

“算上两首词,共有九首了。”

“哗,厉害!”

“还用说,一个时辰,三壶酒,九首诗词,端有盛唐太白斗酒诗百篇的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