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连环人生-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子涵对白尚雄说:“这起杀人案你就别再狡辩了;人证物证俱在狡辩也没用。你还是说一说杀前任县令,邵长希的事吧!”

    “朱大人;邵长希是被劫匪所杀;怎么又牵连上我了?”

    “白尚雄,你听好了。白少丁已经承认邵长希不是遭劫匪所杀,是被你派的人杀害的。他判的遭劫匪杀害而死的案子是按你的授意定的案。人证都在,你还敢不承认吗?”

    白尚雄听了觉得很不妙,没别的办法,他只能靠气势来压人了。他愤怒了,指着朱子涵说:“你是何意?竟敢偏听一面之词陷害于我。”

    白尚雄嘴上这么说,心里已经没有了底气。他知道杀邵长希的事,根本就没什么秘密可言。

    “带杀人凶手白为财。”

    白为财是白尚雄的堂侄。这个家伙平日里就依仗堂叔的势力,骗吃骗喝又嫖又赌欺男霸女无恶不做。

    今天,他被绑上大堂,本想不服的。当他看到了堂叔现在的那副模样,就软下来了。于是,他老老实实地把堂叔当时是怎么安排他去杀邵长希的事,合盘托出来了。

    朱子涵对白尚雄说:“现在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白尚雄一看瞒是瞒不过去了,只有来横的说:“是我杀的,你又能把我怎么样?你还敢杀了我不成。”

    朱子涵说:“承认了就好,签个字划个押吧!”

    白尚雄毫不在乎地签了字划了押,他以为朱子涵不敢把自己怎么样。让他没想到,刚一签完字划完押,就立即给自己戴上了枷锁。然后,就和杜布、白为财一起被打进了死牢。

    为了将白尚雄的死罪办牢靠些,以免后患。朱子涵连续地接收了十几起白尚雄的人命案,而且将这些案子的罪行全部查清落实。

    几天后,朱子涵为了震慑一些别有企图的人,来了个杀一儆百,把白尚雄、白少丁、白为财、杜布四人斩首在集市口外。

    一天中午,石灯正在喝午茶。这时,来了个道童送来了一封密信。石灯打开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朱子涵把天给捅破了。公然处死了白商雄。

    这事要受牵连到自己,是自己同意推荐他的。自己当时,向娘娘夸下海口说要控制好他的。可现在她的哥哥被人家给杀了。贫道我难脱其咎?

    他手中的密信像秋风里的树叶飘落到地上了。这件事让石灯的心里着了慌。当时,石灯眼前一黑,然后,眼前冒出了火星,紧接着头晕胸口一热,觉得有异物从嗓子里涌出。

    石灯急忙用手接着。他慢慢地看了看吐出来的东西,啊,血!石灯立刻意识到:自己可能要完疍了。于是他嘴里念叨着:“牛重天你赢了,我的那个所谓的师爷是个假的,他——他——就是蛇——佘——修——修……

    石灯话都没说完整,人就倒下去了,重重地跌倒在地上。
第一章 他得救了
    公元前154年时,西汉初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以朝廷的“削藩”,侵害了各位诸侯的利益为籍口联络了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六国共同起兵。刘濞假借“消君侧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欲夺景帝帝位。当时,七国联军号称五十万,战火骤起后,他们曾一度占据过优势。

    后来,景帝派周亚夫为大尉率军迎击,未及三月就将吴、楚和其他五国扫平,其结果诸王被诛或自刎。内乱的战火虽然持续不久,但殃及百姓无数……

    战乱中,战火使得数以万计个家庭破碎人亡,妻离子散了。于是,无数背井离乡的逃难人,扶老携幼奔命于艰苦的路途之中并垂死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在那逃难的人群中,有个济南人氏名叫牛易的。他的家先是被叛军抢劫一空,之后房屋又遭大火吞噬。就是这样,牛易的家园被这场内乱给毁掉了。失去家园的牛易,一家三口只能四处地流浪了。

    逃难途中,牛易夫妇在疾病、饥饿的交迫下相继死去了,撇下了一个年仅七岁的儿子于人世间。懦弱无助的孩子愣是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把自己的父母掩埋了,埋在了这个人烟稀少一片荒芜的地方了。

    恰逢深秋,萧萧的秋风无情地吹着像鞭子一样把树上的叶子,从树上抽打到地面上,再把它们从地上抽打起来。

    那黑黑的乌鸦站在树枝上,看到了树叶的遭遇。它恬噪了几声似乎是在赞美着寒风的残暴行经。嘿,愚昧的乌鸦就是这副德行。

    得意的寒风肆意地将树叶反来复去地抽打着,而无力的叶片只能任其被摆布。终于,秋风把所有的绿色折磨的消瘦枯黄后,那绿永远地留在了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了。

    这个充满哀怨的乱石岗上,新添了两座新坟。坟前那个已经趴了两天多的孩子,蓬头垢面,身上覆盖着尘土及碎叶;一动不动地像死了似的。这就是前面所提及的济南人氏牛易留下的那个七岁的儿子叫牛重天。

    他与父母因战乱从外地逃荒来到此地。很不幸的是其父母患病,竟在两天之内相继离开了人世。这件事对于这个还是小孩子的牛重天来说,那就是个天塌地陷的灭顶之灾。

    牛重天痛苦之极趴在父母的坟前不吃不喝,只是哭。他先是大哭,之后是抽泣,最后就欲哭无泪也无声了。如果再无人前来搭救他的话,那么过不了几天,牛重天就会一命呜呼了!此景此情,苍天你不会看不到吧?请你发发慈悲,救救这个可怜的孩子吧!

    午后,风越来越小了,那只让人讨厌的乌鸦终于飞走了。突然,坟地里刮起了一阵旋风,那旋风在坟地里转来转去,转到了牛重天背后,旋风慢慢地停了下来。转瞬间,一位矍烁老翁柱着拐杖出现在那里了。然后,老翁慢慢地走到了牛重天的身边。他弯下腰去伸出手来轻轻地拉着牛重天。

    老翁边拉边唤着:“小孩童别难过了,你跟我走吧!你给我干些杂活,放放牛就行了。我管你吃住,来吧!”

    牛重天无力地抬起头来。看了老翁一眼后,他点了点头;晃着身子试图慢慢地站了起来。此时的牛重天实在是饿极了;脑袋发晕连一点点走路的劲也没有。

    老翁看到他这个样子,就从衣兜里掏出了一个馍馍递给了牛重天。牛重天接过馍,狼吞虎咽地把馍吃了下去。他顿觉有了力气;便大步地跟在老翁后面去了。他走了没有多长时间;就来到了老翁的家。

    这是一个很大的宅院。从房屋至围墙及门楼都是一片青色,青砖青瓦倒显的壮观。后来才知道,这位老翁姓佘是个大财主,名叫佘修成。此人非人是条修炼成功已成人形的蛇精也。他家有妻子;一儿一女;有佣人;长工三人加上新来的牛重天共九个人。

    牛重天一走进佘家大院;就遇上了一个比自己大十来岁的公子哥。他是佘家的少爷名叫佘大杨;此人性格怪僻;为人刁酸;爱耍小聪明。

    佘大杨见父亲带回来一个小孩子就迎了上去问:“爹爹您回来了。您从哪里弄回来这么一个小孩子呢?”

    佘老爷说:“这个孩子无亲无靠;无家可归怪可怜的。我让他来咱家干些杂活;供他吃住;对他来说就能活下去了,对咱家来说也算不了什么。”

    “是这样啊!爹爹您累了吧,您放心去休息吧!安排他的这点小事我能干,你就交给我吧!”佘大杨表现得挺主动的。佘修成很少看到儿子有这番好表现,如今看到了还真感到有些意外。

    “也行;你可千万不要给他安排许多的活;他还小着呢!”佘修成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因为他确实觉得有些个累了。

    临离开时,佘修成还是有些不放心。他犹豫了一下看了儿子一眼就走开了。佘大杨仔细地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孩子。他满脸灰土土的,细看起来还挺俊俏的。人虽消瘦却很有灵气的。

    佘修成之子佘大杨虽然也已成人形,但他修炼的时间短,还不够成熟仍存有蛇精之妖性。此时,佘大杨的心中已泛起了要伤害比自己更英俊更聪明之人的企图。

    他冷冷地说:“跟我来吧!”

    他们来到一个地方。佘大杨说:“这是我家的牛棚,里边有三头牛由你来喂。棚里棚外的卫生由你来清理,还要去担水、打柴,农闲时,你还要到野外去放牛。你吃和长工们一起吃,睡在牛棚里,现在自己就去找个地儿,铺点干草能睡觉就可以了。一会儿;我走了你就抓紧干活去吧!”

    好家伙,他给小重天安排的活比个大人干的活还要多。白天放牛;早晚清理牛圈打扫卫生挑水;不放牛时;还要去打柴干些其它活计。看来,小重天进了佘家就是落进了佘家少爷的魔掌里去了。这下小重天可有的是罪受了。

    佘大杨也觉得:给个小孩子安排这些活,确实太多。不过我就是存心要累死他;不累死码也要把他累个半死,否则我的心里就会很不舒服!小子你可别怨我啊,要怨只能怨你自己的命不好。你就受点委屈吧!佘大杨想到这里觉得这里的味道太难闻。他不说了,想尽快离开这里。在他转身离开时,脑子里又冒出了个想法。

    多可怜人哪!一个七岁的孩子就让他干这么繁重的活,这也太悲惨了吧!别的活还好办些;就是那两只大木桶,这怎么能行呢?两只空木桶大概就有十来斤重,小重天担着空桶都要费些劲的;还怎么能用它去担水呢?牛重天啊!牛重天你的命好苦啊!谁让你摊上了这么个狠心毒辣的纨绔少东家了呢!

    佘大杨离开牛棚后;没走多远就不走了。为了看看牛重天的笑话,便悄悄地躲在不远的地方,偷偷地瞧人家是怎么样的干活,怎样的无奈的!

    牛重天从见到佘大杨的第一面起,到刚才听他说的那些话止,全都明白了。自己遇上了个很坏很坏的人,也知道了自己今后的日子,会很糟糕的。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也只能慢慢地熬了。

    牛重天先拿起扫帚去扫地;可是他没扫几下就停下来了,因为地面太干燥了,一扫就扬起了不少的灰尘。他要洒些水再扫。于是,他走到水缸跟前往水缸里一看,里面一点水也没有。

    牛重天自言自语地说:“还是先打些水来吧!”

    当他看到水桶时,觉得这水桶太大了。往它跟前一站,自己比它高不了多少。他试着提了一下,感觉水桶太沉重了。此时,牛重天可真地犯难了。

    他抓了抓脑袋,嘴里不住地念叨道着:“这可怎么办呢?”

    佘大杨看到这里,偷偷地笑着边离开那里边想:小子,你可摊上大麻烦啦!以后就没有你好日子过了。

    第二天,佘大杨来牛棚检查。他很吃惊,牛棚里里外外干干净净的,水缸里水满满的。

    佘大杨点点头满意地笑了,嘴里还喃喃地说:“这缸水是怎么弄来的呢?别看他人小还挺厉害的吗!我小瞧你了。”

    佘大杨觉得这里几乎没有什么臭味了。尽管牛重天干得那么好,可他想捉弄捉弄小重天的坏念头仍然没有打消。

    此时,佘大杨在那里踱来踱去。无意间,他来到了挑水用的木桶跟前,把木桶拎在手里看了看又放下。他进了牛棚里找来了一棵大钉子和一把小锤子。只见他走来到木桶跟前,把木桶底朝上放好,看来他要给那两只木桶的桶底上钻个洞。多损的想法啊!

    只见他挥动着锤子“嘭嘭”的几下,洞钻好了。他想:小子还能把这口缸担满水吗?要是担不满水的话,我可就有了整治你这个臭小子的由头了。

    第三天,佘大杨又来了。他看到这里和昨天一样的干净。水缸里的水还是满满的,烧柴比昨天也多了不少。他既吃惊又纳闷儿,难道那木桶还能用吗?他走过去把水桶底朝上一看,原来牛重天是用一根布条捻子把洞塞上了,一点也不影响使用。

    佘大杨真是又高兴又生气。他高兴的是自己家的小佣人很能干、很聪明;生气的是这个小子聪明得让自己嫉妒,让自己心里特不舒服。

    佘大杨静下神来拍了拍脑袋又想出了一个坏主意。他走进了牛棚找来了一把钁头拎到水缸前,用力朝缸口砸去。水缸被砸出了个大豁口,水涌了出来流了一地。佘大杨把钁头往地上一扔,微微地一笑走开了。

    佘大杨气冲冲地进了母亲的房间。

    “反了;反了,新来的小子;不好好地干活;把咱家的水缸给砸碎了。”佘大杨心怀诡计地对母亲说道。

    佘夫人是个急性子人,听了儿子的这番话,一拍桌子就站起身来说:“听你父亲说;他没有了父母;独身一人年纪又小怪可怜的;才把他领回来的。他不领情也就罢了;干吗还要砸坏了咱家的水缸?这也太可恶了吧!我非要将他赶走不可。”
正文 第三十五章 一如既往
    朱王氏自从收到了儿子的来信后,自己的心里就有了打算。她要劝儿媳带上孙子孙女赶快到亲戚家去躲一躲吧!

    开始的时候,儿媳坚决不同意,后来考虑到,为了延续朱家的烟火勉强同意了。

    朱王氏又:“孩子,家里总要留个人。娘老了不怕。他们要杀我,正好我就去找你老公公。”

    儿媳哭着说:“娘,我不怕。我也留下。”

    “净胡说,孩子们是我们牛家的根哪!他们离不开你,需要你。你就别跟为娘的争了。”

    儿媳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得同意带上孩子们离去了。

    不久的一天,朱府被官军包围了,把朱家所有的人都给抓走了。房子也给封了。

    当老夫人被推进牢房时,她看到了儿媳孙子孙女都在那里。

    老夫人疯了似的大声喊着:“把她们都给放了。儿子是娘生的,儿子犯法为娘的替儿子去死。与其他人无管,把他们都给放了!”

    从此以后,老夫人就不再吃饭了。她说了,不放了我的孩子们,我就饿死自己。

    白娘娘来了,她说:“老夫人,你的儿子太无情了。于老娘、媳妇、孩子的安慰不顾,干出反朝廷的事来。你是罪人的母亲,听说你想饿死,我看,饿死就饿死吧!”

    “不,我儿子是个救国救民的功臣。你们这样对待他是丧尽天良的。”

    白娘娘一看,老夫人家倔强不服。她懒得管她,拂袖而去了。

    这一天的早朝,国王坐好了后说:“法印哪?”

    一位大臣向前迈了一步,说:“大师昨晚就去世了。”

    “听说他是被人家给气死的。”那位大臣补充说。

    “啊!是谁这么大的胆子?”国王追问。

    “臣不敢直言。”那位大臣故意这么说的。“臣不敢直言。”“因为国舅给被朱子涵大人给杀了,他才气死的。”

    “啊!有这等大事,怎么不告诉朕。太可恶了,都他妈的该死?”

    国王勃然大怒,他要杀人了。刚要下旨。“报——,这时,有人送密信来了。国王接过了信,看了看后,眉头紧皱。

    国王知道白商雄做事太离谱了,而朱子涵杀白商雄了那是主持正义,他有些消气了。不过,他觉得朱子涵太胆大包天了,竟敢把国舅爷给杀了,太有些过份,也太有损朕的面子了。

    杀,他又觉得白商雄这么做是在毁我的社稷,而朱子涵杀了他对我社稷是有利的。不能杀,他犹豫了。

    当国王看了信的最后一句时,国王有了主意了。

    信中是这样写的:大王您是要白商雄呢?还是要江山?要杀臣,臣的命随时拿去。要江山臣当致死效力。国王看着办吧!”

    国王看到这里,没气了。国王知道朱子涵杀白商雄那是职责所在。他杀一儆百对朕有利。有利用之无利弃之。目前,他还是大有用处的不能杀。

    不过,我要来个敲山震虎,不能让我的大臣们以为朕的亲戚可以随便杀的。

    于是,国王假装很生气的样子问:“丞相,你来说说朱子涵该当何罪?”

    丞相说:“国王老臣以为,朱大人的功大于过。白商雄身为国亲理应维护国王的利益。可他无法无天独霸一方,大量贪污受贿破坏救灾。理应斩。

    不过,朱子涵安定了社会救灾救民大功一件。不足之处杀国舅有损国王的脸面。功过相抵。至于奖励、处分如何,全凭国王定夺。”

    国王听了说:“朕觉得丞相说的在理。不过,这事不给于任何处理的话,是要坏规矩的。

    这时,娘娘的人见机行事了,说:“国王不能让他们这样嚣张。想杀谁就杀谁,这样下去不就乱了套了,反了天了吗?应惩处。就是不杀,起码也要先撤职啊!”

    “不行,赈灾刚有起色。把人撤了职,恐怕会受影响的。

    这时双方争吵激烈。国王觉得双方说的都有理。可是,他谁的也不想听,决定人还要用,罚还要罚。

    国王说:“都不要争了。丞相的事还没说呢!丞相说说你推荐不利的责任吧!”

    丞相早就知道自己的责任很难推脱。朱大人有功还有使用价值可能暂时没危险。自己就不同了。

    他说:“国王,我推荐的人有功,我是不是也有功,我推荐的人有罪那就我陪着他去受罚。大王我说完了。”

    “不过,我听说有人已经把朱大人的母亲、妻子、儿女都给抓进了监狱了,不知国王知不知道?”

    国王一听就知道是肯定是白娘娘干的。他觉得这事做得不妥,便说:“有这事吗?如有此事立即放人。”

    “丞相啊!你真是个好丞相,只可惜了!你老了,该回家养老去了!多谢你多年来对朕两代国王的扶持,谢了。”

    国王嘴上说得还是比较客气的,可心里就是另一个态度了。要不是看在你这么大年纪的份上,是不会这么便宜你的。

    大家都知道国王这样做是怪罪丞相,也是在敲山震虎,告戒大臣们别再胡来!

    国王正了正身子说:“朱子涵胆大妄为,无视本王威严,该当死罪。看在你有功在先,暂留尔命,以儆效尤。钦此!

    丞相被撤了,但他很高兴。因为朱子涵没事了。朱子涵的老娘绝食身亡了。她以死抗争,换来了家人性命,太让人们感动。老夫人出殡那天,送殡的人特别多。丞相也在其中。

    杀国舅爷的大案,惊动了朝廷轰动了江南。白尚雄的妹妹白娘娘得知此事后十分恼火,痛恨之极。

    老道死了,白娘娘只能把气撒在朱子涵及他的家人身上。朱老人夫死了,可朱子涵至今还安然无恙呢!

    于是,她肯求国王要为自己出气,治罪于朱子涵。

    国王告诉她说:“你的这位哥哥犯的罪也太大了,所以朕暂时不能杀朱子涵的。”

    让国王暂时不想杀朱子涵的主要原因,那是怕杀了人家真的会影响到全国赈灾的大好形势。于是,有功在身朱子涵是因有用而是暂时安全了。

    国王明明知道杀白商雄是朱子涵是在帮助自己巩固江山社稷的。

    可是,他还是答应了白娘娘请求。说:“朕现在不想杀他,是要让他活着,帮朕度过难关。等到太平无事了的时候,朕会找个茬,再杀了他也不迟吗?”

    国舅爷被朱大人斩首的消息一经传开;灾区的所有贪官污吏都被震慑了。他们的不轨行迹马上就有所收敛,从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赈灾救灾的主动性。

    白尚雄被斩首之事,对百姓来说那是大快人心的。

    朱子涵用罚没的粮食来赈济百姓。灾民们能得到救灾粮,生活有了指望。人们对救灾有了信心,参加修堤筑坝的人就多了起来。

    朱子涵用罚没的钱用来修筑堤坝。人多了钱也有了,修堤筑坝的进度大大加快。

    朱子涵在洞县赈灾治灾的工作成效显著。他决定在张大虎和王小龙的陪同下乘船顺流而下,沿途视察发现问题就地解决。

    朱子涵站在一只小船上顺江而下了。他看到两岸灾情还在继续,好在如今的情况比过去看到的情况要好多了。大大小小有险情的堤岸上,都有人在那里抢修。

    逃难的灾民少了,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看到有放粮的、施粥的。

    小船行驶到一个筑堤工地,朱子涵让小船停下来,他们上了岸。

    这里干活的民工不少;大伙干得也比较起劲。朱子涵来到一位老民工跟前问。“老人家这里离县城还有多远啊?”

    “不远了,也就十几里路。”老人家一边回话仍不停地在干活。

    朱子涵说:“你们干活干得很卖力啊!”

    这才停下来,他细细地端详着这位商人打扮的人。

    “您不会是微服私访的朱大人吧?是开个玩笑的。”

    “是这样的,我们的县太爷总算要做点好事了。多年来,这段一直没修过,这会儿可算要下决心修了。这大概是怕朱子涵钦差来杀他的头吧!”老人笑着说。

    另一个民工插嘴说:“这个机会很难得,我们要抓住时机好好地修一下,免得我们年年遭水淹。

    朱子涵问:“你们干这么重的活能吃得饱,吃的好吗?

    “现在好多了,能吃饱,不再吃发霉的粮食了,能吃的这样,我们也是要托朱子涵大人的福啦!”

    朱子涵走后,工地上不知怎么就传开了,说朱大人扮成商人微服私访到工地上来过了。

    朱子涵沿水路一路视察,看到的情况基本上大同小异。可见,朱子涵的杀一儆百起了极大的作用。

    各地官员都在抓紧修筑堤坝。修筑堤坝的进度也比较快,质量也比较好。各地赈济百姓的工作正在继续,有些地方工作做得还比较不错的。

    大灾时,各地百姓因对官府不满,不少百姓落草为寇了。

    现在形势好了,不稳定的势头明显减弱。但有少数的地方官府、军队对被逼上山当过土匪的人严酷镇压。镇压的后果就形成了僵持局面,反而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秩序。

    被朱子涵调过来维持社会秩序却惨遭失败的吴传水就在黑峰山这一带维持社会秩序。

    一贯欺压百姓的吴传水企图一举消灭黑峰山的土匪,结果山寨久攻不下。

    黑峰山的寨主关在山是个苦大仇深的庄稼汉,因水灾庄稼绝收,地主的逼债,官府的苛捐杂税使得关在山家破人亡,实在无路可走才当了土匪占山为王。

    他拉起了五六百人的队伍。杀富济贫,但从不祸害乡里。那些贪官污吏恶霸地主对他们却恨之入骨,惧怕在心。

    吴传水来到这里,违背了朱子涵派他来维持社会秩序的本意。吴传水大打出手率八百官兵强攻黑峰山山寨,从此以后他和关在山结下了梁子。

    关在山的人都是当地的百姓,他们既是匪又是民。他们信息灵通;熟悉地形,凭借山寨的险要,只用一小部分人就可以守住山寨。

    关在山腾出大部分人来,分成两队一队搔扰或牵制官军,另一队伏击官军;使得吴传水的官军损失惨重;现在已到了束手无措的地步了。

    朱子涵路径此地得知这种情况,命令吴传水把队伍撤回去。

    朱子涵首先帖出告示,告知百姓水灾之年免去所有捐税,要求所有土地出租者,不得在灾年收取地租。

    告示承诺所有当土匪的只要放下武器回乡务农者,以往所做的错事既往不咎。官府还要分发给赈灾粮。

    之后,朱子涵又写信给关在山给予安抚。为了表达诚意,朱子涵带着张大虎和王小龙上山面见关在山。
正文 第三十六章 举家共进
    小牛庄这个地方还好,这几年来基本上说的过去,水患不大。收成虽然差些,但牛重天家的粮食自己吃还凑活。

    牛重天他想得很多,他告诉老伴要省着点吃,省出点来帮帮吃不上饭的人家。这不今天他就要送些粮粮食到临县去。

    “装好了吗?”牛重天边整理衣服边问老二。

    牛建智回答说:“爹,车装好了。”

    “那咱们就出发吧!老伴啊!今天我可能晚点回来。王家善不在了,我得去老罗那里看看。可能回来晚些,别担心啊!”

    “路上小心点,到处饿死人。别让人把粮食给抢了。遇到抢的就给他,你能保住你这条老命回来就行了。老二你爹就交给你了。”薛春燕絮絮叨叨地嘱咐着。。

    六个人押这一辆装满粮食的马车朝临县出发了。

    在老罗家的客厅里。老罗正在和老牛喝茶呢!罗开升高兴地说:“老弟,你可帮了我儿子一个大忙了。他都没法赈灾了。”

    “啊!原来此地的父母官是贵公子啊!我可告诉你,我不是充着你来送粮食的,我充着灾民来的。”

    “我懂得,你就是这么一个人,善良、厚道、耿直真是个好人啊!”

    “老东西别夸我了,你忘了你是怎么吭我的那阵子。”

    “哈哈!那时,我真傻,怎么会那么的不讲理啊!”牛建智来了对罗开升说。“罗大伯你们老哥俩唠得多高兴啊!”

    “是啊,我好久没这么高兴过了。”

    “马车卸的怎么样子了吗?”牛重天问儿子。

    建智回答说:“爹,车卸完了。”

    “你别想溜,我们还要一起喝酒呢!罗开升挽留在老牛。”

    “不走了,永远地不走了,行吗?牛重天开玩的说。

    朱王氏自从收到了儿子的来信后,自己的心里就有了底。她劝儿媳带上孙子孙女赶快离家吧!

    开始的时候儿媳不同意,后来考虑到为了延续朱家的烟火同意了,可是婆婆坚持留下来。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儿媳不得不带着孩子出走了。

    突然一天,朱府被官军包围了。把人给抓走了,房子给封了。

    当老夫人被推进牢房时,发现儿媳孙子孙女都在那里。

    老夫人蜂了大声叫着:“把她们都放了。儿子是娘生的儿子犯法我替儿子去死。与把其他人无管,把他们给放了!”接着老夫人就不吃饭了。她说不放了她们自己就饿死。

    白娘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