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村妇清贫乐-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舜英打算初二便回李家庄拜年,一直到年初六才回来,也就是说三房准备在年初六请新婚夫妇吃饭。年初二的晚饭不用说是周氏自己准备,大房田青山对焦家人极端不感冒,今年根本不打算去拜年,只是托人捎去了拜年的东西了事。当然那东西远远没有往年的分量足,理由是自家分了家两个人做工五张嘴吃饭,多了也拿不出。焦氏虽然有点不满可半个屁也不敢放。
既然大房不去拜年,那么初三的晚饭肯定是他们管了,张氏不待见田青苗自然不想因为她提前从娘家赶回来,她决定初五才回来,她娘家不远,初五的晚饭还是能赶得上做的。田青岩觉得有点亏待了自家妹子,可是分家后起房子他需要仰仗张家的地方很多,在这节骨眼上他也识相地不敢跟妻子呛声。
周氏是在腊月二十九问的几个儿子家的安排,听完后觉得自己的心肝宝贝女儿没有得到几个兄嫂的重视,心里很是窝火。有心骂人却被田阿福拦住了。一来这眼看着过年了,家里吵吵嚷嚷的不吉利,二来他心里也明白自家女儿不讨人喜欢,几个嫂子都厌恶她,能维持表面请她吃饭已算是不错了。
苗娘嫁去王家岭之后一开始那半个月还算老实,两口子风平浪静地。可是日子稍稍一久,这妮子没教养自私懒惰的性子便慢慢暴露出来了。婆婆嫂子先是容忍继而针锋相对坚决镇压抵制,苗娘的夫婿是个明白事理的,因为大多是妻子无理,所以他也是指责妻子的时候居多。田青苗在娘家饱受父母和几个哥哥的宠爱,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于是小夫妻三日一大吵五日一小吵。
苗娘打听到了周氏要去吴家堡赶集,好不容易求得婆婆的允许去赶集了一回,然后母女两个在江边痛哭流涕地说了许久。周氏回来要田阿福找机会训斥女婿一顿,田阿福却将苗娘婚前的劣迹翻了出来,然后郑重警告周氏少管女儿的事情。田青苗那种人就是要多受挫折才能改性子明事理。周氏知道几个儿媳妇不太喜欢自己女儿,所以对于女儿出嫁后的不幸福她只字不提。
姚舜英却从蓉娘姐姐那里知道了这一切,因为田青苗嫁去的是王家岭,蓉娘的外祖家就在那里,然后麦二郎的祖母娘家也是那里,所以田青苗的事情蓉娘哪能没听说。
第一百七十六章 悔不当初
田青苗的夫婿家中兄弟四人,她的夫婿排行最末,王家一直没分家,上头除了公婆还有一位老祖父,不过这位祖父不大管事,公公性子温吞,家中大小事务都是婆婆做主。上头的三位嫂嫂进门时间较长,早已经摸透了婆婆的性子喜好,所以人家做事都能巧妙避开婆婆的逆鳞,只有田青苗既没心眼又品性不好,所以嫁过去不久就成了整个王家共同的讨伐对象。
田青苗向娘家诉苦却没得到意料中的撑腰支持,在夫家简直是度日如年。几次向婆婆请求回娘家,婆婆都没答应,这回好不容易可以拜年回娘家住些日子,她欢喜得差点没跳起来。田家湾和王家岭的中间隔了个李家庄,田青苗从王家岭回田家湾的娘家得走上一个半时辰左右。初二那天田青苗和王四郎一吃过早饭便带着拜年的礼物动身赶路了。
田家一分为四,所以拜年的东西也得分成四份。给三位兄长的是两斤肉一斤点心,给田阿福他们的则是四斤肉两斤点心。因为是新婚头一年拜年,所以那些东西上头都裹着红纸。张氏不想与小姑碰面,年初二一吃过早饭一家三口便动身回娘家拜年去了。
李家庄比较近,田青林本来想等妹妹妹夫来了之后自己和姚舜英再动身。姚舜英不想看到田青苗又不能直接说出惹得田青林不高兴,便说自己早和蓉娘说好一道去,蓉娘挺着个大肚子走路慢。若是动身迟了,祖母久盼不至可能会多想。田青林想等田青苗可以后面动身,自己先和姐姐姐夫走,横竖那点拜年的东西麦二郎一个人背着不在话下。田青林想着妻子怀着孩子走山路。自己不陪着终归还是不放心,最后还是不等田青苗两口子了。
到了李家姚舜英真是觉得哪儿都舒坦,逗一逗小兄弟和侄儿侄女,吃饭不用自家操心,睡懒觉也不用担心被说嘴,真真是快活似神仙。至于田青林,和李大椽几个人一道一吃过早饭便去山上转悠,回来不是扛着松明兜便是提着野鸡兔子竹鼠之类的小猎物,那日子也过的极其逍遥。
姚承恩自从拿到孙女画下的图案之后便开始先买了些颜料试着染色编织,他先从小东西编起。一开始的效果不是太好。连着试了多次找到了一些小窍门便越编越好。姚舜英看着祖父做好的成品大为满意。买卖成功赚钱的信心不由大增。
再不喜欢田青苗,到了初六姚舜英还是得回去,毕竟人家给你拜了年又是新客。管人家一顿饭是必须的。李氏虽然不喜欢田青苗周氏,但听说了田青苗嫁人后过的日子还是生出了几分怜惜之意,想着人家好歹是新客,姚舜英他们请客菜色越丰盛便越能给苗娘长脸。特地将李大珍捉来给自家过年的鸭子杀了一只分成两半给蓉娘和姚舜英带回去待客。
田青苗好不容易回到了娘家,却发现与自己预料中的大不相同,首先大家分了家,大嫂待自己似乎没有往日那般好了。然后二嫂更是防贼一般的防着自己,初五请自己吃饭的时候连房门都是锁着的,吃完饭也不留自己在东厢房烤火说一阵子话。至于三哥两口子硬是直到初六才回来,好在他家请吃饭那菜还算是丰盛。不得不说那野猪肉炒得极香。她吃了一顿还想吃二顿。
听说三嫂娘家给了好几斤野猪肉,三嫂真是心狠居然一斤都没有给爹娘他们分。田青苗打算初九才回婆家,可是初六三哥那里吃过了初七不好再去他家吃,田青苗想着那香香的野猪肉便偷偷在周氏跟前哼哼,想让周氏去跟田青林那里要一点野猪肉来炒给自己吃。
周氏虽然心疼女儿,但自从上回田青林为着洗衣衫冲自己老两口说过那番话之后,她再见了田青林总觉得有点底气不足。想来想去还是拒绝道:“那毕竟是姚氏娘家送的东西,她自己又是个双身子的人,我开口问你三哥要,你三哥心里会怎么想。你吃上了一顿已算是不错了,为什么还要贪心不足呢?”
田青苗一听这话脸马上垮了下来:“难怪人家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在婆家饱受欺凌,好不容易回到娘家你们也一个个地不心疼我,将我当外人。那野猪肉明明我三哥那儿有,我这个亲妹子想吃一口怎么就那么难呢?”
周氏见女儿泛着两泡眼泪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再想着她在婆家的艰难日子,心疼极了。可真的要她去找田青林张嘴她又做不到,只好硬起心肠道:“苗娘不是娘不心疼你,实在是咱们家分家了不比从前,别说你三嫂便是你大嫂二嫂娘都不能轻易差遣她们了。”田青苗达不到目的想生气发作,可又怕田阿福知道骂人,只好委屈地闭嘴。
周氏晚上忍不住将此事说与田阿福听,她原本是想引起田阿福对女儿的怜悯之心,不料田阿福却冷笑道:“难怪这妮子在王家人憎狗厌,这讨人嫌的性子那是一点都没变。三郎他们请这一顿饭那是咱们这四家人当中菜色最多的,你没看到女婿那神色比起前两日都大不相同。”周氏不解道:“女婿的脸色有没有变化跟儿子们请客吃饭的菜色有何关系!”
田阿福道:“老大家的请吃饭,热情倒是热情,可除了两片腊肉豆腐之外别的菜都没有。老二家的多了一道鱼,可老二家的却几乎没怎么开笑脸。女婿又不是傻子,人家能不知道你女儿往日在家里和几位嫂子的关系如何?”
周氏不以为然地道:“大房不比二房三房有娘家送,咱们家的鸡鸭在苗娘出嫁的时候都杀掉了,他们除了腊肉还能拿得出什么,女婿又怎么会想到焦氏待女儿不热情。倒是张氏那婆娘可恶,这大正月里女儿女婿又在老娘不好发作她,等过完正月看我不骂死这婆娘!”
田阿福怒道:“你这蠢婆娘别又在这里生事,听二郎说老二家的这趟回娘家可是极力在亲家母跟前替咱们四郎说话,再三再四地请亲家母去跟他们村子那妮子的父母那里去说,亲家母也答应了。若是不出意外,过了正月人家便可以给个准话了。在这节骨眼上你去寻老二家的晦气,岂不是坏咱家小四的亲事!”
周氏听完转怒为喜:“哼,这个张氏算她识相,还晓得替咱们分一点忧。”田阿福道:“人家岂止是识相,依我看咱们家的这几个媳妇其实都还算不错。老大家的尊敬公婆,老二家的看着性子不讨喜可人家勤快做事不偷奸耍滑心眼也正,老三家的更不用说,为人大方识大体。这次人家那菜色,除了腊肉整整五样荤菜有四样是人家娘家拿来的,可人家不藏私大方地全做出来招待你的女儿。哼,你自己摸着胸口想一想,若是咱家苗娘舍得不。人家做到这般地步已是仁至义尽了,可你女儿不但不念着人家的好,居然还在说人家小气,还想着问人家要东西。哼,真不是东西!”
周氏很不是滋味地道:“田阿福你好歹也是苗娘的亲爹,我生的女儿有你说的那般不堪吗?”田阿福讥讽道:“不堪?依我说苗娘那妮子能学到咱们家三个媳妇无论谁身上的长处老子都不用担心她了。她要是能跟老大家的一般哄得婆婆开心还怕三个嫂子,她要是有老二家的勤快嫂子们能厌弃她,她要是能跟老三家的一般女婿哪能不替她撑腰!你往日里还好意思跟老三家的说要去问问李家婶子是如何教养妮子的,却没想到你自己养的女儿一无是处连人家的妮子一根手指头都不如!”
周氏脸色气得紫涨,喘着粗气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过了好一阵才咬牙道:“苗娘这妮子怎么那么苦命,居然碰上了你这样一个狠心的爹。”田阿福看了看妻子,无奈地叹了口气:“你当我听说了苗娘在婆家日子难过我这心里头好受,我这是没法子。她这性子不改,我担心女婿忍不下去终有一日会给她一纸休书。要想叫她改性子只有断了她的后路,无论她如何诉苦咱们都不搭理,这样逼着她慢慢朝好里改。”
周氏没想到丈夫对女儿的未来居然这么悲观,喃喃道:“不会的,咱们乡下人又不是那些讲究的高门大户,娶个媳妇不容易,谁家会轻易写休书。再说我们苗娘又没犯下什么大错。”
田阿福冷笑道:“没犯下什么大错,老子从你嘴里听来的那些,你闺女已然顶撞了几回婆婆了,然后又和三位嫂子轮番吵骂,至于起床太迟那更是常有的事。别忘记你当初因为老二家的顶撞了你叫嚷着让老二休妻,老三家的身子不舒服起床迟了你死揪着人家不放责骂不休。怎么到了苗娘这里便全成了人家婆婆嫂子的不是了 ?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周氏脸色哄一阵白一阵,却是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田阿福叹了口气:“老子四个儿子个个都教养得不错,怎么苗娘便给咱们养成了这般讨人嫌弃的性子。嘿,都怪过去太惯着她了,看到她有不对的地方只是说她还小,大了自然好了。却没想到这人的性子一旦养成,改起来真是比登天还难,真是悔不当初啊!事到如今咱们只有希望苗娘能尽快有个孩子,然后慢慢改掉一些坏习性,这样女婿看在咱们老人通情达理的份上能容忍咱们闺女不至于休掉她。”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元宵佳节
田青苗就是再不愿意回婆家到了正月初九也不得不回去。田青林听说了妹妹嫁人后过得不顺心,虽然心里明白大多是自家妹妹本身的原因,但想着苗娘小小年纪的时候最喜欢跟在自己这个哥哥屁股后头转,甜糯的声音一口一个三哥三哥的便心里难受。
不为妹妹做点什么他心里难受,初九那天他提前等在苗娘他们回王家岭的路上堵住苗娘两口子,然后跟王四郎说了许多,无非是苗娘被自家父母兄弟宠爱过度,做事难免有些任性,但她本质不坏,请王四郎看在娘家人的份上多多包容。日子久了,苗娘自会变好。
他做这事本来是瞒着姚舜英的,可是自己回来后不小心又说了出来。姚舜英暗自好笑却什么也没说,田青苗再差劲也是田青林的亲妹子,他一心为妹子担忧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田青苗哪能那么容易改好。
初十田青林便开始砍柴烧炭了,他一共打算烧四窑炭,年前才烧了两窑,年后还得烧两窑。这人力气大干活手脚麻利,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已经砍好了两窑的柴。田家人分家的时候就没分糯米,到了元宵节本来姚舜英他们是做不成汤圆的,好在李氏在小两口拜年回家的时候给包了两斤,张氏也从娘家拿了两斤糯米。
田家湾跟李家庄一样,村子里有公用的磨房和舂房,张氏怕十四十五那两天村里的磨房人多,十三那一日便要姚舜英将米取出来泡上,然后她中午从山上回来后再一起拿出磨房去磨。姚舜英知道张氏是怜惜自己,可是这大冷的天,两个人一个灌米一个磨明显要比一个人灌下米然后去磨,磨好之后又去灌米要快。自己早早地在小竹火炉里面铲了火,硬是要和张氏一块去。张氏见她态度坚决只好答应。
提前两日磨房果然没人不用排队等候,两个人边说笑边磨米,说着说着便说到大房当初没分到糯米又没有娘家给。这个元宵节是吃不成汤圆了。周氏自己八成也没剩下。似乎当初留的那些糯米都舂成了糍粑。两个人说到这里不由对视一眼,然后彼此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妥协和无奈。
张氏苦笑道:“公婆没吃上汤圆就咱们自己吃,江哥儿他爹心里肯定不舒坦。我们家这两斤糯米做成的汤圆啊,到时候起码有一半不是我们自家的。还有大房,再讨嫌那也有三个孩子不是,你说咱们几个大人吃得欢实,那几个小崽子却吃不上,这心里也不落忍不是。”
姚舜英取笑道:“二嫂这人啊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就知道你不忍心吃独食。”张氏立马反唇相讥:“难道弟妹便忍心了?”姚舜英做出铁石心肠状道:“错,我还就是忍心。只是汤圆做好之后,三郎那家伙肯定要端去给他们。我又打不过他。与其那样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她说完这些话自己却忍不住笑了起来。
张氏笑道:“别口是心非了,咱们都不是那狠心的人。依我看不如这样,咱们两家干脆一家给一家分。二郎不用说肯定是先想着给公婆他们,那干脆我们家便负责给公婆小四送,你们便给大房分吧,省得端来端去地麻烦。”姚舜英点头表示同意。
当地风俗汤圆是在元宵节的晚上吃的,由于二房三房提前打了招呼。所以元宵节那顿晚饭田家四房的人都吃得不多,都留着肚子准备晚上吃汤圆。田青林一砍完柴回来,姚舜英便开始炒芝麻,芝麻炒熟趁热趁脆得立马用擂钵擂,田青林蹲在火塘边梆梆梆梆地擂了好一通,然后喊姚舜英来检查是否擂好了。
姚舜英拿出往年李氏那种严厉的派头,走过来瞅了一眼后大声道:“都还只是这样子,哪里就好了。擂接着擂,使劲儿。你没吃饭啊。这孩子做事就是这么毛躁,做起事来就想着胡乱蒙混过去,吃起来却就数你吃得多抢得快!”田青林见小媳妇装模作样心里暗自好笑,却不道破老老实实地埋头继续擂。
擂了一通后又问道:“你再看看好了没?”姚舜英再次伸头过来看了看,摇头道:“不行,你说你怎么这么性急。这可是汤圆馅儿,不是桐叶粑粑馅粗一点没关系。汤圆本身那么细腻,你说你这馅儿弄那么粗粒粒的,这搭配得来嘛。接着擂,有耐性一点!”田青林看着小媳妇这回居然叉着腰呵斥起自己来了,越发好笑,强忍着不笑出声低头继续用力擂。
过了一阵他再次问道:“来看看这回好了没?”姚舜英第三次走过来看了看,然后道:“差强人意,算了就这么着吧。”田青林捶了捶自己的腰,招呼道:“累死了,拿碗来我将芝麻粉放进去。”姚舜英拿来一个大碗递了过去。“近些,我手都酸了伸不直。”田青林苦着脸道。“装什么装,大老爷们擂个芝麻而已,有那么累吗?”姚舜英一边撇嘴一边靠了过去。
可是她刚一靠近便被田青林一把抱住:“大老爷们,你还知道哥哥是大老爷们啊,是谁起先说什么这孩子那孩子的。学你祖母呵斥你五哥很威风很过瘾是吧,我叫你威风!”田青林边说边伸手呵着姚舜英腰间的痒痒肉,姚舜英边忍不住笑边说道:“哈哈,我不过是……觉得好歹是过节,找点乐……哈哈找点乐子逗你玩呢……”
田青林佯装怒道:“逗我玩,像呵斥小孩一般地呵斥我是好玩,我叫你好玩!”姚舜英被他挠得笑个不住可是又挣脱不开,抵不过痒痒,只好求饶道:“好哥哥你饶了我吧,妹妹下回再也不敢了。”田青林冷哼道:“哪能那么轻易地饶过你,我嘴巴子笨说不过你,可我咬还是咬得过你的。”
他说完在姚舜英脖颈边耳边脸上到处啃咬。“你,你快停下,当心二嫂他们过来看到笑话!”田青林喘着粗气道:“二哥他们这会子肯定也在为做汤圆而忙乎,人家才不会来了。至于家里其他人更不会来了,他们这时候来不担心被说成嘴馋想提前来打探汤圆熟了没有。”两个人笑闹了一通都有点动情。
田青林年前虽然解了禁,可到底顾忌着姚舜英的身体,还是极力克制自己的欲望。这会子他附在姚舜英耳边低笑道:“妹妹不是说好歹是过节咱们得找点乐子吗?你方才呵斥我已然是乐过了,晚上到了床上怎么着也该叫哥哥乐一乐吧。”
姚舜英见了丈夫那暧昧的神色如何不知道他心里所想。当即脸一红。伸手在田青林腰间掐了一把,低骂道:“瞧你那点出息,一天到晚地尽想着那事儿。还不赶紧做汤圆,大房的几个孩子还等着吃呢!”田青林嘻嘻笑道:“谁叫妹妹的小模样那么馋人,不由得哥哥不一天到晚地想着那事儿。”他笑归笑,到底还是放开了姚舜英。
两口子都是手脚麻利之人,忙碌了一通汤圆终于做好。姚舜英虽然不忍心吃独食,但也不喜欢和焦氏一道吃汤圆。汤圆煮好后她捞了半多在一个大蒸钵里,然后叫田青林端着给大房送去。
田青山看到三房送给自家那么多汤圆,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急忙道:“三郎哥哥知道你心疼你侄子侄女,可这糯米毕竟是弟妹娘家送的。而且拢共只有两斤,你给我们家拿了那么多过来,你们自家不是没剩下多少了,弟妹心里该不好受了。”
田青林道:“大哥说的哪里话,英娘不是那小气的人。这可是她亲自捞好叫我端过来的,她说你们人多便多分了一点给你们。这个东西不过是应应景的东西,难不成真要吃上好多。再说了。大家都吃了晚饭,真叫你多吃也吃不下。”
“多谢弟妹,真是太感谢了。”“都说元宵节吃了汤圆才一家人和美团圆,若不是你们好心,咱们家今年便吃不上汤圆了。倒不是非要馋这东西,只是吃不上这心里一年都不舒坦。三郎你跟弟妹好生说一声,便说我真是多谢她了。”焦氏往年也是做过汤圆的,两斤糯米粉能有多少汤圆她心里大致还是知道的,她看到田青林端给自己的汤圆。便知道姚舜英确实给自己家多分了。田青林摆了摆手:“一家人,大哥大嫂何必如此客气。趁热吃吧,我也要回去吃了。”
今年的元宵节是晴天,晚上天空的那轮圆月看得清清楚楚。小两口吃完汤圆肚子饱饱地自然不能立马上床睡下,姚舜英将小竹火炉提着来到院中仰望明月,想着前世母女两个一道吃汤圆然后站在阳台上一道看烟火的情景,不由幽幽叹道:“这时候城里大街上应该很热闹吧。”
田青林以为她在说启汶县城,立马接腔道:“那是自然,不用说那些大户人家还有商铺门前都挂着灯笼,估摸着还有猜灯谜的。其实启汶只是小地方,再热闹也热闹不到哪儿去。吴家堡和咱们一道划船的一位老兄曾经在南坪州府过过一次元宵节,他说起那场景咱们都觉得太稀奇好看了。可他却说这根本不算,据人家那些到过京城的人说,京里的元宵节那才叫热闹呢。说是那些高门大户每家都有自己的灯棚,专门有仆从打理。你想那些公侯之家的灯笼该有多精致华美。哎呀,可惜这般盛况咱们看不到。”
姚舜英被他这么一打岔,心头的伤感思念消散了不少,点头道:“天子脚下富庶繁华自然是其他地方不能相比的。有一首词叫《青玉案?元夕》专门描写元宵节,你听了便可以想象京城元宵节的盛况了。”田青林一听便来了兴致,急道:“这外头冷,妹妹咱们进去,你慢慢念给我听我争取给它背下。”
两个人回到火塘边,姚舜英立刻背了起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背完又逐字逐句地解释了一通。
田青林慢慢揣摩着词的意思,赞道:“虽然我识字不多,可也觉得这词写得极好。作这词的人叫什么名字啊,是当今世上活着的人还是作古了的名家。”辛弃疾这个人,姚舜英在这一世还没在书上看到过,也没听到过,所以她含糊道:“这个,我也不大记得住了。当时胡乱翻了一本书看到这个觉着好便背了一下,关于作者倒没太注意。”
田青林问不出也不再追究,只管咋摸着词句揣摩着场景,完后忍不住感叹道:“这般豪华热闹的场面也只有京城才会有。”姚舜英道:“可不就是,便宜了侯三那家伙,那家伙这会子不知道在哪个胡同疯玩乐呵,追着美女看。”
田青林道:“妹妹这么满腹才情,却嫁给哥哥这样一个村夫做了个乡下村妇,一辈子都见不到大世面,真是太委屈了。你呀就该跟那侯三一般住在京里,嫁给高门大户的少爷做贵夫人才合理。”姚舜英一愣,丈夫的神态三分戏谑七分认真,语气里更是隐隐然透出一股子酸意。她又不是傻子,但凡自己提到侯三,这人便会说这类话。自己做了他的妻子,又怀了他的孩子,可不能叫他再生出猜忌之心来。
于是赶紧摇头正色道:“哥哥此言差矣,高门大户的贵夫人岂是那么好做的,勾心斗角争得极厉害,我想着都怕。”田青林想着国公府若是不倒,自己还是国公府的少爷,一定会护着自己的小媳妇,不叫她受委屈。转而又想到国公府不倒自己根本不会来到这偏僻的田家湾,不可能遇上姚舜英,更不可能娶她为妻。想到这里他心里真是喜忧参半,感慨莫名。
姚舜英见他神态怔忪,只当他心里还是没转过弯来,便接着找话来岔开。嗔道:“你呀只看到大都市元宵节的热闹,却不知道这越是热闹的地方越容易出事。”田青林一愣:“妹妹为何这样说?”姚舜英便给他讲了《红楼梦》里头甄英莲元宵节被霍起抱去看灯被拐,然后葫芦庙中炸贡品如何发火烧了甄家,拐子如何一女二卖,薛蟠如何打死冯渊,贾雨村如何判案,英莲到了薛家如何过得惨。
第一百七十八章 孕妇孕夫
田青林听完不胜唏嘘感叹,心道:原来大户人家是这般的脆弱,说败便败了。这甄家是如此,自家的国公府又何尝不是如此。自己好歹还过着平安的日子,比那个可怜的英莲姑娘强多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情终于慢慢平静了下来,然后用心地背起了那首《青玉案?元夕》。他天分不错,加上用心背诵,短短的一首词几下子便背下了。
他心里到底还是惦记着床第之事,一旦背下了词便催着姚舜英睡了。糯米做的汤圆极不容易克化,姚舜英觉得肚子还饱饱地,“运动”一下也好,于是欣然同意。两口子全身心地投入那灵与肉的结合当中,直到兴尽力乏才沉沉睡去。
过了元宵节,二房也开始挖屋场了,自家兄弟不用说该无偿地提供帮助。蓉娘的产期该在三月,随着月份越来越大,她的肚子也开始大得吓人起来。但凡一听到人家说她的肚子大孩儿肯定也大蓉娘便担心,当年吴氏产子结果血崩而亡的惨状她还历历在目,吴氏不是头胎都那么凶险,自己这可是头胎,到时候会不会跟吴氏一般一尸两命。
因为担忧害怕晚上睡觉都睡不好,麦二郎家的人担心不已,祖母婆婆嫂子轮番抚慰还是收效甚微。然后今日早上不知道是怎么了,居然连饭都不想吃了。麦二郎没法子,只好飞跑着来请姚舜英去劝劝蓉娘。姚舜英听到这事也很担心,产妇若是情绪不稳胎儿也会躁动不安,极容易早产。麦二郎来的时候她正端着碗吃饭,得知此事急慌慌扒了几口便赶去蓉娘家。
几日不见蓉娘神色大变,看着憔悴不堪,脸色苍白眼窝深陷,姚舜英又是心疼又是担忧。蓉娘一看到姚舜英便眼泪汪汪地拉着她的手道:“我知道我不该乱想,可我就是忍不住。英娘你不知道,我昨晚居然梦到了三婶,她浑身是血抱着个死婴儿冲我笑。边笑边说‘给你。你儿子,好好接着。’我醒过来的时候真是怕极了,可又不敢跟你姐夫说。人家都说难产而死的鬼是厉鬼,极喜欢寻找替身,你说我是不是过年的时候被三婶的魂给缠上了?”
姚舜英真是哭笑不得,这都是些什么谬论,什么厉鬼缠上之类的。不过这个时代的人都相信这个,若是自己说什么无稽之谈迷信什么的姐姐肯定不信。为今之计只有努力开解她打消她的顾虑了,于是苦口婆心地在蓉娘耳朵边唠叨。
她说吴氏当初之所以会难产是因为她平日里就好吃懒做,孕期更是变本加厉一味馋嘴胡吃海塞。又借口身子沉重懒得动弹什么活儿都不做,那样不难产才怪。而蓉娘自己虽说不下地。可家里做饭扫地喂猪搓洗衣衫什么活儿都干,不停地劳作难产的可能性不大,根本不用担心。说了好一通才让蓉娘放宽了心,终于有心情吃饭了。连着几天天气晴好,加上田青林帮着二房挖屋场,姚舜英只要做一个人的饭便够了,闲得发慌便每日都去陪蓉娘。
蓉娘虽说当时心里好受了一点。可后来又说若真是吴氏想寻自己做替身,那自己还是难逃凶险。很明显她这是心病,心病还得心药医。没法子,姚舜英只好将蓉娘梦到吴氏以及心头的恐惧说与麦二郎的母亲还有祖母听。麦二郎的祖母听说后大惊,将蓉娘叫过来责备道:“你这孩子既然梦到了那样不好的东西怎么不早说!”蓉娘不好意思地道:“孙媳妇是想着这毕竟只是梦,说出来怕你们笑话我胡思乱想。再说她毕竟是我三婶,我觉得不好说。”
麦二郎的祖母道:“孙媳妇肯定是前番回娘家拜年的时候撞上了那脏东西!你好生想想,你有没有弄过她的物件或者是碰到过什么奇怪的东西?”
蓉娘低头想了想:“菊娘非要我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