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之多宝天尊-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解决,而且你们若是遇到什么事情可以向燃灯道人求助,此次行事你们千万要小心,若是遇到危险你们便不要理会那些教中之人,自己保住性命要紧!切记!切记!”准提下了命令等于两个圣人都同意了,药师等人便应下了,接着准提又赐予他们一些自己还有接引炼制的法宝之类的给他们,便叫他们自行散去,药师等人便告辞了。

众人出来之后弥勒便对着药师说:“师兄你觉我们应该怎么走?”药师听后便说道:“外面之事你我都不熟,而梦回师弟则有一群好友相助,你我便和醉梦师弟同队前往吧!”弥勒听后便同意了,弥勒和药师师兄弟二人简直就是准提和接引师兄弟二人的翻版,醉梦道人见弥勒二人加入自己,自是欢迎,毕竟醉梦道人知道弥勒二人对于教中两位教主的重要性,而且这次也是自己大力交好二人的机会,倒时候二人在两位圣人面前美言几句,那还少的了自己的好处?而一旁的梦回道人见自己的两位师兄既然和醉梦道人一路后,顿时冷哼一声暗道:“这样也好,少了两个累赘,到时候要是这两个家伙出了什么意外我可负担不起!”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胡喜媚在帘内看着陪宴官奉了三杯,见小狐狸醉将来了,若现出原身来,不好看相。胡喜媚传旨:“陪宴官暂下台去,不必奉酒,任从众仙各归洞府。”比干领旨下台,郁郁不乐;出了内庭,过了分宫楼、显庆殿、嘉善殿、九间殿。殿内有宿夜官员。出了午门上马,前边有一对红纱灯引道。

未及行了二里,前面火把灯笼,锵锵士马,原来是武成王黄飞虎巡督皇城。比干上前,武成王下马,惊问比干道:“丞相有甚紧急事,这时节才出午门?”

比干听后气的顿足道:“老大人!国乱邦倾,纷纷精怪,浊乱朝廷,如何是好!昨晚天子宣我陪仙子、仙姬宴,果然一更月上,奉旨上台,看一起道人,各穿青、黄、赤、白、黑衣,也有些仙风道骨之像。孰知原来是一阵狐狸精。那精连饮两三大杯,把尾巴挂将下来,月下明明的看得是实。如此光景,怎生奈何!”

黄飞虎说道:“丞相请回,末将明日自有理会。”比干回府。黄飞虎命黄明、周纪、龙环、吴干:“你四人各带二十名健卒,散在东、南、西、北地方,看那些道人出那一门,务踪其巢穴,定要真实回报。”四将领命去讫,黄飞虎则回府去了。

且说众狐狸酒在腹内,斗将起来,架不得妖风,起不得朦雾,勉强架出午门,一个个都落下来,拖拖拽拽,挤挤挨挨,三三五五,拥簇而来。出南门,将至五更,南门开了,周纪远远的黑影之中,明明看见。随后哨探:“离城三十五里,轩辕坟傍,有一石洞,那些道人、仙子,都爬进去了。”

次日,黄飞虎升殿,四将回令。周纪说道:“昨在南门,探得道人有三、四十名,俱进轩辕坟石洞内去了。探的是实,请令定夺。”黄飞虎听后即命周纪:“领三百家将,尽带柴薪,塞住洞口,将柴架起来烧,到下午来回令。”周纪领令去讫。

这时门官报道:“亚相到了。”黄飞虎迎请到庭上行礼,分宾主坐下。茶罢,黄飞虎将周纪一事说明。比干大喜称谢。二人在此谈论国家事务。黄飞虎置酒,与比干丞相传杯相叙,不觉就至午后。

周纪来见说道:“奉令放火,烧到午时,特来回令。”

黄飞虎说道:“末将同丞相一往如何?”比干道:“愿随车驾。”二人带领家将前去,同出南门,三十五里,来至坟前,烟火未灭。黄飞虎下骑,命家将将火灭了,用挠钩挞将出来,众家将领命用挠钩挞。而那些狐狸吃了酒的死也甘心,还有不会变的,无辜俱死于一穴。

众家将不一时将些狐狸挞出,俱是焦毛烂肉,臭不可闻。比干对黄飞虎说道:“这许多狐狸,还有未焦者,拣选好的,将皮剥下来,造一袍袄献与当今,以惑胡喜媚之心,使妖魅不安于君前,必至内乱;使天子醒悟,或加贬谪胡喜媚,也见我等忠诚。”二臣共议,大悦,各归府第,欢饮尽醉而散。

接着比干将狐狸皮硝熟,造成一件袍袄,只候严冬进袍。此是九月。瞬息光阴,一如捻指,不觉时近仲冬。纣王同胡喜媚宴乐于鹿台之上。那日只见:彤云密布,凛冽朔风。乱舞梨花,乾坤银砌;纷纷瑞雪,遍满朝歌。

纣王与胡喜媚正饮宴赏雪,当驾官启奏:“比干候旨。”

纣王说道:“宣比干上台。”比干行礼毕。纣王问道:“六花杂出,舞雪纷纭,皇叔不在府第酌酒御寒,有何奏章,冒雪至此?”

比干便说道:“鹿台高接霄汉,风雪严冬,臣忧陛下龙体生寒,特献袍袄,与陛下御冷驱寒,少尽臣微悃。”

纣王听了比干的话顿时说道:“皇叔年高,当留自用;今进与孤,足征忠爱!”命:“取来。”比干下台,将朱盘高捧,面是大红,里是毛色。比干亲手抖开,与纣王穿上。纣王大悦:“朕为天子,富有四海,实缺此袍御寒。今皇叔之功,世莫大焉!”

纣王传旨:“赐酒共乐鹿台。”话说胡喜媚在绣帘内观见,都是她当日请来的后辈的皮,不觉一时间刀剜肺腑,火燎肝肠,此苦可对谁言!暗骂:“比干老贼!吾晚辈就享了当今酒席,与老贼何干?你明明欺我,把皮毛惑吾之心。我不把你这老贼剜出你的心来,也不算中宫之后!”泪如雨下。

而妲己知道自己的子孙因为胡喜媚而被比干杀后,顿时也是泪如雨下,不过妲己有了两次阐教的警告却是不敢有所动作,只能希望大劫早点结束,自己可以早日离开这地方。

第155章过度,可不订阅

第一百五十四章比干挖心,闻仲回朝歌!(已写可不用订阅,你订了是你的事,不要再喷)

话说比干将轩辕坟那里的狐狸精剥皮制成大衣送给纣王后,妲己知道自己的子孙因为胡喜媚而被比干杀后,顿时是泪如雨下,不过妲己有了两次阐教的警告却是不敢有所动作,只能希望大劫早点结束,自己可以早日离开这地方。

话说纣王听信胡喜媚害死了姜皇后后,要斩草除根,将姜桓楚、姬昌、鄂崇禹、崇侯虎等四大诸侯诱骗到朝歌,诬陷姜桓楚谋反,姜桓楚正色大骂纣王,历数纣王之罪过。纣王大怒,将他巨钉钉住手足,乱刀碎剁,醢尸而亡。作为姜恒楚之子姜皇后的长兄姜文焕知道后立刻反了商朝,在东伯候姜文焕的带领下东鲁二百路诸侯大军一路征伐而来,商朝大军在姜文焕大军的攻打之下如同摧枯拉朽一般。

很快姜文焕的大军便到了陈塘关,陈塘关乃是由李靖镇守,李靖麾下并没有什么能人异士一般的人间将领还有,不过小小的陈塘关的五万大军面对姜文焕的两百路诸侯的百万大军完全就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

这一天李靖身穿甲胄背披红色披风,腰间别着一柄宝剑,手中拖着一方宝塔,威风凛凛,一副大将风范。李靖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那风沙飞舞,树木摇曳,烟尘弥漫的远处,李靖可以清晰的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和大军前进的脚踏声,李靖对着身边的亲卫说道:“传令下去所有人准备好对敌!”亲卫听了李靖的话后立马拱手做揖恭敬的说道:“是!总兵!”说完便立马的跑下了城墙传令。

这一天李靖没有回府而是一直守在城墙上,到了夜晚三更的时候姜文焕的大军到了陈塘关外面,姜文焕命大军驻扎下来休息,第二天姜文焕便命人叫阵,叛贼在外叫阵李靖作为大商的总兵之一自然不能叛贼叫阵不理会,李靖便带着兵马出了城门,李靖也知道老东伯候姜恒楚的事以及姜皇后的事,所以对于姜文焕造反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对的,若是姜文焕不造反李靖反而会看不起姜文焕。

李靖对着对面的姜文焕拱手作揖的说道:“陈塘关总兵李靖见过东伯候!”姜文焕见李靖以礼相待自然也不会失礼,姜文焕对着李靖还礼道:“久闻李总兵大才,今日之见,盛名之下果非虚名。”姜文焕对着李靖夸奖一番。

李靖则说道:“关于前东伯候及姜皇后之事,吾也曾听说,只是吾今日乃是陈塘关总兵,吾便要尽到总兵之职,得罪了!”姜文焕听了李靖的话后点点头表示理解,双方便摆开了阵势,双方个叫了一名将领上前比试一番,双方大将你来我往,刀光剑影。

不提这一边李靖和姜文焕的大军如何,却说这一日胡喜媚正在和纣王笙歌之时突然一口热血从口中喷出,纣王顿时被吓了一跳,吓的面如土色,接着胡喜媚又大叫一声跌倒在地闭目不言,脸色变紫。纣王扶着胡喜媚问道:“御妻自随朕数年,未有此疾。今日如何得这等凶症?”胡喜媚艰难的开口道:“妾旧疾犯了”

纣王听后便好奇的问道:“为何以前不见御妻犯疾?”胡喜媚说道:“妾这旧疾需要一片玲珑心吃下便可抑制这疾病十载,今日却是过了十载了!”纣王便说道:“那如何可以寻得玲珑心?朕这就命人去给你找来!”胡喜媚拉着纣王的手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说道:“陛下不可,那玲珑之心乃是人心,近来朝中内外均传陛下因为妾身杀害忠良,无心朝政,若是今日陛下再为妾寻得玲珑心那朝中内外又要如何说陛下?陛下就不要管妾身了,就让妾身这样走吧!妾身走后,望来世妾身还能遇到陛下!”纣王听后顿时伤心的落泪,纣王紧紧地捏着胡喜媚那仿佛没有骨头的手掌说道:“朕不允许你死,朕就要为你找到那玲珑之心,朕倒要看看何人敢乱嚼舌头!”

纣王眼泪之下,胡喜媚装模作样的颤抖着手艰难的抬起手为纣王擦泪,说道:“陛下何须为了妾身这样,妾身承受不起!”纣王死死地抓住胡喜媚那为自己擦泪的手说道:“御妻快说,当年是何人救得你?朕这就去把人找来!御妻难道愿意见到朕伤心?”胡喜媚听了这话便说道:“妾身如何愿意让陛下伤心?只是。。”纣王见胡喜媚终于愿意说了,便说道:“只是什么?没有只是!御妻快告诉于朕!”胡喜媚便装作为难的说道:“当年就妾身的道士曾言,下一个七窍玲珑心会出现在。。。出现在亚相比干身上!”说完胡喜媚便闭上了眼睛假装晕了过去,纣王见胡喜媚晕过去后更加心急了。纣王想到:“比干乃是皇叔,一宗嫡派,难道不肯借一片玲珑心为御妻起沉痾之疾?速发御札,宣比干!”差官飞往相府。

比干闲居在家,正为国家颠倒,朝政失宜,心中寿画。忽堂候官敲云板,传御札,立宣见驾。比干接札,礼毕,说道:“天使先回,午门会齐。”比干自思:“朝中无事,御札为何甚速?”话未了,又报:“御札又至!”比干又接过。不一时,连到五次御札。比干疑惑:“有甚紧急,连发五札?”正沉思间,又报:“御札又至!”持札者乃奉御官陈青。比干接毕,问陈青说道:“何事要紧,用札六次?”陈青说道:“丞相在上:方今国势渐衰,今日早膳,娘娘偶然心疼疾发,看看气绝,娘娘陈说,要得玲珑心一片,煎羹汤,吃下即愈。皇上言:“玲珑心如何晓得?”娘娘便说当年有一名道士算丞相是玲珑心。因此发札六道,要借老千岁的心一片,急救娘娘,故此紧急。”

比干听了陈青的话后,惊得心胆俱落,自思:“事已如此!”于是说道:“陈青,你在午门等候,我即至也。”比干进内,见夫人孟氏说道:“夫人,你好生看顾孩儿微子德!我死之后,你母子好生守我家训,不可造次。朝坤并无一人矣!”言罢泪如雨下。

夫人不知为什么自家丈夫会这样说话顿时问道:“大王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比干说道:“昏君听信妲己有疾,欲取吾心作羹汤,岂有生还之理!”

夫人听后垂泪说道:“官居相位,又无欺诳,上不犯法于天子,下不贪酷于军民,大王忠诚节孝,素表着于人耳目,有何罪恶,岂至犯取心惨刑。”比干的儿子在一旁听后顿时落泪说道:“父王勿忧。方才孩儿想起,昔日姜子牙与父王看气色,曾说不利,留一简帖,见在书房,说:‘至危急两难之际,进退无路,方可看简,亦可解救。’”

比干听了自己儿子的话后顿时幡然醒悟说道:“呀!几乎一时忘了!”忙开书房门,见砚台下压着一帖,取出来观看,看完之后。比干说道:“速取火来!”取水一碗,将姜子牙符烧在水里,比干饮于腹中。忙穿朝服上马,往午门来。

六札宣比干,陈青泄了内事,惊得一城军民官宰,尽知取比干心作羹汤。话说武成王黄飞虎同诸大臣俱在午门,只见比干乘马,飞至午门下马,百官忙问其故。

比干叹气说道:“据陈青说。。。取吾心一片,至于全部的吾却是不知。”百官随比干至大殿。比干径往鹿台下侯旨。纣王立候,听得比干到了之后,便立刻说道:“宣上台来。”比干行礼毕。

纣王说道:“御妻偶发沉痾心痛之疾,惟玲珑心可愈。皇叔有玲珑心,乞借一片作汤,治疾若愈,此功莫大焉。”

比干听后没想到纣王已经昏庸到如此地步,便面无表情的反问道:“心是何物?”纣王便说道:“乃皇叔腹内之心。”

比干大怒的说道:“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心为万物之灵苗,四象变化之根本。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惜,只是社稷坵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存,社稷存!”

纣王毫不在意的说道:“皇叔之言差矣!总只借心一片,无伤于事,何必多言?”比干厉声大叫道:“昏君!你是酒色昏迷,胡涂狗彘!心去一片,吾即死矣!比干不犯剜心之罪,如何无辜遭此非殃!”

纣王听后大怒道:“君叫臣死,不死不忠。台上毁君,有亏臣节!如不从朕命,武士,拿下去,取了心来!”比干大骂道:“胡喜媚贱人!我死冥下,见先帝无愧矣!”大喝道:“左右,取剑来给我!”奉御将剑递与比干。比干接剑在手,望太庙大拜八拜,大声哭道:“成汤先王,岂知殷受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

说完比干解带现躯,将剑往脐中刺入,将腹剖开,其血不流。比干将手入腹内,摘心而出,望下一掷,掩袍不语,面似淡金,径下台去了。且说诸大臣在殿前打听比干之事,众臣纷纷,议论朝廷失政,只听得殿后有脚迹之声。黄飞虎往后一观,见比干出来,心中大喜。黄飞虎说道:“老殿下,事体如何?”比干不语。百官迎上前来。比干低首速行,面如金纸,径过九龙桥去,出午门。常随见比干出朝,将马伺候。比干上马,往北门去了。

黄飞虎见比干如此不言,径出午门,命黄明、周纪:“随看老殿下往何处去。”二将领命去讫。且说比干马走如飞,只闻得风声之响。约走五七里之遥,只听得路傍有一妇人手提筐篮,叫卖无心菜。比干听到这妇人的话后,勒马问道:“怎么是无心菜?”这妇人乃是胡喜媚所化,只见她说道:“民妇卖的是无心菜。”比干问道:“人若是无心,如何?”胡喜媚便说道:“人若无心,即死。”比干听后大叫一声,撞下马来,一腔热血溅尘埃。

黄明、周纪飞马赶出北门,见如此行径,回至九间殿来,回黄飞虎,说了一遍。微子等百官无不伤情。内有一下大夫厉声大叫:“昏君无事擅杀叔父,纪纲绝灭!吾自见驾!”此官乃是夏招,自往鹿台,不听宣召,径上台来。

纣王将比干心立等做羹汤,又被夏招上台见驾。纣王出见夏招,见招竖目扬眉,圆睁两眼,面君不拜。纣王说道:“夏招,无旨有何事见朕?”夏招说道:“特来弒君!”

纣王笑道:“自古以来,那有臣弒君之理!”夏招说道:“昏君!你也知道无弒君之理!世上那有无故侄杀叔父之情!比干乃昏君位之嫡叔,帝乙之弟,今听妖妇胡喜媚之谋,取比干心作羹,诚为弒叔父!臣弒昏君,以尽成汤之法!”招把鹿台上挂的飞云剑掣在手,望纣王劈面杀来。

纣王乃文武全才,岂惧此一个儒生,将身一闪让过,夏招扑个空。纣王大怒,喊道:“武士拿下!”武士领旨,方来擒拿。夏招大叫道:“不必来!昏君杀叔父,招宜弒君,此事之当然。”众人向前。夏招一跳,撞下鹿台。可怜粉骨碎身,死于非命!

文武百官听得夏招尽节鹿台之下,又去北门外收比干之尸。世子微子德披麻执杖,拜谢百官。内有武成王黄飞虎、微子、箕子,伤悼不已。将比干用棺椁停在北门外,搭起芦棚,扬纸旛安定魂魄。

忽听探马报:“闻太师奏凯回朝。”百官齐上马,迎接十里。至辕门,军政司报给闻仲:“百官迎接辕门。”闻仲传令道:“百官暂回,午门相会。”众官速至午门等候。

闻仲乘着黑麒辚往北门而进,忽见纸旛飘荡,便问路边人群:“是何人灵柩?”路人便说道:“是亚相比干之柩。”闻仲听后一阵惊讶。闻仲进城,又见鹿台高耸,光景嵯峨。到了午门,见百官道傍相迎。

闻仲下了黑麒麟,笑脸问道:“列位老大人,仲远征北海,离别多年,景物城中尽多变了。”黄飞虎曾在闻仲手下习武关系比较亲近便上前说道:“太师在北,可闻天下离乱,朝政荒芜,诸侯四叛?”

闻仲听后说道:“年年见报,月月通知,只心悬两地,北海难平。托赖天地之恩,主上威福,方灭北海妖孽。吾恨胁无双翼,飞至都城面君为快。”

众官随至九间大殿。闻仲见龙书案何以生尘,寂静凄凉,又见殿东边黄澄澄大圆柱子。闻仲好奇的问执殿官:“这黄澄澄的大柱子,为何放在殿上?”执殿官跪而答道:“此大柱子,所置新刑,名曰炮烙。”

闻仲又问道:“何为炮烙?”

只见黄飞虎向前说道:“太师,此刑乃铜造成的,有三层火门。凡有谏官阻事,尽忠无私,赤心为国的,言天子之过,说天子不仁,正天子不义,便将此物将炭烧红,用铁索将人两手抱住铜柱,左右裹将过去,四肢烙为灰烬,殿前臭不可闻。为造此刑:忠良隐遁,贤者退位,能者去国,忠者死节。”

闻仲听了黄飞虎的话后,顿时心中大怒,三目交辉,只急得当中那一只神目睁开,白光现尺余远近。命执殿官:“鸣钟鼓请驾!”百官见闻仲要主持大局,顿时文武百官均是大悦。

而此时胡喜媚已经将用比干的七窍玲珑心所做的药羹吃了下去,吃下去后胡喜媚便瞬间恢复了过来,纣王顿时大喜,两人正在床上温存,当驾官启奏道:“九间殿鸣钟鼓,乃闻太师还朝,请驾登殿。”

纣王听到闻仲来了之后,默然不语,随传旨:“排銮舆临轩。”车御、保驾等官,扈拥天子登九间大殿。百官朝贺。闻太师进礼,山呼毕,纣王秉圭谕道:“太师远征北海,登涉艰苦,鞍马劳心,运筹无暇。欣然奏捷,其功不小。”闻仲拜伏在地说道:“仰仗天威,感陛下洪福,灭怪除妖,斩逆剿贼。征伐十五年,臣捐躯报国,不敢有负先王。臣在外闻得内廷浊乱,各路诸侯反叛,使臣心悬两地,恨不得插翅面君。今睹天颜,其情可实?”

纣王说道:“姜桓楚谋逆弒朕,鄂崇禹纵恶为叛,俱已伏诛;但其子肆虐,不遵国法,乱离各地,使关隘扰攘,甚是不法,良可痛恨!”闻仲说道:“姜桓楚篡位,鄂崇禹纵恶,谁可以为证?”纣王无言以对。

闻仲近前又说道:“臣征在外,苦战多年;陛下仁政不修,荒淫酒色,诛谏杀忠,致使诸侯反乱。臣且启陛下:殿东放着黄澄澄的是什么东西?”

纣王便说道:“谏臣恶口忤君,沽忠买直,故设此刑。名曰炮烙。”闻仲说道:“臣进都城,见高耸青霄是甚所在?”纣王说道:“朕至暑天,苦无憩地,造此行乐,亦观高望远,不致耳目蔽塞耳。名曰鹿台。”

闻仲听后,心中难以平静,没想到自己去了一趟北海殷寿既然会变得这样,于是大声说道:“今四海荒荒,诸侯齐叛,皆陛下有负于诸侯,故有离叛之患。今陛下仁政不施,恩泽不降,忠谏不纳,近奸色而远贤良,恋歌饮而不分昼夜,广施土木,民连累而反,军粮而绝散。文武军民,乃君王四肢。四支顺,其身康健;四肢不顺,其身缺残。君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想先王在日,四夷拱手,八方宾服,享太平乐业之丰,受巩固皇基之福。今陛下登临大宝,残虐万姓,诸侯离叛,民乱军怨。北海刀兵,使臣一片苦心,殄灭妖党。今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淫,数年以来,不知朝纲大变,国体全无,使臣日劳边疆,正如辛勤立燕巢于朽木耳。惟陛下思之!臣今回朝,自有治国之策,容臣再陈。陛下暂请回宫。”纣王无言可对,只得进宫阙去了。,恨不得插翅面君。今睹天颜,其情可实?”

纣王说道:“姜桓楚谋逆弒朕,鄂崇禹纵恶为叛,俱已伏诛;但其子肆虐,不遵国法,乱离各地,使关隘扰攘,甚是不法,良可痛恨!”闻仲说道:“姜桓楚篡位,鄂崇禹纵恶,谁可以为证?”纣王无言以对。

闻仲近前又说道:“臣征在外,苦战多年;陛下仁政不修,荒淫酒色,诛谏杀忠,致使诸侯反乱。臣且启陛下:殿东放着黄澄澄的是什么东西?”

纣王便说道:“谏臣恶口忤君,沽忠买直,故设此刑。名曰炮烙。”闻仲说道:“臣进都城,见高耸青霄是甚所在?”纣王说道:“朕至暑天,苦无憩地,造此行乐,亦观高望远,不致耳目蔽塞耳。名曰鹿台。”

闻仲听后,心中难以平静,没想到自己去了一趟北海殷寿既然会变得这样,于是大声说道:“今四海荒荒,诸侯齐叛,皆陛下有负于诸侯,故有离叛之患。今陛下仁政不施,恩泽不降,忠谏不纳,近奸色而远贤良,恋歌饮而不分昼夜,广施土木,民连累而反,军粮而绝散。文武军民,乃君王四肢。四支顺,其身康健;四肢不顺,其身缺残。君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想先王在日,四夷拱手,八方宾服,享太平乐业之丰,受巩固皇基之福。今陛下登临大宝,残虐万姓,诸侯离叛,民乱军怨。北海刀兵,使臣一片苦心,殄灭妖党。今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淫,数年以来,不知朝纲大变,国体全无,使臣日劳边疆,正如辛勤立燕巢于朽木耳。惟陛下思之!臣今回朝,自有治国之策,容臣再陈。陛下暂请回宫。”纣王无言可对,只得进宫阙去了。

第156章闻仲呈条陈,疯子闻仲

第一百五十五章闻仲呈条陈,疯子闻仲!

第二天闻仲上朝是对着上面的纣王说道:“陛下臣有事要奏!”纣王对着左右一挥手,左右便有人到闻仲面前接过闻仲手上的奏本,纣王接过奏本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到:“

具疏太师臣闻仲上言。奏为国政大变,有伤风化,宠淫近佞,逆治惨刑,大干天变,隐忧莫测事: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己忧,而未常以位为乐也。故诛逐乱臣,务求贤圣,是以得舜、禹、稷、契及咎繇,众圣辅德,贤能佐职,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万民皆安仁乐义,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乃‘王者必世而后仁’之谓也。尧在位七十载,乃逊位以禅虞舜。尧崩,天下不归尧子丹朱而归舜。舜知不可避,乃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天下治。

所作韶乐,尽美尽善。今陛下继承大位,当行仁义,普施恩泽,惜爱军民,礼文敬武,顺天和地,则社稷奠安,生民乐业。岂意陛下近淫酒,亲奸佞,亡恩爱,将皇后炮手剜睛,杀子嗣,自剪其后。此皆无道之君所行,自取灭亡之祸。臣愿陛下痛改前非,行仁兴义,远小人,近君子;庶几社稷奠安,万民钦服,天心效顺,国祚灵长,风和雨顺,天下享承平之福矣。臣带罪冒犯天颜,条陈开列于后:

笫一件:拆鹿台,安民不乱;

第二件:废炮烙,使谏官尽忠;

第三件:填虿盆,宫患自安;

第四件:去酒池、肉林,掩诸侯谤议;

第五件:贬喜媚,别立正宫,使内庭无蛊惑之虞;

第六件:勘佞臣,速斩费仲、尤浑而快人心,使不肖者自远;

第七件:开仓廪,赈民饥馑;

第八件:遣使命招安于东南;

第九件:访遗贤于山泽,释天下疑似者之心;

第十件:纳忠谏,大开言路,使天下无壅塞之蔽。”

这时闻仲走到龙书案傍,磨墨润毫,将笔递与纣王,然后一脸正色的说道:“请陛下批准施行。”纣王看十款之中,头一件便是拆鹿台。

纣王看到闻仲一脸正色的样子心中不由一惧,然后又想起自己现在是帝王了,不是以前的王子闻仲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后,便没了惧意,说道:“鹿台之工,费无限钱粮,成功不毁。今一旦拆去,实是可惜。此等再议。二件,‘炮烙’,准行。三件,‘虿盆’准行。五件,‘贬胡后’,今喜媚德性幽闲,并无失德,如何便加谪眨?也再议。六件,中大夫费、尤二人,素有功而无过,何为谗佞,岂得便加诛戮!除此三件,以下准行。”

闻仲听后脸色微怒眉心的天眼一涨对着纣王说道:“鹿台功大,劳民伤财,万民深怨,拆之所以消天下百姓之隐恨。皇后谏陛下造此惨刑,神怒鬼怨,屈魂无申,乞速贬胡后,则神喜鬼舒,屈魂瞑目,所以消在天之幽怨。勘斩费仲、尤浑,则朝纲清净,国内无谗,圣心无惑乱之虞,则朝政不期清而自清矣。愿陛下速赐施行,幸无迟疑不决,以误国事,则臣不胜幸甚!”

纣王看到闻仲一脸怒容的样子虽然心里再生惧意但是还是丝毫不妥协的说道:“太师所奏,朕准七件,此三件候议妥再行。”

闻仲见纣王竟然不同意自己的话,本来想要教训纣王,可是想到现在纣王是帝皇不再是以前跟在自己身边学艺的小寿子了,自己还是要给他在大臣们面前留些面子,便继续劝道:“陛下莫谓三事小节而不足为,此三事关系治乱之源,陛下不可不察,毋得草草放过。”

闻仲和纣王在上面争辩,下面的文武百官则在看戏,只见这时下面看戏的费仲还不识时务,出班上殿见驾。

闻仲不认识费仲,便问道:“这员官是谁?”费仲便说道:“卑职费仲是也。”

闻仲听后天眼一睁对着费仲一看然后说道:“先生就是费仲。先生上殿有甚么话讲?”却是闻仲在看费仲的心是黑还是白,是忠还是奸。

费仲被闻仲的天眼一扫顿时心中一颤,一股强大的惧意上心头,费仲冷汗直流,双腿大颤,费仲忍着可以使他摔倒在地的惧意,对着闻仲义正言辞的说道:“太师虽位极人臣,不按国体:持笔逼君批行奏疏,非礼也;本参皇后,非臣也;令杀无辜之臣,非法也。太师灭君恃己,以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