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琴界小妖-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篇
琴界小妖

  (原创长篇神话演绎小说)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用历史佐证

  开    篇

  话说宋朝年间,天之骄子宋太宗登基称帝,在位22年。在其执政期间,曾经发生了一起神仙下凡的离奇事件。正是这位神仙的到来,引发了大宋王朝的朝制动荡,使得宋王朝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又是这位神仙的到来,给宋太宗惹出了不少麻烦,这神仙一不为名,二不图利,专与那皇亲国戚过不去。下界期间,这神仙除恶扬善,大闹朝庭,使得堂堂一国之君宋太宗颇为头疼。

  故事发生在丁卯年的农历二月二。这日,汴梁城(现今河南开封)的百姓倾城而出,欢庆一年一度的“龙抬头”节。百姓们兴高采烈,穿新衣戴新帽,一个个走出家门,塞满了汴梁城的大小街道,汴梁城内一片花花绿绿,熙熙攘攘,似那海潮般的人流涌动着向大宋朝的象征“龙亭”滚滚而来。龙亭下积聚了数万的百姓,他们载歌载舞,以丰富多彩的民间欢庆形式祭祀上天,以求上天保佑并赐予丰收。

  就在人们欢声雷动、莺歌四起之时,猛听得龙亭之上一声高呼:

  “皇上祭天了——”

  顷刻间,龙亭上下一片寂静。百姓们踮足翘首向那龙庭眺望,只见龙庭下大门缓缓打开,两百名锦卫军金盔金甲金枪列队走出,后随着两百名青衣粉黛的宫女,她们一个个手提花篮,内装五颜六色的谷物果蔬种子。这四百名军士宫女缓步从龙庭两侧的台阶走上龙庭,两百名锦卫军立枪分列在两旁,两百名宫女在龙庭正中围成圆圈,中间是那五彩缤纷的祭台。这祭台高有九尺,上中下分为三层。台顶上方端端正正摆放着一个由宋太宗亲笔书写的斗大“天”字,这天字镶在金边红底的椭圆形框内,金色的“天”字在阳光下炯炯发光,格外醒目。祭台中层摆放着精心挑选的五谷杂粮、水果菜蔬。最下一层摆放着三只铜鼎,鼎高两尺,粗约一抱,每只鼎内盛满了细沙,沙内插着三柱上等的恭香。这恭香非同一般,长约半丈,粗细如手腕,九柱香头平身齐,一字排开,香头上闪烁着桔红色的灼光。但见这三只鼎内的九柱恭香——灰白如粉,青烟袅袅,直冲青天。再看这祭台下边,端坐着九位银须白发的年长和尚,这九位和尚可非那一般僧众,一个个均为大宋朝内名刹高寺的主持,他们不远千里赶到这里,专为今日宋太宗祭天诵经念佛。

  此时,就听得木鱼阵阵,经歌飘飘。宋太宗从龙亭之上正门走出,他来在祭台前边,正皇冠,理龙袍,一脸的肃穆。只见宋太宗来在祭台正前方,面对金光闪闪的“天”字抱拳三拜,然后撩龙袍左脚向前跨出一步,正待宋太宗准备下跪之时,就听得半空中“轰隆隆”一声霹雳炸响。龙庭上下万众抬头观看,但见那天空中彩霞四射,隐隐传来仙乐阵阵,霞光中,一仙女盘腿端坐云头,双腿之上摆放着一把古琴,就见她十指轻拨琴弦,立刻传出优美动听的天籁之音。

  这琴声令汴梁城百姓如痴如醉,这琴声令潘杨两湖中的鱼儿收鳍探头聆听,这琴声令宋太宗龙颜锁凝……突然间,又是一声响雷警醒众生,众人再看,只见那彩云缓缓托起仙女,在不停闪烁的霞光中随着那天籁之音渐渐远去。最终化作一亮点飞落远方。

  宋太宗亲眼目睹了如此奇异天象,这位当朝皇帝又惊又喜,当即召唤皇家第一把交椅的星象家范天宇前来解此天象,那范大师捻须闭目掐指盘算多时后,急忙跪地叩首:

  “恭喜吾皇,贺喜吾皇!此乃天降祥兆予我大宋也。”

  宋太宗惊喜万分,忙问道:“此话怎讲?”

  “那云中抚琴之女乃玉帝身边一琴师,想必是受玉帝之命,下界来助吾皇也!”范天宇小心回答。

  宋太宗闻听此言,龙颜大喜。即下诏举天同庆三日。

  一时间,汴梁城一片哗然。百姓间顿时议论纷纷,传言四起。有人说大宋朝有仙家前来相助,前程不可估量……那人讲玉皇大帝身边的琴女受玉帝之命,携琴下凡到人间,大宋必出美女……还有人传“琴”“情”谐音,丁卯年利男女谈婚论嫁……云云。

  就在人们议论纷纷,舆论四起之时,宋太宗却下一道密旨,令户部速查下凡来的仙女落脚何处,不得有误。为了尽快发现仙女的下落,那宋太宗又令范天宇测算仙女踪迹。范大师掐来算去,认定玉帝身边那位琴师已经下凡人间,落户于汴梁城中。宋太宗即刻责成户部另抽出一帮人马,协范大师暗中查访,一定要找到仙人!

  于是乎,汴梁城满朝上下忙忙碌碌,乱作一团,明暗两帮人马从此上演了历时八年的寻仙历程……

  (待续)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回:小妖出世
(续一:第一回:小妖出世1)

  第一回:小妖出世

  汴梁城座落在辽阔的中原大地和运河线上。这座城池凭借它得天独厚、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早已是名声大振。加之宋太宗继位后,采取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规模,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并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等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深得民众拥护,举国上下一片和谐之声,真乃是太平盛世,令人喝彩。

  汴梁城作为国都,自然是备受人们青睐。当时的汴梁城,云集了各路精英,不胜枚举。仅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来说,每年就有四、五千学子涌进汴梁城中。可见当年汴梁城之繁荣。

  在汴梁城西南角紧挨城墙处的一座小院内,住着一位书生,姓李,名骅。据说父母之所以给他起此名,是期盼他的前程犹如奔驰的骏马驰骋万里。但命运偏偏与李骅作对,他寒窗苦读十余载,却屡试不中。一气之下,李骅辞别父母,携妻来到汴梁,租下这独门院落,下苦功温习学问,发誓要在第四次应举中榜上题名。

  这一日,李骅正在屋内用功,忽听得院外传来阵阵喧哗之声,便问娘子道:

  “娘子,院外为何如此喧哗?”

  娘子曰:“官人只顾用功,哪知今日已是二月二,全城人家都上街参天拜地去了。”

  李骅听言不觉心中一惊,自语道:“哎呀,我们已到汴城三月有余!”

  他看着平素爱热闹的娘子在不停的忙碌着,愧疚的对娘子说道:

  “娘子,这些天来难为你了,歇息一会吧。”

  他拉娘子坐下,仔细端详,不禁惊道:

  “哎呀呀,娘子消瘦了许多!是吾之过也。罢罢罢,今日不学了,我陪娘子到外边走走去。”说着,李骅拉起娘子向外就走。

  “官人,还是不去为好。奴家已向公婆发过誓愿,官人一日不考取功名,奴家决不出这院门半步。”

  李骅被娘子之举感动,用手轻抚娘子的青丝,一时无言。

  “官人,要不你坐下饮茶,休息片刻,奴家为你抚琴一曲。如何?”

  “甚好!甚好!”李骅听此言欢喜不尽,“到汴梁后一直忙于苦读,还未曾听娘子抚过琴呢!快抚予我听。”

  只见那李骅的娘子从屋中抱出古琴,轻放在双膝之上,抬头对李骅莞尔一笑,十指游动在密密麻麻的琴弦之中,时而弹、时而拨、时而挑、时而揉,急时如流水,慢时若飘絮,美妙的旋律使李骅如痴如醉……

  李骅的娘子与李骅同乡,祖居杭州,姓黄,名梅。自幼习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是抚的一手好琴,在家乡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加之天生丽质,貌若天仙,在她刚满二八年龄时,求婚之人就络绎不绝,但最终还是被财大气粗的李家娶了过来。

  那李骅边听曲子边拿眼睛看着娘子,突然间,他觉得娘子今天貌不同常,异常的美丽。所抚琴曲尤为动人。暗自叹息:

  “咳——几个月来自顾读书,早起晚睡,吃住在书房之内,慢待了娇娘却还不知。”

  李骅想到动情之处,起身来到娘子身边。双手搭于娘子双肩之上,温情说道:

  “娘子,不要抚了,你也歇息歇息吧。来来来,为夫替你捶捶背也。”

  那黄梅是何等聪明,见夫君如此言语,心中早已明白七八分,遂将古琴放下,两人相拥进屋,少妻少夫,恩爱无比,自然是云浓雨狂……

  就在此时,外边发生了惊天动地之事,李骅夫妇却不知分毫。直到黄梅出去买菜时,才听到满街相传仙女下凡之事,不禁大惊。

  黄梅回得家来,又将此事学与李骅听,李骅闻言,也惊得目瞪口呆。

  (待续)

(续二:第一回:小妖出世2)
(续二:第一回:小妖出世2)

  小妖出世(续)

  李骅惊诧之余,静下心来仔细思量后,才对黄梅道:

  “娘子,如若当真有此事,那可就是我李骅的好运到了!”

  “官人,此话怎讲?”黄梅一脸的不解。

  那李骅喜形于色,点头晃脑,度着八字步一字一句说道:

  “娘子,你可曾想过,但凡遇到大喜之事,皇上会怎么做呢?”

  “奴家不知。”

  “按皇家常规而言,皇上都会大赦天下,施恩于百姓,以示皇恩浩荡。而此番天象岂是大喜?大大大喜也!”李骅顿了顿,一脸的严肃象,看着黄梅说到:

  “依我看,这次皇上大赦天下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今年的科举考试也会放宽尺度的!”李骅说到高兴处,不禁放声大笑。

  咚——咚——咚——

  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李骅的兴头。他一脸的不快,朝门外说道:

  “是谁如此无有教养?岂能这样叫门,这与砸门有何区别?!”

  说话间他打开大门,呼啦啦拥进一群官兵,吓得那李骅躲闪在一边不敢言声。

  一官头大声说道:

  “户部有令,凡汴梁城内人家今日有生产者,速将婴儿的出生时辰和性别报上。不得有误!”

  李骅闻言,忙上前答道:

  “这位官爷,我夫妻二人至今未育,家中再无他人。请明察。”

  官兵在各个房间巡查一遍,收队出门。

  李骅见官兵远去,这才关上大门,抬袖沾沾额头上的汗珠,自语道:

  “这是为何?百姓家生儿育女怎会惊动户部……”

  李骅怎知,户部的寻仙行动已经开始。整个汴梁城在三日之内被官兵巡查一遍,但令人称奇的是,全城共查出在二月二这天出生的婴儿一百零一人,皆为男婴。这个结果令户部尚书和范天宇大感意外。着令再严查,连查三遍,结果一样。

  范天宇,这位有名的星象大师,他坚信自己测算无误,仙女一定下凡在汴梁城中。但看着眼前的巡查报告,他迷惑不解……

  范天宇哪知,他测算的结果本无误,但在仙女下凡的途中,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打乱了整个计划,使得时间、地点、人物都发生了变化。

  原来,玉皇大帝为了明察人间之事,定下一条律制,天宫中的仙人们要轮流到人间体验生活,一来是让仙人们品尝人间的艰辛,使他们更加珍惜仙间生活,二来又能及时发现人间的种种陋事,以便及时给予纠正和惩罚。按玉帝的旨意,天宫“仙事部”拟出了今年下凡的仙人名单,玉帝身边的琴师就在名列之中。天宫“下界部”根据“仙事部”所列名单,再把要下凡的仙人们一一安排好投胎的人家、时间、地点,然后呈报玉帝,由玉帝下旨,各仙人领旨后照旨行事,不得有误。

  却说那琴师领旨后,不说回府准备,倒急急赶往“下界部”打探消息,得知自己要去一处偏僻贫穷的山村投胎,甚是悲哀。便苦苦哀求“下界部”主事将自己改投到汴梁城。并信誓旦旦表示,下界回来后一定重谢。那“下界部”主事架不住琴师的死缠硬磨,只好依了琴师。原本汴梁城的生产指标为一百名,因琴师的缘由增加为一百零一个。“下界部”主事又千叮咛万嘱咐琴师,在他未想出办法去回禀玉帝之前,一定要守口如瓶,免得惹出祸端。

  琴师见好事已成,拜谢过“下界部”主事后就急急赶往府中……

  (待续)。 最好的txt下载网

(续三:第一回:小妖出世3)
(续三:第一回:小妖出世3)

  小妖出世(续)

  琴师回到府中,思索良久,抚摸着自己抚用多年的古琴,觉得再无其他值得留恋之物。况且下界去不久就要回来,于是,打定主意只带这把古琴下界去。

  这时,门外界差已到:

  “琴师听令,本界差着‘下界部’之命,送你立即启程下界,不得有误!”

  琴师不无留恋的环顾四周片刻,抱起古琴,轻掩府门,随那二界差朝汴梁城腾云而去。当来到汴梁城上空,二界差才发现比约定时间提前半个时辰赶到。举目下望,只见这户人家刚把接生婆接到府上,众丫鬟在接生婆的指挥下正忙碌着准备接生所用物品。于是,那界差对琴师道:

  “我们稍作休息,时辰一到就送你下去。”

  琴师见坐等无聊,便轻抚琴弦,一阵阵美妙音符传向天际。二界差平日里何曾听过如此仙乐,此时已飘飘然也。不料,那琴师兴致大发,愈抚激情愈浓,从而导致了她得意忘形,以至于在云端上显形,她却毫无察觉。而汴梁城的黎民百姓这才有机会一饱眼福……

  再说,“下界部”主事派界差送琴师走后,就开始考虑如何向玉帝解释改派琴师去向之事。忽然间,“仙事部”一小卒来见,说他家主事传过话来,琴师改派之事被传出去,请他速想办法解决此事,免起祸端。“下界部”主事这一惊非同小可,当即重写一道界令,急派一小卒前往追赶琴师一行,收回汴梁之界令,将琴师送往原地下界。送走小卒后,这主事仍不放心,便亲自赶往汴梁。

  这边,二界差正听得高兴,忽见本部界卒前来,接过界令一看,忙喊琴师道:

  “我说仙姐住手也,我们赶快启程,误了时辰可就麻烦了。”

  琴师闻言,不觉一愣,“启程?何意?”

  “咳——你又被改派到原来的人家了。”那界差说着,指了指赶来的界卒,又朝他挥挥手中的界令。

  琴师闻言心中一惊,心中暗骂那“下界部”主事出尔反尔,并抱定决心不去原派之地。她朝三位界差抱拳作揖道:

  “三位,对不住了,原派我不去,我就此下去了。”说话间她就要往下跳。

  这三位界卒哪能容她下去?一个前边截,一个后边拉,另一个在下边托,一时间四位仙人在空中乱作一团。琴师见难以脱身,情急之中,挥起手中的古琴砸了过去,这三位界卒急忙闪身一边,古琴坠落下界。三界卒死死封住下边人家的投胎去路,琴师毫无办法。

  正在僵持之中,远远看到主事赶来。琴师不觉暗自流下眼泪,心中忿忿道:

  “罢了,随命去吧。”她双眼一闭,纵身跳下云头。

  那主事见琴师遁下人间,急忙吩咐界卒追寻,他们拨开云层四处察看,琴师早无踪影。这可急坏了主事,为防止琴师投胎与这一百零一家之中,那主事掏出怀中的生育薄,翻到汴梁城一页,举笔将汴梁城一百零一名婴儿的性别全部改成男性。而这主事做梦也未想到,就是他这随意一笔,为大宋朝埋下了祸根,由此引出了十八年后的“一百单一枪大闹龙亭”之壮举,就是这一百零一个男童所为(《一百单一枪大闹龙亭》为另一部小说,详情在此略过)。

  那琴师跳下云端后,在汴梁城中急急搜寻着待产人家,但见家家都是男婴,眼见时辰不多,再找不到投胎人家,时辰一到她就将化为脓水。她不仅悲伤道:

  “看来只有坐胎一条路可走也。”

  据传,仙界投胎有两种形式,一是投胎于待产人家,二是坐胎于怀孕人家。凡下界仙人都选待产人家投胎,为的是少受那十月怀胎之苦。无奈之际,琴师咬咬牙,她决意作下界坐胎第一仙。

  此时,琴师正好来到李骅家上空。低头观看,见李骅夫妻正在行鱼水之欢。眼看时辰已到,她别无选择,只好就此收住脚步,化作一股青烟,坐胎于黄梅怀中。

  (待续) 。。

(续四:第一回:小妖出世4)
(续四:第一回:小妖出世4)

  小妖出世(续)

  那黄梅嫁到李家三载有余,小两口虽恩爱无比,但至今未有生育。二公婆盼孙心切,经常在李骅面前唠叨个没完,这也成了夫妻二人的一块心病。哪曾想,被这琴师歪打正着撞了个大运!

  不久,黄梅便发觉已有身孕,惊喜地说与李骅知。李骅闻言大喜,他双手托起娇妻在院中翩然起舞,大声的嚷嚷:

  “娘子,如何?我李骅的好运到也。”

  那李骅当即与娘子商议,为了她们母子二人的安全,拟送她回家乡去护养。黄梅不肯,执意要留。李骅无奈,只好捎书信回家,将喜讯告知二老,并叮咛速派府中伶俐的丫环前来侍候娘子。李骅父母惊喜万分,让老家员带足银两和四名丫环星夜赶往汴梁。

  再说那“下界部”主事见琴师不知去向,情知再隐瞒下去对己不利,便速速返回天宫,拜见玉帝。他战战兢兢向玉帝跪禀道:

  “启禀玉帝,大事不好!”

  玉帝闻言,问那主事:“爱卿因何事惊慌?”

  “启禀玉帝,臣奉旨遣送琴师下界,不料途中那琴师嫌下界之地贫穷艰苦,不愿前往,在行至汴梁上空时,她乘界卒不备,跳下云头,遁入人间。臣带界卒四处寻遍,至今不见踪迹。恳请玉帝为臣做主。”主事说罢,拿眼偷看玉帝反应。

  玉帝勃然大怒,“这还了得!刑戒部主事何在?”

  “臣在。”

  “似琴师这般,该当何罪?”

  “启禀玉帝,琴师抗旨,罪当处死。”

  玉帝思索片刻,朝殿下道:

  “仙籍部听旨。”

  “仙籍部”主事急忙上前,跪倒在地:“臣接旨。”

  玉帝道:“看在那琴师多年勤恳侍奉本帝的份上,免去死罪,删其仙籍,打入妖界,不得有误。”

  “臣遵旨。”

  可怜那琴师因一念之差,被摘去仙冠,列为妖孽。这才引出了十八年后的“琴妖闹汴梁”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琴妖闹汴梁》为另一部小说,详情略去)。

  在天宫忙于处置琴师之时,人间也不得安宁。那范天宇和户部尚书已领旨查询下界仙女一月有余,结果是明暗两帮人马屡屡受挫,至今连那仙女的影子也未见到。户部尚书急得卧病在床,数日水米不进。范天宇也不思茶饭,愁眉不展。眼见得寻仙行动要就此搁浅。

  这一日,汴梁府台大人前来范府拜访,说令郎新婚不久,特向他讨教生男育女之方。范天宇不觉眼前一亮:

  “对呀!莫非这仙女是坐胎于人间?”他送走府台大人后,急急赶往户部尚书大人家中,将此想法说与尚书大人。尚书大人喜地跳下床来,两人立即着手计划查寻方案。

  一时间,一队队官兵对汴梁城展开了地毯式查寻。

  李骅自丫环来后,再无任何负担,一心扑在学习上,下定了决心要考取功名。这天,正在用功的李骅又被一阵敲门声打断思路,举目向院内看去,见老家员打开门后,又拥进来一队官兵。他急忙迎出去查问究竟。

  只听一官头说道:“这家主人何在?”

  “小生便是。”李骅上前抬手鞠躬答道。

  “听好了,户部有令,凡在二月二日之后怀孕的人家,速速报上,不得有误。”

  这李骅闻听此言,心中一惊,脸色顿变。暗自思忖:

  “我家娘子不正是在此时怀的胎吗?”他看那官兵,一个个凶神恶煞般模样,估计来者不善。到底如实禀报否,他一时无了主意。只见他支支吾吾答不上话来。

  那官头一见,心中生疑,进一步追问:

  “倒是有无?快快报来!”

  李骅一咬牙,撒谎道:

  “这位官爷,我家娘子未曾怀孕。”

  那官头将信将疑道:“速唤你家娘子出来……”

  (待续)

(续五:第一回:小妖出世5)
(续五:第一回:小妖出世5)

  小妖出世(续)

  “奴家在此——”

  随着一声应答,黄梅轻挑珠帘,迈着轻盈盈的脚步像朵彩云飘到官头面前,但见她双手相叠置于右侧胯间,双膝微微一蹲向那位官头施上一礼,笑吟吟道:

  “官爷有何吩咐?奴家在此恭候。”

  这官头上下打量黄梅一番,只见她肤白肉细,凤眼柳眉,樱桃小口,宛如画中之人。再看其身,俏肩细腰,双峰挺立,胯宽臀圆,好一个窈窕淑女!直看得那官头差点流下口水。

  “官爷,唤奴家来何事?”黄梅见那官头如痴一般直愣愣看着自己,并不说话,只好再问一声。

  官头这才回过神来,干咳两声,道:

  “嗯,看来不似有孕之身。”

  黄梅有孕才一月有余,怎会显身。那官头带人离去。

  李骅唤妻入房,焦虑地说道:

  “娘子,看来汴梁你不能再住下去,这官兵反复来询,其中必有隐情,若被他们发现你有身孕,后果难以估量。”

  黄梅从这两次官兵的搜寻中也觉察出一丝不祥之兆,不再坚持己见。怯生生问李骅:

  “官人意下如何?”

  “想必那官兵还会再来,你必须马上离开汴梁。”

  当日,李骅令那老家员带两名丫环护送娘子返回家乡。

  回头再说那范天宇的地毯式搜寻行动。经过五天的搜寻,各路人马来报,整个汴梁城中,自二月二日生下一百零一个男婴后,至今,再无有一家已婚女子有孕。这结果又令范天宇大吃一惊。他立即召来各路带队官头询问,令他们仔细回忆搜寻中可有疑象发生。只见一位官头禀道:

  “禀大师,在城西南处一户人家,住着一对年轻夫妇,那年轻男子见问其妻是否有孕,支支吾吾,神色慌张,好似有隐情。”

  “哦?”范天宇闻言,急忙将那官头叫到近前,“你可曾见到那女子?”

  “见到?”

  “可有疑处?”

  “无有,那女子身轻体瘦,不像有孕之身。”

  “非也,二月二日至今才一月有余,你等凡胎肉眼怎能看得出?”范天宇对这一情况大为关注,下令道:

  “御林统军何在?”

  “末将在。”

  “命你带队由宫内御医相随,对那女子仔细检查,速速来报,不得有误。”

  “得令!”统军手举令牌随那官头召集人马而去。

  这李骅送走娘子后,稍感心安,这才坐在案前,拿起书卷,却无心诵读,他一直在为户部三番五次查询而忐忑不安。思来想去,他不得其解,眼看日落西山,估计娘子已走远,这才想起该用晚饭,正待吩咐丫环烧火做饭,猛听得又是一阵敲门声:

  咚——咚咚——咚咚咚——

  这李骅不慌不忙站起身来,心中窃喜:“哈哈,你们来晚也!”

  开得门来,李骅见这帮人马大不同于前,个个金盔银甲,彪悍无比,不觉倒吸一口冷气。他硬着头皮上前应酬:

  “各位官爷,何事之有?”

  统军道:“不要废话,快唤你家娘子出来见我!”

  李骅闻言,暗自庆幸。假惺惺道:

  “哎呀——这位官爷,我家娘子不幸身染重病,已送回家乡调养去了。”

  “此话当真?”

  “不敢诳言。”

  那统军令人搜寻一遍,果不见人,扫兴而去。

  李骅见军兵走远,唤过两个丫环,急急收拾行装,弃家而去……

  (待续)

(续六:第一回:小妖出世6)
(续六:第一回:小妖出世6)

  小妖出世(续)

  统军回到范府,见户部尚书正与范天宇商议事情。便将经过回禀与二人。范大师听罢心中不禁一惊。他对户部尚书道:

  “大人,此事蹊跷。”

  “仔细道来。”户部尚书点头表示赞同。

  “看来这家女子定有隐情,她偏偏在官兵搜查后离开汴梁,很可能是我们的搜寻惊扰于她。我等应速将那男子传来询问,并到其家乡对那女子仔细察看。若有身孕,整个汴梁自二月二日以来再无她人有孕,那下凡之仙就定坐胎于她腹中。”

  “此言极是。”户部尚书拿出令牌召唤:

  “统军听令,命你等再往那户人家,将那书生传唤于此,不得有误。”

  统军命人点起火把,率队急匆匆赶往李家。来到门前。只见院门大开,院内黑洞洞不见一丝光亮,顿觉不妙。率众进得院内,四处搜查一遍,不见一人。所有房内空如一洗。统军失声叫道:

  “哎呀——不好!那书生逃也。”

  户部尚书和范天宇闻听书生已逃,确信他家娘子怀有身孕无疑,立即命令统军组织御林军,兵分四路,执火骑马,速从东西南北四城门追出,一定要抓书生回来。

  但说李骅,带丫环出逃后,本想直奔家乡。转念一想,觉得不妥。便对丫环道:

  “我等万万不可回家。”

  “主人。这是为何?”丫环不解。

  “你们想,那官兵如若再来,见我等已逃,定会四处追截。我等必会在半道被捉。”

  “那如何是好?”俩丫环吓得不知所措。

  李骅思索片刻,对丫环道:

  “我们还是隐于城中,闭门不出,一来可逃过追寻,二来待风声一过,我仍可参加试举,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李骅带俩丫环连夜在汴梁城中另租一户人家,隐居度日,暂且不提。

  且说那四路兵马,苦追一夜,直到天明也未见李骅的踪影。只得返回城中。

  范天宇思索良久,对尚书大人道:

  “大人,我们这等搜寻恐难见成效。”

  “哦——范大师有何高见?”

  “大人,那书生已是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定会隐身不出,似这般兴师动众,他在暗处与我周旋,我等怎能奈何于他。”

  “那依你之见——”

  “倒不如自今日起,表面上放松搜寻,引诱那书生现身。暗地里派出两路人马,一路出城四处查寻那女子下落,另一路在城中化妆探访,一有线索,即可出官兵缉拿。你看可好?”

  “嗯——也只好如此,你就布置下去吧。”

  至此,汴梁城经过一月有余的骚动,终于安静下来。

  再说李骅,逃过这次劫难后,他平日里深居简出,一切由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