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初群侠传--驼铃惊梦-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个小太监恭恭敬敬地答道:“敬听总管吩咐。”
总管点了点头,哼了声,挥了挥浮尘,转身回其他地方,安排事情去了。
书房后面,一宫女正瞪着水灵灵的双眼,窥视这四个小太监。她见总管走了,才想了想,转身离去。直到月出中天,进入子夜,四个小太监有了乏意,那位宫女才闪身而出。手中提着一个饭盒,走了进来。四个小太监身长鼻子一闻,说:“好香!”
那宫女含笑着将饭盒打开,从中取出四碟小菜,和一壶酒,放在地上。说:“楚大哥,总管知道你们辛苦了,特让奴婢带些酒菜犒劳你们。”
四个小太监站了半夜,早已是有饥又乏。一见有酒菜不仅喜出望外。笑道:“还是罗总管相着我们。”四个小太监接过酒菜放在地上,席地而坐。取杯倒酒,饮了起来。
宫女拿起饭盒,说:“还有几样小菜,我去给你们取来,你们慢饮!”说着转身出了上书房。
四个小太监饮了几杯,一个小太监顶不住。身体一摇晃,说:“今天是怎么了?刚饮了几杯,头就有点晕!你们喝吧,我少睡一会儿。”说着便伏地而眠。
三个太监继续饮。又饮了两杯,又有两个太监不胜酒力睡倒了。只剩下一个太监自持酒量大,便独饮独言,连话都短了。“你们真是……不够哥儿们儿!才饮……几杯,就想偷懒,看明天……我不告诉……罗总管……!”正说着话,一阵凉风吹来,他隐隐看见那个送酒菜的宫女,出现在他面前。他的视野迷糊了,伸手想阻拦,已经浑身无力,慢慢地栽倒在地上。
宫女进了院中,用脚踢了踢倒在地上的太监。见四个小太监像死猪似的,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不仅冷哼一声,闪身进了上书房。
宫女进了上书房,走到大书架前。只见放《天子三宝》的檀木匣仍放在书架上。便拿起檀木匣,将檀木匣打开。只见里面赫然放着《永鉴录》。宫女一阵狂喜。将《永鉴录》拿出放入怀中。《皇明祖训》也出现在眼前。她高兴地只想跳。她将《皇明祖训》收藏起来。又拿起最后的《立储君皇位之太祖遗诏》藏好后,将空匣子放回原位,闪身出了上书房。趁混乱离开了皇宫,见四下无人,才闪身进了茶房。
宫女刚进茶房,就听见一个苍老的声音说:“回来了?”
宫女点了点头,答应了一声,进了内屋。只见一个老太监正坐在案前,手捧一卷经书,连头也没抬。只是淡淡地说:“拿到手了?”
宫女想了想说:“已经到手,下一步该怎么办?”
老太监说:“你现在带着它,立即想办法出城,我办完这里的事情,就去找你。”
“我们在那里汇合?”
老太监想了想,说:“如果人太多,反而惹人怀疑!我和沈家药店有些交情,你不妨先到沈家大院躲避,等我去了,咱们再商量下一步打算。”
宫女点了点头,换上平民服装,闪身出了茶房,消失在黑夜之中……
宫女趁禁卫军换班之际,顺着大街溜出皇城。由于京城早已关门,从正门出去已经不可能了,宫女看了看城墙,有三仗多高,只耸黑暗。虽有灯笼摇晃,也照不到城下。边沿城墙走了一段,见这一段守军稀少,一片宁静,便想从这段城墙上划下。宫女刚要上城,只见灯光下,一条黑影忽然停在身后,宫女身形没动,手中短剑以闪电般刺了过去。谁知那人并没出手,身体已斜移数尺。那人手一挥,潜行而去。宫女想了想,跟着追了过去。
太平门下,一团漆黑。比别处更安静。宫女想也没想跟着黑衣人上了城墙。只见城墙上十分宁静,那些守军全都在藏兵洞,沉沉入睡。谁会想到黑夜会有人跃城?就是有少数人值夜,也被人点了穴道,昏昏入睡。宫女想着纵身划下城墙,落在吊桥之上,直扑紫金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允炆灵前登帝基,破迷雾各派显身(78)
三十多里的路程,对普通的宫女来说,那简直就是要命!可要对会武之人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宫女趁云深夜黑,一阵疾奔,只觉风在响,物在动,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不到半个时辰,已经到了沈家大院门前。宫女四下看了看,见无人追来,才松了口气。上前轻轻地敲了敲门。
过了一会,门被打开。开门的是一个青年人。一看宫女,笑道:“哎哟,是徐姑娘,好久没见了,这是越来越标志了!”
宫女不耐其烦地说:“别罗嗦了,快让我进去!”
年轻人笑道:“好好好,徐姑娘请!”说这让开门。
沈家大院一通三十倾,是明朝第一商户。虽然没有出大官,却使离开沈家不行。别说南京城是沈家出资修建,就宫中需要的药材、锦缎、茶叶、一切开销都是沈家供应。大明的对外贸易,海运、河运,也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是不是因为沈家捐修南京城,获得的特权,就不得而知。如今沈家所有店铺,当铺、镖局、粮店、的覆盖面之广,足以敌国。
宫女在青年的引导下,穿过二堂,进了后院。打开月牙门,进了花园。与其说后花园,倒不如说是一个组团建筑群。幽深而隐蔽,比沈家总部更宏伟,雅致。
青年试探着说:“徐姑娘,可有关于朝廷中的消息?”
宫女冷哼道:“朱元璋那个老乌龟,前天终于死了!并立朱允炆为皇帝。朱允文已经于昨天载灵前登基,改元建文!”
青年听说朱元璋死了,高兴的拍手鼓掌。一听说立朱允炆为皇帝,举在空中的手僵直了。怒道:“一定是那个刘三吾老乌龟王八蛋出的馊主意!只怕立朱允炆为皇帝,天下诸王爷不服,岂不引起战争?”
宫女冷笑道:“那更好,让他们相互残杀好了。朱允炆现在当的这皇帝,是名不正言不顺,虽然是朱元璋亲自写的遗招,现在也是提心吊胆地不得安宁。我乐意这样作旁观者。”
青年一听,心中暗暗吃惊,装作漠不关心地说:“既然是朱元璋亲自写的诏书,怎么会提心吊胆呢?”
宫女冷哼道:“因为《天子三宝》……!”宫女自知失言,急忙住口。跟着青年进了一庭院子,院子很幽静,也很偏僻。
青年将门打开,说:“你就在这里歇息吧!有什么事,可以找我。”
宫女点了点头,说:“没你的事了,你可以出去了。”
青年急忙转身,他怕徐姑娘看到他的难堪。他想不到眼前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进宫几年,居然变得这么残忍!想着不仅出了一身冷汗。
皇宫大院,值事大总管忙完繁忙的杂事,忽然想起,还没有安排人接替四个小太监的班。不仅急忙带上几名太监向御书房走去。他们进了大院,只见四个小太监口中流血,尸体都已经僵直了。不仅吃了一惊,急忙冲进了书房。
只见大书架上的那个檀木匣,仍安稳地放在原地。他松了口气!拿起檀木匣,将盖子打开一看。吓得他将木匣子掉在了地上。《天子三宝》已不翼而飞。吓得他连滚带爬出了御书房……
朱允炆刚从灵堂回宫,还没来的及歇息,就见罗总管惊慌失措地连跑带爬进了大殿。朱允炆不仅一皱眉,叹道:“你怎么还这么毛手毛脚的?成何体统!”
罗总管哭丧着脸说:“皇上,大事不好了。”
朱允炆坐在案前,本想吃点东西,见罗总管这幅狼狈相,无奈地站起身,吸了口气说:“发生了什么事?慢慢说,由朕给你做主。”
罗总管哭丧着脸说:“皇上,看守御书房的四个小太监,被人杀害了!先皇留下的《天子三宝》也不见了!”
朱允炆听了如雷轰顶,跌坐在龙椅之上。想了想,好久才说:“都有谁知道此事?”
罗总管稳定了一下情绪,说:“只有奴才等几人知道。”
朱允炆说:“你立刻带几名心腹,将尸体掩藏起来。”
罗总管急忙站起身,说:“奴才遵旨!”转身就走……
“回来!”朱允炆想了想,叫住了罗总管。
罗总管转回身,说:“不知皇上还有何吩咐?”
“立即传五位辅佐大臣进宫,不得让外人知道。”
“奴才遵命!”罗总管小心翼翼地退出大殿。朱允炆现在一点东西也吃不进嘴里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允炆灵前登帝基,破迷雾各派显身(79)
五位辅佐大臣听到建文帝的召见,立及安排轿,马匆匆地连夜进宫。值日太监见五位大臣积极赶来,急忙说:“五位大人,皇上正在寝宫接见。”
五位辅佐大臣急忙向建文寝宫走去。五位辅佐大臣进了寝宫,只见建文面色苍白,无力地坐在龙椅之上。不仅面面相觑,只好施礼:“臣等参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建文帝挥了挥手,叹道:“你们都平身吧!给五位大人赐座!”
罗总管座椅搬了过来,放在下首。五位大臣施礼告谢,斜坐在椅子之上。说:“不知皇上连夜召见臣等,有何指示?”
建文对罗总管说:“你下去守在外面,没有朕的旨意,不准任何人进来。”罗总管躬身退下。
建文想了想,铁青这脸说:“大将军李景隆听旨。”
李景隆听了吃了一惊,急忙跪下,说:“臣,李景隆听旨!”
建文说:“朕命令你即日起调动大军,把守各关口,严密监视各藩王的军事调动情况。长江无限期封江。”说着将安上圣旨交给李景隆。
李景隆接过圣旨,说:“臣,遵命!”说这走了下去。
刘三吾颤巍巍地问:“皇上,不知出了什么事?”
建文帝说:“刘爱卿呀,你害的朕可不轻啊!”
刘三吾以为自己有主错了什么事,下的磕头如捣蒜,小鸡如啄米。“臣恐慌!不知老臣身犯何法,请皇上凌训。”
建文帝淡淡地说:“朕的《天子三宝》被人盗走了!”建文帝的一句轻描淡写的话使四位大臣如晴天霹雳。这可是向地遗留下的凭证,《天子三宝》一旦不见,怎么向天下人解释?特别是那些拥兵自重的各路藩王?四位大臣不仅面面相觑,吃惊的不知如何回话。刘三吾更是急火攻心在加上年老多病,接受不了打击,昏迷过去。
建文帝不仅有好气又好笑,叹道:“你这是何故呢?”说着走过去,和三位大臣一起将刘三吾扶起,又是掐人中,又是虑气。刘三吾才悠悠转醒。刘三吾顾不得体统,爬到地上磕头道:“臣罪该万死!臣没将《天子三宝》秘藏,请皇上治罪!”
建文帝铁青这脸说:“你罪大难谅!杀你十族也不为过。不过只要你能将功补罪,朕不但不治你的罪,朕还为你立公德牌坊,府前立旗杆光宗耀祖。”
刘三吾说:“老臣愚昧,请皇上赐教。”
建文帝说:“你对先帝的墨宝挺有研究,而且足可,以假乱真!同时也见过先皇拟的遗召,而且你也曾临摹过《立储君皇帝之太祖遗诏》。《永鉴录》《皇明祖讯》作为收藏,你说朕猜的对吗?你也不用害怕,你也知道,朕当这个皇帝,全依靠先祖,以及《天子三宝》如果没了《天子三宝》各家藩王王叔及各大朝臣,还会听朕的吗?皇祖遗言让你们辅佐朕,治理朝政,你们就有维护朕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朕要你临摹先祖的笔记,再续《天子三宝》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刘三吾一听,吓得屎屁尿流,奏折也掉在了地上。说:“皇上,蓄意篡写先帝遗诏,那是对先帝的不敬!臣恐慌,难以下笔。”
建文帝一听,板起脸孔,冷哼道:“刘三吾,你临摹先皇墨迹,就不怕治你的罪吗?你现在写对不起先帝,不写,对不起朕。你对不起朕的结果,就是全族被抄,遗臭万年!永不超生!”
建文帝偷偷地看了看刘三吾。只见刘三吾膝下已湿了一片。原来刘三吾已尿了一裤,心中不禁暗自好笑。他见刘三吾跪着不动的样子,说:“再说了,你是受先皇依托,辅佐朕的大臣,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朕。如果你让朕做不成皇帝,你更对不住先皇,你还会遗臭万年,你懂了吗?”
刘三吾想了想说:“让臣回去好好想想!”
建文帝点了点头,对门口说两个太监说:“你们陪刘大人回府。小心伺候。”两个太监扶起刘三吾,退了下去。
建文帝对三位辅佐大臣说:“好了,咱们在商讨关于下一步计划……”
天在一夜不安中亮了!一批卫队大声吆喝着,走了过来。敲锣呐喊道:“皇上驾崩,新君登基!帝号建文!全国各地所有成年男女,一年内部的婚嫁,一年内不准饮酒取乐!钦此!”咣!咣咣!……!后面跟着在每一个角落,都贴上了哀告。
胡月儿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急忙让开他们要贴布告的墙角。那些卫队贴完告示后,跟着那些敲锣的队伍,向别处走去。
胡月儿在云南一呆就是两年,仍没找到“千面书生”由于龙云凤、纪铁铉在云南相遇,一起联手打进白刃洞。谁知“千面书生”早已搬走了,连一个影子也没有见到。一年前回到内地,为了复仇,她又去寻找奸贼商嵩,由于商嵩移居海外,总还是一无所获。她跟着一股倭寇到了浙江,不见踪迹。才只好来京城看看,想不到第一眼就是太祖驾崩的消息。真让她内心极其快乐。
胡月儿转过朱雀大街,便见禁军开了过来,将刚贴的告示全部揭掉收走。又将一张悬赏天下名医,医治病危太祖的榜文。一切活动照旧。
胡月儿无暇顾忌这些,她信步走向胡府旧宅。只见旧宅门庭冷落。大门上的封条早已随风飘走。这已是她十八次来这里了!又快到家族蒙难忌日了!每当来年春天,她的心都在流血。有时经常骑在大门前面两边的石狮背上玩。如今的石狮子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变得残缺不全。大门油漆剥落,旗杆已一断三截,去年来时,还有一截,现在已经不知去向。只留下旗杆底座孤零零地,掩在荒草丛中。
胡月儿正在胡思乱想,只听有人大声吆喝。“闲人,闪开!”胡月儿的思绪被打断,扭头看去。只见一队人马开来,应该说是步兵。抬着担架的步兵。没两人一组。担架上都躺着一个人。不是活人,这些抬死人的队伍,足足有一里长。向应天府开去,胡月儿不禁好奇,远远地跟在后面……
允炆灵前登帝基,破迷雾各派显身(80)
皇宫之内,一片宁静。禁军、监校、锦衣卫的统领,跪了一地。平日不可一世的架势,一扫而光。像丧家之犬,低头不敢吭声。
建文地说:“你们倒是说话呀?怎么哑巴了?”
吴俊南低头说:“皇上息怒,不是臣等不尽力,而是派出去追缴布告的人,全被杀死了。一百二十三名尸体,全部抬到应天府衙。”
建文帝不悦道:“都是一些饭桶!一百多人全被杀死了?朝廷的面子都让你们给丢尽了!”
朱聪道:“他们都是大内一等一的高手,而且他们全都分散行动,就算一天分散的面积有一百里,要在一天之内将他们全部杀死,绝非等闲之辈。所以臣怀疑,朝廷内部出了奸细,要不然也不可能全部死于非命。”
建文松了口气说:“你敢肯定是一个人干的吗?”
吴俊南说:“臣已经看过尸体,他们中的是一种手法,全都是一招致命,决无反抗之力。所以臣以为,只有几种可能。要不就是此人武功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或者是一个实力巨大,高手武功统一,消息已经到了覆盖全境的地步。要不就有朝廷力量暗中支持。”
建文帝无心去听朱聪的分析,但他自少知道,这件事情绝非想的那么简单。无论是一个人杀得也好,一个组织杀得也罢,至少有种力量在向他示威。要命的是对方在暗处,自己在明处。头一招就吃了亏。从盗《天子三宝》到大内高手被秘密杀害,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极其严密的组织,或者是数个力量联合行动的结果。更让他不安的是,有几股力量形成的杀气,正慢慢地向他、无声无息地涌来。他们好像潜伏在水里的巨鳄,随时张着血盆大口等他稍有疏忽,就狠狠地咬上一口。如果一旦控制不住局面,整个局面就有可能崩盘。他的优势就会随时沉入太平洋底。
凌说道:“皇上,据臣了解,由于封江及时,只有少数布告流入江北,江南的已经大部分收回。虽然保证不了绝对不泄密,但也不至于将局势闹大。”
建文想了想说:“吴俊南,朱聪,你们锦衣卫,监校要一起联手在收回民间流失的布告之时,也要调查,凡是接触过布告的人,一律杀无赦!”
“臣遵旨!”
“凌说、高见贤,你们要仍然监视那些地方官,如果见有谁对布告有议论者,一律以死论处!特别是各藩王,不能明杀,只能密报!”
二特务统领施礼说:“臣,遵命!”
锦衣卫、监校、禁军、特务,在长江以南展开大规模行动。一时间秘密失踪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报到官府衙门也不在少数,但只有上报,不见审理,就有点奇怪了。纷纷对建文朝廷产生了不信任感。整个江南一半处于军管之下,猜疑、不信任就更是多的说不清。
胡月儿祭祀过族茔,便直身南下,她要继续追杀“千面书生”。可是“千面书生”自在云南出现之后,就再也没有关于他的下落。她正不知该怎么找,忽然只见一快骑绝尘而过,很快消失不见。后面出现一队人马,遮天盖日,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这是一支朝廷主力大军,胡月儿急忙闪开,躲到一边去了。这是一支混编部队,骑兵在前,一对十排,浩浩荡荡,足足有五万骑兵。后面步兵跟着开了过来。只见中军大旗上书写着斗大的“李”字。不用说,这就是大将军,李景隆的旗号。
这支部队足足过了两天,才结束。胡月儿跟在大队人马后面,只见他们向长江燕子矶开去。胡月儿正看的入神,只听一人咳嗽了一声。胡月儿回头一看,只见李怀客正牵马缓缓走来……
允炆灵前登帝基,破迷雾各派显身(81)
原来李景隆这次起兵,是因为建文帝听了齐泰、黄字澄的建议,锐意削藩。李景隆这次以备边为名,进军中原。李家大军一路声势浩荡渡过长江,分水陆两路,水路有运河北上,旗旌蔓延蔓延数十里,千舟竟追,杀气腾腾。陆路则骑兵在前,步兵在后沿中路道进发。
开封乃周王朱橚的藩国。自先帝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他打心眼里就不服。朱橚看着桌上几张布告,那都是他的心腹从民间收集的。先王驾崩也不让进京奔丧,太让人恼火了。他的属下又从外边跑进来,将几张布告拿了进来,说:“王爷,又有几张江南传来几份密报和布告。”朱橚挥挥手,示意那人放在桌子上。
那人将布告放在桌子上,不敢打扰周王的思绪,转身出门。
岳士杰拿起送来的文件一一观看,看完哼了声,将布告仍在桌上。说:“如今先帝刚刚驾崩,朱允炆便坐不住了,看来王爷要做准备了。”
周王看了看发来的密报,哈哈大笑道:“拜李景隆为大将军?发大军进军中原?李景隆是个什么东西?无非是炫耀一下武力,巡巡边就回去了,他真能憾得动本王?他反了他了。”
岳士杰淡淡地说:“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别说刚刚登基,一心想树立自己的威望的新君。由于朝廷有黄子澄、齐泰、茹太素等人,他们曾几次向朝廷提起削藩之事。如今又都是建文的辅佐大臣,这次发兵中原,正是他们削藩的试脚石。王爷在中原的实力,无人能憾。开封又是战略要地控制了开封,就等于在黄河边站稳了脚跟。进,可以北渡黄河,进军北方。守,可以以黄河为天涧,拒敌与黄河北岸。李景隆这次统帅大军五十万,名义上是为了备边,以臣看,他们的目的,必定为了王爷!”
朱橚冷哼道:“我乃朱允炆的皇叔,先帝驾崩不让服丧,已经惹的本王一头火气,本王还想拿他问罪呢,他敢来动本王试试?本王不灭了他才怪呢,就李景隆那熊样,还能带兵?怯!”
岳士杰说:“自古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允炆是天下公认的皇帝,既有《天子三宝》又有百万雄兵可以调遣。王爷只是一个藩王,王爷倾所有之兵,也不过十几万。王爷如果现在准备还来得及。如果等兵临城下,再作打算。可就来不及了。”
朱橚不服输道:“李景隆是个酒囊饭袋,和赵括没什么两样。只知道按书列兵布阵,到真正的战场上,就他的军队,本王只要三万精兵,就能将他生擒活捉。”
岳士杰叹道:“王爷如果将李景隆生擒,把朱允炆推翻,便会落个欺君反上的罪名。王爷就算侥幸挫败了李景隆,也会落各区安天下耻笑的骂名。”朱橚说:“可是谁又知道,这《天子三宝》是真还是假?”
“是啊!如果是假,就有文章可做了,如果是真的呢?”
朱橚将桌上的布告拿起,看着布告上的内容,沉思道:“这小子,弄什么玄虚?给老子来了这么一手!”
只听窗外有人喝道:“谁?”林楠已经呼的一声,上了房……
岳士杰吓得脸色大变,躲到朱橚的身后。朱橚没有理会,摘下宝剑,出了房间。
只见房顶上,林楠正和一名蒙面人打得不可开交。王府侍卫听到打斗,也都涌了过来,纷纷弯弓搭箭,瞄准了蒙面人。有几个侍卫也上了房,把住
有利地形,防止蒙面人逃脱。朱橚抱着宝剑,趁着稳健地看着这场打斗。他的四大护卫也站在朱橚身后随时以应对不测。
只见林楠步步紧逼,黑衣人只是自守,并没有出手伤人之意。这到令朱橚不得不细细审视。林楠知道黑衣蒙面人虽没有恶意,但夜闯王府,非娼即盗,他想手下留情,又怕王爷怪罪。只好打起精神,想将黑衣蒙面人打退。
黑衣人视乎看出林楠的心思,虚晃一招。“哎哟!”一声,说:“我不是你的对手,看镖!”说着从怀中掏出一物,向周王怀中掷去。众人“哎哟”一声。林楠一招“白鹤亮翅”扑了过去。蒙面人一哈哈大笑着划空而去。周王艺高胆大,伸手接过掷来之物。低头一看,手中拿的是一个缎黄锦袋。说:“你们都回去吧!”
大伙听了朱橚的话,各自散去。林楠回到自己的岗位。
朱橚拿着锦袋,回到大厅。岳士杰走到周王跟前,说:“这是什么?”周王将锦袋上的绳子解开。从里面滑出三样东西。朱橚一看,不仅热血沸腾。三样东西居然是《永鉴录》《皇明祖训》《立储君皇帝之太祖遗诏》“天子三宝?”朱橚拿着三件东西,心有余悸。
岳士杰叹道:“看来这天子三宝,大有文章!那人既然可以进入王府,将天子三宝给王爷,而且不露身份,说明什么问题呢?”
朱橚看了看《皇明祖训》上的皇封玉玺,没有说话。缓缓地将三分文件放入袋中。叹道:“他为什么要将《天子三宝》交给本王?他又是谁?他如果光明正大地送来,将原因说出来,也就罢了。可偏偏做偷偷摸摸的勾当,这到让本王不得不多虑!”
岳士杰说:“无论如何,只要辨出真伪,是真的,不管是谁送来的,王爷都可以进京问罪。”说着取出皇封玉玺的拓片,进行对比。然后又拿出先皇留下的圣旨,进行比较。岳士杰擦去脸上汗水,笑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这三分诏书,是真的文本。朱允炆没有了《天子三宝》王爷发兵可谓出师有名了。”
朱橚说:“现在还不能下结论。没有南面的确切消息,我们不能草率决定!现在有两个任务要做。第一:密切监视李景隆的大军的动向;第二:全城进入备战状态!在没有南边确切消息之前,不能轻举妄动。”
岳士杰说:“王爷说的既是,一切听从王爷的安排!” 。 想看书来
允炆灵前登帝基,破迷雾各派显身(82)
且说周王府两大护卫,在京城摸底。他们是昼伏夜出,打探京城之事。如今的京城可谓扑朔迷离,迷雾重重。别说其他,就拿《天子三宝》来说,他们手中就有三份。神秘高手更是乱如麻,分不出谁是谁。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天子三宝》只有一件,而手中的至少有两件事赝品。关于宫中的消息也是众说纷纭猜测颇多。为了弄清楚皇宫的真实情况,两护卫决定夜闯周王府杀在京城的秘密窝点——白原客栈。
肖家二兄弟到达“白原客栈”,见店中客人涌动,不敢打搅。只好绕到客栈后面,翻墙进入客栈院内。跟在他们身后的神秘“朋友”急忙飞身而去。二人到了窗前,只见一个中年正在灯下算帐。二人相对一望,点了点头,进了账房。
中年人一看,急忙站起。笑道:“两位公子可来了,我家公子这几天不见你们,很是担心,他怕误了大事,所以又去打探消息去了。”
肖人佐说:“因为事关重大,为了你们这里的安全,所以在京城半个月来,没有打扰你们!现在归期已近,有些事情还没弄清楚,你可知道程二爷现在的去处?”
中年说:“这几天,京城出现了数位急速高手。在京城搞的鸡犬不宁,已引起各实力的追查。”
肖人琪说:“查的可有结果?”
中年人说:“没有,他们诡计得很,要想调查清楚,只怕很难。”
肖人佐想了想说:“公子回来之后,转告他,我们明天晚上再来,让他等着我们。”
中年人点了点头说:“好的,在下一定转告他。”
肖家二兄弟离开“白原客栈”来到了大街上。虽然说大街上静悄悄的,行人不多。肖人琪说:“哥,他们会去什么地方?”
肖人佐看了看四周,轻声说:“只管走路,小心不速之客!”
二人沿秦淮河提缓缓而行。此时暖风轻拂,两岸歌声绕耳,花楼灯红酒绿,客流不断。河上画舫中*说爱,迷倒多少*客。二人看着风巷柳街,真是:
风景如画颜姿色,
弯眉细细迎客欢。
岁岁虚度总不厌,
仅唱风吹雨打去,
粉黛年华无情,
总有白头翁!
年轻其乐无穷,
华发悔粉衣!
几多功名全荒废,
仅享裙下衣!
肖人琪正欣赏这花楼上传出的琴音声,只见肖人佐忽然止住脚步。肖人琪说:“大哥,发生了什么事?”
肖人佐细细地听,只见肖人琪一长身,人已疾射“香云雨楼”楼顶。肖人琪一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