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湖(下部)-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嫁之日挖出来招待宾客或当作陪嫁的嫁妆。当然,家境好一些的就多埋几坛,家境清贫的就少埋几坛。我家是酿酒世家,自然更要额外多埋一些。我满月的时候,父亲就埋了一百二十八坛。我的‘女儿红’是绍兴城里最多的。
“我十六岁那年,有一天我和表姐到城外的稽山庵去烧香,在回来的路上却碰到了强盗,要抢我和表姐做压寨夫人,我们带去的家丁仆妇拼命抵抗,又把随身带的银子全部撒到地上,引强盗们去抢,这才狼狈不堪地逃了回家,可是表姐却落到了强盗的手里。
“那天晚上,正当我们两家人哭哭啼啼,商量着是该报官救表姐呢还是准备一大笔银子去赎表姐,表姐却回来了。”
“是我父亲救了她?对吗?”张寻忽然插嘴问道。“是的,贤侄真是聪明,一猜便中。”言宜泠点头赞道。张寻微微一笑,心想我父亲侠名满天下,路见不平,定然拔刀相助,即使再笨些的人也会猜得到的,又何尝是我聪明呢。
“那时我们全家都高兴得什么似的,捧出金银珠宝酬谢你父亲,但你父亲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执意不肯收受谢礼,众人无奈,便只要求你父亲吃了我表姐的喜酒再走,这下你父亲很豪爽地答应了,说道久仰绍兴‘女儿红’香醇绵长,滋味醇厚,但长年漂泊江湖,却未曾有缘品尝,倒正好借机了却夙愿。
“三天后,表姐出嫁,父亲便叫人挖出曾祖父当年为不幸夭折的姑祖母埋下的一十六坛‘女儿红’。本来,那一十六坛‘女儿红’是我们言家的镇家之宝,父亲是绝不肯轻易拿出来的,连我大姐二姐出嫁都不肯动用,但这是为了感谢你父亲救我表姐的恩德,也就在所不惜了。
“那天晚上,父亲邀了许多朋友在前厅陪你父亲畅饮,我们女眷则在临时用屏风隔开的碧纱橱里吃,我的位子正好对面能看到你父亲……”。言宜泠说到这里,又收住了话头,眼中却射出兴奋的光彩。
“言前辈,您看到我父亲怎么样?”张寻又急着问道。
“我看到,看到你父亲豪饮豪谈,端的是位了不起的侠义英雄。”言宜泠简简单单地回答了一句,心中却翻腾起二十年前的波澜一一当时她见张卓然侠肝义胆,铁骨铮铮,不禁芳心栗六,难以自已。但女孩儿羞人答答的,又是绝不敢吐露半个字。最后只好冠冕堂皇地以习武防身为理由,请求张卓然授她武功。张卓然见她父母不反对,又觉得她娇弱无助,是该学些武艺防身,便同意了。从此每隔数月,便到绍兴一次,教授言宜泠一些最基本的功夫。渐渐地,他也对这位健饮俊谈、宜嗔宜喜、明媚可人的江南姑娘暗生情愫。到后来,言家上下,包括他们自己都已默认他俩是一对未婚的情侣。不过,这些事情,言宜泠自然不愿意让张寻知道,所以便一笔带过,往下讲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三章 闻昔(4)
“后来,你父亲便成了我父亲的座上客,每隔一段日子,他就到我家来住几天,我也趁机跟他学了点武功。你父亲走南闯北,最喜欢川菜,我父亲便专门叫厨房里大师父学烧辣的菜。你父亲喜欢我们言家酿的好酒,我父亲便每次都开几坛最上等的酒请他品尝。状元红、加饭、香雪,他都品尝过了,但他总说都比不上‘女儿红’。我父亲便告诉他我的‘女儿红’埋了一百二十八坛,讲定了到时候约他一起喝。”
“那我父亲喝到了吗?”张寻也来了好奇心。同时,他也很高兴终于证实了父亲喜欢吃“辣”,而这种猛烈而富有进攻性的味道也已经是张寻生活的一部分。言宜泠缓缓摇头,凄然道:“没有,他永远也喝不到我的‘女儿红’了。”张寻听她语声悲凉,只道她感慨老友失踪多年,恐怕凶多吉少,于是也不禁颇有些伤感。其实张寻又哪里知道言宜泠当年在得知张卓然娶了宓窅娘之时,一气之下,已将自己的一百二十八坛“女儿红”统统打碎,殷红殷红的液体慢慢地渗入泥土,最终涓滴不剩,只留下久久不散的浓郁的芳香和一颗破碎的女儿心。
言宜泠见张寻低头不语,知道他想念父亲,便怜爱地伸手拍拍他的肩膀,接着道:“后来,有一天,我父亲正念叨着你父亲已半年多没来绍兴了,他却突然来了,他告诉我们他已经在一个月前成亲了,那位新娘当然就是你母亲宓窅娘了。”言宜泠努力克制自己,语声平静而又淡然。而她的耳衅,却清晰地想起了当年张卓然的声音:“阿泠,对不起,我知道我很对不起你,可是宓窅娘她孤苦无依,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便再也没有一个亲人了。而你,阿泠,你还有父亲、母亲、姐姐、姐夫,还有喝不完的美酒,穿不尽的绫罗,所以我……”
张寻见言宜泠虽然语气平静,但身子却微微颤抖,而沉吟无语的神色也不免凄凉,心中一动,若有所悟,但又不便相问,便只是说:“言前辈,当时我父亲一定是一个人来绍兴的,而且只住了两天便走了,对吧?”
“你怎么知道的?”言宜泠十分惊讶。
“因为我母亲留下的日记里没有提到她曾来过绍兴,而且她和父亲成婚后父亲只有两次离开过她,除了父亲赴蓬莱一去不复返的那一次,另外的一次就是他们成婚不久,父亲让母亲一个人在柯桥的客栈里呆了几天。”
“那两天他,他把宓窅娘也带来了,让她住在十几里路外的柯桥?他怎么都没有告诉我?”言宜泠听了张寻的回答,显得有些激动,说话声音也提高了不少。然后又把声音放得很低,恍然大悟似地自言自语道:“当然了,他哪里敢带新娘来见我?他明明知道他太对不起我了。”
张寻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心中明白自己方才的猜想###不离十了,但依旧不愿承认自己心目中完美无缺的父亲竟然曾经是个负心的男子,曾经令一个痴心的姑娘柔肠寸断,直至二十余年后依然未能平复创伤。于是忍不住小心翼翼地问道:“您刚才说我父亲当时对不起谁?”言宜泠闻言,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掩饰道:“哦,你父亲娶了你母亲,就对不起那个他曾经说过要娶的姑娘。”
“那么,那么,那位前辈怎么样了?”
“她当时不相信你父亲会变心,因为他们之间虽然没有海誓山盟,但大家的心里都装着对方。更何况你父亲一向言而有信,人称‘活季布’,他连萍水相逢的人都从不失信,又怎会失信于自己倾心相爱的姑娘呢?可是你父亲说宓窅娘身世可怜,孤苦伶仃,他不忍心撇下她一个人。而他真正爱的那个姑娘家里有钱,他不来娶她是没有关系的。嘿嘿,张卓然啊张卓然,你枉为一代大侠客、大英雄,你却连女人的心都不懂得。你以为一个女人只要有钱就能快快活活地过日子吗?你让她的心死了,她还靠什么活下去!”说到最后几句,言宜泠简直是咬牙切齿了。
“你让她的心都死了,她还靠什么活下去!”张寻在心中默念了几遍言宜泠的话,心口像被一个大铁锤重重地击了一下,震得他痛彻心肺,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原来父亲也会有错。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有人告诉他父亲张卓然也有缺点。当时在江西,与贵州“圣毒教”的右护法蓝若云试比高低,张寻在连输三场之后心说不应该歧视当地百姓,也不应该认定使毒便是阴狠卑鄙,重要的是心存正义,而不是使用何种武器,而当年父亲张卓然那样做是有失公允的。可是,蓝若云毕竟未曾受到言宜泠这般巨大的心灵创伤,给张寻的震撼也不是很大,自那以后他依然把父亲看作心目中完美无缺的偶像来顶礼膜拜。可此时此刻,望着月光下言宜泠愤激而憔粹的面庞,张寻明白自己错了,自己把父亲当作“神”来看,是完全错了,因为父亲也是“人”。发现了父亲作为“人”的弱点,不知怎地,张寻心里反倒感到一阵轻松,像卸掉了一只长期背负的无形的包袱似的。
第十三章 闻昔(5)
“言前辈,不知那位前辈现在在哪儿?小侄很想为她做些什么,也算是替父亲做点事。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为父亲做过什么。”张寻明知自己不可能替父亲弥补什么,但还是这么说了出来。
言宜泠听了这话,欣慰地笑了,心里暗道:“然哥,你有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儿子,你的阿泠真替你高兴!”她转过脸来,又一次仔细端详张寻,怜爱地道:“贤侄,不必了,她和你父亲之间的恩怨早在二十多年前就了断的。你父亲说不能娶她了,她正好在梳妆,一时气极,就顺手用硬木篦子打了他,在他的右耳朵后边留下了永远的纪念。这件事,就这样算了。”
其实,事情又哪里会是如此轻描淡写,此时此刻言宜泠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过去了的漫长的二十年光阴。而这漫长的二十年她就是在一家一家地盗饮“女儿红”中渡过的。她发誓既然不能与张卓然一起共饮自己的“女儿红”,那么别人家的“女儿红”也不能让他喝上一滴。二十年来,绍兴城内外嫁女儿的人家总是会发现“女儿红”被人盗饮了,或是打碎了,无论埋在哪里都一样。而且,人们也再没有福气喝上言家“老正兴”酒坊酿的好酒了。今夜,言宜泠便是听说城外陶家堡堡主第二天要为女儿发嫁妆,便赶来盗饮“女儿红”,碰巧遇上了张寻。
张寻自然也明白言宜泠语焉不详,但联想起方才言宜泠用手抚摸自己右耳后面时的神态,深知她内心深处也足够凄凉。同时他也为母亲感到悲哀,因为父亲给予她的只是同情,而不是爱。又想到自己出道以来,连续遇上秦小丛、真怜、柳墨林和杨清惠等妙龄女孩,而且个个都可称得上是自己的红颜知己。今后该怎样对待她们呢?虽然她们中有的人也许再也见不到了,有的人甚至已长眠九泉。
言宜泠见张寻双手抱头,久久无语,还道他仍在为父亲当年的薄幸而难过,便岔开话题道:“贤侄,你刚才不是说要千方百计寻找父亲吗?我想你不妨到西域‘宝石谷’去试试,依我看,你父亲十有###去了那儿。”
“为什么?”
“因为在我认识你父亲之后,你父亲常常向我提起宝石谷,江湖上传言‘西域宝石,神奇无比,一涉此谷,独霸江湖’,故而无数江湖豪杰纷纷前往西域寻找宝石谷,很多人从此却没能回来。”
“这我知道。”张寻道。
言宜泠朝张寻点点头,接着又道:“你父亲是个很正直的人,他说中原武林几百年激烈的正邪之争,腥风血雨,杀戮不断,黎民百姓不得安宁,好不容易战胜了邪恶,邪教魔派的势力被六大门派合力铲除,已成不了气候。没想到又突然冒出来一个‘宝石谷’,叫许多江湖豪杰利令智昏,一窝蜂似地去寻找宝石谷,妄想独霸江湖,把好端端的江湖秩序又给搅乱了。况且这么多年来,人们也只是听说西域有个‘宝石谷’,听说宝石谷谷主石大王每隔三年都要来到中原,在惊蛰那一天到泰山顶上日观峰卖一个时辰的宝石,而且他的宝石没有一颗不是能够疗伤解毒、增强功力的绝品。但谁也不知道是否真有个‘宝石谷’,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进了‘宝石谷’就能独霸江湖。所以你父亲说他打算到西域走一趟,看看究竟有没有宝石谷,如果有,那宝石谷又是什么样子的,回来后也可将真相昭告天下武林,免得许多江湖人士白白地去送死。”
张寻听了,重重地点点头,道:“言前辈,我父亲的这个打算我师父也曾对我讲过。”
“你师父是哪一位?”言宜泠问道。
“川北藏龙山黄龙派前任掌门庄守严。”
“哦,是庄大侠,当年你父亲也曾跟我提起过他。”
“可是,言前辈,既然江湖上有那么多人想去宝石谷但没去成,我如果要去那儿寻找父亲,西域那么大,怎么找呢?”张寻为难地问。
“唉,难就难在这里呢。”言宜泠轻轻叹了一口气,接着道:“这二十年来,为了要知道去宝石谷的路径,每逢三年一度的卖宝石的那个惊蛰节,我都准时赶到泰山日观峰去,希望宝石谷谷主石大王能告诉我去宝石谷的路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三章 闻昔(6)
张寻听了,颇为感动,心中又酸又涩,辨不清是什么滋味,同时又极关切父亲的下落,问道:“那您等到石大王了吗?”
言宜泠缓缓摇头,黯然道:“没有,我一共爬了七次泰山日观峰,可七次都没有见到石大王的影子。这期间我还去过西域,在那儿辛辛苦苦找了二年,几次迷路,差点饿死、渴死、冻死、烤死,但还是不知道宝石谷究竟在哪里。只好回来,再赶到泰山日观峰去等石大王。有时候,我甚至想,虽然况寂是个武林中人人切齿的大魔头,但当初如果六大门派不去合力围杀他,那我还可以到‘万灰山庄’去恳求他帮我复制一份去宝石谷的地图,因为江湖上人人都知道况寂与宝石谷谷主石大王交好,石大王曾经给过况寂一张去宝石谷的地图。现在况寂死了,我虽然多次进入‘万灰山庄’,可每次都找不到那份地图,每次去每次都万念俱灰地回来。”
“前辈!”张寻深为言宜泠对自己父亲的一片深情而感动,激动地叫了一声。
“其实,也许当初六大门派根本就是杀错了况寂,因为你父亲说过况寂是好人,他是被人陷害才戴上十恶不赦的大魔头的帽子的。”言宜泠顿了半晌,突然提高嗓音,很快地说出了上面那些话。
“我父亲也曾说过况大叔是被人冤枉的?!”张寻仿佛觉得自己是找到了揭露二十余年前一场江湖大阴谋的契机,生怕有误,忙将当日在藏龙山况寂告诉他的关于父亲张卓然赶赴蓬莱之约路过绍兴时发现乌篷船帮帮主汪见成以卑鄙手段杀人,却故意制造假象陷害况寂的事一口气说了出来,以求得言宜泠的证实。
果然,言宜泠边听边点头,又道:“对,对,当时你父亲极为气愤,便出面质问汪见成为什么要那样做,汪见成见事情败露,恼羞成怒,孤注一掷想偷袭你父亲,结果被你父亲自然而然地用内力一弹,他使的铁桨反弹回去,打在自己的脑门上,当即身亡,这也叫恶有恶报吧。
“你父亲到我家里找我告诉我这件事,便忙去蓬莱找况寂,要告诉他有人陷害他,要他想办法洗刷自己的清白,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到你父亲了。”
言宜泠说完,和张寻不约而同地幽幽叹了口气,二人久久陷入了沉默。
这时,天已渐渐地亮了。从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一阵热热闹闹的丝竹锣鼓声,辨不出是什么曲调,但简单活泼,轻松而欢快,让人听了不自觉地会嘴角边挂上一丝微笑。
言宜泠对张寻道:“贤侄,若你找到你父亲的下落,千万别忘了到我家来通知我一声,我就住在城内南街,你只要问一下就行。”说完,便急急地低头走了。
张寻远远地目送言宜泠离去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良久,他才收回目光,急忙往来路奔回。经过与言宜泠的邂逅和长夜一席话,张寻觉得自己更应该好好珍惜与杨清惠等红颜知己之间的情意了。虽然他还未像当年的父亲那样,和哪位姑娘订下鸳盟,但他已经决定绝不能伤害了她们中的任何一个,让言宜泠和真怜式的悲剧重演。
张寻心里这样想着,又见红日初升,霞光万道,便知杨清惠早已等得急了,说不定正与况寂二人分头找自己呢。于是脚下发力,疾步如飞,真如风驰电掣一般,一会儿便回到了昨晚与杨清惠分手的兰亭鹅池之畔。
“清惠,我回来了!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况大叔来了吗?”还隔着两排一人多高的夹竹桃,张寻便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
可是,杨清惠并没有像张寻所想象的那样,高高兴兴地答应一声,或是笑咪咪地迎出来。待转过两排夹竹桃,却见碧莹莹的鹅池边冷冷清清,空无一人。栓马的柳树旁只剩下他自己的白马,而杨清惠的青鬃马,却不翼而飞了。
“清惠,你在哪里?清惠,你在哪里?”张寻一下子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仿佛有一种力量要使他和杨清惠永远分开似的。他呆呆地盯着杨清惠坐过的石凳,心中闪电般掠过许多念头——她生我的气,故意躲起来了?况大叔一直没来,她去找我或况大叔了?她被人劫走了?……想到后来,他忽然意识到应该去寻找杨清惠,便立时像一支上满了弦的弓,“嗖”地射了出去。
第十三章 闻昔(7)
张寻找遍了兰亭的亭台池阁,假山树丛,均不见伊人倩影,于是便赶紧上马,离开兰亭,一路往绍兴城内方向追寻而去。
乌桕树,水松林,芙蓉花,乌篷船,静静流淌的小河,以及小河边三三两两的浣纱女,都在张寻眼中如飞地向后退去,一路上看不见杨清惠,他的心中如坠重铅,虽说是凉意沁人的秋日清晨,他的额头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到了城墙下,他跳下白马,从西门入了城,牵蹬缓行,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仔细捕捉着街道中每一个声音,每一条人影,盼望着杨清惠能够突然地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
拐过两道弯,是一条比较热闹的街道,中间的青石板路比从兰亭进城的小道宽得多,可以容得下三匹高头大马并排疾驰。街两旁的店铺也大多有门有脸,看得出都是些殷实上流商家。
那些酒店、药店、钱庄和绸缎庄的伙计们或忙着做买卖,或紧扯着嗓子吆喝,招揽顾客。有些店家的老板伙计看见张寻布衣布鞋并不华贵,但手牵骏骑,气宇轩昂,人品不凡,便都抢着拉他的生意,张寻都摇头拒绝了。
蓦地,一阵哭声传入张寻的耳朵,“出事了。”张寻一跃上马,循声奔去。
到得近前,只见一家店铺门前围着一大堆人,男女老少正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一个黑衫老者摇头叹息道:“这世道真是越来越不行了,我活了这么大年纪,在从前还从未听说过花轿没进门,新娘子就被人家抢去的事情呢。”另一个中年妇人道:“唉,这周家也真是晦气,总共只有一个儿子,就讨这么一回媳妇,偏偏就碰上这种倒霉的事情,真是阿弥陀佛呀。”
张寻挤进人群,只见店堂门前横七竖八堆着一些木杠、红花、彩绸带之类的东西,看得出是一顶被打得稀烂的迎亲花轿。边上一位穿着一身宝蓝缎子裙祆,头上插了一朵大红绒花的老妇人正在哭天喊地地哭诉,两个妇人扶着她,竭力劝慰着。张寻便上前打问:“请问这儿出了什么事?”
“新娘子刚到婆家门,还没下轿拜花堂,就被一伙人抢走了。今朝是黄道吉日,陶家嫁阿囡,周家讨媳妇,可是啥人想得到呢,一场天大的喜事会变成天大的祸事。”一个穿玫瑰红的妇人答道。张寻仔细一看,原来对方便是一大早在陶家堡外看到过的那两个送亲喜娘中的一个,情知其所言非虚,便急急问道:“看清楚那伙强盗了吗?”
穿玫瑰红的阿珍刚要回答,那穿葱绿的王二婶抢上来道:“是三、四个穿黑衣黑裤的人,连脸上也蒙着块黑布呢。”
“又是可恶的‘影子会’。”张寻心中暗骂一声,忙又问:“他们往那儿去了?”
“往西。”王二婶手一指,回答道。
“好,请各位放心,我去救新娘子回来。”张寻说完,一个旱地拔葱,从人群内跃到人群外,稳稳地落在白马马鞍上,未等众人道谢,他已走得没影了。
张寻策马飞奔出了西门,见城门外有三条道,一条往北,一条往南,一条就是自己刚才走过的通往兰亭的小路。
“啊,请问,刚刚有三、四个穿黑衣黑裤戴黑布面具的人出城往哪条路去了?”张寻在马上抱拳问守门的士兵,可士兵却都摇头,城门两边卖水果的小摊贩也说没看见。张寻没法,双手在马背上一按,借劲跃上城墙,极目远眺。此时的张寻何等目力,一下便看见广阔的城郊少有行人,只有通向西南的那条路的尽头有一辆马车停在那儿,隐约可见几个穿深色衣服的人牵扯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人往路边的树林里拖。
“看来,这伙强盗抢了不止一个女子,或许清惠也被他们抢去了。”张寻心里暗暗叫声“不好”,便纵身跃下,准准地落在马背上,双腿一夹,恰似离弦之箭一般,往南绝尘而去,惊得守城门的士兵和水果小贩等目瞪口呆。
不一会儿张寻已赶到那辆马车旁边,他跳下马,抢过去一看,却是马车帘子耷拉着,里面空无一人,车门旁和地上却散落着一只大红绣花鞋和一枚玉簪、一朵绒花。张寻心知情况危急,自己慢一步,这些良家女子就多一份被侮辱的危险,于是伸手拍拍白马的脖颈,示意这匹通人性的马呆在这里等主人,便转身钻进路边的柳树林,循着一股淡淡的脂粉的香气追去。
第十三章 闻昔(8)
树林的那一头靠湖,望出去是一大片清凉凉的水面,但那股脂粉的香气却在树林里越发浓烈了。张寻一看便知那些遭劫的女子必定都在湖心那艘静静停泊的硕大的乌篷船上,船舱里晃动着七、八个黑衣黑裤的人影回首向岸,似乎在等什么人,一阵湖风吹过,还把他们的几句对话刮到了听力灵敏的张寻耳朵里。
“唉,真他妈的触霉头,现放着这么白生生水灵灵的小脸蛋小手儿,却不能摸一摸,碰一碰,真他妈的憋得老子发慌。”
“哎,老兄,算了,要个把女人还不容易,等替‘星爷’办完了这趟差,进城去我请客,咱们到富春楼好好乐呵乐呵。这两天,你就熬熬吧,‘星爷’下令一天给他搞十个小姐,还得是没开过苞的,你要是碰一下,不要说咱哥几个的赏钱,就连性命都要保不住了。”
“星爷也真够邪门的,一天要十个小姐,他顶得住吗?”
“小六子,快闭嘴,如果叫‘星爷’听见一条小命准玩完。”
“我听我们孙堂主相好的娘家侄子说,‘星爷’在练一种极厉害的功夫,叫做什么神功呢。”
张寻这时证实了抢新娘的恶事确为“影子会”所为,更是义愤填膺,决意要与“星爷”较量较量。他环顾一下四周,略一思忖,便运一运内力,奋力拔起身旁的一株杨柳树,然后将此树掷向湖心,自己在岸上右脚一点,犹如凌空大鸟一般掠过湖面,然后左脚又在那株杨树上一点,再凌空飞起,瞬息间便又轻又稳地落在了那艘硕大无朋的乌篷船的船舷上,同时出手如风,点倒了三个黑衣人,其余几个黑衣人慌忙反抗,也都在片刻之间被张寻制住。张寻扭断船舷上的黄铜大锁,救下十余名被捆的姑娘。可他仔细看了一遍,杨清惠却不在其中。
“众位姑娘受惊了,现在没事了,请回去吧。”张寻抱拳道。
“可是,这船没有靠岸哪。”一位着嫩黄绸衫的女孩哭着道。张寻闻言才想起自己能借一树浮木之力视水面如陆地,这些年轻姑娘却是不行。便想到去逼那些黑衣人开船,却不料这些人都已咬破牙中毒液包,中毒身亡了。一阵风过,吹起几具尸体的黑衣,露出里面深蓝的褂子来,张寻这才明白为什么守城士兵和水果贩都说没看见他们了,原来这些人不仅凶恶,还善于伪装和隐蔽,在出城门时换了衣服。
黑衣人全部死了,那武功奇高的“星爷”又随时可能出现,张寻明白此地不宜久留,便向还未完全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姑娘们抱歉地笑了笑,自己走到船头扳舵开船。可是他从小生长在一马平川的齐鲁之地,惯会骑马走路,又哪里见过什么船只?出道以后虽然坐过不少次的船,但也从未想过要学一点驾船技术,这时在硕大的乌篷船上面对舵、桨,一时却是束手无策。
“公子,让小女子来试一试吧。”张寻正焦急间,两个穿蓝底白花土布袄裤的女子走过来接过了舵和桨,“我们都是这湖上的渔民,一大早起来正在撒网,却突然从水里跳出来两个人,把我们抓到这儿来,要不是公子相救,我们真不知会遭什么罪呢!真是多谢公子!”其它的姑娘们也都忙不迭地向张寻道起谢来,弄得张寻还礼不迭。最后,由两个渔家女掌舵指挥,张寻和几个村姑操桨,终于将硕大无朋的乌篷船开回岸边。张寻又掏出几锭银子,让她们赶紧回家并通知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年轻女子这几日小心谨慎,少出家门。可是那个刚才哭喊的穿嫩黄绸衫的女孩出身豪富,是偶尔出来到外婆家做客,才被抢的,年龄小,性子娇,兀自哭喊不止,还有一个一身大红的新嫁娘,自然便是一时不得振作。张寻只得将她们带出树林,扶上白马,问明地址,一个个亲自送回家去。待得做完这一切,早已是日过中午了。张寻经过此事,心中更担忧杨清惠的安危,又想只要“星爷”不死,江湖永无宁日,便又赶回鉴湖,希望碰上“星爷”,尽全力将他杀了。可是,出乎张寻意料的是,等他赶回鉴湖之滨,却只见那艘硕大的乌篷船已成为一团巨大的火球,烈焰升腾,烤得湖边柳树的叶子也有些发蔫,高高的桅杆断裂下来,带着一团火光横倒在湖面上,发出了巨大的“嘶啦”声,但是周围却寂静无人。张寻明白这是“星爷”恼怒手下办事不利,又怕自己寻根究底,故而索性放一把火,烧个一干二净,于是只得怅然而返。
第十三章 闻昔(9)
晚上,月亮依然又圆又亮。张寻在客栈里茶饭不思,愁眉不展。整整一天了,他差不多快把绍兴城内外翻了个遍,但就是找不到杨清惠的踪影,而那个“星爷”却依然不知在哪个地方隐伏着,随时会出来伤人。
这时,忽然刮起了大风,张寻独立窗前,心里只想着杨清惠,心绪不佳。蓦地听到了一阵细微的脚步声,“是清惠回来了。”张寻心中一阵狂喜,忙冲到门边,伸手欲拉门栓。可是,就在他的手触到门栓的一刹那,他知道了站在门外的并非杨清惠。也似乎就在这一刹那,他强烈地感觉到一股凌厉的杀气正从门缝里渗进来,弥漫开来,阴惨惨地袭遍他的全身,令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
“是星爷!”虽然张寻从来没有练过诸如“隔物见人”之类的功夫,但他凭直觉却肯定地断定门外那个发出凌厉杀气欲置自己于死地的人是“星爷”。而也就是在受到这股凌厉杀气袭击的一刹那,张寻的全身真气迅速流传,以一股浑厚的内力形成一层护身罡气,罩住全身,在各要害大穴处,则更是护卫谨严。于是,二人隔着房门,各运内气,开始了一场比拼内力的生死之争。
时间在一点一点地流逝,张寻渐渐地感到对方的内力厚密绵长,源源不绝,正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缓缓地加强攻势。初时,张寻凭藉自身罡气,尚能与之相持,但逼退对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