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仙武大宗师-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个小家伙恐怕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人生至此发生转折性的改变,在未来,在他们成长之后的岁月里每当想起这件事都会忍不住的唏嘘不已,同样也后怕不已。
不过时间回到现在这个时候,这些稚嫩的孩子们,该回家的还要回家,该回报的还是要回报,并且在家长的欣喜中吃饭、休息、睡眠,好准备明日的早起。
朴实的村民百姓不清楚清微山新来的小长老到底能够传授给他们什么,但是,能在清微派担任长老的都绝对是了不得的人物,要知道,整座清微山,整个清微派长老级的人物除了南珪道人之外没有他人,而在南珪道人之上的只有掌门苏从化,这样说,这个新来的小长老就是整个清微派的第三人。
不用猜也不用问,朴实的村民掰着手指一算就知道,身为清微派第三人想要传授的东西就算不是最好的也绝对不是最差的,对于什么都没有连吃住都要依靠清微派的人来说,这绝对是弥足珍贵的东西。
第二日清晨,天还没有亮,习惯早起的母亲们比往日更早的起来了,取出家里平时舍不得多吃的口粮为孩子们做了一顿虽然不好,但绝对能够吃饱肚子的饭菜,催赶着孩子们起来,吃饭然后早早赶到清屏峰。
虽然沈襄站在清屏峰向山下望去能够看得到山下的两座村子,可老话说的好,望山跑死马,这话绝对有道理,也绝对是真实的。
从清屏峰上看村子,一眼就能看得到,可如果要算上那起伏不平的需要跨越的几道不算高也不算矮的山峦,两者之间的距离绝对在几十里,这几十里可不是直线顺畅的山路,这可是还有几道需要攀爬跨越的山坡和沟壑,没有点好体力,不熟悉道路的一天都未必能够赶到。
当然这些对于常在山里玩耍的孩子们来说不过是劳累些而已,
寅时末,也可以说是寅时正,平旦,又可以称之为黎明、早晨、日旦等等,反正就是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的三时至五时的时候,六个孩子们终于感到了沈襄的希真翠园,而这个时候,沈襄、裴述、项羿和程伯也早已经洗簌完毕等着这些孩子们的到来,当然沈襄的身旁少不了粗犷的正一道人。
沈襄他们没有表达什么,正一道人却对于六个孩子的到来感到十分的满意也十分的欣慰,不过六个孩子在看到五个大人物站在院子里等着他们的时候却从内心里感到十分的惶恐和不安,毕竟在他们眼里,在他们的心中让大人物等他们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好了,不错,路上跑了多久呀?”
沈襄没有在意这些,和蔼的拍了拍傅一搏的肩头看着苏九文问道。
“长老。。。”
“嗯,叫先生。”
“是,先生,我们寅时初起来的,吃过了饭就跑了出来,大约跑了一个时辰正吧。”
苏九文看到沈襄和蔼的样子,渐渐的胆气也大了许多,从一开始说话的磕磕绊绊到最后已然流利了许多。
“嗯,不错,都喘口气,喝点水,然后我们开始。”
沈襄一挥手,项羿在一旁就拎过一桶水来,水还冒着热气,显然是刚烧开的。
傅一搏看着冒着雾气的热水不由心中一暖,抬头望着沈襄,又看了看还在烧水的裴述顿时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苏九文也是心中大恸,连忙拉着傅一搏向沈襄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
沈襄笑着摆了摆手:“起来吧,不过一碗水而已。”
“呵呵,小师叔啊,这可是应该的,我学武那阵师父和师叔对我可没这么好。”
正一道人看到热水也感到十分惊讶,心中也是暖暖的。
六个孩子恭恭敬敬的一礼之后,苏九文又拉着傅一搏走到裴述身前躬身一礼。
裴述笑了笑:“好好的学,我天天给你们烧水喝。”
苏九文连忙笑道:“不敢,不敢,明日我来烧水。”
“我来吧。”傅一搏板着脸眼中带着十分的坚决,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不容置疑的样子让苏九文轻咳了下,没在说什么。
裴述笑着点了点头,抬手给两个孩子倒了满满的一碗热水。
等着六个孩子休息过后,沈襄领着孩子们走到唯一清闲下来的西厢房,那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裴述昨日做好的桌凳。
“先生,我们先学什么?”
刚坐好,苏九文看着小桌上放着的笔墨不禁问道。
“识字。”
沈襄微微一笑说出了苏九文、傅一搏他们早就猜测到的答案。
第二十章清微派和清微道派的区别
2011…10…2317:40:45字数:3129
“始之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力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
稚嫩的童音带着空灵的韵律的声音轻轻响起,飘荡在山谷之上,惊得鸟儿满天飞舞不敢落下。
沈襄闭着眼睛微微颔首,显然对着孩子的背诵十分满意。
“得悟无为是有为,潜修妙理乐希夷。几回日月滩头立,直把丝纶钓黑龟。”
学文识字不久的六个孩子,那还未曾沾染红尘俗世的心灵仿佛也被道家偈语那股空灵仙气洗涤了一般。
苏从化和南珪道长联袂从悟玄殿走出来,远远就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不由含笑扭过头。
“不错,这几个孩子默诵起诗文倒也像模像样的。”
南珪道长举起手用手中那本道典搭在额头遮挡着朝日的阳光,点着脚眺望远处的希真翠园,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过,师兄,你说小师弟教这几个孩子学文识字做什么?他是授业长老也不是私塾先生。”
当孩子们的声音停下来的时候,南珪道长又十分不理解的抬头问着师兄。
苏从化拧了下眉头,他没有说话,没有评价沈襄的作为有什么对或是不对的,相反郑重的思考起来。
“师兄这里还有什么玄机吗?”看到苏从化的样子,南珪道长也正色起来,显然小师弟的行为举动绝对不是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难道真的有玄机。”
南珪道长皱了皱他那对小眼睛,挠了挠他的小脑袋。
“也是,前几天他的那番话,经过几天闭关道士我和师兄真的感觉到几十年未动分毫的瓶颈真的有些动摇了,如果在闭关两次恐怕还真的能够突破地级瓶颈进入到普天级。这可是几十年清微派从来没有过的。”
半响,苏从化迟疑的抬起头:“我似乎有些感觉不过不知道对不对。”
“师兄也参不透吗?”南珪道长一呆,随即扭头叫了一声:“正空,去将你师叔叫来。”
看着一个道士应声跑走,南珪道长笑道:“当师兄的就这点好,不懂随时可以去问吗?”
“嗯,也是。”苏从化赞同的点了点头。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沈襄就随着正空道人走进了悟玄殿,刚要给两位师兄见礼,可是还没等沈襄躬下身来的时候,南珪道长已经急不可耐的拉着沈襄叫了起来:“师弟,小师弟,给我和掌门师兄说说,你教那些孩子念经到底能念出个啥来。”
沈襄笑笑道:“我还没给两位兄长见礼呢。”
“见什么礼见礼,咱家兄弟不兴那个,出家人吗,没那么多的世俗礼节,快给我和掌门师兄说说。”
南珪道长急得直挥手。
沈襄抬头看到苏从化也点头示意才站直了身子回头看着希真翠园笑道:“师兄,我是在给他们筑基呢。”
“筑基!!!”
南珪道长和苏从化同时一皱眉,迷茫的对视了一眼,两个人全不懂了。
“对,筑基。”沈襄肯定的点了点头道:“在这些孩子们的心中筑下一块道基然后在点上一颗道种,等道种发芽之时就可以在他们心中成就一颗道心。”
“道基,道种,道心。”
接连就是三个陌生的词语出现在两位道者耳中,顿时两位道者全部茫然起来,不过他们并没有妄自菲薄去评议沈襄说的有什么不妥,毕竟他们知道沈襄是从那个神圣而又神秘的上界谪落而来的人,知道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比他们高级的多,他们只有去听去看就可以了。
“不错,清微派是道家门派,既然是道家门派不修道怎么能行呢,不修道就没有根基,没有根基就如同水中浮萍,只消一阵清风就可把你吹离原地而不知去向。”
沈襄随口解释着,不过他却不知道,他的解释虽然如同风轻云淡一般淡然,可落入两位道者的耳中是如何的震动两位道者的心灵,这个时候两位道者才知道,他们清微派几十年来一直想着如何恢复清微派五十年前在武林中的地位,一直都沉沦在如何恢复自己门派在武林中的地位,却把自己身为道派的根基给抛却了。
苏从化湛然一笑,长身而起:“好,说的好,师弟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好,现在派中一切事情都交给师弟去操办。”
“啊!!”沈襄一愣,也随即站了起来:“这,派中一切都交给我,那师兄呢?”
苏从化笑道:“派中一切都交给师弟,师兄我自然是管理观中事情喽。”
“派中?观中?”这回不明白的变成了沈襄,他迷惑的瞪着双眼看着苏从化,又扭过头看着南珪道长。
南珪道长似乎瞬间就理解了掌门师兄的想法,同时也站起身来大力的点着头:“就是就是,我和师兄现在起正式接管观中一切事情,至于派中大小事宜就全部麻烦师弟了。”
“派中,观中。”
这个时候沈襄似乎才反应过来,遂大笑起来,郑重的点了点头。
沈襄真的明白了苏从化和南珪道长的意图,清微派是清微派,清微道派是清微道派,清微派是武林门派,清微道派是五龙观,这些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一直以来都被苏从化混淆,可从沈襄的道基、道种、道心出口的时候,苏从化就幡然醒悟,断然决然的将清微派和清微道派分开,从这个时候起,武林事情就全部交给沈襄了,他会和南珪道长重新挑起清微道家门派的大梁。
看到两个人眉目间突然泛起湛然神光,沈襄知道,这两位道者真正的成为了真人,道家真人。
道家真人,是那种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苏从化和南珪道长虽然已经多年不修道了,可在现在,当他们一朝顿悟心境立刻得到提升,桎梏他们心灵的枷锁一旦打破,成就真人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这应当是个值得纪念的早晨,因为从今天开始清微派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个转折性的改变,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当事人都没有注意到而已,因为他们谁都不知道苏从化的这个决定对清微派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当然,在这个清晨清微派的掌门做出的这个决定短时间还看不出有什么影响,至少影响苏从化做出这个决定的几个人都没有感觉出来,必定但凡有影响也是针对以后,针对为了。
不过,率先觉察出清微派有了改变的还是山下两个村子里的农民,因为几十年来,山上第一次对他们的耕种插手了,对他们明年的耕种有了指派。
“种植药材???”
说话的是苏家村的村首苏光海,站在他身旁同样疑惑不解的是傅家村的村首傅刚,而面对他们提问的是五龙观正觉道人,正觉道人也是清微派唯一的一个炼丹道人,无论是山上还是山下但凡谁有个病有个灾的都是交由他来解决和处理的,山上弟子也唯有他才常常和山下村民打交道。
正觉是个憨厚老实的人,如果不是这个样子也不能被安排去学习医药丹术,要知道,在清微派这五十年里,习武一直都是头等大事,任何人任何事都必须要为习武让开道路。
不过,身为道家门派就几件事是必须要有人去做的,一个是丹药,一个是符箓,还有一个是卜算。没有办法,道家门派不可能不会占卜,不可能不会炼丹治病,当然也不可能不会鬼画符。
于是乎就有三个倒霉鬼被安排学习这三样本事了,其中一个就是正空这个学习炼丹的道士。幸好正空是个老实的人,师父南珪道长安排他什么任务他就诚诚恳恳的干什么,枯燥乏味的炼丹在他这里并不是什么太难以忍受的事情,相反他还越炼越喜欢,十几年过去了还真的让他炼出点成绩来。几乎没有什么他看不了的病,也没有他医不了的伤,十里八屯的人都知道清微山上有个神医道长能够妙手回春。
当然,因为山上有这么一个神医道士的存在,山下两个村子也都垦出一块药田来耕种,不过因为就这么一个会医病的大夫自然就用不了多少药要种。
可这会不同,正觉道长是要他们大面积的种植药材,是要他们必须开辟出一大片药田来耕种,这就不能不让他们迷惑不解了。
“是的,师父说了,从今天开始山上重开炼丹炉,山下所有人但凡有个病患都可以上山求医求药。”
正觉道长老老实实的说,苏光海和傅刚也老老实实的听,不过三个人都感觉十分的疑惑。
南珪道长不练武了,开始炼丹了,这是要干什么哪,发哪门子神经呀。
三个人迷惑不解是迷惑不解却没有人敢去过问这个事情,不过在正觉道人走之后,村子里的老人却笑了。
笑的是苏光海的父亲,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老得面临褶皱,老得连牙都没了,这样的一位老人一笑顿时一团如同盛开的花朵。
“不稀奇,不稀奇,清微派五十年前在山下就有大片大片的药田,我就是专门种植药田的药工,那个时候呀,好多好多的道长都会炼丹制药,个个都是妙手回春的神医呀,这个正觉小道士在那个时候呀,连烧火童子都不如。唉,那个时候呀,我们村子里出去的那个苏雨姑姑就是首屈一指的大炼丹师啊。”
第二十一章苏家人难道都是天才
2011…10…2410:25:21字数:3099
沈襄的母亲是个奇才,出身就是清微山下的这个小村子,清微派的附属佃户村苏家村。
苏雨从小聪明可爱,勤学好问,因为没有父母被山上的浆洗婆婆收留在山上,平时没事帮着做些活计。而恰恰是这个不起眼的婆婆不轻易的举动让苏雨接触了“道”。
那个时候清微派虽然不算鼎盛但也不是现在这么落魄能比较的,五个大殿三十件房都住满了人,人来人往学什么的都有,正是在这种勤奋好学的气氛下苏雨接触到了道经,
一个样貌清秀,恬静可爱的小女孩,甜甜的叫两声道长,然后用着那充满求知欲望的双眼静静的看着你,恐怕任何人都无法推却,任何人都会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和指导。毕竟这个小女孩涉及的不是什么门派机密,毕竟这个小女孩请教的都是关于道经的问题,在道观里这是让人求之不得的。
就这样,苏雨一步步走进了“道”的海洋,进而又走进了炼丹、卜算和符箓。就这样,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整个清微派从来就没有人去注意这个逐渐成长的小女孩。
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苏雨三十岁的时候,蓄积这么多年的力量终于爆发起来,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竟然会一朝顿悟,犹如稚凤初啼,清鸣之声响彻山谷。
她竟然在一夜之间成为令人仰望而攀至不及的高天级的高手。如此奇异事件顿时震惊整个门派,也惊动了真元、太华、关令、正一四大道者,在四大道者的请教下苏雨才说出了令人惊奇而无法相信的事实。
苏雨在道经中领悟出内功真要,在炼丹中领悟出拳法掌法真谛,在卜算中领悟到轻功腿法要诀,在符箓中领悟出剑法至境。
道经会有如此重要,这番领悟让四大道者几乎无法相信。
可事实就是事实,在苏雨游历江湖的时候,参演道经的四大道者竟然在一年之间纷纷突破到了天级境界,这种情况的确说明了道经在道派的重要性。
苏雨可以说是百世不出的天才,游历江湖十年时光就使得清微派进入到武林高层的眼中,惊奇绝艳的她整个江湖似乎只有泗溪楚家那位天之骄女楚翩翩可以比拟。
两位奇女是那么的相似,同样令人惊艳的容貌,同样高绝的武功,甚至是同样博学多才,杂家精学无所不通。要说区别,恐怕就是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鸾凤,一个则是草根出生的丑小鸭,只不过是这个丑小鸭不是天生的鸭子,而是谪落凡尘的白天鹅,当这只白天鹅终于展翅高飞直冲九霄的时候,她那清鸣之声绝对震惊天下。
有人说天妒真才,一旦有奇才显示必然会为他安排一个敌手。这就如同王不能见王一般,见则必死一人。
苏雨和楚翩翩似乎就是这个样子,在苏雨游历江湖的第十年,她终于与楚翩翩相约天都山。
在天都山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因为从此以后两位天之娇女同时不见了。正是因为这个,四大道者第一次冲出江湖,四大道者也从此在也没有回来。
哦,不是没有回来,而是没有活着回来,回来的是四个骨罐。
这是清微派的悲哀,可更悲哀的是四大道者的匆匆离去带走了整个清微派的希望,因为他们不禁没有来得及将道经与武功结合的真要留给门下,也没有将自身最高深的武功传下来,他们整整十年研修的结果就这样未曾出世就失传了。
也许不是失传,因为朦胧坊带回四大道者骨罐的时候交待,他们身上的所有东西都不见了,仅仅留下内衣勉强维持四大道者的尊严。
从此以后,清微派沦落了,门下弟子在几年的时间走的走,亡的亡,如果不是有朦胧坊的护持恐怕连五龙观这最后的基业都保不住了。
至于门派中的武功绝学,在其后的十几年间几乎被洗掠一空,差一点成为江湖杂学,无人不会。
原本这是一个门派的悲哀,是苏从化和南珪道长最大的心痛,不过现在苏从化和南珪道长已经不在意这些了,既然苏雨师姑能够在对武学全无所知的情况下领悟创造出奇门绝学,他们这些潜心研究武学几十年的人自信,同样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门派的新武学。
当然,这些都是沈襄后来才从苏从化和南珪道长口中一点一点知道的,这个时候沈襄才知道,自己母亲在凡人界的生活竟然具有如此的传奇性,如此的多姿多彩。
“无为者,天道也;有为者,人道也。无为同天,有为同人。如人担物,两头俱在则停稳,脱却一头即偏也”。
看着六个童子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眸,看到正一道人似有所悟、若有所思和恍然大悟的样子,沈襄突然间感觉到异常的满足。
求知是在学,受道又何尝不是在学,虽然只是这短短的月余时间授课,沈襄就感觉到自己对道经的领悟更加的透彻了,神识豁达,心境自然就在提升。
灵觉一阵颤动,似乎他与遗留在修真界的某物有意无意中进行了一次沟通,被修真界沈家大长老封印的黄庭宫竟然松动了一丝缝隙,黄庭宫紫府内点点灵气透出,瞬间洗去他刚刚沾染上的凡界红尘。
沈襄这个时候对自己的绝对感到异常的满意,他没想到教授这几个人道经对自己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帮助。
正一也感觉到异常的满意,正一为自己这段时间心境提升,神思通透自我感觉境界大增而感到满意。
不过,沈襄和正一的感觉都没有六个孩子的感觉好,他们从没有想到学习道经的感觉竟然会这么的美妙,诵读道经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感觉到浑身上下无比的畅快,飘飘然有种置身仙境的韵味。
当然好处不仅如此,更令孩子们感到满意的是,项羿哥哥竟然偷偷的传授给他们一种奇妙的轻功,竟然可以让他们没有任何武学基础就可以施展的轻功,这让他们天天早上从山下村子奔行到清屏峰上不在那么的痛苦和荒废时间。
其实傅一搏他们不知道,项羿传授给他们的并不是轻功,说是轻功倒不如说是种技巧,毕竟沈襄没有发话项羿也不敢随意的传授给他们任何功法,如果要是耽误了沈襄的安排那可不是小事。
云海漂游是这套功法的名字,不用说也知道,这是修真界的功夫,看名字就知道练到大成是可以纵/横云海、任意漂游的,当然,想要达到这种程度的话没有一定修真基础是不可能的,更别说连一点凡人界武功基础都没有的孩子了,所以项羿说这是种技巧。
当然,这功法说它是技巧其实也不对,怎么说这六个孩子也是没有一点根基的,甚至可以说连一点常识都没有,任何功夫无论是粗浅的还是深奥的他们都看不出来,自然项羿也只能当作技巧教给他们。
项羿能教给他们的自然就是如何标准的行走和奔跑,如何借力,借山力,借风力,借一切可以借的力量。云海漂游可是连天上虚无缥缈的云都可以借之漂游的功夫,如果用之到山、树、风自然是简单异常了。
这功夫六个孩子用起来在项羿的眼中是惨不忍睹,却乐坏了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们,能够比往时更快更轻松的奔跑谁还会在意一旁乐颠馅了的项羿呢,一个个毫不在意的奔跑、体会、练习。
几天的功夫凭借着心灵的通透竟然让六个孩子如同飞了一般的奔跑起来,没有人教给他们如何技巧的呼吸,也没有人教给他们如何调运体内气息的运行,完全凭借肉体的力量以及一点点步伐身体运用的小技巧,原本长达一个时辰的路程竟然被他们缩短到一刻钟的时间。
这个结果让项羿大为惊讶,这可不是一点点的改变,这可是很大的变化,要知道傅一搏他们可是整整缩短了四分之三的时间段呀。
“这还是没有根骨资质练武的人吗?如果这样资质都不行的话,什么样的人才够资格进入清微派呀。”项羿暗自咂舌的嘀咕着苏从化和南珪道长,内心中对他们俩充满了不屑,自然对自家少爷充满了敬佩:“人家不要的人愣是被少爷给变成了天才。”
天才是天才,高低却有不同,从这几天教学的过程中项羿明显的发现,苏九文和傅一搏要比傅一仲、傅一辛,苏建文、苏广文这四个人强不少,这强不是年龄和身体、体力的强,强是强在头脑的灵性上面,因为项羿教给他们的是技巧,既然是技巧自然就要领悟,头脑有灵性自然领悟的就快。
不过领悟是领悟了,却不代表你立刻就能运用,这头脑与身体手脚的配合同样也能看出人资质的不同来,有很多人就是学什么都快却偏偏用不出来,眼高手低。
傅一搏还差一些,可苏九文就不同了,技巧琢磨琢磨就懂了,身体练习练习就会了,这可是标准的武学天才。
这不由让项羿感觉到奇怪,难道苏家人都是在样的天才,从苏雨到沈襄再到这个苏九文。
第二十二章武林要有大事情发生
2011…10…2418:13:33字数:3034
苏家人是不是天才不知道,不过苏九文绝对的天才,是那种天生就能够抓得住机遇的天才。
在傅一搏坚决的表现下,苏九文抓到了跟随沈襄学习的机遇,全身心的投入到道经的海洋中,他们这批六个人里苏九文和傅一搏是第一、第二个进入到道家境界中的人,身心蕴养下极快的进行这他们不知道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是在他们根本感觉不到也发现不着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过,随即就在一个半月之后项羿传授云海漂游技巧下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这一切项羿不知道,沈襄却完全了然于胸,既然苏九文和傅一搏进入到他满意的状态自然就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练习武功,即使是粗浅的技巧如果不练功也同样会在他们的体内留下隐患,即使传授给他们技巧的不是沈襄,不是沈襄授意的沈襄也感觉到他脱离不了关系。
不过,话又说过来,对于苏九文,对于傅一搏,对于傅一仲、傅一辛,苏建文、苏广文这几个人沈襄还是很喜欢的。
苏九文聪明灵巧,很多事情不用说他就知道该怎么去做,按程伯的话说,苏九文这个孩子眉孔眼都是空的,机灵到一定程度了,项羿和他比就跟个小傻孩一样。
这样的人原本沈襄看不惯,因为这样的人给他的感觉就是太富有心机,不过幸好苏九文的本质是极好的,尤其对身边的人极为看重,是个十分重感情的孩子,像傅一搏、傅一仲、傅一辛、苏建文、苏广文他们稍微吃一点亏他都回想方设法的替着找回来,真真是不独他自己不吃亏,连身边的人吃点亏他都不干。
苏九文性格中的这点才是最然沈襄看重的。
要说苏九文重感情,其实真正重感情的还是傅一搏,傅一搏的天资也是不错的,不过有苏九文这可耀眼的明珠在前,他自然就被掩盖在苏九文的光芒之下了。
傅一搏的性格比较拙,不像苏九文那么外向,那么光彩外露,有些什么想法或是有了什么作为比较不会表达,什么事情都憨憨的藏在心里,什么东西如果你不去逼他,不去压榨他他绝对不会说出来。但你要说他笨笨的粗心大意的却是不对了,其实有些时候他比苏九文还要细心,只不过他往往是做了不去说而已。
不说别的,单单每天早上都要比其他孩子早起,劈上一批柴禾背到山上,再烧好开水,和裴述学会了茶艺为沈襄和程伯将茶水沏好,接连一个多月天天如此,这就是其他五个孩子没有想到,即使想到也没有坚持下来的。就凭这份说到做到,就凭这份毅力沈襄就十分看好他。
至于其他四个孩子,毕竟还小,沈襄不予评价。
这些话,是沈襄对苏从化和南珪道长说的,说话的地方就是苏从化的悟玄殿。
问这些话的时候是一天的清晨,天还早,东边刚刚泛白,习惯早起的南珪道长不是一个闲的住的人,蹬山远眺散散心境的同时也练练筋骨,不经意的一瞥却让他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背着一捆粗大的柴禾用一种极快的速度向着清屏峰跑去。
说是极快速度其实是针对这个小人来说的,这种速度在地级巅峰即将突破到天级的南珪道长来说还是太慢,可就是这种极慢的速度却真真的震慑了他。
无他,因为这个小人竟然是被他判定根本不具备习武资质的傅一搏,这个普通的孩子身上竟然出现这么大的反差,不能不震惊南珪道长这位世外高人。
看着这个小人极其疲惫却坚韧不拔的攀登上清屏峰,然后好不休息的开始引火、烧水,带到水开之后动作熟练的展开茶艺,沏泡茶水。动作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的灵巧,灵巧中还带着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道韵来。即使这股道韵是那么的浅薄,可仍然给南珪道长带来无法叙说的震撼。
“这,这怎么可能呢?”
带着无穷的迷惑,南珪道长没有惊动工作中的傅一搏,因为在南珪道长的感知下,他知道远远的再度极快的跑了五个小人,不用看南珪道长就知道这五个小人是谁。
没看,真的没看,不过没看不代表南珪道长没有承受再度的惊讶和震撼,
六个被他和师兄苏从化断定没有习武资质的人,竟然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小有规模的具备了习武的基础,这怎么可能呢??
正是带着这股疑问,听到南珪道长所说的事情之后,苏从化就急不可耐的将沈襄喊了过来。
“我是在给他们蕴养道基,幸好,他们还小,先天根基还没有被世俗红尘侵染,经过一个多月的洗礼现在已经看得出成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