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武大宗师-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襄点了点头:“不错,坚持下早晨的功课就意味着他们体内充满了太阳之力,那是纯阳之气,习不得阴气之学,略微偏颇,不过却可以研习程伯的金乌之功,如果有大毅力习成也是不错的绝学。”

说着沈襄指了指裴述笑道:“从明日开始你们六个跟着裴述在苏家村开辟一片地方,作为我们清微派外门,我们在那里正式开始学习,嗯,师兄你说行吗?”

忽然沈襄扭头看着窗外笑问起来。

“哈哈,师兄我感觉我够小心的了,竟然还是被你发现了。”

说笑着苏从化从门外走了进来。

“呵呵,没想到师兄今天竟然能大驾光临,也是出乎师弟预料。”

对于自己如何发现苏从化的问题沈襄避而不谈,笑着迎了过去,几个小家伙连忙跟了过去怯怯的看着苏从化却又不知道用什么礼节去见礼。怎么说他们也不是清微派的门人,似乎感觉用什么礼节都不对劲。

苏从化感慨的看着眼前这六个小家伙,他万万没有想到被他和南珪道长一起否定的六个家伙竟然真的被沈襄练出来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天资清秀,比他收下来的那几个似乎还要灵秀了许多。这不由不让他感慨从上面下来的人的确不一般,正是因为如此他对程伯、裴述和项羿没有过来给他见礼没有丝毫不豫。

“六个小家伙过来,啊,师弟,你收下他们,我是不是要将他们列入山门册上呢?”

苏从化欣喜的将六个小家伙叫了过来,可一时间他也不知道应该叫这六个小家伙什么,毕竟沈襄虽然说是教他们功夫可还是没有明说收他们为徒,而且,在门外听沈襄说的什么云海漂游什么两仪大真力都不是清微派的功夫,他不知道沈襄这个样子收下这六个到底算不算清微派的人。没有办法,他带着疑问看着沈襄。

沈襄略一沉吟,笑着道:“他们算是清微派吧,毕竟他们不是道士,练了功夫,在是个俗世人,无论是江湖事情还是武林事情都好处理。”

拍了拍傅一搏的肩头,回头看着苏从化,沈襄再度笑道:“对了,师兄,师弟刚刚有了一个想法,这山上离山下有段距离,消息也封闭些,再说处理起世俗的事情也麻烦,我计划在苏家村建一个清微别府,算是清微道派的外门,专职收世俗弟子,你看如何。”

苏从化低头思考下,抚手叹道:“师弟想的是远,我和你二师兄还真没有想到过这个事情,不错,的确不错,清微道派专职道门事情,清微别府专职世俗事情,好,好。”

沈襄的提议,苏从化连连叫好,其实他们两个都知道,这个想法或是说这个做法清微派早就有了,而且早就做了,要不然也没有正铭行走江湖总管世俗事,不过因为清微派早就末落,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在外开府,也没有那个人能够震得住开府之后发生的重重事件而已,所以才苦了正铭一个人在外辛苦奔波。

“不过!”苏从化眼皮连闪之后,看着沈襄转过来的眼神,噎了一下之后狠了狠心,腆着脸皮笑道:“不过这恐怕要师弟在山下坐镇了。”

沈襄愣了一下后,将手放置在胸前摩挲着那块翠峰挂坠,点头道:“这个到没问题,我刚刚才想让裴述在山下调教他们,这样倒也方便我了。”

苏从化看沈襄爽快的答应后,脸皮一红底气又足了:“我看师弟你调教他们六个也不是太累,那不知道山上你几位师侄能不能也借借光呢?”

“哦!!”沈襄先是一愣,随即笑笑的看着苏从化。

苏从化厚着脸皮陪着笑道:“师弟也不用太累着,天天一个早晨就行,就像他们六个天天奔跑那样。”

“嗯!”沈襄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那,如果师弟累的话,裴述小哥或是项羿小哥帮着训着也行。”苏从化讪讪的陪着笑脸道。

第二十九章靖帝的崛起

2011…10…2819:15:57字数:3041

大宋天朝1127年,靖康二年,是个灾年,从初夏开始就没有降过几场雨,从太行山到河间府,从帝都到太越山,可以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部分地区闹起了旱灾,然后就是蝗灾。

也许在秋季前有燕云二州和晋阳城的大战牵扯着宋人的心,可当晋阳城守护战失败之后,燕云二州无奈的僵持在那里之后,旱灾就的危害就摆在所有宋人的面前。

如果说靖康二年的旱灾大宋艰难的度过,可靖康三年的秋涝就险些让宋人伤筋动骨,毕竟谁看到沉甸甸即将丰收的庄稼,一下子就败坏在田地里谁都不好受。

这三年是大宋最艰难的三年,整整接连的三年,不是兵灾就是旱灾,或是涝灾,这让原本有丰厚家底的大宋天朝险些崩溃,同时也让他周边的所有国家蠢蠢欲动,几乎都想要露出狰狞的獠牙在这块肥胰的美肉。

这是立国几百年的大宋天朝最艰难的时刻,凶残的金兵再一次聚集在燕云二州准备要一次覆灭了大宋天朝。

所有人都知道,金兵这一次是会如何的凶猛,这一次大宋天才是真正的岌岌可危了,因为一旦大金国闯入大宋国域的话,在大宋边疆窥视着的大辽、大夏甚至大理国、吐蕃、回鹘都不会放弃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就在整个大宋天朝惶惶不安、人心涣散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有一个人爆发了,活生生的将大宋天朝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甚至爆发出大宋天朝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光芒。

这个人谁也没有想到。

他竟然是世人皆以为懦弱的大宋皇帝,靖帝。

大宋天朝帝都,最权利的中心金銮殿上,靖帝怒目瞪着他身边的一个老者。

“你说什么???”

这位老者就是大宋天下最贴近天下第一人的总揽朝政的帝宰白时中,此时看到靖帝怒目相斥,顿时跪倒在地。

“请陛下赶快撤离帝都,感到襄樊主持抵抗大业。”

随着白时中的跪倒,他身后顿时哗啦一下跪倒一片。

“是呀,陛下,金贼来势汹汹,燕云根本无法抵挡,而帝都距离燕云如此之近,再避走恐怕来不及了。如果陛下和我大宋中枢有什么闪失,真是不堪设想呀。”

靖帝冰冷的望着跪倒在他身前的这些朝中重臣,有帝宰白时中,他的身后有尚书右丞李邦彦、尚书左丞耿南辅,一个个都痛哭流涕的向他诉说必须要避祸襄樊。

眼前一群老者痛哭流涕急表忠心原本应当是一副感人的景象,可此时的靖帝却感觉是那么的寒心,透骨的冰凉。

“陛下,万万不可啊。”

猛然一个极厉的吼声传来,惊醒了心神恍惚的靖帝,这吼声让靖帝不由精神大振,扭头望去,视线内正看到虎目圆睁的太常少卿李纲,还有站在李纲身后怒视着白时中、李邦彦、耿南辅的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何栗,还有齐王赵栩亦虎视眈眈仿佛恨不得生吞活剥了拜服在地的百官之首。

何栗大声吼道:“前唐安史之乱,明皇闻潼关失守,即时幸蜀,宗庙朝廷毁於贼手,失在於不能坚守以待援。今四方之兵不日云集,陛下奈何轻举以蹈明皇之覆辙乎?且今禁军父母妻子尽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

白时中跪伏太地闻听何栗之声顿时扭头大喝道:“帝都现在如此羸弱,如何待守?”

李纲大踏步上前道:“建四道总管以统兵勤王,全国上下举国皆兵,有何不可战。”

“哈哈哈哈。。。。。。”

靖帝猛然一声大笑,抬手推开龙桌,大踏步的从九龙金漆宝座上走了下来,渐渐的行进至白时中、李邦彦和耿南辅身前,笑声愈近愈小,直至到三人身前笑声嘎然而止。

这诡异的现象然白时中几乎不敢抬起头来,屏着呼吸俯首看着靖帝脚尖。

“取笔来。”

靖帝猛然一声大吼,立刻就有秉笔宦官跑了过来捧着朱笔、砚台跪倒在地。

拾起笔来浓浓的沾着朱砂墨汁,靖帝大步走到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前,泼墨挥毫在写下八个大字“四海靖清、天下康平”。

靖帝抛下朱砂笔慢慢的转过身来,冰冷的嘴角淡淡露出一丝笑意:“知道朕为什么将年号叫靖康吗?”

猛然回手指点着沥粉贴金云龙巨柱上的八个大字:“朕为的就是这个,可是,你们知道能做到这点有多难吗?”

说着靖帝猛然走到大殿一侧镇殿将军身前,挥手抽出镇殿将军腰间长剑挥手挥出。

一道寒光炸破人眼。

寒光过后,金銮殿内群臣猛然发现,百官之首的白时中头上官帽蹦飞,发髻如同风中柳絮,洋洋洒洒飘散满天。

“啊!!!”

大变之下,群臣百官拜伏一地。

“帝都四周建四道都总管府,以统领军队拱卫京师。全国齐王赵栩领天下兵马大元帅,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何栗、太常少卿李纲为副帅,知两河宣抚使种师道北道都总管,知河北义兵都总管宗泽为西道都总管,知邓州张叔夜为南道都总管,知应天府胡直孺为东道都总管,全力抗金。”

“啊,陛下。。。。。”

骤变突生,白时中一时间还没从浑噩中清醒过来,高叫了一声就要阻止。

靖帝冷冷的回过头扫了摊伏于地上的三位百官首臣:“来人,将这三个人给我驱逐出去,就此罢官用不录用。”说完也不看几位金甲武士将三位瘫痪在地的重臣拖着,威严的扫过跪伏在地的百官冷笑一声道:“再有胆敢怯战着,斩。”

“是,陛下。”

文武百官慌张的应诺,都被突然嬗变的靖帝之威震慑住。

靖帝大步走到齐王赵栩身前,刷的一下,将手中利剑插入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满意的拍了拍齐王的肩头:“七弟,这柄剑赐予你,姑且称之为尚方宝剑,赐予你先斩后奏之能,但有奸佞怯战者,杀。”

齐王赵栩激动的拔起地上利剑,双手捧起跪倒再地大声应诺道:“是,大兄,赵家没有怯战者,栩誓与帝都共存亡。”

“哈哈。。。。。”靖帝爽朗的笑了起来,开怀大笑,阴冷之气转瞬而逝:“说得好,赵家从来就没有怯战者,朕坐天下不是相当亡国之君,靖康天下是朕之意向,可不想百年之后无脸去见列祖列宗,众位爱卿能持否。”

李纲、何栗对视一眼同时站了起来大声应道:“微臣定与陛下同圆此意。”

“好!”靖帝一声大喝,目光炯炯的望着群臣百官:“朕不知兵,所以不会插手你们抗金的任何意图,知兵之事皆由你们四大都总管去与齐王协商。”

说完靖帝目光缓缓的从齐王赵栩和李纲、何栗三人身上扫过,淡然道:“朕就在这深宫之中等你们的好消息,除非金兵退却,否则朕绝不走出这深宫一步。”

帝都之变不大,仅仅是驱逐了三位倒霉的主和派、投降派的首脑,可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似乎是在这一瞬间就将靖帝誓死不退的意念通达全国。

时间不过几天,大宋天朝所有的军人都迸发出火热的执念,年近八旬的新任北道都总管的两河宣抚使种师道听到金銮殿之事后,啼血疾书,誓死不让金兵迈进三府一步,同时喝令弟弟两河制置副使种师中亲自叩拜两河制置使姚古传达了他的指令,种姚两家在两河之争,种家退让,只求姚家能够配合种家收住三府之地,甚至反攻完颜宗翰。

姚家此时也深明大义,根本不提两河之事,在河间、隆德、中山三府战事迅速达成协议。

种姚两家百年恩怨竟然再这一时刻消弭顿时传播整个大宋国境,迅速的激励起各个兵家、世家的血性,你们种家、姚家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如此。

转瞬之间,知西道都总管的宗泽,知南道都总管的张叔夜,知东道都总管的胡直孺都突然发现无论是调兵调将还是调粮调马都顺畅自然,无有一丝阻挠,而且调来的将都是良将,调来的兵都是精兵,调来的马都是好马,调来的粮都是新粮。

上面没有庸官掣肘,下面没有庸兵抗令,令行禁止,配合无间,每场战斗都竭尽全力,不知不觉间宋金之战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大宋天朝没有像观棋者想像那样,飞速的溃败,相反还像模像样的和金国强悍的纠缠在一起,甚至在燕州郭药师和云州张觉的配合下取得了几场局部胜利。

如此变故让天下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都诧异的呆住了,要知道这次金国可是举国压境,大兵齐下啊,几乎没有那个国家能对抗的住,现在有模有样和金国抗衡的那个宋国还是原来那个怯懦的大宋吗?还是那个只会吟诗颂词满口道德文章的大宋吗?

不知不觉得,燕云之战又进行了两年。

第三十章竹林山庄的因人施教

2011…10…299:17:01字数:3071

大宋天朝帝都之变引发出一系列的年变动,革新了大宋军事上积贫积弱的现象,点燃了宋人血性的同时也震慑住蠢蠢欲动的边疆各国。

国难当头每个男儿都不会甘心置身事外,举国皆兵证实了李纲在朝堂上那掷地有声的话语。

苏家村和傅家村也未能置身事外,许多男儿都带着满腔热血投军而去,已经成为大好男儿的苏景文就是其中之一。

傅一搏和苏九文他们原本也有此意,可惜被沈襄断然否决了,只能郁闷的憋在竹林山庄狂练功夫。

竹林山庄?

不错,竹林山庄,就是沈襄在清微山脚下设下的清微外门。

那是苏家村外约十里之处,清微山脚下一处山坳,那是一块敞口极大,里面却又极深,仿佛是一座山谷的地方,那里有山瀑,有山瀑形成的河流,有河流汇集而成的小湖,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大片的竹林,否则怎么能叫竹林山庄呢。

山庄是裴述和项羿加上六个孩子几天功夫内建立起来的,不过在山庄修好的时候,沈襄却独自一个人在这里呆了两天,独自一个人,连程伯、裴述和项羿都不允许跟随。

第三天,当程伯三个人带着六个孩子走进山谷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呆住了,因为在十几间陋室外,在小湖边的土坡上竟然多出了一座假山,一座由不知名的翠石铸就而成的锦绣峰峦,山坡上,半露岩石,犹如天然生就。

水以山为面,水得山而媚,在这片山谷内,有山,有水,有树,有林,这里再度多出了这个浑如天成的翠峰,水石之妙有若天然。

可是,可是程伯、裴述和项羿却震惊的呆立在那里,久久都无法动弹,都无法动弹一点。

许久,许久之后,程伯三个人呆滞的目光才勉强从翠峰上挪到沈襄的身上。

“少爷!!!”程伯嚅动着有些干涸的咽喉,震惊的叫了一声。

沈襄揉了揉微红的双眼,苦涩的咧嘴露出一丝笑意,舔了舔感觉有些干涩的唇:“这是母亲最喜欢的翠峰,还有那泓莲池,在我们下界前一日,我求父亲将他们凝聚成这方挂坠,其实翠峰内还有那泓莲池,可惜我灵力不足还取不出来。”

“少爷,真的是我们翠园里的那座翠峰。”裴述和项羿真的震惊了,不敢相信的叫了起来:“少爷,您,您能将他幻化出来,您的封印解开了。”

“没有。”沈襄摇了摇头道:“积蓄了几年才略略的能调用一些,唉,现在体内匮乏一点都没有了。”

“哎,我还因为少爷破开封印了呢。”项羿颓然丧气的垂下了脑袋。

程伯一把拨开项羿激动的走到沈襄身前,不敢相信的望着沈襄:“不然,少爷竟然能积蓄灵气,那可是大长老下的封印啊,大成期的封印,怎么可能让您沟通天地灵气呢?”

沈襄笑了笑,说了几句话的功夫将心底那丝悲伤抛去,很自信的仰头看着天:“为什么不能呢?大长老毕竟不是神,只是个封印,不是剥夺我的资质,放心,给我一定时间彻底破开封印不是什么难事。”

山谷出现座假山,沈襄神奇的表现震惊得几个小子傻傻的望着眼前的几个人说不出话来。

这不怪他们,委实是变化太惊人。

对于沈襄,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神奇的小先生,沈从文、傅一搏他们都曾暗自猜测过,不过没有结论。怎么说他们从小就在清微山长大,清微派到底有什么人,有过什么人都一清二楚。

唯独,唯独这个神奇而又神秘的小先生没有来由,仿佛突兀的就出现在这里,来了就是掌门的小师弟,解惑殿的授业长老。但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人去说他的来历。

不过,看到今天这一幕他们明智的知道,先生的来历不需要去问,不需要去知道,而且一定要将今天知道的这一幕憋死在心里,先生不让说绝对不去说。

是没有想法了,因为天大的机遇落在他们的身上了,他们唯有苦练功夫才对得起老天的恩赐。

竹林山庄落成了,开心的不仅仅是竹林山庄常住的沈襄一行,开心的还有苏从化大掌门,他仿佛也知道这次是清微道派的一次机遇,所以毫不客气厚着脸皮的将门下十五个道士一个不落的派了过来,甚至还明确指明每日必须要从清屏峰跑到竹林山庄来上早课。

“师兄竟然来真的了,那就交给项羿好了。”

望着眼前十五名道士沈襄笑了,扭头就将这十五个道士交给了项羿。

“没问题,我会好好调教他们的。”项羿像是找到了好玩的东西,开心的笑了起来。

“那我呢,少爷?”裴述看着这十几个道士,心也痒痒的。

沈襄眉头皱了皱后笑了下:“等他们筋骨疏通之后你就教他们玄门紫阳剑吧,道士就要有个道士样。”

“嗯,好。”裴述点头应道,随即转过头拍着项羿笑道:“你可要努力,不要让我等得太久。”

“放心,没问题的,少爷分解后的云海漂游很好学的,不费什么时间的。”

项羿兴奋的跳了出去,乐颠颠的向十五个道士跑去,那个劲头看得正一他们心惊胆战,不知道项羿会如何折腾他们。

正一他们猜测的的确没有错,项羿从竹林山庄开课第一天起,就没让他们消停过,古怪的运劲方法,古怪的借力技巧,古怪的肉体运行方式,都是他们想所未想方法,锻炼的也是他们身体用所未用的地方。

第一天项羿就给他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也给他们好一个下马威,折腾他们折腾得甚至连沈襄的早课都无法坚持听下去。说实话正一、正休包括正觉在内都不是怕苦怕累的人,从小就在清微山上跑上跑下的,而且还个个习练了一身不差的功夫,可是,连傅一搏他们六个小家伙都能练熟的云海漂游偏偏弄得他们叫苦连天,差一点是让十几个道士坚持不下去。

项羿训练他们的时候的确让道士们难受,可随着时光推延到三个月之后,正一他们却练出点味来,而且用心吧哒吧哒之后更是感觉到味道鲜美之极,吧哒到最后都有些欲罢不能的感觉。

变化很大,尤其是挺过最初最难熬的几天,每一次奔腾到地之后,身体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由心升起向外发散一股舒展、通畅、透达的感觉。

“这就是疏通筋骨血肉,这就是锻炼水谷精气,这就是炼化气血化为精气。”

十五道士们用心体会着身体的变化,体会着那从内心里、从骨髓里、从肌肉皮毛甚至是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通畅。道士们都是练过功夫的,甚至不少都练习有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功夫,甚至有一半都达到武者的人级标准,他们对自己的身体都非常熟识,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更是了如指掌。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身体就有如此大的变化,正一他们不能不带着惊喜向苏从化报告。

被惊喜惊住的不仅仅是正一他们,刚刚闭关出来的苏从化在证实到消息之后再也坐不住了,在第二日清晨苏从化亲自跟着十五个小辈从清屏山跑到竹林山庄来。这一路的观察让苏从化内心中的惊喜不断的冲击着他的心神,几乎无法自制的要叫出声来。

“师弟呀你这是怎么练出来的,竟然有这么大的功效。”

苏从化再也忍不住内心的疑问,再也不顾这可能是上界流传下来的功夫,直接问了出来,如果不问真的有可能将这个老人家给憋闷死,即使得不到答案他也不管了。

沈襄没有说话,项羿笑了。

“掌门,这不是什么秘密,是我家少爷将云海漂游的技巧给分解了,分解成一百二十个动作,正一道长他们只要将这一百二十个动作练熟,练成自身的本能就有这个效果了。”

说着项羿笑了,开心的笑了,正一他们有这样的成绩是他三个月辛苦得来的,不能不让他感觉到骄傲。

“分解,我们连功夫也是这样的呀,怎么效果就不同呢?”

苏从化迷惑不解的看着项羿,实在是自己这十五个弟子三个月出现这么大的变化真的出乎他之预料。

十五个人在一起练习同一种功夫可练出来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因为苏从化看了这一路他突然发现,正一这十五个人竟然会有十五种样子,有轻盈,有凝重,有诡异,有质朴,有简单直接,有变化多端,可无论他们有多少样表现不同却都有同一个效果,那就是迅速灵巧,即使是简简单单的也是有一个快而不笨。

项羿笑了:“掌门,少爷说了,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性格,性格不同对功夫的理解就不同,任何功夫都要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由着传授的师者的意图去练,毕竟功夫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教给他们的时候,教给他们的只是技巧而不需要解释,至于如何运用那就要靠他们自己如何理解了。”

“哦,明白了,因人施教方位师者大义。”苏从化叹服。

第三十一章所有人都在改变

2011…10…2918:27:02字数:3038

苏九文和傅一搏很累,是从没想到过的累,吃的好,有功夫练原本是他们梦想中的事情,是可以从梦中笑醒的事情。可现在却不是这个样,严谨的来说,应该是他们没有功夫去想。

练功竟然是这么累的一件事情,这明显的超乎他们的想象。

累,对于从小就劳作的山里孩子来说,不是问题,常年在山里奔波劳作的孩子没有怕累的。

但练功这个累明显的和那个累不一样。

每天刚一睁开眼,就被那个温和的先生拎起,随意的打上一套拳脚,活动活动筋骨,他们就开始了一天最初的修炼。

吐纳,冥想。

两仪大真力初级功夫,蕴养两仪大潜能之正阳真力。

几乎一个时辰凝集精神潜心吐纳不过是开胃菜,其后一整天才是真真正正让他们感觉到从内往外的疲倦。

项羿知道传授功夫要因人施教,其实他不过是说说而已,如果他知道如何针对个人的性格资质来选择传授何种功夫,那他在传道授业方面就是纯纯粹粹的宗师级的人物了。他所知道的不过是鹦鹉学舌,是听沈襄所说而转述给苏从化。

真正的宗师级人物还是沈襄。

苏九文和傅一搏两个人性格资质明显的不同,而令沈襄奇怪的是这种不同不仅仅针对他们两个人,在沈襄所观察后发现的,似乎整个苏家村和傅家村几乎都有这种区别。

苏家村的人似乎都很聪明灵动,从内到外透着一股机灵劲,很多东西一点就透,一学就会,这点包括苏九文也包括苏景文、苏建文和苏广文三个,苏景文虽然沈襄接触的不多,但就那一日沈襄就感觉到他的性格了,后来苏景文参军了,时至今日三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偶尔从他传回的家书中得知,似乎在军中发展的不错,很得上面统领的赏识。

难道母亲苏雨就继承了苏家村的这份资质和悟性。

相对苏家村来比,傅家村的人就与他们截然相反,傅家村的人没有苏家村的人聪明,但傅家村的人很务实,很有那股子韧性,我比不上你们灵动,比不上你们脑子好使反应快,那我就比你能坚持,比你能持久,看最后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所以傅家村的人虽然没有苏家村的人那么活泼开朗,机灵好动,但是他们的沉默,他们的严谨和他们的坚忍更能让人信服,所以在沈襄身边这六人小团体明眼看似乎苏九文是头脑,不过沈襄也发现了,苏九文的确是头脑,但觉不是头头,真正让大家信服而顺从的还是傅一搏,这个沉默寡言的人。

有意思,真的很有意思,两个村子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几百年来竟然从没有出现过混杂性格的人,即使是联姻也不曾改变,他们的老祖宗是什么样的人,这么强悍的血脉。

正是因为两个村子这么明显的差别,沈襄在针对这两个人所传授的功夫自然就不同了。

虽然修炼的都是两仪大真力,不过沈襄传授功夫的时候却有了差别。

傅一搏性格沉着稳重,偏性阳刚,主修正阳大真力,苏九文灵动活泼,偏性阴柔,主修玄阴大真力。待得两人阴阳大真力大成之时,双/修调节自然阴阳平衡互补。

内功选定,剩下的就是外功了,而真正让傅一搏和苏九文两个人感觉到累的就是外功。

沈襄一行虽然是从修真界谪落凡尘的,修真界修的是灵力,修的是仙法,可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视人体本身,要知道任何一个修仙者其实最重要的根基还是自身肉、体皮囊,肉、体皮囊是一切之根基、根本,即使是到达大成期的修者,很多人都是要抛起真身皮囊才能超脱凡尘,可是如果能真身成圣者那威能却根本就不是元婴成圣能够比较的。

所以如何锻炼真身也是修者最重视的,既然重视自然技巧方法也就多了。

性格坚韧者会有坚韧的练法,性格灵动者自然会有灵动的练法,如何修炼从来都不是沈襄所欠缺的,花样百出才是沈襄的强项,这一点连程伯这个老修真者都百思不得其解,少爷怎么会懂得这么多凡尘的功夫,对于这点沈襄只能含笑而不语。

在莲池后面竹林里选一快险要之地,各个方位备上一人多高十几块石头,在石头上选上无数个点,这里就是傅一搏练功的场所。沈襄对傅一搏所要求的就是,按照一定的步伐行走在十几块石头之间,每迈一步必须刺出一剑,每剑必须刺中要求的位置,半点不需偏差。

步伐要求极其怪异,刺出之剑却又极其方正,如果全部步伐走完,全部剑刺出会走八八六十四步,刺出八八六十四剑。然后练过一段时间后方式再又改变,变成步伐要求堂堂正正,刺出的剑却又变得极其诡秘,如此两套方式轮转运行。

步伐是前行进、左挪右移,剑法是上撩下削,左刺右点,如果两套路数全部完成的话,傅一搏每天就需要走上几万几十万步,刺出几万几十万剑,从早到晚不停的行走,不停的刺出,周而复始,不停不休。

这个要求很难,可这个难却正对傅一搏的脾气,他最喜欢的就是安排一个任务然后他努力的去完成,不需要多思考,也不需要多琢磨。

苏九文却是不同,他的性格灵动,思想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做什么事情都往往从你想不到的地方找到方法寻出破绽,如此性格要是按照傅一搏的方式修炼能把他给练疯了,练傻了。

沈襄给他的修炼方式就如同玩耍一般,没有别的就一个字,跑。

清微山有清屏峰挡住北面寒风,在山的南面一年四季春暖花开,温暖湿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