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苗乡轶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后面的两人那么累,常年跟随爷爷早锻炼,加上爷爷的有意培养,龙逸峰算是村里面没有把武术荒废的少年之一,而且在这些少年之中,他还是最勤勉的一个。身体素质的强弱往往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体现出来,看着虽然因运动激烈而面红耳赤的龙逸峰,后面的王东海和龙正桥不免有一些汗颜和自愧弗如。相比之下他们还大龙逸峰一个多月呢。倒是跟随在三人本后的龙程刚,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爬,仅仅是微微冒汗,丝毫没有显示出一丝疲惫。看着前方挥刀前行的龙逸峰,他也不禁连连点头,眼中写满了“满意”二字。根据他多年带孩子进山的经验,能够自始至终一个人坚持开路的,唯有龙逸峰一人。要知道,在前面可不算是一向简单的活,一方面要爬山,必须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要用刀砍伐覆盖山路的灌木和植被。你可别小看这些植被和灌木,他们的韧劲可大了。如果没有一些经验和力气,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再说,他们手中的那把刀至少也得有两三斤重。

    最后,四人终于抵达一个三门前。三门并不太高,大概有五米左右,如同一个牌坊一般居高临下矗立在他们眼前,视觉上感觉无比的威武和高大。在扇门上面写着“朝天山”三个大字,落款的时间好像是明代万历年间。龙逸峰心里默默算了一下,大概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扇巨石门可算是一件古董啦。

    据龙程刚介绍说,这是好多年前龙氏家族先到这里,不知道过去了多少个朝代,最后决定在这里修建一些建筑物。眼前的门是第一道山门,应该是后来增加修建的,另外两道门更加古老。具体年代,不可考据。龙程刚对三人说,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但是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算是我们的遗产,我们要珍惜。这些东西告诉他们,祖先们很早就到这里了,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学会保护和珍惜他们。

    差一个学期就初中毕业的龙逸峰当然知道这些东西是国家的,不属于玉马塘村任何一个百姓的。不过他也觉得龙程刚叔叔说得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有大家都觉得这里的山水是自家的,他们才能珍惜眼前的一切。村民的这些说辞和信念,比起书上说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管用多了。村民们的心目中,自己是与大山相互依存、合二为一的,这样的共生关系远比所谓的责任和义务深刻的多。这样的意识在玉马塘村民心中普遍存在,及时是龙逸峰也是这么想的,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和其他渠道的了解,使他有了比大多数村民更先进或者说更社会化的一些认识。

    四人穿过第一道山门,明显觉得山路陡峭了很多。龙逸峰感觉自己好像在攀登一个七十度左右的山坡。还好,这里的路比刚才的好走一些,每一步都有石头台阶,不再需要砍伐灌木和青藤等不明植物种类。这些石头阶梯就是利用山体的石壁凿出来的,非常结实,只需要走稳别滑倒就行。接替两边有副手,还有一些生长的不是很茂盛但是很坚韧的绿色藤子。这种藤子非常坚韧,孩子们砍柴的时候经常用他们捆绑柴火。村民们还伴它割下来晒,然后用水浸泡几十分钟以后,用来编制各种盛放东西的框。因为不需要用刀,几人的刀已经入鞘,凭借双手双脚前行。其实路还不至于陡峭到非得用手的地步,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却很累了,特备是王东海和龙正桥,如果不用手抓住藤子,那保不住他两会摔倒滚下山去。

    山开路忽陡忽平,忽左忽右,起起伏伏地过量近两公里,龙逸峰一行来到第二个山门牌坊前面。第二道门有一个比较平坦的坝子,有一百五十个平方左右,期间灌木丛生。这道门明显比第一道门显得古老,也显得小得多。从大门往里看,后面的路好像也要陡峭得多一些。龙逸峰认出这个门上面写着“云山独秀”四个繁体字,没有落款。龙程刚组长介绍,这第二道山门也是人工修建的,而且明显有些地方破损了。除了四个繁体字,上面也没有,光秃秃的,更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修建的。过了第二道门,就要全面攀爬山峰了,大概有八十多米高的山峰,四周围只有一条小道,必须手足并用才能跑到山顶。到了山顶,有有一片空阔的山地,有几十挑谷子的田那么大。至于具体多大,村民门可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概念。

    四人在这里吃点东西喝点水,稍作短暂的休息。龙逸峰趁机欣赏周围的环境。面对大山的左边是茫茫森林,一直延续到山脚。右边是悬崖,还有一股水流从山顶上飞泻下来,在空中像一条白色丝带一样飘动着,山的侧面吹来的风把这条细小的瀑布吹成雨珠,飞散在空气中。从这里愿望,除了依稀可以看到玉马塘村前的那几乎人家,其中一户就是龙逸峰家,其余便是茫茫大山和森林。即使是小村,也只能见到一个轮廓,看不清走动的人。

    从第二道山门开始,再也没有其他路可以通往山顶。这条唯一上山的道路也是依靠山体凿开一条小道,小道蜿蜒而上。在石头的的低凹和有缝隙的地方,还有一些灌木在坚强地生长着。时下正处于深冬,这些小灌木的叶子大多有两个手指头那么大,基本上全部是血红色的,把整个山崖染上了东一片西一片的红。接近山顶,龙逸峰看到第三道门。应该是门一样的石壁,看样子好像是天然生成,而不是人工凿成的。石门上方生长一些不明植被,叶子也是红色的,不过叶片比刚才看到的小一些,细长细长的,像一道眉毛。穿过石门,石壁两边有一些古文,主要是用繁体字凿成的碑文,一共好几个。不过都是一些祈福之类的碑文,没有具体介绍整个山或者相关历史背景的。从这里,左右两边都可以通向山顶,或者可以说这里已经到了山顶的区域了。

    方言望去,前方怪石耸立,灌木丛生,俨然一座石头森林。大大小小的石山星罗密布地林立在这里,形态各异。在一些稍微宽阔的地带,还可以看到一些残垣断壁,中间也是灌木丛生,不明年代。虽然龙程刚告诉他们山上这一片区域有几十条谷子的面积那么大,但是从第三道山门处,一眼是看不完整个山顶的。只有爬上两条小道的任意一个山峰峰顶,才能看了一个大概。由于山顶有很多林立的石头,像一个石头森林一样,不管怎么看是看不穿所有的。居高俯视这篇石林,就像一座迷宫。

    啊呜~,我们终于到山顶??a?莘逡簧??龋??舸?鋈ズ茉逗茉丁?p&;gt;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十五章 朝天山的秘密
    在朝天山顶的一脚,有一座小小的古庙依然完好。龙程刚告诉龙逸峰等三人,这是玉马塘村世世代代对这座庙宇进行维修才能维持到现在的。虽然庙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前来上香火,但是每逢村民们有一些大事件,或者家里有重要事情的时候,还是要来这里烧香祈福的。据说以前这里非常灵验,是玉马塘的守护神。当年龙西波也只在这座庙宇内的神的指引下得到驾驭宝剑的修炼法术。

    走进庙内,龙逸峰发现这座庙宇的内部结果并不是很大,但是却比较高。正面立着一尊雕塑,不像庙宇内的如来、观音、财神或者其他天王。在龙逸峰看来,这座雕塑就像一个帝王。这是一寸尊全身雕像,他端坐殿上,威风凛凛。他额头宽广,双眼怒睁,眉毛入刀锋插如双鬓。下班有常常的胡须,不是很柔顺。如果是真人,那感觉他的胡须应该是刚劲有力的,没有关羽的胡须那么柔顺,也没有张飞的胡须那么凌乱。给人一种儒雅、威严,还有一点粗犷的感觉。更奇怪的是,在他的头顶上,除了有一个发髻外,额头两边还长着一对犄角,如同水牛角一般,显得刚强有力。

    正方龙逸峰三人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一尊雕塑的时候,龙程刚已经摆好香纸,以及一些简单的祭祀物品如刀头肉、茶水、点心、米、蜡烛等等。只见他用点燃三根香后,对着雕像进行三拜九叩,然后叫龙逸峰等三人跪下,双手合十,低头,内心保持平静。接着他开始用苗语祈福。他的声音很小,但是充满了敬意和虔诚。虽然不能完全听清,龙逸峰大概也听到了一个意思。龙程刚说,蚩尤大帝在上,今苗族子孙龙程刚携带玉马塘新长成的少年龙逸峰、王东海、龙正桥三人前来祭拜。愿意蚩尤老祖保佑您的子孙龙逸峰、王东海、龙正桥三人身体像大山一样健壮,能抵抗疾病、困苦,在大山之中平安出入,狩猎顺利,收到大山的庇佑,保护大山的威严。保佑大山的一草一木、一树一果都能接纳他们,让他们与山共存,与万物共生。我们将永世敬拜您。念叨完这一些,带领这龙逸峰三人进行三拜九叩。随后又让龙逸峰三人各点上三只香,分别对着雕塑拜了三拜。

    龙逸峰跟着龙程刚做完整个仪式,内心无比虔诚。从小他就跟随爷爷,听爷爷说过很多关于蚩尤的故事,爷爷还告诉他,蚩尤是苗族的祖先,作为苗族后裔,应该知道他的故事传说,更要敬重先祖。据爷爷介绍,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蚩尤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战蚩尤。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下,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

    根据历史记载,数千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另一个有名的部落首领叫炎帝。黄帝和炎帝是兄弟。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悍。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个个兽身人面,铜头铁臂猛无比。他们擅长制造刀、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攻打别的部落。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办法,逃到黄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黄帝早就想杀掉蚩尤,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

    战争之初,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后来,黄帝请来龙和其它奇怪的猛兽助战。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神”和“雨神”来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

    蚩尤又用巫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造了一辆“指南车”,指引兵士冲出迷雾。

    经过许多次激烈的战斗,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最终活捉了蚩尤。黄帝命令给蚩尤带上枷锁,然后处死他。因为害怕蚩尤死后作乱,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枫林,每一片血红的枫叶,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后来,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支持,渐渐成为所有部落的首领。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

    龙逸峰的爷爷还说,现在很多书籍上关于蚩尤的形象是被扭曲了,炎帝和黄帝取得天下之后,兼并九黎部落,九黎部落的很多文明被炎黄所吸收,最终成为炎黄文化。其实苗族祖先蚩尤上通天文地理,下知渔樵农耕。当时作为三个重要部落中最强的一个部落,蚩尤带领部落人民辛勤耕耘,以山水和谐相处,教会九黎人民狩猎,然后养殖猎物;教会他们采集粮食,却最早发现稻谷并进行人工耕作。据历史记载,炎黄的学者描述蚩尤的部落说他们“铜皮铁骨”,“食沙粒”。其实所谓“铜皮铁骨”是因为当时苗族地处中下游,发现并成功培育桐油,用来做燃料等用途。而且九黎部落军事发达,善于提炼,精于工事,武器先进。他们用青藤编制城帽子和战甲,并在上面反复刷桐油以防腐,并增加其坚韧度。因此,战斗的时候,炎黄部落的刀斧看不进杀不伤,所以被成为“铜皮铁骨”。所谓“食沙粒”,其实就是大米。当时南方生产粮食,并加工成大米。其余两个部落没有这样的作物,在打仗的时候探子看到九黎部落的士兵是的米饭,看起来和河里的白砂石差不多,因此称之“食沙粒”。

    据龙逸峰的爷爷说,从195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对苗族和其他民族的民族语言进行调查,经过几年的调查,发现一些散乱的苗族文字,已经不能成为一个体系了。于是组织专家,借用汉语拼音编制了新的苗文。为什么最古老的苗族文字消失了呢。可能主要愿意就是当时九黎部落的文字刚刚成形的时候,还没有在群众广泛推广并得到认识,就连年与炎黄发生战争,失败了以后便流离失所,不断被迫迁徙。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优秀的苗文老师被杀害或者死于迁移、疾病等等。由于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聚集中心,经过几千年的颠沛流离,苗文最终消失了。当然,龙逸峰对爷爷的这些研究和推出充满了好奇,因此来到朝天山,他比其余三人更加虔诚。

    拜完苗族先祖蚩尤,龙程刚让三人自由活动,到周边看看山顶的情况,也可以去那些残垣断壁中寻找看看有没有什么宝贝。当谈,需找宝贝不过是龙程刚的一句玩笑话,玉马塘几代人到了既定的年龄都会来这里祭拜和寻宝,除了石头,一直没有什么发现。他不相信这三个小毛孩能找出什么东西来。

    三人领命而去,龙程刚坐在庙前面等他们回来集合。山顶面积不算太宽,而且多事灌木丛生,不像山下和山腰那么危险,怕有猛兽出没。龙逸峰三人决定分开行动,去了解这个朝天山。

    龙逸峰先从第三道门梁上走到庙对面的山顶山,这里地势平坦,孤高绝立。环视周围,方圆几十公里之内,群山耸立,形态万千。有的山头如野狼嚎叫,有的像猛虎啸天,有的如灵猿嬉,有的像慈母抱儿。龙逸峰看到有一个山头就像一个抱着苗帕的女子,形态优美,他把它成为相思苗女。龙逸峰大概观察了一下山顶的地形以后,决定先围绕山顶走一圈,然后再深入腹地,四处看看。

    山顶四周除了进来的那条道,基本上是一刀切地,垂直而下,个别突出来的地方生长着他们上山顶时看到的红叶灌木丛及野草,完全没有其他路可以下山。走完一圈,龙逸峰发现每一个面基本都是一样,山脚都是茫茫森林,他甚至在想:如果一个从山上条下去的话,肯定还会挂在那些大树上的。上山的时候他们发现是很多大叔高达二三十米。

    基本上走完一圈,龙逸峰终于走到山上的时候看到的那一条瀑布的溪水边。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口水井流出来的,谁不大,估计也就手臂那么粗。从林立的石林深处缓缓流出来。龙逸峰决定顺着这一股流水进入石林深处,看它究竟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顺着细流而上,四周的石山奇形怪状,有的上大下小,头重脚轻,有的山体细小,却也有两三米那般高度。龙逸峰甚至担心自己如果不小心碰到它,它就会断掉。但是,这样的石头却一直耸立在这朝天山山顶山,不知有多少岁月了。龙逸峰还发现,这条细流蜿蜒曲折,所经之地都是真个朝天山顶的低洼地带,而且水质清澈,没有什么杂质。更奇怪的是,小溪所经过的地方都看不到他在山顶山可以看到的那些残岩断壁的建筑遗址。为什么以前修建那些房子的人不把房子修建溪水边呢?龙逸峰百思不得其解。

    大约蜿蜒顺流走到近二十分钟,细流进入一篇密密麻麻麻地石林之中,在石林的夹缝中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灌木,最大的不过龙逸峰的小腿那么粗,但是枝叶却很茂盛。龙逸峰用手想折断一条枝桠用来探路,居然很难折断,韧劲非常好。最后还只能用刀子拨开是灌木,继续寻找水源头。不同于山下,龙逸峰真舍不得砍掉这山顶上的一草一幕。在他看来,山下的土地肥沃植物生长容易,山上除了石头缝中有点泥土,基本上就是石头,很多灌木仅仅依靠石缝的土壤生存下来,大部分的根都扎进了石头里面了,非常不容易。所以他舍不得砍掉他们。任凭路怎么难走,他还是顺着细流拨开灌木丛林,穿过林立的石林,慢慢地前进。有的地方他甚至是低着脑袋,闭上眼睛,双手向前摸索,像牛一样蛮横地顶开那些密集的灌木枝穿过去的。

    艰难地穿行了一段距离,龙逸峰终于看见一个小池塘。这是一个雨水长期冲击浸泡而成的天然石槽,大概有五个平方左右,池中注满了水,溢出的部分便会流在一起变成龙逸峰看到的这条水流。池中水清澈见底,目测应该有一米左右的深度,水中没有任何生物。除了龙逸峰站立的这一面,其余三面均是石山环绕,极像一个天然的溶洞。水源便是从从这些石林中渗透到这里的。池塘裸露在空气中的部分清澈见底,但是在溶洞部分却是幽暗的,看得不太清楚,不过依稀可以猜测另一半并不会太深。

    掬一捧清水洗脸,龙逸峰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刚才他们所祭拜的那座庙的右后方。因这里地势最低,加上周围灌木石林丛生,池水三面环山,一般人不用心寻找,很难发现这里就是水源。刚才顺着河流上来的时候,龙逸峰多次遇到石林和灌木挡路,如果不是非常好奇,可能早就返回去或者绕道寻找了。观察了一下四周的地形,龙逸峰没有发现有比较好走的路。如果原路返回,路更难走。如果要离开这里,唯一的办法就是爬过石林和灌木丛,向蚩尤庙相反的方向走。

    规划好路线以后,龙逸峰从一棵大约高达三米的灌木穿过。这个灌木高,而且枝叶密布,而且离地特别低,只有猫着身体尽量压低身体,向前匍匐前进。突然,龙逸峰发现自己右手方向有的石山脚下有一个约有1。5米左右的高度山洞,不知深浅。怀着好奇的心情,龙逸峰往洞的方向走去,想进洞看看到底这个洞有多深。

    进入洞中,龙逸峰才可以站立身体。发现这个山洞大概有三四米高,有五六个平方那么宽。左边比较湿润,有水浸出,顺着低洼处向龙逸峰刚才见过的水池方向。而右边比较干燥,还有一条知道通往何处的道。龙逸峰毫不迟疑地顺着这条道走下午,决定看看这个洞穴到底有多深。大概走了十米左右,龙逸峰随这山洞转了三个弯,洞内的光线基本上看不清楚了。还好龙逸峰他们来的时候就预备了可能会晚回山村需要使用的手电筒,借着手电筒的光线才能往里面走。

    山洞四面都是坚硬的石壁,有的地方还会有一束束亮光渗透进来,这可以让龙逸峰很好地判断山洞并不是太深,可能还在石林地下,甚至是石林中间。前行将近一千米,龙逸峰又遇到一束盘子大小的光线从洞身侧面射进来。从这个口子,龙逸峰可以看到外面的山峦,走进一看,才发现自己已经在悬崖旁边。环顾四周,再也没有其他出口,此处已经是山洞的最深处。龙逸峰认真打量着这个山洞,大概有二十几个平方,石壁上布满了各种龙逸峰看不懂的符号,其中一块石壁上还有一尊蚩尤的雕像,和刚才他们在庙内祭拜的那座蚩尤像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这尊雕像是借着山洞的石壁凿成的,属于浮雕,而且也要比庙里的高一些。

    这是什么时候刻上去的?村里有人见到过这里吗?龙逸峰感到非常的惊奇。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十六章 蚩尤的神魄
    龙逸峰看着眼前的蚩尤雕像,怎么都觉得他比庙宇中的雕像更加威严。不知不觉他虔诚地对着蚩尤像跪拜先去,三拜九叩,以表心内的敬意。叩拜完毕,龙逸峰才开始认真地看墙壁上的那些符号。但是怎么也看不懂,他觉得这些东西有一种亲切感,但是怎么也想不起自己在哪里曾经见过。禁不住用手摸了一下那石壁上的符号,触手之处居然有一种被电流击打的感觉,他的手指一下子就本能地单开了。但是非常不幸,他的手掌撞在了蚩尤像的足部,划开两厘米大小的口子,鲜血顿时止不住地冒出来,其中几滴还滴到蚩尤雕像脚下。

    龙逸峰赶紧用另一只手紧压伤口,不让血继续流出来。但是他没有注意,他所滴在蚩尤雕像的鲜血全部消失不见了。此时,蚩尤雕像的眼睛突然发红,一股淡淡的红色光线包围住了他。顿时,龙逸峰像置身于梦幻之境一般,身体僵立地站着,神魄却像做梦一样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那是一个黑漆漆的世界,除了他脚下所站立的地方,完全不知东西南北。正对这他的前方的上空中,出现了一道虚影。那是蚩尤的雕像,他就像电影幕布一样悬挂在空中,威严地看着下方的龙逸峰。

    见到了如此逼真的先祖,龙逸峰敢进跪拜下午,正待口头,却发现身体被一股力量托起,耳边传来一个苍老但是不是力量的声音。龙逸峰听得出来那是苗语:

    “小娃儿,能到这里来,并且用血召唤我出来,算是我们的机缘。你的身上应该有我的血液,不知道你能不能听懂我说话?”

    “报告先祖,我能听得懂你说话,我也是苗族子孙。”

    听了龙逸峰所说的话,蚩尤很高兴。他说:“难得我九黎百姓流离失所数千年,却依然记得自己来自哪里。不枉费我当年舍身庇佑他们一场。”

    随后,蚩尤告诉龙逸峰,现在他见到的不过是蚩尤的一缕意识所幻化而成的虚影,真正的蚩尤先祖已经在五千多年撞死在不周山上。蚩尤告诉龙逸峰,在五千多年的“逐鹿之战”,炎黄二人联手攻打九黎部落。按照当时三个部落的情况,即使两个部落联合,也还是很难打败九黎不落地。但是由于炎黄两个部落前后夹击,人数众多,又恰好炎帝、皇帝修炼成帝王之术,可借用天地之力来抵御蚩尤自己感悟天道修炼而成的蚩尤法典。蚩尤以一抵二,部分上下,双方各凭本事,动用法力,借天之力,移山排海,舞动山河。这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尤其是九黎部落。由于炎黄联合,特别训练一帮类似于死士的精英,他们以命相搏,借炎帝皇帝以及蚩尤三人大战的功力,引渡到九黎百姓身上去,致死无数,蚩尤无暇坚固。到了最后,蚩尤被二人车轮战败,三人重伤。虽然如此,蚩尤依然是有余力逃出的,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被二人抓住。但是炎黄二人下令屠杀所有九黎百姓,让蚩尤于心不忍。最后一时像炎黄二人妥协,决定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九黎百姓的安慰,自己撞死在不周山上。

    撞死之后,蚩尤凭借强大的功力维持一缕神魄,继续关注苗族子孙的动向。炎黄二帝虽然遵守诺言,没有直接对九黎部落的百姓赶尽杀绝,但是也没有明令下属对百姓的迫害,最终九黎百姓被迫亡命天涯,不断地迁徙。而仅仅身下一缕魂魄的蚩尤已经没有法力可言,为了保住自己的子民,他用其他形式的指引,将九黎百姓粉丝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让他们一直逃离,离开炎黄的统治区域越远越好,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找另外一个适合生存的家园。而蚩尤大帝本人,则随着他最亲的一脉逃亡西南地区。他们一路走一路停,遇到适合居住的地方就留下两三户人家在当地生活,从北到南,不断有人听下来在当地居住。最后,蚩尤大帝一脉在玉马塘的朝天山周围居住下来。这些子孙后代时代世代繁衍,人口不断壮大。但是由于在逃离过程中,很多年老的长者被杀的被杀,老死的老死,最终苗文没有被传承下来,但是聪明的苗族妇女却通过生活的观察,把苗族的生活秀在了衣服的花边里。这一点,基本上与龙逸峰的爷爷推断切合。

    定居下来以后,蚩尤的神魄来到朝天山修炼。朝天山和周边的梵净山一样,已经有14亿元的历史,蕴藏着浑厚的天地力量,很适合修炼。无奈神魄总归是神魄,没有了肉身,经过几千年的修炼依然无法达到一个高峰,恢复到可以动武的程度。终于在500多年前,龙塘出了一个龙西波,他的身体里有很高的蚩尤先祖的血脉含量,而且他居然幸运地得到上古时代的神剑的青睐,能够开启神剑。无奈体质有限,不足以驾驭宝剑。看着龙西波这么好的苗子,蚩尤觉得也许他可以为苗族带来一定的希望,于是不惜耗尽几千年所悟,把修炼了四千多年的力量传承给龙西波。

    无奈天命如此,龙西波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蚩尤先祖失望之下,带走上古宝剑,返回朝天山,昼夜修炼,壮大自己的神魄。到现在已经过去五百多年,他的力量还是不能恢复到传承龙西波那时候的水准。如果不是龙逸峰的苗族血液非常正统,也许还不能唤醒蚩尤先祖的神魄。

    他告诉龙逸峰,经过几千年修行,虽然没有完全恢复,但是在精神上有了很大的顿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只要百姓安居乐业,皇帝是谁,并不重要。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人能够把苗族文化发扬广大,让几千年来的苗裔子孙能够正大光明地与各族兄弟平等对话,过山富足幸福的日子。

    龙逸峰听着蚩尤先祖讲诉的历史,如此如醉。虽然之前他听过爷爷说了很多遍关于蚩尤的故事,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苗族又没有为文字,在传承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颇。如今由先祖神魄亲自讲诉,龙逸峰听的心血澎湃,如同亲身参与了整个过程一般。当蚩尤先祖说到与炎黄二帝的大战,他仿佛置身于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中,感受着现场天翻地覆的巨变和翻江倒海的威力。当蚩尤说道九黎百姓被迫流离失所四处迁徙的时候,他放佛也看到自己像一个艰苦的苗族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