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黛玉重生-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湘云真的发懵,保龄侯怎么会跟她说这些朝事:“这个……我、我不知道……听说是甄家获了罪……”

“甄清私自将大炮借给外族,使得暹罗灭国,朝廷大军无功而返。若再进一步,以谋叛罪处,按律当夷三族,其余近亲流放三千里。”宝钗控制着自己颤抖的身躯,道出真相,“幸亏,甄清已死,甄太傅多年积威甚重,又有学生们力争,朝廷最终给甄氏定下的罪名仅仅为‘私通番邦’,又减了刑罚。仅是如此,甄家也落了个抄家流放的下场。”

“甄华莲之死,甄昭容之死,皆是因为甄家的这场滔天大祸。”宝钗的声音很沉,既是说给湘云听,也是说给自己听,“身为女子,也与家族紧紧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宝姐姐……你为何要与我说这些?”

宝钗抬起眼儿,静静看她:“云儿,我与薛家,你与保龄侯府,也都是一样的。若是家败了,或者是被家族弃了,我们的下场,又能比甄姑娘好到哪里去。”

“我、我……”湘云从来没想过这些,细细一想,全身猛然一哆嗦——现在她好歹有叔叔养着,三餐不愁;可若是、若是连保龄侯府都没了,那么,她又能到哪里去?

“你已经定亲,就算仅是为了颜面,保龄侯一定会为你隐瞒今日之事。”宝钗安慰着湘云,却又敲打,“今后你嫁了人,更需要娘家的依仗。你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不见得多喜欢你,可你们依然是一体的,难道,以后出了事,你还能指望别人给你出头吗?”

“我、我……”一番话说得湘云哑口无言,头低着,眼泪“啪嗒啪嗒”掉了下来,“宝姐姐,为什么你不是我的亲姐姐……如果你是我的亲姐姐,就算叔叔活活打死我,我也开心!”从小到大,宝姐姐是对她最好的人,是以,她就算受罚,就算要被逼着以死谢罪,也要亲眼看见活生生的宝姐姐!

“想通了就赶快回去,好好跟叔叔赔罪。别总想着我是你姐姐,你要记住,你永远是保龄侯府的嫡长女。”宝钗终于起身,揉着小女孩的发髻,眼神淡然,“你快嫁了,不至于受皮肉之苦;若是叔母骂得狠了,乖乖忍着,受着,很快就过去了。以后到了夫婿家,记得别总这么风风火火的。”

墙外,萧若繁若有所思:“这薛家姑娘竟然有如此见识,怪不得能在韵华斗艳上压倒群芳……还真不像是个商女。”

水溶却莫名笑了一声,而后,顶着薛家护卫奇怪的眼神儿,就这么若无其事地走了进去,这可吓坏了湘云,宝钗却只是微微一愣,立即拉着湘云行礼。

水溶的目光扫过两人,最终却落在了湘云的身上:“史姑娘虽然行事莽撞,但难得是一颗真心。若不嫌弃,本王可让人送你回府,相信保龄侯会卖本王几分薄面。”

湘云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宝钗却微微皱眉,不着痕迹地将湘云扯回了自己身后,婉转着替湘云拒绝:“多谢王爷厚义,但云儿一向是敢作敢当之人,断没有畏首畏尾的道理。”

水溶笑了笑,挑眉:“薛姑娘不妨直言。”

水溶的脾气确实怪的很。宝钗更觉棘手,可看着水溶隐含深意的模样,又莫名的火从心起,干脆直言:“那,请王爷恕民女无状,毕竟男女有别,云儿又刚订了亲。若由王爷送云儿回去,怕会徒添误会。”

北静王是何等人物?京城闻名的风流公子,行事怪诞不羁,不理朝事不问经济,流连风月,为小妾戴孝,家里养着一群青葱水嫩的小戏子,还时不时还请上几个名角儿到府里唱戏。若由他送云儿回去,保龄侯怕是要怀疑湘云的清白。

宝钗这话一出,门外的萧若繁差点儿笑场,真想替这薛家姑娘鼓个掌,说的真好!

水溶也笑了:“听薛姑娘这一字一句,是一心一意为了史姑娘着想。但若真如薛姑娘所言,那薛姑娘在本王府上养伤之事,只怕也给薛姑娘带来了不少麻烦。本王——现在这里抱歉了。”

宝钗立即色变,湘云更是吓了一跳:“宝姐姐,你不是被柔兰公主救了的吗?怎么会、在北静王府,养伤?”

如此尴尬的问题,让宝钗怎么回答!好在水溶依旧是见好就收:“薛姑娘总是为她人着想,可也别忽视了自己。”

“多谢王爷提醒,民女铭记于心。”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这几个字,宝钗匆匆拉了湘云便要走,却又听身后一句轻笑:“薛姑娘如此笃信佛理,超脱至为人而忘己,又更合道家‘太上忘情’之境,果然让人敬。”

——丰年瑞雪,太上忘情。合之,便是“无情雪”。

这明褒暗贬让宝钗牙儿咬得更紧,忽然反诘:“王爷谬赞,民女如何比得上王爷‘玉壶冰’之化境呢?”冰比之于雪,更冷,更硬,更死板。

水溶一愣,似乎没想到这死板无趣的“尼姑”姑娘……竟然还真的有脾气?

此时门外传来一阵大笑,看来,听壁角的那个终于憋不住了。

湘云又被吓到,宝钗却也顾不得什么,拉了小姑娘便走——闺阁少女,根本不用理会这些莫名其妙的男人!

两个姑娘“逃”了,萧若繁潇洒地走进来,揶揄着:“果然见识不凡,我可是第一次知道,‘玉壶冰’,还能拿来骂人。你也是找骂,没事跟个姑娘贫什么。”

水溶收起惊讶,反问:“你觉得她不是商女?”

萧若繁不解,水溶淡淡继续:“她所言所行,无不为史姑娘着想,事事周到妥帖,不允任何一点儿差错伤得史姑娘名誉。”

萧若繁刚想言确实如此,可又想起另一件事,顿时表情古怪:几个月前,京城里关于史侯姑娘便生了不少流言蜚语,皆是“保龄侯姑娘不知自重,与个商女亲密往来,简直丢尽了贵族姑娘的脸面”。

“几个月间,她先是在韵华斗艳上一举夺魁,陷入贾府的那夜,与她相识不过月余的林姑娘想方设法地救她,到现在,皇族公主发起的祭祀之礼上,俨然也有她一席之位。”

“原来你对汲汲营营之人有如此多的怨言。”萧若繁故意唉声叹气,“看来,我在你心里,早就如鹰犬一般可憎了。”

“我并非此意。任何人皆有自己的选择,我看戏时旁观者清,可又怎能否认,别人看我时又不是如何的好笑。”水溶却摇头,坦然承认,“就如她的担心,不无道理。”北静王在京城的风评只有四个字——不说也罢,由他送偷逃的史湘云回去,才叫真作孽。

暗道一句“原来你都知道,只是死不悔改”,萧若繁又问:“那你刚刚又是在做什么,闲的没事逗人家小姑娘玩儿?再怎么心机,再怎么钻营,那也是清白的姑娘,别害人一辈子。”

水溶无所谓地摇头,在他看来,今日的“戏”毕,已然可以落幕。而其中“高处不胜寒”的留白,也望恰到好处,莫隐晦的让人继续掩耳盗铃。

……

薛家的马车停在了保龄侯府之侧的小角门,湘云被几个板着脸的嬷嬷带了回去,甚至来不及跟宝钗告别,只留一个不知是二门还是三门的小厮,腆着脸要赏,要了赏还撵人:“薛姑娘,侯爷说多谢您的大恩!但是,咱们姑娘这……哎,侯爷忙着多方打点,都气病了,实在不方便见客,要不,您先回去?改日,侯爷会派人到府上送谢礼!”

湘云偷逃的事儿必须死死瞒下,又怎么能送凃惹人话柄的“谢礼”?宝钗权当不知其中深意,规规矩矩地道谢,而后轻轻悄悄地离开。

正式与贾家撕破脸,保龄侯府便也来不得了,却并不怎么伤感,只是颇多遗憾。或许正如北静王所言,自己乃是“无情之雪”。处处做得完美的大家闺秀,可扒去向云妹妹借的这层光鲜的皮儿,内里,还是个为人所不齿的“商女”。

作者有话要说:妹纸们别担心水溶啊,因为,“无情雪”跟“玉壶冰”相处,被逼疯的一定是宝钗!

可怜的宝姐姐,喵对黛玉是春风细雨,对宝姐姐是寒雪连江……

令:甄清最终判的是通敌,但没有上升到谋叛——如果是谋叛,要夷三族的。

第61章 进退维谷忤逆子执着守心他乡客

湘云悄无声息地回了家;宝钗闭门不出免得再一个不小心路遇某位闲得发慌的郡王殿下;黛玉继续养病;蓝宜茜也被镇国公太夫人接了回去……甄家一案;似是已经风平浪静。

若真要说没事儿了;贾雨村得第一个哭死;博檀寺的案子查还是不查?京城闹刺客了;可最有嫌疑的偏偏是个太妃娘娘;这是逼他辞官还是干脆逼他去死?

显然;皇家没这么不厚道;关键是没这么不要脸;将后宫弄权的案子摊开来办;因为“没有证据”僵持了近半月后,皇帝再次叫来云涯;先只是轻飘飘地来了一句:“那日你匆匆赶去博檀寺,为的,只怕并非是六弟或者甄华莲。”

云涯沉默,那日他确实没沉住气,落下了把柄;可若再来一次,他依然不后悔,只因心意如此,只因……至今想起那日的惊险,他还暗暗捏着一把汗。

云朔摇了摇头,且不论“其心可诛”,而是大度地给了个机会:“皇城之中竟然闹了刺客,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博檀寺一案必须查实。可是,那些逆贼手脚做得倒是干净,顺天府至今没查出些有用的东西。这样吧,朕将这件事交给你,若你能查明真相,从前的事,朕既往不咎。”

顺天府若是真能查到“有用的东西”,贾雨村就是活到头了。这件事只能由皇家自己来查,可是……难道,他要去逼迫云诺吗?

此案隐晦而芜杂,陆太妃与甄家的关系应为突破口,可唯一的知情人云诺,却只有悔恨,哭泣,还有沉默。若说他什么都不知道,那又怎会轻易受了太上皇的“挑拨”,将陆太妃的寝宫砸了一半,还差点儿说出“断绝母子情分”这些狠话;可若说他真的知道些什么,难道,他能轻易将母亲的罪证交予他人,相当于亲手弑母?

就连皇帝,也说不出“你与云诺自小亲密,不妨去劝劝”这种风凉话。

云涯终于言:“皇上是否想过,此事不一定是陆家所为。”宫廷争斗不休,大家心知肚明,陆家有八成可能为罪魁祸首,再加上甄华莲遇刺那日,陆家长媳恰恰进了宫,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也不排除,还有两成可笑的巧合。

云朔没有回答,只是淡淡道:“父皇与朕都认为,唯有你能查实此事,究竟是与不是,都待你查明。”

应该说,若现在还有谁能让云诺松口,也只剩云涯了。

云涯再次陷入沉默,没错,是与不是皆不重要,只是太上皇与皇上,都已决计不会放过陆太妃和陆家。前者是否是为了云诺,尚未可知;但后者,应是陆太妃踩了皇帝的底线。

思及此,云涯跪下:“谨遵皇上旨意,臣定不辱命。”

告辞皇帝,云涯还没来得急细想,就听身后传来极骄傲的一嗓子:“我就知道会是你来查。”

“弄月公主。”云涯看着弄月懒洋洋地打出一个“跟我来”的手势,沉默着跟上。

进了沁芳苑,弄月挥退宫人,兀自抱了波斯猫儿,一边搓揉,一边瞥眼睛:“你也不用想太多,皇祖和父皇都排在前头,陆家还轮不上你来踩;再说句不中听的,陆家死了,对云诺小~叔~叔~可未必是太坏的事。”

单纯的皇子就该配个单纯的外戚,要不然,不是前者气死后者,就是后者逼死前者。

云涯皱了皱眉,定定道:“我定会查明此事,但我不会去逼云诺。”浸淫宫廷,每个人都被染得自己都不敢认;但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看着都可笑的“底线”。

“就知道你是这样的人。”弄月拎着猫耳朵玩儿,似乎乐呵地很,“看样子你已经有法子了,说吧,打算怎么做,没准儿,我还能帮上你些。”

云涯不解:“公主为何如此热心?”

小公主的眼儿瞪得滚圆,颇为愤慨的模样:“我可是你堂妹,血浓于水,你居然怀疑我别有用心?”

在宫里说什么“血浓于水”,着实可笑了些。云涯一时无语,眼见着那小公主又自得其乐地变脸:“朝堂是男人玩的,后宫是女人玩的,你查个后宫的事儿,难道真不要我帮忙?”

云涯想了想,道:“确有一事想请公主帮忙,不过并非后宫之事。烦请公主,帮我去向鸿胪寺正五品司仪林霁风借两样东西。”

这回换弄月摸不着头脑:“关他什么事儿?”林霁风确是个混世魔王,人脉广的很,但不至于跟陆家都沾得上边儿吧?

“要查实此事,必须向他借——两条鱼。”若无必要,云涯真不想将林家扯进来;可放眼京城,甚至全国,估计也只有林霁风手里有那种特殊的鱼。

“他还养……鱼?”弄月的表情顿时变得很奇怪。她倒是知道林霁风养大雁,那是为了自家双雁姐姐,是怪了些,还算“其心可嘉”;可是,养鱼?那鱼该不会是跟哪里的狐狸精铭心刻骨的“定情信物”?

小公主一下子黑了脸儿,抄家伙点人手便要打上林家,可刚刚冲到门口,又转了回来,狐疑:“干嘛让我去借?”男人找男人借东西,不是更方便?

云涯面不改色,张口就来:“云涯所借之物极为贵重,全国上下,独此两物。必须请得公主出面,否则有不恭之嫌。”

弄月眯起了眼睛——编瞎话呢这是,什么鱼能那么贵,难不成是传说中象征情侣忠贞不渝的的泣泪桃花鱼?

算了,正事要紧,关键是能在这案子里名正言顺地插一脚;还有,本宫倒要看看,你到底敢养什么样“贵重”的鱼!弄月一跺脚一掀帘子,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徒留云涯默然叹息,也在反省自己不小心踩了小公主的猫儿尾巴……对林姑娘的哥哥,好像有点不厚道。

云涯不知道的是,林霁风不仅是林黛玉的哥哥。他娘亲名梅心语,恰恰是云涯养母梅侧妃的亲妹妹……如此一段孽缘,又不知道何时才能澄清于人心。

弄月冲到林府,果然闹了个鸡飞狗跳。林霁风一路追着救人救火救房子,救到后院好不容搞明白小公主在发什么火儿,顿时冤得恨不得求举头六月刮起暴风雪:“原来是那两条鱼,别说借了,我送给你都行!”

小公主咄咄逼人:“你到底养了多少鱼,给本宫一一交代!”

林霁风一指池塘,冤得想撞墙:“养了它俩,哪有地方再养别的?最近又长大了,要命,水缸估计装不下,要不然,我给你找俩棺材,装满水,不嫌晦气,你就抬着走罢!”

弄月怀疑地往湖里一看,半晌没瞧见个鱼影儿,就见一片黑漆漆的,刚想说这水不干净,林霁风凉凉地点了一句:“别找了,你看的那一整片都是。”

弄月依言放远眼神儿,顿时吓了一跳,足有七八尺的大锦鲤,比人还长,鱼眼珠子骨碌一转,就跟车上的小轱辘似的,哪家红粉佳人品味如此恶劣,居然想到送这玩意儿?

品味恶劣的真不是哪里的红颜娇娃,林霁风翻个白眼儿,说清楚:“这是扶桑的国鱼,三年前他们进贡来的。皇上嫌占地方还吃的多,就塞给我小叔了,然后,我小叔又塞给了我。”

怪不得云涯那混蛋自己不来借,抬棺材装这么大的鱼,估计得成全京城的笑柄。

弄月磨着牙儿,一边恨不得抓来云涯抽打几鞭子,一边却又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我听说,博檀寺受伤的和尚里头,有一个是原来扶桑国将军的小儿子德川真信,看来云涯那木头是想在他身上做文章。”

“原来是在查博檀寺的案子。”林霁风摸摸下巴,眯起眼睛,“扶桑将军几年前就准备分封儿子,扩大势力,但有些人不怎么乐意,拉锯了这么多时日,现在终于是幕府那边占先,现在也就争一个粮俸,一家子分十万石,对那个小国可不是个小数字——用这些消息诈一诈那个德川真信,应该能撬开他的嘴。”

弄月皱着眉,仔细回想,确定,宫里头关于扶桑的消息都没这么细致的,不由讽刺:“一个鸿胪寺的五品官,弄个跟个通天彻地的猴精似的。知道的太多,就不怕惹麻烦。”

林霁风耸耸肩,一副无辜的模样:“我都说了,是‘诈一诈’他,谁知道我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弄月横他一眼,还真抬了俩棺材回去“交差”;林霁风激动得一直送到门口,终于把那俩冤孽送出去了,这下可省下好多口粮!

月正圆,博檀寺的地下密牢之中,晦真法师,也是德川真信,死死盯着水塘里两条流线型的锦鲤,大正三色,昭和三色,这是每日每夜都压得他喘不过气的记忆。心处的伤还在痛,时隔三年,再次莫名其妙的被刺杀,却因此有机会见到一个朝廷的郡王……当真讽刺。

云涯隔着铁栅栏,站着,雪白的月光恰好晕在他身上,一身之上,半是皎洁的淡泊,半是清冷的执着。

云涯很确信:“刺客先去杀你们,必有原因。若你不老实交代,只要我的人一撤,还会有人来杀你灭口。”

德川真信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王爷为何不以贫僧为饵?”

云涯皱眉,似是不耐烦道:“若你一心求死,又怎能在死尸堆中觅得生机。但你若现在后悔了,本王亦不妨成全你。”

德川真信沉默,半晌才道:“王爷可否将这双锦鲤留给贫僧?”

“带来了,就是给你的。”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德川真信坦诚道:“王爷,若要引出幕后之人,必须得以贫僧为饵。只是,此事必须速战速决,王爷必须得掩人耳目,多调些人手来。”

云涯想了想,应允:“可以。”

是夜,宫中好些太医急急赶至博檀寺,紧急医治“裂疮出血”的晦真法师。疮裂了可不是小事,各样的药童提着各样的药箱,紧赶慢赶着。

是夜,太医苦思冥想,终于发现,晦真法师忽然伤势加重,乃是误服了博檀寺里种植的一些药草。这些药草混杂在茶叶里头,连着生长,连着炒制。看起来不显眼,药性儿却不小。然后,顺着药材往深了挖,居然发现了更多的密道。

发现密道之后,太医和药童竟然一把撕下外袍,露出禁军的杀气,药包捂嘴,手里熏烟,将那些准备赶来的杀手堵了个正着。迷烟着实厉害,那些个杀手发觉寡不敌众想要自尽时,却发现自己整张嘴都麻了,哪里还有力气咬碎牙齿里头的毒丸子?

大都活逮了,其中竟然还有陆家的家奴,一番折腾终于查明,博檀寺中留下的前朝密道为陆家探得,因此拿来做了遮掩;甄华莲在博檀寺遇难,根本不是巧合!

第62章 临御前隐含深意无所谓坦诚婚即

前朝曾有大规模灭佛之举;好些僧侣为求自保;在寺庙中挖了密道,用以藏匿行踪。本朝崇佛,却未曾想,庄严的佛寺却暗藏杀机;甚至血迹斑斑。

从博檀寺的密道蜿蜒而出,竟然能通到陆家的一处商铺;人证物证俱在,陆家百口莫辩。

谋杀个小姑娘;倒算不上多严重的罪名;甄家倒了,没人挺直着腰板在朝上替甄华莲要说法;可是;太上皇与皇帝都已然决计不会放过陆家,罪名之说,当以诏狱钦定。

豢养杀手,本就其心可诛;为湮灭证据,谋杀朝廷监管之下的扶桑将军之子,更是至朝廷大义于不顾,一不小心还会给扶桑方面落下口舌——当真,是为谋叛也。

当着可笑,甄家通敌都没落个夷三族,陆家却因为杀了个甄华莲,成了“十恶不赦”。陆家从上到下,斩的斩,抄的抄,干干净净;宫里,陆太妃被赐了一袭白绫,将自己挂在了雕花金漆的房梁之上。

六皇子云诺倒是没被牵连,太上皇依旧很疼爱这个小儿子,皇帝也对这个小弟弟多极为上心——陆家定罪之后,云诺高烧不退,几乎所有的太医都围在他身边,丝毫走脱不得。两位陛下可都撂了狠话,“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云诺那里热闹至极,云涯根本挤不进屋;当然,案子是他查的,罪证是他取的,以他的立场,也根本不知道该跟云诺去说些什么。

又想了想,云涯只得百无聊赖地往宫门口走,今日还早,翰林院那边,总不好日日敷衍。

可谁曾想,红墙绿瓦之间,云涯赫然发现,一个太监小心翼翼地引着个娉娉婷婷的小女孩儿,弱风扶柳,含情带怯,自是一般风流态度。

黛玉也看见了他,盈盈行礼:“悯恭郡王。”

云涯愣了:“你……去见,皇上?”引着林姑娘的这个小太监,平日是在皇上身边伺候的,颇为机灵,甚得帝心。

小太监弯弯着眼儿,笑着解释:“回郡王,确是皇上传召林姑娘。”

云涯赫然觉得不妙,忙问:“公公可知皇上为何召见林姑娘?”

“做奴婢的,怎么敢好奇皇上的旨意。”小太监极守规矩,又极为客气,笑眯眯的,让人没法子反驳,“郡王,皇上还等着呢,要不,奴婢……先带林姑娘过去?”

云涯无法阻拦,只得让开道路。黛玉自然得规规矩矩地跟着小太监走,忍不住又疑惑地回眸:悯恭郡王,云涯……他好像,是在担心?

云涯凝视着,也担心着——定然,是自己的“心意”,给林姑娘添了麻烦。

黛玉乖顺地跟着,越走越觉得不对。她曾是弄月的伴读,对皇宫还算了解,此去的方向,并不是御书房。

小太监的嗓子柔柔软软的,解释很轻:“林姑娘莫怕,皇上吩咐了,要在静思苑见您。”

不等黛玉发问,小太监又补上一句:“静思苑是太后娘娘住的,姑娘放心,太后娘娘为人最和善不过了,这些年,可从未对下人说过一句重话。”

平平淡淡的,黛玉却吓了一跳,不是都言太后闭门礼佛么?为何会好端端的要见自己?

小太监只将黛玉送到静思苑门口儿,便退下了;之后,换了两个衣衫朴素的宫女,引着黛玉往里走。一路看去,树木茂翠,郁郁葱葱,却不见一丝鲜艳的花色,铺天盖地的绿,反而给人一种压抑感。

除却茂盛的院子,静思苑很是朴素,内外一共三进,比起沁芳苑还更显窄小,且透着一股浓重的熏香味儿。正厅里头,金黄色的龙袍极为炫目,身侧的女子静静坐着,已是褪去铅华的年纪,衣衫竟也是淡青色,丝毫不显华贵,却给人一种安心之感。

依照宫女的暗示,黛玉依礼跪下,拜见皇帝……还有这位,丝毫看不出的,太后何氏。

太后确实和善,让黛玉起身,赐坐,还特意吩咐女官拿了个垫子过来,以免硬邦邦的檀木椅子硌坏了这身段颇为婀娜的小姑娘;黛玉堪堪挨着椅子坐了,丝毫不失恭敬,心下还是有些忐忑。

“别害怕。”何氏微微笑着,“月儿那丫头,成天炫耀着自个儿有个‘京城第一才女’的好朋友。哀家读了你的诗词,真觉得惊艳无比,哀家是真的想见见你。”

莫名的,黛玉觉得心里揪得疼。弄月这逮着机会就嘚瑟的个性,给她引来了甄姑娘这个“对头”。甄姑娘已经不在了,现今,太后却要见她。

云朔也笑了笑,道:“朕也算是你的长辈,看看你,又看看月儿和琴儿……果然,是朕不会教女儿啊!”

“民女惶恐。”黛玉赶紧“恭逊”,心中却更加疑惑,皇上和太后,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正巧,女官端了茶上来,黛玉礼貌接过,却觉眼前之人眼熟,眼瞧着,这不是那日替甄昭容去林府赔礼的那位姑姑么?

甄昭容腹中的死胎显然也连累了这女官,看衣衫,她被降了品级。薄薄的白粉遮不住眼底深深的悲戚,淡淡的胭脂也妆不得生机勃勃的嫣红,端茶,敬茶,收拾,离开,她与周围的宫女几乎没有任何的眼神交流,注意力似乎全都集中在拥挤小屋内的棱角之上。

这番表现,黛玉认得:极像老练的丫鬟换院子伺候时,虽然走不熟深宅大院,但步子小心,时刻警惕,也总不会出任何的错儿。

这姑姑,定不是这园子内伺候的;她仓促地来敬茶,连妆都没掩好,显然,又是某些人的故意为之。

——难道,是为了试探自己吗?

何氏抿了抿茶水,轻笑着吩咐那宫女:“茶不够味儿,你去后面小院子哀家自己搭的炉子上头取水,重泡一回。”

那宫女仅仅是微微一愣,却没逃过黛玉的眼神儿——黛玉更加确定,这位姑姑是仓促被叫到这里来的,别说不知道太后搭的炉子在哪儿,就连“后面小院子”,估计都不知道从哪个门儿能拐进去。

黛玉微微的蹙眉,同样也没逃过太后和皇帝的眼睛。云朔微微一笑,何氏却摇了摇头,搭着儿子的手,及时地放过了那不知道该如何行事的宫女:“是哀家忘了,那炉子老,茶还得烧一会儿,你先下去候着罢。”

随着宫女福礼退下,黛玉放下茶碗,坐直身子,敏锐地感觉到,该进入正题了。

没想到,云朔却是揉了揉太阳穴,一副苦恼至极的模样:“月儿要是能像你这么乖,朕得少操多少心!”

何氏看向黛玉,慈和非常:“好了,看也看过了,哀家就不跟大公主抢人了。去沁芳苑罢,月儿还等着你跟她玩儿呢!”

不明就里,但能逃过,总是好的。黛玉连忙拜了,又跟着宫女,向着自己熟悉的沁芳苑去。

看着兔子似的小姑娘离开,何氏看着儿子,略带了些不满:“你这么吓她作甚。”

“朕哪里是在吓她。”云朔摇头,又笑,“这姑娘其实挺聪明,短短一个敬茶,看出了不少东西,表面上也还端得住,显不出——就是胆子小了些,不过,不算坏事,要是各个都跟月儿似的,猫样儿却长着豹子胆,满朝的男人估计得先被吓死。”

“那你还担心什么。”

云朔皱眉:“儿子只是担心,这姑娘的性子,似是太软和了些。”软得像团芙蓉花,纯净无暇,如古诗言“千林扫作一秋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就是不知,是否能耐得住风刀霜剑。

“软和些,哪里又成了坏事儿。宫里就是太缺这些软和的人了,所以这些年,才有这么多事儿。”何氏看着某个方向,叹息,“陆家爱争爱抢,迷了心,没看出来,云诺那孩子……其实是你们兄弟里头最有福气的一个啊!”

提起小弟,云朔也颇不是滋味,往讽刺了说,他这个一国之君,也确实羡慕过那天真无邪的小娃娃。

“娘不懂你们男人的那些事儿,可有时候,娘总觉得,你们是自己把自己给缠紧了,压垮了。都说女人小心眼儿,爱记仇,斤斤计较;可很多时候,逼着女人去算计这算计那的,不都是你们这些男人。”何氏且怜且叹,“你父皇本意是怜着护着,但又怕着防着,结果,云诺丝毫不念他的好,甚至恨他;还有当年的大皇子、太子,甚至你四哥……不提也罢。”

“儿子明白您的意思。”云朔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如释重负般道,“儿子确实担心得过早了,小时候,听皇祖母说,林太傅家有个奇怪的规矩:不立业,不成家。闹得男孩儿晚婚,女孩儿晚嫁。萧怡彬嫁进去的时候,竟然是最年轻的当家媳妇,可把皇祖母担心的!”

仔细想想,云朔又笑道:“不立业,不成家……这倒挺有意思。先有个立足于天地的本事,才有资格想着什么举案齐眉,白头偕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