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妙对若花道:“你们也别过来。”从若花服侍她,还是第一次摆姑娘的款。若花无奈,看了朱喜,朱喜也看她,你不是很厉害,为什么不看牢她。
  朱喜现在当瑶池是瘟疫,一出现就有事情。
  玉妙就走过去,隔了几步远,对瑶池道:“你来看我?”瑶池看看她,道:“谢谢你。”
  玉妙哭了道:“如果我不带你去翻东西,就不会这样了。”朱喜和若花就紧张地盯了四面有没有人来,快点说完走吧。
  瑶池没有想到她这么大度的,也掉了泪:“本身就是我的错,他天天帮了我的,现在想想都是假的。是想利用我的。”
  眼尖的朱喜喊了一句:“王爷来了。”玉妙和瑶池看也不看,立即作鸟兽散。一个急急跑开了,一个急急地奔回了书房。
  坐在了锦榻上,从玻璃窗上往外看,果然是朱宣漫步走来,一派悠闲。他刚把高阳公主哄好了,心情不错。又几天没有见到玉妙就来看看,听说徐从安又开始讲课了。
  玉妙尴尬的看了徐从安:“先生,表哥来了。”徐从安微笑道:“有我,别怕。”
  朱宣是真的没有看到,看到了肯定又要发脾气。他心情很好的走进来,对徐从安笑道:“今天有没有淘气?”
  除了会说这几句就没有别的了。听话,别惹表哥生气,有没有淘气。。。。。。。玉妙低了头站着。
  徐从安笑道:“没有,听话着呢。王爷今天心情不错。”
  朱宣笑道:“是啊,我来看看,妙姐儿,”就叫她一声。自从那天把她从书房硬送给了母亲,还没有见过她。
  如果不是心虚,玉妙又要闹别扭,再柔顺的性子也会被逼出来。但是她担心朱宣看到瑶池,就看朱宣,果然心情不错。叫了一声:“表哥。”
  妙姐儿又怕我了,还记着我把她赶走的事情。朱宣从袖子里拿出来一个好玩的东西给她,玉妙接过来谢了,心里不是不别扭的。越给东西越别扭,不如给点自由。
  中午别别扭扭的吃了一顿饭,玉妙又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可以脸上不带笑都没有关系,只要朱宣说什么就照做,他自己的感觉好得很。
  (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
  正文 第八十章,嫉妒
  孙氏从灶下回来,就问女儿:“怎么你又跑去书房了,伤没有好呢就忘了痛。”是别人看到了对孙氏说的。
  瑶池说了一句:“我没有。”孙氏大怒,上来就两个耳光,:“都被人看到了,还撒谎,不是你没出息去偷东西也不会惹出这一出来。”
  门外有人来劝,是和孙氏一同上灶的卢婆子,和孙氏比较好。
  就让瑶池进去哭去,孙氏就对了卢婆子哭,:“怎么这么命苦的,就养了这么个东西出来?”
  卢婆子却有见识:“孙嫂子,依我看,沈姑娘愿意和瑶池玩,你就让她们在一起。”
  啊?孙氏张大了嘴不明白。卢婆子笑道:“在这府里没有大树能呆得住,你们不是有了亲戚关系,才能在这里白住白吃的。我听人说沈姑娘心地善良,瑶池做了错事还来看她,这样的人不处难道去处那些尖酸刻薄的人。
  再说我听说了,“卢婆子小声道:“本来王爷要把你们娘儿俩治罪的,是沈姑娘大哭了一场,一定要看瑶池。现在没有成亲是娇客,她一哭,就是王爷也只得作罢。”
  孙氏住了眼睛想一想,竟然是有道理,对卢婆子道:“我也觉得奇怪,先是关了那么几天,房间里贼冷的,差一点能冻坏人。后来既然要放,又让到书房里去谢。
  沈姑娘当时是哭过的样子,原来是她一定要见瑶池。“
  卢婆子笑道:“多少人想认识沈姑娘还不能,你们现在占着高枝节儿不登。依我看,沈姑娘不来找就算了,如果再来找瑶池,就让她们玩去,才十几岁的孩子,当然愿意在一起玩,跟了姑娘学些见识,也就不上人的当了。”
  孙氏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道:“你老人家讲得也有道理。”
  朱宣无可奈何的承认了这个事实。
  玉妙放了学,天气正好,难得有太阳。过几天就过年了,太夫人忙得不得了。玉妙就带了文锦,书锦,瑶池在外面台阶上数梅花玩,正玩着呢,朱宣大步走了过来,立即眉毛皱在了一起,怎么无孔不入,又是这个小奸细。
  文锦,书锦见了朱宣连忙退到一边低下头。瑶池吓得跪了下来。玉妙平时也会行礼,今天就愣在了那里,看了看瑶池,再看看表哥,大脑一片空白,才想起来太夫人也是见过瑶池和自己一起的,文锦,书锦也都在。
  她就睁大了眼睛看了朱宣。朱宣冷了脸拉了她的手进去坐下来,因过年门上换门帘还没有挂上,外面的三个人就都能看到里面的动静。
  朱宣就训玉妙:“就不能安生地在房里呆一会儿,出太阳化雪更冷,滑倒了怎么办。怎么一身是汗。”
  如果是自己,玉妙是只舵鸟,随你讲什么去。但是外面有三个小妹妹,不能让朱宣发脾气。玉妙就冲了朱宣憨笑:“表哥,你今天回来得这么早?”
  朱宣忍不住了又要笑,为她擦了头上的汗,玩得一身是汗,声音也缓和多了:“不喜欢我回来得早?”
  是,你一早回来我就没人玩了。文锦,书锦还不是怕你怕得要死。回身用眼角的余光看一下,三个人正悄悄的往一边溜。
  “妙姐儿,”朱宣喊了她,手里本来拿着一个盒子,打开来是一个黄金项圈,上面镶了大颗的宝石,笑道:“头转过来,过年了给你戴这个。”
  玉妙戴好了,就冲了朱宣讪笑:“表哥忙的,我先走了。”不等朱宣点头,拔腿就跑。我刚才是输的,还要赢回来。
  朱宣一把没拉住,盒子里还有一对金镯子呢。笑着跟了后面去,看她做什么去。
  瑶池躲在垂花门后面,心里的自卑感越来越重。这个问题不止一天摆在她心里了,以前就是文锦,书锦见了她都是不理睬的。
  不是看不起人,而是太小了,觉得她是个下人。今天和妙姐儿在一起,就有说有笑得玩。
  王爷那么凶的,在瑶池心里是个凶人,他让人打了自己。可是瑶池也知道王爷是个一定要讨好的人,从小寄住在王府里,根深蒂固地有这个观念。
  下人之间流言也多,凭什么妙姐儿就那么幸福的,母亲天天说,自己不能同公侯家的小姐比,可是妙姐儿也不是公侯家的小姐,人人都说她攀了高枝儿。
  我和她玩,就是攀高枝儿。她自己不也是攀高枝儿。瑶池刚才走以前回身看了朱宣正在笑着为玉妙带项圈,不能让人不嫉妒。
  正想着,身边有人说话:“你在这里?”玉妙戴了黄灿灿的金项圈,更好看了。瑶池看了自己一身旧衣服,这还是为了陪她玩特意换上的。跟她在一起,什么都是寒酸的。
  瑶池就对她大声道:“为什么你什么都有,你不是也是攀高枝儿。你又比我强到了哪里去?。。。。。。。”眼睛现出恐惧。
  朱宣从后面出现了,什么都听到了,冰凉的看了瑶池。
  玉妙回过身来,立即又看了瑶池:“快跑。”瑶池拔腿就跑。
  玉妙就对了朱宣强笑:“表哥,她。。。。。。。”朱宣转身走了几步,喊了一声:“来人。”朱喜立即出现了。
  “表哥。”玉妙扑上来去抱朱宣,朱宣一闪,险些跌倒。朱宣只得去抱她,玉妙牢牢地抓住了朱宣的衣服,象是一放手瑶池就会没命了一样。
  同时央求他:“表哥,求你了。”朱宣差一点一巴掌就打下去了,为了什么事情求我?一个混帐人。
  玉妙看了他那只高举的手,只是恳求:“表哥,求你了。”
  朱喜早就看到了,心想,这位宋表姑娘魔力太大了,一天一出子事。看了朱宣高举了手,忙跪了下来:“王爷息怒,要过年了,太夫人会担心的。”
  玉妙说话又让朱宣想笑,玉妙急中生智,说了一句:“表哥,我没哭,你别生气。”
  朱宣把手放下来,对朱喜道:“送她进去。”就推玉妙。玉妙死也不放手,一放手你就找人去修理瑶池了。
  院子里来来往往地正在帮着贴春联,换新家什的人就看了这副情景都呆了。
  太夫人听到动静连忙出来,只看到朱宣抱了玉妙大步走去了。过了一会儿,朱喜来回:“王爷带了姑娘出门了。”
  太夫人就让人喊了瑶池来,朱喜添油加醋地告了瑶池的状,恨不能立即太夫人就让她滚得远远的,不要出现。
  又喊了文锦,书锦来,是全然不知道为什么生气。瑶池跪下来哭,玉妙的那一声:“快跑。”让她又羞愧。
  太夫人让人安慰了瑶池,知道又由她而起,道:“你留在这里等妙姐儿回来你再走,又是因为你起了事情,妙姐儿回来一定要见你的。”让人拿东西给她吃。
  (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
  正文 第八十一章,辩论
  朱宣抱了玉妙往马房里走,他的座骑一见到了他就扬蹄长嘶。朱宣对玉妙道:“松开手,我带你出去玩。”
  玉妙低了头窝在他怀里,就是不放手。朱宣笑一笑,一只手抱了她,一只手从马夫手里接过马缰,踩了马夫的背上了马,一带马出府去了。
  玉妙昏昏沉沉地倚在朱宣怀里,这感觉还真是好。朱宣带了她出了城,往风景好的地方信马驰去。
  有时候低下头逗玉妙说话,玉妙只睁了大眼睛看他,手里衣服拿得紧紧的,继续往两边看风景。
  在树下停了马,想起来怀里的盒子,拿出来取出镯子来哄玉妙:“松手表哥给你戴上。”玉妙松了一只手,戴上后再抓紧衣服,再松一只手,两只手都戴好了还是抓着他的衣服。
  朱宣失笑,马鞍上有披风为她裹好了身子,信马由缰沿着官道慢慢地走。从来没有这样过,两个人都心有所思,各想各的。
  玉妙想着瑶池的话,什么都有。如果自己穿越成了瑶池,我的天呐,那可怎么办。
  人人都怕的朱宣对自己好得让自己陶醉,如果自己是瑶池也会嫉妒。
  到了晚上才回来,太夫人看了朱宣抱着睡熟的玉妙进来,才放下心。朱宣不让别人接,道:“我送她床上去。”
  一眼看到一边坐着的瑶池,眉毛又耸了起来。太夫人忙道:“妙姐儿醒了要是看不到她,还不是要去缠你。我让她在这里等妙姐儿回来的。”
  能做大将军当然有过人的肚量,朱宣忍忍气,对母亲道:“让她在这里睡了,明天妙姐儿醒过来让她好好的看。”
  抱了玉妙送到床上去,这才走出来。太夫人就问他:“什么事情又惹到你了。问瑶池这个孩子,只是哭不说。满院子的人都看到你举高手要打妙姐儿。”
  朱宣也不想再说了,还嘴硬:“明天她醒过来,你看我打不打她。”说完行一礼就出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宣偶然一进来就看到玉妙和瑶池形影不离。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朱宣心想,我要忍的事情也太多了吧。一看到玉妙又和那个小奸细在一起,沉了脸转身就走。
  玉妙心里高兴,这下子可以少看多少脸色。
  年三十那天,朱宣再也忍无可忍了,里面玉妙胡闹,宫里高阳公主又开始闹了,她听人说了自己带了玉妙一骑出城。
  京里都传谣言,说朱宣带了自己的小未婚妻坐在一匹马上,一时成为笑谈。皇上也叫了朱宣去调侃他。
  太夫人没当瑶池在不在有多重要,在就陪玉妙,不在就不在呗,玉妙不让她走,私下里交待她:“你离开我是不行的。”
  瑶池当时哭着给玉妙跪了下来。她也不敢离开。孙氏听了卢婆子的话,再加上什么也不知道,觉得这样也不错。
  因为明天是正月初一,今年来的人就不少,太夫人让人去打听朱宣在作什么。
  人过了一会儿过来回:“王爷在前厅和国子学里的几位先生打起来了。”太夫人忙让人去问问怎么回事,人没有回来,朱宣自己进来了。
  玉妙觉得奇怪,堂堂的王爷和人打架?就看了朱宣,一旁坐着和玉妙一起剥核桃装果盘的瑶池就害怕的低了头。
  玉妙就哄她:“别怕,有我。”其实心里没有底气,什么招都只能用一次,好不好也只能起效果一次,抓表哥的手也只是一次,再抓就只能抓衣服了,下一次不知道该用什么招。
  耳边听了太夫人问朱宣:“说你和人打起来了?”看一下却衣着整齐。
  朱宣一笑:“人都走了,约了我去吃年酒,让带妙姐儿去。”
  玉妙立即就回一句:“我不去。”朱宣就看了她,正在砸核桃砸得起劲,道:“你过来。”
  太夫人也闹不明白,就拦住了:“让她玩一会儿去,你忙去吧。”
  朱宣看了背对了自己的玉妙的背影,怎么打起来的?
  自从妙姐儿一鸣惊人,就有亲友,关系好的人和朱宣开玩笑。难怪不成亲就接来,敢情是自己在调理媳妇儿。
  人人都想见妙姐儿。国子学的那几位以前是自己的好友,大家一起孟浪过,过来拜年一齐笑话他。
  以前就打架,何况现在,还能客气就动手呗。动完了手想起了妙姐儿几天没有见,该把那个小奸细送走了吧,难道她不过年。
  一来就看到两个人砸核桃砸得起劲,索性连行礼都不行了。
  朱宣就不高兴了:“妙姐儿过来。”玉妙头一摇不理他。朱宣站起来走过来拉,瑶池就往后躲,吓得又跪下来。玉妙还是老招数,又奔过去抓他的人。
  朱宣就势抱了一个正着,对太夫人道:“一会儿给您送过来。”又带走了。
  抱到了书房才放下来,笑道:“今天还打算磨我一天。”坐在温暖的锦榻上,玉妙又打了一个吹欠,松开手,摇摇头。
  朱宣就问她:“明天过年了,让她走。”玉妙就盯了他看道:“表哥你原谅她,我就让她走。”
  又来了,朱宣站起来,道:“我现在就去让她走。”
  看了玉妙站起来又来抓自己,朱宣笑着把她的人一拎,拎回榻上呆着,笑道:“有那么容易天天让你抓着了。”
  拎着你走都行,这么小的。玉妙往锦榻里面一钻,贴了墙赌气道:“表哥你不原谅她,我就不吃饭不喝水。”
  朱宣在她对面坐下来,看了她笑:“学会威胁我了。我最不怕别人威胁我了,也最讨厌被人威胁。”
  玉妙眼睛对了墙不讲话。朱宣吓她:“不吃就不吃,让人灌着吃,看你吃不吃。”玉妙觉得很累,为了一个瑶池弄得累死了(一个木头注:我都写累了,闹剧快点结束吧。)
  这是性格与教育上的差异,是不同的社会现象。她手捧了腮看了朱宣柔柔叫了一声:“表哥。”
  朱宣答应一声:“你这样叫我,就有事情。”
  玉妙又懒懒地打了一个哈欠,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这一会儿一点也不怕朱宣了。朱宣心里惊喜,谁喜欢天天让她怕怕的。
  玉妙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可以结束了,讨好道:“我知道按照国法也好,家法也好,瑶池都犯了很大的错误。”
  朱宣心底暗笑,同我说国法家法,不知道我文武双全吗?纠正一下玉妙说的话:“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玉妙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与朱宣在对待瑶池的这个问题上看法的不一致在哪里。就是太夫人也原谅了瑶池,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朱宣不原谅。
  这下子找到原因了,瑶池做的事情触碰到了朱宣的原则。她一下子就高兴起来,往外面坐了一下,朱宣对她笑:“再要来抓我,一巴掌打下去。”
  玉妙没有理他,兴冲冲地道:“表哥你看,你认为这件事情是不可原谅的。可是姨妈都能原谅。”
  朱宣哼了一声,歪理辨才又开始了。让我听听你又要讲什么。
  玉妙眼睛都发亮,找到朱宣的缺点并不太容易。她笑道:“表哥也知道她是受人利用,对不对?”
  朱宣就配合她:“对。”
  玉妙笑道:“因为平时关心她的人比较少,才会有一点温暖就会飞蛾扑火似的奔了去。”
  朱宣已经猜对了玉妙下面要说什么,嘴角扯动了算是鼓励道:“继续。”
  玉妙笑道:“姨妈姨丈给了她们住的地方,也有吃的地方,可是她还是需要别的关心。”
  朱宣挑起了眉:“比如。。。。。。。”
  玉妙笑道:“比如她需要有人在一起玩,需要和人说一说心里的话,需要。。。。。”
  朱宣及时的打断了她,问道:“妙姐儿,你觉得她需不需要送到顺天府再拷问一次。”他认真的道:“我保证还能问得出来什么。”五木之下,什么口供没有。
  看了玉妙气急地脸,朱宣心里乐,需要这个,需要那个的。有吃有住就不错了。下大雪外面多少灾民呢。府里在外面开了粥棚,妙姐儿当然不知道。
  玉妙气道:“表哥,我跟你讲不清楚。”你一点也不会理解人,你觉得自己什么都对。
  朱宣大乐:“讲不清楚就不要讲了。来,快中午了,我们去母亲那里吃饭去。”他拍了拍手,站起来:“还是要抱着走。”这么大的孩子,我抱着骑马,我都成了京里今年最大的笑话了。
  玉妙气鼓鼓地下了锦榻,向朱宣伸出了一只手,又认真的叫了一声:“表哥。”朱宣携了她,笑道:“我知道,我知道。”
  他对玉妙又挑了挑眉毛,道:“只要她以后老老实实的,我可以答应你,你以后可以抽时间去会她。”
  他把“抽时间”这几个字讲得很重。玉妙松了口气,表扬朱宣:“表哥,你这可是很大的让步。”
  朱宣哈哈大笑起来。这么个小媳妇儿,我当然要自己来调教。
  (求收藏,求票票,求推荐)
  正文 第八十二章,捷报
  初一玉妙十分清静,老侯爷,太夫人,朱宣都有客来。只有她无所事事,跟几个丫头在房间赶围棋子玩。
  瑶池也要陪母亲,文锦,书锦不来,玉妙也不敢去招惹了。太夫人一天都在外面,间中让玉妙出去会了几家亲戚。
  午饭玉妙也是自己吃的,到了下午,文锦,书锦进来了。三个人见了面,眼睛都是一亮。
  文锦,书锦是在前厅给太夫人拜了年,拿了红包,不过来也有些着急。
  玩了半天,玉妙小心地道:“留下来和我吃晚饭,中午我就一个人吃的。”
  文锦,书锦你看我,我看你,轻声道:“母亲和大哥难道不来?”
  玉妙就喊如音:“去前面看看姨妈和表哥在做什么?”三个人继续玩。
  如音回来笑道:“太夫人约了几位夫人留下来吃饭,想是不来了。王爷也有客人。”
  文锦,书锦就留下来吃饭,直到叶姨娘来接她们。
  初二蝉云,绿云,宝云回门,三位妹夫由朱宣陪着。
  大妹夫郭良言看了看朱宣道:“大哥,我的调令兵部应该下了吧。“
  郭良言要去朱宣的军中呆一段时间,混些军功回来。
  自从郭良言说了这件事情,朱宣也是关注的。他道:“如果下了,我会知道的。“然后又叮嘱:“去了军中,一定要事事谨慎。”
  郭良言笑道:“大哥放心,到了那里,一切由大哥训导。”
  二妹夫诸江,三妹夫蒋松现还在国子学里读书,也想去。可是朱宣说过了,要避嫌疑,而且他们自己的父亲也是这样说,总不能都一起过去。只得羡慕地看了郭良言。
  又谈到玉妙的一鸣惊人,蒋松笑道:“不想未来的小嫂子有这样的才华。我听说散骑常侍骆家也把自己没有成亲的未婚妻子接了来在家里教养。这些人见事学事。”
  朱宣一笑,这件事他也听说了。诸江笑接道:“哪里只有骆家一家,还有另外几家,说这样可以避免以后成了亲,来个母老虎。”
  朱宣也对他们道:“徐从安最近是忙得很,都想请他去当先生,他得罪不起,跑来跟我发牢骚。”
  几个人呵呵笑着,又谈起了南诏的局势
  “大哥,”郭良言因为久有去军中的心思,事事都打听:“北平王,靖海王那里也有战事,听传言,南诏也担心大哥出兵,与吐蕃一定有勾结。”
  朱宣淡淡,南诏的公主几次出使,都被刘全给拦了下来。勾结当然是有的。就是朝中也有人通敌。
  当街一把火烧了圆通那里带来的东西,就收到不少份厚礼。至友亲朋恭贺在情理之中,同僚恭贺也在情理之中,那些不常来往的,送这么重的礼。。。。。。
  哼,不打自招。以后再在粮草军需上找我麻烦,就走着瞧。
  因对诸江,蒋松说道:“国子学里是长进的好去处,那里也有不少亲友好友在,你们留在京中,也可以受益。”
  两个人当然心里明白,那是个清闲的地方,闲人最爱传闲话,又是个流言传播之处。
  诸江看了蒋松笑道:“大哥放心,兄弟们。。。。。。耳聪目明。“
  朱宣点点头,外面朱喜走进来:“太夫人说家宴齐备,请王爷带了姑爷们一起过去。”
  老侯爷带了两个儿子朱明,朱辉,朱宣带了三个妹夫刚坐下来。太夫人带了玉妙,三个女儿,文锦,书锦和两个姨娘进来。
  大家忙站进来,让姑娘们入了座。朱宣坐了玉妙身边,看了她道:“在做什么?”
  玉妙忙回道:“放了假,和文锦,书锦在一起玩。”
  朱宣看了文锦,书锦,父亲的这两个女儿也长得这么大了,又看了朱明,朱辉,还有两个弟弟,估计是比玉妙还要怕自己。
  妙姐儿还敢为了什么王母跟自己争几句。朱明,朱辉见了自己除了行礼就是诺诺。
  总算没有再看到那个小奸细,可以眼睛清净一会儿。
  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坐在一起吃饭,玉妙坐在朱宣和太夫人中间,看了文锦,书锦,朱明,朱辉对自己都是艳羡,只能低了头吃自己的。
  朱宣一面吃饭,一面照顾身边的玉妙,一面敬酒并被人敬,心里还在想着南诏的战事。自己入京这么久,怎么没有一点儿消息呢。
  第二天一早还没有起来,朱福就兴冲冲地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份公文:“王爷,南诏大捷。”
  朱宣就那公文,看完后立即吩咐朱福:“备马,进宫。”
  皇上单独召见了朱宣,他也坐不住了,站在书案后缓缓踱步,朱宣立于一旁,两个目光相视,都有感触。
  皇上道:“朱卿,还记得去年朕的密旨?”
  朱宣躬身道:“是。南诏大捷,是皇上运筹于帷幄之中。”
  皇上笑了笑道:“你太过谦了,朕只让你做,怎么做是你的事情。”然后又问他:“几位皇子都有找过你?
  这话虽然不好回,但是朱宣也是事先想到过的。他回道:“是,希冀宠爱之心,人皆有之。”
  皇上轻晒,过了一会儿才道:“无子也烦恼,多子也烦恼。先皇有十几位皇子,也还算和平。难道朕就这么不中用?”
  朱宣就躬身垂首听着。皇上站着看了殿内摆着的鲜花只管出神,又道:“看来你这个年是过不成了。”
  朱宣忙道:“臣随时可以返回军中。”
  皇上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道:“卿的家人会不会怪朕无情?”
  朱宣忙跪下道:“臣父臣母日夜教导为臣,臣一门功勋,都是君父所赐。敢不尽力尽力。”
  皇上又笑着说了一句:“朕是说你的小媳妇儿。她会不会怪朕?”
  已经成了今年的大笑话,被调侃也是正常。朱宣只能红了脸回了一句:“不敢。”
  “听说是你母亲的恩亲?”朱宣就把回郑贵妃的话又回了一遍。
  皇上微笑听着,听完了道:“高阳公主年纪已到,朕已经为她毕姻了。你的小媳妇儿,朕赏她。”
  出了宫门,在宫门牵了马等候的朱福等人一听说在返回军中,都很高兴。打仗总比在京里自由得多,一面先叫了人回去报信,又牵马过来让朱宣上马。
  朱宣骑在马上,不是不高兴的,有仗打他也兴奋。父亲母亲再不阻拦的,妙姐儿,如何对她说?
  住了马对朱福道:“先回去一个人,让妙姐儿不要出来接我。”
  这还是过年,家里亲友都在,当了人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对她说。
  (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谢谢)
  正文 第八十三章,嫌隙
  玉妙晚上在书房里等他。
  圣命已下,年还没有过完,没有来拜年的人,或是来送行,来求差事的人一直忙到三更以后。
  朱宣这才匆匆到里面来,没有人对他说,他心里也是系了什么东西,妙姐儿一定在等我。
  果然书房里还亮着灯,先迎出来的是平时跟她的人。
  玉妙坐在锦榻上,看了朱宣走进来坐下来,手里又是拿着锦盒。又是给东西?就会给东西。
  朱宣为她戴好了,打量了一下,才道:“都知道了。”
  玉妙点头,眼睛看着他。朱宣笑道:“我回军中,你留在京里,等徐先生春闱结束,他会送你回来的。”
  玉妙嗯了一声:“姨妈说让我一直陪着她。”
  朱宣微微一笑道:“跟徐先生回来。我少则三月,最多半年就回去了。”
  玉妙不相信,仗有这么好打的。朱宣领了圣命往那边去,难道不是大仗。看了朱宣胸有成竹的样子,她点点头。
  何去何从,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现在是姨妈和表哥两个人说了算。
  父亲有信来,说了夏天接自己回去,明年就要成亲了,不能再住着。姨妈如何回的信,也不知道。
  朱宣拉了她的手,一双黑瞳瞳的眼睛只看了自己。朱宣温和道:“来,回去吧。表哥很快就回来了。”
  玉妙点点头,一直觉得朱宣出现就对自己有些心理压力,可是要分开了,只想到他的好。
  如果父亲再接自己回家,那要一年以后再见了。
  她站起来回去。朱宣也有些感慨,妙姐儿今天很听话,她不想自己离开。
  走的那一天,老侯爷,太夫人带了全家人送出了府门,朱宣拜别了父母,低下身来为玉妙紧了紧身上的斗篷,柔声道:“听话。”
  玉妙看了朱宣,竟然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戎装,闪亮的战袍,腰中的长剑,玉妙就看了他,心中只有一句话:雄姿英发。
  朱宣笑一笑,摸摸她的头,又是一句:“要听话。”徐从安站在一边微笑。
  玉妙看了朱宣转身上马去了,背影消失在长街内。听了太夫人在身边道:“我们进去了。”答应一声进去了。
  一个上午,徐从安看了玉妙捧了腮眼神恍惚了好多次,也没有讲她。只是走过来轻轻说一句:“要专心。”
  玉妙就答应一声:“是。”过了一会儿再走神。
  徐从安又微笑,王爷这一番苦心竟然没有白费。
  回到房里也闷闷的,一个人坐在榻上和文锦,书锦们玩,也不是象往日一样精神。太夫人也微笑。
  又过了一天,就精神起来了。无人管无人问了,徐先生只管功课,而且帮忙出主意。太夫人只管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