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娱乐大丈夫-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姜成在心里也是大呼侥幸,好几次都差点撑不住了,好在他还有点急智,连蒙带忽悠的混过去了。

    让姜成感兴趣的是,在这些专家教授里面,姜成居然见到了一个未来的名人——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那个未来在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以“品三国”出名的教授!在这些教授里面,就数易中天的问题最合姜成的品味,果然不愧是以“趣味说史”著称的易中天教授。

    两人的性子很合得来,在考究会之后,又私下里交谈了一番,双方都对对方的深刻历史学造诣所折服。特别是两人说史的手法竟有异曲同工之趣,不禁一见如故,没多久就犹如忘年交般的亲切。不过易教授此次没打算在上海呆多久,第二天就回厦门了,双方互留了联系方式,以便以后常联系做学术上的探讨。

    姜成可是知道,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虽然没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售卖的夸张,不过也有百万以上的销量,现在双方建立好关系,说不定以后《南周刊》就又能多出一本畅销书!

    这个考究会是临时举办的,姜成与那些教授双方事先都没见过面,出的问题也都是那些人临场想出来的,所以大部分人都相信了,这个少年就是当年明月!

    果然,姜成的年龄是把双刃剑,再没证实之前很容易招致别人怀疑,不过一旦证实之后又可迅速成为他人崇拜的理由。

    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前途无量!

    这是网上现在流传最多的一句话,得到了普遍认同。现在除了几个顽固分子还在叫嚣这一切都是骗局,大部分人都又成了【明矾】,开始期待起《明朝那些事儿》实体书的发行。

    不过这些事都是徐国庆和姜德均在忙,姜成就不管了,他只要在《明朝那些事儿》实体书出来后,再花一天时间来场签字售书就行了。出名要趁早,不过太年轻就出大名可不是什么好事。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在已经有点招人恨了,在根基未成之前,还是低调点专心写他的书比较好。

    在考究会结束后,姜成就又隐到了幕后,一方面继续写《明朝那些事儿》,一方面又开始在暗地里忙《南周刊》改版的事。

    不过就在这时,他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接起一听,是唐人总裁蔡艺侬打来的。

    ※※

    其实蔡艺侬最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打这个电话。原本她是极看好姜成的,这么一个既能演戏又能写剧本的大才子如果加入唐人,那么唐人影视集团的实力就又能增加不少,所以她非常希望姜成能与她们唐人签约。

    不过姜成之后的行为实在让人生气,说要回去好好考虑考虑,就再没了下音,既不说同意也不说拒绝,把她们唐人影视集团看成什么了?

    虽然唐人现在还不大,不过以后一定会发展起来的。即使现在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糊弄的,就算你再有才也不行。

    不过没多久,蔡艺侬就听到了姜成就是网上很火的那部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的事,她顿时又震惊了。

    姜成的才学是她见证过的,所以她从一开始就相信《明朝那些事儿》是姜成写的,他就是当年明月。果然,事后姜成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蔡艺侬知道姜成有才,却没想到他居然能有才到这个地步。能写一本畅销书可不是一般的本事,更何况还是一本能开创一个潮流的历史类小说。这已经不能简单归咎为有才了,这已经是初步有大家之范了。

    所过姜成现在加入唐人,凭他的人气,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大名星,而唐人也能因此借光,得到很大的好处。

    不过现在不是唐人要不要人家了,而是姜成愿不愿意加入唐人了!

    虽然这种感觉很不好,不过蔡艺侬到底不是一般人,很快收拾好心情,给姜成打了一个电话,无论结果如何,还是要确定一下为好。

    听到是蔡艺侬的电话,姜成突然感到有点不好意思,最近一直忙《明朝那些事儿》的事了,就把唐人签约这回事给忘到脑后去了,实在是有点不礼貌。

    “喂,是K姐啊。真是太不好意思了,我最近一直在忙出书的事,你们公司的事一时忘了。是问签约的事吧?没问题,我们明天见一面吧,你们把合约拿来,我们再好好谈谈。”姜成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有关《下一站,幸福》剧本的事和唐人签约的事,姜成都已经告诉父母了。在这件事上,姜父姜母除了又有一点惊讶就没别的表示了,显然是因为姜成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已经把姜父姜母给震到不行了,之后再大的事也有抵抗力了。

    经过姜成详细讲解影视传媒的重要性后,姜德均现在比高琳兰还支持姜成进演艺圈。在了解过唐人的详细信息后,姜德均对这个公司的印象也很好,便不再发表意见,要姜成自己拿主意。姜成本来就倾向于签约唐人,现在一听姜父姜母都不反对,心里也就拿定了主意。

    蔡艺侬本来还准备了一堆话要说服姜成,结果全没用上。不过听姜成这么说,当即大喜,连忙道:“好好,那我们明天见,就还在星巴克咖啡厅吧!”

    “我没意见,那就到时见了!”笑着回答道,之后又聊了几句,姜成便撂了电话。

    “呵呵!唐人?这下有趣了!”

    ※※

    同样的那间咖啡厅,还是原来那三个人,不过这气氛又有不同。双方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姜成比之一个月前要自信的多了。

    看着眼前那张年轻却又充满自信的脸庞,蔡艺侬不禁心中感叹:果然事态变迁,半点不由人啊!

    双方见面没有客套几句,蔡艺侬便叫米兰将拟好的合约拿了出来,请姜成过目。

    唐人的合约果然丰厚的很,签约金五十万,签约时间三年,通告分成为五五分,这对新人来说绝对是天价合约了,显然是得了他现在出名的光。

    对于签约金什么的,姜成没什么疑问,这无疑是非常丰厚的了,五十万,虽然他现在不在意了,可是已经很多了。分成五五分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听说一九分的都有,甚至有的公司干脆没有,艺人每个月只有拿固定工资的。虽然工资也还不错,一个月两三千,但是比起通告费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无法比的,所以新人阶段过的苦点是正常的。

    最人性的,在合约中还明确说了,姜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唐人公司的剧本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特别是古装剧,意见如被采纳,唐人还会额外给他钱!

    这样一份天价合约如果拿到外面来,绝对能嫉妒死一票新人,甚至很多出道好几年的艺人也会羡慕的眼眶发青。所以说,名气实力决定地位。

    本来姜成还觉得签约三年稍稍有点长了,不过转念一想,这唐人已经非常照顾自己了,无论怎样,作为一个新人还挑三拣四的,是十分不好的,就也答应了。

    “嗯,合约不错,对我这个新人真是前所未有的丰厚,我很满意!那K姐,我们现在就签约吧!”看完合约后,姜成满意的对蔡艺侬说道。

    双方当即便签署了合约,姜成就此成为唐人影视集团旗下的艺人,公司里当之无愧的“一哥”。(目前就他一个男艺人,自然是“一哥”了!)

    签了合约后,双方的距离马上拉进了不少,蔡艺侬笑着说道:“阿成,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姜成想了想说道:“最近还是以写书为主,在《明朝那些事儿》出版后,有一场签字售书,过后我就打算沉寂下来,然后安安静静的上学去,再深造一段时间。”

    蔡艺侬赞赏地看着他,点了点头。这也是蔡艺侬的意思,虽然姜成现在实力已经很强了,不过都是在写作方面,演技方面他真是个新人,有待加强。难得他居然这么清醒,没有被突然到来的成功所迷晕。他还年轻,还需要继续积累自身实力。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签约后,我打算在10月份以后再对外宣布你成为我公司旗下艺人,到时再为你接通告。”蔡艺侬看着他说道。

    姜成也是暗暗点头,这蔡艺侬果然精明,看来这次是真的找对了公司!



………【第十一章 签字售书】………

    2001年7月21日,星期六。

    今天上海的天气不算多好,一大早天就不见晴,可也不下雨,闷热闷热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一会儿身上就粘粘的,总想洗几个澡才痛快。

    不过很反常的,这一大早也就六七点钟,上海的各大书店门口就排起了一溜长排,男女老少都有,有的哈气连天,有的手里拿着早点正吃着。一个个翘首以盼,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一个出租车司机开车经过一家书店,发现了这个情况,感到很奇怪,不禁停下车,问排在人流最后的一个中年人道:“喂,伙计,你们这一大早的在这干嘛呢?”

    中年人似乎因为排在最后而心情不太好,听到有人问话,有点不耐烦地回道:“排在书店外还能干什么?当然是等着书店开门后买书了!”

    “买书?买什么书啊?”

    “还能是什么?《明朝那些事儿》啊!今天是实体书发行的日子!”

    “哦,就是那个前一阵子在网上很流行的一本书吧,我听说过,不过似乎那个作者还是个小孩吧,叫什么什么明月的。”司机好像不太了解情况,对《明朝那些事儿》一知半解的。

    “什么什么明月啊!”中年人很是不满,“那叫当年明月!是人家的笔名!再说人家已经十七了,高中都毕业了,什么叫还是个小孩啊?”

    看来这个中年人是个【明矾】,不然不会对姜成这么维护。

    “哦,SORRY,哥们不太了解情况,别见怪啊!”这位的哥显然是见识过粉丝的疯狂,知道在这种问题上不能惹这些人生气,连忙道歉。“对了,哥们,这本书真的那么好看吗?我家那口子也是这书的书迷,最近正疯狂学历史呢。我就纳闷了!不过一本书而已,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

    “你没看过?那可真是你的损失啊!”中年人显然来了兴致,“你是不知道啊,我原本对历史也是一知半解的,因为以前看的历史书都是那种很枯燥乏味的东西。前一段时间,经人推荐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没想到一看就入迷了。当时作者还天天在网上更新的,我那时每天一大早就爬起来上网看,有时还会因为看的入迷而上班迟到。现在想想,那时可真是夸张。这不,听说今天出实体书,我就一大早来买了,可还是来晚了,不知道轮到我这儿还有没?”

    说着,还露出了一点焦虑的神色。

    的哥眼睛一转,悄悄对中年人低声说道:“唉,哥们,我知道有个小书店,地点挺偏的,那儿估计没什么人,你要是怕在这等不到,不如跟我去那儿买去。”

    中年人眼一亮,低声问道:“你说真的?是正规书店吗?卖的是正版吗?不是正版我可不去,我可是要买回来收藏的!”

    的哥拍着胸膛说道:“放心吧,绝对是正版书,来不?”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中年人一听,连忙钻进了车里。

    “好嘞,马上出发!”的哥高兴极了,马上启动出租车,离去。

    一边开车,一边还在心里大笑道:“哈哈,一大清早就能接到活,还真得谢谢那个作者啊!要不,哪天我也看看那本书?”

    ※※

    早上八点,全市的书店都正式营业。在一个个书店门外早就等的不耐烦的市民们,马上一轰而入,直奔向书架!

    书架上那一本本新印刷的、包装精美的《明朝那些事儿》很快被一抢而空,书店老板只好马上把库存搬出来售卖,但还是供不应求!没买到的人们不禁哭丧着脸,只好等明天再来了。

    不过也有一些不死的人,见这家没有了,便直奔下一家而去。《明朝那些事儿》第一本书在网上更得就剩下一个结尾,那些被折磨的心痒难耐的书迷恨不得马上看到,又怎们能熬过一天呢?

    新月书店,这是一家在上海不算大也不算小的书店,平常不是很出名,今天却比新华书店还热闹。络绎不绝的来了很多人,有的人甚至是特意从外地赶来的,因为今天这里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签字售书的地方。

    新月书店就是姜成母亲高琳兰开的,有好事自然先轮到家里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今天姜成一家早早起来,七点多就来到书店,不过见前门是人山人海,完全寸步难行。为安全计,一家人、书店员工,还有出版社员工都从后门进入了书店。

    这时,姜成不得不佩服母亲有远见。新月书店虽然比不上上海新华书店有8层楼高,不过也有三层楼高。而且当初创业时,姜妈妈就力排众议,直接把三层楼全部租下来,所以后门也是直通的,不然遇到这种情况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同样八点正式开门,不过因为有保安维持秩序,人们没有发生像其他书店里那样疯抢的情况。不过看到姜成果然已早在书店里了,人们还是爆发出一阵欢呼:“啊——!当年明月!”、“明月,我爱你!”、“明月啊!”……

    一看到这种情况姜成也是吓了一跳,前世也没经历过这种情况啊!不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这种阵仗是一定要习惯的,此次就当预习了!

    人们一个接一个的走到姜成所坐桌前,接过他递过来的一本本签好名字的书,里面都还写了一句祝福鼓励的话,却是姜成最近两天的成果。他是想人们既然这么喜欢他的书,还都掏钱买了,只送一个签名未免太不地道,就又加了一句话,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果然,买到书的人们看到除了“当年明月”的签名,扉页还有一句亲笔写的祝福鼓励的话,更加激动了。有的人开始语无伦次,更有一些小姑娘居然还喜极而泣,更加卖力的喊“我爱你!”,让姜成有点受不了。

    这时,一个二十左右岁的青年来到近前,对姜成激动地说道:“当年明月,你好!我叫李仲白,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我特别喜欢你的书,从《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连载第一天我就开始看了!知道你的书今天出版,我特意从北京跑来见你一面!”

    姜成听得很是感动,这哥们真是我的忠实粉丝啊!第一次,姜成明白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当明星,就是因为这种被人喜欢、被人崇拜、被人当成偶像的感觉。

    这种感觉,真好!

    看着他,姜成露出一个微笑:“我知道你,你在网上的名字是叫‘仲白’吧!你的帖子我经常看,不过当时因为怕麻烦,我从没回过任何人的帖子,但是我知道你那时天天都会给我发帖,我很感谢你,在这里要跟你说一句抱歉了!”

    李仲白激动地说道:“不……明月你不用道歉,我理解你!只是希望你的书越来越好,就行了!”

    姜成又笑道:“为了对得起你们这些【明矾】,我无论如何也得把这套书写好!只是希望你们一定要多买几本啊!毕竟写书我还是希望能赚钱的。”

    “这是当然的!”李仲白坚定点头。

    “喂,前面的那个快点,后面还有这么多人呢!”后面的人见姜成和李仲白谈的时间有点长了,不禁开始抱怨了。

    姜成无奈的耸耸肩,忽然对着李仲白眨眨眼睛,李仲白一愣,就见姜成忽然飞快地在他这本书的扉页上又写了点什么,然后递给他。李仲白接过来一看,是一串电话号码!

    这一定是当年明月的电话号码!李仲白激动的心想。

    强忍着仰头大喊的冲动,李仲白又连声道谢,这才转身离去。

    看着他微微颤抖的背影,姜成会心一笑,马上又投入到签字售书上,迎接下一位书迷。

    ※※

    短短一天时间,只新月书店就卖出了六千多本书。全国那么多家书店,据调查除了比较偏远的地区,基本上所有的书店里的《明朝那些事儿》都是一上架就卖光了,第一轮印刷的50万本书都已全部售完。《南周刊》正全力加班加点,印刷下一轮200万本书。不过据专家初步预计,等这一轮书卖光,再有个一轮50万本书,全国市场就会饱和,之后就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不过,只全套七部的第一本书就能有三百万以上的销量,《明朝那些事儿》绝对创了我国近十年来书籍畅销的纪录!中国的《哈利-波特》真是没叫错!

    只是中国的“J-K-罗琳”姜成同学现在感觉真是很不好,不过一天,他的手腕就肿了一圈,脸部肌肉也笑得有点抽筋了。

    “这签字售书还真不是人干的活!真佩服那些签名售唱片的艺人们,一个个都是战士!我这不过才六千多人,听说有人厉害的一天能签上万个名,真是铁人啊!”姜成看着自己的惨样,苦笑着自语道。

    不过这能怪谁?还不是他自己手贱,还经常给别人都写点东西,一句话能当几个签名了?这么多下来,他能不惨吗?

    不过看着销量统计,姜成心中真是无比的快意。《明朝那些事儿》每本售价29。8RMB,印刷成本加上运输费大概15~18RMB左右,获利后扣除税收,只这一本书,《南周刊》就能挣个两千多万,而姜成能分个三百来万!

    这可还有六本书呢,全部出版后,姜成保守估计能分到近三千万RMB!

    这么轻易就成了千万富翁,姜成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

    不过现在姜成也在想之后该干点什么。《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全部写完了,稿子都已经交给《南周刊》,预计之后每一年出两本,三年出完。

    而关于《南周刊》改版的事已经开始运作了,最近几期纪实报道大量减少,多加了小说连载、娱乐综艺报道、时尚广告、体育新闻等几个版块,不过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相信有半年时间,这些版块就能成熟起来,到时候就可以完全摆脱纪实报道。而通过最近的销售数据显示,民众普遍比较接受,最近几期销售量又回升到每期三千左右。

    这可把徐国庆高兴坏了,《南周刊》是真的起死回生了!

    而有关文学网站的事,如今专门聘请了一批电脑人才来做,最近正在购买服务器,预计在九月初就能正式在网上开服了。

    至于网站的名字,姜成直接起名为“起点”。反正还没有建立,自己就先抢了。

    细细想下来,姜成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没事可做了,似乎就这样再等一个多月,然后去上海影视学院上学就行。

    不过浪费时间是可耻的,姜成本身也不是个闲得住的人。

    想了想,姜成还是想到了那个九月份就能开始运行的“起点文学网”,现在已经开始在网上打广告了,招收那些网络写手,不过没收到什么好的小说。

    不如……自己再写本小说,撑撑场?



………【第十二章 武侠or仙侠?】………

    如今才是2001年,网络文学还处于刚刚萌芽,体制远没有十年后那么成熟健全,题材也没有那么丰富,想些什么都可以找到所属的流派。现在一切都还处于摸索阶段,题材也就那么几个。

    想写出新意,可以,毕竟有后世那很多种流派的开山之作呢,随便挑一本就行。不过实际上现实并不能这么干,因为姜成现在要考虑的情况很多。

    首先是现实问题。虽说现在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各种名词新词层出不穷,但还没有以后几年那么丰富,说出来别人可能并不能接受。别看《明朝那些事儿》用语很草根、很通俗,但是内容是写历史的,讲的道理举世皆准,不存在超前或落后的问题。不过其他小说就不行了,所以一些富含后世“流行用语”的小说就不能写了,这下就刷下去很多了。

    再来是题材问题。姜成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谨慎到他可以为了写《明朝那些事儿》而去努力成为一个明史专家,所以对于一些他不了解的领域他是不会写的。

    最后就是文笔问题。姜成的文笔还是不错的,已经隐隐有了大家之范,所以那些文笔不是很好,内容也没多少内涵的小白文他更是不会写的。

    这样算来,他能写的题材也就武侠、仙侠、都市、言情、历史几类。其中历史类因为写过《明朝那些事儿》了,所以一时半会不想再写了;都市类的内容太广了,姜成不是很喜欢,也不想写;言情类的就不用想了,已经写过《下一站,幸福》,也不想再碰。所以摆在姜成面前的,就剩武侠和仙侠了。

    这两种题材姜成都非常喜欢。武侠就不用说了,中国人有几个在少年时没有做过武侠梦的?武侠文化已经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于仙侠其实就是武侠的延伸,是在武侠的基础上加入神话玄幻色彩,不过要比纯武侠玄奇得多,也因此可幻想的就多了。

    可以说,这两个题材姜成都很看好,放弃哪个都很难受。不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离开学只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了,只够姜成再写一部书的了。开学后,姜成一方面想再好好学习学习演戏,另一方面也要开始服从唐人的安排,赶通告了。之后估计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写东西了,所以一时姜成很难抉择。

    烦恼之余,姜成想到了父亲姜德均,不如听听这位大才子的意见。

    出乎姜成意料之外,本来姜成以为一直很注重传统文化的姜德均会让他选择武侠题材,没想到姜德均居然让他选择了仙侠!

    “武侠在我国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从宋朝的《七侠五义》再到明朝的《水浒传》,可以说都算是武侠小说。到了近代,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虽然看上去像你说的仙侠小说,但实际上还是没有完全脱离武侠的范畴。当代,虽然大陆文风不继,但在港台却涌现出像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一系列武侠大家,那时间真是武风盛行啊!”

    “不过到了近几年,随着金庸封笔古龙逝,武侠却不得不面临着无人承继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近年来传统文人越来越少,写不出来像样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金庸古龙等人把武侠写绝了,后人想写却怎么也无法脱离他们设下的框架。因此,武侠是真的没落了呀!”

    说完,姜德均还长长叹了口气。

    “所以我不赞成你写武侠小说,因为你毕竟是读金庸古龙等人的小说长大的,受他们的影响太大,文字间很难摆脱他们的痕迹。相反听你一解释,我觉得仙侠这个题材很好,可以很大程度地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像你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做的那样。当然,我这只是一个建议,具体选择哪个还是你自己决定。如果你选择武侠也行,我期待着看到一本能摆脱金庸古龙武侠框架的新武侠作品!”

    听完姜德均的建议,姜成反而更迷茫了,武侠真的没落了吗?

    似乎是的,即使是几年后大陆开始盛行所谓的“大陆新武侠”,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不过几年就又没落下去。

    这实在是因为武侠小说真的不好写,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国学底蕴、武侠底蕴,根本写不出来一部好的作品。一部好的武侠小说往往要写几年,像后世被尊称“金庸封笔古龙逝,世上唯余英雄志”的小说《英雄志》,作者孙晓前前后后写了十几年,就在江城重生之前还在写呢。而一本其他题材的小说,像玄幻、奇幻类的,只要拟好大纲,可能一年就能写一本。而两者的收入却相差不多,也难怪写武侠的越来越少。

    那……就选仙侠了?可姜成这心里为什么会感觉这么不甘呢?

    其实要写仙侠的话,姜成心中现在就有一个腹稿,那就是后世大火、被誉为网络三部奇书之一的《诛仙》!

    长篇系列小说《诛仙》在后世网络文学中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自2004年在中国台湾一经出版,即飙升至港台畅销书冠军榜,以其天马行空的想像、雄健恢宏的叙事迅速成为华语奇幻文学巅峰之作,扬名海外。整部小说,爱情、亲情、友情与波澜壮阔的正邪搏斗、命运交战汇集在一起,文笔优美,故事生动,令人不能释卷。**网在首页将其称为:“后金庸时代武侠圣典。”以网络点击数超过三千万人次,被誉为可媲美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国内新一代有浓郁中国风骨的奇幻精品巨著。

    《诛仙》情节跌宕起伏,气势恢宏,人物性格鲜明,以独具魅力的东方仙侠传奇架空世界,令人击节长叹,不忍释卷,写情尤称一绝。书中反复探究的一个问题就是“何为正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这本小说的主题思想。

    《诛仙》除了在主题内涵上为人称道,最为人叫绝的就是其中的感情描写,比起其他的网络小说来说要细腻的多。里面张小凡和碧瑶、陆雪琪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不知道多少的《诛仙》的粉丝;还有张小凡化身为鬼厉之后,其师父田不易、师兄弟等人对他的感情依然不改,尤其是田不易,依然亲切叫他“老七”,那种严师慈父般的形象亦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最后还有田不易和苏茹这对夫妇,风雨相依,生死不弃,把中国传统的那种夫妻白头到老、不离不弃的感情以最简单却又最震撼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爱情、亲情、友情,每一种都写得那么让人深思,那么让人难忘,也难怪会搏得那么大的名头。

    不过,《诛仙》不是完美无瑕的,其中也有很多问题。最让读者痛心和遗憾的就是《诛仙》此书最后的烂尾,只因读者们太爱这本书,不住的催促作者萧鼎快点出书,以致萧鼎收尾过于急切,很多之前的悬念都没解开,留下了大大的遗憾。

    还有就是原书作者萧鼎本身虽然文学底蕴深厚、文笔甚好,但他对于国学的研究就不足了,这从原书中他对很多古文语句解释的一知半解就可看出来。

    不过瑕不掩瑜,《诛仙》还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仙侠小说中的经典。

    但是姜成要是想写这本书的话,就不会再犯这些错误,就要弥补这些不足。

    不过姜成本身倒是很有自信,毕竟前世多年的积累不是开玩笑的,那时为了写剧本,姜成查找参阅过很多古文著作,虽然在国学上不见得有多精通,但在古文上的确是知之甚深。而且他本身就是编剧出身,查缺补漏自是强项,他相信自己能把这些悬念一一补齐。

    不过虽然如此,他到底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把《诛仙》写出来。

    果然,心中还是有疑惑呢!

    就在他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放弃武侠、选择《诛仙》,他的手机又响了。

    又是蔡艺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