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娱乐大丈夫-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伲乙档氖怯泄厮淖铀玫氖隆!
见老人要讲真东西了,姜成连忙正襟危坐,竖起耳朵用心倾听。只听老人说道:“古书没有记错,先祖的确是活了一百多岁。他因助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于齐,因而留下了齐国姜姓一脉。不过后来齐国姜姓的王位被田姓取代,这一脉就流落民间四散开来,而且这姓氏也乱了,其中有恢复祖姓吕的,有继续姓姜的,有改姓丁的(因北方的姜与南方的丁同音),还有改姓故国名齐的……不过其实这些都不是先祖真正的子孙。”
“哦?为什么?”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先祖的血脉!”
“啊?真的假的啊!”姜成大惊,连忙问道,这可是上古秘辛啊!
老人神sè有些古怪的说道:“你想想,在《封神演义》中,先祖出山时已经八十岁了,虽然真实的历史中先祖出山时并没有这么老,但确定的是,先祖的确是暮年方才出仕,效力于周文王,后来被封为齐国国君时已经仈jiǔ十了。虽然先祖保养有效,身体依然康健,但一位仈jiǔ十岁的老人,你还能指望他有生孩子的能力吗?”
姜成听了脸sè一囧。
是啊,就算姜子牙身体再好,但那时已经仈jiǔ十岁的年纪了,你还真能相信他可以“一树梨花压海棠”不成?再说了,那时可是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医疗条件都不达标,姜子牙能活一百多岁已经够逆天了,还能逆天到仈jiǔ十岁时还有那能力不成?
“所以,真实的历史是,那齐国一脉实际上是先祖过继了他徒弟武吉将军的孩子。而先祖真正的血脉实际上早在他年轻时就留下了,而后一直留在民间,根本就未曾与齐国那一脉相溶!”老人缓缓说着这一段秘辛。
“哦?这是为何?”
“这就是先祖的智慧了。”老人眼中再次散发出jīng光,“先祖早就看清了参与政治的最大弊端,那就是一旦失败就会危及一族的xìng命。因而他早早留下血脉,暗中保护起来,怕就是万一有一天,他败亡后会祸及子孙。而后其飞黄腾达了,也没有让这一脉与齐国那一脉融合,而是让这一脉的人继续隐与民间,低调存世。而这一脉也一直秉承他老人家的思想,轻易不会接触政治,就算接触了,也要改姓而为,而且绝不触及皇权。所以这一脉一直存于民间,并多以商贾持家,因而少为人所知,但却也出了不少大人物。”
“嗯?都有谁啊?”
“最有名的莫过于战国末年改为吕姓的吕不韦,东晋时期改为谢姓的谢安,还有隋唐时期改为卢姓、崔姓的两脉族人(七宗五姓中的清河二崔、范阳卢氏)。”
“啊?他们都是这一脉的?”
“当然!”
姜成暗中犯了嘀咕:有没有那么夸张啊!
看着姜成的神sè,老人就知道他还没有全信,不由得又笑了:“其实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我们姜家的正统。”
“什么证据?”
“知道《六韬》吧。”
“知道,不过听说不是子牙公编著的,而是后人依托其名写的,但其中的战略思想的确与子牙公的思想不谋而合,算是历史上第一部兵法书籍。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此书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兵家类中不见著录,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类著录有《国史六》‘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字与韬同也。’《隋书·经籍志》明确记载:‘《太公六韬》五卷,周文王师姜望撰。’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据说汉时留侯张良所持的《太公兵法》就是黄石公以《六韬》为蓝本写的。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yīn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嗯,那你可知《六韬》可分为哪六韬?”老人又问。
“知道,《六韬》共分六卷,即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武韬——讲用兵的韬略;龙韬——论军事组织;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豹韬——论战术;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
“呵呵,这是世人的分法,只因传承几千年,《六韬》多有缺失。但实际上,最原始的《六韬》正是由我姜家这一脉的一位先祖编写的,而且并不是只有六卷,而是有八卷存世,应当称为《八稻》,分为文、武、兵、器、阵、法、商、易。其中《文韬》为治国用人之道没错,《武韬》实际上是为练武杀人之道,《兵韬》才是为练兵用兵,军事理论之道;《器稻》为器械、兵刃制作之道,其中还包括各种机关陷阱制作方法;《阵稻》才是行兵布阵之道,讲究天时地利相合;《法稻》纵观前五卷,是一切之综合,一切之核心,是战术、战略的理论之道;而《商稻》自是讲究经商之道,《易稻》则是脱胎于周文王的《周易》,为易理之道。不过其中《商稻》和《易稻》都是我姜家嫡传的,未曾流传在外,而其余六卷也都扣除了最jīng华的一部分,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六韬》。”老人侃侃而谈。
姜成挑了挑眉,“这可有证据证明?”
“呵呵,你自己不也学过吗?那《六兽形》就是《武韬》中最jīng华的东西。”老人轻轻说道。
“什么?!”
注:姜姓真的很牛逼,不信的人可以上百度查一查。
;
………【第六十九章 家族秘史(二)】………
前文已经说过,姜成小时候曾经做过武侠梦,这没什么,很多人小时候都做过这种不切实际的梦,不过有些人仅限于做白rì梦,而有些人则会付诸行动,姜成无疑是后一种人。
有些事他谁也没有告诉,就像他小时候之所以会痴迷于读书,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他想从某本奇书中找到可以练成盖世武功的武功秘籍!
很傻很天真的想法,不过想来有很多人也做过同样的尝试,但估计一般人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姜成不同于一般人。
他真的找到了。
大约是在十岁的时候,他从姜德均的书房中找到一本名为《六兽形》拳法秘籍,其中记载了有鸟、虎、猿、熊、牛、龙这六种兽类的象形拳。后来听姜德均说这是他从京城的家里带过来的,没什么大用,跟华佗的《五禽戏》差不多,用来强身健体效果不错,但想要靠它练成一身功夫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可当时的姜成不信邪,十分坚信这门拳法就是传说中的神功秘籍,一般人练不出效果,只有特定的人才能练成,而他就是那个特定的人!
至此,姜成开始修炼这门《六兽形》,倒也坚持了下来,一晃就练了八年。
但事实证明,姜成也不是那个特殊的人,他没能因此成为超人,《六兽形》在他身上也就跟其他人一样,算是一门强身健体的拳法,跟公园里老大爷打得养生太极拳差不多。
不过到底还算是有点效果,至少姜成感觉每次练完拳自己的jīng神头都会好很多,而且这些年也甚少得病,证明这门拳法的确能强身健体,所以一直勤练不缀。
现在听到老人说,这《六兽形》竟出自于姜家秘传的《八韬》中的《武韬》,而且还是《武韬》中的最核心的东西,怎能不让他吃惊?
“咦,不对吧!照您这么说,这门功夫乃是一门能杀敌制胜的真功夫。可这门功夫我也练了有八年了,可除了让自己身体好一点,jīng神头好一点,就没有用了啊?”姜成疑惑问道。
老人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一旁的陈伯接口道:“成少爷,您练的那些东西是我当年传给五爷的。五爷当年对此兴致不高,因此我也就传了他一些能强身健体的架子。”
他这么说,姜成就明白了,不是《六兽形》没有效果,而是他练得东西也就是些花架子,功能就是强身健体的,再练也练不成真功夫。
了然的点点头,姜成忽然有些兴奋地问道:“陈爷爷,照你这么说,想来你是有真功夫在身喽,能不能给我漏两手啊!”
陈伯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忽地身子下沉了一点,随后他若无其事地向旁边移了两步。姜成满脑袋问号,不知他的意思,不由得向陈伯刚才站立的地方瞄了两眼。突地,他的眼睛瞪了起来。
他看到了什么?陈伯刚才站立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两个清晰的脚印!
要知道,这个园子里除了两棵树底下是有一小块泥土的,其他地面都是由整块青砖铺就的。姜成来的时候仔细看过,都是高档货sè,就是那种拿锤子砸也要费好大劲才能砸坏的东西,可就是这样结实的东西,竟然让陈伯踩出了两个脚印。而且看他那股随意的表情,就知道刚才的确是“随便”露两手的结果。
得到这个结论,姜成顿时对老人的话信了五成。不说别的,就这两手,没有几十年的真功夫在身,绝对使不出来。而能有这种真功夫传承的家族,至少也有几百年历史。
看姜成那有些难以置信的表情,老人笑道:“不用羡慕,你若是想学,我可以让阿和教你。”
姜成惊道:“这个我能学?!”
老人有些好笑的说道:“当然了,你是我孙子,是我姜家嫡传子孙,这是我姜家嫡系传承的东西,你想学的话自然会传你。”
陈伯也笑道:“成少爷若是想学,老朽自然倾囊相授。”
有些喜悦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很有兴趣学习这门真功夫,“陈爷爷,您刚刚这手叫什么名堂?”
“六兽形之熊形——立地生根!”陈伯微笑道。
“嗯,果然很贴切!”姜成点了点头,又问道:“对了,我曾经查过资料,发现这《六兽形》与《五禽戏》十分相似,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没什么,这《六兽形》拳法成型甚早,除了最核心的龙形没有遗失,其余五形都曾由先祖教授别人而流传了出去。那华佗也是有心人,经他总结归纳了这五形,创出了《五禽戏》,不过还是与原版有所差异。”老人仔细讲解道。
姜成听了心中暗自点头。的确,华佗的《五禽戏》分为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这五戏,与《六兽形》中的五形就差一个牛形不符。
“你可知这《六兽形》是由何人所创?”老人忽然又问了一个问题。
姜成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老人笑道:“还是子牙先祖!”
“哦?难道子牙先祖竟是一个武林高手?”姜成疑道。
“你忘了,子牙先祖可是有个‘飞熊’的道号的。”老人笑道。
“那不是《封神演义》里的东西吗?”姜成惊道。
“这个不是。”老人肯定的摇了摇头,“事实上,神话故事也是有一些事实依据的。实际上,据先祖留下来的史料记载,在商灭周兴的战争中的确有一些奇人异士也参加了,这些人虽然不是传说中的神仙,但也都不是普通人。”
姜成皱了皱眉头,“这些人莫不就是早期的武者?”
“是的!”老人点头肯定。
很多人认为,中华国术是在近代方才创立出来的,这实是一大谬论。实际上,早在上古三皇时期,我华夏先祖便在与自然搏斗中创出了一些名为“拟兽拳法”的搏击之术,这就是最早的武术。而后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断总结创新,这些“拟兽拳法”也就慢慢成型为成套的拳法。像现在流传的很多内家拳,如形意拳、鹰爪功、白鹤咏chūn拳等都是脱胎于早期的“拟兽拳法”。而《六兽形》这种古拳法,更是保留“拟兽拳法”的原汁原味。
“子牙先祖的名号也是那时闯出来的。只因子牙先祖将《六兽形》中的熊形和鸟形练到了化境,两形结合起来化为一式‘飞熊一杀’,中者非死即残,因而得了‘飞熊’这个名号。”老人缓缓说道。
没想到姜子牙的“飞熊道人”一说竟是源自于此,姜成的脑袋有点转不过来了。
老人停了停,让姜成好好消化一下。
过了一会儿,老人将杯中的茶喝光了,而姜成也将刚才听到的信息梳理得差不多了。
“好了,我们接着说,”又喝了一口新倒的茶,老人接着说道:“刚刚给你讲了我姜家的起源,现在给你讲讲我姜家一代代赖以存世的生存之道!”
姜成连忙静心倾听。
“知道纵横家吗?”
“知道。纵横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创始人为鬼谷子。其姓王名诩,战国时代卫国人。其长于持身养xìng和纵横术、jīng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我国chūn秋战国史上一代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经常进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鬼谷,所以称‘鬼谷子先生’。
他曾授苏、张、孙、庞四大弟子,皆战国时风云人物。其后习鬼谷纵横术者甚多,著名者十余人,如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孙膑、庞涓、郦(lì)食(yī)其(jī)、蒯通等,《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嗯。”对于姜成jīng于历史,老人越发满意,“那你可知纵横家最早创立的宗旨是什么吗?”
姜成摇摇头,这些上古辛秘他又怎会知道。
“呵呵,这纵横家的创立宗旨乃是为了兵家一较长短。”
“哦,这是为何?”姜成奇道,没听说兵家哪招惹纵横家了啊。
“概因兵家创始人孙武被尊称为‘兵圣’一事。你也知道,我姜家的《六韬》可是成书早于孙武的《孙子兵法》的,算得上是我国最早的兵书了。可他孙武却得了‘兵圣’的名头,这又置我先祖子牙公于何地?”
“啊?难道说鬼谷子是……”姜成瞪大了双眼,问道。
“没错!”老人严肃说道,“那鬼谷子便是我姜家一改为王姓的先祖,只因看不惯兵家因有个顶着‘兵圣’的祖师爷在,便愤而改名入世,创立了‘纵横’这一学说门派,yù要与兵家一较长短。”
姜成很是无语,没想到一代奇人鬼谷子竟也是自家先祖,真的假的啊?
老人没有理会姜成的思绪万千,继续说道:“而为了保证纵横家每一传人都是jīng英中的jīng英,进而不会使学派衰败,所以每一代传人都会选择一对,一个只学‘纵’,一个只学‘横’,两人都只有学到对方的知识才能学会完整的纵横之道。但因为所学知识的对立,两人会在先天上就不对付,不会联合机来互相学习,只会不断竞争,相互争斗,最终留下最优秀的一个执掌学派!”
“嗯?!”姜成心中大惊,“‘纵横’竟是这个意思!太残忍了吧!”
细想起来可不就是这样吗,每一代纵横家的传人都是两个,如孙膑和庞涓、苏秦和张仪、盖聂和卫庄等,都是斗了个你死我活,剩下的的确是最优秀的一个,确实也能将学派治理得更好,可这过程却是血腥无比。
“学派传承乃是大事,容不得妇人之仁。而纵横一脉正是因为这一有些残忍的祖训,方才能再后来儒家独大的社会中流传下来,而没有像法家、兵家、墨家等学派一样被儒家或吸收或消灭。”说着,老人的眼睛眯了眯,“这就是顺其自然,只因自然就是弱肉强食。而我姜家的存世之道也正是脱胎于此!”
“嗯?!”
;
………【第七十章 家族秘史(三)】………
老人最后一句话彻底惊住了姜成。
什么叫“姜家的存世之道脱胎于纵横家的处世之道”?岂不是说姜家鼓励每一代子孙相互之间互相争斗,乃至相互残杀吗?!太残忍了吧!
姜成现在有些理解姜德均当年为什么会离开家族,甚至绝口不提与家族有关的任何事。姜德均身上有着中华传统文人的脾气,或者说他算得上是一位儒学门徒,自然打心眼里反感姜家那一套传自纵横家的规矩。
不过,姜成也不得不承认老人说的有理。
纵观历史,先秦诸子百家那些学说,最终流传下来的只有寥寥几家,其中儒家一门独大,消灭了墨家、yīn阳家,融合了兵家、法家、名家乃至道家的一些东西,杂家、农家、道家被边缘化,而纵横家虽然不怎么闻名于世,但却很好地传承了下来,经常会有传人出世。像三国时期的司马懿,隋唐时期的李靖,北宋的苏洵,南宋的贾似道,明朝的刘伯温,乃至清朝的范文程,都是纵横家的传人,而且每个都是一时的风云人物。
有道是“家传百年,家规峻也”,能传承几百年的世家,自然会有一套严峻的家规。
“怎么?有什么想法吗?”老人见姜成忽然不说话了,淡然问道。
姜成叹了一口气道:“我父亲就是因为不能接受这个家规,方才离开家族的吧?”
老人轻轻抬头,看了看天空,说道:“有这一方面的原因,不过我估计还是我父子俩犯冲才是关键。”
“我有一言憋在心里很久了,不知当不当问?”
“……”老人将头低下,深深地看了一眼姜成,说道:“你是想问我为何要如此对待你父亲吧?”
姜成没有回答,只是重重点了点头,然后直勾勾地看向老人,希望他的回答。经过这一下午的接触,他知道老人绝对jīng明过人,跟他还是实话实说比较好。
老人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知不知道,我对你父亲很失望。”
“因为他总是违逆于你?”姜成冷冷地问道,嘴角不仅挂上了一丝嘲讽的笑容。
“不!”老人重重的道,“我失望的不是这个,而是他明明已经违逆了,为何没有违逆到底的决心!”
“嗯?!”
姜成脑袋反应不过来了,老人这是什么意思?
所幸老人接着就给出了答案:“其实当初他违背我的意愿与你母亲结婚,我并没有怪过他,相反我还很欣慰,欣慰我的这个儿子终于长大了,懂得对我这个父亲说不了。可你说他之后都干了什么?既然婚已经结了,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为何不把媳妇带回来认门?你出生后,他也没有抱你回来让我和他母亲见见孙子,他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我和他母亲?”
“您……难道很希望我父亲违逆您?”姜成一时有点弄不明白了,“那当初nǎinǎi重病时,您为何不让我父亲知道?等nǎinǎi去世时,你为何还不让他进门?”
听到姜成提起亡妻,老人脸上散过一丝黯然,“我没有告诉他,难道他不会问吗?出门在外难道就不惦记家里的父母吗?这他还有理了?还有,他回来奔丧时我是没有让他进门,可他不会自己闯进来吗?他到底是这个家里的五少爷,难道还真有人会拦他不成?”
“啊?!”姜成脑袋彻底当机了,没想到这事情在老人说来是另一种说法,怎么这还怪到姜德均头上了?
不过这种事就是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归根到底,还是两人之间的沟通不够,导致相互误会。
“您到底什么意思啊?”一时想不明白,姜成只好彻底做问题宝宝了,“如果说您希望有人能反对您的决定,那您为何在我父亲、大伯、三位姑姑幼时那样教导他们。”
“我只是希望他们兄弟姐妹中能有人真正成才。”老人淡淡道,“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绝不会因为他人的决定而违背自己的本心,真正的天才才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他只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希望他们能在我的强压下表现出过人的才智,可惜我失败了,他们都没有那个才智。”
姜成心中暗道:就你从小那么教,他们能“成才”才怪。
却听老人接着道:“本来,我最看好你父亲,因为他从小就叛逆,从小就对我的要求阳奉yīn违。你不知道,那是我虽然总是惩罚他,可心里却是越来越开心,因为我以为我的孩子中终于能出一个天才之辈了。可惜,你父亲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彻底让我对他失望了,他只想与我对着干,却不知在不知不觉间他成了最听话的那个。就这一点,他还不如他那个为人忠厚的大哥,至少老大真的没有像他那样‘听话’,做了真的违背我意愿的事。”
姜成默然无语,他实在不知说什么好了,“真相”居然是这样的!
半晌,姜成又问道:“那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老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你可知我姜家有多大势力?实力有多深厚?”
姜成摇了摇头。
“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吗?”
“知道。”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世家,谁不知道啊。
“我姜家的实力虽然稍逊一筹,但亦不远矣。”
“啊!这么厉害?!”姜成大惊,能和罗斯柴尔德世家相比,姜家有这么牛?
“他罗斯柴尔德家族先祖不过是当年所罗门王的护卫,仗着得到了所罗门王的宝藏,而后又正好赶上了工业大革命,方才兴起。我姜家传自子牙先祖,底蕴是其远远比不上的。若不是因为历史上几次汉人大劫,我姜家都卷入了其中,导致一次次实力大损,又怎会被那群洋鬼子超越?”提到罗斯柴尔德家族,老人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和不服。
姜成一脑袋冷汗,没想到老人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叹了一口气,老人又问道:“你可知现在的姜家由谁执掌?”
姜成再次摇摇头。
“不瞒你,正是你爷爷我。”老人缓缓说道。
“嗯?!”姜成恍然大悟,有些明白了老人的用意。老人身为一大世家的掌门人,所考虑的事情自然不能只从他一家人入手,而是要兼顾整个世家的方方面面,行事自然就会稍显冷酷。
“不过我这个家主当得实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只因我那辈选家主的时候正赶上国家十年动乱,那时我姜家不幸有些暴露了底蕴,被上面大力打压,导致实力大幅度缩水。那时实在是没有人敢出来接这个烫手山芋,就只有我有几分胆sè,不怕死的强出头,方才得了这个家主之位。可我自己清楚,我不过是中人之姿,论才智根本在家族里排不上前,若不是有些傻大胆,这家主之位根本落不到我的头上。这些年我殚jīng竭虑,如履浮冰,小心翼翼的行事,终于让家族挺过了难关。说起来,虽无大功,但也对得起祖宗了!”老人颇有些自嘲道。
“老爷,话不能这么说。若是没有你,我姜家现在还指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呢?您是真的劳苦功高!”一旁的陈伯忽然插口道,显然对老人如此自谦有些不值。
“呵呵,算了,这些事休要再提,剩的有人嚼舌。”老人摆了摆手,“想来你也有些明白了,我既然当了这个家主,自然希望这个位子不那么轻易的从我这一脉溜走,所以我才那样教导你父亲他们,只是希望他们中能有人能承继这个位子。可是现在想来,也许我当初是真的做错了,完全起了反效果,他们兄弟姐们五个没一个能担大任的。唉!命啊,这都是命啊!”
老人语气中充满了唏嘘,既是对过往行为的后悔,也是对姜德均兄弟姐妹的失望。
姜成没有说话,在他看来老人说的没错,这个结果老人自己要负很大责任。只是有些话他这个小辈的实不该说,所以他只有沉默以对。
老人一下午说了很多,似是也有些累了,他无力地萎顿在轮椅中,有些虚弱的说道:“我有些乏了,今天就到这吧,想来你也有些累了,有些事情我明天再与你分说。”
姜成听了,知道老人不打算再说了,虽然有些意犹未尽,但这一下午的收获已让他感到很满意了,此时他的思绪也有些乱,真的需要一些时间来整理一下。
“那爷爷您好好休息,孙儿这就告辞了,明儿再来看您。”说完他便起身告辞了,自有人会领他去客房。
走到院门口,姜成忽有些迟疑的转了回来。
见他忽然去而复返,老人疑道:“你还有事?”
“爷爷,您这两天可一定要保护好身体,切莫大喜大悲啊!”姜成颇有些关怀道。
“嗯,我知道了,你有心了。”老人欣慰道,这个孙子倒真是孝顺。
“还有,爷爷,有些药还是少用的好,用多了伤身啊!”姜成忽然又说道。
“呃……”老人神sè一凝,不过又马上舒展开来,笑道:“你这孩子倒真是个实诚xìng子,放心吧,有些事,你爷爷我是不会做的。”
见老人答应了,姜成似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转身离去。
姜成一走,老人的神sè便一下子有些衰败了,浑不似刚刚那么jīng神。
“这孩子,倒是有些眼力。”老人很是虚弱的说道,不过语气里满是欢喜,显然对姜成的观察入微很满意。
陈伯在一旁有些悲痛的说道:“老爷,成少爷说得对,那些药是不能再用了,虽然能让您jīng神一时,对您的身体损耗实在太大了!”
“你难道想让我这么虚弱的与他们说话吗?”老人有些严厉的反问道。
姜成没有猜错,老人的确用了一些违禁药品,不然凭老人那已经油尽灯枯的身体又怎会有jīng神陪他说一下午的话?
陈伯伺候了老人一辈子,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老人,他知道老人强势了一辈子,就算是临终了也不希望将自己软弱的一面展现在儿女面前,所以明知对身体不好,也要用一些药来撑住面子。
陈伯情知自己劝不动老人,只好一脸悲伤地站在那里。
老人看着他的样子,想到陈伯也是关心他方才那么说的,不禁软下语气说道:“你放心吧,我的身体我知道,凭着以前的功夫底子倒还能再挺两天。不把所有事都交代清楚我是不会走的!”
“老爷……”听老人说了这样的话,陈伯再也忍不住了,两行老泪霎时间就下来了。
“好了,你也不要如此悲伤,我这不是还未走吗?”老人劝慰道,“一会儿你去把成儿的资料都给我拿来,我要好好了解一下我这个孙子。”
“老爷,你是决定要成少爷去争这家主之位吗?”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