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玄真剑侠录-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那一十二位“华山朝阳峰长老”皆显得颇为狼狈,他们齐在半空中翻翻滚滚,口中惊呼连连,似乎他们先前也不知道金霞上人的天大伏笔,全没想到连自己也都被华山老祖一并算计了进去。

俞和这时倒没有心思去寻这一十二人的晦气。他看脚底下一片混沌迷蒙,不知何时才能落到底,而下坠之势越来越快,耳边的风声呜呜厉啸,好教人心惊胆战。

杜半山手脚挥舞,好像游水一般,似想要挪向俞和身边,但他划了好一会儿,却还是徒劳无功,只得朝俞和喊道:“师叔莫慌,大师尊与二师尊洞悉天数,早有预料,我出山前他们二老另有嘱咐!”

“你说什么?”周围风声人声太杂,俞和根本辨不清杜半山的话。

杜半山一拍脑袋,暗骂自己历练太浅,还是难免遇事慌乱,他赶忙改用神念隔空传音道:“小俞子,我大师尊与二师尊曾在七天之前指朝阳峰之事问过一卦,得了个‘神鬼乱兵戈’的连环劫之相,而你正是应劫之人。此番凶险,你是躲也躲不过去的,只有破劫,才能跳出因果。”

俞和懊悔的摇了摇头,叹道:“连环劫?那意思是下面定有大难当头?这可当真是我犯糊涂了,却把宁师妹也给拖累了进来,本该当让她躲入抚仙湖底,那样我也好了无牵挂。如今这般,可教我如何是好?”

杜半山急急回道:“宁家妹子与你命数相系,自然也是应劫之人。不过你莫怕,大师尊与二师尊神机妙算,自然早有安排。你速速让她打开木匣!”

俞和点点头,赶紧低头催促宁青凌将那个靛蓝布包当场解开。小宁师妹不知道俞和是何用意,但此时她自然是对自家师兄唯命是从。只见她单手抖开布包,然后撕去楠木匣子上金丝符带,一推铜纽机簧,那厚重的木匣盖就“咔嗒”一声弹了开来。

这楠木匣盖一开,就见有道九彩霞光冲天而起,耳畔众妙仙音毕现,异香弥散,如檀似麝,嗅之若醍醐灌顶。一道亦真亦幻的人影震碎木匣,腾空而出,其上半身是人,雌雄难辨,俊美无方,下半却是一条斑斓长蛇,蛇尾绕着宁青凌转了三匝。

周围的群修见此异相,纷纷讶然侧目。俞和想看清这人首蛇身之影的真容,却见它忽又当空团团一转,合身演化成一轮八卦图形。宝光熠熠的八卦图落回宁青凌的臂弯中,凝为一具七尺二寸长的独弦瑶琴。

再看这具瑶琴,以青碧灵玉作胚,形式奇古。那玉石中有迷离云烟流转不休,浑似一段倒影着云絮的碧水。细细端详,在那片片白絮间还有数点银星忽明忽暗,组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原始八卦图形。瑶琴岳山之上,独绷着一根单弦,那弦色如琉璃,晶莹剔透,九彩浮光变幻无常,恍如横亘在龙池之上的一道天虹。在琴身龙池上方,以古篆浮雕着“太古元音”四字,而龙池的下方,则阴刻着两个小字作:“伏羲”

“先天至宝伏羲琴?!”周围的道魔两宗修士,但凡看清了宁青凌手中的独弦瑶琴,尽都发出了一声压抑不住的惊呼。

今日有东皇钟、炼妖壶和戮仙剑三件先天至宝齐聚西岳华山,这已然相当了不得的一桩盛事。可众人谁都无法想象,在那个被杜半山随便送出去的三尺靛蓝布包裹里面,竟然会是上古十大神器之一的伏羲琴。这具能操纵世间万灵心神,号称“音律始祖”的无上宝琴,可不是终南仙宗的秘府珍藏。它早已湮没在上古神话传说之中,有万万年下落不明,而今毫无征兆的真形出世,谁人会不震惊?

四件先天至宝就在眼前,可把金霞上人喜得魂儿都要飞了。在众人的头顶上,忽然传来老道士的狂笑声,但俞和猛抬头去看,却是只闻声不见人。

“鬼鬼祟祟的算什么人物,给我现身!”蜀山邢天掌教怒喝一声,双目圆睁。就看他抬手一挥,耳听见“哧”的一声裂响,虚空中闪过一道模模糊糊的风纹,直奔俞和头顶上方二丈出斩去,正是蜀山仙宗的真传绝学“大自在有无形剑炁”。

见到邢天猝然出手,青城掌教丹清子也不怠慢。他张口喷出一道璀璨银光,好似流星经天一般,也朝俞和头顶上方二丈电射而去。

紧接着,卫老魔、七指书生、魔宗十殿阎罗王亦同时发难,一时间几十道罡煞寒光在那片虚空中交错劈斩。这要是金霞上人果真藏身在那,恐怕立时就会被诸般神通绞得血肉成糜。

俞和本来是也想口吐破空剑炁,但见如此多的高手同时出招,再多他一剑倒也并无什么分别。于是俞和伸手抱住了宁青凌,将自家师妹小心护住,唯恐那位不知身在何方的金霞上人暴起发难,将手持重宝的宁青凌给伤了。

但深陷劫数当中,自有无妄磨难纷至沓来。俞和越不想发生什么,可偏偏就会来什么。

就在俞和耳边近在咫尺的虚空中,冷不丁有金霞上人的声音传来,满含森寒杀机的说道:“你何必在这万般因果之中苦苦挣扎,大解脱立得大自在。今日之劫由你二人而起,应劫之子不死则劫数难消。你等何不干脆成全了老道我,也算积下几许身后阴德,不远奈何桥上,可换得一路顺遂!”

俞和闻声大惊,急扭头朝发声之处去看,却见那边云烟缭绕,根本没有金霞上人的身影。只是在他身前五尺之外,隐约有面巴掌大的古朴圆镜当空晃了晃,可不正是上古金仙赤精子的得意法器阴阳镜?这镜子上有一红一白两道奇光首尾相连,作太极双鱼之相循行轮转,当中红光不显,白光大作,一条匹练冲出镜面,好似穿云利箭般,直朝俞和的面门射到。

两边相隔仅有五尺之遥,白光又快逾闪电,俞和根本来不及抬手掩面。危急之下,他舌绽春雷,张口一叱,喷出一道破空剑炁,去阻那道夺命白光。

这边破空剑炁刚刚与阴阳宝镜的白光绞到一起,俞和又骤觉双肩发沉。他忙抬眼一看,却见自己头顶上有华山五峰的虚影法相齐现,五座山峰以千钧压顶之势,轰然砸落下来。

俞和左手回环,将宁青凌圈在胸前,他俯身弯腰,用自己的上半身将小师妹牢牢护住,右手扬起,举过头顶,将十成真元贯入手臂,闭目咬牙,想要硬接太华五峰法相。

五道山峰法相,好似五柄万万斤重的石锤,接连砸实在俞和的一条右臂上,那力道刚猛雄浑之极,一重更比一重强。此时俞和身在半空中,上下左右全无卸力之处,他但觉右臂筋骨欲裂,两耳隆隆轰鸣,胸中窒闷难当,一口逆血猛地翻起,倒灌十二重楼,直涌到了舌根喉头。

金霞上人真是有意要将俞和当场格毙,所以老道士出手之间尽是追魂夺命的凌厉杀招,而且招招连环,不将俞和置于死地便绝不罢休。

眼见在俞和背后七尺外的虚空中,忽又有支细颈宝瓶显化出来,正是上古金仙慈航道人的清净琉璃瓶。这宝瓶口青霞吞吐,卷起道道乙木神雷和癸水神雷,径直朝俞和的背心撞去。

“小心!”杜半山失声惊呼。

半山师兄双手抱着九黎炼妖壶,拿壶口对着俞和身边比比划划。可惜他根本窥不出金霞上人的真身所在,实是有心相救,又不知向该何处出手才对,生怕会忙中出错,反倒误伤了俞和。

俞和强咽下冲喉逆血,正在调匀气息,故而并未查觉到身后的清净琉璃瓶。但在冥冥之中,他亦觉得背脊发冷,听到杜半山的呼喊声,他心知金霞上人肯定又打出了一式杀伐大术。

话说此时此刻,虚空中似乎藏着一道古怪的禁制,隔绝了天地元炁,使炼气士神智昏聩,周身真元迟滞,修为道行大打折扣,神念离体三尺便泥牛入海再无消息,令人有种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无力感。再加上俞和方才以肉身硬接太华五峰法相,被震得气血逆行,五内翻腾,他当下也没了别的法子,只能用双臂紧紧环住宁青凌,将自身护体罡劲催到极致,低头闭住一口本命真气,其余一切皆听天由命。

耳听见“噗”的一声,如石凿骨肉。俞和背心的身柱穴与神道穴之间,被琉璃宝瓶结结实实的砸中,团团雷火炸开,护体罡劲破散殆尽,里外道袍化作飞灰,露出一大片血肉模糊的青紫肌肤。

剧痛如雷亟一般流转周身,俞和再忍不住,“哇”的一声逆血冲口而出,溅得宁青凌衣袍上点点猩红。

“师兄!”小宁姑娘泪眼婆娑,双手死死抱住俞和的腰。

“师妹放手!”俞和低呼一声,突然伸手按住了宁青凌的肩头。

宁青凌闻言一愣,下意识的手指稍松。她只觉一道大力骤然涌来,自己已被俞和一把推了开去,身子不由自主的飞向杜半山。

这时,阴阳宝镜的夺命白光绞散了那道无形剑炁,堪堪从宁青凌身边擦过,正照在俞和的胸口上。只见俞和身子剧震,又是一口精血吐出,他咬牙拢手接住,合起双掌运功一撮,凝血化剑。俞和把两眼一瞪,瞳中有道奇异的青光浮现,他望定头顶上方的某处,掐剑诀一引,精血长剑脱手飞出。

“呛”的一声,烈烈血光冲天而起,虚空中忽有人怪叫了一声,半片袍袖飘落下来。

神出鬼没的金霞上人终于露出了尾巴。周围的道魔两宗高手登时一齐发招,霎时间寒光雷火魔煞仙霞纵横,几乎将这半片袍袖左近的十丈虚空绞得真空破碎。

可即便如此,待数息之后重复清明,众人依旧不见金霞上人的身影。仿佛这老道士被俞和一剑斩落袍袖之后,立马知机,忙施展秘法逃之夭夭。

“你等早晚要死,又何必如此着急?”耳听见金霞上人的怒吼声传来,但看在群修头顶三丈,一道阴阳宝镜的法相足有十丈之大,夺命白光如倾盆大雨滂沱而下,将方才出手的道魔两宗高手尽数罩住。

如蜀山、青城的掌教大尊、西北魔宗诸位老祖这等绝世高人,自然各有抵御阴阳镜镜光之法,杜半山举起九黎炼妖壶一晃,自也安然无恙。宁青凌刚想捏碎保命大金符,可她怀中的先天至宝伏羲琴忽然奇光绽放,大片大片的云烟凭空涌起,将宁青凌周身罩住,任凭那阴阳镜的白光当头照耀,自是岿然不动。

俞和见状心中大定,但他嘴角边刚刚露出一丝安心的笑意,忽见天上黄光暴闪,东皇钟如一颗天外流星陨石般,挟着呜呜风声厉啸,直朝他的心口撞来。

说时迟那时快,俞和勉强提起通身真元,翻手平平一推,用一双肉掌抵住了先天至宝东皇钟。钟声大响,震耳欲聋,众人但见俞和的身子好像断线的风筝一般,一边抛洒着鲜血,一边打着旋儿向下急坠。

“师兄!”小宁师妹身子一晃,就要紧追俞和而去。

可杜半山赶忙探手一拉,将宁青凌扯住,在她耳边急急说道:“宁师妹切莫慌乱,这是小俞子命中注定的磨难,无可逃避。我大师尊二师尊说他虽然命数多舛,但福运缘法齐天,更有无上至宝随身,定会逢凶化吉。”

再看俞和一动不动,似乎已经昏死了过去。他的身影遥遥一闪,伴随着小宁师妹洒落的泪花,消失在下面的无尽混沌之中。

第三百三十一章浊炁沉,性本恶

浑浑噩噩的不知坠了多久,耳边除了怪啸的风声,再听不见旁的任何声息。俞和双目紧闭,识海中一点灵光若有若无,虽然自知身子越坠越快,又没法子稍缓下落之势,但他心中莫名的充满了安定和平静,似乎整个人都慵懒了起来。

不知被什么神秘的灵机所触动,在俞和心中忽然忆起《亘古谣》的音调,还不由自主的哼哼了起来。那声音像是婴孩初生,心智未明时的呓语。

又过了一段或许漫长或许短暂的时间,当耳边的风声戛然而止,俞和骤觉身子一沉,背脊发紧,知道自己即将撞到地底,这是护体罡炁生出了感应。也不知下面是坚硬的岩石,就此摔得骨肉成泥,亦或是一汪深潭,令自己死里逃生。俞和心中无惊无惧,尽是一股行将大解脱而来的大喜乐。

突然间,身子又是一松,浩浩荡荡的真元从关元内鼎中涌出,刹那间行遍四肢百骸,贯通周身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一道热流从下腹处升起,俞和胸腹一鼓,喉头抽动,不由自主的张嘴吐气。那南方南极长生大帝白莲冲口而出,在俞和身外化作一朵丈许方圆的硕大莲花,亿万莲瓣合拢成花苞,将俞和的肉身团团裹住。

两仪元磁离合剑丸亦追着长生白莲,从俞和的关元内鼎中自行飞出,好似一黑一白两只萤虫,绕着白莲花苞飞旋不休。

这两**宝一出,急坠之势顿止。俞和盘膝端坐在长生白莲之中,虽然看不见外面是何情形,但感觉到长生白莲飘飘荡荡,依旧在慢悠悠的下落。粉身碎骨之厄已然化解,那虚空中古怪的禁制也悄然消弭,俞和心念一动,感觉诸般神通尽复。但在他任脉玉堂、膻中、中庭三大穴道中,盘踞着一道充满死气的白光,又在督脉的身柱、神道穴中,穿梭着一道冰针似的寒流,这两道外来异炁正与俞和的本身真炁斗得难解难分,使得他尚不能随心所欲的施展道法。

此时的南帝长生白莲与两仪元磁离合剑丸,乃是法宝通灵自行护主,并不受俞和的心神驱遣,所以他身在亿万莲瓣中央,难见外面虚实,离体神念只游出一丈多远,便像是撞到了一堵铁壁,被某种古怪力道给挡了回来。

不过饶是如此,俞和亦发觉外面沉积一股古老、苍凉而又重浊无比气息,这种气息绝非是厚重沉实的五行土炁,倒似是混沌初开时的先天浊气。

相传在洪荒初始,龙汉劫末,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而长生白莲外面的这股古老气息,不在五行之中,却又暗含五行诸炁的森罗万象,浑浑沉沉,莫可名状。俞和并非是历经过“辟混濛、渐微明”的先天大圣,所以他也不能确定外面是否真乃先天浊气,只知道这气息该当是先于大道五劫之物。

莫非落进了一处由洪荒时代封闭至今的上古地穴?种种异状似曾相识,同当年俞和误入天涯海眼下的南帝白玉冢时,何其相似?

俞和嘴角一勾,喃喃自语道:“这又是哪位神仙妖怪的遗府冢墓么?”

神念不能及远,就不知长生白莲还要飘荡多久才能触地。俞和一心三用,他一边用万化归一大真符与本身真元炼化那两道扼守任督二脉的异炁;一边小心翼翼的关注着长生白莲外面的动静,看是否有其他修士落到左近;另有大半心思,正系着自家师妹的安危。

其实有先天至宝伏羲琴护身,俞和倒不担心宁青凌会有什么折损,若凶险大到连伏羲琴都护不住宁青凌的周全,那即便俞和还紧守在她的身边,也是无计可施。只是杜半山又怎么会突然带着伏羲琴赶到朝阳峰?而这件失落已久的无上宝琴,又是从何而来呢?

长钧子与柳真仙子的传讯玉符都消无声息,俞和福至心灵,一低头便望见了系在自己腰带上的那片终南仙宗长老符牌,他用手细细一摸,果然发现在这符牌中藏着一道神念。

这神念是柳真仙子留给俞和的,而且上面多加了一道禁制,若伏羲琴的琴匣未开,谁人也查觉不到这道神念的存在。如今伏羲琴已出,那禁制自然化解,俞和也就读到了柳真仙子的留言。

“俞弟,如你见字,当是已然身坠劫数,切莫慌乱,此劫断非死劫,冥冥中自有一线生机。七日前我与长钧见你命星昏暗,大惊,遂以六壬神刻推演天机,发现你与青凌的因果既显,呈白虎之相,当有一场刀兵劫数。然此劫又与你的心劫环环相系,乃是劫中有劫。如破之,则今后诸事顺遂,凶邪辟易,如陷之,则磨难重重,恐有殒命之厄。我与长钧本有意前来助你化劫,但此乃你命理定数,我俩若插手其中,恐淆乱天机,徒生凶险,唯有靠你举本心为灯,方能觅见生机吉相。那伏羲琴是长钧自西极落仙川寻来,我嘱半山送去,愿此宝能替青凌消灾解厄,也好令你心无旁骛,锐意破劫。犹记得昔年你寻一件先天至宝不得,结果被情劫所伤,实乃我与长钧无能之过。此琴赠你,盼俞弟与青凌平安无事,早成眷属,我与长钧皆在终南静候佳期。”

寥寥一篇,待俞和读完,符牌上的神念随即消散。

“大哥大嫂待我情深义重,可昔年的那场劫数因人而起,又岂是一件先天至宝可解?”俞和每每受了长钧子与柳真仙子的恩惠,都会觉得于心难安。这一对神仙道侣,不过是恰好被俞和撞到机缘,将他们从南帝白玉冢中带了出来。本来以他们俩人通天彻地的神通,自可睥睨凡尘,在世间逍遥快活,可偏偏长钧子与柳真仙子对俞和的恩情念念不忘,总在替俞和费心操劳。

尤其是这一次,居然只因为昔年陆小溪的一句有意刁难,长钧子竟闯入了前古禁地落仙川,而且还把伏羲琴给带了出来,想必这位胆大包天的天仙高手,是将整片落仙川翻了个底朝天。而先天至宝又哪里单单闯一处禁地就能觅得,更不知其余前古禁地是不是尽被长钧子和柳真仙子踏了个遍,其中所经历种种诡谲凶险,无法想象。

俞和的眼角有些发涨,此恩此意,当真无以为报。人家可是两大天仙高手,真遇到什么为难之处,自己就算豁出命去,却也未必帮得上忙。

一番唏嘘感叹,心中暖流翻滚,倒是让俞和浑身都布满了气力,似乎眼前这无妄劫数,不过是一挥即散的云烟。

关元内鼎中阳火大兴,浑厚如海的真元若出柙的虎兕,直向那两道异炁扑去。阴阳宝镜与清净琉璃瓶的余威虽强,但根本架不住俞和那可比汪洋大海的真元,只区区一顿饭功夫,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两股蕴含了金霞上人十成功力的异炁冲散。玄真宝箓万化归一大真符神妙无方,更将散乱的法宝灵元尽数炼化,使得俞和神完气足,不但修为道行尽复旧观,隐隐还再涨起了一线。

但见俞和周身光影错乱,已然换上了一身崭新的道袍,他手按青剑,目现寒光,踌躇满志。

说也奇怪,俞和端坐在长生白莲之中,慢悠悠的向下飘了半个多时辰,但外面依旧是寂静无声。他被东皇钟一撞,下坠之势虽然快了不少,但过了如此之久,那些道魔两宗的修士断不可还未落到附近来。

难道金霞上人在半空中又耍了什么手段,群修还未落下,就横遭了劫数?俞和如此一想,有些隐隐害怕,莫非长生白莲外面已是血肉如雨?但他转念又一想,金霞上人和召南子就算手段通天,也不可能只这么一会儿功夫,就把朝阳峰上将近两万名道魔高手尽数屠戮殆尽。何况杜半山和宁青凌都有先天至宝护身,而诸如蜀山掌教邢天、青城掌教丹清子、卫行戈、十殿阎王这等盖世高人,也都自有重宝在手,绝非是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而且跌落下来的群修中间,还有五岳仙宗的弟子,若用东皇钟一举镇杀,那华山老祖的辣手无情可就委实有点耸人听闻了。

俞和心中胡思乱想,盼着早早落地,他好一探究竟。急切之下,他将神念分化作千丝万缕,透过层层叠叠的莲瓣,向四面八方探去。这全力一探之下,俞和愕然,方明白自己早早生出行将坠地之感,却迟迟不着实地的缘由。原来外面的那股浊气,活像是沉淀了万万年的湖底老淤泥,浓稠厚实无比,两仪元磁离合剑丸像是在一对在泥土中缓缓钻行的蚯蚓,而长生白莲居然在是一分一分的徐徐落下。

从长生白莲自行显身护主到现在,足有半个多时辰过去,仅只落下了十丈不到。

不知尽头的枯燥等待,最使人焦急。俞和有心收回长生白莲,可这件法器不知怎的,就是不听使唤,它还隐晦透过器灵交感,把“外面凶险无比”的意思连连传递给俞和。

又过了约莫一柱香时分,下面终于传来一声闷响,莲台微微震动,亿万莲叶徐徐展开。俞和知道终于这是接着了地气,他长身而起,张口一吸,南帝长生白莲与两仪元磁离合剑丸化作三点莹光飞回,但并未直径纳入关元内鼎中温养,而是压在舌尖下蓄势待发。

只见俞和双目中神光湛然,屈膝半蹲,含胸收腹。他右手反握青剑,置于背后腰间,左手垂在身前,虚按地面,摆出了个“夜战八方藏刀式”。

饶是俞和提前设想了周围可能出现的种种凶险,并且甫一现身就摆出守势戒备,但他千小心万小心,可就偏偏还是算漏了一点。当他张口吞回南帝长生白莲与两仪元磁离合剑丸时,一缕灰蒙蒙的浊气也被吸入了胸腹之中。紧接着俞和提气作势,这缕浊气须臾间顺着任脉沉入关元内鼎之中,异相骤生。

然而俞和并未查觉到这缕浊气入体,在他紫宫穴中的万化归一大真符也全无半点儿动静,只是有一股热流自会阴生死窍起,顺着背后督脉逆行而上,过腰间命门,穿灵台神道,由大椎而上,直灌百会顶门。

凡这股热流所经之处,筋骨抽动,皮膜汗涌,刹那间俞和背上的衣衫就湿尽了。但一片热汗流出,俞和忽觉似被仙灵之气伐毛洗髓了一番,遍体轻松通泰,血脉奔流,真元在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中循行的速度骤然加快,肉身之中似乎有数条长江大河在滚滚流淌。这趋近还丹大圆满之境的道行修为,猛地拔高了一大截,仿佛只消抬头一吸气,就能将玄丹吞入腹中。

俞和心中一惊,又是一喜,而这种喜悦转眼间弥散周身,似乎亿万个毛孔都向外透着喜乐气。关元内鼎像是被泼入了火油的熔炉,龙虎丹火烧得一颗内丹奇光四射,一股又一股的精纯真元贯注四肢百骸,一息未平一息又起,让俞和有种“天下英雄豪杰尽可一战”的感觉。

随着力量的攀升,一丝心火渐起,霎时间成燎原之势,炽得俞和双目泛红。他想要仗剑杀人,他想要快意恩仇,一张又一张面孔掠过眼前,令他恨不能斩之后快。先是华山老祖金霞上人,然后是大群赤胡傀儡修士,接着居然是罗霄天罡院大师兄夏侯沧,还有虎伏铸剑庄的雷溪老人,夺剑之恨的丹崖派洪老道,最后俞和竟然看见了东海海外的摩明云宫,在那座参天孤峰上,一道接一道的人影闪出,俱是对着俞和指指点点,揶揄嘲笑。

所有的人影汇作一道,正是口含冷笑的陆小溪。

当陆小溪的身影浮现在俞和的眼前,俞和猛地浑身一震,额前冷汗如珠,手捧心口,以剑拄地,大口大口的喘息了起来。

直到这时俞和才猛省,暗知自己肯定是受到了这处古怪之地的影响,情形已然大为不妥。他强行闭住了五感,由外息转内息,朝后跌坐在地,用力扳着腿,摆出五心向天的姿势,眼观鼻眼观心,口中急颂《清净坐忘素心文》,要将识海中穿梭如雷霆闪电般的种种戾念尽数斩断。

高高悬在识海之中的六角经台,霎时间放出万丈青光,将俞和周身上下照了个尽通透。

忽然间,这件神妙无方的宝贝朝上一纵,竟然穿出识海,消失得无影无踪。俞和来不及诧异,就觉得自己的颅顶天门上似乎被六角经台硬生生的撞出了个孔洞,一滴甘泉从天外莫名处来,自那小孔中滴入识海,化作一片甘霖,登时将熊熊心火浇灭。周身经络中的炎炎之意渐褪,一身重归清宁平和。

眼见俞和的手臂与脸颊上,原本爬满了浮凸的青筋,模样甚至狰狞骇人。忽然他把头一仰,身子一抖,汗出如浆,从鼻孔中喷出两道灰蒙蒙的浊气,那鼓胀如球的道袍才渐渐平顺下来。

真元自行运转了九大周天,俞和吐气收功。历经了这一番古怪而凶险变故,他终于窥出了一些玄机。沉积在这无名之地中的那片浊重元炁,端是一种厉害无比的物事,恐怕还真是传说中“先天浊炁”。

这股浊气的确会对炼气士的肉身小五行,产生极大的裨益,如祭炼得法,甚至能令人在呼吸间易经换骨伐毛洗髓,立得逆转先天。但其中暗藏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恶意,此恶意非是秉生灵之戾念而起,却是混濛将分为分时,萌生出来的一丝先天恶念。

道生一,一生两仪,既然开天辟地衍生出最初始的大功德大善业,那么在其阴影之中,便亦有恶业化生。这股先天恶念与先天浊气相亲相近,后演化成了五大天地劫数,然不知因何缘故,居然有一小股沉积在这处朝阳峰下的无名之地。

若是有上古大神通者来此,自可采撷这道先天浊气,稍加祭炼,立可成就一件了不得的魔道先天重宝。但被寻常炼气士纳入腹中,浊气一化,修为大涨,先天恶念也就随之而起,将人的喜怒嗔贪痴无限放大。那些埋藏在心底里,淡忘在记忆中,关乎**与仇恨的星星之火,霎时间化作焚身怒焰,教人神智癫狂,直欲将心中芥蒂统统斩尽。

俞和甚至怀疑,那位设计将群修陷落于此无名之地的华山老祖金霞上人,亦是被这浊气恶念所蚀,这才倒行逆施,有了今日之举。试想一位苦修千年,道高德隆的正派耆宿,怎可能会有这等惊世骇俗之恶,想要坑杀万余同道?

想到此处,俞和又开始担心宁青凌的安危,也不知以伏羲琴之力,挡不挡得住这无孔不入的先天恶念?尤其是他方才恍惚间望见陆小溪的身影,心神剧震,这才猛然自省,可知陆小溪依旧在俞和的心中难以磨灭。

摇了摇头,苦笑数声,俞和自觉对小宁师妹又多了几分愧疚。

为今之计,自当是尽快找到自家师妹的下落,然后携手破劫,同从这无名之地里逃出生天。俞和打定主意,提起落在膝边的青剑,当他的指尖触碰到剑鞘上缠绕的细软发丝时,心中的挂念愈发急切,背脊使力一挺,便腾身站了起来。

这时,俞和才看清了他站立之处周围的情形。

四面八方尽是灰蒙蒙的浊气,眼望不穿,神念也不可透入其中,不知这里到底是地下的空穴,还是一道深邃的地缝,亦或是别的什么所在。只有俞和自己身外一丈方圆,浊气略显淡薄,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头顶上隐约有团恹恹无力的黯淡白光浮动,仿佛离地有无穷高远,不晓得那是落下来的洞口,还是别的什么古怪物事。低头看脚下,靴底踩着一片锈迹斑驳的铜砖,砖面上雕着古朴的象形花纹,大凡都是些形貌怪异的飞禽走兽之类,每块方砖长宽尺半,正好是常人一步一砖。

俞和用剑鞘轻敲铜砖,传出沉闷的笃笃声响,可知铜砖下面并无空处。这里无有日月星辰,也感应不到五方五行,故而分辨不出方向,俞和试着朝前迈了一步,前脚刚落下,眼前所见立时有了变化。

正对着他迈步的方向,那凝实如壁的浊气突然自行左右一分,露出一条丈许宽的甬道。地上的铜砖也一直延伸了出去,不知彼端通向何方。隐约约的,俞和觉得有些许气流扑面而来,似乎在告诉他前面或有出口。虽然俞和已然粗通了将先天恶念逐出肉身的法子,但他还是不敢放肆的抓把风来嗅嗅虚实,可仅凭目力视物,堪堪望到百步之外,就再看不真切了。

俞和又试着朝前走了一步,那种微风扑面的感觉更鲜明了一点,而且似乎有些含混不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