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笑八仙之吕洞宾传奇-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20章西有如来;东有吕阳!

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众位帝王悉心而治,经过几代苦心求治,将个偌大的长安建得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人烟密集如水,繁华热闹如流。

吕阳在云中观看良久,不敢在城里降下云头。金光一闪,在城外泾河岸边现了身形,抬眼见一条大河清光荡漾,水声震天,波翻浪滚有如一条玉带绕长安城而过,和风习习,水鸟翩跹,却是一处极美的所在。

望着这条泾河,顿觉心旷神怡。将头点了几点,吕阳心中叹道:这泾河便是一切祸乱开端啊!凝视良久,心中默默计算不停,举步便往城中而去。

进得长安城中,果然历代帝王定都之处,繁华不与别处相同。找个路人打听得知此时已是贞观三十八年,不理会那人奇怪目光,吕阳暗暗称奇。

按照自已知道的历史,唐王李世民本该于贞观十三年因泾河老龙犯了天条,玉帝下旨命魏征斩首。这里头本来没有李世民什么事,可是这老龙好死不死的遇上西方派来的观世音菩萨,指点他一梦去求李世民向魏征求情,李世民怜他被人设计,情有可原,脑子一昏,便允了他所请。

第二天午时三刻,李世民拉着魏征下棋,本以为这样就可以错过时辰,救得那老龙性命,没想到魏征在午时三刻时打了一个盹,一梦到了斩龙台。剑光一闪;老龙是嗝屁着凉,一命归阴。要说这西方技不止此,设计杀了老龙不算,更在长安城内下起了滔天血雨,半空中一个偌大的龙头丢进了皇宫内院,吓得宫外宫中人心惶惶。那老龙更是怨气冲天,阴魂不散,从此李世民日夜被老龙逼着索命,终于一病不起。

想到这里,吕阳不禁冷笑出声。这一切在他看来,就是佛门加上天庭再加地府演的一出好戏!贞观之时,人人好道,西方教更命佛教不久,其根远在西土。虽然各地也建有寺庙,香火也是鼎盛,但是终究不如玄门年代久远,深入人心。时下可以说是修道者众,修佛者少。

当今唐王李氏,自高祖登极建位,因为李姓,便奉太上老子为自已宗祖,信奉玄门好道。这官场之中上行下效,人人以玄门中人居之。佛门要想大兴东土,必须先从当政者身上打开口子,所以,李世民很不幸的中枪倒地,在他病逝之后,佛门联合天庭之后,再次联合地府,继续上演了一出还阳赠寿的戏码。

地府魏征好友崔钰,带着李世民游览了地府风光,还将佛家的善恶因果之论大大灌输了一遍,后更严肃的指出:你李世民这个皇帝当得不光彩啊,你逼爹篡位,杀兄灭弟,这些冤孽不够,又把李世民杀得那些三十六路烟尘,七十二处草寇的魂魄都搬了出来,提头断手,满身血污的把个李世民吓得要死要活。

就在这时候,忽然论调一转,想要解除这些冤孽,没有别的法子,指望你玄门祖宗是没有用的,上西天取经吧,只有上西天取经,不但给你再加二十年阳寿,从此还保证你大唐国运昌祚,永世其昌。这一切种种让李世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信佛教,得永生!

事到如今李世民还有什么可说的,蝼蚁尚且贪生呢。为了还阳,当下不住口的允了崔钰所说,于是乎还阳入体,重掌乾坤。西游之事,由此轰轰轰烈烈发端。

想到这里,吕阳不禁摇头;果然是用了尽了心计;费尽了功夫啊。看这城中熙攘,一切如常。心中稀罕;现在已是贞观三十三年,正是地府生死簿上李世民阳寿之极。

思来想去,吕阳眼中意味越来越浓,心里明白,看来老子一眼认准了自已,也不是没有道理。呵呵一阵冷笑,吕阳便在城中转悠起来。一个是观看风土人情,二个在这长安繁华之处留心打听一个算卦之处,吕阳隐隐有种预感,这一切的发生,都不会离自已太远了!

且不说吕阳不急不躁,日日在这长安城里留连玩耍,再说西方极乐之地,佛门灵山之上雷音寺。

自那日如来一缕分神,从墨瞳手底下将张果老与蓝采合二人夺下带到西方。那缕分神被墨瞳魔火炼烧,勉强到了灵山脚下,便再也支持不住,化成灰烬飞散。

如来本尊早知知道,命山脚玉真大仙将张蓝二人送到雷音寺,吩咐阿难,迦叶带到后边精舍好生照料。张果老与蓝采合二人清醒过来,发现不见了何仙姑,打听之下才知何仙姑已落入那神秘人手中。二人想起极雪峰上遭遇的惊心动魄,都是后怕不已。

盘坐在千叶莲华宝座之上,如来蹙眉入定沉思。自从接引准提二圣将西方教正式改名佛教后,没出三日,便被老子与元始上门责难。元始更是手持盘古幡,杀气腾腾。准提虽然不忿,但是因为接引被元始先前所发的混沌神雷伤了本源,如何能是这天道第一第二两人的对手,无奈何,只得依了老子所言,从此退出佛门,等闲不准再插手佛门之事!

从此就有了佛门中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佛治世之说。这过去佛便是阿弥陀佛接引圣人,这现在佛便定了西方灵山至尊释迦牟尼佛如来。未来佛便定了接引亲传弟子东来佛祖弥勒。即成过去,便管不得现在。老子见目的达到,畅心大笑,拉着正在恶狠狠与准提大眼瞪小眼元始回归混沌大罗天。

老子的意思很明白,即然接引准提成了过去佛,那么佛门一切就由现在佛如来说了算。佛门现在的事,你们二圣不得插手!如果这样,那么一切好商量。但是只要你们动手,那么对不起,混沌神雷元始会用,老子更会,想尝尝么,你就放马过来!

老子与元始的强势逼人,接引与准提气得倒仰。不过这二人都是能吃能装的货,要没这两下三下隐忍功夫,那有今天的佛门大兴?再加上接引圣人本源大伤末复,只得将这一肚子窝囊气吞下。

让二圣欣慰的是,如今的如来,已成大器。圣人之下第一人的名头,那可是实至名归,不差分毫,更兼他智慧如海,二圣万年辛苦,佛门底子打得厚之又实,如来只要按步就班,稳定发展,那么佛门大兴之期,指日可待。

等到大兴之后,佛门气运自然暴涨,到时接引得大教气运相助,本源便可自动修复,法力道行自然可以再上层楼。而且有了大教气运护身,便有天道护佑,到时老子与元始功行再高,法力再强,也不敢上门滋挠,等那日便是二人扬眉吐气之时!

想到这里,二圣相视一笑。在老子与元始离开之后,随即关闭清寂天,一同闭关修炼养伤不题。得知二圣动作,老子捻须长叹,元始怅然不语。

对于西方二圣打的主意,老子心中有数。不过却也没有任何办法,上门兴师问责,可一不可再!要说老子法力神通自然是诸圣之冠,可是圣人元神寂托天道,打是打不死的。不过是落落面皮的事,现在面皮对西方二圣来说,那是最不值钱的物事,对于这样的圣人,老子也只能望洋兴叹,空有一身法力神通,徒呼奈何。

眼下佛门打的主意,明成就是指望下界的准圣如来。想到如来,老子眼中精光频闪,这个如来来历神秘,一身法力神通已达准圣八境。老子元始每每论及,思及自已门下弟子,眼下论修为也只有玄都**师堪堪能敌,要论计谋,玄都**师天性真纯,却是远远不及那个如来了。

想到此处,老子与元始虽然概叹玄门人才凋零,但没怎么慌乱。二圣也不是没有准备,他有如来,咱有吕阳啊!吕阳虽然修为不高,难得是这个小子智计百出,心思万变,想到他种种出人意料之举,着实让人防不胜防。有这么个人在下界,想必那如来也会头痛的紧。

二圣别无他法,鸿钧道祖不现,圣人禁足之令不消。二圣眼下能做的,也只是紧紧看住这西方二圣,不让他们背地搞小动作,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只希望吕阳能不负他们重托,创造奇迹出现了。

第121章西游大计今日始!

如来在灵山之上沉思三日,微微睁开法眼。示意贴身二大弟子阿傩,迦叶,撞响金钟,敲动玉磬。钟声响彻天地,钟声惊动佛门众人,知道佛祖见召,不敢怠慢,一时间无尽祥光,遍地旃檀由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四大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娑罗双林之下静等如来佛祖法召。

见众人来齐,如来端坐千叶金色莲台,现出万丈金身。顶上放出自身苦修舍利元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天龙围绕,花雨缤纷。佛众见了如来这般**,俱都自叹不如,皈身礼拜,赞叹不已。

如来开金口道:“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众佛子听得是云山雾罩,不知佛尊所讲为何。不管听懂听不懂,大家心里明白,叫好就没错!顿时欢喜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见众人诚心皈服,心里大是欢喜,如来开口对众佛子道:“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恶,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如来口中所说四大部洲中的北俱芦洲是妖族的目前的栖身之所。巫妖劫后,妖族退出天地主角,天下无处可以容身避祸。是以女娲出面将自已妖族子孙安置在极北苦寒的北俱芦洲,休养生息,这北俱芦洲冰天雪地,人烟稀少。众圣得知也不都不以为意。

四洲之中,唯有南部赡洲人烟最多,范围最广,如来今朝亮剑直指核心!众佛子菩萨俱都竖起了耳朵,知道如来所言必有下文。

果然,如来再开金口道:“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佛众闻言,一个个合掌称善,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

如来道:“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怎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若是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却不是好事!”众人一听,交头接眼,议论纷纷。

佛门是清静之地;见众人大声喧哗,如来心生不喜,高喧一声佛号,有如金钟大吕,嗡嗡做响,声彻天地。众人登时止了喧哗,听如来讲道:“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之人。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天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说完眼望四周,巡视众人,缓缓道:“不知那位可愿亲身下凡一次?若是得以成功,倒是一个滔天的功德!”

话音刚落,有二人齐声应答道:“弟子不才,愿去东土一行!”如来慧目望去,见有二人各自出班礼佛三匝,合什行礼。

如来一怔,出来这两个人是谁?一个是枯皮老瘦,两道寿眉长可及地,身披大红金线袈裟,手持紫金钵盂,寿眉中精光闪动,童颜下嘴角带笑,正是新封的燃灯上古佛!

这燃灯大大的有来头。他本身是先天一副寿材成道,说好听点叫灵柩,难听的就叫棺材。因为化形之时,他的棺材本体前一盏伴天灵宝,正是天地冥三灯中的灵柩灯,所以法号燃灯。

开天后道祖教化万方,燃灯也曾和诸圣一同在紫宵宫听道,有师兄弟之谊。玄门阐教风光之时,燃灯投身阐教,依附于元始天尊,执弟子之走,效奔走之劳。

因为他的身份不同。元始也不敢收他为弟子,只得给他安了个阐教副掌教之职。但是这燃灯却管元始叫老师,阐教门十二金仙又管燃灯叫老师,总之是一笔糊涂之至的烂账。

燃灯在阐教身份古怪,众人明面上尊敬,暗地里对他十分不齿。而元始天尊对他却是若即若离,心存疑虑,时加防备。元始门下弟子都有诸多灵宝,相对于燃灯来说却是寒酸的可怜;只有自已相伴相生一盏灵鹫灯,再就是自已得自分宝崖的一个紫金钵盂。

别说灵宝了,元始天尊却是连根毛也没给他,时间一长,心生反意,封神之时,与准提结交,二人一拍即合,就有了后来燃灯叛向西方之事。

因为其在封神中取得赵公明的二十四定海珠,在佛门成立后,燃灯将此宝献出,化成二十四诸天,用来安置西方天龙八部。功果无量,再加上他身份尊贵,所以得以加封燃灯上古佛,地位超然,在灵山之上,也只有如来和弥勒差相仿佛。

见燃灯出班,如来眉头微不可见的轻轻一皱,再看向那边一人!见此人面如满月,智满金身,肩披绣带,身裹素袍。手中执定羊脂玉净瓶,瓶中杨柳年年青。正是在东土普陀山落伽洞修行的佛门四大菩萨中的观音菩萨。

这观音菩萨前身便是元始门下十二金仙中的慈航道人,在九曲黄河阵中,被云宵用混元金斗号削去顶上三花,绝了胸中五气,成了一介凡人。又是准提,事后悄悄以西方**相赠,慈航这才得以恢复修为,封神后,随着燃灯一起来到西方。从此东方少了一位大能,西方多了一位菩萨。

见了这种情况,如来为难了。这两人都是神通广大之辈,要说是前去东土,都是可当大任之人,左右难定,一时间不由得费了沉吟。

燃灯为人最是机智,心计阴沉。要是这没两下,当初开天之时比他能的人海了去了,可是一个个下场现在如何?不是道消身陨转世,就是化为劫灰不见,曲指算来也不过只有区区几个人,还在逍遥于世。

说起来历次大劫燃灯都能得以平安渡过,不能说他福缘不厚,但是也和他平日见风使舵,趋吉避凶,也是大有关系。

本来以为自已献出灵宝定海珠,化成二十四诸天,成就一方西方中央婆娑世界,燃灯满心以为自已之能之质,必定会被封为这灵山之主,掌一教大宗,没成想,到头来这方尊位竟然落到如来头上。

这让他如何心甘?燃灯心头怒火熊熊,待要上清寂天询问准提,奈何清寂天已经紧闭,不得其门而入,只得含恨归来,日夜思想该如何翻身。

今天如来说出要往东土寻找传经之人,燃灯眼睛一亮,不知怎么,听完这话他心神大动,燃灯大喜,知道此次东土之行若是自已抢得出行,必定会有无上功果。所以不再迟疑,一步便踏了出来!

满心以为,自已出现,这佛班之中还有何人敢与已争!事实也真如他所想,佛门之中今时不同往日,人材济济,看出东土之事大有机缘的人不知凡已。只是这燃灯出班一站,众人心中都是一片冰凉,嘴上不言,心中都在暗骂:这老不死的,有好事就象苍蝇知味,第一个便跳了出来!

可是不但燃灯没想到,众人更没想到,这不显山不露水,一向低调的观音尊者今日跳了出来,要和燃灯争这个东去资格。一时这场中肃穆,鸦雀无声。众人双手合什,闭目不语,心中却都在暗笑: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第122章清静之地多算计!

见观音出班与自已相争,燃灯寿眉抖动,望向观音眼底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色,瞬即隐去不现。低眉合什笑吟吟看如来如何决断。如来看看燃灯,再看看观音。沉吟片刻开言道:“燃灯佛祖道法高深,智珠**,本来是这个寻访东去传法的无上人选。。。”

这话一说,燃灯心中大喜,双手合什,口中接连谦逊。眼角瞟向观音时便带上了一丝不屑。听如来这么说,观音却不喜不悲,脸色岿然不动。二人神情,各色不一。燃灯的得意和观音的沉稳,那能逃得了如来的法眼。

轻轻叹息一声,心中已有了决断:“但是!我们佛立新立,诸般纷杂,百事待兴。本座身边万万少不了燃灯佛祖相助。再者,观音尊者道场便在东方,若是由他前去,也可便宜行事,诸位以为如何?”

下观众人一听,得,这就拍了板了。如来都说观音好了,众人又是一阵拍手,欢喜赞叹不绝。

听如来这么一说,燃灯知道大事已去。心中愤然:嘴上说得好听,别人不知道还以自已在这佛门多么受重用呢,实不知自已就是挂了个上古佛的虚名,每日也就是在自已的元觉洞中打坐念经。

这时燃灯心是忽然升起一丝悔意,想当初他在阐教之时,虽然元始对他多方猜忌,但是自已手握实权,十二金仙虽然心里不服,但是还要听他调遣。可如今自已居西方空担了这个风光虚名,论起权柄风光,却远不如昔日!

燃灯为人深沉如海,这一时心内惊涛骇浪,脸上却是波澜不惊。大事已定,多说无益。双手合什,谢过如来,深深看了观音一眼,默默无言,归班静坐。

见如来选了自已,观音依旧神色不变,镇定自若。做为接引圣人左胁侍者,观音早就得到了接引传信,知道这场天大的功德,必定要落在自已的身上。看到燃灯记恨的眼神,观音在心底冷笑一声,缓步上前谢过如来。

如来点头道:“观音尊者此去东方,不可行走宵汉。要在半空之中缓缓行走,默记行程之数。再者,路上若遇上些积年的妖怪,也可收归门下,与那取经人做个护卫。”如来话中积年的妖怪指的是那个,观音自然是心知肚明。

大事议定,观音带了弟子木叉就此东去,果然没用遁光,只用半云半雾,慢慢行走。等他走远,如来将众佛子遣去,又命阿傩将张果老与蓝采合叫了过来。

二人在已灵山有些日子,每日在后山精舍之中练功将养,伤势已经好了大半。听得如来见召,不敢轻忽,连忙上殿恭敬见礼,静立一旁听候吩咐。

如来温言道:“接引圣人原以为让你们三人合练三星锁阳术,一可保得你们法身不失,日后可我佛门东进放一异彩。二是可以牵制东华帝君转世之人吕阳寻回自身本源,免留后患。没想到,变生肘腋,事到中途,魔主墨瞳横生枝节,出手干涉,此人一代魔尊,有他出手,却是极是难缠。”

张果老与蓝采和听得连连点头,这才知道,那天极雪峰顶的那个神秘人竟然是魔主墨瞳,难怪法力如此之高,二人思之心有余悸,相顾骇然。如来缓言道:“是我拚着毁去一具化身,费了无尽功夫;才救得你们两个回山。可惜的是,那个女娲圣人门下弟子何氏女修却被他掳去。。”说到这里轻轻摇头叹气,悲悯之色大盛,如来这番半真半假的情深义重,把个张蓝二人感动非常。

如来接着道张果老道:“当日我曾有言,你有功之日,我便收你为弟子,如今事虽不谐,但非你之过,今日我便收了你入门罢!”

一听此言,张果老有如五雷轰顶,震得他心神一阵激荡。他平生最恨自已出身卑鄙,虽然自已努力刻苦向上,却不被众仙所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句话张果老可是身有体会,尝尽苦楚!,

而如今自已竟能被圣人之下第一人收为徒弟?这可是自已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事啊!张果老顿时眼泪鼻涕飞流直下,心中是千情万愿,口中哽咽难言。边哭边跪在地上行了拜师大礼。

蓝采合在一边也是眼露羡色,能让如来收成弟子,也不是一般的福缘。如来脸含微笑,轻轻拂袖,张果老只觉有手相扶一般,顺势站起。如来温言道:“你虽正式入了我们佛门,但是也不必另改法号,还叫张果老便是。”

张果老微微一愕,本能觉得那里有些不对头,伧促间也想不起来,只得点头称是。

放下了张果老的事情,如来转头对蓝采合道:“这位蓝道友,你可即日回归天庭,替我多拜上玉皇大天尊。说我不日便去拜访”

听说玉帝召自已回去,蓝采合不敢多待,连忙告别如来,张果老,驾彩去回天庭面见昊天上帝去了。等蓝采合走远,如来将身边伺候的阿傩遣去。空旷的大雄宝殿之上,只有师徒二人相对伫立。

伸手将张果老招到近前,低声说了一番言语。再看张果老脸上神色变幻,先是迷惘,后有恐惧,再到最后慢慢变得坚定。如来说完望着他的双眼道:“如此,你可听清楚了?此事关系我西方大兴,不可有半分差池。”

张果老深深吸了口气,对如来道:“师尊尽管放心,小徒这就依命行事,能为我佛门尽心尽力,为师尊分忧,正是弟子力所当为之事,不如此怎么能报师尊数次相救大恩?”

如来闻言大喜,微笑道:“你有此念,为师甚是欣慰。”接着道:“你此去东土,为我佛门东进铺平道路,若得成功,你功劳甚大。只是东土玄门对我佛门颇我岐视。你身上只有我当日所赐的一枚保命玉符,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用。“张果老点头应下,伸入入怀,摸到那枚仅剩的玉符,想起这三枚玉符时间不长,救了自已两命,惊险之处,不胜唏嘘。

如来伸手从怀中取出一枚尺样物事,递与张果老道:“此宝名为九天元阳尺,乃是我多年随身行道之宝。可攻可防,攻有九天倒置之力,防有紫气金花护体,此物再加上我先前赐你的鱼鼓;便是遇上什么不测;也可有一战之力。你现是老阳之身,这九天元阳尺是至阳之宝;正合你用,你多加祭练,对你本身道行也是极有补益。”

张果老跪倒在地,高举双手,接过这九天元尺,触手便有一道元阳之气传入体内;热哄哄极是舒服,勾动自已体内老阳本源,心下狂喜,知道此物比之自已先前的断玉双勾高了不知几许!先是被如来收入门下,后又得九天元阳尺这样的好宝贝,张果现在幸福的都不知南北东西了。

勉强压下心头狂喜,听如来叮嘱道:“你此去东方,一切须按我所嘱,配合观音尊者行事。你生性仔细谨慎,只要多加小心,一切可保无虞。为师在西方静听好音便了。”

听如来这样说,张果老连忙俯仰在地。口中道:“小徒身受师尊这般大恩造就,弟子在发对天盟誓,此去东方,必定完成任务,助我西方大兴。”如来点头微笑道:“如此为师便放心了,事不宜迟,你即刻便往东方去罢。”

遵了师命,张果老离了西方灵山,驾祥云便往南瞻部洲而来!待他走后,如来身后现出阿傩迦叶二人,阿傩合什向如来道:“师尊,此人异类兽心,将此重任交给他身上,还不如派我二人前去呢。”说完噘起了嘴,甚不高兴。

如来微笑道:“为师苦心,岂是你二人能够明了的?现在我们西方佛门新立,一时间风头无两,正所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看着风光无限;实则招人妒恨。东方玄门现在虽然衰败,但是大能之辈却比比皆是。若是你们二人前往东方,只怕还没成事,便要被人识破根本,到时误了我们佛门大事,你等可担得起那份罪过吗?”

一番话说得阿傩低了头,红了脸向师尊告罪。伽叶一脸了然,拍手佩服说道:“师尊好算计;张果老汲汲无名之辈,好在修行万年,心性狡猾多疑,妖也做过,神也做过,派他去东方,确实是不二人选。”

听迦叶大拍马屁;如来微微一笑;闭目入定不言。阿傩见迦叶卖乖讨好不成;心下大喜;伸头就向他做了个鬼脸;迦叶又羞又恼;轻哼一声;赌气转过头不去理他。

第123章大风将起乱象现!

吕阳在长安城里日日游荡,四处寻访,费尽心机,可就是没找到自已要找那个人。无奈之下,这日来到城外泾河岸边散心。眼望一条大河,急流拍岸,滔滔浪水,耳畔清风缓吹,美景怡人,顿觉心胸开阔,心中无尽烦忧一时竟然抛之脑后。

就在这时,江边大路边来了两个人。一个手提斧绳,头戴斗笠,一个身背网篚,手中执竿,携手大笑而来。这二人一个樵夫,一是渔翁。一路谈笑而来。

只听那樵夫道:“老友,你我水陆有别,这山路有凭,水深无依,你却是要小心一二啊。”说完哈哈大笑,那渔夫便有些不高兴,反嘴道:“你我相伴多年,你打柴我打渔,并不相扰,今日为何红口白牙的来咒我?我和你讲,我如今有高人指点,每日出去必定网网满载,你就等着眼红吧!”说完赌气离了那樵子,二人分道扬镳。

樵子与他几十年交情,见他一句玩笑话便恼了,嘿嘿一笑,也不生气,唱着山歌转身上山打柴去了。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吕阳本来在一旁笑嘻嘻看着这两位死掐,忽然被这渔夫一句话,吕阳心中蓦然一动!见那渔夫越走越远,连忙上前几步道:“这位大叔且慢,在下有几句话要问。”

那渔夫正窝着气急步前行,忽闻身后有人叫唤,转身看时,却见一个青衫少年,眉清目秀,笑容可亲,顿时心生好感,放下肩上网筐,温声道:“小哥,有何事尽管问来?”

吕阳先施了一礼,开口道:“大叔,刚听说你有高人指点,可以网网满载。不知那位高人现在何处,小子家中有事,闻得长安城里有一高人,可惜只闻其名,不得其踪,不想今日遇到大叔,希望大叔诚心指点,在下若是有缘得见那位高人,必有厚礼奉上。”说完恭敬的施了一礼,其意甚诚。

那渔夫甚是爽快,见吕阳一表人材,心中很是对眼,听他说完来意,一摆手道:“嗨,我还以为什么大了不事,原是这样。谢礼什么再不必提起,这位高人是前几日才来此地的,名字不知,高姓一个袁字!”

吕阳一听这个袁字,眼前顿时一亮!这才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不功夫!自已千辛万苦找的就是这个姓袁的!渔夫见吕阳神情大异,只道他急着找到这位高人。当下哈哈笑道:“此人来的时日不长,可是身上却有真本事,起得一手好课!那日他与我讲,让我在何时何日何地下网,保我网网不空。当时我也不信,不料一连三日,无有不准!如今他那卦馆,每日来人川流不休,你若要找他,却须明日趁早吧。”

说完背起渔蒌,对吕阳道:“要问高人何处,你只要去那城西大街一望,那人最多最挤的地方便是!”说完哈哈大笑,转身离去。

望着渔夫远去的背影,吕阳这才从狂喜中醒了过来!看来历史并没有改变,该发生的一切还是发生了。自已在这城里转悠多少天了,都没找到这个卦馆,没想到机缘巧合,在这泾河岸边得了消息。

吕阳也无心再去玩赏景色,金光一闪,化成轻烟一缕,无声无息消失在空中。这一点也看出吕阳法力神通大进,这一手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遁法,深得造化精妙,足见高明。

就在吕阳消失瞬间,那泾河里忽然翻起一朵水花,水底现出影影绰绰一个身影,淬起一个浪头消失不见!

天下江河湖海,都由龙族驻守。这泾何绵绵千里,自然有龙王守护,有龙王便有水族,刚河边那个翻起的浪花,便是这泾河龙宫的巡河夜叉。这也叫该着,吕阳与渔夫这一番问答,被这个夜叉一字不拉全都听到耳中,大惊之下,急速来到龙宫,求见龙王。

这泾河龙王也不是凡辈,乃是当今龙族正宗西海龙王敖闰的亲妹夫。这日老龙正在河底龙宫与众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