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好事多磨-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姑姑听了,非常失望的样子。
“要是不打紧的事,可以跟汪妈妈说说。”沈穆清笑道。
杜姑姑笑意勉强:“不,不用了。”
沈穆清却是心里一软,想起自己当初在公司时……有些事,对那些有家庭背景的人来说是小事一桩,而对那些草根出身的人却是难于登天。她不由道:“要不,姑姑跟我说吧!我瞅着机会跟太太提提。”
杜姑姑犹豫良久,才吞吞吐吐地道:“我去看了我妹妹。她身体不好……我这几年也攒了点银子,想在外面置个宅子,把我妹妹接过去……只是她还在内务府里挂着名……想求太太给个恩典……”
沈穆清暗暗吃惊。
宫女除藉这件事,可难可易。就算是遇到了大赦,也要在内庭走些门路才成……现在杜姑姑要给她的妹妹脱藉,别说沈穆清了,就是李氏,只怕也不敢答应。除非求了沈箴。而且还要沈箴愿意担这干系……可她杜涵就算是宫里出来的,对她沈穆清再好,只怕也没有这个脸面要沈箴去为她活动。更何况,去年宫里就放了一批人出来,如果杜姑姑走得通内庭这一关,还用着来求沈家……而且现如今宫里复杂着,谁知道她妹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惹不上该惹的事,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沈穆清还没有帮人帮到把自己家人也给搭进去的程度。她含含糊糊地道:“姑姑这件事,也不知道我家能不能使上力……我找着机会问问太太,姑姑也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门路不……”
杜姑姑和沈穆清相处的时候久,又以一个下位者来观察沈穆清,自然比这府里的其他人都知道沈穆清那看似坦诚亲切表像下的精明能干,她也曾经不止一次地感叹自己这个弟子的聪明伶俐。而这一刻,沈穆清的聪明伶俐全变成了一杯苦茶。
她无奈地解释道:“去年皇上得了皇长子,我妹妹在皇后面前服侍,没想着出来。谁知今年春上,她得了个吐血的毛病,吃了几副药也不见好,她主子出面在太后跟前求了个恩典,住进了慈恩寺。寺里清苦,常年吃素,又缺医少药的,实在是待不下去了,这才想着出来……不管怎样,姑娘总是帮我试一试……”说着,眉宇间竟然闪现出少有的哀求之色,“我一辈不忘姑娘的恩情。”
******
沈穆清到朝熙堂的时候,李氏正和汪妈妈在说话:“……他不来,我们去。总不能让人说闲话:弟媳妇死了,连柱香也没去上。也不要讲什么旧例了,让林进财拿五百两银子做丧仪,再各家按二两银子一份买些土仪一并带到太仓去,三姑六眷乡亲邻里一人一份……”
看见沈穆清进来,李氏放下了话茬,笑道:“杜姑姑回来了!手帕的事商量得如何了?”
沈穆清给李氏请了安,拿出花样子给李氏看:“想让太太给点新金,好销上去。”
李氏看了,连连点头,吩咐翠缕去拿二两足金的金子。
“用不着那么多。”
“既是时兴这个,你也给自己做块手帕。”李氏不以为然,笑着吩咐开饭。
李氏的话到提醒了沈穆清。
既然给镇安王王妃做了两块手帕,不如也给李氏做一块……
沈穆清笑着让落梅接了。
陈姨娘唤了粗使的婆子安桌,不一会儿,婆子们已提了食盒进来,陈姨娘和汪妈妈上羹安箸,就有小丫鬟进来通禀:“老爷回来了!”
屋子里丫鬟媳妇都蹑手蹑脚地退到了一旁,一个身材修长的男子就走了进来。
他戴着乌纱帽,穿着大红色纻丝罗仙鹤补子盘领衫,皮肤白净,面容清瘦,眉宇间隐隐透着股摄人的威严。因久居上位,又保养得体,年近六旬的沈箴远远望去不过四旬的样子,待走近了,脖子上松驰的皮肤透露出了他真实的年纪。
看见沈穆清,他立刻绽开了一个如春风般温暖笑容:“姑娘也在这里啊!”
屋子里的人除了李氏,全都屈膝给沈箴行礼,沈箴扫也不扫一眼,径直走到沈穆清面前,弯了腰,亲手把沈穆清扶了起来。
沈箴是个典型的封建男子,从来不管后宅的事,更谈不上陪孩子玩耍或是做出什么亲昵的举动了。尽管如此,有着两世为人经历的沈穆清还是能从很多细小抹节上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喜爱。
沈穆清笑着顺势而起,侧着头,笑着和他打招呼:“老爷下衙了!”
她长长的睫毛一闪一闪的,黝黑的眸子里透着慧黠,说不出的俏皮动人。
沈箴看着,只觉得什么不快都没了。
他笑得更灿烂了,摸了摸沈穆清的头,这才在陈姨娘的服侍下去更了衣,洗了脸,然后了镶木床坐到李氏对面。
“今个怎样?好些了没有?”他关心地问李氏。
李氏笑道:“多亏了皇太后赏的那天山雪莲,果真是好东西。我今天还下床在屋里走了走。”
沈箴吟道:“这东西虽然奇罕,但也不是寻不着。既然吃着好,我让如海兄帮着寻寻,他如今在镇安王麾下,打元蒙人,那边产这个。”
“也别勉强了!”李氏笑道,“两军交战,可别为了这小东西引起什么误会。我听说这几天朝堂上也不安宁,御史弹骇镇安王的折子不断,太后娘娘虽然留中不发,可也没有明确的圣意。我看,这事还是谨慎点的好。”
(有很多朋友问更新的安排,暂时每天下午的十九时左右一日一更,等忙过这几天侄女的婚礼会再作安排的。(*^__^*)……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
第七章 陈年旧事
更新时间2009…10…29 18:39:13 字数:3050
沈箴点头:“这个我晓得。”
李氏就把屋子里服侍的人扫了一眼,道:“有个事,我要和你商量商量。”
汪妈妈听了,一边给服侍的人递眼色,一边带头走了出去。沈穆清也机灵地跟着退了出去。
出了门,她看见丫鬟媳妇们都远远地站在穿堂里,正思忖着自己要不要也站得远一些才好,汪妈妈已吩咐橙香:“你陪着姑娘到东边的厢房歇着,夜里风冷,小心把姑娘给冻着了。”
橙香应了一声,带着沈穆清去了东厢房,而汪妈妈自己则立在了屋檐下。
沈穆清的脚还没有迈进东厢房的门,就听见身后传来“哐当”一声响声。
她惊愕地回头,就看见那张挂在门口的大红罗夹板帘子摇晃着,沈箴满脸怒气地走了出来。
沈穆清一时发懵。
在她的记忆里,沈箴和李氏从来没有红过脸,就是纳陈姨娘那会,也是李氏同意后,沈箴才把人抬进来的。今天这是怎么了……
朝熙堂的人也都呆住了,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惶恐。
汪妈妈可能听到了什么,沈箴一出来她就追着沈箴喊了一声“老爷”,而沈箴却看也没看她一眼,径直出了穿堂。汪妈妈望着空荡荡的穿堂就跺了跺脚,转身进了屋。
沈穆清怔愣了一会才回过神来。
她一路小跑进了屋,看汪妈妈正扶着李氏朝临窗的镶木床走去:“……夫人,您身子不好,到炕上躺躺,老爷那里,我去看看。”
李氏表情很无奈,摇着头,由汪妈妈搀着上了炕。
沈穆清见屋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服侍的人,上前去把引枕垫在了李氏的身后。
李氏见了,朝着沈穆清露出宽慰的笑容,又摸了摸她的头,怅然地对汪妈妈道:“这都过去十几年了……我总想着,毕竟是手足,老爷虽然口里不说,心里应该渐渐释怀了才是。没想到,他如今还记着……”
沈穆清听得一头雾水。
汪妈妈却皱了皱眉头:“您也犯不着为这事让老爷心里不痛快!”
李氏就嗔恼地望了汪妈妈一眼:“我这不是怕他说我针眼大个心吗?谁知道,他比我还记恨。”
“您这也不能怪老爷。”汪妈妈给李氏倒了一杯清水,“想当初,老爷被贬那会儿,二老爷生怕受了牵连,前天得到信,第二天就请了族里的长辈分了祖产,等老爷要用钱的时候,他又逼着您低价把田产抵给了他。”说起陈年旧事,汪妈妈和李氏的神色都有些不自然。
这些事,沈穆清却还是头一次听到。
她静静地立在一旁。
李氏接过清水喝了一口。
汪妈妈声音有些哽咽:“别人说,男人是铁打的心。可二太太一个妇道人家,心肠却比男人还狠……当年银哥病了,向她借十两银子看病,她都不借……要不然,银哥哪能那么小就去了……”汪妈妈用帕子擦着眼泪,“如今她家里乱七八糟的,老爷不愿意为她出头,说来说去,老爷还不是在为您争这口气。您去劝老爷管这事,别说是老爷,就是我心里,也过不去……”
李氏的眼睛也湿润了:“我哪里不知道。可这些年,二老爷家里不安生,族里的长辈话里都隐隐透着责怪老爷的意思,说是老爷不顾手足之情,没有照顾好二老爷。常言说的好,人言可畏。这次二太太死了,二老爷连信也没给我们报一个。知道的,说我们不晓得,不知道的,说我们眼里早没有了这些乡里乡亲,忘了本……哎,以前的事,我们就是再记恨,也没有用,还不如故作大方,算了。”说着,李氏的目光就落在了正立在炕前的沈穆清身上,“我还要为穆清打算打算……她总得有个娘家人吧,虽然不指望着太仓那帮人给她长脸,也不能把人都得罪完了,到时候乱嚼舌根子……”
汪妈妈苦笑道:“只怕老爷不是那么想的……”
“姑娘,老爷最疼你了……”李氏打断了汪妈妈的话,笑着对沈穆清道,“夜里风凉,他拗脾气上来了,还不知道躲在什么地方生气。你带着落梅和锦绣去找找,可别让老爷受了寒气。”
李氏这是要把自己支开了好和汪妈妈说着悌己的话……而且沈箴这个人虽然身居要职,又年纪一大把了,在李氏面前还的确有点像小孩子似的,好耍娇气……有好几次都是自己哄得他开心……
沈穆清笑着应了一声,带着落梅和锦绣出门去寻人了。
她先去了大舍住的荣荫堂,没人;后又去了陈姨娘住的恭园,也没人;她想了想,转身去了外院的沈老爷的书屋九思斋。
******
九思斋是幢只有三间的屋子,四周遍植翠竹。堂屋门上挂着石青色夹锦帘子,横楣挂着黑漆錾银匾额,用行草写着“九思”二字。横楣下是座紫檩木边鸡翅木像牙雕黄榜高中状元游街的六扇屏风,屏风前放着一张万字不断头彭牙四方桌,左右各置一放把搭着猩猩红毯垫的太师椅。
向东望去。梅竹兰落花罩挂着大红罗夹绸幔子,临窗设着镶楠木板的炕,靠墙放着一溜黑漆书柜,密密麻麻地摆着书。屋子中间放着张六足西莲花叠加书案,叠加案上放着甜白花觚,插着各色的菊花,书案上整整齐齐放着文房四宝。
向西望去,十二扇的黑漆透雕碧纱橱把堂屋和西次间隔开的了,一年景的槅扇紧闭。
在九思斋服侍的小厮叫沉香,只有八九岁,跟在沈穆清身后:“姑娘,老爷没来!要不,您等等!”
九思斋也不在,那在哪里呢?
一口气东奔西走的跑了三个地方,绕了沈家大半个园子,沈穆清也有些累了。
她就想到了东次间临窗暖阁里放着的那张滚脚凳……觉得腿脚更酸了!
“既然李氏有心要避开自己,不如晚些回去!”沈穆清思忖着,推开了东次间的碧纱橱:“我在这里歇歇脚!”说着进了花梨木透雕槅扇隔成的暖阁,放松了身体窝在墙角的醉翁椅里摇了起来。
对面墙角一盆人高的冬青树,长得郁郁葱葱,碧绿可爱,让人的心情都跟着欢快起来。
实在是个好地方!
难怪沈箴闲时喜欢在这里消磨时间。
沉香忙领了锦绣去沏茶。
“可腿太短,不然,这么躺着,在滚脚凳上搓搓脚,不知道多舒服!”沈穆清叹息着,落梅听了,掩嘴而笑:“姑娘等会,我找个小杌子来,把这滚脚放上去,一样能用。”
“是个好主意!”沈穆清懒洋洋地挥了挥手,“去找找看。”
落梅在屋子里找了一圈,硬是没找到高度合适的小杌子:“我去旁边小跨院看看。”
小跨院住的都是沈家有头有脸的管事,并不复杂。沈穆清同意了,落梅应声而去。待屋里没有了人,沈穆清又有些后悔,眼看着天色不早了,就是落梅找了高度合适的杌子来,自己也要回朝熙堂了。最好的办法是把这滚脚凳搬到自己屋里去,或是照着让管事们给买一个回来……
她正在那里胡思乱想,就听见堂屋传来撩帘的声音,好像有人走了进来。
脚步声很沉重,不像是只一个人……肯定不是落梅或是沉香锦绣。
沈穆清正思忖着,来人已沉声道:“把门关了,任何人不准进来。”
她听得分明,那是沈箴的声音。
自己找了一大圈,终于把人给找到了……
沈穆清有些惊喜地坐起身来,想要打声招呼,却听见沈箴再一次开口:“谁要敢靠近,给我乱棍打死。”他一向清朗温和的声音里,竟然带了几份杀气。
随着小厮们惶恐地应答,门“吱呀”一声被关上了。
沈穆清怔愣。
沈箴在她的面前一向是和蔼可亲的……这种说话的口气,沈穆清还是第一次听到。
她心中升起一丝异样的感觉来。
也就这一会的功夫,屋子里响起一个低沉而略带几份慵懒的声音:“这样看来,事情果如我们所料的一样了?”
这独特的嗓音,沈穆清听了五年,也很熟悉。
那是闵先生的声音。
这两个人什么时候碰到一起了。听这口气,分明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要商量……难怪两人平常如忘年交般的称兄道弟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自己到底是出去还是不出去呢?
沈穆清犹豫着,就听见沈箴道:“太后为了不让消息走漏,没再让太医院的太医瞧病,秘密招了医婆进宫……”随着说话的声音渐行渐近,沈穆清透过暖阁槅扇间的缝隙看见两个面目模糊的身影走到了屋内书案前,“别山,我们坐下来说话……”说着,闵先生朝着沈箴拱了拱手,两人分了主次坐了下来。
八卦人人爱,更何况是涉及到皇室秘辛。
只不过是寥寥数语,沈穆清已是大感兴趣。
她静心屏气地侧耳倾听。
(姊妹们,已经申请参加十一月的PK了,请大家多多支持,把十一月份的粉红票给吱吱!谢谢大家了!)
第八章 非礼之举
更新时间2009…10…30 18:10:32 字数:3288
“虽说天家无情,但当今皇上却是少有的仁厚之君。不仅待人亲和,而且事孝至亲。他不知道太后病危还罢了,如果知道了,不仅不会坚持在这个时候亲政,而且还会自责难过,认为自己有负太后教诲。而太后呢,也是少有的贤后。她之所以放不下朝政,还是忌惮镇安王手中的三十万大军——想当初,镇安王可是支持立晋王为帝的。如今我朝正与元蒙人在西北交战,既然不能临场换将,那就只能等战事结束。以前太后娘娘觉得皇上年纪太小,还有时间慢慢调教,可现在时不待她,想法又会有些不同……国家之重,不外吏、兵两部,如今太后娘娘把人事擢黜交给了皇上,以皇上的聪慧,应该很快就会明了其中的深意……一旦母子俩的心结解开了,这个时候,谁要是嚷着要太后娘娘还政,在皇上心中,他就是为了留清名而处心积虑陷他于不义的小人;可要是谁不支持皇上亲政,在太后心娘娘中,他就是为个人私利而于国家社稷不顾的谋臣……不管怎样,都是不对……”
这可真是大新闻!
沈穆清把脸紧紧地贴在缕空槅扇上,透过细细的缝隙看着沈箴款款而谈,看着闵先生连连点头。
“这就好比走在独木桥上,太左不成,太右也不成……”
“不错!”沈箴冷冷地笑,“现在就看王盛云如何行事了。如果他趁着这个机会上书,要求皇上亲政,我们倒可以助他一臂之力,鼓动淮西官员上奏折,甚至引起朝庭公议……”
“而太后娘娘最忌讳的就是大臣们勾结在一起,一窝蜂地赞成或是反对一件事!”闵先生沉吟道。
沈箴声音里透着清冷,“我们现在要做两件事。一是要想个法子,在不惊动旁人的情况下把太后从外面请医婆进宫的消息递给皇上;二是要着手写个陈奏,西北战事结束后,镇安王手中的兵力该如何安置……一旦太后垂问,必要答得滴水不漏才是。”
“这第一桩事,只怕是要走内庭的路子才妥当。”闵先生思忖道,“这第二桩事,到是要好好合计合计才是……”
沈箴负手踱步:“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实行屯田制,军中将士多为世袭,其中关系错综复杂,想必别山也有所悟……除镇安王以外,富阳公秦玮、定远侯梁渊和诚意伯曾菊也都是文武双全的功勋之后,在军中颇有声望。特别是定远侯梁渊,如今在镇安王麾下效力,对镇安王行事强硬早有不满……如果能用这三人取镇安王代之,再劝皇上开武进士科,以纳贤才,充斥军中,也不是不可以渐渐打破镇安王在军中一呼百应之局面的……”
“世铭兄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只是劝皇上开武进士科,只怕太后会不答应吧。这毕竟是违反祖制……大周王朝建国百余年,也只在元启四十六年武宗皇帝六十大寿时开过一次开进士恩科……”
“没有先例,我们都要写出个先例来。更何况有这先例,那就更是如虎添冀了。到时候,就看我们的怎么写了……”
沈穆清早已没有了最初偷听时的兴奋。
她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原来,沈箴想借太后和皇帝之间的矛盾打击自己的政敌、淮西派首领王盛云。可是,把镇安王袁晟也给拉了进来,这个局,是不是布的太大了些。
这可不是在讲民主讲自由的现代社会,封建帝制下的社会是以宗族为基础组成的,实行是“覆巢之下完卵”。胜了,固然能够鸡犬升天,可如果败了呢……
沈穆清心里升起一股惧意来。
她当然没有那么天真,认为给人如沐春风之感的沈箴能入值内阁、主管户部就会如他的形象那样的和蔼可亲,温和纯善,但他涉入如此之深,却也是她没有想到的。
这几年她在沈家,也见过不少,听过不少。今日还是座上客,明日就是阶下囚……就是在去年,工部主管河道的右侍郎周维就因为“帐目不清”而落得个全家流放的结果!
沈穆清如落进了冰窟窿似的,脸色煞白,全身发颤。
她不由在心中暗暗祈祷。祈祷事情真的能如沈箴和闵先生所谋划的那般发展……毕竟,她也是这个家里的一份子,也是生活在沈箴保护伞下的一员……
两人一阵窃窃私语后,很快连袂而去。
沈穆清望着恢复了清冷的屋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才出了堂屋,揭了帘子的一角朝外望。
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屋外静悄悄的,没有点灯,也看不到人影,只听得风吹竹叶的沙沙声,掂脚远眺,沈府内院隐匿在了一片黑暗中,偶有星星点点的烛火闪烁其间,寂静得有些阴森。
来的时候带着两丫鬟,走的时候总不能一个人回去吧……不仅是李氏那里不好交待,就是落梅和锦绣,不见了自己,只怕也要吓个半死……既然沈箴嘱咐了小厮们不允许靠近,那就是不希望这种事被人知道,所以最好也装作不知为好……
沈穆清忍受着屋外刺骨的寒风,继续从门帘子缝朝外张望。
好一会儿,她才看见三个黑影畏畏缩缩地走了过来。
落梅耳边坠着的紫金耳坠在微弱的光线中不时闪过一道金光。
沈穆清松了一口,撩了帘子走了出去。
“天色不早了,我们回朝熙堂吧!也免得太太等。”沈穆清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
落梅和锦绣应了一声“是”,跟着沈穆清出了九思斋。
沉香却站在屋前的台矶搔头:“……怎么姑娘比老爷先进门,却后出来……偏偏落梅姑娘却让我和锦绣姑娘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问……”
“你在那里嘀咕什么呢?”突然有人拍沉香的肩。
沉香吓了一大跳,抬头望去。
眼前站的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生得高大壮实,穿着一件崭新的鹦哥绿潞绸直裰,正笑望着他。
沉香松了一口气,拍着胸口道:“这黑灯瞎火的,周哥哥想吓死人啊!”
这人叫周百木,是沈家管事周秉的小儿子,从小好动,跟着护院练了一身好功夫,在沈箴身边做长随。
“生平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你怕什么?”周百木嘿嘿地笑,“我刚才看见你好像陪着姑娘屋里的姑娘……是谁啊?”
沉香点头,笑道:“一个是落梅姑娘,一个是锦绣姑娘!”
“哦……”周百木很失望的样子。
******
当沈穆清回到朝熙堂的时候,朝熙堂引起了短暂的骚动。
有嚷着“姑娘回来了”的,有一路小跑去正屋报信的,也上前给她请安的,不管是哪种情况,大家的表情都是如释重负的轻松起来。
看这阵势,怕是李氏派人去找过自己了……
沈穆清思忖着,就看见陈姨娘匆匆迎了上来:“姑娘这是哪里去了……老爷回来了,却不见了姑娘,太太急得不得了……”
沈穆清不愿意多谈此话,笑道:“这真是阴差阳错的……”一边说,一边和姨娘进了屋,“我先去舍哥那里,后又到了姨娘那边……绕了一个圈……到底也没有老爷的脚程快。”
“这个孩子,就是个死心眼儿。”被沈箴扶着站在堂屋中央的李氏看见由陈姨娘陪着进屋的沈穆清嗔道,“眼看着都天黑了,找不到老爷,回来就是……白白让我们担心……”
沈穆清望着沈箴那张对着她笑如三月江南春的脸,恍惚了一下,这才上前给沈氏夫妻行礼:“都是女儿的错!”
沈箴笑容温暖,目光慈爱:“好了,好了,回来就好!”说着,对李氏道:“在自己家里,还怕丢了不成!你啊,就是心太急了。要是我不拦着,难道还亲自去找不成……时候不早了,姐儿被你支着转了这半天,也该饿了,摆饭吧!”
******
晚上,沈穆清睡得并不好,总做梦。一会梦见自己坐在阳光明媚的教室里学英语,一会儿梦见自己被衙役们拿铁链子锁着游街。场景支离破碎的,全是不好的事。一大早去给李氏请安的时候,她就特意挑了件娇嫩的鹅黄色窄袖褙子。
到的时候,沈月溶和黄妈妈已先她一步,正立在屋檐下等。两人看见沈穆清,给她行礼,沈月溶笑道:“太太刚起,正在梳头!”
沈穆清给沈月溶还了礼,和她寒暄了几句,橙香撩帘出来:“太太让两位姑娘进来。”
沈月溶让了沈穆清走在前头,沈穆清让了沈月溶先走,两人客气了一番,最后还是沈月溶在前,两人鱼贯着进了屋子。
李氏已梳洗完毕,可能因沈月溶要来请安的原因,没有象往常那样靠在床上,而是坐到了临窗的镶楠木板床上。
两人上前给李氏请了安,李氏态度关切地问了问沈月溶“睡得好不好”、“丫鬟们服侍的周到不同周到”之类的话,田妈妈就带了大舍来给李氏请安了,自然又是一阵喧闹。
李氏留了沈穆清、沈月溶和大舍吃饭。
席间一直谈论着南北饮食的不同,却绝口不提沈月溶昨天所求。好几次,沈月溶都把话转到了太仓老家,又被李氏给岔开了。
吃完了饭,田妈妈带着大舍回了荣荫堂,李氏则让陈姨娘陪着沈月溶主仆回香圃园:“我叫了针线班上的人来给四姑娘做衣裳——京都可不比江南,九月的天就冷飕飕了,小心病了。”
陈姨娘忙应了。
沈月溶面露失望地跟着陈姨娘去了。
(会参加十一月的PK,各位姊妹,记得给吱吱留张粉红票(*^__^*)嘻嘻……没有粉红票的,也给个点击收藏推荐票的,吱吱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第九章 事出意外
更新时间2009…10…31 13:41:01 字数:3064
沈穆清还是很关心沈月溶的命运的。
不管在怎样的时代,女子所嫁非人,都是件很痛苦的事,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她接过橙香手中的西湖龙井递给李氏,笑道:“太太,月姐的事,怎样了?”
李氏接过茶,苦笑道:“等林进财回来了再说。一来是我不能听她一面之词,二来也要时间劝劝老爷。不管怎样,那些事,毕竟是我们上一辈的恩怨,总不能报到孩子们的身上。”
沈穆清听了大为赞同,连连点头,奉承李氏道:“太太做事真是面面俱到。”
李氏笑起来:“又是哄我欢喜吧!”
“没有。我说的是事实嘛!”沈穆清撒着娇。
李氏就笑道:“既然如此,从明天起,你就跟着我学学怎么管家吧!”
沈穆清很是意外。
家里的媳妇管事每天早上来回事,听示下,而沈穆清的课业也安排在早上,所以李氏从来没有让沈穆清帮着管家的意思。
李氏就望着女儿笑:“你翻过年就十三岁了,有些事,也要学着点了。昨儿夜里,我和老爷也商量过了。老爷听了,也是赞成的。过两天,就会去跟闵先生说,你在静顺斋那边的课,就暂时停一停。”
李氏显然是有备而来,但沈箴答应让闵先生辞去西席之职……这实在是让沈穆清愕然。特别是当她知道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之后。
她说话都有些磕磕巴巴起来:“怎么会这样……老爷真的这么说了吗……闵先生,他知道吗……”
李氏还以为女儿是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决定,笑着解释道:“老爷说了,闵先生品行高洁,学识渊博,是不出世的奇才,这样在我们家里消磨实在是可惜,准备游说闵先生参加明年的春闱。”
参加春闱?那就是要谋两榜进士出身了?难道是为了在九思斋里商量的那件事?要么,这件事早就定了下来,只等一个契机……可平时听闵先生的口气,常常流露出“文章千古好,仕途一时荣”的想法来,怎么突然说变就变了……或者,说不愿意做官是假,实际上是要姜太公钓鱼,借着沈箴上位,所以才到沈家来坐馆的……
沈穆清思绪有些凌乱,敷衍道:“闵先生教了女儿五年,突然要走,女儿心里还是有些不舍。”
“我知道!”李氏拉着沈穆清的手,轻轻地拍着,好像这样就能安慰她的情绪似的,“你连用过的旧物都舍不得丢,更何况是给你启蒙的先生。穆清,你也别伤心,如果实在是喜欢读书,等明年开了春,我们再请一个人来家里坐馆,一定不比那闵先生的来头小。”
有很多事,是不能看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