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永乐时代-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祖义在中国到底还是见识过大的阵仗的,到了海外,几百几千人的作战根本不会看在他眼里。到了三佛齐之后,没多长时间,便混成了个将军。洪武三十年,三佛齐国被爪哇国所灭,国名被改为旧港。爪哇国王伯夷显然对华人也没有什么好感,而且让他不爽的是,华人人数虽然不多,但有钱,不是地主就是商人。今人吃惊的是,旅居在三佛齐的华人此时非常的抱团,有个叫梁明道的广东南海人站了出来。梁道明是当地的一个大商人,也是一个大善人,他的善行就是他家里办的学堂,这可算是在海外唯一的一个华文学堂,这还拜孔子。梁道明除了得到当地华人的鼎力支持以外,还在三佛齐国人的支持,至少梁道明已经在三佛齐国多年,在当地人眼里,只是穿的衣服不大一样外,别的已经和当地人没区别了。梁道明还得到了三佛齐残存的一点部队的支持,其中就有陈祖义。

    广东福建一带跑到三佛齐的华人有的已经在当地混的小有成绩了,眼见着家业事业不保,马上就想起了到娘家去搬救兵。自1390年起,梁道明王领兵守卫三佛齐北方疆土,对抗满者伯夷,十年间,有几万军民从广东渡海投奔梁道明王,到了永乐三年,明成祖派梁道明的老张监察御使谭腾受和千户杨信带着敕书前去招安,梁道明和他的大臣一起入朝进贡,这让永乐开心不已。到了第二年,永乐又现了一个问题,“旧港头目陈祖义遣子士良,道明遣从子观政并来朝。”国王梁道明被加空了,他派了义子梁观政出使明朝,而陈祖义派了他的儿子陈士良过来。永乐选择了梁道明,虽然不久梁道明不明不白的就死了,陈祖义成了老大。永乐对海外这些附属国的做法是,基本不干涉内政,你们换领导人,把名字报上来,我这备个案个文就行了,但这个陈祖义却让永乐不爽。

    陈祖义进贡的事办的很漂亮,但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他的船入明朝进贡时,很多贡品并不是在本国旧港准备好的,而是空船过来,一路抢,抢到南京城,抢到什么送什么。回国的时候,也不落空,又是一路打抢回去,更让永乐受不了的是,他不但抢西洋诸小国的船,连大明船的使船也抢。而且,实行的是三光政策,抢光杀光烧光。

    当西洋番国派使臣去明朝进贡的时候,半路上被陈劫杀,因为消息不灵通,有的居然以为是明朝杀了使臣,而同样的,大明朝也以为底下断了贡,这样一来,这误会就大了。

    郑和到旧港的时候,身上带着两份诏书,一份是给梁道明的,结果现已经死了,只能自己再收着,另一份给陈祖义的,陈祖义欣然纳收,并且在旧港为郑和的舰队补充给养分,表现的非常之好。也就因为这补充给养,陈祖义这个乡下小财主见到宝了。

    郑和的船为什么叫宝船,那可真的是船上都是宝呀,有记载,郑和下西洋每次带的白银都有五六百万两,更别说那些瓷器,丝绸,陈祖义口水呀……

    陈祖义在西洋的影响范围东到占城西到满剌加,也就是说,整个南中国海到马六甲海峡,都是他的势力范围,他靠的是他手下那十几条战船。不过,他也知道,郑和的船队,共有船两百多艘,其中战船就有六十七艘,是他的好几倍,但他好象有充足的理由和信心。

    “明朝的船队虽众,但操船者初涉远洋,大多为河塘之师。”

    “明朝的船虽大,但行动迟缓,且不熟地形。”

    “明朝的水师虽强,但多年未战,骄兵,且以马步兵为主。”

    让他有足够把握的理由实在太多了,比如,领队的是个太监,太监算什么东西呀,而且这个太监还是靠陆战出名的。还有,如今也不是他单独作战,整个南中国海他能够联络到的海盗都被请来了。还我,我们是攻其不备,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还有……

    月黑风高杀人夜!

    人算不如天算,也算是注定他倒霉,郑和本来就是早有提防的,对这个陈祖义,郑和从占城开始起,一路上听到的都是投诉。这就算了,郑和到旧港后,还和梁道明的遗留势力接上头了。梁当年的副手之一施进卿,那会也算是个小头目,手上也有几条船,他虽然没有得到陈祖义的邀请,却闻出了气味有点不对。自郑和下西洋之后,大多数的海盗都散开回家抓鱼钓鱼去了,但这会,又磨刀上船了,且集结到了马六甲海峡。

    在海上讨生活的人,多多少少都会与这些海盗们有些往来,海盗也不是天生的,大多也是人穷的海民船夫转变而来,当施弄清楚了怎么回事以后,第一时间通知了郑和。郑和连连称赞“施同志有眼光,关键时候没有站错队,国家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月黑风高杀人夜!

    郑和的船队一如当初刚到旧港时一样的进港,补充水份和食物,陈祖义高兴的看到,那些粮船宝船的吃水线又下了不少,船肚子里都是好货呀。

    是夜三更,陈祖义难,以火炮为主,偷袭郑和船队。双方主要也就是用火炮对攻,陈占的是地利,而郑则是更为出色的指挥艺术。其实,随便让手下的水师指挥使上就能对付了,根本不用郑和出手,郑大人出手的后果是什么,除了少数逃跑和失踪的人员和船只以外,五千敌军被杀,直接打沉战船十艘,被俘的船七艘,陈一家三口一绳被缚,带回了明朝。郑和这会不管你是不是旧港公民还是持两本护照,只要你是大明朝的种,这会就要让你回大明朝受审量刑。

    这场战争的意外收获是,施进卿,永乐大帝随即诏设旧港宣慰使之位,并加封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这实际上等于由明帝国扶立了一位新的旧港统治者。施这次派他的女婿丘彦诚随郑和入朝,丘彦诚对于永乐帝能把旧港收归明朝非常高兴,毕竟受过教育的华人,这种乡土情节还是在的,能被明朝皇帝认可,对于散失在海外的华人来说,太太重要了。还有,明朝离旧港有万里水路,回去之后,皇帝远着呢。不过因为有着这个名衔,郑和和王动都认为,在旧港修个码头或是造个城堡应该易如反掌。



………【第五九节 以厨结友】………

    “欲用福船,须雇福建人驾驶!王大人请来的这些船工,大多为长江一带渔民,操小艨舯可以,驾大海船怕是不行。”小孟这段时间一直在帮着王动培训那些从漕帮弄过来的船夫。

    “这个我也知道,不然还要劳烦小孟你干什么?”王动回他,“郑和大人已经调派了火长和舵工过来,这些人终究是郑大人的手下,以后跑船还是要自己的人才是。”

    “王大人自己要跑船?”小孟很吃惊。

    “小孟,怎么样,到我这边来吧,你只做个艌师,太浪费了,你到我这边,不出两年,我建一个比龙江船厂还要大的船厂给你去搞,你可专司新船设计和改良一事,我到户部脱你的匠籍。”

    比龙江船厂还要大的船厂,这个对小孟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天和王动处在一起,王动把自己懂的一点力学知识好好在他面前卖弄了一下。特别当小孟现,铁真的可以浮于水时,震动太大了。

    王动让丁宇做了几个空心铁球。外表看都是一样的大小,但壁有厚有薄。最薄的开了塞子还可以再放入几小铁丸,还是能浮在水面;而有一个正好可以悬浮在水中,有的则沉到了水底。这下,把小孟和丁宇两人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小孟终于相信,真的有船可以在水底下行驶了。

    王景弘这些天,没事就回去忙他的鱼,不过不幸的事,已经有一条早夭。死因不明,王动也不知道,这天,候显过来找王景弘,商议招募船工一事。原来,这两人都是福建人,本来招船工与候显没什么关系,他不负责这部分工作。但这会,他还顶着个大使,有人通过同乡的关系找到了他,他自然的也就找到了另一个的同乡,分管此事的王景弘。王动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立马让两位大人也帮他招些人手,什么样的人都要,只能与船有关的就行。两位大人都知道手上有船也就答应了下来,不过条件是,一个要王动每天都过来帮忙看看鱼,另一个是要把手下服侍他伙食的小太监送到王动那去培训一个月。

    这日王动又在三湘商行长乐的货仓里大宴宾朋,别人是以文会友,王动放着天下第一词人的身分不要,以厨会友,而且,没事上他住所闲晃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杂,特别是在他的各种身份被慢慢曝光之后。

    长乐酒楼的林老板,他知道王动是三湘商行的大掌柜,白沙液、白沙醇,可是要把福建人的酒钱全都骗去了,但长乐没有潇湘记,也没有三湘客栈,他上次好不容易从福州弄了几坛过来。突然现在现,三湘商行两大仓库之一,居然在长乐,正愁没机会去烧香,王动过来了,仓库里整排的宿舍,住上了三十多人,林老板放话,长乐酒楼开门一天,仓库就不必开灶。

    候显,不用多说,这帮人里,他最好吃,知道王动那仓库名字不好听,但里面比哪个客栈都舒服,吃的比哪都好,食材全是长乐最大的酒楼,长乐酒楼送过来的。平时由天下第一厨―――之子陈四掌勺,当然,哪天王动高兴了,也会过去指点一下,那天,他一定要在场。

    周鼎,这个家伙不用说了,老吃老做的了,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就盯着王动,自从知道王动的手段之后,后来王动家的护卫送到军营里训练的时候,就是他抢着接下来的。开始不明事理的还笑他拍一个商人的马屁,后来当他再也不喝普通水酒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不大对头了。酒精和白沙液可不是普通将校喝的起的,而周将军家里好象这个酒不要钱一样。

    朱真,唐敬,这两个是水师的,船上的人比陆地上的还要好酒,他们过来王动这里,主要是为了白沙液和白沙醇这两种酒,每次不多,按王动的估算也就半斤的样子,两人就晃晃悠悠的回了,不醉也不会吐,酒风还不错。

    还有一位丘彥诚,旧港新老大的女婿,此人在国外生活多年,很少能吃到正宗的中华美食,到了京城之后,现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因为他本人是福建晋江人,与候显是同乡,而候显又分管外交这一块,所以常跟着候大人混,也就被候大人带着跟王动混到了一起。后来才现,王大人家里吃的比官饭还要好,于是,有事没事也就往王动这里跑。王动也是招呼的非常周道,通过他的嘴,王动知道了不少,三佛齐,爪哇和满剌加的往事。

    今日王动在家开宴,林老板今日送了菜过来,都是窖藏的蔬菜,王动一高兴,又在家折腾上了,几位老吃客,不用请就在座了,加上他自己家里这帮人,大大小小,十个左右,陈四和林老板的儿子林旺两人主理,林旺说实话是林老板带来偷艺的。今日玩的是铁板烧,两人在中间弄菜,一帮人围了个半月型等着吃。

    到了自从上了船之后,王动喜欢上吃海鲜了,清蒸是传统吃法,红烧煮汤也是有,铁板烧这是个创举,还有就是生吃,芥茉反正很容易搞到,加点酱油就行了。正好今日小孟原来的相熟的那帮渔民,送了好多鲜鱼过来,可以大吃一下了。这帮人也是得了王动的好处,王动差木工做了大桶,然后每日渔船出的时候,他会差人把这大桶送来,送来时,里面有小半桶冰,这下这帮我抓到好鱼马上放到这桶里,傍晚回来时,鱼还是十分新鲜,一点腥臭都没有,价钱自然也就可以卖的好些。王动要求也不高,送个几条给算是冰的钱,而余下的,让他们送到长乐酒楼。

    “大掌柜,你说这铁板烧是谁想出来的,是不是某次烤鱼的没有架子只有个铁板,又性急要吃,所以就有了这种吃法。”林老板想着怎么在他自家的店里也搞一个铁板炉子。

    “林老板,好吃就行了,你管那么多,厨子只管怎么做蛋,生蛋,还是让鸡去生。”周鼎帮王动回。这话一说,几人酒都差点喷出来。

    “话粗了点,但道理还是对的嘛。”李真帮他圆场。

    “哪天李大人去码头那看看,有没有大螃蟹,要肉蟹,我弄个黑胡椒螃蟹给大家试试!”王动说了一句。

    “黑胡椒螃蟹?”胡椒可是名贵的调料呀,这个菜名就没听过,听着都觉得好吃。

    这是王动在新加坡吃过的当地名菜之一,新马泰之行,就肉骨茶和辣椒螃蟹,黑胡椒螃蟹他吃的爽,这会还没辣椒,只能做个黑胡椒螃蟹,至于肉骨茶,现在已经是京城潇湘记的招牌菜了。

    “丘大人,那旧港有什么好东西吃?”王动问。

    “水果有榴莲,此为万果之王。”丘彥诚刚一开口。

    “太臭。”李真马上就堵上了,“天晓得居然有人会吃那种东西,黄白之物。”

    “怕是李将军不懂吃吧!”王动接。

    “哪里,静之有所不知,那东西闻都闻不得。”

    “闻起来臭吃起香的东西可不少噢。”丘彥诚想起了在王动这吃过的臭豆腐了。

    话真说着,听得“滋”的一声,陈四把酒淋到了鱼的身上,马上酒在热热铁板上蒸开了,香味四散。

    “陈四,那酒,你能不能少用一点呀,做鱼嘛,普通料酒就行了。”周鼎是舍不得那酒呀,王动做鱼,喜欢用烈酒,他觉得入味。

    郑和因为和王动算是有亲戚关系,所以有时在原则方面把的还是很严的,要堵上别人的嘴。而候显就不一样了,他与王动算是君子之交,王动也正是想着这一点,才拉往他,通过他搞好丘彥诚的关系,当初王动想的是,永乐如果真的不想在旧港驻下一兵一卒的,那么王动一定要在旧港把施家扶起来。王动知道,施家需要朝庭的支持,凭他们家的实力,想要在印尼半岛站住脚容易,想做老大,那就难了。



………【第六十节 开发夷洲】………

    郑和是个穆斯林,但为了统战的需要,他还是个居士,目前还没有资料可以查到,郑和和道教有什么来往,反正有一点,很多人认为,郑和是个泛神论者,而他对妈祖的信仰崇拜的确是虔诚的,所以肯定的说,只要有需要,郑和就是再多个道长的身份也是有可能的。在南京,一个新的天妃宫正在造着,到了长乐半个多月,又放话,下次回来,要请旨在南山修个大的姐祖庙。王动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很难理解这帮人修庙的热情,而这点,陈泽劝他也要积极投入。王动则回他,茅山那里,他已经投钱修道观了。

    这天,郑和带着费信,王动,张浩三人,去南山游玩,别的人没带,不过,昨天知道郑和有这个雅兴之后,王动吩咐陈四准备了个两个食盒带上了。

    “三峰塔,原名‘圣寿宝塔’,此塔是宋徽宗为祝寿而建,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建成于政和丁酉年(1117年)2月22日,塔身八角七层。因位于长乐城区中心南山之巅,故又俗称‘南山塔’。”郑和做导游,亲自讲解。

    不过此时的三峰塔已经有点破败了,呈现出来的是苍桑之美。

    “静之,你也算是个有钱之人,捐点钱做点善事,把这塔重修一下吧!”张浩不知怎么回事,居然会这么提议。

    “浩子,什么意思,是不是上回在长沙修爱晚亭让你费了心了。”

    “你不说我倒忘了那事。”

    “浩然,你修亭?”郑和被勾起了好奇心,年纪青青的一个小伙子,居然会去修凉亭。

    “去年重阳,和长沙的知府大人同游岳麓山,静之提议修个凉亭,他的岳丈大人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后来修好后,静之给起了个名字,爱晚亭。静之,你说说,那会知府大人邀你登山,是不是为了相女婿。”张浩捉弄王动。

    “爱晚亭,名字不错,有雅趣。”费信蛮喜欢这个名字,“爱晚亭,停车坐爱枫林晚,那岳麓山有红叶?”

    “有些,没有京城栖霞山的多。”王动回。

    “栖霞寺的红叶是京城一景。”郑和接话。

    张浩一句话,便给王动摊了这么个事,他也没话讲,修佛塔毕竟是一大善事,积德不说,王动不信这些,但能为他在当地换来一个好名声,这是很值得的事情。事实上,这个塔历史上是郑和出资重修的,只不过,现在落到了王动身上。

    “舅父可曾到过夷洲?”王动问郑和。

    “不曾去过,不过听人讲,夷洲也是有不少乡民,更多的是一些夷族。”郑和很奇怪王动会问这个。

    “夷洲岛大,物产也是不少,如果这样放弃了,很可惜。”王动说,“夷洲地肥,可种稻米,还有很多瓜果,既然朝庭不大想投入人力物力,静之倒是想上去经营一下。”

    “福建地方上也是两种意见,一个要守,一个要弃,京官离的远,那里会管岛上有什么,只是听说那年年有狂风暴雨,又有不开化夷族。每年朝庭放官都不大愿意去,去了又是个个叫苦。如果静之真的有意,无妨,但使人上去好了,若有人要说事,某家替你挡着。”郑和有他的想法,若是把夷洲展起来,以后去硫球和日本就方便了。当然,他不知道,王动心里想的是什么。

    这些天,仓库里还在往船上上货,从京城又过来了两条商船,再过几天还会有两条船过来,那两条船上装的是水泥,最后一条船将装上糖和味精,以及在长乐附近采购的货品。

    王动绝对是个能花钱的主,廖管家则被王动差的买这买那,很多东西他根本不知王动买来做什么。硝石是买回来制冰用的,这个是王动府上的秘密。但木工砖瓦工铁匠纺机这些东西也是要买,难道海外连这些也能卖钱吗。

    考虑到要在海外一年多,王动算过,一个人基本上要吃掉一吨的粮食,郑和是问过他,是和大船队混着吃,还是他们自己准备,王动则回,混着一起吃,但自己船上也会备些,自己备粮成本高,但混在郑和的粮船一起,那就简单了,付钱嘛,小意思。

    廖管家一直说人手不够,结果小孟又介绍了几个渔民家的孩子给他,年龄都在十四五岁的样子,结果廖管家又埋怨,语言不通。不过有一点廖管家很知足,这几个小家伙基本上还是蛮听话的,说东不敢往西,后来沟通才知。个个都觉得在东家这里,吃的好。廖管家又骂,个个都是饿死鬼。

    这几个收来的孩子,三个女四男,廖管家挑了个机灵的服侍王动,小家伙叫林达,王动一看这个名字就笑,对他说,番国,名在前,姓在后,你的名字就变成了达林,这个达林在一种番话里意思是“亲爱的”。古人含蓄,王动这么一说,把这帮小家伙弄的莫名其妙,不过,绰号小爱就叫开了。

    王动让廖管家教他们认字,结果,廖管家哪里有空,这事最后落到了绿柳身上。绿柳也是乐的每天有事做,自从到了福建以后,王动并没有很多时间陪她们,如果不是赵大娘每天都过来说说话,她还真的很闷。她又不象刘秀珠,一眨眼人就不知去哪了,且她只要一说出门,廖管家马上会安排三四个护卫跟上,弄的她很不习惯。

    十一月,陈泽的叔叔陈贵过来了,还带了四个人,这四人是懂制盐的。陈贵原来就是在家庭里面负责采购,当陈家听到陈泽的消息之后,族长,也就是陈泽的父亲就把家里几个主事都召集起来商议了一下,决定由陈贵选几个人,先下来,配合王动把盐场搞地来。

    王动是不会对郑和说,他要到台湾去晒盐的,盐铁专营,民间私盐是要砍头的。在郑和的支持之下,王动开始动用大船往台湾运送物资了。肖勇和一帮工匠到达长乐后,一大帮人,八条船,浩浩荡荡的往夷洲进,这些,王动把刘秀珠和绿柳都带上了,好好去台湾考察一下,好好玩一下。

    船队到澎湖停了一下,把一个做好的水车,在那装了起来,另外,还有几架风车。王动考虑到海上风大,有个风车,也能提供点动力。这下,把澎湖小六子和王铸的老巢弄的蛮象个样子了。不过,这样一来蒋武他们也知道,原来味精和雪糖都是王动搞出来的,对王动的佩服又多了几分。

    王铸和小六子靠着渔民和岛上的人搭上了关系,不过开始主要是去收购海草海菜,后来开始往岛上输糖和味精,再后来,他们开始大做生意,很简单的生意,把一些生活用品,从长乐贩到夷洲,不过价钱非常便宜,开始在岛上收买一人心。最后,用白沙酒搞字一位族长,在他的肯之下,他们搞到了一块地。请人搭好了高脚的木屋,等王动过来。

    结果王动带着官兵和朝庭的文书过来,名义是为下西采办物资,这下岛上,他成了老大。不过他没摆老大的架子,先是通过那个族长,把岛上的少数民族头目全都召集到一起,很简单的说了个话,大体意思就是,先前官府离开了夷洲,不代表朝庭不要夷洲,战事不断,一直顾不到这里,这些年,稳定了,朝庭决定好好在这展一下。

    这话一出,底下两个意见:一个是服从朝庭,他们这帮人,以前就是良民,而且这次过来赴会的时候,看到王动的船,马船,座船,粮船各一艘,另外余下五条战船,船上的士兵个个十分英武,加上郑和出使日本的时候,庞大的舰队,多年前就已经让这岛上的居民受到过惊吓了。但也有另一个意见,另一些小的部落,在岛上自由惯了,这会要听朝庭管,自然不愿意。

    王动又解释了一下,朝庭不会与他们争利,反而会在岛上修水利办学堂修路,凡有所取必有所偿。而且说了,不收税赋。关于税赋的东西,王动问过郑和,郑和的意思是不用去收了,你今天收了,灾荒之时,你就要救济,到那时,可能收的不够拨的。

    一听到没有税赋,果然,抵制的少多了,除了几个在密林深处的部落以外,别的基本都表示同意。特别是那些处在沿海水边的部落,他们近两个月以来,已经开始从物质上改善生活了,这当然要归功于王铸和小六子的生意。



………【第六一节 夷州规划】………

    王动学地理的时候只知道台湾有高山族,后来开放之后,得到一些台湾的信息,才知道台湾有很多个民族,而这些人,在汉民族嘴里被称为原住民,仅此而已。这天的集会,马上就现了这个问题,来的人三五成群,有的十多人一起,就这样还是分了十三个族,然后这十三个部分里又分为多个部落,而且还有多个东北部的部落来不及通知,没有赶过来。有的一看就知道是渔民,有的则是住在森林里的,有的脸上有刺青,而且还一个重要问题是,语言。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语言,或是同种语言,但口音不同,反正王动是听不懂。一到长乐他只要出门,都会带上小孟,由小孟做通译。回想一下,后世推广普通话多么重要呀,而在大明朝,你要不会说官话(凤阳口音),再大的本事也没用,皇上是有可能看你的文章,但一面圣,两人无法交流,那问题就大了。

    到了夷州,这里有汉人,居然还有识字的汉人,这个问题很好的解决了,现在的翻译。这些汉人,特别是识字的,居然大多数算是死囚,基本都是朱元璋对头张士诚手下人的后代,当年打败了逃到夷州,在夷州久了,也不想去大陆了,如今若不是王动一再称既往不咎,重新开始,他们大多还不敢站出来。通过这些人,王动大致上对这个岛了解了个七七八八,有了些第一手的资料。

    从商人的角度来说,王动只想知道,这里有什么资源,市场有多大,别的他不会在意。但他现在是借了明政府的名义,那事情就多了。第一个是把这帮人住哪里有多少人有什么生活习惯要弄清楚,第二个才是好好去找找人力资源和地理资源。好在,这次过来的陈贵年龄年长些,还能压的住,而陈贵以前负责采购,海盐,井盐,池盐散布在明朝不同的省份,他也是到处跑,也是走南闯北,还行,还能对付。

    当天王动人分成两队,一路他带队向北,一路陈泽带队向南,由几个少数民族带着,四处走走看看。他要找到高雄和基隆,确定这两个港口,然后要在盐场设在花莲,然后开始大规模种水稻种甘蔗,然后再造建船厂造枪炮。不过,他的生产中心会放在岛的外侧,而城市港口则在台湾海峡这边。

    王动没有弄到台湾的地图,不过问题不大,这帮火长(船长,领航员)对夷州周边海域还是很熟悉的。十多天后,王动和陈泽在东宁碰头,这也是他们最初上台湾的地方,这里在元朝的时候便得到过展,后来明朝有也曾经有官府机构设在这里,而这里的汉人也是最多。

    现在王动知道了,从名称上讲,还没有高雄,但边上有打狗山,有个码头打狗码头,大家习惯还是叫打狗山。莲花的名字是哆啰满,基隆有但叫鸡笼,得名于边上的鸡笼山。

    先让肖勇来选泥灰场,结果选在打狗山,于是一部分工匠跟着肖勇先去了打狗山,在那开始烧砖找石灰石制水泥。而陈贵带来的人,则去了哆啰满,在那开始挖盐田。

    自从王动决定在夷州制盐,他周围知情的人,便清楚,王动开始走上一条不归路了。盐铁的专营在大明朝是死律,官府最大的让步就是给商人份额,而这个份额带来的随时都可能把盐铁监的官员和商人送上断头台,更别说,生产和销售私盐。

    王动把身边几人找到一起,研究夷州的展,陈泽,杨刚,张浩,蒋武和陈贵。

    盐田放在哆啰满,外海船少,减少被现的风险,还有,盐场尽量离海远些,通过沟渠引海水;盐场周围十里要设暗哨,把地能买的全买下来,不能买的与周围少数民族打好交道,付钱,告诉他们那里不能进,再不行的,装神弄贵,实在不行,暗杀,总之不能让人接近。海上也是,周边海域也要这样玩,总之一句话,不能让人迫近。另外,要防台风,自夏到秋,台湾这里会有台风,王动怕陈贵不知,特别交待。到时建屋子,一定要修的结实,用砖和水泥,不可学岛民搭木屋。防卫用的战船,王动已经和郑和说过了,郑和从旧的战船中调一条小福船,其他的橹船自己去买,武器装备,益阳的阮靖会慢慢送来。

    台湾现在已经有上千的汉人居住在这里,但分的很散,他们主要也是渔猎,有人种水稻,但不多,而且少数民族里居然有好几个民族自己种水稻,这倒让王动意外了。王动的想法是,初步先沿着台湾的河流开水田,先自给自足,扶持少数民族种,这样不会有流民,岛上人口变化不大,不会引起官府的注意。所以要干的事,就是好的种子,好的种植方法,以及先进的农具,至于农药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