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永乐时代-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噢?竟有此物?”
………【第三章 金陵烟云 第三六节 建文影子】………
两位小庄,没多长时间就把手驽制了出来,按着王动的要求,不能重过两斤,射程要在百步开外,五十步要能穿甲,单和三,这是王动私底下让他们去试制的,所以制成后,王动留下了样弩,并让两人把图纸送回,消灭了痕迹,当什么都没见过。而王动则把三把样弩中的一把送去桃江工坊,这是他准备制来装备自家护卫的。
王动家的护卫是狮子山下最惬意的一帮人,三班人,两班人在庄内值班半天,另一班放到南京城里去四处闲逛,名曰出巡。且这帮护卫每月休息一天,王动时不时的带上一两个外出走走,要不就折腾他们一下,去山上比赛打野兔,到江边比赛抓王八,最离谱的是还带着去喝花酒。王动清楚,这帮人,真有几个钱了,无非就是嫖赌,吃喝没必要,自已家里吃的不比外面差。所以,总有要地方让他们去泄,让他们娶老婆呢,不知他们有没有那个定性。
除了一两个嘴死硬的以外,如今这三十多个护卫,基本都已经混的很熟了,自家的那点底也都吐了出来,主要也是因为,这个东家不错,狮子山下这潭水太深,至今为止没有一个能试出底在哪,不只是通江,怕是通了海的。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他的底,王动早就差刘秀珠去摸的一清二楚了,除了个别有点问题的,当然问题在哪,他也是知道,别的基本上都可以展成为自己人。
私底下这帮护卫也是有过议论的,一是东家有多少钱,二是东家和官府到底有什么关系,还有就是东家身手如何。
东家有多少钱,他们不清楚,反正家里钱不多,但进出很吓人。王动宅子开了两个货门,一个出,一个入,每日马车牛车进进出出不断,别的不大清楚,有一样,天天都往外拉冰,外面冰水今年可是卖疯了。
官府嘛,反正护卫是见到了,伯爷候爷都有上门的,至于解缙这个最大的官,他们不认识。
东家一定是有些本事的,但身手怎么样不清楚,护卫里有几个做个飞贼的觉得东家身手很轻快,做过水贼的说东家游水的样子很怪,但耐力不错,另外有人看过东家拿剑摆过几个姿势,象是个练过剑的,于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东家应该也是个高手。当然了,对于家里的珠夫人,那是没话讲,绝对是个高手,和他们不是一个等次的。
护卫们最爽的除了钱以外,还有就是兵器,东家总能搞些怪怪的东西给他们玩,比如飞爪,这个东西,某个飞贼出身的护卫自己有一个,但后来东家居然给每人了一个,做的比他的还要精美,要知道,他这个还是师门传了好几代的宝贝。比如弩,那可是杀人的利器呀。比如匕,一边开刃,中间有血槽,另一边是锯。比如,天眼,别看是细细一支铁筒,却可看到千步之外。不过这些个东西,平时都是放在武库里,只有训练比赛时,才可拿出来一用,不大过瘾。
进入九月,这会是南京天气最好的时候,每天就热那么一小会,秋高气爽。出巡的护卫带回来一个消息,城里面好象进来了很多神秘人士,大多是练家子。刘鹰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点奇怪。其本上这个世道算是太平了呀,怎么还会有这种事情。
王动也搞不清楚,要说大明朝江湖上的帮派,虽然有,但没武打书里说的那么强,但主要是这帮人平时你碰不到。要饭的是有,但也不多,主要是洪武皇帝自己要过饭,所以很多地方的民政工作做的好,地方政府会主动去接济那些要饭的,想办法让他们自食其力。另外还有的就是混混,但那些人也就是些沷皮,会些拳脚的也只是个流氓,不能算是武林人士。
刘鹰是得了王动吩咐的,平时不要时常外出,毕竟,当初他们夫妻两也是一路被官兵追杀赶到湘西去的。尽管这样,还是有人意外的现他这个总兵的亲卫,找上他的是当年他们逃到江西时结识的一个百户。建文帝的重臣黄子澄在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被建文帝派出去招兵到京城勤王,此人的队伍是其中一员,结果他们的队伍还走在半路上,京城就被攻破了。还有个原因是,他是黄子澄的族侄,黄家被诛了九族,他自然成了铁杆的反对派。黄百户趁着刘鹰出巡的时候找到了刘鹰。
“刘兄,你居然在王大掌柜家做了护卫。”
“百户大人,怎么也到了京城?”刘鹰说实话这个已经对这个朝庭没多少恨了。
“禁声,如今已经没有黄百户了,只有小饭庄的黄掌柜外了。”黄掌柜感叹。
“噢,彼此,刘某倒还是个护卫,不过换了主子。”刘鹰也不懂这个黄掌柜能不能听懂他话里有话,不过可惜的是,黄掌柜没听懂。在这个黄掌柜眼中,他们这帮反对燕王的人,都是铁了心的,那可是九族,十族的血海深仇。
“呵呵,你现在的东家可是京城第一富户。”
“哪里,庄子是大了些,东家也不过是靠了他岳夫。”刘鹰有点奇怪,如果在长沙府,别人这么说,他只能笑着点头,但在京城王动是很低调的,家都在这么偏远的地方。
“刘兄弟,别人不知,我可是知道的,湖广一带谁不知潇湘记,如今你们东家是潇湘记的大掌柜,还有个三湘商会,那酒卖的一个火呀,日进斗金呀。”
“百户大人不是做了个太平掌柜了吗,怎么对我东家这么清楚。”刘鹰有点意外。
“贵东家的名字如今在京城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黄某的小号自然是没有资格去参加厨师比赛,不过潇湘记大掌柜的名字还是知道的。”黄掌柜笑着说,“无他,今日只是看到故人,出来叙叙旧。”
刘鹰把这事很快就告诉了了王动,从刘鹰嘴里,王动知道,这个黄掌柜绝对是个建文余逆。
“刘大哥,此人我看还是不见不打交道为好,省的麻烦。”
“刘鹰知道。”刘鹰也是人一丝忧虑,“按理说,这个身分,碰到熟人都应避着走,他居然会主动来找我,一定是有些阴谋。”
“大哥说的有理,既然如此,但你有多个心眼,看看他葫芦里埋的是什么药?”
果然,再一次相约的时候,就是到黄掌柜的四而饭庄了,进了包间,黄掌柜大谈特谈朱棣的暴虐,瓜蔓抄,灭十族,听的刘鹰也是有些动情,毕竟他们都曾经是局中人。临到走时,刘鹰还是提醒了黄掌柜一句“莫谈国是”……
楚王已经把西洋贸易的方案交给了永乐,整整二十条船的货。永乐看了以后也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基本没怎么表态。楚王不大清楚永乐帝的意思,王动那也在猜。郑和的船队已经回航到福建了,经过台湾海峡的时候,被小六子探知,传了飞书过来。
“王爷,郑大人南下,所负使命繁多,即要宣国威,又要结友好与邻邦,还要兼顾着贸易。”
“皇上做事要排场,宣国威这事,先皇是想去差人去办,只是没忙过来,他这会算是缓过来了,马上使人到处跑。”
“王爷,有没有缓过来,怕是只有皇上自己知道。北蒙那边前些年可是一个劲的想南下,东面的日本也是时有犯边,若要平定北面的战事,东南可是不能出什么差错。”
“静之所言极是,本王到是没看到这一层。”
“我朝铜银短缺,而西洋大食一带铜银乃是富矿,一直以来,都是经由西洋商贩做这经济,贩大明丝绸瓷器去西边易之以银,郑大人此行,能直接与西番做些买卖,应该所获颇丰。”
“三宝太监此行主旨不是市易,静之不必为虑。”
“王爷可要快呀,不多几天,郑大人可就要回来了,因着季候,怕是不会久留,皇上可能马上会差他再次出使西洋。”
“郑和回了?有这么快?那倒要加紧备货了。”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三七节 郑和归来 一】………
永乐五年(1407)九月二十二日,风和日丽,龙江船厂的作塘空空如也,建好的船,无一例外的往上游拉,整个稳船湖也全都空了出来,沿着长江大大小小所有的码头全都有了兵士。龙江码头早早就安排好了仪仗,各式龙旗迎风招展。码头的闲杂人等全清了个干净,民船更是全都拉到了通江的小河上,整个南京江段码头全都空了出来。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是个大日子。王动也去了江心洲,名义上是去巡视一下枪炮的生产,实际上也是在等待。
正午时分,远远的看到了船队驶了过来,王动现在的水平已经能分出什么是马船,什么坐船,什么是战船,他第一眼看到的是战船,然后是坐船,也就是所谓的坐战船,这两种最大的区别就是尺寸,战船五桅,十八丈,而坐船则六桅二十四丈,然后看到的是下西洋主使的宝船,四十四丈长的宝船从江船驶过的时候,让王动生产一种错觉,仿佛不是在大明朝,而是活在了后世。虽然有了种种的心理准备,但这宝船,还是太大了,太稳了,稳的以至于在江面上行驶的时候,听不到了破浪的声音,有的只是风吹着旗帜“猎猎”作响。船上的静谧更显示出船队的素质,人的素质和管理的素质。
船从江心洲慢慢的移过,王动猜第一艘宝船上应该下西洋的正使郑和大人在里面,第二艘可能是副使太监王景彥,第三艘呢,外宾吗,还是外宾已经分开和两位大家住在一起了。新的一艘宝船前天刚刚从稳船湖驶离,王动知道,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巨型宝船一共三艘,而这艘新的宝船,则是永乐帝为自己造的,永乐帝是不会亲自下西洋的,但也很难说,哪天他会不会兴致一起,坐船从南京到天津,或是从南京去海南。不过,这会的天津还只是渔村,这会的海南更是荒蛮。
宝船过了江心洲后半个时辰,听到了炮响,这是王动让解缙建议的,王动听解缙提过了,船队到京城后的一些细节,主要是船上有多国的使节,所以迎接仪式相对要隆重一些,于是,王动就建议了礼炮。礼炮也算是个新事物,怕有什么意外,朝庭方面还特别与郑大人商量了一下,最后定下了这个礼炮的事宜。事实证明,尽管郑和也是通知了外国的使节,当礼炮响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被吓到了,这种天高云淡的日子,突然的雷响,还真雷倒了不少人,其中也有不少明朝的水手和士兵。
王动从江心洲上下来,就快马赶回家里,收拾一新之后,与家人一起,一个车队往城里和老丈人汇合,老丈人此次进京无疑是最爽的一次,每日也就陪着家里的夫人四处走走,要不就是在家静养,学习学习王动写的出的书、笔记之类的东西。
从下关到皇城的路几乎已经被士兵封上了,王动走的算早,还有就是,他挂着了供奉的名目,身上有出入船厂,江心洲和皇城的牌子。另外,神机营的创建,使得驻在钟阜门到北城之间军营和军仓的那帮将校们都认识了王动。所以宽大的官道上,除了往来的朝中官员和兵士,王动家的这个车队是唯一的例外。这也让那些匆匆往下关码头赶的官员们个个满腹狐疑,都搞不清王动家的这个车队是什么来头,这个时候,有点头脸的都是在往码头赶,而这帮人,走的却是反道。
到珍珠桥与老丈人一家汇合了之后,家里主要的人员围着马赐一起前往京城马府,在那里,大家恭候郑大人的归来。
王动所知道的仪程是这样的,今日代表皇上去码头迎接的是太子,楚王朱桢,同行的官员有礼部尚书郑赐,兵部尚书金忠,大学士解缙,大学士黄淮,驸马督尉袁容,平阳候张武,安平候李远,鸿胪寺少卿潘赐和(一把手父亲过世,在家丁忧)主事的也就这几个,其他跟班的品级在五六品的还有很多。这帮人当日主要是在码头做个姿态,代表大明朝迎接外宾,第二恭迎郑和回国。其后这帮外宾送去国宾馆休息,西洋访问团的主要官员到皇宫觐见皇上,皇上听个简单汇报后,宽慰一番便放他们各自回家,第二日上朝则是正式的汇报工作,下午就是皇上接见外宾,晚上国宴,第三日举行盛大的安南献俘仪式,同时还有大明朝回赐外宾活动及宴会等等,反正,郑和的日程是被排的满满的,起码要到五天后,郑和可能才会点空,但据王动所知,郑和可能真的没什么空。
王动所知道的是,郑和一共只在南京十一天,十一天后,他就又起锚了,主要是因为季风,他要趁这季风下西洋。留给王动的时间并不多,早早的他就从楚王上那得到了消息,皇上虽然没对他们的明龙商行明确作过什么提示,但却吩咐内府准备采购货物,同时从户部、工部和兵部都传来消息,皇上已经下令三个船厂造更多的船,其中粮船的数量比原计划多了一倍。
楚王已经征得了皇上的同意,准许民间商号随行,租用下西洋水师的船进行贸易,第一批同意出租十五艘粮船。因为这个决定实在是太晚了,虽然这个消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去,但没有一个大商号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集货品,很多商家只能跳脚空叹,连楚王也是以为,这次出租船的许可是为再下次使西洋准备的,让他意外的是,有的人很早就开始备课了,这个有的人,就是王动。
本来王动准备的十艘船的货物已经基本齐全了,突然又多了五艘,人手和货品又有缺口,就在三湘商会一帮主事的人愁的时候,王动却提出了个办法,于是不到三天时间,货又源源不断的往货仓了。他们一边在南京,苏州,厦门附近市场上直接采购商品,交易马上谈,买空你店里所有的货,然后说明三天或两天后来提货,同时开始大量在京城,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接触苏浙商户,开始融资。不是以三湘商行的名义,而是以三湘商行这帮主事者各种各样的朋友的个人名义或是朋友商号的名义,借钱。能借到钱最好,借不到钱就拉你入伙,把船上的位置租给你,有人代替你去做生意,保证你投一百两赚两百两。
其实这五艘船,王动一人就包下三艘,他通过雪糖解决了两艘船,而通过味精解决了一艘船,雪糖第二批货已经收回了款,第三批货,他下了个筹钱的狠招,让他小舅子预收第三批货的定金,另外预先拍卖明年各地代理权。而味精同样也是如此,直接付现银或宝钞,优先考虑易货,这下引来了各种各样的贩子批商。味精和雪糖,让京城的商贩见识到一个年轻海客的精明,除了极少数的几个人以外,没人知道,这个海客与王动有密切的关系。
这股采购风易货风似乎是一夜之间刮起来的,风力十足,十二级都不止。一时间,整个京城一带集市为之一空,后来居然有零售店开始停业,理由很简单,没货卖了。率先关门大吉的是茶叶,布庄,瓷器,此后蔓延到药材,铜铁器(主要是工艺品,也就是玩物这一类。),酒,饰,女用化妆品(胭脂香粉),鞋,成衣,最后终于在郑和进京的时候达到顶峰,手上有点余钱盲目跟风的见什么买什么,先买会一大堆,然后跑去和大的商号谈转卖,弄行很多商号莫名其妙,这下把下西洋的船队也可以做买卖的事情弄的全天下都知道了,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这是王动想要的一个局面,至少时间之短,很多有识之士,很多酸儒硕学来不及达成一致,更重要的是,郑和回国的这十一天里,皇上很忙,很多大人物都跟着皇上一样忙,更多的人比皇上还要忙,等这帮人反应过来时,船已经起锚了,等到回来时满船的金银,满船的异国特产,自然就能堵上这些大嘴。
京城、苏州和福州三地店辅的反常现象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宝钞与银的交易价格居然回升了,王动不用看都知道原因:市场上流通的宝钞不够用;有的地方居然连黄金都被用作交易,原因是流通中的银两不够了,这成了户部最郁闷的一件事情。此前自宝钞行后,大朝朝一直想取消银子的货币交易职能,结果搞不定,而且随着宝钞的无限量印刷行使用,宝钞开始跌价,宝钞贱而银两贵,这个矛盾远远出了户部官员的调控能力。而此时间几个地方同时出现宝钞价值回升,让户部官员郁闷无比,同时也带来了更深的担忧。这可能会是多行宝钞的一个理则,也可能会是银两进入流通作为货币的一个理由,而这两样,都是清醒的户部官员所不愿意年到的。
一切都与王动无关,王动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证,除了他丈母娘以外,他一定要成为主角,在马府兴奋着坐等郑和的这帮人中的主角,一定要能引起郑和的注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实证明,永乐很宠幸郑和,王动这帮人一直在马府等着,晚饭早早就吃了,结果左等郑大人不回,右等不回,又吃了宵夜,先看着皇宫里的住家户都要入睡了,突然守候在洪武门门口的小斯狂奔了回来,进门就叫,“老爷马上就到,老爷马上就到,老爷回来了,老爷回来了!”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三八节 郑和归来 二】………
郑和虽然是个太监,且是年龄小小时就阉了的,但从他本人外表形态上一点都看不出来。王动对郑和还是知道一点点的,看到本人后还是有点意外。郑和身材高大魁梧,有个一米七六的样子,没办法,在王动周围碰到的一米八的还真不多,所以郑和这个身材算是高大的了。郑和讲话的声音不象太监,以前书上有写,但王动不大相信,但这会听郑和说话,还真是嗓门洪亮粗大。从长相上看,郑和象外国人,没办法,郑和家一直是大户,又是严格的穆斯林,所以通婚的时候限制颇多,血统较纯。想到这里,王动又多看了自己老婆张萍,以前觉得是个翻版的王熙凤,这会再一看,还又觉得有点混血美人的味道了。
郑和这会正和王动丈母娘抱在一起哭,弄的个个都悲悲戚戚的,不过没多一会,气氛就活跃起来了。亲戚一个一个过去相认。郑和显然非常高兴,突然多了这么多亲人,特别是张科的孩子过去磕头喊舅公,更是把他乐的嘴都合不拢。介绍到王动的时候,王动也是老老实实过去见礼,居然要磕头,舅舅为大,没办法。
“王动如今掌着生意上的事情,我们已经撒手不管了。”张马氏介绍,“王动还帮着朝庭做事,造些火器,前些日子,皇上许着楚王爷搞了个商会,这个商会也是王动在操办。”
“噢!”郑和看着王动的目光有点不一样了,“拉着皇上做生意了。”
“舅父,小子只是个数钱的料,不象舅父,出将入相,经世济国。将着这么多兵船,万里下西洋。”王动笑着多了这句,“行这万里路,大明朝不辞千辛万苦远涉重洋,不与番邦做点生意,有点可惜了。”
“呵呵,生意倒是确实可做,皇上不也是在意这个事情了,有点意思。”郑和回了一句,“你倒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舅父,内府,宗人府,户部都有份,他们都出了本钱,民间也凑了些。朝庭只是出钱收钱,生意还是生意人去做。”王动多解释了一句。
“噢,呵呵,不可与民争利!”郑和说的不咸不淡。
没说上几句,又开始拉上家常。王动也是不得不佩服郑和,时间可是不早了,换算一下,十二点多了,古代可是没有夜生活的,正常这个时间,梦都做了好几回了。明天还有早朝,早朝大臣们可是要起个大早的,一般的三四点就得要起呀。
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从居所穿越半个京城前往洪武门等候。凌晨3点,大臣到达洪武门排上队等候。当鼓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然后再次集队等候,这时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通常,皇帝驾临时,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舅父刚回,明日还要早朝,现在时辰也不早了,还是休息了吧,来日再叙。”王动提议。这下大家才突然现时间已经不早了,觉得王动说的有理,也纷纷告辞,郑和也觉得这个外甥女婿很懂事。
郑和其实是兴奋,今日皇上大大的夸奖了他一番,回到家里又有意外惊喜,大姐居然还在,居然已经开枝散叶,带着一家人过来。更让郑和高兴的是,大姐这一家子人,虽说是商贾,但全然没有一点铜臭味,知书达礼,感觉倒象是个诗书人家。
当然,今天他也从大姐一家人嘴里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皇上居然要大做生意了,朝庭里出面的居然是楚王,商家主事的居然是王动,自家的外甥女婿。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第一次出使日本的时候,郑和就领有使命,去宣国威,不过皇上说了,去日本只是试行,真正的目的是要下西洋。
下西洋有很多事要做,宣国威是其一,还要寻访建文帝,还要结好于西洋番邦,安南已经是一乱了,北蒙虎视眈眈,大明朝一定要把东西洋的国家联合起来,不然又出现象日本这种情况就麻烦了。日本一个小小的岛国,居然时时有倭寇犯疆,如果东洋西洋多几个日本,那大明朝就真的很头疼了。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虽然没有明文宣示,但皇上口谕有,也再三交待了。
元明之交,战事不断,很多西洋国家的商人都不直接到大明国来做买卖,这些生意被那些流窜到异域的明朝商人接手中转,这样一来,明明是朝庭可以直接掌控的生意,被民间夺了去。这都是小事,关键是这些个商人截留铜和白银,这是大明朝命脉,明朝需要铜和银。此次下西洋,在苏禄国,在古里,在爪哇国的明朝商人势力都遭到了打击,随着船队回来的,除了外国的国王使节以外,还有大量的商人和商品。如果皇上真的决定,大张旗鼓的与异国做生意,这可是一个新的动向,郑和需要好好的研究一下,揣摩皇上的意图,是每个臣子必修的功课,正确的抓住皇上的想法,是每个大臣追求的目标。
可惜了,几个幕僚都被郑和放回家了,他想找个商议一下,都找不到。马府里的人基本都去睡了,但郑和的书房还是亮着灯。这时郑和恰好碰到了肚子饿出来找东西吃的王动。
“舅父,还没有休息!您可是要注意身体噢。”王动说的情真意切。
“人老了,睡的少,年少时打下的底子好,身体还行。”郑和回。
“身体是做事的本钱,有点年纪更要注意保养。”王动还顶上了。
“呵呵,过会就会去休息了。”郑和很喜欢这种感觉,被家里人关心的感觉,这与下属的敬畏是两回事。
接下来,郑和问起了王动的虚无飘渺的师父,问起了王动的身世,问起了王动的婚事,最后才转到明龙商行。王动又从他写的《商论》和《易货论》开始谈起,直接向郑和提出来大力展国际贸易的诸多好处。经济战争这个观念郑和第一次听到就被吸引住了,他自己这次西洋之行有深切的体会,毕竟他拉回了整船的香料,而这些香料,货值是明朝整年税赋的一半,数目惊人。
让郑和吃惊的是,王动明明没有离开过大明,居然对东西洋诸国了如指掌,更是提到了很多郑和都没有听说过的国家。下西洋之前,永乐帝和郑和准备了至少五年,从船到人,郑和收罗了很多通晓外文的人才,也找到了很多去过圣城的商人,但象王动或是王动师傅这种高人,居然郑和没有现,这让郑和觉得有点失败。
郑和的航海图,与王动所描述的相比,居然只是部分。王动后来提到的澳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郑和也是一无所知。
“静之师傅真是世外高人!”郑和听的瞠目结舌。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三九节 郑和归来 三】………
隔日一早,三湘客栈有人过来递了个消息,赵大娘和春兰从长沙府到南京城,昨天到的住在秦淮河畔的三湘客栈,想要拜访一个王动大掌柜,结果一问,知道王动一家子人都在马府,不好意思过来,于是王动到潇湘记请她们吃饭。
一问之下,原来这两位是到教坊司买人,如今红楼里,长沙府她们独占鳌头,要培养一批唱曲的,准备从娃娃抓起。
京城南京是大明朝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各行各业与此集结,明初的几大案使的人肉市场空前火爆,永乐上位后九族十族的灭,加上瓜蔓抄,拨出萝卜**泥,萝卜砍了吃了,泥巴丢到教坊司卖钱,果然,永乐朝教坊司的生意被推到了一个新的,由此以后,大明朝色情行业领袖整个中国历史,为其他朝代所不及。
三湘客栈在文德桥边上,文德桥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乌衣巷,文德桥这段秦淮河两岸就是十里艳秦淮,金粉之地。而下了文德桥一直走,便可到一处名为玄真巷的地方,听名字就知道以前这有个道教道观,不过现在这却是官司营的人肉市场,这里羁押着所有犯官的女眷家人,草标待卖。官办市场边上还有很多私营的人肉市场,目前这里卖的最多是高丽和交趾的奴隶。王动今日特别跟着两位姑娘一起到玄真巷走了一趟,过来开开眼,毕竟这种东西后世没有,不曾看过。
王动所知道的是,古代的人肉市场一直是非常达的,卖身为奴,卖身入红楼,卖身为妾,是不同的,特别是大明朝严格的世袭的户籍制度,入籍容易要换可难。
“赵大娘,明朝可有菜人?”王动问。
“菜人?前朝有听过,如今太平盛世哪里会有菜人。”赵大娘听了也是伸舌头。
“菜人?”春兰不解。
“菜人就是买去当菜吃的人!”王动一脸坏笑。
“当菜吃,吃人?”春兰吓了一大跳。
“灾荒之年,邻里易子而食都有,有菜人也不奇怪。”赵大娘看来还是个见多识广的。
教坊司的人市很简单,就是间空屋子,一半空,另一半放了些桌椅。赵大娘领着王动找了处地方坐了下来:“这里一月三市,每次自巳时起两个时辰收,再过一会儿会有市人领出来,大家竞价,价高者得之。官市普通买家不多,一般都是与教坊司有点关系的,进门就要先给引子钱的。”
“下午再去别间,有几间是专营小姑娘买卖的,有的专作高丽奴。”
“高丽奴,听说唐朝时高丽奴很多,大明朝也兴蓄高丽奴吗?”
“不是很多,但也一直有。”
王动转一想,本以为是永乐带了个坏头,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