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时明月之夜尽天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盖聂更加诧异,说道:“端木姑娘,我这可是要去打仗啊。”
“我知道呀。”
“端木姑娘,”盖聂不懂端木蓉怎么会如此搞不清楚状况,又道:“届时我自顾不暇,恐怕无力顾及你的安危。”
“谁要你照顾啦?我又不是不会武,你只要做饭给我吃就行了。”
“恐怕没时间做饭给端木姑娘吃。”
“一天不做饭,两天不做饭,难不成一个月下厨一次还真会坏了你什么大事?”
盖聂脸色为难地僵了一阵子,终于说道:“君子远庖厨。”
端木蓉想了一下,这才明白,噗嗤一笑说道:“那好吧。你偷偷做给我吃,别让其他人瞧见,我绝对不会说的,你放心。”
“端木姑娘,”盖聂叹口气,“此去凶多吉少,保不定能活上一个月呀。”
“是呀,你要是死了,我就再也吃不到了……”端木蓉喃喃自语,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害怕神情,接着又对自己说,“吃到一顿算一顿吧。”抬起眼来,很坚定、很理所当然地望着盖聂说道:“事情很明白,我也不大乐意,但实在没办法,总之,你要是还一天活着,我便非得一天跟着你。”
盖聂呆望了端木蓉一会儿,完全没辄,只好叹口气,安慰自己地想:“也罢,无论如何,届时必有伤亡,或许带个神医去反倒是明智之举。”于是不再坚持,也不说好,沉着脸一语不发地迈开步伐继续往前,端木蓉微微一笑,拉紧了肩上的包袱,毫不犹豫地快步跟去。
待众人醒来时刻,这两人早已走得远远,前往齐国去加入墨家军的行列,共同抗秦。
盖兰本意随父而去,但盖聂实在不愿再让女儿随他过亡命生涯,盖兰也知道自己身负照看四名少年少女的重责,无奈只好留下,决定再来开间包子店,虽然手艺不及盖聂,总算也还能维持生计。
毛毬自告奋勇说要学做包子,帮着盖兰照顾包子店,余暇便手捧师傅所留下的一本《洛书》参研详读,还不忘常常练习他那不成火候的定身咒。
项羽的叔父项梁,由于自身忙于带兵出征,早已托人在邯郸打点一切,为项羽备好住处,更因得知项羽有心学习兵法,重金托付兵家学者严加督导。
项羽二话不说,便拉着荆天明、高月、刘毕三人共居一处,刘毕很快地便又开始上学堂习读圣书,高月念书念得有一搭没一搭,荆天明则是成天将自己关在房内,偶尔才见他出来舒活筋骨,有时忍不住拿起了青霜剑,竟然也就只是将一些基本步法和基础剑诀不断反覆,果真不去练那八招“百步飞剑”,连飞剑三式都不再出现。
如今这日子虽不比淮阴时无忧无虑,也总算是暂且安定了下来,只是远方战火的隐忧仍不时环绕,转眼之间,一季又一季地便过了。
在那遥远而广阔的北方大地,匈奴族的部落,正为了他们的将来而忧心忡忡。
秦国一统天下在即,长久以来居住在中原北方的匈奴部族也渐感威胁。打从战国时代,匈奴部族便开始在北方壮大,且不断寇扰燕、赵两国。在无数次的劫掠当中,食髓知味的匈奴族也逐渐觊觎富庶的中原。
秦王政的坐大,日渐危及他们的野心,甚至开始造成匈奴族的内部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主战派,主张立刻推举强而有力的领袖人才,统一匈奴各部,合力杜绝秦国的进犯;主和派,则认为应该先和秦国缔结友好关系,划地为界,以时间换取空间。
大雪纷飞的夜里,一匹快马在营帐前停了下来,马背上的使者急急忙忙地跳下,连马都没栓,便掀开帘子跑进帐内。显然他的主人已经等候多时,此刻正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一见使者回来,赶忙迎上前去急切问道:“怎么样?秦王政有回覆了吗?”
“回大人,信在这里。”匈奴使者小心翼翼的自怀内掏出信函,交给他的主人——呼都儿。呼都儿乃是匈奴部族当中,相当有名望的一位部族首领。他迫不及待地拿了信,坐回椅子上展信阅读,表情先是欣喜,但没过多久,便面有难色。
“大人,信上怎么说?”围坐在帐内的将领们纷纷探问。
呼都儿皱起眉头,说道:“秦王政答应要帮忙,但是有两个附带条件。首先,他要咱们将'冷月霜刀'送到咸阳,以表诚意。”
呼都儿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立刻有人大声抗议:“大人,冷月霜刀是咱们族人的骄傲,也是咱们的技艺远远压过中原人的证明。中原地方绝对找不到一位刀匠,能做得出这样巧夺天工的杰作!”
这人话才刚说完,旁边就有人反驳,说道:“大人,不管冷月霜刀有多么价值连城,都不会比一个部族的命运重要。如今咱们若是要跟头曼为敌,能帮助咱们的只有秦国。能用一把刀换来秦王的承诺,已经是非常划算的条件了。”一时间帐内沸沸扬扬,两派声浪各持己见。呼都儿扬手示意,要众人冷静下来,继续说道:“秦王要求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要咱们对栾提头曼发兵。只要秦王拿到冷月霜刀,就会立刻下令边境的军队,帮助咱们夹攻头曼。”
众人一听哗然,就连主和派也面有愤色,“大人,秦王这样未免太没诚意!一旦咱们对头曼发兵,就等于是表态了!到了那一刻,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一定要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赢得了头曼,咱们才能开战!”
“就是啊!万一秦王政拿到冷月霜刀,却食言不出兵了呢?别说刀回不来,咱们的性命也统统不保!”
“大家先冷静下来!”呼都儿扬声压过众人骚动,缓缓说道:“今天就是因为已经下定决心,要和头曼划清界限,大伙儿才会聚集在这儿,在座的各位,都算是头曼的政敌,如今他登高一呼,以'单于'之名自居,迟早也会逼咱们表态。他要和秦国决一死战的立场是很明确的。可是想也知道,就算咱们服他,首当其冲被派去送死的,也还是咱们。”呼都儿说完环顾四周,眼看众人沉默不语,显然已经没有其他选择。
这时,一个女人的声音忽然响起,那声音冷若冰霜,淡淡说道:“大人,不如由我来将冷月霜刀送到秦王手里吧。”
呼都儿身后的角落,一个女人坐在阴暗处,不知道为什么,先前竟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这时她一开口,众人皆忍不住暗暗倒抽一口凉气,露出害怕神色。
这名女子的一张脸上非但没有半点表情,甚至完全看不出年纪,她的肌肤白皙似雪,浑身包裹在一袭黑纱之中,两眼看似无神,仿佛这帐篷内满满的人,她谁也看不见,然而无论是谁和她的目光接触了,都觉得像是有把刀子割下来一般。黑衣女子一边说话一边缓缓起身,悠悠然踏出了黑暗角落,金色火光无比温暖地将她包围,众人却都因为她的靠近,感到一股强大的寒冷。
这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江湖上人人闻之色变的下毒高手——“月神乌断”。
第三章冷月霜刀
月神乌断乃是神都九宫门下第二大弟子,神医端木蓉的师姐,专擅毒术,众所皆知,然而多少年来却鲜少有人见过她的真面目。凡是见过她真面目的,大抵都没能活下来。
她自从离开神都山之后,为了更进一步钻研毒术,也为了每隔两三年便要与师妹端木蓉比拼二人之间毒术和医术的高下之分,乌断和端木蓉一样,经常四处找人下药。
不同的是,端木蓉专找病人、找死人来研究,乌断却总是找上健健康康的活人来当试验品,不知有多少无辜百姓,或者和她无冤无仇的江湖好汉,都是莫名其妙地在她手上命丧黄泉。由于她经常在有月光的深夜出没,是以没过多久,便得了个“月神”的名号,在江湖上名声大噪,人人闻之丧胆,自然也结下了许多仇家。
三年前,她忽然从江湖上销声匿迹,谁也不知道,原来她竟是来到这北方大漠,深居简出,与毒为伍。呼都儿招揽乌断为己所用,利用她的毒术来解决许多绊脚石。
由于乌断向来对政治权力不放心上,是以呼都儿对乌断非但是礼遇至极,甚至越来越信任。至于乌断,只要呼都儿继续将自己的阶下囚交给她,任其利用,要她替呼都儿多杀几个人,根本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跟在呼都儿身边的其他人,并不太知道乌断的来历,却都晓得她下手之狠,用毒之残,是以人人对她既害怕又无可奈何,虽然对呼都儿如此重用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大伙儿都觉得不妥,却也没有人胆敢多说什么。
这时挺贱乌断自告奋勇,说要替呼都儿将冷月霜刀送到秦国,在场众人各个皱起眉头,面面相觑。这可是他们族里举世无双的宝刀,怎么能够轻易交给一个外人呢?没想到,呼都儿一听月神乌断愿意为他送刀,居然立刻满脸欣喜,大声说好。
“太好了,在座当中,就属你对中原最为熟悉,若是由你来护送宝刀,那我可就大大的放心了!”呼都儿说罢转身,自座后拿出个一尺有余的锦套,里头装的,便是传说中的匈奴宝物——冷月霜刀。多年以来,匈奴族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这把刀是活的。
呼都儿将那包裹着宝刀的锦套交给乌断,一名家臣看了连忙上前说道:“大人,此事应当从长计议。”
此人乃是呼都儿的老臣,名叫闰振,在族里相当有地位及分量,应对进退向来非常得体,他目光直视呼都儿,大声说道:“这件大事关系了与会十四个部族的存亡,此重责大任应当由咱们和乌断大人共同分担。我建议从族里挑选三十名勇士,由我带领,随乌断大人共同前往秦国。”
呼都儿听了看向乌断,问道:“你觉得呢?”
乌断仍旧是面无表情,淡淡回道:“好啊。”
呼都儿点点头,对闰振说道:“好!就这么办!事不宜迟,今晚就选定人手,明早启程前往咸阳。”底下众人憋气憋了个老半天,这时终于得以暗暗松口大气,觉得放心许多。
事实上,老臣闰振除了不放心将宝刀交给乌断一人之外,之所以提出同行的建议,其实还有别的用心。由于呼都儿过度信任乌断,其他部族的族长,私底下都感到非常不满意,闰振也因此忧心忡忡,怎奈呼都儿执迷不悟,如何劝解都没有用。闰振暗暗决定,这趟去秦国的路上,定要伺机除掉这个祸根。
隔日,有三十名匈奴勇士所组成的使节团,便浩浩荡荡地上路了。他们越过草原与沙漠,随着脚下逐渐踏入中原之地,两旁景色也跟着改变。闰振无时无刻都在防备乌断,深恐他带了宝刀半途消失,同时也一路仔细盘算,计划究竟该何时对乌断下手。
这天傍晚,众人来到一处河谷驻扎,待营帐钉好了,闰振叫两个副手进帐里,吩咐他们暗地通知大家今晚动手,话才说到一半,外头的守卫却忽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喊着:“大人、大人、不好了!刚刚下去河边打水用餐的弟兄,变得很不对劲,好像是中毒了!”
闰振一听立刻从椅子上弹跳而起,二话不说往外直冲,两脚才刚奔出营帐就停了下来,一双眼睛瞪得老大,面无血色。
眼前七八具尸体倒在地上,各个脸色发黑,旁边剩下二十来个手足无措的匈奴兵,都是因为方才有勤务在身,排在下一轮用餐,这才逃过了一劫。
闰振这一路小心翼翼,也早已对手下们千叮咛万嘱咐,没想到竟然还是给乌断找着了机会下毒,他瞪视满地尸体,脑子里飞快地打转,接着,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忽然往河边冲去,果不其然,就连驻扎在河边喝水的马匹,也全部口吐白沫,死的死,抽搐的抽搐。
闰振气得浑身发抖,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原本料定乌断孤掌难鸣,必然不敢轻易与他们为敌,不料对月神乌断而言,要一次撂倒七八个人,竟是不费吹灰之力。他眼中布满血丝,怒声问道:“乌断人呢?”
“回大人,原本她在营地等着用餐,事发之后就没看见人了,大概是趁乱跑了。”
“跑了?你还说得出口?咱们现在剩几个人?几匹马?”
“回大人,刚刚才点过,总共还剩二十三个人,五匹马。”
“你们这群饭桶!统统跟我去追人!没马可骑的,统统给我用跑的!”闰振一面大声咆哮,一面飞快上了马,带着所剩无几的士兵们,往河谷外直奔而去。心里正在担心乌断不知已经骑马走多远了,没想到一出河谷,就看见一名黑衣女子的身影,牵着一匹马,坐在一块大石头上。
傍晚的夜色和夕阳的霞晕将天空分成了两块,也将乌断的白皙脸庞分成了两边,一边是光亮的,一边是阴暗的,她正静静抬头仰望天上,一轮刚刚升起的明月
闰振拉住马匹,咬牙切齿地骂道:“臭婆娘!快将宝刀交出来!”
乌断看也不看他一眼,维持着抬头看天的姿势,淡淡问道:“交出来?为什么?”
“少跟我装傻!”闰振指着乌断大声说道:“。你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替大王将宝刀送到咸阳!方才害了我七名兄弟的性命,自己带着宝刀便想远走高飞!”
“您误会了,闰振大人,”乌断说着高高抬起一支手臂,翻转手腕朝天打开,仿佛要将夕阳和月光都盛满手心似的,她继续说道:“被我下了金月丹的人,尸体很快就会发出恶臭,我没办法待在那儿过夜,所以才想躲远一些。正好这里风景很漂亮,所以就待在这里看夕阳,看月亮。”
闰振看乌断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气得七窍生烟,抽出大刀挥舞着喊:“好一个月神乌断,居然连跑都不跑?要耍阴,这里没人比得过你那些下三滥的手段,要打,难不成咱们二十几名匈奴勇士还打不过你吗?!”
说完大喝一声,他左右两侧的人马立刻抽出腰刀,往前冲杀过去,只见乌断坐在大石头上,动也不动,那带头冲杀的四名士兵便连人带马地摔跌在地,四人抱住自己的身体发出凄惨的哀嚎声,满地打滚,不到两下就面堂发黑,七孔留血而死。至于倒在一旁的四匹马,看来也是活不成了。
这一下,后面原本跟着跑上的几名匈奴兵个个吓得停住了脚步,就连闰振也惊讶得张口结舌。乌断究竟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坐着不动便毒死了四人四马?难不成这女人非但会使毒,还会妖法?
眼看士兵们露出害怕的神色,闰振破口大骂:“发什么呆!如果冷月霜刀被这女人劫走了,咱们回去一样是死,还不快给我上!”
话虽如此,但这时候谁还敢轻易靠近乌断?士兵们各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犹豫不决地慢慢往前靠近,其中几个相互点了点头,这才齐声呐喊着扬起刀冲上前去,跑没两步,却忽然扑倒在地,抛下了兵器满地打滚,状态就和方才中毒之人如出一辙,吓得其他士兵转身就跑,谁知不跑还好,这么一跑,一个个也都跟着纷纷倒下,面堂发黑,七孔流血而死。
转眼之间,身边二十三名匈奴勇士,竟然全部暴毙身亡,闰振呆在马背上,浑身发冷,喃喃念着:“妖女……妖女……你不是人,你是鬼……”
乌断在大石头上缓缓站了起来,低头凝视自己的手心,说道:“这药粉相当难以使用,须得经由一点点阳光的烘烤,千万不能太多,接着还得让月光照射一会儿,方能使毒素真正挥发,化入空气,扩散至方圆百里。它无色无味,一旦吸入五脏六腑,即刻便窜走周身血脉,若是静静站着不动,大约得过一刻钟方能毙命,若是奔走起来,气血加速运行,两三个弹指间便要毒发身亡。”
说到这里,原本面无表情的一张白脸,瞬间像是冰冻的河水化开来似的,漾起一抹甜蜜的微笑,她抬起头来,朝呆若木鸡的闰振望去,却又仿佛没有看见闰振,而是看向了极遥远的地方,悠悠说道:“这药粉花了我十年工夫,前不久才终于调制而成,今天我第一次拿它在活人身上实验,没想到居然成功了,真是太好了。闰振大人,方才我坐在这儿想了许久,终于帮它找到名字,这毒药须得一点点夕阳、一点点月亮的光芒来照耀,从今尔后,我便唤它'夕月有光'。闰振大人,您觉得好听吗?”
此时此刻,夕阳已经完全消失,夜色沉默地覆盖大地,山谷岩石微微反射月光清辉,乌断那双原本无神的双眼逐渐慢慢地、慢慢地,凝聚起来,射出一道冷冷的目光,笔直地凝视着坐在马匹上的匈奴将领。
只见闰振的脸上混合了震惊、恐惧、愤怒,和痛苦至极的复杂表情,却依然静悄悄地,七孔流血而死。
第四章远走北地
邯郸的小酒馆内,聚集了三五成群的食客,几名年轻人坐在酒馆一隅高谈阔论,项羽也在其中,他们胸怀大志,,经常聚于此地把酒畅言天下大事。这时,众人正说到,近日江湖传言,举世无双的冷月霜刀已经落入中原,前阵子由一群匈奴勇士送往咸阳,却在途中销声匿迹,如今不知下落何方。
有人说道:“听说原本秦王答应,只要拿到冷月霜刀,便要出兵,帮匈奴人打匈奴人。”
旁边一人听了立刻问道:“匈奴人打匈奴人?怎么?他们在闹内讧啊?”
原先那人点头说道:“可不是。”
旁边那人摇头骂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搞内乱?他们应该要团结起来,共同抵御秦国才是。”
平时,这些人对匈奴人其实也没多大好感,如今大家都共同在秦国的压迫之下,不知不觉,反而对匈奴起了同仇敌忾之心,有人便说道:“那敢情好,如今刀没了,秦王一怒之下不愿出兵,匈奴这场内乱也就闹不起来了。”
项羽听到这里,摇摇头,说道:“我看不见得。”
他这么一开口,众人忽然全部安静下来,等着听他说话,只见他沉吟一会儿,继续说道:“听说,匈奴部族里的不和已经挑明了,依我看,就算秦王不出兵,只怕他们也得硬着头皮照打。原本若是秦王出兵帮了其中一方,另一方不用说,那是输定了。如今秦王要是不肯帮忙,那么匈奴两方的势力均等,这一打起来,损耗必然相当惨重。匈奴人向来剽悍,又擅于打仗,秦国若欲将其吞并,原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宝刀失窃,秦王便有理由不去帮助其中任何一方,我看他,可是乐得走观虎斗,等他们自己弄得两败俱伤,到时候秦国再来出兵攻打匈奴,坐收渔翁之利。”
项羽这么一分析,在场众人各个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又是点头又是钦佩。
这一两年,项羽有心学习兵法,颇有小成,他原本出身贵族,父亲和叔叔解释有名将领,从小耳濡目染,学得更快,如今在他身上,俨然已略有将相之姿,坐在一群年轻人当中,很自然地便展现出领袖风范。
其中一人听完项羽的分析之后,说道:“欸?照你这么说来,冷月霜刀忽然半途失踪,说不定也跟秦王有关。”
旁边的人听了忍不住反驳:“唉呀,我看那倒也不一定,像冷月霜刀这种宝物,江湖上谁不想要?”说到这里,话题一转,众人开始热烈讨论起冷月霜刀的种种传闻。
举凡练武之人,听闻神兵利器没有不心动的,这群年轻人一再形容冷月霜刀之神妙,直把个项羽弄得心痒难搔,暗忖:“却不知这把冷月霜刀比起我那把宝刀如何?”既而又想:“我的武艺平平,却有一把难得一见的宝刀,荆天明的武功比我好太多,又是天下第一剑的徒弟,偏偏手里拿的兵器却不怎么样。只可惜我那把刀,是家传的,不能送人,要是天明能有一把冷月霜刀,肯定如虎添翼,到时候,以他的武功,再加上我研究兵法的成果,联手起来,号召众人,说不定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项羽越想越兴奋,当下掏钱往桌上一摆,说道:“我有事先走了,今天这顿算我的。”说完便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大跨步地离开小酒馆。
一进家门,项羽二话不说便去敲荆天明的房门,敲了半天没人应,索性自己开门走了进去,发现荆天明好好端坐床上,闭着两眼,却不像是在打瞌睡,只见他的呼吸时而急促,时而迟缓,看来像是在调息。
项羽不好再出声打扰,只得耐着性子,在房间里头干踱步,一会儿摸头一会儿抓脑,努力压抑着自己的兴奋之情。
好不容易,荆天明总算睁开双眼,项羽立刻迫不及待地说道:“大白天的睡什么懒觉?”
荆天明擦擦汗,回道:“我不是在睡觉,我在练功。”
项羽笑道:“我知道你在练功,跟你开开玩笑,怎么你和高月混了这么久了,还是一颗木头脑袋?”
荆天明没听懂,反问道:“这跟阿月有什么关系?”
“算啦算啦,”项羽懒得继续解释,两眼放光,压低了音量说道:“我有话跟你说,这里不方便。”说着拉了荆天明就往外走。
过不多时,两人来到一座视野辽阔的小山丘上,清风徐徐,秋高气爽,眼底的景致教人心境也跟着开阔起来。
项羽感慨地对荆天明说道:“你瞧,这儿风景多好,人只有在站得高的时候,才能看得远。可是时局纷扰,我们始终窝在这儿,什么大事也干不了。”
荆天明听了没说什么,心里却很是同意。他虽然并不如项羽一般,想做点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毕竟年轻气盛,被关久了,胸口自然出现抑郁之气,他看着山丘下的房舍,又抬头仰望无边无际的蓝天,终于问道:“项羽,你想离开?”
项羽点点头,说道:“有一把举世无双的匈奴宝刀,叫冷月霜刀,听说最近流落到中原来了,没人知道它的下落。天明,我们不如将那把刀给找来。盖大侠虽然是天下第一剑,但作为一位师父,却未免太小气了点,这几年我看了半天,总觉得,他净拿些寻常剑法搪塞你。”
项羽这番话,正好打中荆天明的心结所在,眼看荆天明有点被说动了,项羽赶紧又接着说:“难不成他一个马步要你蹲十年,你也乖乖照蹲不误?等到那时候,你想铲除的,都壮大了,你想保护的,都死光了,那你的剑法要救谁?你空有一身武艺,该要为谁而战?”
项羽拍拍荆天明的肩膀,又说道:“别想这么多了,我看就这样吧,择日不如撞日,我们今晚丑时便走,在一里外的水井旁,我会准备两匹马,不见不散。”
这时,他们头顶上忽然传来一个娇脆的声音,“两匹马?不够吧?你和荆天明一人一匹,叫我跟刘毕怎么办?”
荆天明和项羽不用抬头,也知道那是高月躲在树上,显然方才的话都教她给听见了。果不其然,大榕树上探出高月的一张瓜子脸,一双黑漆漆的大眼睛滴溜溜转,她笑嘻嘻地从树上跳下,还拍拍手往旁边的草丛喊道:“流鼻涕,你出来啊!流鼻涕!”
就看刘毕很尴尬地自草丛里爬出来,他虽然是四个人当中年纪最小的,这时也已然是个书生少年,但高月不管,还是照着小时候的习惯,每次都叫他流鼻涕,刘毕虽然不大乐意,却也无可奈何,幸好项羽也一直叫高月小乞丐,算是多少帮刘毕出了点气。
这时候,刘毕站起身拍拍衣服,不打自招地开始辩解了起来:“都、都是高月,她说,难得看见天明出房门了,还说,你们两人鬼鬼祟祟的,不知要干什么,就、就硬把我拉来了。”
“你们什么时候躲在这儿?怎么我们都没看见?”荆天明很惊讶地问道。
高月立刻哈了一声,满脸得意之色:“平日我跟着毛毬大哥到处采药,这座小山我熟得很,一看你们选哪条路,就知道你们要往哪儿走,带着流鼻涕抄小路,赶在你们前头,先找了地方躲好等你们来。这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刘毕听了摇摇头,纠正道:“不对不对,这应该叫做瓮中捉鳖。”
项羽听了哈哈大笑,说道:“不对不对,这应该叫做,流鼻涕和小乞丐,吃饱了撑着没事干。”
这下子,连荆天明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四人笑了一阵子,项羽忽然正色说道:“小乞丐,我和荆天明可不是要出去玩耍,你和刘毕不会武功,只怕路上危险。”
刘毕听了连忙附和:“对对对,项羽说的有道理,这太危险了,我要是跟去了也只会拖累大家。高月你也一样。所以,那么,这个,我就不去了,高月你也别去了,唉,我看,天明、项羽,你们两个干脆也不要去了。”
高月哼了一声,抱怨说道:“项小鸟,你可别想打发我,自从咱们来到了邯郸,你和臭包子两个人,一个每天把自己关起来,一个成天跑得不见人影,流鼻涕呢,也只会念书,我只好天天跟着毛毬大哥,采草药打发时间。想跟他学点什么好玩的法术,他也教得乱七八糟。总而言之哪,我已经无聊得够久啦。”
项羽摇摇头,继续劝道:“小乞丐,刚才你也听到了,我们是要去找一把刀,这把刀,听说原本是有一百位精挑细选的匈奴勇士来护送,没想到竟然还是被盗走了,无论那人究竟是谁,绝非等闲之辈,我和荆天明这一去,若是找不到那把刀也就算了,要是真能找着,能不能回得来,只怕还很难说。”
原本还有点犹豫的荆天明,听到这里却忽然两眼放光,出现了斗志,他深吸口气,对这山谷大喝一声,这么突如其来的,把其他三人都吓了一大跳,莫名其妙地望向荆天明,只见他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爽朗精神,大声说道:“与其在这里一筹莫展,苟且偷生,何不干脆出去闯闯?要是技不如人,没本事活着回来,也强过现在这个样子。阿月,你想跟来就跟来吧!”
这番话说得铿锵有力,高月立刻鼓掌叫好,项羽眼看荆天明终于下定决心,也就不再阻拦高月。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顿时都因为生活有了目标和挑战,而感到有一股力量,就连刘毕,内心虽然为其他三人感到担忧,这时也忍不住跟着兴奋了起来。
小山丘并不高,大地却没有边际,山丘下,枫叶正偏偏转红。
项羽生得肩宽体厚,浓眉大眼,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显得豪迈;刘毕一看便是书生模样,略显瘦弱的身子,却有着一股凛然正气;高月身穿红衣,黑发如云,眉不画而黛,唇不点而红,活脱脱便是个娇艳欲滴的小姑娘,哪里还有半点乞丐模样。
高月眨着灵活的大眼睛,很自然地拉起了荆天明的手;荆天明俊逸挺拔,目如朗星,随着年纪增长,相貌和他母亲丽姬益发相像,唯有一对剑眉和那双固执的眼神脱自荆轲。四人并肩站在小丘上,面对眼前万里无云的蓝天,不知为什么,竟然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这天深夜,项羽弄到了两匹马,由他自乘一匹,荆天明和高月共乘一匹,三人私下别过了毛毬,留下一封书信托刘毕隔日交予盖兰,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刘毕,离开了小镇,离开邯郸,展开一段未知的旅程。
他们一路向北方行进,根据项羽得到的消息,冷月霜刀被劫走的地点,就在秦国与匈奴领地交界处,原本属于赵国的“云中郡”。
只要沿着邯郸外的那条大路往北走,经过太原、雁门,最后便能抵达云中。这条大道虽然相当笔直,不至于有迷路之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