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女匪-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扬出去,你官居大员,性命尚且可保。奴家的性命可就不保了。奴家这么真心实意的待你,最后想彻彻底底放开与你在一起。你却不答应。你还是不是人了。。。”

张敬元看她生气了。赶紧摆着一副笑脸安抚她。眼前这个媚人床上功夫可是有一套的。对她成瘾的张敬元可不想惹她不开心。

伸手拽了拽她的胳膊,也被她赌气的甩掉。张敬元也不气恼,踱步上前,轻轻地拍着她的香肩。解释道:“你说的意思我懂,可是刘丹青位高权重,手下将士对他忠心耿耿。茫然的安插罪名给他,将士们肯定寒心,万一到时候在引起哗变可就不妙了。更况且现在是对付蛮人的非常时期,朝堂上下也只有刘丹青能抵御蛮人,除去刘丹青只会自毁长城,万一蛮族人攻占进来,那可就是丧国之痛啊。。。。。。”

马瑞秋听说张敬元拿刘丹青没辙。心中更加生闷。刘丹青负了她的心,她恨不能报复他,本以为张敬元权倾朝野除去刘丹青一如反掌,没想到却还是动他不得。马瑞秋那个气啊。。。

张敬元话锋陡然一转:“我现在虽然不能动他,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以后动不了他。除掉刘丹青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我相信这个时机很快就会到来。”

马瑞秋好似看到了一点希望。态度也软了下来:“真的?”

“刘丹青军权太大,就连我也能感受到他的威胁。一山容不得二虎,我怎么敢放心他在朝堂上?这个人,我早就想除去了。”

马瑞秋忽又开心的伏在了张敬元的怀着,年纪不小的老女人还学习小女生的做派,难免让人瞧不下去。可张敬元偏偏还吃她这一套,跟马瑞秋在一起,他总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

马瑞秋嗤嗤的道:“我只有一件事,等你除掉刘丹青之前,能不能让我再去看看他?”

“看他做什么?”

“我想亲眼瞧瞧他落魄的死样,我要让他知道,没了他我活的很好。。。”

“哈哈哈,好,落井下石着实让人痛快。一切依你。”

。。。。。。

几天过后,身在前线的刘丹青尚未得到来自朝廷的任何消息。

中军大帐中,刘丹青一脸愁容,短短几天,鬓角处也已生出些许白发。他一拳捶在案桌上,震得桌上的茶壶嗡嗡作响:“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打是守他到底给个话呀,不闻不问又是什么意思?难道就这样一直耗下去?”

在座的几名副将沉默不语,朝廷的做法也确实让他们难以相信,趁胜追击,驱敌出境,多好的机会。可朝廷不闻不问,把他们撂在这儿,真是让人难以让人费解。

“将军,你可否还记得沈亲王谋反案’?”就在这时,在座的一名军官忽然出声问道。

刘丹青身子一震,整个人瘫坐在座椅上。

在座的其他将领也纷纷一怔,在气氛也愈加的沉闷。

孝义皇帝在位时,外敌入侵,亲王沈万忠亲自领兵去镇压。凯旋回朝时,不仅未得到丝毫的奖赏反而被下了大狱。一家老老小小除了小儿子侥幸逃跑,其他人皆以谋反罪处斩。

军权,谋反,自古以来是帝王最私密的地方。哪怕再清白的人只要沾上,君主就算是错杀也不会放过一条漏网之鱼。

刘丹青百战百捷,可皇上偏偏不派兵来助阵,岂不说明小皇帝放心不下他,害怕他拥兵倒戈,犯上谋反?

即便这只是猜测,可是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理由能够解释朝廷为什么不派兵增援。

“我刘丹青向来对朝廷皇上忠心耿耿,没想到紧要关头皇帝还是放心不下,皇上此举,真令人寒心。”沉吟半晌,刘丹青终于隐忍不住爆发出来,他大声呵斥着,险些把桌子掀翻。

他不光是寒心,而且还对孝文小皇帝忠奸不分的愤怒。皇帝年纪尚小,大敌当前竟还防着自己的人,朝中的几名顾命大臣显然是从中作梗怂恿。

“噗通”

“噗通”

在座的几名副将突然俯身跪下,额头在地上磕的“砰砰”直响。

刘丹青愕然道:“你们这是。。。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方才那名提到“亲王谋反案”的副将郑重道:“将军,小皇帝忠奸不分,大敌当前不仅不考虑如何御敌收复领土,反而对将军起了提防之心。如此昏庸无道,何能担当起治理沈唐的重任?”

刘丹青头脑嗡的一响,整个人如同被雷击的怔在了当场。

“你们。。。你们是想谋反?”文人小说下载

“将军,小皇帝现在已经对我们产生了提防之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们在前线奋力杀敌,可朝中的奸佞小人只会在皇上面前流言蜚语喧嚣尘土。我们可不想向当年的沈亲王一样,凯旋之日就是入狱之时,没再战场上丢命,反而死在了奸佞小人的手里。”

“将军,请你为我们大大小小的将领和兄弟考虑考虑。。。”

帐中的一干将领屈身下跪,异口同声的说道。

刘丹青身子一晃,跟在他身边的亲兵铁钦赶忙扶住他。

刘丹青站定了身子,喘着粗气:“此举万万不可,我刘丹青清白正直了一辈子,对沈唐是忠心耿耿。到头来我可不想做下这等混事,到最后被人盖上谋反逆贼的称号,让人去戳刘家的脊梁骨。。。”

官将苦劝道:“将军,你是扶正朝廷,顺应大势,为民除害。百姓们都会记得你好,哪有人会戳将军的脊梁骨。。。”

“都给我住嘴!”刘丹青大手一挥,冷清的眼中突然闪出一抹厉色,铮铮道:“尔等难道连我的话也不听了?看来你们不光是谋朝廷的反,难道还想谋我的反?”

刘丹青的军队他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军中大大小小的一些重要官员都是他考核之后一手提拔上来的,军里的人对他很真心。不然的话,他们也不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了。

一听刘丹青说:你们还想谋我的反不成?伏在地上的人皆伏在地上,以头磕地,齐刷刷的回道:“末将不敢。。。”

他们只是不想让刘丹青向沈万忠那样死的冤屈。拥有着功盖过世的本事,却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记住,你们今天所说的话我也全当未听见,大家也不可再提。往后我要是在听到谁跟我提到谋反,那就别怪我不顾兄弟情义。是军人就要死心塌地的效忠朝廷,我们只要问心无愧,还能怕奸人使坏。记住了吗。。。”

“末将记住了!”

声音自帐篷中传来,军中一名名叫副将张松的千户军官刚刚路过军帐旁,恰巧把刘丹青方才那一段话不偏不倚的听在耳朵里,脸色倏地一变,趁着无人发现,赶忙逃也似的离开了这里。。。。。。

第二百八十三章 国土沦陷

武将黄袍加身,篡国谋位的事例在沈唐之前就曾经出现过。封建王朝尊崇势力,谁的军队强,谁的势力大,天下就可能会是谁的。现如今沈唐一干势力中,刘丹青的势力无疑是最大的。势力越大,机会也就越大。刘丹青的老部将害怕当那捕蝉的螳螂,所以就以进为退拥护大将军篡国谋反,刘丹青严词拒绝后,他们也不在进言,跟了大将军那么些年,刘丹青的性子他们还是知道的,他决定的事,一般没人可以劝的动他。

刘丹青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将官们的想法,刘家世代忠良,而他更是对朝廷忠心耿耿,别无二心。当然,他也知道现如今皇帝不信任他,可他坚信只要自己不做亏心事就问心无愧。

当年亲王沈万忠被人状告谋反,短短十天就被定下了罪。朝中许多人都清楚此案疑点重重,漏洞百出,沈万忠的案件多半是冤假错案。可孝义皇帝还是下那么大的狠心。这其中包括很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沈亲王的势力太大,而另一方面就是他忌惮沈亲王的沈氏血脉。

而刘丹青就不同了,他从头到尾只是一员武将,他的身上也未流动沈皇族的血脉,所以哪怕知道自己不受皇帝的信任,他也不认为小皇帝会狠心拿他入狱,更况且当今战事吃紧,武将堪有大用。

把这件事儿压下来后,刘丹青就在云城驻守下来,两军对峙大半个月,期间蛮族人曾多次攻城,不过都被占据地利和天时的刘丹青打的七零八落。没办法,面对人数数倍于己的敌人,刘丹青也只有守城的能力,云城能守住已经很不错了。

这天天朗气清,空气中吹拂着一阵轻风,刘丹青登高站于城楼之上,眺望着不远处被蛮人占据的领土。发须鬓角被微风拂的随风扬动。

转头看去,冲着一名旁边守城的小兵问道:“执勤期间蛮人可曾有何异样?”

那名小兵恭敬的答道:“今儿一早还有一行蛮族骑兵耀武扬威的在城下奔走喝骂,未讨到半点回应后就岔岔的又回去了。”

跟在刘丹青身边的亲兵铁钦满是嘲讽的道:“吆喝喝骂就想激我们出城迎敌?也未免太小瞧我们了。如今蛮人知道我们势力薄弱,才敢在城外指手画脚,装腔作势。在我们一口作气连攻七座城池时怎么没见他们有叫板的气魄?”

刘丹青叹了口气,摇头不语。

听小兵所讲的这些,他自己都感觉窝囊。带兵十几年他一贯坚持雷厉风行,以攻为守的作战方针。歹人贼人听他名号皆闻风丧胆,未战士气就褪去大半。怎么今日,他就落得这般被人叫板的下场?

总体说来还是数量差异。敌人数倍于己。即便他用兵如神。经常打以少胜多的战役。可他的军队在争夺七座城池的恶战中也伤亡了不少,面临着如此大的差异,他还是不敢有丝毫的轻举妄动。

刘丹青沉默不语,铁钦看他脸色不大好也适时的停住了嘴。两军对峙。战事没有进展,刘丹青心里比谁都着急,铁钦也不愿多嘴惹他心烦。

四周又安静下来,耳边只能闻见响起的风吹呼呼声,刘丹青凭栏而望,借着阳光的反射,远处隐约可见敌人驻扎的白色帐篷。

蓦地,刘丹青心中突然一动,他忽然想到一件事儿。。。。。。

当初攻占下云城之后。刘丹青的军队就改攻为守。一向来势汹汹的沈唐军队突然退居城中守起城池来。蛮族人就知道沈唐的军队后给不足,或者是他们队伍伤亡惨重暂时不能贸然进攻。

蛮族人大喜过望,以为战局扭转的他们就掉头攻城,接连十几天几乎每天都搬云梯,翻城墙。可是恶战了一个多月丝毫未有所进展。他们也是识时务的,既然久攻不下干脆就在此驻扎修养,等到后续军队补给上在继续攻城。

所以对战的两个多月中,除去前一个月蛮人的盲目攻城,剩下的一个月两军基本上没有交手,似乎都在等着后续军队。

可是今日,蛮族人为什么突然率领轻骑来城下叫板?

他们的后给部队若是来了,凭借着人数的优势他们完全可以大举攻城。而这种不痛不痒的喝骂,根本不会取得任何的效果。他们也清楚沈唐人不会因为他们一通喝骂头脑发热的就开门迎敌,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思绪在脑海中快速旋转,突然,刘丹青似乎是想明白了什么,脸色瞬间难看起来。

猛地转过身来再次注视着那几名守城的小兵:“之前蛮族的骑兵是不是多次在城楼之下耀武扬威?”

几名小兵被大将军突然之间散发的煞气吓住了,一人战战兢兢的道:“前天,蛮人就有这般的举动了。”

刘丹青失神似的喃喃道:“我猜的没错,我果然没有猜错,这样一来可就坏了。。。。。。”

说着他神色陡然严厉起来,赶紧吩咐铁钦去通知其他的副将,聚结军队,出城灭敌。

铁钦愣住了,敌人费尽心思的攻城,将军这倒好,干脆打开城门出兵主动去找人家大战去。他难道不知道此举是以卵击石?

瞧见铁钦慢慢腾腾一副不解的样子,刘丹青急道:“蛮人的主力已经退走了,那些耀武扬威的骑兵,只是他们为了迷惑我们的障眼法。他们这么做,正是让我们误以为他们的主力还在,好让我们心存畏惧不敢出城迎敌。如果我没想错的话,现在蛮人的大军恐怕已经绕过了云城。。。。。。”

刘丹青没有猜错,蛮人久攻云城不下,他们也清楚这回事碰到了硬石头。所以他们不与刘丹青硬碰硬,干脆转移兵力,从别处攻进沈唐。

在刘丹青的率领下,沈唐军队很快就消灭了那群迷惑他们负责大部队转移的小队蛮族人,可悲的是,此时蛮族人的主力部队已经转移的差不多了,如果他们再晚来些时日,恐怕就连这部分蛮人也转移走了。。。。。。

当天,刘丹青率领全部军队气势汹汹的四处寻找乱贼的踪迹。可蛮人的主力早在前天就开始撤离了,现如今又不知他们打算进攻何处,最终也就无疾而终。

当天晚上,刘丹青就上书给朝廷。

没有皇帝的旨意,他是不能带兵随便乱走的。

看着挥鞭疾驰的信兵没了命的快马加急,刘丹青只能在心中暗自祈祷,期待着那遇到了蛮人的守卫将士们能够多撑些时日。。。。。。

古代的通信极不发达,传信的通报只能靠马跑,皇城与云城相隔千里,等到信送到了,保不准蛮族人已经攻进沈唐了。

。。。。。。

几天以后,东南边防传来急报,蛮族人拥军二十万,已经兵临池下,东南将官拼死抵抗也维持不了数日,请求朝廷支援。

孝义皇帝在一帮老大臣的建议下,赶忙下书派刘丹青以及东南附近其他地方的守军前往支援。

十天以后,东南边防再次急报,东南失陷。

一个月后,前线传来战事:锦州失陷。。。

又一个月后,前线再次传来急报,沈唐腹地多处被蛮人攻陷,其中包括云萨镇,郾城,三阳镇,沪城等在内的大大小小十多个镇县全部沦为蛮人之手。

小皇上震惊了。。。

朝廷震动了。。。

整个沈唐都为之惊颤了。。。

言官们整天把仁义礼仪挂在嘴边,可是一旦前线吃紧,皆都为之色变。当时他们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害怕刘丹青犯上作乱,可是一看南部战事越发的急迫,已经不是沈唐的军队能够制止得了,纷纷后悔当时未给镇国大将军派遣去增援军队,朝堂之上,每每都会为此迎来一阵骂战。

边防失守,而且蛮族以势如破竹之势蚕食沈唐,短短几个月就已经占领了沈唐近乎三分之一的领土,这般威势,也让张敬元彻底的慌了神。

他原以为刘丹青作战是百战百胜,所以当蛮人转移目标和,他就赶忙怂恿小皇帝起书把云城的刘丹青调去御敌。可是,刘丹青不占据天时,地利,与其他沈唐援军赶到东南时,人家蛮人已经占领了城池。自己舟车劳顿,敌军一鼓作气,自然也就打不过蛮人。

就连刘丹青也失陷了,蛮人又哆哆逼人,大有一举攻进皇城之势,难不成沈唐真的要覆灭了?

张敬元陡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目前朝中无人可用,留下的残兵败将也扭转不了大局,与其看着沈唐被蛮族人灭掉,还不如想办法求和,说不定还有商量的余地。

第二天,朝堂一如既往的混乱。

小皇帝毕竟年纪幼小,他茫然的看着朝堂之下这些为推卸责任而争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们,一脸的不知所措。

张敬元冷眼看着这些大臣们,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争得越凶,也就说明他们越怕死,那自己的这个提议拥护的也就会越多。。。。。。

第二百八十四章 蛮族当道

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几乎所有的大臣们只顾着推卸责任,弹劾官吏。更为可笑的是,有的大臣竟然还当堂弹劾刘丹青没有牵制住蛮人,蛮族人撤离时他也未能及时的察觉,让的蛮人转攻东南地带,导致东南失守。

刘丹青劳苦功高,一口气连连攻下七座城池已经着实不易,退守保卫云城已是他尽了最大的力了,又怎么能牵制得住蛮人二十万大军。

弹劾的这名官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话音刚落,朝上有些人看不下去了,拱手向小皇帝劝道刘丹青的功绩。两人响亮的争执声在朝堂上回荡。

“二位大人莫要争吵,依我只见,如今大敌当前我们还是不要想着追究责任,还是想办法应对过这个难关比较好。”就在两人争得不可开交,御堂上的小皇帝愈发迷惘的时候,张敬元适时地站了出来。

孝文皇帝跟张敬元走得很近,一些重要的国家大事也都是张敬元替他拿主意。当时刘丹青的第一封战报送至朝廷上要求增兵支援时,就是张敬元在背后怂恿他不可给刘丹青增兵。孝文皇帝几乎没有征集其他大臣的意见就直接采纳了张敬元的建议,对他的信任程度就可见一斑了。

只是孝文皇帝想不到是,张敬元仗着他的宠信,已经跋扈到私自扣下前线战报的地步。刘丹青急迫请求增援的第二份请示书还未经过他就被张敬元给烧了,他到现在还一直蒙在鼓里。

见到张敬元出列站出,孝文皇帝茫然的目光突然散发出一丝生机。方才那些争吵的大臣们也都安静下来了,张敬元这一句话绝对是最在点子上的话。一名与张敬元同阶的大臣好奇的道:“张大人既然这么说看来大人心中已经有了应对蛮人的方法,张大人的意思是。。。”

张敬元一脸严肃的朝着小皇帝道:“依下官之见,东南,南部的边防皆陷入蛮人只手,而我朝军队连连败仗,恐怕已经没有能力与蛮族人匹敌。与其争锋相对等着蛮族人大举攻来内地,倒不如退一步去与蛮人求和。没准还能保的几年安宁。”

“屁话!”张敬元话音刚落,一名官员就开始激动的指责他:“张大人拿朝廷俸禄,食大唐粮食。怎么能说出这么丧权辱国的话来?外敌侵入,大敌当前,大人不先考虑究竟如何应敌蛮人反而出这等窝囊的馊主意。大人难道忘了先帝一个劲儿的割让赔款,非但没有改变蛮人的初衷,而且还壮大了蛮人的力量了吗?更况且现在蛮人焰火嚣张,求和岂能像你说的那么简单,万一蛮人要求割去大半个沈唐给他们,大人难道也同意吗?”

张敬元怒道:“大胆。你竟拿先帝说事。你这是大不敬。”

那名官员面露悲痛之色。朝中当下上下一气,张敬元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竟然只有他一个人站出辩解。官员大臣居庙堂之高却不谋其事,小皇帝碌碌无为拿不出自己的见解。

沈唐亡矣!他心已死,看不出半点黎明时的曙光。

这名大臣踏出班列。突然跪伏在地上,朝着孝文皇帝跪拜:“老臣鲁莽,言语中冒犯了先帝,我愿意为此受到惩罚。”说着他双手慢慢地托举起来,直到头上,缓缓地把官凌取下,放到地上。然后又朝着孝文皇帝叩拜三拜:“老臣无能,无法劝解皇帝回心转意,请求皇上准许老臣告老还乡。。。。。。”

沈唐王朝这名最后的忠言良官名叫秦甚。之所以称他为最后是因为其他大臣们的冷眼旁观已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他们是主张求和的。

孝文皇帝最终准许了他的请求,准他告老还乡了。

斜眯着眼睛看着秦甚离去落魄孤单的身影,张敬元的嘴角扬起一抹不被觉察的弧度,秦甚还是识得好歹的,他也知道说出这般话。我定然不会轻易的放过他,既然他主动放弃了官位,还是留他一条老命吧。

秦甚落寞的走着,脚步就像是重如千斤抬不起来,等他出了皇宫,又留恋不舍的回望一眼。想到从今以后他再也不会像今天这样从这里走出来了,顿时泪如雨下。

秦甚离去后,朝中就再也没有反对自己观点的人,张敬元眼中精芒一缩。趁势对孝文皇帝道:“皇上千万不要被秦大人一派胡言所蒙蔽,我们现在根本无法与蛮人匹敌,如果再不抓紧时间,趁着沈唐还尚有一点谈判的条件,等蛮族人的大军挥师北上,那可就是亡国啦。。。。。。”

朝堂上安静的落针可闻,片刻后,一名官员站出来道:“皇上,张大人所言极是,请皇上三思。。。”

这名大臣话音刚落,又有三名官员站出来,紧接着又是几名站出来,到最后所有的大臣们皆伏地跪拜请求皇上三思求和之举。

这些言官们可不想看着蛮人入京,求和的建议也是他们心中所想的,只不过张敬元只是替他们说出来了而已。

小皇帝自然也想求和,求和了,他或许还能过几年的好日子,可要是一根筋的死撑到底,没准几天以后,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就会落为敌国手里的阶下囚。他虽然这么想,可他作为一国之君不能这么说,幸好张敬元给了他台阶,君臣戏也演够了,商议的结果也初期意料的一致,剩下的就是实施了。。。。。。

蛮族侵入,接连占据了十多个镇县。老百姓可就受了罪。

这些蛮人身上带着一股野性,每占据一个地方就急不可耐的大肆抢劫当地老百姓的粮食。当地的一些商人损失就更大了,蛮族士兵来到店中,见到什么好的就去拿什么。给钱就别想了,没把你店给抢个底朝天已经蛮给你面子了。

百姓苦不堪言,店铺商店大都也关上了门,全城上下一副萧瑟的景象,宛如就被山匪们给抢劫过了似的。

郾城也在被蛮人占领之地,陈东的百货便利店就落在郾城,担心陈东的安危,这天龙子俊和王瑶特意来到郾城前来探望他。

与以往喧嚣热闹的相比,如今的郾城冷清了好多。大街上稀稀疏疏的人,多半还是蛮族人。

王瑶儿和龙子俊今日的打扮很低调,浅黄色的布衫衣服着在身上,和普通的寻常百姓一样,只不过她模样俊美了些,低调的打扮倒使得她给人一种朴素的美感。

走了一路,路上随处可见一些迁移来的蛮族士兵强抢店铺商家的货品。王瑶儿憋了一肚子气,多次想出手教训那些跋扈嚣张的蛮人士兵,每次都被一直都很淡定的龙子俊拉了下来。

两人经过一名买卖杂货品的店铺时,这时一旁正巧有两个蛮族士兵大摇大摆的从杂货店中走出来。王瑶儿朝他们望去,就见这两人手上各拎着一摞包裹,嘴里还在一个劲儿的咀嚼着什么。

店家是个上了岁数的老掌柜,踉踉跄跄的从杂货店里跑出来,哭丧着脸一个劲儿的对这两名蛮族士兵鞠躬,边卖好边说道:“两位大爷,小店是小本经营,这些天来寸银未尽,小店都快撑不下去了。两位大爷拿了店里的东西,多多少少还请两位大爷给些银子补贴家用。。。”

一名蛮族三下两下的把嘴里的东西吞咽下去,用一种偏向南方乡音的汉话说道:“老不死的,不就吃了你店里点东西,拿了你店里的几包红糖,你至于苦苦相求?”

说完他戏谑的一笑,随手一推老掌柜把他推到一边,两名大汉迈开大步又欲朝前走去。

老掌柜仍不死心,又追了上去,拉住他们的袖角,苦苦哀求:“两位大爷可怜可怜咱们这些生意人吧,自从你们占了这里,我店里的东西可不知道被拿去多少,我们已经快撑不下去了。”

那名大汉怒了,抬脚就把那名老掌柜踢倒在地:“老不死的,你在继续纠缠下去,信不信我杀你全家?”

“真是太嚣张了,看我不去扒了他们的皮。”王瑶儿低叹一声,掳着袖子,怒气冲冲的就想上前去狠狠地教训那两名“禽兽”,刚迈出一步,胳膊上就搭上了一只熟悉的手掌。王瑶儿看去,就见龙子俊抿着嘴,朝她轻轻摇了摇头。

意思很明白,郾城是蛮族人的地盘,街上眼杂,在这里意气用事很有可能他们走不出这里了。

那两名士兵勾肩搭背的走远了,老掌柜伏在地上大哭,边哭边骂:“你们这些狗娘养的,狼心狗肺的家伙,挨千刀的,你们都不得好死。。。。。。”

“掌柜的,别骂了。现在郾城到此都是蛮人,小心他们找你的麻烦。”王瑶儿有点痛心的走上前去扶起那名老人,顺便又掏出一锭银子给他:“老人家,这店还是关了吧,现在蛮人当道,他们只拿东西不付钱,店要这么开下去,迟早会垮掉的。。。”

老掌柜接过银子,苍老的面孔上挂着几行浑浊的眼泪,千恩万谢的走了。王瑶儿看老人衣服上粘满着灰尘,一瘸一拐的回到店中,低声喃喃道:“授人以鱼只能解一时,过了今天,明天。那后天呢?谁能保证老掌柜不会遭碰到蛮人?”

第二百八十五章 杀戒

老掌柜捧着钱千恩万谢的回了店铺中,可以看得出来,这名老掌柜并不是贪小便宜不劳而获之人,能拉下脸来接过钱去也着实说明他的生活的确是遇到了困难。

瞧着王瑶儿还怔在原地,龙子俊欣慰的笑了笑,伸手搭在瑶儿的肩头,低声道:“走吧,时候不早了,天下的灾民多得去了,你也救助不完。我们还是赶快去陈东那里看看吧。”

王瑶儿这才想起来还有正事去做,收起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嗯”了一声,匆匆跟上了龙子俊的步伐。

穿过几条街道,又走了不到半盏茶的功夫,临靠在街道的南侧,一栋特殊的铺店就出现在两人的视线中,古朴的招牌上龙凤凤舞几个大字“百货便利店”,苍劲有力,惹人醒目。

几年前陈东离开青阳镇,独自在外打拼。拼了两三年,手头也积攒了些积蓄,看惯了生意人家财万贯排场的陈东就萌生了开店做生意的想法。于是便有了这家店面。

其实他能在郾城安家落户,并不是只靠他自己,王瑶儿也在一旁帮了他很大的忙。这间店铺的建成王瑶儿为他出资了一半的钱。要是指望陈东在外打拼所赚的钱,恐怕连半间屋子也盘不下来。

王瑶儿不仅出资资助陈东,而且还给陈东提供先进超前的商品促销经验。向这家店铺的名字就是王瑶儿给起的,还有里面柜台式盛放商品,在店门前设置收银台,什么打折促销概念。。。。。。

王瑶儿果然没有想错,后世先进的销售手段也能在这里吃的开,陈东的生意也在开店的那些日子一炮打响。而陈东也在短短一年的功夫就扩张店面,圈地建房了。

可是现在,蛮人占领了郾城,街道上任何生意都萎缩,陈东自然也是逃脱不了经济的主潮。

陈东的店铺还能勉强的维持下去。这点也在瑶儿的意料之内。陈东店铺中商品众多,还有一些食品是不能长久搁置,只要开店就会有买卖,买卖所赚的银子大抵能够补救蛮人白拿的亏空。

两人前脚踏进店铺,就见偌大的店铺中寥寥几人在挑选着日常的生活用品,站在货架旁的杂役也伸着懒腰无聊的打着哈欠,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店中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不过相对于其他商店空无一人的惨状,陈东的店铺还算是极其不错的。

陈东还在柜台前算账,算盘一如既往的打的噼啪响。可是伴着噼啪的算盘声。他的眉头也愈发的皱紧了。

“他妈的。。。”掀了几页账目。陈东突然一摔算盘,恶狠狠地咒骂了一句。可是刚一抬起头来,就瞧见了眼前的两个熟人。陈东烦闷的神情一扫,忽然惊喜的道:“子俊哥。瑶儿,你们怎么来了?”

龙子俊无奈道:“我门在这儿站了好一会儿了,可你就是不注意我们,我们也没有办法。”

王瑶儿笑嘻嘻的向他走去,伏在柜台山,盯着他道:“我说你小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来,有朋自远方来,还未见你好好地招待咱。怎么上来就骂开了人,你小子是典型的玩恩负义。真不是个好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