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之3燕赵风云-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会再凑出五万军队了。”   
  李弘的脸立刻红了。他的心事给桑羊说中了,他根本就不信任桑羊。   
  他按照傅燮的吩咐,在辕门之外等到桑羊。桑羊立即随他上路,并且在路上向李弘详细叙说了太尉大人的计策。张温为了取得李弘的信任和全面配合,还特意授权李弘可以动用他自己手上的那块调兵虎符,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征调西凉战场上所有军队。   
  张温被西凉人害苦了,但是他又抓不到这些西凉将领和士卒的把柄,哑巴吃黄连,有苦自知。周慎为这件事还差一点和张温吵翻了。他认为张温太软弱可欺,不敢拿刀杀人,被这些西凉人当猴耍,连带自己的部下都死得不明不白。张温没有办法解释。没有确实证据,他怎么抓人杀人?而且,他离开洛阳的时候,皇甫嵩就已经把这情况告诉他了。他的长子皇甫鸿和次子皇甫郦都和边章,韩遂有关系,他自己的儿子他都没有办法节制,何况其他人。解决西凉问题不在于剿杀,而在于安抚,要想办法解决西凉几十年沉积下来的问题。张温是朝中几十年的老臣,他当然清楚这些事。所以他虽然怨恨这些串通西凉叛军的人,但他认为情有可原,没有必要杀,杀了也于事无补,关键还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西凉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时候,他向皇帝提出要从其他州郡调兵十万。皇帝说他疯了,老糊涂了。但最后还是帮了他一下,从冀州火烧火燎的把李弘赶了来。虽然只有五万人,但已经非常解决问题了。   
  张温有了自己的军队,就开始想办法让它发挥作用。对西凉问题张温有自己的主张。他觉得皇甫嵩的办法也没有错,但不适合朝廷和陛下的意思。他认为要先剿后抚。剿就是剿归属羌胡。这次西凉叛乱就是这些归属羌人最早发起的,一定要杀掉,否则将来还是叛乱的祸患。后抚就是抚边章韩遂。两人都是西凉名士,带着一帮汉人百姓,思想上比较容易沟通。但剿杀北宫伯玉的难度非常大。   
  张温就想了个在小槐里和叛军决战的计策。他要造成一个假象。首先他要告诉西凉军队,你们西凉人不打,我还有北军和冀州的军队,你们自己小心些,以后帮助叛军也要收敛一点。其次这个计策自然是要泄露的,凉州府的人基本上都给韩遂买通了。叛军知道消息后,肯定会踌躇不前。打吧,损失太大,一无所获,根本没有必要。不打,就要准备撤退。   
  张温认为自己一定能在叛军撤退的时候找到机会。   
  结果董卓找了个机会,无意之中送给了张温。张温立即和桑羊、盖勋、傅燮四个人商量怎么办。后来决定,以西凉军队和周慎的北军尾追边章韩遂,大造声势,同时命令李弘的军队悄悄北上,找机会灭掉北宫伯玉。打掉北宫伯玉,西凉的平叛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张温让桑羊全力帮助李弘完成最艰巨的任务。至于掩藏他们的行踪,制造他们不在扶风郡以北一带的假象,那都是他的事情,不要李弘他们操心。 
第136节:第二十三章暗夜突袭(1)     
  李弘听完之后,有点头晕。这个看上去温和善良的太尉,原来如此厉害。   
  张温把最难解决的问题随手就丢给了自己。按他的计策完成了,最大的功劳是张温,他的策略无可挑剔。失败了,那是自己无能,这么好的机会,竟然都不能歼灭北宫伯玉,西凉平叛失败的责任自己至少要承担一半。张温给了李弘什么帮助?一个人,他的太尉府长史桑羊。一个口头承诺,答应帮他掩藏军队的行踪。其余的,什么都没有。能不能歼灭北宫伯玉和他的五万人马,都是自己的事。   
  所以李弘根本就不信任桑羊。他本来准备让桑羊和鲜于辅一起行动。但桑羊拒绝了。于是李弘就把他丢给了恒祭。早上军队歇息,桑羊带着两个侍从,自己找来了。   
  桑羊的一番话提醒了李弘。他们对西凉很陌生。无论是地形还是风土人情,无论是城池还是汉人羌人,他们都不熟悉。即使找了一千个向导,也没有桑羊一个人起作用,西凉所有事他基本上都知道。他是太尉府的长史,他天天处理西凉的事已经快一年了。   
  李弘尴尬地笑笑,不知道怎么说好。   
  桑羊很大度地挥挥手,说道:“你不信任我,我也理解,你要为你五万部下的生命负责。但请你务必相信我,因为这不仅仅是你李中郎的事,是你五万部下的事,这是西凉的事,是西凉几十万百姓的事。再说大一点,它是大汉国的事。李中郎,现在怎么说?”   
  李弘很爽快地说道:“当然是告诉桑大人我的想法了。”   
  “按照原来歼敌的计策,鲜于辅要到今天上午才离开小槐里,从撤退的叛军后面包抄上去。但他已经接到我的命令,凌晨就动身了。他现在正在北渡成国渠。过了成国渠,鲜于辅的四万军队将向北行军四百里,直插凉州安定郡的鹑觚城。我们将在鹑觚城附近寻找歼敌机会。”   
  桑羊吃惊地问道:“你不在杜阳打他?”   
  李弘笑道:“我为什么要在杜阳打他?不离开扶风郡,北宫伯玉根本不会放松警惕。他是五万人,我也是五万人,我找死啊?”   
  桑羊笑起来,很敬佩地说道:“我现在对你有信心了。”   
  李弘微微一笑,说道:“现在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核实。董卓没有等到我们的支援骑兵,他会不会独自袭击?马腾什么时候渡过杜水河,赶到千叶岭?边章和韩遂两人在接到要被袭击的消息,会不会果断撤退?是往南,往渭水河方向撤还是往北会合北宫伯玉?如果周慎将军在郿国城附近截住韩遂,而鲜于辅没有如期赶到,太尉大人将怎么解释鲜于辅的去向?如果董卓和马腾会合,准备奔袭杜阳,而我还没有赶到,这个奔袭杜阳的计策他们会不会执行?”   
  第二十三章   
  暗夜突袭   
  桑羊笑道:“董卓会不会独自袭击叛军,我们不知道。”   
  “马腾今天早上肯定要过河,否则他就做得太明显了。叛军肯定会撤退,因为他们有几个消息渠道。他们不撤,难道等着我们三万骑兵去攻击他们吗?”   
  “叛军往南撤退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六月惊雷的羌胡骑兵随时会在渭水沿岸出现,可以接应他们。往北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北面山区多,路不好走,步兵会严重迟滞叛军的撤退速度,而且在他们的后面又有我们几万骑兵追着,叛军容易遭到攻击。”   
  “至于鲜于辅都尉没有如期赶到郿国,李中郎没有赶到千叶岭,太尉大人早就想好了托词。他说临时改了计策,已经派你们南渡渭水,沿着渭水河南岸急进,攻击陈仓去了。”   
  “董卓和马腾两人就算太尉下命令,他们两个也会借口以李中郎没有赶到兵力不够为由,拒绝北上杜阳。他们两个虽然关系不好,但他们私下和北宫伯玉的关系都不错,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去追他的。更何况北宫伯玉手上还有五万人马。”   
  李弘轻轻笑道:“太尉大人的托词真还不错。我们到了渭水南岸?哈哈……谁会到渭水南岸去找我们。太尉大人真是好说法。”   
  桑羊担忧地说道:“不过这障眼法用不了几天。只要我们的军队赶到陈仓,而你们还没有到,太尉大人的胡言乱语恐怕就……”   
第137节:第二十三章暗夜突袭(2)     
  “等谎言截穿,再到北宫伯玉接到消息,怎么算也要十几天吧?再有个五六天,北宫伯玉可能就解决了。”李弘自信地说道,“对了,桑大人,吃点东西吧,我们马上就要赶路了。”   
  桑羊愁眉苦脸地望着手上的黑饼,不知道如何下咽。李弘和赵云就着一杯凉水,三两口就吃掉了。   
  “李中郎,你们一直就吃这个?”   
  “是呀。”李弘说道,“这东西我们从幽州吃到冀州,又从冀州吃到西凉。军队很拮据,大家能天天吃到这个已经相当不错了,好歹比一天吃两餐的军队要强多了。”   
  赵云从背囊里拿出一块干肉饼递给桑羊,抱歉地说道:“我们的条件不能和太尉府比,所以大人你暂时将就几天。等这一战打完了,我们也许可以缴获一点战利品,到时候再给大人开开荤。”   
  桑羊一手拿着硬梆梆的黑饼,一手拿着腥味十足的干肉饼,几乎要把昨天晚上的饭都要吐出来。他出生官宦世家,从小锦衣玉食,何曾吃过这种东西。他呆呆地望着手上的东西,吃又吃不下去,丢又不敢丢。   
  赵云看出他的窘迫,赶忙把他手上的东西都拿了回来。   
  桑羊看到李弘已经牵马走到河边,迟疑了一下,看看赵云,小声问道:“你们大人一直吃这个?”   
  “是的。”赵云答道,“他一天三餐,都是这个,从我跟着他的那一天开始,从来没有变过。”   
  “这东西都是骑兵的干粮,只有打仗的时候才携带身上。你们一直都在打仗?”桑羊不相信地问道。   
  “听老伯说,自从大人回到卢龙塞当兵开始,他就一直在打仗,没有歇过。我是去年十一月开始随大人征战的,从幽州打到凉州,想都不敢想的事。”赵云笑道,“不过跟着大人,痛快,跟着大人打仗,更痛快。”   
  “李中郎这么节省,一定很有点积蓄了?他有家室吗?”桑羊随口问道。   
  赵云看了他一眼,失声大笑起来,“大人说笑话了。我家大人从来不拿俸禄,都是留给伤兵营改善伙食或者赏赐有功的士卒了,再不然就是充做军饷,反正他从来不拿俸禄。大人常说,他就一个人,要钱也没有用,只要天天吃饱就可以了。大人在鲜卑的时候失去了过去的记忆,过去的事他全部忘记了,连自己的父亲母亲都忘记了,所以大人既没有亲人,也没有妻室。”   
  桑羊不相信地问道:“李中郎从来不花钱?”   
  赵云笑笑,道:“一般他不用钱。他天天待在军营里,没有花钱的地方。”   
  “李中郎就知道打仗?”   
  赵云想了一会儿,点点头。他望望桑羊,问道:“大人真的不吃吗?”   
  桑羊厌恶地看了干肉饼一眼,咽了几口唾沫,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不饿。”   
  上午,董卓带着军队再次赶到落凤岭。   
  边章带着军队已经撤离。战场上到处都是双方士卒的尸体和战马的遗骸。   
  董卓命令手下立即掩埋尸体,打扫战场,清理战利品。   
  “我们损失多少?”董卓坐在一个树墩上,问李傕。  
  “回将军,阵亡三千两百二十四个士卒,伤六百多人。”李傕大声说道,“敌人被杀七千八百多人……”  
  董卓挥手打断了他的话,笑道:“还不错,还不错……援兵呢?他们可渡过杜水河了?”   
  “马腾的军队已经过河,正在赶往千叶岭。以他的臭脾气,他应该不会来拜见大人。”郭汜说道。   
  “那个豹子呢?”董卓奇怪地问道,“他的军队呢?”   
  没有人知道。   
  中午,李肃赶到了落凤岭。   
  听完李肃地叙说,董卓半晌没有言语。李肃不敢做声。说实话,这事他没有按照董卓的意思办成,他有点怕董卓一发脾气,要打自己几十板子。   
  董卓站起来,拍拍李肃的肩膀,赞道:“少慎(李肃的字),还好你机灵,马上跑去见太尉了。虽然我们没有达到目的,但至少我们知道李中郎不愿意得罪我们,没有在太尉面前揭我们的短。也就是说,李中郎这个人还是可以拉拢,可以利用的。”   
第138节:第二十三章暗夜突袭(3)     
  李肃生怕自己说错话,没有表示意见。   
  “奔袭杜阳?”董卓背着双手,在草地上来回走了几步,然后站在李肃面前说道:“太尉让我们奔袭杜阳?太尉老糊涂了吗?我们袭击叛军大营之后,死伤惨重,哪里还有兵力奔袭杜阳?马腾来迟了,李中郎至今不知踪迹,应该让他们去奔袭杜阳,你说呢?”    
  李肃点点头,小心翼翼地说道:“将军说得非常在理。我们已经打了一战,要歇息几天。然后我们兵发郿国城,看看太尉大人可有帮忙的地方。”   
  董卓笑了起来,讥讽道:“老边已经跑回凉州,太尉大人不需要帮忙了。”   
  不久,驻守美阳城的李儒派人送来消息。北宫伯玉撤退了。   
  第二天一早,太尉张温派人送来命令。取消奔袭杜阳的计策。董卓的军队和马腾的军队立即开赴郿国城。   
  美阳距离郿国城一百里左右,小槐里距离郿国城将近两百里。韩遂的军队和周慎的北军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拔营起寨。周慎的军队还没有赶到武功城的时候,韩遂的军队已经离开郿国城了。   
  边章的骑兵在黄昏的时候赶到岐山脚下,和主力军队会合。   
  韩遂望着奄奄一息,昏睡不醒的边章,心痛如绞。   
  半夜里,边章在一阵凄凉忧伤的笛音中缓缓醒来。   
  韩遂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黑夜里,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默默地吹着横笛,想着心事。   
  “如果张温的冀州援军没有及时赶到,如果北宫伯玉没有延误会合时间,我们就不会这样狼狈,你就不会受这么重的伤。”韩遂抓着边章的手,缓缓说道。   
  边章痛苦地叹了口气,小声说道:“文约,不要怀疑伯玉,我们多少年的朋友,这一点信任也没有吗?”   
  韩遂呆呆地望着昏暗的烛火,很长时间没有做声。   
  “听杨秋,成宜几个人说,你打算在岐山和张温打一战?”   
  “六月惊雷快到了。”韩遂点点头,说道,“他的三万骑兵赶到之后,我们有十万大军,完全可以和敌人决战一场。现在张温的十几万军队全部追了上来,我们如果不打一下,不在岐山阻止他们一下,恐怕退回西凉之后,我们很难守住汉阳郡。”   
  边章闭上眼睛,慢慢说道:“现在军队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这个时候和张温在岐山,凤翔一带决战,是不是正中敌人之意啊。”   
  韩遂哀叹一声,用几乎绝望的语气说道:“老边,如果不打,我们一路急撤,士气会越来越低落,汉阳根本守不住。汉阳守不住,西凉门户大开,张温的十几万军队就会一拥而入。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恐怕很难找到机会重击张温了。张温占据汉阳之后,立刻就会依靠周慎的北军和李弘的冀州军四处征伐,夺回失地。而我们实力不济,只能放弃先前占据的西凉各郡,退守金城,勉强稳住阵脚,暂时偏守一隅了。”   
  边章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道:“我们不过就是输了一阵,折了几千人马,张温也不过就是增加了五万人马,实力上双方还是相差无几的。文约,你似乎太执着了,太在意现在我们拥有的地方了。你要知道,我们仓惶撤退,不是因为打不过他们,而是因为我们失败不起,损失不起,我们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就要有士卒,有军队,有实力,所以我们才撤退。即使伯玉和我们会合了,面对十几万大军的正面阻击,我们久战无功之下,还是要撤退,张温还是要挥军追击,今天这个局面还是要出现。”   
  韩遂抽回握住边章的手,凝神沉思。难道自己想错了吗?   
  边章看了他一眼,郑重说道:“我们要想占据西凉,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占据兵力上的绝对优势。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消灭敌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兵力上的优势,而不是和敌人面对面的决战,毫无意义地消耗我们现有的力量。”   
  韩遂猛然惊悟,面色羞惭。   
  “老边,我的确越来越小气了。”   
  边章虽然痛苦不堪,但他的眼睛里却露出了欣喜之色,他颤抖着嘴唇说道:“文约,你知道怎样做了吗?”   
第139节:第二十三章暗夜突袭(4)     
  韩遂苦涩地一笑,忧心忡忡地说道:“老边,你不能死啊!你死了,我一个人如何支撑下去?”   
  边章面露坦然之色,平静地说道:“死了好,一了百了,死了好。”   
  韩遂悲伤地看着他,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好。边章支撑不住,沉沉睡去。韩遂呆坐了一会儿,悄悄走出了帐篷。   
  他连夜召集杨秋,粱兴,马玩等十几个将领到军中大帐议事。   
  “我们连夜撤军,一路上马不停蹄,以最快的速度撤退。”韩遂看了大家一眼,坚定而有力地说道。   
  众将以为韩遂召集议事,是准备迎战追兵的,没想到根本就是大相径庭,韩遂要求撤退,而且还是急速撤退。大家一时有点不能接受,都望着韩遂,希望听到他的解释。   
  “我和老边仔细商量了一下,决定放弃决战的想法。决战,对于我们来说,损失太大。所以我们干脆大踏步后撤,急速后撤,诱使敌人来追。我们退得快,敌人追得就快。我们退得远,敌人追击的距离就长。一旦敌人追击的距离过长,跟在我们后面的几支追兵在掩护和支援上一定会出现问题,同时他们的粮草运输也会因为路程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个时候,就轮到我们出手,狠狠打他们了。”   
  韩遂站起来,招呼部下们围到案几周围,指着铺在案几上的地图说道:“我会命令六月惊雷率领羌胡骑兵沿着渭水河南岸,在汉阳郡和陇西郡边界一带展开骚扰性进攻,诱使张温分兵追击。同时快马通知伯玉和文侯,让他们在撤回安定郡后,立即率部从乌枝方向进军汉阳郡,诱使张温再次分兵追击。”   
  “我们退到什么位置?”杨秋问道。杨秋是个魁梧的汉子,又黑又高,满脸胡须。过去他是个横行西北的马匪,手下有几百号兄弟,主要活动在武威郡的大沙漠和黄河一带。   
  “退到金城郡的榆中,金城一带。”韩遂指着地图说道。   
  大家几乎同时发出一声惊呼。   
  “将军,我们要连续后撤一千多里?”粱兴有点不敢相信地问道。粱兴的父亲是汉人,母亲是羌人,他是在羌族长大的。粱兴看上去很直率淳朴,长相极其彪悍。   
  “将军,汉阳不要了?”马玩惊讶地问道。马玩是个羌人,是张掖郡的归属羌人。他和族人长年生活在沙漠地带,皮肤黑里泛红,身材高大,稍稍有点胖。   
  韩遂看了大家一眼,笑道:“不要了,放弃,全部放弃。”   
  “为什么?那是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马玩大声问道。   
  “只要把敌人消灭了,这些地方,这些城池,还不都是我们的。”韩遂笑道,“敌人占得越多,兵力就越分散,我们攻击他们就越容易。大家还不明白吗?”   
  韩遂回到大帐,轻手轻脚地走到边章身边。   
  边章睁开眼睛,冲着韩遂笑了一下。那笑容,比哭还难看。韩遂心里一抖,泪水差点夺眶而出。   
  “老边,我们要撤了。”   
  “好,好。”边章艰难地说道。   
  “我们一直撤到金城,要走上十几天,你能挺住吗?”韩遂抓着边章的手,小声问道,“如果不行,我叫六月惊雷带你到陇西去。”   
  边章一把抓住韩遂的手,紧紧地抓着,用尽全身的力气说道:“带我回金城,回金城,我要回金城……”   
  韩遂再也忍不住,泪水倏然涌出。   
  张温翻看着案几上的一撂竹简,心情非常沉重。   
  陶谦坐在旁边,滔滔不绝地分析着最新的军情。孙坚和皇甫郦坐在陶谦的对面,低头垂目,各人想着各人的心事。   
  西凉叛军突然甩开膀子,以逃跑般的速度大踏步地后退,让汉军上上下下大吃一惊。太尉府的幕僚们惊疑不定,各种猜测解释都有,张温头都听晕了,一时间竟然有点不知所措。   
  追?在没有弄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冒冒失失的孤军深入,其后果难料,谁敢冒险?   
  不追?假如叛军内部真的出了什么问题,造成叛军仓惶后撤,这可是歼敌的最好时机。关键时刻迟疑不决,贻误军机,将来可要承担责任的。但是,如果追上去,中了敌人的诱敌之计,军队损失惨重,自己岂不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140节:第二十三章暗夜突袭(5)     
  周慎,董卓,皇甫鸿,徐荣纷纷派人从前线送来请战书,要求太尉大人立即下令,全军发起追击行动。   
  陶谦坚决反对。在当前形势下,很容易判断这是边章和韩遂的诱敌之计,太明显了。八万叛军被董卓将军一万骑兵袭营,能有多大损失?他们匆匆撤退,不是因为董卓将军的袭营,而是因为他们知道李中郎的冀州援军赶到了西凉,他们面对的是十五万汉军,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在这种完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他们不撤也要撤。叛军根本没有什么损失。北宫伯玉的军队有损失吗?六月惊雷的羌胡骑兵有损失吗?既然都没有损失,边章和韩遂跑什么?西凉难道还有人造反不成?   
  陶谦认为,现在应该把军队集中在一起,按部就班,稳扎稳打,陆续开进凉州汉阳郡。然后展开收复城池和挤压叛军行动,争取在一个月内将敌人赶过黄河。在汉阳稳住阵脚之后,再派军队北上安定郡,南下陇西,武都郡,依次收复西凉失地。这样,短期内不但可以确保三辅和长安不再受到西凉叛军的威胁,还可以救济灾民,招抚叛军,争取在年底之前让西凉稳定下来。   
  孙坚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   
  孙坚认为陶谦的主张太过保守,而且招抚叛军的事也有悖于朝廷和陛下的旨意。   
  孙坚神情严肃地说道:“大人,追击之事势在必行,不能有半点犹豫。无论叛军是诱敌也好,缺少粮草逃跑也好,或者是西凉发生了什么大事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敌人只有七万人,即使六月惊雷随后出现,他们也不过只有十万人。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叛军想吃掉我们根本不可能。现在谁都没有一口吃掉对方的实力。”   
  “我们愿意和敌人决战,但现在叛军不想和我们打,所以我们只好追着他们打了。我们可以一直追下去,直到敌人停下来和我们交战为止。”   
  “追击过程中,危险肯定是有,不排除叛军伏击我们,击败我们的可能,但是,这有什么可怕。我们的士卒现在士气如虹,战意高涨,只要太尉大人决心一下,我们可以坚决地一追到底,绝不给敌人以任何喘息的机会,追得叛军想停都停不下来,想布置陷阱都没有时间。我们只要把握好各军队之间的行军节奏,协调好各军队之间的配合,绝对可以确万无一失。”   
  “如果不追击叛军,这件事肯定会传到洛阳,会成为奸佞小人攻击和诬蔑太尉大人的把柄。假如陛下知道了,他会怎么想呢?”   
  张温颇为赞同地点点头,目关转向皇甫郦。   
  皇甫郦说了一句让张温很难受的话。   
  “如果军队进入凉州之后,叛军分兵诱敌,我们怎么办?”   
  张温看看陶谦。   
  陶谦说道:“我的计策就是合兵一处,先夺汉阳。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无论叛军玩什么花招,我们都不要理睬。只要我们在汉阳站住脚,剩下的事情就好办。”   
  陶谦的办法张温当然不会接受。西凉平叛大军的开支只能维持到七月初,这个事情只有张温,袁滂,盖勋和傅燮四个人知道。按陶谦这种四平八稳的办法,今年西凉平叛的事肯定完成不了。   
  张温看看孙坚。   
  孙坚大声说道:“边章若想诱敌深入,抓住机会打我们一下,这分兵之策自然是要用的。在双方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分兵之计的运用,对双方来说,都是实力上的一种损失。叛军军队能够起到牵制作用的,只有六月惊雷的羌胡骑兵和汉阳郡北面的北宫伯玉部五万人马。”   
  “董将军和六月惊雷多次交战,应对经验丰富,兵力相差无几。假如六月惊雷来诱敌,太尉大人就派董将军去对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董将军可以趁机收复武都郡。如果北宫伯玉从杜阳撤回安定郡之后,立即率部杀进汉阳,太尉大人就派李中郎率领五万冀州军去迎敌,同时可以命令李中郎在适当的时候拿下安定郡。”   
  “如此一来,汉阳就剩下边章的七万人马,人数和我们旗鼓相当。边章肯定想守住汉阳,这一点勿庸置疑,那么,他准备怎么对付我们呢?”孙坚非常自信地说道:“我们一直紧紧地追着他,他能有什么办法。”     
第141节:第二十三章暗夜突袭(6)     
  张温欣然听从。   
  陶谦大为焦急,赶忙阻止道:“太尉大人,文台这个办法看上去比较稳妥,其实极为冒险。太尉大人最好三思而行,切切不可草率。”   
  张温心想,孙坚这计好得很,有什么不稳妥的。最大的变数不过是西凉的军队都集中在汉阳,对交战不利。但他心中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他上次已经暗暗警告过了那些西凉将士,假若再有胆大公开庇护叛军的,当场格杀,绝不留情。他就不相信,在人情和砍脑袋之间,西凉军队的军官会都会选择砍脑袋。至于北宫伯玉,恐怕他的军队很难出现在汉阳郡了。他对豹子还是充满信心的。   
  “恭祖,你说说,孙大人这个办法冒险在什么地方?”张温笑着问道。   
  “如果边章一口气退到黄河怎么办?我们的粮草运输跟得上吗?”陶谦大声叫道。   
  张温吃了一惊。   
  孙坚脸上稍稍变色。他想了一会儿,说道:“边章放弃汉阳郡的可能性并不大,他好象没有什么理由一定要退到黄河边上。如果边章真的一口气退到黄河边上,我们追过去确实有点麻烦。一旦粮草不济,我们就要撤军。但我总觉得可能性不大,他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放弃汉阳把我们诱到他的家门口呢?”   
  张温自己也觉得边章不会这么做。一旦叛军在黄河边上被击败了,那对叛军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不但丢掉了汉阳郡这个缓冲地带,还直接把战火带到了金城。是不是有点太疯狂了。   
  张温随即否决了陶谦的意见,执意命令全军开始追击。   
  为了安全起见,他让孙坚带着自己的命令赶到追在最前面的周慎大军里,让孙坚辅佐周慎,小心防范叛军的反击。   
  陶谦十分着急,一气之下说了几句难听的话,随即被张温打发到后营负责粮草运输去了。   
  李文侯又黑又瘦,个子不高,长着一张扁平的脸,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过去是个盗匪,经常劫富济贫,专门和贪官污吏对着干,在金城,陇西一带非常出名。他做得最大的一件案子就是为了开仓放粮,杀了陇西郡枹罕县府几十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