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之3燕赵风云-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在旁边的樊篱忍不住笑了起来。   
  胡子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恶声恶气地说道:“笑什么?我说错了什么?”   
  李弘一边嚼着嘴里的饼子,一边笑道:“胡子,你是不是偷偷喝酒,又给抓住了?”   
  “唉……”胡子苦恼地叹了一口气,愁眉苦脸地说道,“什么事都瞒不了你。是啊,又给刺奸大人捉住了。”   
  樊篱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围坐在四周的士卒忍俊不禁,也跟着笑了起来。   
  胡子伸手给了他一拳,怒声叫道:“不许笑。”随即指着周围的士卒喊道,“你们笑个甚?不许笑。”   
  李弘奇怪地问身边的士卒道:“怎么了,你们为什么笑?他是不是又在大庭广众之下,一人吃小灶?”   
  “军司马大人一连吃了三天,哈哈……”那个士卒一边大笑着一边说道,“我们阎大人陪着他,恨不得把胡子大人吃掉,哈哈……”   
  李弘笑着摇摇头,对胡子说道:“卫大人厉害吧?”   
  胡子气呼呼地说道:“他姓卫,我也姓卫,几百年前还在一个锅子里搅食吃,但他一点情面都不讲。你看他平时和和气气的,对人很客气,处罚违纪士卒的时候也不用重刑,但他那种惩罚人的办法太缺德了,还不如打我一顿鞭子。”   
  “他不就是让你在大庭广众之下,站在高台上吃饭吗?”李弘笑道,“你如果觉得丢脸,下次就不要违反军纪了。”   
  “我一个丢脸也就罢了,他还让子玉站在上面,说子玉有监管不严之罪。你没有看到子玉那张脸。”胡子夸张地比划道,“眼睛瞪得象牛眼一样,吓死人了。我被他死死地盯着,连水都不敢吞不下去。”   
  李弘和周围的人顿时狂笑起来。   
  这时阎柔大步走过来,老远就喊道:“哎,大家说什么笑话?再说一遍,再说一遍。”   
  樊篱笑着说道:“胡子说你的眼睛象牛眼。”   
  阎柔立即反应过来。他走到胡子身边,顺势踢了他一脚,大声笑骂道:“我这张脸,都给你丢尽了。”   
  李弘招呼他走下,问道:“现在你们这些当官的,还有那些老兵,有没有打骂士卒的?”   
  阎柔连连摇手道:“没有没有。这要是给那个卫大人知道,还不要扣掉一年军饷,外加天天站岗放哨。这人现在惹不起,想出来的惩罚办法稀奇古怪,让人丢尽了脸面,比杀了还难受。尤其是我,只要和我沾点边的,我都有连带责任,这样下去,我会给他弄疯的。”   
  “那你就多费点心,对自己的部下督导严一点。”李弘笑道,“最近伙食怎么样?我四处问了一下,有些士卒有抱怨,但顾虑重重不敢说。你现在带八千人的大军,这个军纪的事情要抓好,如果发现有军官克扣军饷,克扣大家吃饭的钱,抓到一个杀一个,绝不姑息。”   
  “卫大人再厉害,他也只有一双眼睛,两只耳朵,十几个手下,他管不了许多事。所以,军纪执行的好不好,关键还在于你们自己。军纪严了,军官肆意欺压士卒,老兵结伙欺压新兵,士卒中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的事就会越来越少,那些被欺负的士卒就会得到保护,士卒们可以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士卒们之间也会越来越团结,这是保证士卒们保持旺盛的士气和战斗力的前提条件,你们千万不要忽视了。”   
第118节:第十九章一箭数雕(3)     
  阎柔,胡子和樊篱连连点头。   
  “昨天,我到子善的军营去了一下,发现不少问题。我们从卢龙塞开始,大家就在一个锅里吃饭。从卢龙塞到冀州,到西疆,我一路上都在不厌其烦的反复告诫你们,这是一个带兵的长官对士卒、对自己的战友一个最起码的尊重和平等。”李弘口气逐渐严肃起来,他大声说道,“只要我不死,这一条就绝对不能改变,没有商量的余地。但昨天,子善的军营里不但有军官在开小灶,而且还振振有辞,搬出什么‘十七条五十四斩’来驳斥我。”   
  周围士卒也听出李弘的口气不对,大家随即安静下来。   
  李弘喝了一口汤,没有做声。   
  “大人,那你怎么处理了?”樊篱小声问道。   
  “我让他们下去当士卒了。”李弘气愤地说道,“我原以为大家都是黄巾军,都是穷苦人出生,这种事情应该很容易执行。但我没有想到,有些人还没有披上几天大汉朝的兵甲,还没有做几天大汉朝的军吏,竟然拿出‘十七条五十四斩’来驳斥我做得不对,说我让他们和士卒在一起吃饭不对。简直是岂有此理。”   
  阎柔担心地看了他一眼,说道:“大人,让他们去当士卒并不是解决这件事的办法。”   
  “我知道。”李弘说道,“我已经叫羽行兄,左司马,卫刺奸,还有恒祭,楼麓,射璎彤等几个胡族首领一起商量,修改了一下军纪,在军律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解释和说明。等打完这一战,就正式定下来。从此以后,只要在我的军营里,就按我说的军纪办,谁觉得不能接受,谁就给我滚蛋。在我的眼里,一个士卒和一个军吏,没有任何区别,一视同仁。”   
  樊篱激动的大声吼道:“大人英明。”   
  周围的士卒也感动地叫道:“谢谢大人的厚恩。”   
  李弘挥挥手,笑着说道:“你们不要这么说,我也是一个士卒,和你们一样,我知道大家心里想什么。”随即他换上一副冷森森的面孔说道,“我憎恨那些欺负士卒的军吏。打仗的时候流血牺牲的是士卒,但打胜了升官发财的却是那些军吏,就这样他们还不把士卒当人看。哼,在我这里谁敢这么做,谁就是找死。”   
  胡子望望他,小声说道,“大人,还要等多少天打仗?”   
  李弘摇摇头,说道,“我也不清楚。我们现在是听人家的,自己无权作主,只能听天由命了。不过,我觉得这战应该很快就能结束。”   
  “为什么?我们很快就可以回冀州?虎头听到这个好消息,一定嘴都龇歪了。”胡子大声笑道。   
  “虎头的两个小夫人水灵,他肯定天天盼着回家呢?”阎柔笑道。   
  “他夫人现在在常山真定城?”李弘问道。   
  “子善的母亲正好要人照顾,所以虎头在邯郸集结前就把夫人送回家了。”胡子笑道,“不要看虎头杀气腾腾的,对两个小夫人温柔的很。”   
  李弘突然想起了小雨,想起小雨无助地站在门边,想起小雨那双凄凉哀怨的大眼睛。李弘心里一阵痛楚,脑海中霎时跳出风雪的哭声,仿佛又看到风雪的眼泪滚落在自己的衣襟上。李弘怔怔地看着手上的泥碗,一下子想着小雨,一下子想起风雪,顿时忘记了身边的一切。   
  “大人……大人……”阎柔看他半天没有做声,痴痴地坐着,赶忙小声喊道。   
  李弘惊醒过来,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他望着手上黑乎乎的干饼,摇摇头,担忧地说道:“十几万人的军队,几万匹战马,整车整车的武器辎重,消耗太大了,估计朝廷很难支撑太长的时间。你们知道现在大军一天要花掉多少钱吗?”   
  几个人摇摇头。他们还不习惯考虑这种问题。李弘带着五万军队,这是一个天天都要考虑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非常主要的问题。   
  李弘带领一万多骑兵南下冀州的时候,他还是一个行厉锋校尉,军队的建制都是曲,虽然人多,但不过就是把六百人曲变成两千曲人而已,在管理和职责上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简单明了。然而自从军队邯郸集结准备西征以来,李弘开始统率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独自指挥五万大军,直到这个时候,李弘才深切地感受到为将和为帅两者之间的巨大区别。他天天要处理大量的军务,还要和各地县郡的官员协调处理后勤等方面的事情,忙得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一天最多睡上两个时辰。   
第119节:第十九章一箭数雕(4)     
  这次领军西征,李弘把所有大汉军制上规定的各类事情,都身体力行的亲自操作了一遍:军队的编制,军队的管理和训练,安排军队的军事职能官员,指挥和协调军队的调发,协同地方州郡进行兵役动员同时招收士卒和各类后勤保障人员,处理和执行粮饷兵器与马政保障等各项制度。李弘以惊人的体力和聪明才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独自指挥和完成了五万大军的集结和动员,然后带着军队行军三千里赶到了西凉战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虽然所有人都觉得他完成得很轻松,但他知道这是自己有记忆以来,最了不起的一个成就。   
  李弘钦佩和感激慕容风。如果没有慕容风的教导,他今天就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信心坚持下来。李弘在消化吸收了慕容风领军几十年的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大汉朝非常完善的军制,完成了一个他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李弘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融会贯通了更多的旧经验。他感觉自己就象脱胎换骨一般,由一把血淋淋的战刀变成了一只握刀的手。   
  “十五万士卒的军饷,口粮,三万匹战马,几万匹运输马的口粮,军需的损耗补充,武器辎重的添加更新等等,一天大约要消耗五千万钱。”   
  阎柔和部下们惊呆了。   
  “五千万钱?”胡子喃喃自语道,“一天的钱就可以买五百匹上好的战马,可以买……”   
  李弘笑笑,继续说道:“这还是保守的数字,如果加上运输途中的损耗和将来阵亡士卒的抚恤,就更多。所以,这个战,时间打长了,朝廷肯定打不起。”   
  “借大人的吉言,但愿今年我们还能回冀州。”一个士卒抬头望天,小声地期盼道。   
  李弘望着坐在对面滔滔不绝的李肃,无心听他继续说什么。他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情的可能性。   
  北宫伯玉的军队还没有赶到美阳,董卓想趁着这个机会,袭击边章的大营。现在叛军还没有形成对美阳城的合围,边章也没有命令自己的军队单独包围美阳,机会就在这个时候。过了明天上午,当北宫伯玉的军队逐渐逼近美阳城时,这个机会也就消失了。十三万人,谁撼地动?   
  张温显然没有因为战场形势的变化而对自己的决战方案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他还是把自己的思路束缚在速战速决,一战而定的基础上。但现在军队迅速向美阳集结,没有隐蔽性,其造成的结果就是两个:一是叛军迅速逃遁,二是叛军严阵以待,和官军决一死战。但第二点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说白了,张温的这个临时变阵,根本就不是打敌人,而是赶敌人,最后还有可能搭上董卓的三万人马。   
  这个计策对李弘来说,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董卓来说,就有点进退失据了。退吧,违抗军令;不退吧,就要死守美阳,他肯定会被叛军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而张温一厢情愿地认为董卓在美阳守个两三天没有问题。只要守两天,主力就可以赶到美阳围歼叛军。他根本就不想想,董卓守两天,军队损失有多大?两天之后,叛军还会攻城吗?恐怕早就退了。   
  董卓最早滞留在美阳,不主动退到小槐里,到底是什么动机?难道真象李肃说的,是董卓认识到太尉大人的计策有严重缺陷,会造成西凉在未来几年内大乱,所以才故意滞留美阳,以形成今天这个局面,达到避免双方主力会战的目的?   
  董卓如果是这种为了大汉,为了西凉的将军,为什么自己离开冀州前,审配审大人一再嘱咐自己小心他呢?难道审大人误会了?   
  董卓这个计策的确不错,如果成功,边章的叛军主力受损,而官军主力步步进逼,他们自然会退出右扶风;北宫伯玉眼见自己孤掌难鸣,难有做为,也会紧随其后退入凉州境内;至于六月惊雷,更不会主动邀战十几万汉军,肯定退走。如此一来,长安的危机解除,叛军全部退回凉州,剩下的就是进入凉州平叛的事了。   
  董卓的这一击,正中敌人要害,时机把握的完美无缺,但董卓骑兵兵力不够,无法独自完成这致命一击。于是董卓主动邀请李弘率领风云铁骑参加这一战,以两万多人冲击叛军八万人的营寨,虽然骑兵数量稍嫌少了一点,但完全可以达到惊走叛军的目的。   
第120节:第十九章一箭数雕(5)     
  李弘抬眼看了一下坐在自己左手的左彦,以目示意。左彦捻须颔首,微微点头。   
  李弘冲着李肃举起右手,示意李肃停下,他有话说。   
  李肃立刻闭上嘴巴,神情急切地望着李弘。   
  这么年轻的中郎将?一定有后台。这都是什么世道,越来越黑。董大人花了许多钱,才买了个将军,这小子才打了几战,就是中郎将了。这个狗屁世道。他心里暗暗地骂道,但脸上的笑容堆得都快掉下来了。   
  “好计策。董将军好计策。”李弘大声赞道。   
  李肃心里一松,微微吁了一口气。嘴都讲干了,总算说动了。乳臭未干的小子,不怕你不上当。还以为你多聪明呢?   
  “大人意下如何?这等立功的机会千万不可错过,失去了这次机会就没有第二次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大人应当当机立断,立即率部出击。当断不断必自乱,前因后果考虑的太多,顾虑就多,顾虑一多,大人就会犹豫,一旦犹豫了……”   
  李弘赶忙再次举手打断了他,笑着说道,“李大人,时间?地点?”   
  李肃心里大喜,差一点要高声叫好。他大声说道:“大人同意了。大人果然名不虚传,年少有为,做事如此坚决果断……”   
  李弘头都给李肃讲晕了,一听他开始讲话,心里就紧张,他立即举手喊道:“李大人,李大人,时间和地点……”   
  李肃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道,“董将军明天凌晨率部赶到千叶岭。董将军的意思是,在黎明前夕发动袭击最为理想。董将军说……”   
  李弘连忙打断他,大声叫道:“好,好,好,我知道了。李大人连续飞驰一百六十里,太辛苦了,赶快去歇息……”   
  李肃脸色一沉,吃惊地问道:“大人,我们不是立即启程吗?大人的骑兵还在十里之外,还要时间集结,我们还要争取半夜赶到千叶岭,我哪里还有时间歇息?”   
  李弘微微笑道:“刚到黄昏,时间上还来得及。你知道,现在我没有调兵的权利。要调动风云铁骑,必须要经过太尉大人亲自批准,没有他的令符,我无权带走一兵一卒。”   
  李肃愣了一下,随即眼内闪过一丝轻蔑之色,满脸堆笑地说道:“大人,你从冀州统率五万大军而来,皇上授你兵符,赐你假节,怎么不能调兵?大人,你是不是……”   
  李弘连连摇手,笑道:“我当然知道。但是,到了西凉,我们都听太尉大人的调遣,怎么能够私自动用兵符?”   
  李肃望了他好半天,张张嘴又闭上了。他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能混到中郎将位子上的果然没有等闲之辈,年纪轻轻比鬼都精,转眼间自己就上当了。这下子回去后自己等着挨骂吧。   
  董将军和李司马临走前一再交待自己,无论如何都要让李弘瞒着太尉大人把兵带出来。打赢了,立了战功,太尉的计策虽然泡汤了,但好歹是打了一场胜仗,当着大家的面,太尉不但不会归罪,反而会大力夸奖李弘和董卓。但背后,太尉大人肯定要上书弹劾李弘,在西凉前线恃功自傲,恣行骄纵,擅自调兵。至于董将军,因为没有兵符在手,这事自然和他没关系。   
  李弘小小年纪就是个中郎将,本来就招人嫉恨,现在不但公然藐视太尉,还私自调兵,表现的贪图功名,目中无人,自然无法让人容忍。因为这件事,他不但得罪了太尉,也得罪了太尉府的其他官员和西凉战场上的诸多将领,将来进入凉州平叛,他肯定要受到排挤和打击。如此一来,他在西凉战场上,人地生疏的,就很难混下去。如果我们逮到机会再让他败几战,他不死也要下大狱。   
  但现在看上去,董将军和李司马都失算了。这个年轻人好象对功名利禄相当无欲,自己刚才讲得天花乱坠,他连眉头都不皱一下,昏沉沉的好象睡着了。他到底是奴隶出身还是哪个皇室门阀的子弟,怎么会对堆在眼前的钱财这么不敢兴趣?是白痴?   
  李肃想了一会,郑重其事地说道:“大人,你这个时候去向太尉大人要求率部出击,还要求太尉大人改变他的整个决战计策,太尉大人会答应吗?如果他不答应,你不但得罪了太尉大人,也有挟持重兵威胁太尉大人的意思,你这不是自找苦吃吗?如果你悄悄带着军队和我家大人会合,共同袭击叛军,不但立了西凉平叛的首功,而且太尉大人也高兴。这战说到底还是他指挥的,他的功劳最大,他怎么会不高兴呢?这种一举数得的好事,你怎么想不到呢?”   
第121节:第十九章一箭数雕(6)     
  李弘笑而不语。   
  李肃继续说道“如果太尉大人不同意,你怎么办?这么好的机会就浪费掉吗?如果这个机会浪费了,在美阳战场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我们在美阳城下和叛军杀个昏天暗地,血肉横飞,尸骨无存。一是叛军闻风而遁,大家一无所得。叛军首领边章和韩遂在西凉颇负盛名,相识满天下,你知道太尉手下或者西凉刺史府的官员就没有同情他们或者投靠他们的人?冀州援军已经赶到西凉或者太尉大人的围歼计策就没有泄露出去?边章和韩遂一旦得到这些消息,为了保存实力,他们立刻就会逃窜,而不会等着你们来打。所以如果我们明天不出战,大家都会两手空空,前一段时间的战就白打了。大人率军从冀州赶到西凉,行程三千里,难道就是为了来看看热闹?”   
  李弘有点不耐烦了。   
  “李大人,如果你想我们明天凌晨赶到千叶岭,你最好现在下去歇息。待我见过太尉大人,征得大人同意之后,我们马上出发。”   
  李肃还要再说。   
  李弘伸手招来赵云,大声说道:“子龙,请李大人去歇一下。”   
  李肃着急了,大声叫道:“李大人,你一再执意要去见太尉大人,你把董将军置于何地?你难道要陷董将军于不义吗?你难道要挑起太尉大人对董将军的不满吗?”   
  李弘笑起来。   
  “李大人说得好。那你先到太尉大人的中军大帐去,速速向太尉大人禀明董将军的要求。我随后就到。”   
  李肃措手不及,呆呆地望着李弘,失望,沮丧,恼怒,懊悔各种各样的神情不断地在他的脸上变换着,刚刚还口若悬河的嘴这时候微微地张着,竟然吐不出一个字来。   
  渐渐的,他的神色平静下来,坦然一笑道,“如此打扰李大人了,下官告辞,这就前往太尉大人的大帐。”   
  李弘站起来,客气地恭送他走出大帐。   
  左彦望着李肃的背影消失在大帐之外,迎着李弘摇头叹息道:“这个董卓董将军,果然是个狠辣无比的人物,杀人于无形啊。他这一手,应该是一箭几雕啊?”   
  李弘大笑道:“我算算,至少有好几头大雕,好象还有几头是带着蛋的母雕。”   
  左彦和赵云大笑起来。   
  “我真服了那位李大人,一口气说了那么长时间,想也不用想,中间也不停顿一下,连口水都不喝。”赵云叹服道。   
  左彦笑道:“大人没有给他说动?”   
  “不,说动了。他的说辞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其实我带着风云铁骑连夜赶到千叶岭,也未尝不可。只是现在有不用打仗的机会,我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个董卓,太小看我们北疆人了,我多大的军功都立了,还在乎这么点蝇头小利,真是笑话。审大人果然没有说错,可惜审大人高看他了,这种机关算尽的人,谁都看得出来他肚子里有什么货色。机关太过算尽,就落了下乘。”李弘感叹道。   
  “你看我们的太尉大人,忠厚大度,温恭克让,他带着这么一群阴险狡诈的手下,怎么能打胜战?西凉战场迟迟不能平定,恐怕和这位董将军很有点关系。司马大人,你说呢?”李弘问道。   
  左彦笑道,“大人战意已动。”   
  李弘点点头,笑道:“那位李校尉有一点说的对。虽然这一战打下来,我们艰苦一点,损失大一点,但对西凉叛军的士气是个严重打击,可以在后续的战斗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这一战,打比不打好。但要说服太尉大人,必须要提出一个令他更加心动,更加具有诱惑力的计策,否则……”   
  “大人似乎胸有成竹了。”左彦望着李弘自信的面容,微微笑道。   
  “对。董将军突袭的时机恰到好处,但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尚不够完美。太尉大人应该指挥我们完成一个更精彩的布局。”李弘笑道,“子龙,备马,我们去见太尉大人。”   
第122节:第二十章另有隐情(1)     
  第二十章   
  另有隐情   
  张温很愤怒,很无奈,也很沮丧。   
  他望着坐在对面的盖勋和傅燮,问道:“袁大人是什么意见?”   
  袁大人就是西征大军的副帅袁滂。他留在长安负责大军的后勤军需。   
  “袁大人的意思是,西凉平叛最好能在两个月内结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盖勋捋着黑须,缓缓说道。   
  张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愁眉不展。   
  “战场形势变化很快,边章和韩遂没有按着我们预想的那样冒险急进。他们转道美阳,意图先和北宫伯玉会合,然后再攻打长安,所以我们最早定下的计策已经无法实现。”桑羊望着铺在案几上的地图,缓缓说道,“现在太尉大人把战场转移到美阳,还是准备和叛军决一死战。”   
  盖勋和傅燮同时望向地图,脸上的神色非常凝重。   
  “皇上最近可有手诏来问?”张温问盖勋道。   
  盖勋点点头。   
  “陛下是什么意思?”   
  “国库已空,没钱。去年,鲜卑入寇幽州,冀州黄巾复起。今年初,荆州南阳郡、江夏郡又先后发生叛乱。西凉,从前年年底开始到现在,一年多来,叛军不但没有被剿灭,反而越来越猖獗。朝廷既要花钱在这几个州郡打仗,又要免除这几个州郡的赋税,还要源源不断地给这几个州郡提供赈灾援助,所以没钱了。”   
  “幽州还好一点,去年在刘大人和杨大人的指挥下,军民齐心,先后击败了鲜卑人和黄巾军,朝廷也就花了几亿钱赈灾了事。但西凉这个无底洞却是朝廷最大的包袱,从去年到今年,朝廷仅支出军费一项,就达到三十亿钱,相当于过去十年朝廷拨给西凉的军费开支。”   
  “元固(盖勋的字),你是怎么回复陛下的?”   
  “我大汉不是没钱,相反还非常富裕,但我大汉的钱不是在国库里,而是在权贵世族豪门的家里。我只能说这么多,剩下的就是陛下的事情了。”盖勋小声说道。   
  傅燮“嗤”的一声冷笑,大声说道:“陛下是天下最富的人,为了贮存钱财,陛下特意在西园造万金堂。陛下在国库里……”   
  “闭嘴……”盖勋大声叫道,“南容,你是朝廷大员,怎么讲话口没遮拦的,你这个脾气什么时候能该一改?”   
  傅燮恨恨地瞪了盖勋一眼,没有做声。   
  “这次让你去洛阳要钱,你倒好,钱没有要到半个,人却给你得罪光了。”盖勋气恼地说道,“司徒大人是朝廷三公,是国家重臣,你堵在司徒府门口,破口大骂,这成何体统?”   
  “他是什么狗屁三公,他那司徒是花钱买来的。他是朝廷重臣?有这样狗屁不通的朝廷重臣吗?李中郎率部西进,行程三千里,耗费两亿钱,他不想办法解决就罢了,反而出主意从我们的西凉军费里开支,我不骂这种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我去骂谁?”傅燮站起来,激动地大声说道,“现在西凉战场增加了五万人,三万匹战马,军费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少了,这战怎么打?西凉平叛何时才能结束?难道让士卒们一边打仗,一边饿肚子吗?”   
  张温站起来,走到傅燮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南容无须生气,无须生气。唉……都是我没本事,以至于西凉叛军迟迟不能剿灭,苦了我大汉国,苦了我西凉百姓。惭愧啊。”   
  “太尉大人……”傅燮“扑通”跪下,感动地说道,“太尉大人自到西凉以来,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为平叛之事绞尽脑汁,废寝忘食,头发都白了许多。感到惭愧的应该是我们这些下属啊,没有尽心尽责,辜负了陛下和太尉大人的信任。”   
  盖勋,桑羊,耿鄙也慌忙跪下,心内颇为不安。张温赶忙一一扶起,摇头无语。   
  “太尉大人,如果美阳决战能够成功,或许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耿鄙安慰张温道。   
  “决战之念,万万不可。”傅燮大声说道,“太尉大人,这是竭泽而渔的办法,即使此战成功,带给大汉国的也仅仅是暂时的胜利,将来的西凉,将是大汉国一个沉重的包袱。”   
  耿鄙立即反驳道:“傅大人,西凉叛军一旦平定,国内就没有战事了。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大汉国力恢复,对付为祸西凉的羌胡,还不是举手之劳。将来把羌人赶出西凉,要比现在剿灭叛军容易得多。”   
  “那这几年呢?”傅燮大声问道,“决战之后,西凉还有多少士卒能够留下,这几年西疆的防御怎么办?任由羌胡烧杀掳掠?或者就象司徒大人说的,放弃西凉?西凉平定之后大汉国就没有战事了,这恐怕是耿大人的一厢情愿吧?”   
第123节:第二十章另有隐情(2)     
  “南容,朝廷拨给西凉战场的所有钱财和物资,只够我们十五万大军维持到七月初。到了七月,就没有军需运到长安了。两个月时间,我们根本不可能消灭叛军,最多不过夺回金城,将叛军赶过黄河。到了七月,不论我们和西凉叛军谁输谁赢,军队都必须回撤。” 张温苦笑,望着傅燮说道,“我到西凉快一年了,指挥十几万大军,耗费巨资,竟然不能平定西凉叛军,我怎么向皇上交待?”   
  停了一下,张温又说道:“也许我这么做,大家会说我是为了自己的仕途。”张温摇摇头,笑道,“其实我不做太尉,我还可以做其他的官。以我和陛下的关系,以我的声名和家世,我不做诸卿至少我还可以做个司隶校尉,轻闲自在多了。你们都知道这个太尉是个什么官。说的好听一点是三公之首,说的难听一点就是皇上的替罪羊。你们可曾见过任职两年以上的太尉?”   
  “哈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