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田园路-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哥,我觉得,这回恐怕真的会出事。”说起这个话题,枝儿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咱们拜县本身就算是凹地,这雨水又这么个下法,河堤早晚扛不住。”

    这是枝儿的真心话,别说是这个年代了,就是在现代社会,河堤建造的比现在强了数倍不止,可是遇到洪灾,也是多是撤离躲灾的。就凭现在的建造水平,这河堤能撑到现在也不容易了。

    “我也觉得心里不安稳,我在府城听知府大人的意思,似乎都是放弃咱们,就等着咱们往北走了。”大郎听到枝儿这么说,更是忧心忡忡。“昨儿有人问起我来,我不敢直说,就怕闹得人心惶惶的,可是,我现在想想,要是乡亲提早知道信儿,多少能提前有个准备,要不··”

    “你这么照直说,恐怕大家还觉得你危言耸听呢!而且县令大人不是还要加征徭役固堤吗?你这么说,不是给县令大人拆台吗?”枝儿赶紧拦下大郎,在现代还有个扰乱社会治安罪呢,更何况现在!大哥是出于好心,可是在现在这个人心惶惶的时候,还是从长计议吧。

    “恩,我知道··”大郎很是纠结,一方面,爹爹曾说过君子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是,枝儿私底下也说过,人总有亲疏远近,凡事该量力而行。

    “大哥,不管怎样,我们自家还是先准备准备吧。”枝儿看到大哥苦恼的样子,忍不住转移话题,这种事,是分不出谁对谁错的。大哥受爹爹教导,有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的想法,而自己只是小女儿心思,想到的先是保全自己的小家。

    “嗯?准备?你打算干什么?”大郎听到枝儿的话,忍不住好奇。

    “没什么,以防万一。家里我们俩能做一半的主,我打算先悄悄的把值钱的细软收拾收拾,每人身上都带些,粮食种子什么的也收拾点,藏在车里,要是李家洼真的淹了,咱们不管去哪,这都是依靠。”枝儿把计划说给大哥听。

    “恩,也好,不过这种大事还是得跟爹爹说说。”大郎也支持果儿的未雨绸缪。

    正当兄妹二人说话的时候,杜老爹和杜沈氏也起了,枝儿忙回屋叫醒果儿,去忙早饭去了,而大郎,也去找杜老爹汇报自己和枝儿的安排去了。

    “可以,枝儿的想法不错,等会叫枝儿来,有的事情,我也得跟你俩说说了。”书房里,杜老爹听到儿子转述的女儿的计划,颔首答应了,杜老爹虽是有读书人的气节,但也不是不知变通的人,更何况,书上也曾说过,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大郎听到爹爹的话,匆匆去叫枝儿了,枝儿跟着大哥来到书房,映入眼帘的便是杜老爹负手站在窗前,一脸的黯然的景象。

    “爹,怎么了?您找我有什么事儿”枝儿出声打断杜老爹的沉思。

    “刚刚大郎和我说了,我觉得你的想法可行。”杜老爹一边说,一边走向书架边上,在大郎和枝儿诧异的眼神中,撬起了一块方砖,从里面掏出一个小木盒子。

    “这里面是为父多年积攒的积蓄,”杜老爹一边走回书桌,一边打开盒子,“里面有一百八十两银子,我都换成了银票,原本是打算给大郎以后··”说着回身,看见的是儿女惊讶的眼神,杜老爹忍不住得意了一把,“怎么,想不到?”

    “确实没想到。”枝儿乖乖的点头,她自是了解现在的物价水平的,一百八十两?这对于在李家洼生活的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按最明显的算法,土地是大家的命根子,是最值钱的,现在的物价,一亩良田,也就五六两银子左右,杜老爹攒下的一百八十两,可以买上三十多亩地了!村里最富裕的人家,也就是**亩地而已,而且,杜老爹攒下的杜家家当还不只是这一百八十两,这只是杜老爹攒下的现钱,杜家还置备了各式家底,那八亩连成一片的良田,屋后拴着的耕牛,杜家这宽宽敞敞的大屋,还有杜沈氏母女三人的首饰,虽然枝儿是觉得那几只镯子并不多么精致,但是在这年代,有个包银的镯子就算是难得的首饰,可是杜沈氏母女的镯子都是实心的,纯银子的!逢年过节带出来,惹得见过的所有的大婶大妈们嫉妒的眼睛都红了!

    “读书人果然是最赚钱的行当。”枝儿忍不住喃喃自语,对杜老爹的过去,枝儿自是知道的,当年,自家老爹是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可是现在呢?真论起来,自家这是二百多两的家业呢!正经算起来,这都是爹爹的举人头衔带来的。因为是举人,可以免赋税,可千万不能小看这几个字!这年头,大家在地里奔波一年,收获的粮食十之四五要交税给官府的,这还是最近些年,朝廷减轻赋税的结果,交了税剩下的,大多数人也只是能够糊口罢了。而杜老爹这一免除赋税,十成十的粮食都是自己的,这一反一正,普通人家辛苦劳作两年,才比得上杜家一年的收成,更别提举人每月还有俸禄可拿,最初还给发过盘缠以供进京,这样算起来,也难怪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了。

    “你啊,你这小脑瓜子都寻思什么呢!”听到枝儿的话,杜老爹是哭笑不得,忍不住伸手戳了枝儿的脑袋一下。
第二十九章
    “枝儿,你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大郎也被杜老爹这多年积蓄惊到了,可是听杜老爹说完,大郎就明白了,怪不得爹爹一直没有动用这笔银子,肯定是为他以后准备的,正当大郎感慨时,没想到枝儿居然出人意表的蹦出了这么一句。

    “你把读书人看成什么了?赚钱的行当?!简直就是有辱斯文!”杜老爹虽是从心里赞同枝儿的话,但碍于大郎在一旁,只能斥责枝儿,免得大郎被移了心思。

    “哎呀,人家只是太惊讶了嘛!没想到爹爹你会攒了这么多银子。”枝儿知道爹爹怕自己带坏了大哥,顺势转了话题。

    “我好歹也做了十多年的举人,攒下这些难道还奇怪吗?”杜老爹其实也是对此极为自得的,一般人家,一辈子拼死拼活的,到最后能攒下几十两家底就不错了,而自己短短十几年便成就了这样一份家业,可以说是足以傲视众人了。

    “这些是我历年攒下的,我都换成了银票,多是五十两一张和十两一张的,我原本是为了大郎准备的,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今年会发生这种事情。大郎和我说了你的计划,你分分,给逢到衣服上吧!若是有个万一··”杜老爹边说着边递给了枝儿。

    枝儿从杜老爹的手上接过盒子,顿时觉得手上的盒子简直是重逾千金,看到杜老爹晦暗的脸色,忍不住开口安慰:“爹爹,我也只是做最坏的打算罢了,事情想必不会坏到那般田地。”

    “行啦,不用再说了,你去忙吧,”杜老爹不以为意的摆摆手,又嘱咐到“对了,先瞒着你娘吧,她知道了必定不安。”

    “恩,我知道了。爹,也得跟舅舅说一声吧?”

    “我昨天大致跟他说过了,大郎,”杜老爹转而叮嘱大郎,“若是有机会,你再栽培栽培柱子,让他留心点。”

    “恩,我知道,我会叮嘱柱子一声的。”大郎应下了。

    “行啦,你们俩都忙去吧,让我一个人静静。”杜老爹见儿女都心有成算的样子,摆摆手让两人先退下了。大郎和枝儿离开后,杜老爹不由得舒了一口气,说起来,自己也算是时运不济,前半辈子的坎坷就不说了,到这般岁数了,又遇到这种事情,好在儿女争气,非但没有自乱阵脚,还都各有成算,希望这回能有惊无险的吧!杜老爹暗自祈求。

    出了书房,枝儿奔到厨房帮杜沈氏忙活早饭去了,面对杜沈氏的询问,枝儿轻描淡写的告诉杜沈氏,爹爹是挂心明天宴请姥爷一家的事情,轻易的转移了话题。

    正当杜家吃着早饭的时候,大门被拍响了。

    “杜举人!杜秀才!在家不?”门外传来了隐约吆喝声。

    “谁啊?这大清早的。”杜沈氏一边抱怨一边对枝儿说“枝儿,去开门看看,这谁啊,连顿清闲饭都不让吃了。”

    枝儿麻利的下了炕,跑去开门,一开门,发现是李大山,只见他一脸急色,看见枝儿开的门,忍不住追问:“枝儿,你爹和你大哥呢?在家不?”

    “在家!正吃饭呢,”枝儿一边回答,一边把李大山往屋里领,“大山哥,出什么事了?看你急的。”

    “河堤快不行了,爹爹开了祠堂,请大家去商量事情,我是来请杜举人和大郎的。”李大山一边解释,一边几步进了屋。

    杜老爹听到李大山的声音,早早下了炕在堂屋等着,这一听到信儿,连忙追问:“什么?怎么这么突然,不是刚说要加固河堤吗?”

    “杜举人,你甭问了,到时候就知道了,劳烦您,对了,还有大郎,劳烦您二人和我走一趟,爹爹在祠堂等着呢。”李大山顾不得解释,只是催促杜举人。

    “你稍微一等,我们这就去。”杜老爹也知道情况紧急,不再多话,进屋收拾了一下,就和大郎一起往村头的祠堂去了。

    送走了杜举人父子俩,杜沈氏和枝儿姐弟三人都没有了胃口,匆匆吃了几口饭,杜沈氏就出门打听情况去了,枝儿也赶紧抓紧时间收拾东西。

    “果儿,你今天别出门了,来给我帮忙吧”

    “大姐,有什么事啊?我和秀儿约好了,今天要给她看我的新帕子呢!”果儿有些不愿意,自己还想和秀儿显摆显摆新帕子呢!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得这些!你今天就待在屋里,老老实实的帮我干点活,去找块结实的料子,裁成小块,不用太大,半个手掌宽就够了,料子一定要结实。”见大姐一脸急色,果儿下意识的觉得不安,搬出针线篓子就去干活了。

    枝儿回到西厢房,翻出了油纸,准备将爹爹给的银票分别包起来,为了以防万一,枝儿给每人都准备了一份,就连二郎,枝儿也给准备给他放几两银子在身上,若是有个万一,大家失散了,好歹是份保障。仔细的用油纸将银票里里外外的包了个严实,生怕进水,枝儿也不知道,这年头银票落水了还能不能用,以前的纸钞是可以的,可这年代,枝儿是没听说过类似的事情的,万一不能用了,哭都没有地方哭去,包好了银票,枝儿又去将现钱和值钱的东西都归置了一下,准备等杜老爹回来再安排。

    忙活了半天,枝儿连急带累的,出了一头的汗水,擦擦汗水,枝儿自己忍不住自己安慰自己,不会有事的,一定不会有事的,就算是河堤不行了,那也不过是搬个家而已,别太紧张。

    等心绪平静下来,枝儿找了各人的衣服,抱着去找果儿了。

    一进屋,就看见果儿认认真真的做着针线,想到自己刚刚因为着急,吼了果儿一句,枝儿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果儿,刚刚大姐··”

    “没事的,大姐,我知道你是着急。”果儿很体谅的安慰枝儿“大姐,你也别着急,到底怎么样还不知道呢,别自己吓自己。”

    “恩,我知道。”枝儿摸了摸果儿的脸,“我刚刚是急昏头了,对不起啊,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吼你。”

    “不要紧的,大姐,你这是?”果儿看见枝儿手中的衣服,疑惑的问道。

    “把这些银票逢到衣服里,每件衣服缝一份,缝好了,就好好穿这身衣裳。”

    “恩,我知道了。”果儿难得的没有刨根问底,按枝儿的要求,针脚细密的开始缝这几个暗袋。
第三十章
    在枝儿按耐住心里的不安,一边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一边忙着准备退路的时候,杜老爹和大郎已经步履匆匆的跟着李大山到了村口的祠堂。

    推开祠堂的大门,大郎发现祠堂里已经聚了不少的人,几位李家的族老,还有各姓的当家人,总共十五六人都聚在这祠堂,这虽说是李家祠堂,可是多年下来,祠堂的作用已经逐渐消退,反而变成了村里议事的地方,这次,是关系到河堤,关系到自家的大事,来的人只多不少。祠堂里细碎的说话声此起彼伏,大郎看到众人的脸上都多少带着凝重之色,便知道情况恐怕真的不妙!

    “爹,我把杜举人和大郎请来了。”李大山一进门,就大声朝里正汇报。

    听到李大山的话,原本嘈杂的祠堂立时安静了下来,里正连忙迎了上来:“杜举人,大郎,哦不,杜秀才,你们可算来了。”

    “到底怎么回事?大山说,河堤不行了?”杜老爹来不及客套,直奔主题去了。

    “哦,没呢!”里正听到杜老爹的问话,赶紧摇头解释说。

    “没事?那你这急三火四的找我干什么?!拿这种大事刷弄我呢!”杜老爹一听里正的话,火气蹭蹭的上来了

    “杜举人,你别怪里正,河堤是暂时没事,但是,照这样下去,出事也就这几天了!”一边的李木匠听到杜老爹话里的火气,知道是里正刚刚语焉不详的话,惹怒了杜举人,连忙对杜举人解释。

    “什么?怎么会这样?不是前几天还没事吗?”杜老爹一听,顾不得生气,连声追问,一旁的大郎也盯着李木匠,等着李木匠解答。

    “杜举人来得晚,还不知道详情,铁柱,你跟杜举人说说。”里正也知道自己刚才答得不全,这下子点了李铁柱的名儿,让他来说清楚情况

    “杜举人,你也知道,我这几天天天在河堤上转悠,哪天水位在什么位置我都有数,这昨天下了一宿的雨,我不放心,今早我早早就去了河堤,结果···”李铁柱听到里正发话了,赶紧跟杜老爹解释。

    “结果怎么样啊,你说啊!”杜老爹着急的追问。

    “水位升的太快了,那河水就差几掌就没了河堤了!多亏今天雨停了,要是按昨晚那个下法,恐怕今天就能决堤了。”李铁柱赶紧把自己看到的情况说了出来。

    “杜举人,铁柱一跟我说,我这就赶紧来把大家找来了,想听听大家的看法,问问这河堤还要不要接着修,咱该怎么办。”里正赶紧把请杜老爹父子俩来的意图说明白了,想让杜老爹定个主意。

    “不知众位叔伯的意思如何呢?”杜老爹还未开口,大郎先问道。

    “我的意思吧,是这河堤加固也是白费劲!往上起的速度还赶不上水位涨的速度呢!修了也白修!”

    大郎听得此话,忍不住皱了皱眉头,正在此时,一旁的杜家邻居徐田听到到这儿,忍不住开口怒骂:“田老三!你个好吃懒做的东西!你听听你都说了些啥!不修就等着水淹了咱们哪!”徐田是满心的怒火,转头对杜老爹说,“杜举人,你甭理会这种浑人!这河堤,我是赞成修的!现在这种时候了,能多起一寸,咱就多一点保证,说不定就差那么几寸,咱就挺过去了呢!”

    徐田的一番话惹得在座的不少人都点头同意,一边的里正也连连点头,里正还有自己的计较:县令大人可是让衙役下来,挨个村子通知说要加固河堤的,这不修,恐怕是违背县令大人,不,是朝廷的旨意的吧。

    “修?你们说的轻巧,都这时候了,今天雨要是再下一天,这河堤直接就垮了,还修个屁!”一旁有人反驳。

    这反驳的话一出,顿时祠堂里像炸了锅似的,说什么的都有,场面乱成一片,里正眼见自己压不住场面了,赶紧扬声对杜老爹问道:“杜举人,您觉得呢?”

    “诸位!请安静听在下一言!”杜老爹的话音刚落,祠堂里很神奇的真的安静下来,刚刚还在吵闹的众人都眼巴巴的看着杜老爹,等着这个举人老爷说话。

    “我明白各位的意思,这种事情,修或不修,都有其道理,只是,”杜老爹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实话,“我前几日去翻过县志,县志上记载,咱们这儿算是水患频发之处,而且,若是再遇水情,河堤抵挡不住,河水冲破河堤,那么,被淹的地方将桑田变沧海,从此不见天日。”

    “这是真的啊?有些老人都还在呢,他们说当年都听说过这事儿,没想到这居然是真的。”有人窃窃私语。

    ”看样子是真的,杜举人都去县衙看县志了,这还能有假?”

    “所以,河堤是咱最后的屏障了,若是河堤溃了,咱们恐怕就得离开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了,而且,朝廷下了旨意,要咱们加固河堤,这私自停下,怕也是违背圣旨的。”杜老爹最后总结,“我的意思是,这河堤大家还是先修着吧。同时,大家也都把东西收拾收拾吧,以防万一,先下手为强。”

    “我跟爹爹会再去趟县城,把现在的情况跟县令大人说明一下,看看县令大人有何安排。”大郎给杜老爹补充了一句。

    听到杜家父子这样说,众人不由得各自仔细思考了一会儿,等回过神来,里正先开口了:“杜举人说的有道理,今儿大家就准备准备,开始服徭役固堤吧!”里正说着说着,转头朝向大郎“杜秀才,就劳烦你和杜举人再替我们大家伙儿跑一趟了。”

    “只能先这样了。那就这样定了吧。”在座的诸位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同意杜举人的说法,暂时先这样安排了。见事情定下来了,众人也未多留,都急急忙忙的回家做准备去了。

    杜老爹和大郎知道的内情更多些,心思便也尤其沉重,回到家,两人准备再去趟县城
第三十一章
    二人回到家的时候,杜沈氏还未回来,杜老爹和大郎急匆匆的跟枝儿交代了几句,就赶着牛车往县城去了,留下的枝儿更是担忧不已。

    “果儿,你慢慢忙活,慢点不要紧,但是一定要保证结实,”枝儿想了想,跟果儿吩咐了一声,就准备出门“我去趟姥爷家,你自个在家看门。”

    “恩,放心吧,大姐。”果儿一边飞针走线缝的飞快,一边答应着枝儿。

    枝儿出了门,发现据说下了一夜的雨水已经停了,可惜天空还是阴云密布。远远地看见姥爷家的几件泥瓦房,枝儿快走几步,一边上前推开大门,一边扬声叫到:“姥爷,姥姥,我娘在不在啊?”

    “哟,枝儿啊,在在,你娘在屋里呢!”应声出来的是枝儿的舅母沈高氏,沈高氏其实是杜沈氏的表姐,当年枝儿的姥姥大沈高氏给儿子聘了自己的外甥女,知根知底,亲上加亲。枝儿有时候觉得,二舅家之所以几个表兄都没站住,只有柱子一根独苗,就是近亲婚配的缘故,可惜这年代,人们都喜欢姑表结亲。

    “赶紧进屋吧,你姥爷舅舅,还有柱子都在呢!”

    枝儿一边暗自感慨,一边跟着沈高氏进了屋

    沈家的情况显然比不上杜家,杜家几间青砖大瓦房,敞敞亮亮的,不透风不漏雨,而沈家的几件泥瓦房,明显的能看到漏雨的迹象,枝儿边走边打量着姥爷家,一进屋,就听见枝儿的姥爷沈四的声音了:“枝儿,你咋也来了?找你娘有啥事儿呢!”

    “姥爷,没事,我是看娘老没回来,出来找找,再一个,我想跟您和姥姥说说,晚上到我们家吃饭。”

    “啊?哦··你二舅和我们说来着,大郎也是秀才老爷呢,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要不是在这节骨眼上··”沈四听到枝儿的话,很快明白了枝儿的意思。

    “就是!外甥这么有出息!只要妹子熬过这一阵,后半辈子就泡在蜜缸里了!”枝儿的舅母沈高氏忍不住恭维了杜沈氏几句。

    “唉,这一阵?谁知道这一阵能不能熬过去呢!”杜沈氏听到嫂子的话,脸上露出了笑纹,可是想想现在的情况,笑意很快消失了。

    “你啊!你们这样的条件,妹夫和大郎这么有出息,肯定不碍事!你还怕啥啊!我们怕就没活路了!”

    “嫂子你放心!”杜沈氏一听嫂子的话,便知道自己娘家的担心。

    “姥爷,爹爹说过,定会竭尽全力。”枝儿打断了杜沈氏即将出口的保票,把爹爹的意思说给姥爷和舅舅听,至于十成十的保证,绝对会安然无恙的承诺,都这时候了,谁也不知道到底会怎样,还是别夸口吧。

    “唉,我们这些没本事的,就只能指着你爹了,”沈四听到枝儿的话,忍不住感慨,“这么些年,要不是你爹明着暗着的帮村,我们也过不到现在的地步。”

    “姥爷!都是一家人,还说什么两家话啊!再说了,爹爹说过,要不是当年您的援手,爹爹还指不定会成什么样呢!这份大恩,我们都记在心里呢!”

    “行啦!老头子,就别说那些外道的了,”见沈四还打算再絮叨几句,一旁枝儿的姥姥,大沈高氏先张嘴问枝儿:“枝儿,你爹回去了?里正咋说?这河堤咋办”

    “爹爹刚和大哥去县城了,这河堤谁也不敢打包票,爹爹去县城想问问朝廷有没有新旨意。”

    “也是!”沈胜听到这儿,忍不住出声,“枝儿,你就别忙活了,这时候,你爹和大哥都忙得脚不沾地了,我们也都提心吊胆的,哪有心思··”

    “老三!一码归一码,这是替大郎庆祝!有什么事等过后再说。”沈四其实自己也满脑门的官司,但是既然当时在杜家都已经答应了,而且枝儿又亲自上门了,哪还能说不去。

    “舅舅,只是吃顿饭,这一顿饭的功夫,河堤又垮不了,而且,爹爹还有事打算跟姥爷和你商量呢。”

    自家老爹同意了,再加上枝儿这么说,沈胜只能点头答应了。

    “姥爷姥姥,二舅舅母,柱子哥,你们一定都来啊!”枝儿又强调了一遍,是所有人,要不,按现在出门做客只有男人的风俗,姥姥和舅母估计晚上不会出现。

    “恩,知道了!”沈四点点头,表示自己听见了。

    “娘,咱们···”

    “你先回吧,我陪你姥姥再坐会儿。”杜沈氏出乎意料的不打算跟枝儿一起回去。

    “我昨天还收了把韭菜,枝儿你带点回去吧。”沈高氏一边说,一边去灶房收拾去了。

    “昂,好啊,正好想吃了呢。”枝儿也没跟舅母客气,这些东西,不像鸡鸭,在乡下不算是值钱大物,再说亲戚之间,有来有往的才长远。

    “姥爷,那我就先回去了。”枝儿和姥爷姥姥,以及舅舅打了招呼,便出了屋子,一出屋子,不禁觉得眼前一亮,枝儿抬起手眯着眼打量了一下,发现是阴霾散去,久违的阳光照亮了整个天空,灿烂的阳光下,一道彩虹挂在天边,湛蓝的晴空,洁白的云朵,看着这样的景色,心头的大石顿时落下,“天放晴了!好美的天空!”

    “是啊,好美!”出来送客的沈柱喃喃自语,他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枝儿俏丽的面容,那句好美也不知道说的是天空还是枝儿。沈柱一直都知道枝儿很漂亮,和村里的其他姑娘不一样,可是,眼前这一幕还是让沈柱惊诧着迷,站在门口的表妹仰着头,阳光下的皮肤比那剥了壳的鸡蛋还要光滑,白的像透了明一样;还有那双漂亮的大眼睛,猫儿般微微眯着打量着天空,翘着嘴角笑的灿烂的样子,一下子就撞进自己心里,沈柱觉得自己的心扑通扑通的跳的飞快。

    “正好柱子你送送枝儿,这菜你拎着,就别让枝儿沾手了!”一旁无意中看到这个过程的沈高氏,看见儿子的着迷表情,赶紧给儿子创造机会。

    “不用了,舅母,就这么几步远的路,我自己回去就行了。”枝儿一边推辞,一边伸手想接过沈高氏手中的筐子。

    没想到沈高氏躲过枝儿的手,把竹筐递给了沈柱,“没事航枝儿,正好天晴了,让柱子帮你拎家里,这框里又是水又是泥的。”

    “那就麻烦柱子哥了。”枝儿想到早晨爹爹的话,就顺势答应了,打算跟沈柱说说,提前做点准备。

    可惜,枝儿没想到,这一幕也落到了屋内的几个人眼中,自己和沈柱前脚离开沈家,后脚姥姥大沈高氏便对女儿杜沈氏提起了她和沈柱的婚事。
第三十二章
    “芳儿,娘的意思你知道,刚刚的事儿你也看见了,柱子是感心里稀罕枝儿,枝儿嫁过来,肯定是享福的命。”大沈高氏对女儿杜沈氏说。

    “娘,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这事··”

    “芳儿啊,不说别的,就说枝儿是我亲外孙女,你表姐是她亲舅母,这舅母做婆婆,亲都亲不够了,肯定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拿捏儿媳妇。而且,刚刚你也看到了,柱子他啊,从小就对枝儿百依百顺的,这以后成了亲了,婆婆亲,丈夫疼的,枝儿的日子就没有不好的。”大沈高氏一门心思的撮合枝儿和柱子,不提别的,先说枝儿自身吧,那俊俏的小模样,十里八乡的都是有名的,是这李家洼的一枝花啊!而且,这外孙女从小跟女婿启蒙,读书识字,一般的庄稼汉子都没有她懂的多,虽然妇道人家的懂得多了,容易不安分,可有自家盯着,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而且真说起来啊,懂的多这以后帮扶起相公来,也是旁人比不上的。更重要的是,这杜家,家境殷实!不光她爹是举人,大郎如今也有功名在身了,若是能给柱子求了枝儿,这以后,有这样的岳父和大舅哥扶助,柱子还怕过不好日子吗!

    “娘,我知道你打小就亲枝儿,我也想让枝儿嫁回来,有你们疼她,可是,这事儿我做不了主!”杜沈氏一脸的为难,此话一出,一边刚刚进屋的沈高氏脸色脸色霎时变的不好看了,自己都不挑剔枝儿,愿意聘给柱子了,没想到这小姑子吞吞吐吐,居然不松口!也不看看枝儿那丫头,都十三岁了,还没人上门提亲,柱子愿意娶她,还一副不情愿的样子!真把那个闺女当宝贝了!沈高氏完全忽视了之所有没人求娶枝儿,是因为杜家门第高,普通庄户人家都不敢高攀,再加上杜老爹放出话来,说要多留闺女几年的缘故。她自从知道婆婆的打算起,就心里一直不得劲,她就沈柱这么一个儿子,自是将沈柱看的比什么都重,婆婆说要给沈柱聘了枝儿的时候,她一面欢喜枝儿家境好,能帮村儿子,一面又觉得枝儿一来,就把儿子分走了一半。尤其是今天看见儿子看枝儿的那副表情,她心里就和那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