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田园路-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楔子

    “汪汪汪··”伴着清脆的狗叫声,枝儿睁开了眼,果然天已经亮了,要不是天亮了有人走动,二黑也不会叫个不停。伸了个懒腰,新的一天开始了。

    枝儿这辈子已经十岁了,之所以说是这辈子,是因为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枝儿清楚的记得自己上辈子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得的东西越来越多。也知道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穿越了,但是穿越前,枝儿既不是孤儿也不是发生了某些特殊情况,枝儿算是那个社会很正常的死亡,因为癌症。

    以前的枝儿是个普普通通的现代女孩,爸妈是从村里走出来的城里人,枝儿自己是很普通的文科生,毕业后找了个文秘的工作,努力养活自己,爸妈比较偏心于小三岁的弟弟,哪怕为了弟弟,曾经超生罚的家里倾家荡产,但是比起姐姐和枝儿来说,弟弟还是爸妈的心头肉,掌中宝。姐姐和枝儿也都接受这个现实,但是没想到,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刚工作不久的枝儿,在例行体检的时候,检查出了癌症,晚期。晚期,4个月左右的时间,家里没有钱治疗,枝儿自己也觉得没有必要治疗,于是······

    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枝儿告诉自己,上辈子已经结束了,要好好过好这辈子!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带着记忆过第二世的,虽然对爸妈姐姐弟弟有很多不舍,但是,作为吕娇的一生已经结束了,自己已经在家人面前合上了双眼。这辈子,自己只是杜枝儿,有疼爱自己的爹娘,哥哥和弟妹。

    虽然这么告诉自己,但是,想想现在的状况,“唉···”枝儿还是轻轻叹了一口气,第一世,是生活在高度便利的现代社会,反而是第二世,生活在奇怪的古代,枝儿想。多亏自己不是一出生就记得以前的一切,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记起一切,要不肯定适应不了这古代的生活!

    枝儿也曾想,要像小说中的穿越女一样,改变家庭,改变世界!改变历史进程!可惜天不从人愿!

    现在枝儿生活的这个社会大致上于古代相仿,皇帝,官吏,地主,小商人这些阶层都在,士农工商的划分也算是很鲜明。南方鱼米之乡,北方苦寒难耐,大环境也一样,但是,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葡萄、辣椒这些按说不该有的作物是一样不缺,而且地瓜,土豆早已普及很久,至少枝儿家所在的村子、镇上都有种植,至于那些镜子啊,火药啊,你从街上抓个人问问,十个有九个不知道,而枝儿,不是那强大的第十个,至于发家致富,枝儿以前只是普普通通的小文员,不懂得什么高深的商业法则,而且,这年代,商人算是最低层的,枝儿也不可能去经商致富,所以,枝儿还是老老实实的熄了自己的凌云壮志,安慰自己: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穿越女,只是平凡的,忘了喝孟婆汤的重生本土小萝莉,还是入乡随俗吧。

    “你干啥去啊?大早上的?”突然院里传来说话声,说话的是枝儿的娘杜沈氏。

    “姐,怎么了?”被声音惊醒的妹妹果儿,朦朦胧胧的问着身边的姐姐

    “没事,我去看看,你再睡会吧!”枝儿一边低声对果儿说着,一边下了炕。
第一章
    “趁着天还好,我去坝上转悠转悠,看看到底怎么样了,也好心里有底,去县衙找王县令。”自家老爹杜举人压低了声音的话传来。

    “天是还行,可是这个道也不见得好走,你去里正家里看看就行了,里正家天天都有人去看呢。”娘亲杜沈氏有些焦急了,赶紧给夫君支招。

    “眼见为实,光听人说有什么用!我得自己看看心里才有底!再说了,什么道不好走,人家能去了,我不能去啊?”老爹不满意了。

    “你就别嘴犟了,人家都说手无缚鸡之力是书生,前几天要不是二郎扶你一把,你还···”看样子杜沈氏实在是急了。

    “我那是想事呢,没留神脚下。就那么一回,我平常也没摔过”杜举人跟杜沈氏争辩起来。

    “爹,我替您去看看吧,二郎也快醒了呢,你还是在家检查他的课业吧。”听到这儿,枝儿披上外衣,推开西厢的门,跟爹爹商量着。

    “这不行,我得自己去··”爹的话还没说完就让娘打断了,“也好,枝儿你醒了,替你爹去看一眼,你爹不放心,路上慢着点。对了,果儿那丫头呢?怎么还没起?就不知道赶紧起来帮娘干点活啊!”

    “娘,我先走了。”枝儿赶紧跟爹点点头,往外走了,要不娘肯定又要念叨了。

    出了门,枝儿还能听到娘在跟爹说:“枝儿办事,你也放心,就让枝儿替你去看看吧,小孩家腿脚快!你就在家等消息吧。”

    枝儿是杜举人的女儿,说到杜举人,那可是十里八乡罕见的文化人,母亲杜沈氏也算是大度明理,有个大哥杜仲华,弟弟杜仲业,大哥去了府城参加秀才考试去了,平常大家都混着叫大郎二郎,还有个妹妹,叫果儿。这进了夏天,也不知道怎么了,天气反常,一连半个月没个晴天,天天下雨,把大家都急的要命,生怕老旧的河堤扛不住,每天都能看到有人在河堤上转悠一圈,只有这样大家才安心。

    走了有一盏茶的功夫,枝儿看见了河坝,老远的就看见铁柱叔站在坝边上,“铁柱叔,您也在啊?”

    “呦,枝儿啊,你咋来了?”铁柱叔一边吧嗒着旱烟一边招呼枝儿。

    “早晨看还没下雨,爹说想来坝上看看水到哪了,这一路上又是水又是泥的,还是我腿脚便利,我就替他来了。”枝儿笑着跟铁柱叔解释“铁柱叔,您怎么也来了?”

    “杜举人那身子骨,这样天可得小心着点。俺也是不放心啊,这老天爷也不知道是咋了,雨水不停,俺真怕这河堤挡不住,哪天不来看看俺是不放心啊!你说,今年雨水咋能这么多呢?”铁柱叔一脸愁容。

    “就是,今年这老天爷真折腾人,从进了夏,这雨是没停过啊,都十多天了,这天天下,天天下,下的我们这个心啊,悬的老高,就怕有个万一。好容易天下太平了,老天爷又发威了··这世道···”接话的是田大婶,后面跟的田大叔,还有李木匠、孙大叔、孙大哥,看来大家都是不放心河堤,来查看情况的。

    “枝儿啊,杜举人咋说?”孙大叔一边张望着河堤一边问道。

    “我爹说,他打算这几天去县里看看,王县令说会上报朝廷,爹打算去看看朝廷有什么消息。”枝儿把知道的说出来安慰大家。

    “这感情好!杜举人和衙门门面熟,有什么信儿跟我们大家说啊!对了,枝儿啊,你大哥咋样啊?还没回来呢?!”田大婶一听杜举人打算去官府了,也就放下心,又想到杜家老大去府城参加府试了,赶紧问了一句。

    “不知道呢,按理说大哥应该回来了,可是到现在也还没有音讯,娘在家急的很呢!”提及去赶考的大哥,枝儿也有些担心,这么多天,按理说早该回来了,怕是因为雨天难行,耽误了吧。

    “嗨,天不好,路难走也会有的,大郎跟杜举人念了这些年,要不是前些年年景不好,大郎早就连秀才都考上了呢,现在啊,肯定是稳把稳的能过,我们啊,马上就得改口了,不能叫大郎了,得叫杜秀才了呢!”田大婶一叠声的夸赞。

    “大婶,借您吉言啊!不过爹说,大哥火候还不到,也不指望能中了,就是让大哥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别骄傲自满呢!”枝儿知道,榜文还没下来,话不能说的太满了,虽然在家杜老爹是说,要是大哥考不上,非得好好收拾大哥,可是出门在外还是得谦虚些,免得招人嫉妒。

    “唉,杜举人就是对大郎太严了,这十里八乡的,谁家不知道杜家大郎杜仲华啊!”李木匠也开口了,“不少人都跟我打听大郎呢!就是不知道谁家闺女有福,能嫁到你们家呢。”

    枝儿眠着嘴一笑,把话题又扯到了天气上,“大叔大婶,看这天,又要开始下了,赶紧收拾收拾回家吧。”

    “唉,这天啊,都散了吧,看这云,一会雨又上来了,对了,都回家和家里娃娃说说,离河边远点啊,上游柳坝子有个娃娃,为了给家里抓几条鱼,进了河就没出来,他娘求了半天村里也没敢进河捞的。”孙大叔突然想起了最近的传言,赶紧提醒大家。

    “啥?真的啊?柳坝子的人不都是潜水打鱼一把好手吗?咋没人帮忙啊?!”田婶子一脸震惊,连忙追问。

    “这事我也听说了,好手是好手,可谁也扛不住这天啊,下了这些天雨,谁也不知道水下咋样,万一也出事呢?谁也不敢冒这个险啊!唉,就是可怜那娃娃了,只能在水下陪龙王爷了。”铁柱叔也插了一句“吓得我啊,回家就跟几个娃子说了,谁也不准下水。”

    “不行,老头子啊,赶紧的,赶紧回去看看大牛他们,我先回了航。”田婶子一听,吓了一跳风风火火的拉着田大叔走了。

    正说话间,豆大的雨滴倾盆之下,大家匆匆忙忙的散了,各自奔家里而去。
第二章
    枝儿顶着大雨一路小跑的回到家,刚到门口就听到娘又在念叨爹:“又开始下雨了,枝儿肯定淋在路上了,要不是你非要去河堤上,她哪能····,还有二郎,你又打他手板,知道你心里急,但是他个小孩子,懂什么啊?你心里着急也别把火往他身上发啊”

    “慈母多败儿,二郎都六岁了,不说老大,就是枝儿这时候都写的有模有样了,就是二郎,他天份不出众,就得更努力,你倒好,反而可劲惯着他,至于枝儿,是你非不让我去的,要不是你耽误时辰,我现在都回来了,哪能让枝儿淋在路··”爹无奈的跟娘分辨。

    “爹,娘,我回来了。”枝儿推开门,跟坐在堂屋的爹娘招呼道。

    “枝儿,你看你淋的,快回屋换身衣裳。果儿,去把厨房的姜汤端出来给你大姐,你赶紧喝一大碗,免得着凉了。”看见枝儿湿漉漉的回来了,杜沈氏急了。

    “知道了娘,我先回屋换身衣裳。“枝儿一边应着,一边走到西厢,

    回到屋里,果儿已经找了干净的衣服放在炕上,“姐,你先换着,我去给你端碗姜汤来。”“别忙了,我等会自己去行了,二郎呢?爹不是应该教他功课吗?怎么··”枝儿一边换着衣服,一边问果儿。

    “爹昨天让二郎写十张大字,结果今天一检查,发现二郎没用心,敷衍了事,草草写完了,把爹气的发了好一顿火,还打了二郎手板。让我说啊,人都有犯懒的时候嘛!这几天天不好,我都有些犯懒,更何况二郎这么大的孩子呢,”果儿偷偷跟姐姐解释

    “你啊你,说的和你比二郎大好多似的,可千万别当着爹的面这么说,要不爹一准连你也骂,爹是举人,二郎有机会读书习字,这可是难得的,你看看,村子里有几个能舍得束?让家里男孩子一直读书的?更何况爹爹是手把手的给二郎启蒙,精心教二郎念书,可偏偏二郎又不用功,若是别的错倒也好说,但是这不用功可是爹爹最厌烦的了,爹爹发火是肯定的了,不是我说你啊果儿,你也别淘,跟爹多识几个字,以后······”

    “行了,姐,你又开始了,知道了知道了,你赶紧去喝碗姜汤吧,爹娘还在等你呢!”果儿最怕姐姐说的念书识字这个事,虽然自己也很羡慕姐姐知书达理,通文识字,自己也努力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看见字就头疼,到现在,还是勉勉强强的识的几个,比二郎好不了多少,这一听见枝儿说起来,赶紧打岔了。

    “你啊!”枝儿没辙的虚指了一下,去喝了姜汤,到堂屋跟爹说话了。

    “果儿,去收拾收拾,叫二郎吃饭了!”杜沈氏见枝儿进屋,一边扬声对果儿说,一边自己也下炕了,“枝儿你跟你爹说说坝上怎么样了,你爹急得恨不得自己去看,也不瞅瞅自己的身子骨。”

    “枝儿,怎么样,水到哪了?”杜老爹难得没有反驳,只是着急的看着枝儿。

    “爹,我去的时候铁柱叔也在,看水快到堤坝了,铁柱叔也说,情况不好,要是再下个十天半个月,弄不好河堤要垮。”枝儿想起看到的村边的清水河,那往日里平静的江水,如今带着泛黄的泥沙,汹涌而下,心里也沉甸甸的。

    “唉,这河堤还是十多年前前朝时修的,今年这么多雨水,也不知道能不能扛过去··”爹是满腹心事。

    “行了,你在家发愁也没有用,先吃饭吧,吃了饭去里正家看看吧。”杜沈氏端着饭进来了。“娘,放下我来,”枝儿跳下炕,一边接着娘手里的东西,一边朝东厢吆喝,“二郎,先吃饭了!”

    话音刚落,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探头进来,原本看见枝儿笑的很灿烂,但是一看杜老爹的黑着的脸,马上沮丧了。“行啦,知错能改嘛!”枝儿一边对二郎说话,一边打眼色,二郎看见了,眼骨碌一转,跳上炕,抱着爹的腿开始撒娇:“爹,二郎知道错了,刚刚在屋里写了好几张大字呢!这次一点都没有偷懒呢!二郎今天会写十五张,把昨天的补上的!”二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爹爹对二郎再严格,也没严格到对大哥的那种程度,加上二郎嘴甜爱撒娇,总是容易蒙混过关。这不,爹又心软了,“笨鸟先飞,懒人无救,你天份不如你大哥,就该更加努力,像你这种偷懒的想法连有都不该有!回头再检查你的大字,写的不好,加倍打手心,吃饭吧。”

    匆匆吃过早饭,爹便打算出门去里正家看看,“他娘,我去里正家看看,枝儿,好生看着二郎写字,还有果儿,一块让果儿也学学。”“知道啦,蓑衣在罩房,你慢着点走,枝儿,去给你爹找出蓑衣来,赶紧,你爹要出门了。”杜沈氏其实也很不放心现在的水情。

    枝儿赶紧去厢房找出蓑衣,递给爹,“爹,你路上慢着点··”“行啦!我都说啦那是不小心,别把我当成七老八十的,我没事。”爹一边说着一边披上蓑衣,出门去了。

    爹出了门,枝儿去书房看了看,见二郎在老老实实的写大字,便退了出来,去堂屋和娘,果儿一起在炕上做针线。

    其实,枝儿家算是富裕的,爹爹是举人,不用交赋税,每月还可以从官府领取一部分俸禄,又在村里的小私塾坐馆,虽然教出的童生、秀才不多,可是识几个字,去县里找活计好找不说,挣得也多,所以十里八乡来念书的也还算不少。家里是青砖建的大瓦房,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两间,后头还有两间后罩房。正房中间的堂屋,宽宽敞敞,挂了一幅爹爹自己画的画,谁来了都夸的。右边一间盘的炕,是爹娘在住,左边一间算是爹爹的书房,摆了些书,爹经常在里边检查大哥和小弟的功课,这间书房,可是很神圣的地方,就是里正进去,都得恭恭敬敬的,里面摆的都是圣贤书呢!东厢是大哥和弟弟在住,西厢则是枝儿和果儿姐妹俩住。后面罩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杂物室。这样的家境,在这李家洼,也算是大户人家了。
第三章
    “这么些天了,也不知道你大哥考的怎么样了?”枝儿母女三人坐在炕上做着针线,杜沈氏突然叹了一口气,说起了大哥。

    “娘,放心吧,大哥肯定没问题的,爹爹对大哥都很有信心呢!”果儿一提起大哥,就一副难掩骄傲的表情。

    “唉,你爹啊,这下子你大哥也考上了童生,正好好不容易开恩科了,非要他8月去考秀才。你大哥这么点岁数,就逼着他非得考秀才,还说,考不取,回来好好收拾你大哥,你大哥从小就跟你爹启蒙,早也习字,晚也念书,村里娃子漫山玩的时候,你大哥得老老实实的写大字,背圣贤书,从来没有玩的时候。这么大的人了,还时不时的打你大哥手板,真是···”娘一说起大哥,就对爹爹一肚子意见。古话说,严父慈母,果不其然啊!爹爹对大哥要求很严格,希望大哥光耀门楣,可是娘却很心疼大哥。

    杜家老爹乃是前朝举人,按说杜老爹怎么说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可惜的是前朝末帝昏庸,导致民不聊生,外敌入侵,虽然这南方地区没有生灵涂炭,但是多年的战乱还让杜老爹只能仰天长叹“时不待我”啊!!好在杜老爹挺豁达,跟夫人杜沈氏安稳度日,而李家洼虽小但民风淳朴,杜老爹虽未做官,但大家亦敬重杜老爹这位十里八乡罕见的举人老爷,杜老爹也惠及四邻,开了个小私塾,教蒙童识字,前些年皇帝终于打退了外族,但杜老爹也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可是,对自己的长子杜仲华,杜老爹还是期望极深的,这不,陛下广开恩科,自家老爹就逼着大哥去参加府试了。

    “娘,爱之深责之切嘛!也是大哥聪明刻苦,所以爹爹对大哥期望大嘛!你想啊娘,哪怕往小里说,要是大哥考中了,以后啊,咱家又可以多置几块地了,每年还能再领份俸禄呢!!以后人家说起您啊,就得说,杜家的举人娘子,秀才娘啦!跟别提往大里说了,若是趁现在百废俱兴,哥哥考个功名,谋个出身,以后能为官作宰不说,还能给娘挣个诰命回来呢!”枝儿知道怎么说才能让娘高兴。

    “就你鬼精灵!”娘果然脸上藏不住笑了,“你这话啊,和你爹的说法是一模一样,你爹也说要你大哥趁现在好好谋个前途,以后光宗耀祖。唉,说起来,从小你就和你大哥一起,跟你爹启蒙,当时想着作为你爹的孩子,能读书识字也不出格,再说女子立世本就艰难,多学点东西,就多一技傍身,以后嫁人了也不会被人糊弄,最起码能当家算个帐什么的,现在想来,这世上男子都还是不识字的多,跟何况女儿,姑娘家的懂得多了也未必是好事,以后也不知道是对你好还是不好了。”一转眼,又说到枝儿身上了,这天下就没有不为儿女操心的父母

    “娘~~大姐懂得多,能写会算,谁不知道啊!大婶们都说,将来大姐能嫁到谁家,谁家才有福呢!”果儿是在维护大姐上,一直是坚定不移的。

    “唉,说是这么说,可是你看周围谁家是媳妇当家做主的?媳妇懂得比相公多,一天两天行,时候长了,肯定会有疙瘩的··还是问问你大哥的同窗,有没有合适的,总得门当户对,才能和睦相处。”娘还是对枝儿的事很犯愁。

    “娘,我才多大啊,您就担心以后啦!有爹爹和您在,还有大哥和二郎,有什么好担心的。”枝儿赶紧宽慰杜沈氏,作为曾经的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毕业生,若是回到现在,变成个个不识字的睁眼瞎,枝儿是打心眼里不愿意,所以,仗着年纪小,枝儿撒娇卖萌,终于获得了在大哥启蒙时旁听的权利,多亏了自家老爹就是举人,更多亏了自家爹娘开明,枝儿就一边跟爹爹启蒙,读书识字,一边回忆过去的知识,取长补短,这么多年下来,就连自家爹爹都曾经说过,大哥杜仲华在眼界见识上,比枝儿要弱上不少,若是枝儿是男儿身,必会比大哥杜仲华更有出息,杜家飞黄腾达,光耀门楣,指日可期。

    “唉,这到也是,要是大郎和二郎有出息,你有个得力的娘家···”杜沈氏还没说完,枝儿赶紧插嘴。

    “一定没问题的,等大哥回来,您啊,恐怕就没有时间担心我了,十里八乡的媒人婆都会来找您,要给大哥做亲呢!”

    “对呀!一定要找个漂亮能干心地好的嫂嫂,才能跟大哥相配呢”果儿又开始大哥大姐最棒了的论调了。

    “你啊!就觉得你大哥大姐是最好的,但是这世上啊,按你爹的话说,人外有人啊··”杜沈氏马上又调转枪口,朝果儿上了。

    “娘~”果儿赶紧打断娘,免得娘又要教育自己。

    枝儿在一边眠着嘴笑,为人父母就是这样,总要操不完的心,尤其是这个社会,男孩还好,女儿家,更艰难,知道的多了怕你被人嫌弃,知道的少了又怕你被你糊弄!真是还不完的儿女债啊!

    “枝儿,这绣错了!”枝儿正偷笑呢,杜沈氏突然指着手帕说了句。枝儿仔细一看,确实是,有两针绣到一起了,不由地叹了口气,只好拆了重新绣。

    “你呀,说到读书识字,一个顶人家好几个,可是女儿家的针织女红,你往难听里说,也就跟果儿差不多了。按说,你也是聪明孩子,要不你爹也不会老夸你了,怎么,在这刺绣上,就这么不开窍呢?”杜沈氏是满肚子疑惑,也难怪,枝儿的刺绣真的不咋地,连小两岁的妹妹果儿有时候都比枝儿要绣的出色。

    “娘,人无完人嘛!”枝儿撒着娇,企图蒙混过去。枝儿自己也很委屈,在上辈子,刺绣都快成传说了,妈妈那一代还有人会,到了枝儿这一代,除非家传,要不,大家也就能修个十字绣了,自己现在缝缝补补没问题,简单的也能绣个差不多,但是麻烦的,真的是打心眼里发憷。

    正说着话,一阵电闪雷鸣。吓了母女三人一跳。

    “哎呀!天啊!这太吓人啦!”果儿吓得扔下针线就往杜沈氏身边扑。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天气,真是,也不知道你爹咋样了,还有大郎,现在还没回来,肯定被雨水拦在路上了,可千万别出什么事啊!”杜沈氏更担心了。

    “娘,爹在里正家,也不知道里正有什么打算!这样的天,真的会决堤吗?”枝儿转移了话题。

    “唉··谁知道呢!这十里八乡都害怕这万一啊!这年景啊,好不容易不打仗了,安稳了没几年,现在又这样···”提起这些,杜沈氏也是唏嘘不已。
第四章
    “对了,娘,以前真的像姜大叔说的那样,天天打仗?”提起这个,果儿的好奇心又来了,从杜沈氏怀里坐起来,好奇的问娘。不但是果儿,枝儿也好奇的看着娘亲,她已经十一岁了,若是有战争,自己应该也多少记得的,可是印象中似乎没有战争的影子。

    说到这些所谓的战争,杜沈氏陷入了沉思,没有接口说话。

    枝儿也开始回忆自己在爹爹说过的过去,据老爹说,乱世的根源在于前朝皇帝的昏聩,原本还算是挺安康的世道,但是末帝受奸臣挑唆,非要远征鞑子,这倒罢了,若是知人善任,这也可以说是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可末帝却还偏偏任人唯亲,几次主将都是草包,多次战争下来,损兵折将,可是末帝非但不知悔改,还变本加厉,拼命征兵,弄得老少青壮都上了战场,田地荒芜,民生凋敝,最后好歹找了个能打善战的,世袭的镇南侯--徐侯爷,徐侯爷上了战场,一开始也打了不少胜仗,情况开始有所好转,结果末帝的疑心病又上来了,等听到战败的消息传来时,末帝没有想过是疑兵之计,头脑发热,就要满门抄斩镇南侯府,多亏诸位大臣拼命劝谏,才只是收入大牢,等秋后处斩。可是徐侯爷的母亲,养尊处优且年事已高的徐太夫人受了惊吓,又下了大狱,虽然有一众亲友的打点照顾,可是还是没过几日,没等到秋后,就早早的撒手人寰了。消息传到前线,刚刚打退鞑子的徐侯爷简直怒不可遏,虽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是,自己这还在前线打仗,就因为一个不知真假的消息要杀自己的全家,等得胜回朝,还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呢。在谋士副将的支持下,徐侯爷干脆振臂一呼,反了末帝,最终自己建立了这大历朝。这就是杜举人与枝儿说过的大历朝建国的历史。

    “唉··以前啊,娘是没见过真打仗,就是你们其实是有三个舅舅的··”杜沈氏慢慢的开了口。

    “什么?三个舅舅?可是老爷姥姥身边只有二舅舅啊!”果儿一脸我不相信的表情打断了杜沈氏。

    听到这,枝儿心里也一顿,娘只有一个兄弟,兄妹二人,枝儿也曾疑惑过,按说,根据枝儿上辈子学过的历史,在农耕社会,是讲究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子孙繁盛的,孩子,尤其是男丁,都是越多越好的,姥爷家就一个男丁,有些奇怪。可是,周围村子大多数都是这样,在爹娘这个辈分上的人,也很少有兄弟姐妹几个的,枝儿还以为是因为这个社会跟自己以前学过的不一样呢!可是,现在想来,恐怕这就是打仗惹的祸。

    果不其然,杜沈氏开口了:“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就一个舅舅,却是排行第二?都是因为前朝那个暴君!一开始,你大舅舅先跟着走了,结果一去就再也没回来,你姥姥在家都快哭瞎了眼,也还是音讯全无。后来,半年以后,征兵令又下来了,大家知道这是有去无回的买卖,谁都不愿意去,可是,不去要花银子买人的,你姥爷卖了3亩地,才凑够了一个人的钱,只能留下你一个舅舅,你二舅舅和小舅舅争着去,说是让对方留下,那时候,大家都是过不出去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谁去大家都不舍得啊···”说着说着杜沈氏哭的痛不欲生。

    “娘,别说了,你也别想了,我们不问了,您别哭啊!”枝儿扔下针线,手忙脚乱的安慰着杜沈氏,果儿也凑过来,偎在杜沈氏身边。这种事,是经历过的人一生的痛,发生在谁身上都受不了的,换到现在,若是现在要在大哥和小弟中选一个人,去付一个必死的局,枝儿想都不敢想自己应该怎么办,选谁都是错,选谁都舍不得啊!

    “你们也大了,这些事也该让你们知道了,”杜沈氏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抱着果儿开始回忆“最后,你小舅舅跟着走了,他说,你二舅舅能顶个壮劳力,他去当兵,你二舅舅能照顾好你姥姥姥爷,要是换成他在家,恐怕照顾不了你姥姥姥爷··”直到现在,杜沈氏还能清楚的记得小哥说话时的表情,十四岁的小哥平静的用这番话打动了爹娘,隔天就跟着走了,去了燕北,从此再也没有了消息。“那些年,你姥爷姥姥,加上你二舅舅和我,拼命干活,才熬了下来,俗话说,宁做盛世狗,不做乱世人,在乱世,人命真是不值钱啊!这整个府城周围,各个村子都是这样,大家送了好多兄弟上战场,就没有回来的··男丁上了战场不说,那个昏君还加了赋税,简直就是不给人活路啊!多亏皇帝推翻了那个昏君,我们的日子才好过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