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流王侯-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底下人轰然答应一声,接着就是数声呐喊,门被撞开,众多兵士纷纷涌了进来。

刘渊苦笑不得,这人说话的声音与自己一模一样,难怪众人被骗,可惜自己却是束手无策,只能等他离开。

外面的呐喊声显然都要冲上楼的兵士们所发,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大盗正在他们面前大摇大摆的走过。

这时迷雾渐渐散去,刘渊终于看到霍烈靠在门口,也在调息,那人方才喊他显然只是为了不使楼下众人生疑,霍烈看到刘渊现在眼前,脸上露出愕然的神情,用手指着刘渊,却说不出话来。

刘渊除了苦笑还能做什么,几百人都被一个人耍了,此人确实非常厉害,一想到他大摇大摆地从人群中走了出去,一边走还一边大声下令来捉拿大盗,就觉得心中实在不快,若不是嗓子实在难过,真想大喊几声泄愤。

这时楼上的门终于被撞开,看到刘渊和霍烈站在这里,几个兵士全都愣住,王峻分开众人走了上来,惊道:“王爷,这是……”

他反应倒也迅速,马上知道被人骗了,急忙指挥兵士再去搜捕,那个假刘渊早已经无影无踪,逃的不知去向。

唯一的收获是金隐的家传之宝倒并没有损坏。

第二十五章 悔之莫及(上)

刘渊回到府中后越想此事越是哭笑不得,倒有些佩服这人,此人确实是难得之人才,竟然能够想到这条脱身之计,在数百名扬州士兵的注目中潇洒离去。

不过刘渊更担心的是此人对一统中原的决心。

大明与大汉已经在长江相持了将近百年,这百年中不乏英明神武之士,也曾有过数次渡江成功的例子,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过大明却越来越感觉到胜利指日可待,原因便是汉国民风实在偏于柔弱,不若大明彪悍善战,明将曾经数次放言,只要大明骑兵踏过长江,大汉就会全线瓦解,刘渊相信这是真的,大汉虽然地处终于富饶之地,不过却以文立国,虽然武将辈出,但却并不如大明对一统中原那么意念强烈,再说中原民众早就厌倦了战争烟火,并不如大明的民众日日希望南下占领富饶之地,这种意识上的差距导致两国对战争的态度不一,已经是很明显的。

若非大汉不乏有志之士的话,恐怕大明的铁骑早就蹂躏中原了。

像许谨、慕容清雪、秦王这些有志于一统江山的人在大汉却如凤毛麟角,譬如太子刘源,在他看来,争夺到帝位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假象。而且刘渊接触到京城权贵们全是如此看法,稍微有些强烈意念的人又大多是激进之辈,要不然就是好大喜功,试图在武事上赚得权力。

刘渊虽然对汉庭并无太多的感情,但是却也不希望大明有朝一日纵横中原,所以才会对这位身份神秘的大盗格外关注。

既然此人愿意陪自己玩下去,那就玩下去也是无妨。

若他知道此人的真实身份的话,恐怕还要惊异莫名。

刘渊先是根据自己的记忆,画出此人的画像,然后找来画师临摹,将此人的画像张贴于扬州城各处,使整个扬州人马上都知道有这样一位被官府通缉的江洋大盗。此人在赏梅楼上与刘渊谈论天下大事的时肯定是真实面貌,而且他又不是一个身份平常的大盗,所以刘渊将他的画像帖满全城,肯定会使他心生愤怒,甚至于铤而走险。

这当然只是其一。

刘渊又秘密的把许谨、李衡、风延超找了过来,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明,三大世家的家主马上应承,刘渊之所以没有找到金隐配合,原因是自己一直担心他有点儿北朝人的倾向,另外则是金进刚刚被盗,倒不需要他的配合。

安排妥当之后,刘渊便将自己易成那人的样子,拎上个包裹,大摇大摆地扬州城里招摇,然后让王峻率领扬州兵士在醉阳楼把自己围住,然后进行了一场颇为神似的激战之后,逃之夭夭。

江洋大盗的名声在扬州城更加响亮。

刘渊坚信那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易容术并不在他之下,所以那人也绝对不会想到假扮他的人是自己,而这个计策为的就是刺激他的虚荣心,除非此人确实是籍籍无名,根本不关心自己的名声,否则的话断然不会坐视不理。

怨只怨他虚荣心太重,竟然在见自己的时候露出真容。

第二天许谨便按照刘渊的安排,到处宣扬许府失窃,丢失了许多传家之宝,而作案的嫌犯便与金家同为一人,整个扬州城一片轰动,大叹这大盗的手段高明,接下来就是风家李家纷纷出面宣布自己的家里也遭到盗窃,嫌犯同为一人。

而刘渊扮成的大盗还不时出现在扬州的街头巷尾,虽然只是一闪而逝,却还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最后是醉红楼等几家青楼,更是向扬州府报案说自己辖下的几个姑娘被那大盗*,这下更是引起扬州府的更大轰动,原本百姓还认为这大盗是劫富济贫的义士,却原来是个淫贼,马上骂声不断,帖在扬州城中的画像也被撕掉乱踩一通。

刘渊知道那人马上就要出现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将他捉住,此人确实变幻莫测,若是此次还让他跑掉的话,恐怕再想捉到他就难了。

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此人倒有个不太好的习惯。

第二十五章 悔之莫及(下)

刘渊走进了天香楼,要了一壶老酒,只是简单的几个小菜,目光却扫视着跟着自己走进来的几个人。

当先一人是一位老者,颤巍巍地坐到了自己的身后,第二位是一个年轻书生,手里拿把折扇,一边走路一边似乎还在吟诗,坐到靠窗的位置,从窗边欣赏湖光山色,另外一人则是一个中年镖师,将一个黄布包袱扔在桌子上,在坐的人中他的嗓门最大,显得粗俗无礼。

刘渊实在看不出这几个人中到底有没有那个明人,只不过他有一种感觉,那个明人一定就在这三人之中。

刘渊的感觉甚至比他的六识更为灵敏,常常能够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险,更能不动声色的就感觉到对方望向自己的目光,这三人虽然都看了自己一眼,但是却似乎都并不动声色,更别说露出任何破绽了。

刘渊无奈之下只好喝酒吃菜,不过这里的菜做的倒是相当不错,美味可口。

改成中年大汉模样的霍烈和孟阳也走了进来,坐到一边,点菜大嚼起来。

刘渊心里突然一动,想起那明人是个遍尝天下珍肴的高手,不由得往那三人桌上看去,马上心中了然,那中年镖师自然不用说了,正在不顾一切的大嚼,而那书生也颇为自得的品尝佳肴,只有那位老者却只顾着低头喝酒,连筷子都没有拿起来。

刘渊心中大喜,那明人肯定也没有想到自己以这个为线索看破了他的身份,忙向霍烈和孟阳打出手势,孟阳会意,起身叫道:“老子去看看厨房是否还有好酒!”

听到好酒,那老者眼睛亮了起来,虽然只是一个微笑的动作,刘渊还是看在眼里,定是他无疑了。

过不片时,孟阳从厨房里兴冲冲的拿出一壶酒来,酒一经开启,马上芳香飘散,定是好酒无疑,和霍烈两人马上对饮起来。

那老者并无动静,显然不敢轻举妄动,倒是镖师叫起来道:“小二,你这既然有好酒,也给老子拿一壶来!”那书生瞥了这边一眼,好象是不想赶这个风头,并未说话。

刘渊心里暗笑,上次在赏梅楼里就看得出来此人嗜酒如命,对菜肴倒是非常挑剔,所以才会故意把他引到酒楼里面,不过看来只要自己还坐在这里,他断然不会也跟着要酒,这样来说,此人定力倒是非同一般,想到这里,刘渊站了起来,将银子留在桌子上,转身离去。

就在他走下楼梯时,那老者再也忍受不住这美酒滋味,放弃了继续跟踪刘渊的念头,马上道:“小二,也给老朽拿壶好酒来!”

刘渊并未走远,他已经安排孟阳在酒中下了迷药,只要那人要酒,小二就会端上掺有迷药的酒,这种迷药从许谨处得来,无色无味,不易察觉,此人既然如此爱酒,当然最容易中招。

果然过了不足一柱香的时间,孟阳终于探出头来,道:“王爷,成了!”

刘渊此时已经改回原来的样子,心中大喜,忙赶到楼上,见那老者果然趴在桌上,似是昏迷不醒,霍烈站在他身旁,伸后按住他的背心,刘渊大步走到近前,一把撕掉了老者脸上的人皮面具,露出了里面的真容,正是那狂妄明人,看着这张人皮面具,这才知道此人的易容术为什么会如此厉害迅速,原来早已经做好了人皮面具,比之自己只好药物易容更加容易一些,只不知道他的声音为什么会学的如此之像,这倒是自己不如他的地方。

那镖师已经吓的呆了,紧紧抱住了那个黄布包袱,显然是把刘渊三人当成抢劫的了,只是那书生虽然惊吓不少,却还是安坐如常,目光平静地望了过来。

刘渊上次被这人戏弄一回,这次终于将他捉住,心中异常兴奋,此人可以说是自己遇到的最大敌手,道:“你们将他绑住,带回给王峻审问!”这话刚一说出口,刘渊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奇怪的想法,此人确实是当世奇才,而且又负有一统中原的大志,若是被他逃回大明的话,大汉国恐怕就要遭殃,这个险自己断然不能冒。交给王峻审问,大不了也只判他个秋后问斩,以此人的智慧,一个小小的扬州牢房恐怕未必能够关的住他,为免夜长梦多,还不如……

刘渊还是首次对一个人生起这样的杀机,尤其是一想到那日在赏梅楼上的谈话,那种的危险的感觉重新泛上心头,这种想法就更加坚定,想到这里,将欧阳景送给自己防身的短剑拿了出来,短剑靠近那明人的胸口,霍烈和孟阳倒也愣了,不知道刘渊为什么会想下手杀掉这个人,但是却并未阻止。

望着这个人的脸,刘渊心里的危险感觉越来越盛,短剑又近了几分,几乎马上就要刺入了那人的胸口,却突然停了下来,最后终于放下短剑,自己还是下不了这个杀手,叹气道:“把他带走吧!”

霍烈和孟阳疑惑地望着刘渊,刘渊方才的表情他们看得一清二楚,那是两人从未见过的紧张表情,刘渊一直平静从容,竟然会亲自下手要结果这人的性命,两人实在搞不清楚,不过看到刘渊最后放弃,还是忙押着那人往楼下走去。

刘渊身上像是失去了力气,那种危险的感觉反倒是越来越盛,自己从来没有试过遇到一个人时会出现这种状态,就算在杭州遇到那个残缺的相师时也只是心中狂跳,还远远没有涌起这么强大的杀机来。

霍烈和孟阳刚刚走到门口,异变徒生。

突然一声爆炸声响起,刘渊大叫不好,身子已经退了数步,迷雾顿时又将全落笼罩其中,若非刘渊躲的够快,恐怕又要中毒而说不出话来,不过霍烈和孟阳却没有这么好运,爆炸正从那明人的身上响起,两人眼前一花,一道白影飞掠过来,手中的犯人已经不见了,两人再想出手,已经看不到丝毫人影。

刘渊反应迅速,飞身撞破窗户,落到楼下,但见一道白影抱着那明人,往湖边飞掠,刘渊大叫冤枉,自己竟然没有想到那明人还有帮手,而那白影正是坐在窗边的白衣书生,现在再无它法,只能拼命赶上,不过那书生显然早有准备,来到湖边,轻飘飘地落到一艘小船上,小船马上如箭一般地射入湖中,刘渊只能在岸边徒呼奈何。

那书生站在船上恭恭敬敬地向刘渊行了一个北朝军中礼,朗声道:“大明相王梁桂鹏座下骠骑将军白无痕代相王向福王殿下问好!”

刘渊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相王实在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敌人,心里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杀死大明相王的最好机会,这恐怕是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大一件错事。

第二十六章 秦王刘浙(上)

从扬州至竟陵的官道已经被军队稽重压得面目全非,马车走起来异常费力。现在正是炎热的夏季,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一行马车缓缓驶过官道,这时车中露出一个人,道:“霍烈,到前林的林荫处休息一下,两位夫人也累了!”

前面带路的霍烈忙安排下去,这才跑回到马车旁边道:“王爷,我们倒可以在前的三家集休息一个晚上,明日晌午就可以到达竟陵了。”

他口中所说的王爷自然就是刘渊了。

刘渊点了点头,这样也好,已经连续赶了两天的路,田柔练过武功,身子倒是无所谓,柳朝云却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女子,几夜颠簸之后,眼见已经失去了精神。

方咏也赶了上来,道:“王爷,珠儿姑娘的骨灰就放在我这里吧,田姑娘拿着也是辛苦!”刘渊望了望一旁沉默不语的田柔,珠儿死后她就一直保存着珠儿的骨灰,无论走到哪里都带身边,方咏的想法倒是不错,可惜以田柔的性格断然不会同意,于是道:“方先生就不用费心了,若是柔儿累了,我和朝云都可以帮她!”方咏看了田柔一眼,叹了口气,退了下去。

嘉成四年六月十七日,刘渊接了圣旨,因边关军情危急,调扬州刺史福王刘渊就任河南刺史,判竟陵都督事,在品级上虽是上升,其实刘渊心里明白,太子想把自己往风口上推,想让自己做第二个秦王,竟陵与汉口并为两大要塞,一直都为淮南军所驻守,秦王统一都督,这次其实是将淮南军一分为二,削弱了秦王的军权,而把一部分军权放到了自己这个福王的手上。

太子此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削弱了秦王的军权,把不懂军事的刘渊放到了最前线,现在是抱着看热闹的想法,只要刘渊稍有败事,就可以一贬到底,而且还成功的离间了秦王和刘渊的关系,竟陵和汉口唇齿相依,秦王在整体上可以很好把握战事,进行兵源调配,现在多了一个都督竟陵军事的刘渊,事情相对就麻烦起来。

刘渊虽然看明白了太子的用心,也知道给太子出这样主意的只有荆无计一个人,但是却弄不明白武帝何以会答应这个安排,武帝并不是昏庸的皇帝,年轻时也曾多次驰骋沙场,秦王就是接他的班,太子这样安排会明显削弱边关的防御,若是大明乘隙而入的话,那可就后悔莫及了,想不明白就是想不明白,其实还是有很多事刘渊想不明白的,平王对这件事的解释是在太子的大力赞扬声中,武帝才会任命刘渊担此重任,刘渊不仅哑然失笑,想起太子在武帝面前大力赞扬自己,真是有够可笑。

不管如何他也必须尊旨而行,此去竟陵是必须的了。刘渊一路上突然感觉到了,自己虽然现在是意气风发,无论到任何地方都能够崭露头角,但是却无法真正控制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前途在太子手里,这一点虽然足以让他沮丧,不过目前却也只能如此。

刘渊出行那日,扬州百姓几乎全部涌上街头,带头的便是许谨、李衡等人,王峻也一改文弱书生的形象,与刘渊在扬州城门连干三碗扬州米酒,与其说王峻与扬州百姓对刘渊感激不尽,倒不如说刘渊对王峻和扬州百姓感激不尽,若不是他们,自己恐怕永远不知道作官其实并不仅仅是勾心斗角,做人也其实并不仅仅是算尽聪明。

冯景等白露书院的千人学子也纷纷赶来为刘渊送行,刘渊感叹莫名,心里暖意无边,若不是在霍烈和孟阳的催促下,这场壮阔的送行还不知要演到什么时候。

最后许谨等人还送出十里以外,他们心里清楚,刘渊在扬州的日子到此结束,至于日后还是否会有见面机会,那就另当别论了。

想起在扬州的这几个月,刘渊除了感叹应该还会体会到点儿什么。

休息了一晚之后,柳朝云的身子稍微好了一点儿,而且越往北天气也就凉爽不少,到了次日上午,刘渊终于到竟陵城,竟陵饱经风霜,规模虽然不大,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背靠长江而立,只要敌军登岸,首当其冲的就是这座城池。

竟陵长史崔群早就带领文官武将恭候在城外,急忙把刘渊迎入城中,安置下来之后,也是大摆酒宴给福王洗尘,刘渊还是首次来到军中,见这里的诸多文官武将与京城中的官员大大不同,每人脸上都带有风尘之色,想是目睹战场撕杀所来。

柳朝云的出席成了宴会中最大亮点,而她更是不惜下席为众人弹唱了一曲,更使的气氛非常融洽,刘渊大叹此女就算嫁人也是魅力不减,恐怕天下男人都会羡慕自己的艳福。

嘉成四年七月,刘渊正式在竟陵就任河南刺史,河南下辖竟陵、武陵等州,却以竟陵最为重要,刘渊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过他勤勉好学,又加上曾经熟读兵书战略,很快就能了解兵事,诸多武将中虽然开始并不服气,甚至有人还会故意刁难,不过见识过刘渊几次的厉害,便乖乖听命,刘渊自然也愿意与这些豪杰之士真心结交,其中虽然未必就没有太子的人,但是比之杜简等人,则是胜上不知多少筹了。

太子恐怕没有想到刘渊在这里过的竟然会如此舒服。

这一日刘渊正在城上与偏将军顾彦林观察军事,霍烈跑上城墙道:“王爷,秦王殿下来了!”

刘渊一惊,大喜道:“秦王何在!”

霍烈忙道:“秦王在客厅候茶,两位夫人正在陪他,夫人让小人来寻王爷!”

刘渊心里不知为什么会泛起一阵感动,若不是秦王,自己说不定早就死在杜简手里,而且还为金隐送给自己这么大的一个人情,这次终于可以见到他了。

看着刘渊匆忙走下城楼,顾彦林倒是露出一丝微笑,这位年少王爷聪明绝顶,军中一致认为他将成为秦王之下最为出色的大将,只不过担心这位王爷会与秦王不合,那样可就不是他们这些军人之幸了,不过从刘渊的表情上来看,这点倒是他们这些将领多虑了。

眼前这个福王虽然年轻俊秀,更像一位风度翩翩的书生,但是却也是热情,真诚,坚定的一位奇男子,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与秦王相提并论。

※※※

第二十六章 秦王刘浙(下)

刘渊走进客厅,马上就看到一个中年男子端坐在那里,身旁站着的武将正是多日不见的龙城,而柳朝云和田柔正陪在旁边,刘渊料想到这就是秦王了,急忙上前一步,道:“九弟见过二哥!”

他并没有以王爷之礼来拜见秦王,已经显示出了他内心对这位多次帮助自己的二哥并无隔阂。

秦王面色黝黑,却是满脸的威严,而嘴角那丝近乎冷笑的表情将这种威严勾勒的淋漓尽致,不过当他微微一笑时,却似乎又变成了一个温厚的长者,站起身来,仔细将刘渊全身上下打量一番道:“九弟确实长大了,二哥上次见到你你还只是一个二岁婴儿!”

刘渊这才知道原来刘渊并没有见过现在的自己,那么为什么肯帮助自己?真是有点儿疑惑,笑道:“二哥镇守边关多年,自然没有见过!”

田柔在旁道:“秦王殿下还送了礼物给我和朝云姐姐!”

秦王笑道:“两位都是弟妹,以后大可不必如此客气,叫我二哥便可。”两人显然也没有想到秦王会如此相与,与那位传言已久的军中战神扯不上丝毫关系。

这时崔群赶到,赶忙给秦王见礼。刘渊这才知道崔群曾经是秦王座下军师,后来因功受赏,被生为从三品的文官,他却不愿离开秦王,便讨了个竟陵刺史来做,两人感情颇深,此次见面更加欣喜非常。

田柔和柳朝云知道众人要论军事,急忙离开。

秦王道:“我此来竟陵其实是有军务在身,汉口、竟陵唇齿相依,乃我大汉边关重地,若不能联系紧密的话,恐怕将会出现偏差,到时悔之晚矣!”

崔群与龙城同时将目光投向刘渊身上,刘渊受命都督竟陵军事,现在竟陵军可以说是刘渊的属下,一切决定都由刘渊来下,秦王这次到来的目的也正在此,竟陵淮南两军如何才能联系紧密,共同抗敌才是关键。原来统一在秦王的辖制下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现在被太子横插了一刀,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刘渊心里明白,他原来就想找到秦王说明,虽然朝廷有令下来,但是自己根本不通军事,根本无法掌控如此重要的边关重地,所以想让秦王同时管辖两军,便如昔时一样,他这个都督只是个摆设罢了,不过看到龙城和崔群,他心里倒有了另外一个想法,想了想道:“二哥所言极是,我刚到竟陵,对军中之事并不熟悉,幸好这些时日与众多将领一一探讨,这才略知大概,但是还是觉得守住竟陵并无把握,不知二哥可否支援九弟一下!”

秦王一愣道:“九弟不妨说明!”

刘渊道:“其实我只想向二哥讨一个人,此人与我也是熟识,若是此人能够来到竟陵的话,我相信此城将会牢不可破!”

秦王有点儿明白了,目光扫到了龙城身上,笑道:“九弟莫非想要龙城在竟陵带兵!”

刘渊急忙点头道:“正是如此,还请二哥成全!”

龙城心里倒也是泛起不小的波澜,虽然知道刘渊情深意重,与自己颇为投缘,但是一想到要离开秦王,心里倒也并不好受,只是也不想拒绝这位如此看重自己的福王,一时心情却是复杂起来。

崔群则微笑地看着秦王,看他会如何答复,只有他知道秦王对龙城这员小将是多么爱护,为了栽培他可算是费了不少苦心。

秦王终于点了点头道:“既然九弟相求,那么龙城你就留在竟陵吧!九弟你还有什么要求!”

刘渊心下感动,秦王确实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若非如此,军中将领也不会对他如此爱戴,能够如此毫不吝啬地将自己亲信大将送给别人,恐怕也只有秦王这样的人才能做的出来。想到这里,刘渊站起身来,向秦王行了一礼道:“多谢二哥成全,我还有一个要求!”

这回龙城和崔群全都露出愕然的神色,没有想到刘渊竟然还是贪得无厌的人。

只有秦王依然露出笑容道:“九弟不妨说出来,看看二哥能不能帮你!”

刘渊笑道:“我的这个要求就是希望二哥能够为龙城将军求封为从四品的武将一职!”

秦王目光中充满疑惑,道:“那是大将军才有的品级,龙城虽然战功赫赫,但是朝廷未必能够如此提升!”

龙城忙道:“末将并不需要更高的品级!”

刘渊笑了笑,心道你没有更高的品级就无法光明正大的带兵,无法带兵就无法真正使淮南军与竟陵军成为一体,不过这话他并没有说出来,只是望着秦王道:“二哥可以从秦王府的置官中为龙城将军谋求此职,应该问题不大!”秦王和太子刘源都被受命置府,就是拥有自己的府将,所以将龙城提高品级也并不什么难事。

秦王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那此事我也答应了,龙城还不谢谢福王给你谋求官职,这些年来你跟着我倒是吃了许多苦!”

龙城慌忙跪倒在地道:“王爷想要折杀末将!”

秦王叹了口气道:“起来吧,这确实是我的想法,九弟正好提醒了我,这些年来我们只顾着沙场杀敌,守卫边关,将一切置之度外,我就从未想过为你们这些人求个一官半职,除非皇上下旨册封,唉,这是我的失误!”龙城忙道:“能够跟随王爷征战沙场,乃是末将平生所愿,怎会介意这些虚名!”

刘渊看了心里感动,越是见识这些军中将领,就越是想起那些京城权贵们的所作所为,真是天地之别,幸好自己脱出牢笼,否则的话说不定也会同流合污。

秦王将目光又望行刘渊,笑道:“九弟还有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办到,一律答应!”

刘渊笑道:“再无要求了!”

他突然严肃下来,道:“龙城听令!”

龙城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他的部下,有道是军令如山,急忙行礼。

刘渊道:“现在本帅将竟陵守军三万归将军节制,将军自行都督事!”此令一发,就等于将整个竟陵城的一半人马全部交给了龙城,龙城马上愣在当场。

秦王脸上露出一丝赞赏的笑容,终于明白了刘渊的想法,若是刘渊直接将大军交由秦王来指挥,自然会授人以柄,太子肯定会拿此事大做文章,但是现在刘渊把军队交由龙城节制却是大大不同,军权虽然在龙城手里,但是刘渊毕竟还是都督,加上龙城本身就是大将之职,自然让人无话可说,这是为秦王避嫌的做法,也使得减少了很多麻烦。

看到龙城还是站在那里,崔群笑道:“龙城还不接令!”

龙城这才将令牌接了过来,他也明白了刘渊的想法,这样一来,其实他还是归于秦王指挥,只不过名义上却有所区别,而且又能自己亲自带兵,心里当然高兴。

刘渊又拿出一支令箭道:“这支令箭就给崔长史了,本帅命你为联络官,负责与淮南军的联络之职!”

崔群欣喜接令,这样一来,他就能自由往来于竟陵与汉口之间,也能时常见到秦王了,这真是他平生所愿,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就实现了。

刘渊如此安排确实让秦王大感意外,这个清瘦的皇弟竟然变得如此成熟,能够顾及到各个方面,这一点确实非常难得。

※※※

第二十七章 竟陵城头(上)

落日下的竟陵城全部被笼罩在一层光辉之中,刘渊和秦王携手踏上城楼,秦王目光中显然是充满深情的,望向面滚滚而去的长江,无数船只横贯江边,遍布的密密麻麻,刘渊能够感受到此刻心里没有来由就升起的一阵荒凉,又可以说成是壮丽。

战场总能激起男人最原始的一种想要驰骋的冲动。

秦王明天就要赶回汉口去,这次来到竟陵确实是因为担心战事,也是为了想见见这个十几年都没有见过的弟弟,所以他倒并没有去军中查看,而是一直呆在刘渊身边,那种真挚的兄弟之情,确实让刘渊感动莫名,没有想到秦王竟然是这样的人。

夕阳渐渐落下了。

刘渊的目光却投在秦王的身上,他的身体无比挺直,如箭一般的似乎要直刺空中,这种力量上的清晰感觉使得刘渊越来越佩服放弃一切权势争斗而镇守边关十数年的二哥,也许在大汉军人的心里,他才该是真正的战神,也是真正的“皇帝”。

想到这里,刘渊倒有些能够了解他为什么发誓永不回京城,也断然退出与太子的争权夺利了,这个人实在是充满了丰富的感情,不仅是对兄弟姐妹如此,对平常人也是如此,对江山社稷更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感情,所以他才成为秦王吧!

刘渊还是首次如此佩服一个人。

秦王终于将目光收了回来,笑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两句诗是九弟作的吧,有时我站在这里看着长江,确实能够体会到这种感觉,九弟你不愧是我大汉的奇才,能够写出这样的句子!”

刘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若是生起想把自己不是这个朝代的人这个事实说给一个人听的念头的话,这个人无疑就是眼前的秦王,不过他也知道这件事也只是想想而已,自己说出来肯定无人可信,只好淡淡一笑,并未回答。

两人站在城头足足有半个时辰,秦王终于首先转身往城下走去,道:“大哥前日来犒军时,我与他谈及九弟的事,有一句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