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新梦-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就没发?
说到底还是圣上不明,这才有了这么多的事。
现在听到邢太太提到这个,连忙凑过去问道:“你们从江南来,那见到的逃难的人多吗?”
邢太太拍手道:“哎呦,何止是多呀,那些逃命的人密密麻麻的都看不到头呢。那水啊一直在上涨,先前我们都不敢走水路,只能坐马车,还是到了中途才转的水路呢,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京城呢。”
宝玉脸上的哀戚之色更甚。
贾母见了就道:“朝廷会管的,你一个孩子也担忧太多了,快过来,你妹妹们都要在府里住下,你这几天也不上学了,和姐妹们到园子里去逛逛,散散心,整日想那些什么灾情将好好的一个人想坏了。”
宝玉强笑两声。
熙燕和黛玉宝钗却觉得这是好事。虽然熙燕觉得宝玉的想法还是岔了,但好歹已经走在大道上了,和宝玉出来的时候就道:“宝玉,我曾经在一本异地志中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大海涨潮后将许多小鱼冲上浅滩,潮水褪去,很多小鱼却搁浅在沙滩上,一个孩子一大早就来到沙滩上将那些小鱼扔进大海,那些鱼儿只在水里游了两下,就欢快的游进大海里,一位悲悯的大师正好从那里路过,他见到那些搁浅的小鱼,就悲悯它们即将逝去的生命,见了孩子这样辛苦,所能救的不过是万千之一的生命,就劝说道:这样多的小鱼,你只能救这么多,何苦呢?那孩子就看了大师一眼,道:我只是弯一下腰,它们就是一条生命,怎能说是受苦呢?那大师就道:万千生命中只救这一份,对那些失去生命的大多数是不是不公平?那孩子就弯腰捧起一捧鱼,道:对这条鱼是公平的,对这条也是公平的……宝玉,我们不是圣人,更何况,就算是圣人也没有普度众生的能力,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能帮一个是一个,对我们来说举手之劳的事情,对别人来说却可能是活命之恩。”
就好比当年的夏家对王家。
宝玉若有所思,连日来的苦闷消失了一些。
宝钗就道:“燕妹妹这个故事才是大智慧,只不知是从那本书上看的?”
“已经不记得了,宝姐姐知道,我看书从来不记书的名字的。”
大观园中的人对外面的那场灾难并不关心,他们更加在乎的是每日的日子,只是宝玉听了熙燕的话,就想要帮帮外头那些逃难的灾民,正巧,如今京城外已经支起几个棚子专门发赈济粥之类的。宝玉就磨了贾母也开了一个棚子。
然后自己也凑了一些银子,袭人见他一回来就将装银子的匣子全都抱走,就连忙拦住道:“二爷,这是你所有的银子,你这是要拿去干什么?”
宝玉就道:“现如今外头人都快活不成了,留着这些银子还有什么用?不如交给林之孝,让他都买了粮食救人。”
袭人就笑道:“可见你是个呆的,这么一点银子能救多少人呢?这些事自有朝廷去理会。”
宝玉就沉下脸来,“你这话说的不对,能救一个是一个,好了,这些是我的银子,我只管拿去就是。”说着就要饶过袭人。
袭人连忙拦住,“二爷,虽说这银子是你的,但以后你还要不要过了?你要拿银子去救人我不管,可你也不能拿走所有的呀,不如就先拿出个十两八两的,这倒也能救一两个人了。”
宝玉就奇道:“我吃住都是府里的,又不用到银子,怎么不能拿走?”
“二爷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你出去打赏小厮用的钱,出去外头总要花费一些,请朋友喝酒这些哪一样不要钱?怎么二爷竟是忘了?”
宝玉就道:“大不了以后我不打赏,也不出去买东西请人喝酒就是了。”说着不顾袭人的反对将银子拿走了。
他亲眼看着自己的银子变成了粮食运出城门,这才放心的回转,想想,又去找探春,“三妹妹,我想着我一人到底有限,不如咱们园子里也捐献一回,能捐多少是多少,我都打听过了,外头一两银子就能让两个孩子活一个月的。”
探春听了心中触动,道:“二哥哥既这样说,那就办吧,既是要凑银子,我们就不能再花银子了,回头我在找林姐姐和燕妹妹要两碟果子摆上,再下帖子请人就是,大家有银子的就出银子,就是有不用的东西捐出来也是好的。”
黛玉听说,就找了一套赤金首饰出来,这套首饰是别人送的,上面并没有标记,就是拿出去当也没人知道是她的,最是适合不过,再捐了十两银子就是了。
熙燕也找了找,才找了两套不做标记的银首饰,道:“我就不喜欢她们做首饰的时候非要在上面弄上标记,那些什么独一无二的首饰是好,但一旦拿出去当掉还是什么,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的,忒也麻烦。”
“这是规矩,我们就算再不愿意也得守着,除非以后你做了主母,你亲自说了不往上头做标记就是了。”
宝钗出手最是大方,一人就捐了五十两,其中李纨捐了五两,其他几人,除了黛玉和熙燕是十两,都是二两。
熙燕见邢岫烟手上的镯子不见了,就看着盘子里的二两银子若有所思。
回头就拉了黛玉道:“我看这样的事情闹一次就够了,过后谁想再捐只管私下找宝玉就是了。”
黛玉就看了一眼邢岫烟,了然道:“你说的极是,我爱她尊重,也想个法子帮帮她,没有帮了外头委屈了里头的道理。”
熙燕想想也是,只是一时没有好法子。邢岫烟的父母要是争气的,她还能从外头帮帮她,偏她父母和邢夫人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要是明着给她前只怕又伤了她的脸面,想想道:“我看,还是从二姐姐那儿入手吧,要是她肯出面,我们就借着她的名头行事,好歹将她的面子圆了,又不让她太过艰难。”
黛玉点头。
大观园里宝玉在到处凑银子,心里怪罪圣上赈灾不力,却不知圣上比他还无辜。
新皇是个有大志向的,他自登基以后一直就想法子填补国库的亏空,治理水患和惩治贪官污吏,只是太上皇还健在,就算顾念太上皇,他也不能拿那些老臣开刀,所以这两三年来都只是循规蹈矩照着太上皇的规矩办事,间或小打小闹惩治一些贪官,启用新人罢了。财政收入没有多出多少,反而支出却一直在增长。
其实皇上是真的可怜,他已经很节省了,为了不增加收入,他当时第一次选秀的时候甚至大大压缩了选秀的规模,除了区贵妃和几个才人,其他的都发回去自己另行婚配,如今他的后宫都是自己以前府上的旧人。
每日的吃穿更不必说,那是一减再减,要不是因为他是皇上有一定的制度在,他每天几乎想三菜一汤凑合过去就算了。
偏他再节俭有什么用?委屈谁也不能委屈太上皇啊?太上皇一向奢华,吃穿用度无一不精。皇上他要是敢缩减太上皇的东西,只怕他前脚这么做了,后脚就有御史跳出来说他不孝,他的几个兄弟可都不是好相与的。
只是赈灾得要银子吧?皇上只能发令让江南几个省先开仓放粮。江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誉,在浙江就有朝廷所设的粮库,照说储存的粮食应该不少啊。
可是两江总督却告诉他流民冲击粮库,他们保下的粮食不到两万担,圣上再好的涵养也想骂娘了。
他知道,只怕不是流民冲击,而是那些粮食早就不见了。
当年废太子把政江南,几乎将江南变成了他的钱库,他就曾奉命查过,只是后来父皇到底顾念父子亲情,中途又将他召回。虽如此,他心中也有了个大概,只怕如今江南依然是他那位哥哥的囊中物,所以江南才无银钱救灾。
他虽知道却无计可施。
这时他就想到了平阳侯,心中顿时有些后悔。
他怕平阳侯和皇后心中有结,生怕他们影响太子,只好在局势未稳的情况下让平阳侯闲职在家,如今看来,却是他操之过急了。
只是江南是一趟浑水,平阳侯未必愿意这时候进来趟这趟浑水。
只是除了他,皇上又一时想不出更好的人选。
太上皇和太后在御花园里逛了一下,太后就道:“这几日皇上也不知在忙着什么,每次来都是急匆匆的。”
太上皇叹道:“只怕是国库又没银子了。”对于自己留下的摊子是什么样的,太上皇自然清楚,只是他登基六十年,文治武功,那一点缺陷他并不放在心上,但现如今儿子的困境他心中也清楚。想想,回去之后太上皇就专门去将皇上叫来。
太上皇看着有些憔悴的老四,将手中的盒子递给他,道:“明面上的利益牵扯太多,你要改革难免有这些那些的问题,可难道国库就要一直没有银子?这里头的人都是朕先前用的人,如今都还在,你就拿去用吧,他们一生都会为皇室效命,而如今你已是皇上,其实早在你登基的时候朕就该把这个也给你的,只是你让朕失望了,朕以为就算没有这些,你也能做得很好的。”
皇帝低头,心中吐槽,父皇,明明是您把持权利不愿给儿子,如今却来怪朕。当然,这话他不敢说,只是恭敬地接过。
他知道,作为皇室,肯定会有暗桩。他还是王爷的时候手底下就训练了一群人,更何况父皇?而这些人很显然和他训练的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涉及的范围更广,他们所牵扯的东西更多。
皇上打开盒子,这才知道,原来里头分为好几个部门。其中有专门监视百官的,这类人更像是死士,一辈子躲在暗处为皇室效命,大多是从孤儿和皇室家奴那里选出来的。
他们只效命于皇上,大多数的人一生不娶,有要娶妻的一般也要上报,得皇帝同意之后才能娶妻,而这一部分人一旦娶妻就会面临不再重用的危险。
还有一部分人却是皇上最感兴趣的,这类人明面上的身份大多是商人和乡绅。大多是替皇上打理暗地里的生意。
让皇上诧异的是里面的一些账本,皇上这才知道,原来那些他以为的太子的人其实也有父皇的人。
江南的盐茶,东北的铁矿,中原的粮食,甚至大兴安岭的人参。南货北调,北货南卖,父皇的生意简直是布遍全国。皇上眼里闪过亮光,这样一来,天下还有什么事情是能瞒得住父皇的?要知道父皇的生意做到哪里,耳目就到哪里,这些人不仅要帮着父皇赚钱,最要紧的却是充当耳目,全国的信息,只怕父皇想要知道的就没有不知道的。
想到这里,皇上心中一跳,只不知道现在这任总管是谁。相对于监视百官,皇上更看重这个。因为上面记载着,这些人都是招揽的人才,以后是可以走上明面的,也就是说,那些人走上明面之后,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此人还是只一心为他的主子效命。
皇上打开另一本册子,这个记录的却是各任总管及各省代理的名单。皇上看了一下就皱起眉头,“怎么更换得这么快?”翻了两页,目光就放在一个名字上面,皇上看了一眼他的履历,有些诧异。
王子飞,竟然是四王八公家族中人,还是榜眼出身,怎么会甘愿做暗桩?只是随后就想到两年前有人提起的事情。
皇上的手指就敲了敲王子飞的名字。
所有总管最多也不过任期一年两年左右就会被更换,只有王子飞,他竟然在这个位置上做了七年,直到他病重才被卸任,看来父皇很宠信他,是了,那几年父皇要对蒙古用兵,又要下江南,还要修缮园林,这些钱应该是王子飞帮父皇筹措的。
心里顿时有些羡慕,只是不知他何时才能找到这样的人为自己打理。
皇上很快将自己的心思收回,开始召见现任总管。他要知道从这里能拿出多少钱,然后再决定要派谁下去赈灾。
江南那些官员都是老油条,只怕一般的大臣下去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下,更何况,江南还有一个甄家在,这次“流民冲击粮库案”要说没有甄家的影子在内,打死他都不信。
只是可惜,太上皇为填补国库亏空挪用了不少钱,如今傅总管能拿出来的钱也不多。其实傅总管也苦,他是读书人,虽然会一些经济,但和王子飞比起来实在是差远了,但太皇上在用过王总管之后就不肯再用商人出身的人做总管了,非要用读书人……
那边太上皇也在感叹,“王子飞是个好的,他若是还在,他就是挪用,也能给朕凑出赈灾的银子来,大不了以后再还就是了,后面的几个却没这个魄力了,老四到底比朕倒霉些。”
太上皇放下手中的酒杯,继续叹道:“朕的老臣也不剩下几个了,如今能陪着朕的也就只有你了,偏偏朕还要为了保养身体不能用你。”随后又摇头笑道:“其实要说倒霉,最倒霉的怕是王子飞了,那人要封妻荫子,偏偏妻子死了,如今儿女没能享受到他的余荫,还得受他带累。王子腾也是个外表明白,心里糊涂的,他比他老子可差远了。他要狠不狠,却又将人得罪了遍。像他老子,认准了就去干,虽然外人总觉得他对王子飞太过无情,但好在还有人觉得他对大儿子二儿子不错。可你王子腾却是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朕知道你不会说话,但朕明白,你想说王子腾做得不错吧?不错个屁,他既要谋算侄儿侄女的家产,就该斩草除根才是,那王子飞的儿女能有多孬?就不怕他长大了反过来咬王子腾一口?不过话说回来,王子飞朕知道,那是一个表面看着是谦谦君子的人,心里最是阴狠,按说他不会什么都没留下就走了啊?王子腾是什么人,还有谁比他更清楚吗?他怎么就放心将一双儿女交给王子腾呢?”
说到这里,太上皇嘿嘿一笑,“朕无聊了,也就只能想想这些事情喽,看来王子腾没有赶尽杀绝也是对的,王子飞那样一个疯子,王子腾正要把他儿女怎么了,他说不定还真能在死后还拉了他做垫背。”
太上皇说完没多久,外头就传来声响,太上皇连忙将酒杯放回盘子里去,见李公公进来,就挥手道:“把它收好来,朕以后还要看。”
李公公连忙应下,小心翼翼的将酒杯和酒壶收好。太上皇很宝贝这套酒具,就算是不喝酒,也时常拿出来看看,这两年尤甚,隔三差五的就要看一眼,看一次就要将所有人都赶得远远的。
要不是他在离开前确定殿里的确是没有一滴酒,他早就怀疑太上皇偷偷藏起来喝酒了。
皇上到底没筹到太多的钱,他只好去找皇后。皇后在他走后坐在榻上良久,才派人出去请国舅爷平阳侯进来。
皇后愧疚的看着弟弟,道:“你就再帮他一回吧,就当是为了太子。”
皇上地位不稳,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太子的地位。
平阳侯沉默了一下,道:“姐姐不要和他提什么要求,为了上次的事,你们心中都有结,这次就当是解开他心中的那个结吧,让他对姐姐心中有愧总比让他觉得只是交易要强。”
皇后张了张嘴,到底还是没说什么。
自从父亲和大哥二哥死后,三弟就很少会叫她姐姐,不是叫王妃就是皇后,上一次是他从边关回来,他来看自己,告诉他,他会是她和母亲的依靠。这是第二次,也是为她。
皇后垂下眼眸,忍下眼中的泪水。
☆、第一百零三章
庄嬷嬷接了信件;笑意盈盈的进来找熙燕,笑道:“姑娘,少爷来信了;送信的人说林远少爷高中了,如今他们正收拾行李回来呢;少爷却落第了。”说着将信件交给熙燕。
熙燕笑道:“他年纪还小,落第也好;正好杀杀他的锐气。”佑哥儿虽然在她面前很乖巧,但心里却傲得很;又因为跟着陈老先生读书;在众师兄弟中表现突出;虽然不至于自负;但身为读书人的傲气一样也不少。
庄嬷嬷则道:“少爷和老爷一样会读书;虽然小小年纪也不是不可能,当年老爷不就是这个年纪中了举人的?当年老爷中举,可是京城的一段佳话呢。”说到底还是少爷阅历不及老爷。
但这也未必就是坏事,当年老爷是遭了多少的罪才成就了一番七窍玲珑心的。
“可有给林姐姐的信?”
“有的,已让春兰送过去了,贾府说不定也收到消息了。”
熙燕就收了信,笑道:“这可是一件大喜事,晚上你让坠儿娘多做两道菜,我们和老太太一块吃。”
庄嬷嬷应声而去。
贾母的确高兴,拉了黛玉的手道:“他若初衷不改,以后你和生哥儿也有了依靠,等他回来,我做主,请两天戏,我们一起乐呵乐呵。”
黛玉推辞道:“只怕大哥不喜欢张扬,又只是中举,等明年春闱过后再庆祝不迟。”
贾母就板了脸道:“中举怎么了?我们满府也就只有一个秀才,你见你父亲和你王叔叔小小年纪就中了进士以为容易?到了明年春闱你上街去看,那些举人老爷有几个不是真正的老爷?他能这个年纪中举已是难得,你们可别给他太大压力。”
黛玉连忙应下,贾母就道:“就这么定了,连着佑哥儿的那一份也一块儿办了。他小小年纪就成了秀才,以后的成就说不得比你大哥还高。你们林家人和王家三房的人都会读书,到底是遗传好。”林家是书香世家,王子飞的母家庄家也是耕读人家,虽然比不上林家,但世代都会读书。
林远中举,在贾母刻意的重视下,全府都很快知道了。薛姨妈也过来看黛玉,笑道:“你们林家到底是读书人家,以后生哥儿也像他父亲一样考个探花回来,到时戴红游街,又是一段佳话。”
“姨妈说笑了,父亲也没想生哥儿科举入官,只望他一生平安康泰就好了。”
贾母也笑道:“可不是,如今他已恩荫了洗马,才六岁就是从五品了,科举不科举的有什么要紧,他又不指着这个吃饭。”
薛姨妈脸上一僵,强笑着应和道:“老太太说的也是。”
熙燕低下头无声的笑了笑,黛玉早就无意宝玉了,如今贾母再和薛姨妈争执这些又还有何意思?这两年黛玉远着宝玉,也不知贾母是否察觉了。
熙燕知道,宝钗等不多久了,前一段时间贾母用宝琴堵了宝钗和薛姨妈,在明知宝琴有婚事的情况下,还说要替宝玉提亲。
其实在熙燕看来,宝钗也不差,如若能将功利心放轻一些,找一个好一些的男人嫁了也不是难事,宝玉在这个时代虽然难能可贵,但以后贾家落魄,和宝钗的初衷却不相符。若是宝钗在知道以后贾府会落败的情况下,怕是不会再坚持选择宝玉了吧?
只是她虽暗示多次,但贾家和宝钗似乎都不认为贾家会落败。熙燕不知道他们是哪来的自信,但她知道,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薛家和贾母也只能死磕下去了。
因为要赶着九月初三除服的日子,才一放榜得知了确切的消息,林远就立即收拾了东西启程,也没得及和同科道别。走水路,日夜兼程,总算在九月初一的时候赶到京城。
对贾母的提议,林远正想拒绝,随着哥哥来贾府的林慧就拉了一下大哥的衣袖,林远顿时改口道:“老太太疼惜,远感激不尽,只是九月初三是叔父的日子,一切还是等妹妹和生哥儿除服之后再说吧。”
贾母就很满意的点头。林远方直,林慧通透,女婿的安排不错。这次她就是要好好的给林家做面子,也让那些有心思的人瞧一瞧,林家是不是就没落了,她的外孙女是不是就任由他们欺负?
更要让府里的奴才擦亮眼睛,以后再敢不张眼的撞上来,她就不会再姑息了。
九月初三除服,贾母就预定了九月初六办酒席,请了几家女眷过来喝酒,唱两天戏。到九月初八才结束。
金氏也带了女儿过来,贾母见了她笑道:“你来的正好,你家姑奶奶病了,我原怕她想家,她身子又不好,就不让她家去,你去看看她,也解了她的心思。”
金氏心中大骇,不知道王氏怎么惹了贾母,让她在众人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只是在贾母面前她也不敢质问,只好讪笑两声,转身就要去王氏那里看看。
却看见熙燕正和贾家的几位姑娘在一起说笑,看见她,眼光平平的就过去了。
金氏心中没来由的大怒,狠狠地瞪了熙燕一眼。
熙燕却突然回过头来,和她的目光正对上,熙燕眼里露出挑衅,嘲讽的冲金氏微微一笑。
金氏整张脸都冷下来,不巧被贾母看见,贾母就微微皱了眉头。
金氏怒气冲冲的带着女儿去看王氏。
王氏其实并没有病,只是觉得心里不舒服,这才称病不出面。其实何止是她不想出场,薛姨妈更不想去。
林远虽不是林如海嗣子,却是林如海特意找来给林黛玉和嗣子做靠山的,他们本就是以林家败落为基础提出宝玉宝钗的婚事,如今林家崛起,于他们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偏偏贾家和薛家在士林中毫无人脉,就是要拦住林远出头也没有办法?指望贾政?别说他本来就喜欢林家而讨厌薛家,就算他喜欢薛家,愿意为了薛家拦住林远,怕是也没那个本事。他结识的读书人不过只是一小部分,偏偏还都是中下层官员。
金氏来见王氏,见她脸上虽然有些愁容,但并不见病弱,就知道她是装病,简单的问了两句,就说起熙燕和生哥儿,话语间难免有些抱怨。
王氏本来心中就有气,听金氏抱怨她,就冷笑道:“燕姐儿虽说是来投奔我这个姑母,但和林姑娘府里的几位姑娘一起都是在老太太跟前教养的,她也本事,亲自给自己弟弟拜了个好先生,嫂子来说我,我却是不敢认的。”
金氏张张嘴,诧异道:“老太太怎么会喜欢她?”按说熙燕是王氏的侄女,贾母讨厌王氏,也该不喜欢熙燕才是。刚才她在前面看见,贾母态度虽然是一视同仁,但她还是看得出贾母并不太喜欢薛家的姑娘,她以为是因为她是王氏的外甥女才这样的,难道是她想差了?
王氏就冷哼一声,“她会讨好人,进门第一天就知道讨好老太太心尖尖上的人,老太太自然喜欢她。”
贾母让宝玉和贾琏帮着林远招呼客人,贾琏知道以后林远要真能科举出仕,肯定会前途无量,至少比他这个捐官的要走得远,所以很是出力。
宝玉则是有问题想要问林远,“我听说你们在姑苏,回来的时候灾民如何了?”
林远就笑道:“没想到宝玉会对这个感兴趣,自从平阳侯带着人下江南,勒令当地官员救灾,那些灾民就被迁到城外安放,每日不仅能领一定量的救济粮,还可以给朝廷做事,以工代赈,我们回来的时候,大部分灾民都领了银子回去了,只还有少部分的人选择留下,就是这样,其中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在搭桥修路,挣的钱倒还够养活自己和家人。”
宝玉就松了一口气。
林慧看见了心中冷笑,大哥只给这呆子说了好的一面,却没告诉他,因为这件事平阳侯杀了多少人,又抄了多少家。哼,呆子就是呆子,胆子还大得窥伺他姐姐,活得不耐烦了。
林智好奇的看着弟弟嘴角的冷笑,低声问道:“弟弟,你是不是又想什么坏主意了?”
林慧嘴角的冷笑顿时收起来,不雅的翻了一个白眼,对天生缺根筋儿的双胞胎哥哥道:“林智你放心,我在娘胎里抢了你的脑子,以后我一定养着你。”
林智眼里闪过迷茫,“我的脑子在这儿呢。”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林慧看了一眼,纠正道:“你那不是脑子,是脑袋。”
林智就微微张大了嘴巴。
林慧就自得的一笑。
林远看过来不用想也知道三弟又在欺负二弟了,一巴掌拍在他的脑袋上,道:“不许欺负你二哥。”目光在大厅里看了一眼,道:“你们去后面找生哥儿,把他看紧了,今天来的人力鱼龙混杂,别让人把他带坏了。”
林慧的目光就在贾珍贾蓉等人身上一扫而过,郑重的点头道:“大哥放心,我们一定会看好小弟的。每来这里一次,我就觉得姐姐和燕姐姐实在是太辛苦了,竟然能在此环境下教导佑兄弟成才,还让生哥儿像以前一样纯良。”
林远抽抽嘴角,挥手让他离开。
林慧和林智在一张桌子前找到生哥儿。他正腆着肚子,手上还拿着半块点心在小口小口的吃着。
林慧就看了一眼他胖嘟嘟的脸和一家凸起来的肚子,林智直接上前一手拍掉他手上的点心,道:“你又在偷吃了。不是说要减肥吗?”
生哥儿连忙将地上的点心捡起来放在一边,不舍得道:“就算我不吃了,你也不该扔在地上,燕姐姐说过,浪费是可耻的。”
林智张张嘴,回身去看三弟。
林慧就上前一步,板着脸道:“那也是你的错,你要是不偷吃,二哥就不会生气得来不及细想就拍掉点心,随意归根结底还是你的错,谁让你偷吃惹了二哥生气的?”
林智连连点头。
黛玉正进来,见了他们笑道:“可找到你们了,我正叫了雪雁去找你们呢。”
林智和林慧忙上前见礼。
黛玉笑道:“我给你们各做了一套衣裳,等一下你们到我那里去拿,回去之后穿上试试看,要是不合适的我再改。”
林慧就嬉皮笑脸的道:“好姐姐,你别给我做衣裳了,给我做袜子吧,衣服可以出去外面买或定做,但外头做的袜子穿着不舒服,还是姐姐做的好。”说着,背在后面的手就抓住林智的腰扭了一下,林智吃痛,连忙点头,“是啊,是啊,姐姐也给我做袜子吧。”
黛玉听他们这么说,就道:“那我回头就给你们做。”
“不急,不急,上次姐姐送来的还有呢,姐姐慢慢做,等做好了就让林忠家的给我们送来就是了。”
姐弟几个边说着话,边往园子里去,迎面就碰上脸颊有些红的迎春,黛玉笑问:“二姐姐这是往哪里来?”
迎春脸上的更红,低声道:“我才喝了些酒,要回去躺会儿,妹妹和表弟没去吧。”
黛玉心中诧异。
司棋见姑娘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知道她是被羞着了,连忙解释道:“我们姑娘才从前面老太太那儿来,吴太太也在呢。”
黛玉心中了然。
前面的吴太太刚才让吴维庸进来给老太太请安,也让他看一眼迎春,算是暂时解了他的心思,就是为了取信他,她可没有骗他,迎春的确漂亮,性子温柔。
吴太太对贾母笑道:“还谢老太太成全,那小子就是不信我,非要亲自看一眼,才老太太也看见了,那小子嘴上不说,头却快要低到地上去了。”
贾母就笑道:“年轻人哪个不*俏?他说出来总比那些闷在心里背地里使坏的强,我就喜欢实诚孩子,想见了只管说出来,他们既订了亲,又有长辈在前,难不成见一面也不成?”
吴太太脸上的笑容更加热情,“还是老太太体谅人,我就喜欢二姑娘,我家那小子只会气我,以后还要二姑娘多多包涵才是。”
贾母就是喜欢吴太太的伶俐,闻言笑道:“只要你不嫌弃她就好。”
吴太太和贾母说笑几句,就找了个机会出来找吴维庸,见儿子面上已经恢复,就似笑非笑的道:“怎样?娘没骗你吧?这位二姑娘虽然比不上贾家的三位表姑娘,但其实也不差什么,比那位张姑娘还要漂亮三分。”
吴维庸才正常的脸色又微微红了一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