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游侠传·许都风云-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备又是一愣:〃那会是谁?啊!〃忽然间醒悟,脸上欢喜之色溢然,这转瞬之间,和刚才的无奈愤闷已完全不同。   

  〃三弟,你不是没有练功的对手吗?这回你可要小心了。哈哈!〃急步往山下奔去。   

  张飞忙跟上他步子,道:〃小陈不是去襄阳了吗?怎么这么两天就返山了?他把谁带回来了?〃   

  刘备也不理他,向左右大声吩咐道:〃快大开寨门,迎接陈大人和子龙贤弟。〃   

  张飞吃了一惊:〃子龙?大哥怎么知道的?不可能吧,不是说最近子龙在晋阳一带出没吗?〃   

  刘备哈哈大笑:〃陈到善于探听消息,此次虽未完成任务,但找到子龙,谅必是真,功足以抵过而有余了。〃   

  张飞素来信服大哥,听他如此说,信心十足,不禁也大为欣喜:〃子龙来得正好,俺这回可有对手了。〃   

  不一刻来到寨门口,一员二十七八岁的小将迎将上来,道:〃末将中途相逢……〃   

  话未禀完,刘备眼光已越过了他,看向他身后一位英气勃勃的中年汉子:〃子龙,你可来了!〃   

  此言饱含狂喜、惊讶、回忆、悲伤等多种感情,那中年汉子本甚矜持地远远站着,听了他短短一句话,却顿时面现激动之色,疾步抢过来,纳头便拜:〃使君,赵云来迟了!〃   

  刘备急忙搀扶住他,仔细打量对方,良久无语,两行热泪,却慢慢洒淌下来:〃昔日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赵云道:〃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   

  二人慢慢松开手,四目相视。   

  张飞欢然大叫一声,从后面扑了出来,一把抱住赵云,嗨地一声,便待运力将他箍起。连嗨三声,赵云纹丝不动。   

  刘备忙道:〃三弟,小心伤着子龙。〃   

  张飞黑脸一红,放开手,嘟囔一声:〃又没弄动。〃对刘备道:〃那年去救徐州的陶谦,俺就没把他抱起来,都过了这么些年,还是不行。〃   

  赵云道:〃主公再晚说片刻,我就该认输了。翼德〃劲蛇箍〃的功力越来越深了。〃         

▲虹▲桥▲书▲吧▲BOOK。▲  

第48节:四、晋见献帝(2)         

  张飞大瞪起铜铃眼:〃真的?〃看一眼刘备,颇有责怪之意。   

  刘备哈哈一笑,对陈到说:〃这一次你找到子龙,功劳很大。〃   

  陈到忙道:〃主公,其实是半路上子龙君找到我的。〃   

  刘备心中微奇,道:〃哦,是么?〃   

  赵云道:〃我当年与主公同去救徐州陶使君时,曾见过陈兄弟一面。我心急来见主公,所以能幸遇陈兄弟,真是不胜之喜。〃   

  刘备点点头:〃子龙,先入寨叙话吧。〃   

  赵云道:〃主公勿急。听陈兄弟言道,主公正急于寻找黄巾枪王?〃   

  刘备道:〃正是。我想联络附近黄巾的势力,奔袭许都,救出皇帝陛下。〃   

  赵云肃然道:〃主公一心为汉,我赵云誓死相随。不瞒主公,我知道黄巾枪王的隐身之地。〃   

  刘备大喜:〃哦,子龙竟然知道?〃   

  赵云点点头:〃是。如主公同意,我愿现在就带路前去见他。〃   

  刘备暗叹一声:〃真是天助我也!〃远眺一眼北方的许都,紧握双拳,心中想道:〃陛下,无论面前有任何艰难险阻,我刘备都决不会畏缩不前,我一定会救您出来的!〃   

  朝议制度是秦汉时期皇帝行使统治权力的重要制度之一,对于军国重务的决策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其召集权在皇帝,所议之事范围极广,君主废立,官爵封赐,过家立法,政务推行,凡是朝政有疑,皆可从议。由皇帝诏书确定参议人员、所议事项、议事地点以及主持议事之人。参加人员一般多为三公九卿以及相关官员。   

  所以当我拿到今日早朝的大名单,不禁有点奇怪:〃陈大人,这上面尚书台中兵都尉牛金、骑兵都尉蔡阳是怎么回事?〃   

  尚书台计有吏部(又称选部,主选用官吏)、左民(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主少数民族及外国事务)、五兵(主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主军过计支)等五曹尚书。其中吏部尚书和五兵尚书最为重要,吏部负责推举选拔重要官吏,五兵尚书则负责许都城中正规军队平日的管理和训练,其品级和卫尉、司隶校尉大致相当。当然,不论是官吏的任用,还是军队的调拨,最后都必须经过代尚书令荀彧的批准。  

  中兵都尉和骑兵都尉都是五兵尚书下属五大属官之一。由于现在朝中乏人,曹操又不喜滥竽充数,所以五曹尚书目前全部空缺,并无现职。其各司属官也全都直接听从荀彧的命令。虽然如此,五兵都尉级别还是不够的,一般是无权参与这种朝议的。  

  传旨官员圆圆小小的眼睛眯了一下,接着干瘦的脸上挤出一个似笑非笑的笑容:〃飞侯,容下官私下多句嘴。我亲眼所见,此名单系荀军师思考了半夜,刚刚拟就而成,应该不会有什么疏漏之处吧?〃   

  目下国家不宁,战事频繁,朝中一切都围绕着前线运转。所以大小官员习惯上都称呼荀彧军中的职务……荀军师。我因为军功得到侯爵,大家也就多称我飞侯。   

  我一愣,忽然想起:〃对了,这家伙刚升的吏部侍郎,按道理也是不能参加朝议的。我这么说不是把他也暗暗给包括进去了吗?〃忙道:〃大人说笑了,我们这就出发吧?〃   

  那陈大人点点头,道:〃长沙之变,荀军师已经听说了。请飞侯将长沙郡派遣的使者带上,一齐上朝面见陛下。下官就在府外恭候飞侯吧!〃转身走了出去。   

  内堂门一开,王越、徐庶、伊籍走了出来,徐庶道:〃飞兄,这人是谁?说话软中夹刺,阴阳怪气的。〃   

  伊籍微笑道:〃他是从前线随飞侯一起回到许昌的曹操心腹,名叫陈矫,眼下是荀彧部属中最能干的四个人之一,现任吏部侍郎。我看最多一年,这吏部尚书之位,必定非他莫属。〃   

  王越道:〃哦,是他?听说这人确有奇异之长,过目不忘,善于应变。〃看我一眼,又道:〃早朝事关重大,我也想去听听,走吧?〃   

  我看看他,心想:〃他跟我一路来的这儿,什么禀性特长,难道我不知道?〃道:〃王兄,你是今上的剑术老师,许都认识你的人多,你随我一起去?〃   

  王越眼中泛射出微微的光芒,笑道:〃我与徐兄弟昨夜一席长谈,意犹未尽,还想和他再聊聊,片刻不想分离。〃   

  我道:〃那么就这样。伊兄。〃   

  伊籍道:〃飞侯。〃   

  〃就照我们昨夜商量去办,请伊兄前去通知赵累兄。〃   

  伊籍道:〃伊籍这就去。〃走到我近前,忽然一凝神,低声道:〃伊籍这就赶回新野,安排一切。日夜盼主公早日来到。〃   

  这句主公一出口,我心头不禁也是一热,生出异样的感觉。除了杜似兰,还没有第二个人这么叫过我。   

  〃伊兄责任重大,事情繁杂,切切小心。〃   

  〃主公放心。〃伊籍深施一礼,神色又恢复了一贯的优雅。向王、徐二人拱拱手,迈步从侧门走了。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49节:四、晋见献帝(3)         

  出得门来,陈矫已经在马上等候多时了。他先扫了徐庶一眼,忽然看到王越,微感诧异,道:〃这不是王剑师吗?〃   

  王越一怔:〃大人认识我?〃   

  陈矫薄薄的嘴唇扩了扩,语气中明显带着笑意:〃半月前我随军师进宫面圣,正遇上王剑师在陪陛下练剑,见过贵介一面。〃   

  王越心中震动,想起当时荀彧果然是带了一人,只是自己不喜欢见这些文人,立刻退了出去,却没瞅清对方是谁。暗想:〃我与他距离甚远,地理处境相当,我没看清他,他如何能看清我?难道此人眼力竟还在我之上?〃仔细审视对方,却又不似怀有什么武功的半点痕迹。   

  他身为一代剑师,向以身法奇妙、目光锐利自矜,想不到居然会出现这种怪事,心中十分困惑。   

  待众人都上了坐骑,陈矫左手抓缰,右手奉旨,当先在前面开路,两旁是尚书台的武士。我落后数丈,徐庶在左,王越在右,后面跟着十六名司隶府的护卫。没走多远,王越提马悄悄到我身后,把这事跟我说了。我皱皱眉,也觉得费解。按说王越与陈矫相遇,在视力上绝对占据上风。出现这种相反的情况,一是陈矫功力深不可测;二是他心怀叵测,有意隐闪。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这将使我们的计划过早出现意外的阴影。   

  王越担忧地看着我,手在马颈之侧慢慢并直展开,做了个切的动作。我摇摇头,杀人并非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陈矫既然说穿这件事,一是他有意打击这著名剑师的气焰,显示本人之优点;二来只怕也是有恃无恐,不怕你有何不利举动。甚若他只是无心之言,就更不用大惊小怪,草木皆兵了。   

  王越的坐骑向侧后方位缓下去,和徐庶并骑而行,低声交谈。过了一会儿,我余光扫到徐庶摇摇头,知道他也不同意暗杀手段,心想:〃王越一向剑心明快,这会儿却怎么有点失态?难道他非想杀了这陈矫?〃遥视一眼前方,陈矫侧着脸,不知道想到什么高兴的事,似乎正在微笑。   

  早朝的时间一般在正卯时(清晨6点左右)。我对这种政府工作制度一直很莫名其妙,不明白古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早起。尤其是那当皇帝的,他怎么就能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这般劳作而如饮甘醇?偶尔贪睡点,马上就会有人来句什么〃君王从此不早朝〃之类的破诗酸句讽刺挖苦一番。   

  虽然我在我们那边守拙一族中还不算太懒的,但也很难天天这么早起床。而且现在进入秋季,不冷不热,正是睡觉的好时候。说句实话,每天要不是阿樱提前起床紧着催促,我是宁可旷工也决不早起的。   

  今天因为是特别的朝议,需要通知几个比较特殊的人,所以陈矫来得比平时早了些。天也刚麻麻亮。马行街上三三两两,过往的都是上朝的官员。   

  渐渐快到了宫城,我招呼徐、王二人一声,跳下马,步行入宫。陈矫那边也下了马,交给从卫,等我走近,道:〃飞侯,下官先行入宫去见军师。待会儿见。〃   

  我拱手道:〃陈大人请便。〃   

  陈矫又看一眼徐庶和王越,匆匆忙忙先去了。   

  我摘下随身的百辟刀,看看徐庶,请他把佩剑取下,交给卫士。除非异常特殊的情况,任何人入宫都是不许携带兵器的。我也不例外。   

  徐庶不情不愿地摘下剑,见王越脸上微带笑意,问道:〃王兄,你是皇上的剑术老师,也不能带剑进宫吗?〃   

  王越拍拍腰,哈哈一笑:〃我没有剑啊!〃   

  徐庶扫扫宫门外的宫卫,压低声音:〃搞什么鬼,你腰里缠的是软剑,当我不知道?〃   

  王越低声道:〃哦,是吗?〃笑道:〃可是除了你和飞帅,别人都不知道啊!这一年多,我天天这么进进出出,也没见谁不乐意。〃   

  徐庶哼了一声,叹道:〃什么朝廷!〃   

  我点点头。   

  暗中藏剑入宫,固然是王越胆大包天,不拘世俗礼法。但如若因此造成宫廷损失,皇帝被刺受伤甚至一命呜呼,咽气身亡。则不但所有当值的宫卫、武士,再高一级的执金吾、卫尉、光禄勋都将面临抄家灭族的命运,严重的连三公九卿等大臣都会被牵连进去。   

  这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堂堂的大汉朝廷来说,被人轻蔑到知法犯法,这么久却毫无察觉,实在威严丧尽,体统全无,未免也太没面子了。   

  这种机关,不管它再冠冕堂皇,再无与伦比,又能真正吸引多少有志的才士来投呢?   

  王越淡然道:〃何必为这破烂朝廷叹气?你也别错怪了人,不关小皇帝的事。现在好的人才,不管文的武的高级的低级的,统统都被曹操搜刮一空,充实到自己的地盘里去了。尚书台里的人就比这里强很多,兴旺着呢。我要去那儿,就不能这么放肆了。〃说到这里,又想起陈矫的眼睛来。         

→虹→桥→书→吧→。  

第50节:四、晋见献帝(4)         

  徐庶皱皱眉,不再说什么,神色颇为冷漠。   

  我忽然想起当日在官渡时,淳于宾曾告诉过我,徐家有四位青年精英在曹营任职,两位武职是前线的安国中郎将徐晃和许昌城门校尉徐宣,另外还有两位文职,目下正在尚书台,一个是尚书右丞徐奕,另一位是首席客曹郎徐邈。暗想:〃提起尚书台的人才,徐庶就突然变了脸色,奇怪啊!按伊籍说法,徐庶是暗徐家的嫡系子孙。他这些年东躲西藏,显然并没得到徐家的任何帮助。到底他和家族发生了什么矛盾,竟然如此水火不相容?可是他昨天又请徐宣帮忙。〃想不清楚,道:〃两位,此地并非讲话之处,先进宫吧。〃   

  王越道:〃对,徐兄弟还是多考虑考虑如何跟陛下说话吧,这是大事。〃   

  徐庶点点头。三人一齐进入宫城。   

  许昌自196年成为汉都,至今不过区区四年。虽说曹操全力经营,城中草创简陋之意仍时时隐约可现。惟有这代表朝廷威严气度的帝宫,却还比较巍峨华贵。   

  走过三道宫门,迈过一段鹅卵石铺就的长路,便到了朝议的主会场……千秋殿的门口。门外一员衣甲鲜亮的中年武将迎上前来,叉手行礼:〃小将见过飞侯。司马门已开,请飞侯随小将入宫晋见。〃   

  我认得他是卫尉陈讳部下的卫士令淳于意,奇道:〃淳于大人,为何你会在此?〃   

  卫尉陈讳负责宫内省外的安全警卫,他下属的官员主要有两位,一个是公车司马令华歆,主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以及征诣公车。一个是卫士令淳于意,下辖卫士千人,是为主管军事的卫士长官。皇宫正门曰司马门,乃是公车司马令管辖所在。每次早朝都是华歆前来迎候各位上朝大臣,今儿怎么换了淳于意?   

  淳于意道:〃华令适才领带一位江东使者入宫面君,嘱小将代为迎接诸位大人。〃   

  〃哦,江东的使者?〃   

  我们三人面面相觑,江东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派遣使者朝圣?   

  刚进入大殿,远远就听到一个宏亮的声音道:〃易称〃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末世奢纵,肆其侈欲,致使男女怨旷,感动和气,惟色是崇,不本淑懿,故风教陵迟而大纲毁泯,岂不惜哉!呜呼,有国有家者,其可以永鉴矣。〃   

  我抬头看过去,只见满朝文武端坐于大殿两侧,中间站着一个身材颀长的大臣,手握象笏,面对金台上的皇帝,正自侃侃而论。   

  说完这番话,大殿上私议四起。   

  我听得迷迷糊糊,心中暗想:〃什么乱七八糟的?幸好冯喜、黄叙那俩傻小子没来,否则立刻会苦恼而死。〃   

  身旁徐庶低声赞道:〃此本十分有理。〃   

  我急忙问道:〃我知道这人说话没有没理的。不过理从何来?〃   

  昨晚徐庶和王越也曾详细问过我的来历,虽然大家都是知交,但对古人来说,这种过去未来的事太过于玄奇,无法解释清楚,故此我还是只把来时和池早商量好的一套说词又搬了出来。因为此前曾跟阿樱讲过一遍,有实战经验,所以徐、王二人虽是智力过人,倒也没听出什么破绽。徐庶出身大族徐门,王越的祖先亦是名流高士,但他们本身从小却都过的是中下层的日子,他们的人生之路和我杜撰的经历大同小异,所以对我这东海捞虾的小子自然大感亲近。不过顺带也就知道了我其实没多少〃古文基础〃。   

  因为要照顾着走路,而且路还没多远,于是徐庶就十句并作一句略为提点:〃本朝开始时男丁稀少,所以鼓励男女早日成亲生育,从那时起婚嫁的习俗就是男十四娶,女十二嫁,一直流传现在。〃   

  我有点明白了:〃他是指斥这种习俗使人沉溺侈欲容易早死而且败坏社会风气?〃   

  徐庶见我们一行已走近大殿中央,心中大赞:〃闻一知十,真聪明之人!〃面上却只笑着点点头。王越却不在怎么太在乎,低声笑道:〃飞兄用语十分新奇,不过却实在准确。〃   

  高台上那皇帝道:〃爱卿之言甚是有理。昔日十常侍之乱时,寡人曾在民间流落月余,亲眼见乡村许多天真活泼的幼儿稚女,尚不明男女之别,长幼之序,竟然也已成家立户,生儿育女,十分可笑可悯。嗯,便由卿之尚书台代朕拟旨,革除此恶陋之习。〃   

  那颀长官员恭身应道:〃臣立刻拟旨。〃一转身,却一眼瞧见了我:〃阿飞大人。〃   

  高台上那皇帝笑道:〃飞司隶既到,荀卿就不忙去吧?〃这话却非命令语气,而是征询意见。   

  那官员忙道:〃臣遵旨。〃   

  徐庶打量那颀长官员,心想:〃看他形貌言辞,皇帝又这般尊敬相称,莫非他就是朝野敬重、智深勇沉的荀彧荀文若?〃又想:〃这小皇帝处理童婚一事,思路清晰,决断明快,并非昏暗无知之辈,如何却甘心屈从于曹操的淫威之下?〃         

→虹→桥→书→吧→。  

第51节:四、晋见献帝(5)         

  我急走上几步,正要向皇帝行礼。皇帝已道:〃飞卿快请入坐,荀军师有重要军务和卿商议。〃接着对王越道:〃王卿,你也坐吧。〃   

  我心里奇怪,看这情景,早朝应该是提前举行,已经开始不短时间了,可陈矫为什么却仍然按惯例来告诉我?答应一声,退至殿阶右边第一席我自己的座位旁。王越瞧瞧徐庶,在右边一列之末找了个空位坐了下去。   

  汉时朝堂议事,各大臣一般都是两两一席,在大殿左右侧君而坐。司隶校尉却是个特殊的职位,虽然品级不高,只是地方三品。但在朝中地位独特,与权重势尊、总揽朝政大权的尚书令以及主管监察的御史中丞三人并列,每逢朝会,都是独席专座。有个好听的名堂,号称〃三独坐〃!   

  本朝自迁都许昌以来,原本是没有御史中丞的。现任御史中丞是钟繇。由于他对关西的马腾、韩遂以及羌、氐的地方大族颇有影响力,所以在官渡之战前就被曹操委任为长安太守,安抚压制关西势力。钟繇干得非常出色,他坐镇关中,各方势力不但偃旗息鼓,弃敌为友,而且自愿派出得力官兵,协助曹军将后方的粮草马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成为官渡最大的也是最牢靠的一根支柱。有鉴于此,曹操专门写信告诉荀彧,钟繇目前只是暂任长安太守,御史中丞之位保留,将来战争结束,便让钟繇回许担任此职。久随曹操的部下都知道,除了荀彧之外,还没有哪位文臣武将得到过这种殊荣,这种做法实是对钟繇的极大肯定。荀彧心领神会,特别向钟繇宣示了丞相的这道意见,令钟繇感激涕零,更加卖力。因为关西眼下并非十分稳定,所以他还留在长安,没有返京。  

  目前朝廷之上,只有我和代尚书令荀彧有独踞一席的权力。当然,如果曹操在,荀彧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这也是曹操一直自兼司隶校尉,不肯任命御史中丞的最大原因。自己一个坐着不好,干嘛要弄俩跟自己平起平坐?那多不爽。不过现在曹操知道自己一年半载回不来,所以乐得故作姿态,让自己最重要的三位臣将得些便宜,用心替他管理运转整个大后方。  

  荀彧这时候也退到大殿左边第一席,那是他的座位。举目看我还站着,便道:〃阿飞大人,请坐。〃   

  我道:〃军师,是否先请长沙使者觐见圣上?〃   

  荀彧顺着我的眼光,看到了徐庶,眼前一亮:〃好一位刚凝飘逸的汉子!〃右手轻轻一捻清须,微微一笑:〃飞侯所言极是!〃   

  晌午时分,日常的朝务处理完毕,献帝宣布散朝,只留下荀彧、阿飞、王越、徐庶等少数臣子继续议政。  

  一众君臣都松缓下来。   

  〃哦,原来是马先生。〃我环视一眼坐在左手的徐庶,又看一眼右手的王越,心想:〃孙权真是厉害,竟然将计就计,让棋圣马绥明充任他的觐见使者,随孔桂入京,既顺了曹操的意愿,又能讨献帝的欢心。嗯,现在他还小,想来也没这么周全的想法,定是周瑜、张昭的主张。〃   

  我们三人的对面也坐着三人,中间是中军师兼代尚书令荀彧荀文若,他左手是衣鲜饰众的美男子华歆,右手边坐着此次江东的特使,一代棋圣马绥明。  

  荀彧向马绥明介绍了一下我这边的三人之后,微笑对献帝道:〃陛下,今日大吉,一时内两位使者先后临朝觐见,实大汉之福,百姓之幸也!〃    

  献帝高踞大床之上,面带欣然喜色,道:〃荀卿所言甚是。嗯,马先生,听说孙权将军今年年方十八,可是如此?〃   

  马绥明忙低头答道:〃是。〃他年约四旬,满面落拓,颇有些江湖潦倒、满腹不得意之状。   

  献帝叹道:〃比寡人还小一岁,却能令江东豪杰臣服,当真是英雄出于年少。〃看看荀彧,〃寡人欲封孙权为讨逆将军,兼领会稽太守,荀卿以为如何?〃   

  荀彧还未说话,他身边的华歆已抢先道:〃陛下英明。〃   

  马绥明急忙离席出来,跪倒谢恩。   

  荀彧面上异色一闪而逝,恭敬道:〃此事自当圣裁。不过,臣以为,若易封号为讨虏,更能使孙将军体察陛下倚其为外藩重壁之深意。〃   

  献帝点头:〃便依荀卿。〃   

  荀彧的神情变化,我和徐庶、王越三人都看在眼里,心中都想:〃献帝这封官很有些意思,嘿嘿,讨逆将军,他想让孙权讨谁的逆啊?〃   

  献帝转头又向徐庶道:〃长沙张太守深明大义,远道来朝,寡人非常高兴。徐卿家不必担心,寡人这就拟诏,令刘表撤军,为张太守和刘荆州化解纠纷。荀卿。〃   

  荀彧忙道:〃陛下,刘景升久镇荆襄,威名素著。而且其人勤劳王室,恭顺朝廷,不宜苛责。〃   

  献帝道:〃唔,寡人知道。不过荆州大军围攻长沙多日,未免太过分了些吧?长沙城内百姓何辜,要受此刀兵之苦?〃         

※虹※桥书※吧※BOOK。※  

第52节:四、晋见献帝(6)         

  荀彧道:〃是。所以臣适才已令人飞骑前往仓亭,请示曹丞相。丞相一向甚有高见,一定能向陛下提出最好的意见。〃   

  献帝不说话了。沉默了老大一气,才道:〃就依荀卿。〃提及曹操,他自然没什么话说。曹操现在虽然不在许都,可许都重大的军政决议,都还是必须请示他以后才能定夺。   

  献帝端起案上金杯,喝了一口水,放下来,伸腰打了个哈欠:〃寡人困了。王卿留下陪寡人练剑,诸君自便吧。〃   

  荀彧和我都急忙起身,道:〃臣等告退。〃我暗暗握住王越的手,用了用力。王越心领神会,回握一把,微微点头。   

  然后,我和荀彧等一起离开偏殿,转身走出。  

  半道上,荀彧和我并肩而行,边走边聊:〃阿飞大人,近来还习惯吗?〃   

  我想起阿樱请他和魏讽专门过府教训我的事:〃多谢军师关心,阿飞现在虽然还是不习惯,不过已经好多了。〃   

  荀彧道:〃这数月许都城内秩序绥靖,百姓安心,都是大人到任以来管理有方啊!〃   

  我道:〃军师夸奖。〃   

  荀彧道:〃嗯,听说近日清乐社和扁担社互不相让,私下又开始殴斗?〃   

  我道:〃是啊,据说扁担社去年被清乐社欺负,社众都十分不愤,一直思虑报复。上个月他们专门请了一些好手加盟,最近狠狠地教训了清乐社一下。清乐社的二当家阳庆与扁担社的大护社程文竞力不胜,惨遭破膛之灾,若非救治及时,差点就此一命呜呼。〃心想:〃先夸我管理有方,然后再来挑错,你说话真有技巧。〃   

  扁担社和清乐社是许都两大流氓组织,清乐社是由曹洪的外甥刘思宗统带,扁担社的社首则是李典宗兄李鼎,最近张绣从弟张峦又领着一帮张氏人马加入进去,两大宗族人数之多,许都无人可及。曹宗唯一可以匹敌的是势大,夏侯、曹两族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一些小家族的轻薄子弟汇聚,后面撑腰的是曹洪和夏侯渊。为了独霸许都集市,两社屡屡争斗,从无止歇。偏偏双方均是高手云集,财雄势大,谁也没法奈何谁。   

  荀彧微讶道:〃哦,竟然已经闹到这种程度么?丞相在日,深恐二社争斗影响到商贾往来,极力约束。目前我军前线酣战稍歇,正图积聚。大人一定要严加清理,后方万不可因此等私斗而耽误到军需辎重的供应。〃   

  我应了一声:〃是。〃微微皱皱眉。   

  荀彧道:〃有什么问题吗?〃   

  我道:〃军师教训虽是,不过……清乐社、扁担社均非普通社团,小将官卑德寡,惟恐不能完成军师交下的任务。〃心想:〃连你的儿子都在清乐社胡混,我管谁去?〃荀彧之子荀恽是曹操的女婿,和曹丕、曹植、夏侯尚等人玩得特好。因为他心眼多,主意歪,所以上月刘思宗专门请他去,做了清乐社军师。不过荀恽明白这件事老爹一定不喜欢,所以一直没敢跟父亲讲。其他虽然知道的人不少,但一来疏不间亲,二来荀彧最近行踪甚少告诉别人,根本见不到,所以荀彧到现在也不知道他儿子居然在清乐社打工。  

  荀彧却想到别处去了:〃是啊,目前匪盗之患严重,大人要练兵讨伐,自然难以兼顾。此事么……〃想了一想,荀彧道:〃新任许县令满宠近日即将上任,等他到来,大人可与他商榷。〃   

  我哦了一声:〃满宠大人不是在汝南监军么?〃   

  荀彧道:〃是啊,调令是前日由宋亮一并送来尚书台的。〃   

  我道:〃哦,满大人严厉公正,他来许任职,小将就轻松多了。〃   

  荀彧道:〃但愿如此。〃伸手从袖中取出一表:〃此表为数日前刚刚送至尚书台,阿飞大人一向广有见识,可否与我参详参详。〃   

  我颇为奇怪。荀彧为人清廉而忠诚,什么样的表章,竟然让他没给献帝,而先给我这么个下属看?噫,这可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