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可怕的现象大全集-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蚁群是一群移动的推土机,它们走到哪里就破坏到哪里,这种破坏还不易察觉。由此人类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经验:当人在屋子里发现有白蚁时,说明白蚁群大部队已经破坏完毕,此时往往时机已晚。

苍蝇目睹的凶杀案

苍蝇这种东西在生活中是绝对的“烦人精”,苍蝇喜欢和腐肉、粪便打交道,身上沾满了细菌和病毒,是搞卫生工作重要打击的“破坏分子”,而且还会在耳朵旁边嗡嗡地飞来飞去,让人心烦,人们骂人都会说成“像苍蝇一样打转”。谁都不希望自己身边盘旋着几只让人恶心的苍蝇,不过苍蝇在刑侦工作中常常无心插柳,成为凶案的线索。谁能想到,这些嗡嗡乱叫的小黑虫居然能够告诉刑侦人员案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时候甚至能帮助刑侦人员找出案件发生的原因。

《洗冤录》中说苍蝇

中国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宋慈的提刑官,擅长侦破凶杀案,他把自己的经验所得写成了《洗冤录》一书,成为中国最早的犯罪学著作之一。这本《洗冤录》中有一部分记录了验尸手法,这些内容在现代可以划入痕迹检验、尸体鉴定专业,这本书可以说是古代的法医宝典。宋慈在书中就讲到,苍蝇在人死亡之后会迅速到来,最早到达的苍蝇是绿蝇,但在尸体上一般出现最多的是丽蝇。在炎热季节,如果蛆还没在身体的九窍(孔口)上出现之前,却已经出现在太阳穴、发丝、胸腔或腹部,就说明这些身体部位受伤了。

《洗冤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件:某地路旁出现一具尸首,遍身被镰刀砍伤十余处,宋慈开始以为是强盗所杀,但是发现死者没有损失财物,又进一步调查得知死者生前曾经与一个借债人发生口角。宋慈便差人分头命令借债人附近的居民把镰刀上交,他把七八十把镰刀陈列在地上等候苍蝇飞落。果然有一把镰刀把飞蝇都吸引过来。差役很快就查出这把镰刀正是借债人所使。宋慈凭借这一点呵斥借债人:“众人镰刀无蝇子,今汝杀人血腥气犹在,蝇子集聚。岂可隐耶?”终于令杀人者叩首服罪。

当然,这种说法有些过于夸张,不过似乎也说明苍蝇对于案件侦破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苍蝇作证

在现代法医学中有专门的法医昆虫学,就是专门研究昆虫在法医调查中的作用,其中苍蝇就是法医最重视的“证人”之一。苍蝇不仅可以为勘验者寻找致命伤痕,有时候,它的存在本身就能说明什么。

当法医面对一具已经腐败的尸体时,除了恶心之外更多的想法是“麻烦了”。因为腐烂的皮肉已经把许多证据破坏,不少科学检验手段都派不上用场,但是苍蝇留下的痕迹却常常令法医眼前一亮。

发生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案子正是由于苍蝇的功劳,警方才判断出了死者真正的死因。在此地一个郊区农场,有人发现了一具年轻女性的尸体。不过当警方来到现场时他们发现这具尸体已经中度腐败,空气中弥散着尸臭。

警方在死因方面绕了很大的弯子,他们初步判断可能是服用药物过量导致的意外死亡,但是调查死者身份时却发现死者平时有吸毒或是服药习惯,案件又回到最初的验尸结果上。当时在现场勘查的警方发现尸体上的蛆虫分布很有特点,集中分布在女子尸体的胸部和颈部以及双手手心。而不是平常的体窍部位(如嘴、鼻子、眼睛、耳朵、肛门等处),因此警方判断出这些地方可能是伤口所在,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证实了死者是被外力杀死,并顺着这条线索抓到了凶手。

蛆虫会破案

苍蝇到腐肉上停留不一定是为了叮咬食物,更多的是为了繁殖。当看到在血肉模糊的尸体上乱爬的蛆虫时,无关人等会有强烈的呕吐欲望,但是刑侦专家却要小心翼翼地对待这些蛆虫,因为这些恶心的肉虫子常常会代替死者“说话”。

法医昆虫学专业的人可以分辨各种蛆虫,看出它们是哪种蝇子的后代。在美国夏威夷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案子:警方在火奴鲁鲁郊外的甘蔗林里发现了一具被枪杀者的尸体。尸体被3种苍蝇的蛆所腐蚀,其中两种来自农村,一种来自火奴鲁鲁。由于城市里的蛆的生命周期较快,警方根据尸体上蛆的状态判断出,受害者是在城市里被杀死的,然后被扔到了甘蔗林里。

尸体上的蛆虫越多说明尸体的腐败程度越高,通常这种情况下很多证据都会被掩盖,但是因为蛆虫的帮忙,警方往往能够让尸体“说出”他是哪里遇害,遇害多久了。

苍蝇逐臭,也逐血,它对于血液和腐肉无与伦比的敏感帮了查案者的大忙,所以在侦破人员和法医那里,当他们看到苍蝇在尸体上飞舞时,不仅不会嫌弃,反而会立刻着手勘破其中的玄机。

可怕的享德拉病毒

2003年的一场“非典”给国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恐怖记忆,这种来势汹汹的传染病给大江南北笼罩了浓浓的恐怖气氛,人们到处都能看到隔离线和奔鸣的救护车。不过,“非典”虽然让人谈之色变,拿到自然界来说只能说是小菜一碟,在自然界,有成千上万种病毒能够把“非典”病毒比下去,无论是传染性还是致死率,它们都能够给动物种群带来毁灭性灾难。对于人类来说,有些病毒不太知名,那是因为它们大多发生在动物身上,跟人类毕竟隔了一层,但是这些病毒一旦爆发就会疯狂吞噬动物的生命,如享德拉病毒。

澳洲马群爆发传染病

1994年8月,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马偕,镇上的居民养的马匹患上了传染病,对于兽医来说,这本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在他给马匹做了治疗之后,还是没能挽回两匹马的生命,就连马的主人也开始卧床不起。

难道是人被马传染了?这就不只是兽医负责的事情了。生病的农民很快被送进医院,并且幸运的脱离危险,不久之后便康复。然而事情并没有就这样完。那种引起马匹死亡的病毒依然存在,正悄悄地寻找下手的机会。

9月,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一个马场里也出了事。赛马场里饲养的马匹里的一匹怀孕母马在外出吃草后开始发烧、呼吸困难、面部肿胀、行动迟缓,虽然大家请来了兽医诊治却怎么也不能缓解母马的症状,这匹马的病越来越重,两天之后,它就死了。母马的死因成了疑团,大家都看不出到底是食用了毒草还是被毒蛇咬伤。没想到这件事还没平息,两周后同一马主的大部分马匹开始病倒。这时就算不用检验大家也明白了:之前两个猜测都不对,这是传染病!

享德拉病毒现世

这些发病的马匹和之前死亡的母马一样,都出现了高热、呼吸困难、面部肿胀、步态迟缓等症状,有的更加凄惨,竟然出现了七窍流血的状况。几天之内有12匹马倒毙。更可怕的事情来了,驯马师和饲养员也被感染,出现了相同的症状!

这种传染病表现出对人的传染性,感染者仿佛得了重感冒一样,出现头痛、肺炎症状,但是它的恶化速度却比感冒快了好几个档次,很快感染者就会呼吸衰竭、肾衰竭、动脉栓塞。几天之后,驯马师没能撑过去,因为肾衰竭和无法呼吸在医院死去,饲养员最终挺了过来,但是他的呼吸系统却被病毒折磨的严重受损。就这样,这种传染病把赛马场闹了个天翻地覆。经历过此事的兽医因为懂得医学防护没有感染,但是他回忆起当时情景仍然心有余悸:在疫情达到高潮时,短短的12小时内就有7匹马死状恐怖地死去,这次的传染病来势之凶猛、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马匹们痛苦异常,就像活活窒息而死一样痛苦,最后,兽医没有办法,只好给一些难以救活的病马注射安乐死针剂,其中有匹马在痛苦中狂暴至极,无法靠近,就这么活活被折磨而死。

之前马偕镇的患病农民虽然当时康复,但是一年之后再次发病,死于严重脑膜炎。5年之后,澳大利亚的凯恩斯也发生一起马匹死亡事件。医学专家在这几起人畜共通传染病的死亡病例中提取到了相同的病毒,并将它命名为享德拉病毒。

享德拉病毒突如其来的出现给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带来了浓厚的阴影,谁也不知道这种病毒哪天会再爆发一回,给澳大利亚大陆上的马群带来怎样的折磨。

杀害情郎的爱恋

在动物世界里,为了繁衍,许多动物会寻找配偶制造下一代,然而这些动物“爱人”之间可不像人类夫妻那样浓情蜜意。许多动物都是交配完后就各分东西,但这还是比较正常的。最可怕的是“爱人”之间为了生存不惜进行残忍的杀戮。这种杀戮常常出现在昆虫世界里,而且还是“女”杀“男”。昆虫谈恋爱往往谈得令人毛骨悚然,一些雌性昆虫在交配完之后就会把配偶吃掉,有的甚至干脆在繁殖季节里狩猎,把同类当做最佳目标。

嗜血萤火虫

美丽闪光的萤火虫是许多人心目中美妙浪漫的代表,但是那浪漫的萤火虫之光其实是萤火虫吸引异性前来交配的“信号灯”,是一种求偶标志。

然而,这盏小灯笼同样也会成为催命符。有一种雌性萤火虫,它在繁殖季节也会发出光来吸引雄性,但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谈恋爱,而是猎杀雄性萤火虫。当雄性萤火虫提着灯笼向远处“美丽”的雌性标志光飞去后,它遇到的是恶狠狠地迎头一击和惊心动魄的撕咬。这种雌性萤火虫会眼睛都不眨地杀掉雄性同类,然后满足地吃下去。因此它被认为是自然界里最残忍和虚伪的捕杀者之一。

这种雌性萤火虫杀害同类是纯粹的“先天不足后天补”,原来雄萤火虫体内比雌性的多一种物质,是自然产生的一种对付天敌蜘蛛的生化血清,而雌萤火虫却无法自身合成这种免疫血清。有的雌性萤火虫对这件事不以为意,但在某些雌萤火虫那里,这是不可原谅的缺失。为了血清,这种雌性萤火虫毫不顾忌同类的禁忌,不惜做下强盗行径,先模仿别种雌萤火虫的萤光来吸引雄性,等到猎物落网之后,就会残忍地把对方活活吃掉。它的生存准则是“损人利己”,为了夺取需要的物质,不惜杀害同类。

雌螳螂食夫

在螳螂世界里,交配是关乎繁殖的大事,但也是因为这件事令人对螳螂心存芥蒂,因为雌螳螂存在着臭名昭著的食夫行为。中国的大刀螳螂和欧洲的几种螳螂就有着雌性螳螂食夫的恶习。

雌性螳螂在交配过程中会把“丈夫”的头活活咬掉,与没有头的丈夫完成交配,然后慢慢地把它吃掉。在它看来,这是自己理所应当得到的养料,也不会有丝毫的愧疚感。尽管雄性螳螂会在交配之后就丢掉性命,但雌性食夫的血腥行为却成为螳螂家族一代代传下来的传统。在螳螂的世界里,只有通过杀戮伴侣才能使交配过程更加顺利,并为雌螳螂增加一部分的营养,从而有利于产生更多的后代。螳螂家族就是通过这种残忍的方式繁衍下去,也把食夫的基因传递下去。

在螳螂的交配过程中,最触目惊心的场面就是雌螳螂与无头的雄螳螂相抱,如果把雌雄螳螂当时的样子放大,就会是一幅吓人的画面。最为残忍的是,雌螳螂为了提高交配成功率,会先咬下雄螳螂的头,因为雄螳螂的头部有抑制交配的神经。而雄性螳螂在头被雌螳螂咬掉之后,仍然可能存活一段时间,完成交配。因为控制繁殖的神经系统在腹部,而不是头部。

雄性昆虫的反击

很多异性昆虫之间毫无“夫妻情分”可言,昆虫的恋爱就像一场谋杀,戏码和结局都已经设定好,雄性的昆虫是不是就只能眼睁睁地往死亡陷阱里跳?不,也会出现异数。一部分“丈夫”不甘心被杀,它们会采取一些手段对付“妻子”,例如漏斗网蜘蛛。雌性漏斗网蜘蛛通常也会在交配后吃掉雄性。雄性蜘蛛也一不做二不休,逐渐进化出特殊的身体分泌物,当它和雌性漏斗网蜘蛛交配时,是名副其实的“同床异梦”,雌性准备吃掉雄性,而雄性则分泌出一种令雌蜘蛛昏迷的气体,使雌蜘蛛进入虚弱和轻微昏厥状态,从而在交配之后逃之夭夭。

而总是被贴上“倒霉”标签的雄性螳螂也学会了逃避死亡命运。一些雄性螳螂会趁雌螳螂不注意从背后跳上去交配,之后马上逃走,从而既繁衍了种族又保住了小命。这样看来,昆虫之间的“恋爱”不是爱情,而是勾心斗角、步步为营的谋杀游戏。

人类世界里的男女恋爱模式充满了甜蜜浪漫,但在昆虫世界里,杀害情郎才是流行,大约有几十种昆虫会在交配时会吃掉伴侣,包括大部分蜘蛛和蝎子以及一种蟋蟀。在很多昆虫那里,每当繁衍季节到来,都预示着又一轮你死我活的斗争开始。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恐怖的食人鱼入侵

说起食人鱼,人们大概会想起巴西亚马孙河中连牲畜都能吃掉的凶狠食人鱼。其实食人鱼是一个宽泛的称呼,许多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都被国人称为食人鱼,例如巴西的红腹锯脂鲤,产自东南亚的乌鳢。食人鱼最醒目的特点就是它们那一口可怕的牙齿,上下腭的咬合力大得惊人,它们可以咬穿牛皮甚至木板,连金属鱼钩都能咬断。

乌鳢在美国的风云

乌鳢又叫黑鱼,美国原本没有这种鱼类。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些中餐馆为了烹饪,从东南亚、中国、越南等地运了不少乌鳢到美国,从此这种外地物种就进入了美国领土。乌鳢的味道非常鲜美,在餐桌上很受欢迎。不过当它到了河流里就不一样了,其他鱼类可一点都不欢迎它。亚洲乌鳢对于本地的美国鱼来说,变成了把它们“亡国灭种”的入侵者。

成年的乌鳢牙齿锋利,动作迅猛,普通的淡水鱼和青蛙都不是它们的对手,就连水鸟甚至是一些小型哺乳动物都会成为其“口中食”。因为没有天敌,乌鳢在美国的水域里迅速繁衍,并且开始挤占鲑鱼、鲈鱼的生存空间,成为水中“霸王”,严重破坏了美国水域的生物圈。

2002年夏天,美国在马里兰州、夏威夷、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等七个州的水域发现乌鳢踪迹。最要命的是,这种乌鳢居然能够离开水存活三天,意味它可以在邻近水域之间迁移。

美国政府做出了很大反应,它们立刻把乌鳢列为“不受欢迎的家伙”,美国内政部因此宣布,28种亚洲乌鳢被列入禁止进口的黑名单,7月,美国渔业管理局宣布将乌鳢是什么定为美国境内的有害鱼种,下令全面清剿,并在多个水域投药消灭乌鳢。

食人鱼入侵英国引恐慌

2008年2月,在英格兰北部的林肯郡的威瑟姆河边,一位名叫安迪·阿尔德的渔民把鲱鱼挂在鱼钩抛入河中做饵,但是他没有等到梭子鱼,却钓上了一条不太常见的鱼。等把鱼弄上岸之后,他被那条鱼锋利的牙齿和凶恶、狰狞的外表吓住了,经过专家研究,这是一种食人鱼。

◆恐怖的食人鱼一般长着血盆大口,看起来实在是恐怖。

这件事立刻在当地的捕鱼者中掀起轩然大波,自然资源保护者和当地居民都惊呼“天啊”,食人鱼可是终极入侵物种,现在居然出现在了英国的河里,一旦它在这里安家落户,那将是本地生态系统的巨大灾难!

被发现的这种食人鱼体形庞大,嘴里长满了锋利的牙齿,长约两英尺,它凶残无比,在水中称王称霸,甚至有过攻击人类的记录。更加令当地渔业管理和环境保护部门警惕的是,这种食人鱼竟然还可以上岸!

这种食人鱼离开水之后还可以生存四天之久,还可以上岸爬行,一旦这种物种在英国安家落户,人类和其他动物就算不下河也可能在河流附近遭到攻击。专家表示,英国严禁食人鱼这种危险物种进口,这条被发现的食人鱼肯定是从非法途径入境,可能是当地水族馆非法引进又流入了威瑟姆河的。然而,关于是否有其他食人鱼在这条河里或是其他地方出现,人们始终不能放心。

令人闻之色变的食人鱼,正在不断从原产地流入其他国家,成为当地生态环境的巨大隐患。2003年,中国发布了绝杀进入国内的巴西食人鱼的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捕杀食人鱼,阻止食人鱼入侵。虽然如此,现在国内依然有不少漏网之鱼,时刻面临流入江河湖泊的危险。

印度“水怪”吞活人

在印度和尼泊尔边界,有一条河名叫大卡利河,是当地人重要的水源,人们经常来这里游泳。1988年4月,一名17岁的尼泊尔男孩跳进河中洗澡,突然大喊大叫起来,人们只见到他被一个神秘生物猛地拖入水中,然后就消失了,再也没有浮上水面。此后,大卡利河屡屡发生游泳者失踪事件,人们纷纷传言他们是被河里的妖怪吃掉了。“水怪”的存在成为当地人家喻户晓却又捉摸不透的一件事。关于吃人的“水怪”到底是什么动物的猜测一直没有定论,民间传说是妖怪,有人怀疑是鳄鱼,但是又不像。

水怪爱上吃人肉

2007年,一名18岁的尼泊尔男孩在大卡利河中游泳时被一个不明生物拖入水下。神秘的“水怪”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据目击者称,这个神秘水怪像一个“加长版的猪”。

大卡利河水怪吃人的事情流传开来,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英国《河流怪物》节目的主持人杰里米·威德来到了印度,对大卡利河水怪事件展开了调查。

在水中生活的大型生物不少,但是会主动袭击人类的似乎不太多。威德在这里进行考察时,得知了一个很重要的讯息,那就是当地的丧葬习俗。这里的人们在举办葬礼时通常是在河边将死者火葬,然后将部分被烧毁的死者遗骸抛入河中。于是这些人体残骸便成为水中食肉动物的食物。

在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之后,威德感到自己在一步步靠近事情的真相,他认为水怪食人事件的发生和这种丧葬风俗有一定关系。神秘水怪是一种河中的生物,在长期吞食人们抛入河里的人体残骸之后,渐渐地吃出了兴趣。

根据研究者推测,河里的水怪或者原本就喜欢吃肉,或者只是偶然吞食了死尸上的肉,但是在尝过了不少在当地丧葬活动中抛入河中的遗骸之后,水怪越吃越顺口。水怪爱上人肉味道之后便开始不满足于人体遗骸,对鲜活的人肉也开始情有独钟。于是,水怪开始频频袭击洗澡的人,把人拖入水底吃掉。那么,这种水怪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1。8 米长的变异“食人巨鲶”

水怪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在对大卡利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之后,威德确认这种神秘的“水怪”其实就是大卡利河里原产的大型鲶鱼,只是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生活在大卡利河中的鲶鱼是一种名叫“goonch”的大型鲶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调查人员在河里捕捉到了一条巨型鲶鱼,长达1。8米!

不过一般鲶鱼的取食范围都是吃河里的植物和小动物,为什么突然攻击人类?根据人们推测,很可能是鲶鱼在长期吃人尸体的过程中发生了可怕的基因变异!这种巨大的鲶鱼已经从普通的淡水河鱼变成了嗜肉如命的食人鱼,把捕食对象锁定在人类身上。附近的居民到河里洗澡时就会被这种水下恶魔盯上,被一口咬住拖入水下。

大卡利河里捕捉上来的巨大的鲶鱼让人不寒而栗,看到那几乎和成人一样大的大鱼,人们都心惊肉跳,说如果被这么大的鱼咬住,肯定会是凶多吉少!“水怪”的事情基本弄清了,人们却陷入了忧虑。人们知道了,在大卡利河的河水中不知有多少这种食人大鱼在游弋,虽然说这种巨鲶的变异人类也有责任,但是传统的丧葬风俗怎么会一下子抛弃呢。农耕乡村的居民又不能离开天然的水源河流,今后还将依靠大卡利河生活。如此一来,大家就会一直处于食人巨鲶的狩猎范围之内。之前被吃掉的大多是青少年,每当孩子们想去河边洗澡时,人们就会惴惴不安,担心自己家孩子的安全。

如今,这种巨大的鲶鱼已经变得像鳄鱼一样,成为潜伏在河水中的恶魔,对周围人畜的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人们都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变成鲶鱼嘴里的美餐。以后这片流域如何管理,还是当地人一件苦恼的问题。

横扫一切的行军蚁

行军蚁是群居的昆虫,个性极其凶残,它们有着锋利的上颚,唾液有毒,能够麻痹被咬住的猎物,就算是狮子、豹子,遇到行军蚁也照样会被咬倒在地,吃的只剩骨头。行军蚁个头虽然小,行动起来却是连几十千米外都能看到。它们常常是几千万只行军蚁一起向前推进,风卷残云一样,所到之处,树叶、花草、昆虫鸟兽都被啃得一干二净。每次行军蚁大爆发,都会对当地进行一次生物大屠杀,将生态系统整体洗牌。

吞掉一支军队的行军蚁

在二战后期的北非战场上,一支德国军队奉“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的命令,穿越丛林绕道盟军后方,打算出奇制胜,两面夹击。

这只精锐队伍共有1800人,由希姆将军率领,按照隆美尔的要求,部队出发后要每天和他保持无线电联系以便确定作战方案,但是希姆将军带领部队离开三天以后,这支军队就如同泥牛入海,再也没有消息传回来。

隆美尔精心布置的奇兵就这样人间蒸发了?后来另一支部队前去搜寻希姆部队的下落。当他们来到丛林深处之后,他们看到了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惨烈景象。这片丛林明显经过了一场战斗,到处是弹痕、爆炸、火烧的痕迹。空地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一具具骷髅,骷髅的衣服还是完好的,毛发、皮肉却已经无影无踪。行军干粮也是一粒不剩,但是对军队无比重要的枪支弹药却没有动过。最后搜寻部队根据服装和武器确认了这就是那支失踪的部队。

这支精锐部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然全军覆没,而且尸体分解得如此之快?搜寻部队最终在1764具骷髅中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了大量行军蚁的蚁尸。

调查的结果是骇人听闻的:希姆将军的部队与迁移的蚁群遭遇,奋勇抵抗却没能阻止行军蚁浩浩荡荡地爬满士兵全身,极其悲惨地被蚁海吞没,吃掉了身上的一切蛋白质成分,仅留下了骨架。

人类在行军蚁面前虽然显得高大,却挡不住上亿只行军蚁源源不断地攻击。就这样,行军蚁把一支千人军队吃掉了。

不知死活的“行军”

行军蚁一旦出动,就是草原上的动植物大难临头,没有什么能够阻碍他们的前进和啃噬。动物们能够做到的就是逃。黄蜂、白蚁以及其他蚁类这些群居性昆虫与行军蚁对决会有胜算吗?没有,它们无一例外的会惨败。这些昆虫在发现行军蚁靠近时集体撤离,搬离卵、幼虫和蛹,离行军蚁的路线越远越好。而啮齿动物、哺乳动物等则是拼命发挥自己跑跳的优势,死命逃离行军蚁的范围。

行军蚁之所以会在当地横行无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太像一支军队:集团作战,不知死活,只进不退。蚂蚁在遇到沟壑时,会抱成团,像球一样滚下去到达对岸。走到前面的行军蚁会毫不犹豫地跳到沟里垫底,后续的行军蚁也同样不知死活地跳下把沟填平,让大军通过,遭遇火灾时也是一样,行军蚁会抱成团滚出火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外围的行军蚁都会被烧死。行军蚁从来不惮于做这类自杀的事。正是因为这种敢死队一样的习性让行军蚁群作为一个整体在北非和南美大陆上横冲直撞,一切生物在它们眼里只有食物与非食物的区别。曾经有考察亲身目睹过行军蚁吞噬伙伴的经过,他们在非洲某处宿营时被行军蚁攻击,伙伴被堵在帐篷里啃成了白骨,正在打水的他立即跳入了湖中。没想到行军蚁居然垒起蚁梯,企图从岸边攻击湖中的考察者,一批批的行军蚁掉进湖中淹死,死一批,上来一批,再淹死再上来。双方僵持了许久许久,这支疯狂的“行军队伍”才收兵离去。而考察者从此以后面对蚁群标本都会不寒而栗。

行军蚁一生都在行军,习惯着在行进过程中发现猎物,如果有人想去这些充满原始气息的地方考察,可千万小心不要被盯上。

血腥动物以同类为食

在野生动物世界里,人类的道德观念起不到任何作用,动物之间为了生存对自然界中的资源进行激烈的争夺。当这种争夺出现在同类当中时,动物们会收手,客客气气谈吗?当然不会,某些动物视同类为仇敌,撕咬杀戮绝对不会留情。越是凶恶的动物就越不在意同类的“情分”,说杀就杀。在动物世界里,一只羊不会吃自己的同类,但是狼就会。不需要给这些动物找理由,例如发生饥荒之类的极端情况。要知道,在大自然中,大多数的生物都是不存在亲情的,只要自己能打得下来,一切动物都可以作为食物,即使是同类。而这,就是血淋淋的动物世界现实。

蝎子最爱吃蝎子

石板下缓缓爬出一只蝎子,当它外出觅食时意外地遇到了另外一只蝎子,接下来要怎么做呢?一起去觅食?不可能,此时的蝎子眼里已经把对方当作这一顿的美餐了。

两只蝎子在做好战斗准备之后立刻狠狠扭打在一起,互相撕咬、拉扯,直打到一方身亡为止。这两只蝎子并非有什么仇怨之类的,这是天性使然。蝎子是一种独居式的生物,它不喜欢和同类混在一起,彼此看不顺眼。古诗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到了蝎子那里,就是同根正好相煎,蝎子之间相遇的话一定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打斗。

1980年,科学家对沙漠蝎子的食物构成做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同类是蝎子的第四大常见食物。还有另外一个更加惊人的数据,即不算数量而是算重量的话,同类就会在蝎子的食物份额中超过总数的25%,成为蝎子吃的最多的食物。“心如蛇蝎”这句话真的没有说错。做蝎子的最喜欢遇到自己的同类,即使可能被吃掉的是自己。

摩门蟋蟀绝不共患难

“同甘苦、共患难”是哥们之间义气的象征,但是在摩门蟋蟀那里,同类的关系还比不上自己的口腹之欲重要。

所谓的摩门蟋蟀其实并不属于蟋蟀种类,它是一种树螽,与蝗虫是近亲。摩门蟋蟀虽然不是群居性的昆虫,但是彼此生活的区域也不算远,当共同生活的区域发生食物短缺之后,它们就会进行整体大迁移。而这迁移就是一场屠杀的开始。

如果一只摩门蟋蟀停止迁移脚步,其他同伴就会群起而攻之,将其当成盘中餐。饥饿的摩门蟋蟀需要补充蛋白质和盐份,在这种情况下,向同类伸出黑手自然是一种理想选择。

当摩门蟋蟀进行大迁移的时候,一旦有一只蟋蟀落单或是体力不支停下。其他蟋蟀会立刻扑上来群起攻之。将这只蟋蟀撕扯分食掉。此时“同类”对摩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