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女的田园生活-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年之后,苏父又投进推广地瓜的紧张工作中,要知道,过年期间,连轩辕老太爷也没有会京都,从这就可以看出陛下对这件事是有多么的重视了。
好在,几个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半个多月地瓜秧出苗了。
天气还是十分的严寒,苏菱效仿现在的大棚技术,弄出了一个简易的大棚,效果肯定没有现代的好,但是也已经足够,地瓜移栽下去,会这样做无非是想要提高地瓜的增产,现在这个季节还不是十分的适合育地瓜秧,但是苏菱想试试看一下一年能不能种植两季,这一批地瓜秧下地后,另一批的育苗也进入了紧张的工作,后一批还好,工作量没有那么大,也不需要各种保暖措施。
此刻京都的轩辕墨也十分的恼火,南王的事件过后,大臣们各各都小心翼翼的,没有半点过错,但越是这样就越是证明有问题,之前他查到的种种迹象都指明着百里家,而南王除了寿宴上的事,其他事都没有和东夷合作,这就说明了东夷国在保护另一条大鱼,这条大鱼逃了,现在肯定还在背后偷笑他们,只是可惜他们打草惊蛇了,要想他们再露出马脚就难了。
要说这东夷国也是厉害,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威逼利诱不知道多少次了,但是他们就是不吐出这幕后之人,当然,现在皇甫天也不敢对东夷皇子和东夷公主痛下杀手,一旦动手的话,到时将是两国的战争了。
在京都多次查访之后任然是没有结果,他只能返回他么经常联络的根据点,想要重新找出心的有力的证据。这个根据点就是青石镇。
地瓜的推广很顺利,轩辕墨到了青石镇之后,暗地调查皇帝的任务,白天和端木玉一样帮着端木老太爷办地瓜推广的事宜,人多力量大,包括他们自己买的地,或是愿意种植地瓜的他们都算上了,当然,青石镇这一片的种植地也不可能全部种植地瓜,毕竟地瓜的产量虽然是很高,但还是不能完全的代替其他粮食的作用,所以愿意种植的话,每户按照他们土地的五分之一来进行种植,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少种。
当然除了地瓜种植之外,苏菱也在试验其他品种的种植,有了皇甫天的吩咐,她知道自己是真的要拿出一些真材实料了,像是玉米,但是玉米还没有进行推广,她进行种植也不过是在自家的土地上,好在上一年挣了不少的钱,大部分她都拿来购买土地了,也种上了一大片的玉米。
三月份的时候,她还特地的跑了一趟潼南,潼南属于整个皇甫帝国的南边,那里的天气不想北方那么寒冷,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她到潼南去当然也是希望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了。
只不过她是初到者,即使说她有增产的办法,也是不会有人相信的,她只能自己购置田产,在那进行生产,相信到丰收的时候,大伙看到她田里的出产,到时不用她宣传都会有人上门询问了。
在潼南,苏菱呆了并不久,去的时候她就从家里挑选了几个长工,那里面就有是潼南,熟悉水稻的种植,就算不是潼南的,也在潼南的地主家里帮忙种植过,所以有了他们的帮助苏菱就轻松多了。
要知道潼南农民的水稻种植是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将种子直接洒下去,完全不用进行育苗,这样不仅耗费种子,得出的产量也不会高。
而苏菱进行的育苗在潼南的庄稼把式眼里就是胡搞,瞧他们的种子撒下去之后都长出嫩芽了,而苏菱,却还将那种子撒得密密麻麻的,当然也出苗了,但是田里其他的都还空着一大块。而且在他们看来,种植是他们农民的事,这个小姑娘出入都有婢女跟着服侍,怎么看都不是会种植的,所以纷纷等着看她的笑话呢!
不过苏菱带来的那几个长工,对自家小姐的种植技术可是相当的清楚,小姐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照做,旁人的话他们也不理睬,心里还暗暗念着,到时候看到我们地理的产量比你们高的时候你们一定会求着问我们的,哼哼。
可以拔秧苗种植时,苏菱就在田里指挥,还亲自下田去演示要怎样拔秧苗,而且不能把苗的根给伤到。
附近的农民看着他们折腾了这样又折腾那样,都忍不住对那几个长工说了,“我说你们,你们家小姐就一个娇滴滴的千金大小姐,怎么可能懂得种植,她胡闹也就算了,你们也跟着胡闹,这块田算是给你们毁了。”要知道苏菱买的是他们村里最好的一块田了,有十亩之大,庄稼人实诚,看不得浪费,害怕他们祸害庄稼才会这样提醒,其实也没有什么坏心眼。
他这样说,苏菱也不理会,让长工继续自己的工作,八人花了三天的功夫才将秧苗拔完,又插了下去。
刚插下去的秧苗死气沉沉的,一点生机都没有,旁边的人都等着看这位小姑年哭呢!他们可不认为这秧苗还能成活起来。
不过只有苏菱知道这样的情况都是属于正常的,不过是那种植物的移植都会有一段适应期,过了之后肯定又会生机勃勃起来。
------题外话------
这两章或三章可能都是属于过渡章
一百七十五章 发展
果不其然,几天过后,那些看起来快死了的秧苗一颗颗的又重新抬起头来了,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当然,附近的庄稼把式一直都有关注着苏菱的种植,看到这些秧苗后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此后每次经过苏菱那十亩水田时都会驻留一下,越看越觉得这些苗子长得比自己家的要好,想着看看他们今年的收成如何,苗子好也不代表收成就会好,如果他们收成好的话,来年还可以考虑像他们一样种植,当然了,这些苏菱都不会知道,在秧苗重新活起来之后,苏菱拿了几袋的水稻种子回了青石镇。
北方一帮很少有种植水稻的,天气太寒冷了,之前也有人试验过,苗子是长出来了,但是没有稻穗,而且还不是一个人尝试过,所以久而久之也没有人再把水稻往北方种植了,在他们的认知里,认为水稻只有在南方才能成活结成稻穗。
而只有苏菱才是十分的清楚,水稻在北方可以生长却结不成稻穗的原因,那是因为水稻的生长于天气和日照量密切相关,当然她要是向一个古人解释日照量相信没人理解,还认为她疯了,他们不能理解光合作用,所以苏菱只能是用实例来证明水稻在北方也是可以生长,结成稻穗的。
她也有向那些曾经想要把水稻引进北方的人咨询过,知道他们的种植方式完全是按照南方来的,就连时间也一样,这就怪不得结不成稻穗了。
南方的三月份已经暖和了,适合水稻的生长,到了五月尾六月初,正是太阳直射南方的时候,那会有了日光的照耀,南方的水稻当然可以结成稻穗了。
而北方三月份的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水稻根本就经不起冻害,而能经得起冻害存活下来的苗子在六月份的时候也会因为光照量不足,结不成稻穗。
从潼南带回来的谷种,从浸种到下秧,苏菱都是亲力亲为的,没有经过其他人的手,这也充分的表示了她对于这次在北方培育水稻的决心。
第一批的地瓜秧也已经长成了,或许是天气的原因,让它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青葱,不过这一批仅仅是小部分,由苏家自己种植试验,看一下一年能否种植两次,不过轩辕老爷子对于这个试验十分的重视,在种植的当天也在田头陪同,甚至于还亲自下地试验种植,看着那种下去的一大片地瓜秧,放佛就能看到它丰收时候的样子。
苏父很忙,是真的很忙,或许是和各类官员接触多了,他的眼界也开拓多了,家里的荷塘鱼塘养殖场哪样都离不开人,去年这几样都大丰收,今年苏父又雇人将还没有开发的洼地给挖成鱼塘和池塘,打算扩大种植,附近很多人见苏家的鱼塘和池塘挣了钱,纷纷眼红着,也跟着苏家想要搞种植,苏父并不是小气的人,有人前来询问他也愿意说,只不过规定以后种植出来的东西要优先卖给苏家,这是苏菱吩咐的,苏菱已经打算将苏记连锁开到全国每个城镇去,这样的话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而依靠自己家的生产明显还是不够的,所以就将目光投向了村民。
当然,苏菱也不是说做就做的,她也仔细的计划过了,做出了一份详细的计划,这样玉村民利益相关的大事当然要和村长商量了。
苏家请了村长,村长也知道苏家已经今非昔比了,就连费太爷都要给苏家面子,还有京都来的那几个高官,时不时的也会在苏菱家住宿,所以知道苏父有请时,立即就过来了。
这计划虽说是苏菱想的,但是在村民的眼中她还不过是一个小女孩,村里的人认为苏家的崛起和苏东或多或少都有关系,更是离不开苏父的勤劳,倒是没有谁往苏菱身上想。所以这个计划也是由苏东向村长阐明,苏菱在一旁看着并不参与。
而村长知道苏家做出这样的计划时,明显是震惊了,虽说古人心眼不坏,但是能像苏家这样不余遗力的帮助别人的可真的是不多见了,这个计划里的每一条对村民来讲几乎都是好的,从推广地瓜到帮助他们发展种植,现在还要帮他们开挖鱼塘荷塘,这不是往村民口袋里送银子么!这样的计划村长想多不多想就答应了。
当然苏家也不是无偿的帮助他们,还是需要考虑一下合作的伙伴的人品,像那些无赖,他们也不敢说帮助他们搞种植,到时弄好了不说,弄不好还要他们赔银子就惨了。
有了详细的计划,又有村长的劝说,到时有很多的村民跃跃欲试,李叔和苏有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是最先来找苏父了解消息的,两家人当下就确定了要开挖鱼塘像苏家一种弄养殖。
其中很多村民也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碍于囊中羞涩,怕到时种植莲藕的藕种没有,鱼苗也不知道从哪弄来。
还好苏菱又特地声明了,银子不够的可以从苏家借,到时收成了,成品卖给他们家,借的银子从里面扣除,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即使是这样,但是还是有很多家赶不上时候的,苏菱也说了,“大伙都不用着急,赶不上种植的,还有其他的途径,为了我们的村民能致富,我已经有了详细的计划,就算家里不能开挖鱼塘或是荷塘的,还能有其他的办法,大家暂且等等,到时我会通知大伙的。”
当然了,苏菱这样说也不是随便说说的,对于种植也她已经有了详细的计划,那些赶不上鱼塘荷塘开挖的,苏菱打算让他们培育木耳和香菇,这两项的活计简单一些,而且钱也来的快,刚好,到时产品也能放在苏记摆卖。
两天后,当村长再次通告众人这个消息时,花溪村的人民都沸腾了,他们当然知道木耳和香菇是什么了,不过也只是听过,并没有吃过,据说天悦酒楼里就有卖,而且卖得还贼贵贼贵的,哪里是他们这些平民百姓能吃得起的,而现在,没想到他们还能种植。
只不过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木耳和香菇还能进行培育,这苏家真的有办法么?不过大伙还是激情满满的,因为这两样不用花什么银子,只要一些场地和花些时间久可以了,即使培育不成功也就当试试罢了,当下还是有很多人听从苏家的指挥,到山上找了快要腐烂的木头,有建起了一个小小的简易房,打算进行木耳和香菇的培育。
不过即使是如此,还是有村民不屑于此的,他们觉得苏家就是在赚大家的便宜,怎么可能有人那么傻啊!免费给银子人家赚,反正他们是不相信,随即收拾包袱,外出寻工去了。
因为这两项计划,苏菱最近也是忙翻天了,那些高种植的人家都会来询问她要怎样建才合理,即使她对外说了这事不归她管,都是她哥哥的主意,而且也都有π长工给他们进行指导,但是每天还是避免不了被骚扰,其实她哪里知道,这些人是想借着她和苏家套近乎呢!就连苏荷也有人询问她种植的事。
苏菱忙,轩辕墨当然也没有闲着,最近那幕后之人又忍不住了,在各地进行搜刮,他和端木玉寻着前去,暂时离开了青石镇。
“菱儿,这段时间忙坏了吧!要好好注意身体,可别累坏了。”苏母看着女儿这段时间忙得那可是脚不着地,都心疼了。
“娘,没事的,我没有很累,很多的事都交给下人去办了,我也不过是在一旁指挥着罢了,到时爹爹才是累坏了,娘应该多多关心他才是。”
“你呀!小机灵鬼,你们几个娘都关心。”
“弟弟睡着了么?”没有听到小包子叽叽喳喳的声音苏菱还有些不习惯了。
“现在都什么时辰了,他早就休息了,你先把这面吃了,也赶紧休息吧!正在长身体呢!哪能总是熬夜!”
“知道了,娘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吃完之后就睡了。”
“好,这碗你先放在这,不用收拾,明天让她们再收拾就好了。”考虑到苏菱身边的丫鬟都休息了,苏母才这样说道,这菱儿也真是的,平时只要是在书房呆着的话就不喜欢丫鬟在一旁服侍,所以早早的就把姹紫和嫣红打发下去歇息了。
“嗯。我知道了,娘,你回去吧!要不等会弟弟醒了看不到你他就该哭了。”对于自己弟弟那缠人的功夫苏菱是见识到了,醒着的时候,那是离开苏母一会都不行。
“嗯,你可得早点歇息,不能再熬夜了,书明天再看也一样,别熬坏了眼睛。”
“好,我保证。”苏菱发觉苏母最近唠叨多了,不过也知道那是对她的关心,她的心还是暖暖的,有家人的关爱就是好。
确实,苏菱很听话,吃了宵夜之后,没有再继续看书,在房里走动了一会,算是消食吧!她就歇息了,她也不想把自己弄得太累了,毕竟银子这东西怎么赚都是赚不完的。
一百七十六章 制粉厂前期准备
五月份,苏菱亲自护理的那一块水稻试验田长势可人,这也让大伙看到了希望,谁说北方不能种植水稻的,现在苏家的姑娘种植出来了,虽说现在还没有到结穗的时期,但是看到那生机勃勃的禾苗,不再像以前那些人种植的一样奄奄的,大伙觉得这次成功的机会大多了。
当然了苏菱对着一片水稻可是十分有信心,现在她的时间除了花在这片水稻上其余的都用来研究红薯粉了,这件事她早就有想过,只不过之前一直忙于其他的事给耽误了。
虽说红薯直接煮了也可以吃,就算生吃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苏菱这个爱好美食的人来说,红薯粉要是能研究出来,不仅仅是红薯多了一个吃的花样,她自身也是十分怀念前世用红薯粉做成的酸辣粉和砂锅粉,嗯,想想口水都流出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红薯粉苏菱最终还是制作出来了,这会苏菱这在考虑着要新开一个制粉厂的事呢!她相信这红薯粉要是投向市场的话一定会大卖的。
只不过现在村里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了,这制粉厂开起来一下子也找不到工人,招不到人怎么制粉啊!苏菱的眼光并不局限于花溪村,自从这个想法出来之后,她就一直在选合适的人才。
这不,就将目光投向了乌山镇王家,也就是苏母的外家。
苏菱知道王家一家淳朴,就算现在的苏家发达了,但是他们也没有想过要依靠苏家什么,她的大舅舅仍然是在镇上当一个屠夫卖猪肉,二舅依然是一个先生。
王氏一家对于这种生活挺满意的,但是苏菱知道,苏母妹妹念起娘家都觉得很是惭愧,当初他们苏家落魄时,王家过年过节都会送礼前来,现在苏家富有了,苏母每逢年节也都会送礼送钱过去,但是王家并不会全部接收,在返礼时基本上都会送回同等分量的礼,这些苏菱当然也是知道的。
苏父还曾想直接送银子过去,但是被苏母拒绝了,她了解她娘家的人,知道他们的性子,即使苏父送过去了,他们也一定不会接受的,这点点滴滴苏菱都看在眼里。
虽说之前地瓜推广的事他们已经让王家跟着种植了,但是现在想到制粉厂,苏菱还是头一个考虑到他们,苏菱十分清楚自己的大舅和大舅妈都是个能干的,这件事交给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办妥的。
苏菱的表哥王健林在学业上也算小有成绩了,苏菱和他一直都保持着通信,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苏菱立刻就和他说道,希望他能帮忙探探口风。
苏菱知道大舅做屠夫的生意以前是逼不得已,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劳力,苏菱也十分心疼他,所以现在有了轻松的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了,制粉厂建起来后只是需要他进货和出货就可以了,管理的事宜苏菱相信自己的大舅妈是个十分合适的人选。
王健林和王军夫妇说了这事后,两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当然知道苏家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占苏家便宜什么的,在他们夫妇眼里始终觉得靠自己的能力挣来的才是最稳妥的,但是苏菱在信中所说的,也是他们顾虑的原因。
眼看着王健林就要考秀才了,总不能他还一直都是一个屠夫吧!虽说事业无贵贱之分,但是说出去始终不好听,而王彩云也要到了婚配的年龄,家里条件不好又怎么能找到一个好的夫家,再说二弟也还是要参加科举的,靠着先生那微薄的月钱根本就无法支持,还不说那两个小的以后也是要读书,这哪里不是要花一大笔啊!光靠着他每天去杀猪又能挣多少钱。
王军沉默了,陈氏当然能理解自家夫君心里的顾忌,虽说没有上过学,但是他知道自家的夫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愿让旁人说他是因为靠着妹妹一家才发迹起来的,所以对于苏家提供的帮助他都一一的婉拒了,这次会如此,当然也是因为苏菱这信情之深意之切了。
“孩子他爹,我知道你心里的顾忌,但是你想想林儿,还有二弟,他们都是要走上仕途的,现在上学仅靠这你那一点月钱根本就无法支付,菱儿信中也说了,我们都是一家人,她从来就没有觉得我们有占任何的便宜,何况我们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并没有白拿。”陈氏说了这话就出去了,他知道自家夫君要好好的静静,仔细的想想该怎么办才好,她相信,最后他一定会做出一个很好的决定,不管他答应与否,她都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他。
王军拿这事和王木商量了,王木让他自己解决,说是他已经老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其实暗地里是将此事全权交给王军处理。
对于儿子的顾虑,身为父亲的又怎么会不知道,不过他也没有点破。
王军在屋里呆了两个时辰之后,出来整个人都放松了,陈氏知道他这是想通了。
“孩子他娘,我要去一趟大妹家,晚上就不用准备我的饭菜了。”
“好,你路上小心。”虽然没有询问王军的决定,但是她知道他已经想通了就够了。
王木赶到花溪村的时候刚好已经是晚饭期间,苏菱一家正在饭桌上呢!猛的听到大舅来的消息,苏菱想着这次自己那封信肯定是打动了大舅,要不他不会那么急冲冲的赶来。
倒是苏父,知道大舅子来了,立马出去相迎。
“大哥,你来了,刚好吃饭呢!快进来一起。”吩咐下人再添加一付碗筷。
王木赶了一路的车,当然是累极了,也饿了,当下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做上了饭桌。
苏菱见到大舅进来也连忙起身问候,倒是苏荷,见到大舅就冲上去要抱。
对于这个小外甥女,王木也是喜欢的紧,一把把她抱起,还用胡子蹭蹭苏荷的脸,弄的她嘎嘎笑。
倒是苏母看到小女儿的样子,十分无奈,“荷儿,你大舅舅赶了一路的车,累坏了,你别缠着他,让舅舅先坐会。”
苏荷听了苏母的话也乖乖的下来了,苏菱起身帮忙王木盛饭,而小包子或许是看到了陌生人,也不在叽叽喳喳了,安静了下来。
苏家吃饭的时候一向是不喜欢下人在一旁伺候的,苏菱帮着盛了饭之后有给他盛了一碗汤,这样的天气,赶了一路的车,早就渴了,所以苏菱的汤一段上来,王木就一咕噜的喝了下去。
“舅舅,慢点,还有呢!”苏菱看王木喝得急,担心他会呛到,就开口道。
“没事,舅舅都已经习惯了。”他在镇上当屠夫,酷暑严寒都需要工作,所以吃东西也习惯了快,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很正常的。
仅仅是这一句话,苏菱就能想象出其实王家的温馨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不过现在有她在,她一定会让身边的亲人都过上好日子的。
“菱儿,你在信里说的事舅舅已经认真的考虑过了,我答应你。”
苏菱就知道,舅舅是聪明人,可能刚开始有人会有闲言碎语,但是时间会见证这一切的。
“大哥,是什么事啊?”苏母疑惑的问道,她怎么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和外家通信了,而且是在她还不知道的情况下。
王木看这苏父和苏母都疑惑的看着她,就看向苏菱,她以为这事苏菱是和苏父苏母商量过后才告诉他的,没想到这确实她一个人的决定。
“爹娘,是这样的,我打算……”苏菱将要开一个制粉厂的事和苏父苏母说了,还有制造出来的粉要怎么销售这些她全都有计划了。
苏父和苏母听了苏菱的这个计划,震惊了一会就反应过来了,这个女儿,给他们的惊喜已经太多了,从种植地瓜到推广地瓜,还有将水稻引进北方,到现在还说服了大哥一家,真的是……这种心情他们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苏母眼眶红红的,苏菱知道苏母这是激动着呢!外公一家一直不肯接受他们的帮助,苏母也无奈,只能是逢年过节送些礼回去,但是没回送礼去外公那里也一定会会一份同等分量的礼,一点也没有占苏家的便宜。
苏母怎么会不明白他们的想法呢!只是看着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而娘家确实依旧如此,所以心!
“阿珍,这是好事,你瞧瞧你,怎么哭了。”看到苏母哭,苏父可谓是手忙脚乱。
王木一下子也不明白苏母一下子怎么就哭了,难道是对他们有什么不满意。
苏菱看着大舅这个样子,心里暗叹,果然是个实诚的人啊!“大舅,我娘这是高兴呢!你可别乱想。”
“娘,您看看,大舅和爹都急了,您还还是别哭了,要不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苏母拿起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对,对,对,我怎么能哭呢!大哥,孩子他爹,你们别担心,我这是高兴呢!”
看到苏母一下子哭有一下子笑的,王木和苏父还不知道是为何呢!
一百七十七章 三年后
半个月后,在众人的期盼中,制粉厂终于是建成了,选址是在花溪村,这也是为了好管理,毕竟花溪村附近这一大片都是地瓜的种植地,要进原材料也方便一些。
从设计厂房到制粉工具和选人基本上苏菱都一力承包了。
制粉厂开业之后,就有商家和酒楼上门询问,毕竟附近这一带谁不知道苏家的名声,天悦酒楼生意那么好,那也是因为有稀奇的菜式,据说这次制粉厂制作出来的红薯粉挺多的,想必天悦酒店也消耗不完吧!所以都纷纷找上门来了。
知道现在制粉厂是归王军管,大伙都想着和他套交情呢!
王军在镇上做过屠夫,也是要经常与人交往的,所以和这些人接触起来到没有那么难。
“王老爷,据说这次又产出了一批红薯粉?”好吧!就连王军也被称为老爷了。
“是的,马老板问这个是?”最近来找他的人多了,基本上都好似为了这些红薯粉。要知道红薯粉做出来的酸辣粉酸辣可口,还有砂锅粉也是远近闻名,在天悦酒楼都卖疯了,这些酒楼的老板想要进货卖那也是很正常的。
“相信王老爷也是知道的,最近你这制出来的红薯粉卖得那可是一个火热,不知道能否也让我进一些卖?”这马老板可是白县上赫赫有名的酒楼老板,大老远的赶来,王军当然不能一下子就拒绝了。
“这个红薯粉的制作量每天都是有定数的,马老板需要我们也不能不给,不过这分量可能不大。”想着之前和几家酒楼都签订了协议,这粉厂的规模就那么大,每天产量有限,如果在姐订单的话就有些艰难了。
马老板当然知道这个,“没事,只有有就好了,你给了那些酒楼供应完之后剩下的我都要了。”马老板暗叹自己来完了一步,在他之前有好几个酒楼都和苏氏制粉厂签订了协议,他当然不能让苏家毁了协议,只能退而求之,希望到时苏氏制粉厂还有多余的剩下能供应给他的酒楼。
“如此,那我们定好协议吧!我会督促工人,希望能制作出够你酒楼消耗的分量。”
“多谢王老爷,多谢王老爷。”
“不用客气。”王军心想着,菱儿这丫头真是有远见,还好之前的酒楼没有说要无限量的供应给他们,都是有定数的,现在制粉厂的出产量还不是十分的稳定,当然这也和制粉工人有莫大的关系,他们现在还是生手,每天制作出来的都不多,相信过一段时间肯定会有所改变,到时一定能供应更多的酒楼。
制粉厂这边红红火火,地瓜的推广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第一批种下去的已经成活了,而第二批也已经可以割苗售卖了。
好在苏家长工多,今年还特地又添进了一些,现在干起活来才没有那么的手忙脚乱。
端木云巡视着地瓜的种植,看到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地瓜苗,虽然这会还是奄奄的,但是相信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焕发勃勃的生机,不用几年,也能再整个皇甫帝国内推广,到时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人饿肚子了。
七月,潼南传回来消息,那边的水稻已经全部收割完毕,还晒干入仓了,产量比其他村民的还要高一倍,虽然这个一倍效果还不是十分的好,完全达不到苏菱要的效果,但是这已经是震惊了潼南的百姓,就连皇甫天也知道了这事,一倍啊!就是亩产量有四百斤了,这是一个多么吓人的数字。
而花溪村里,苏菱种植的那一小片水稻也已经开始结穗了,不过还没有成熟,不过看这个样子应该也算成功了,最起码比起前人,她种植的都结穗了,当然,这一片水稻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特别是花溪村的人,他们可是知道在粮店里这个大米的价格卖得那是贼贵贼贵的,很多人基本上都没有吃过,在他们看来能吃上面粉就不错了,哪里还敢奢望大米饭啊!不过如果这苏家种植成功了的话,以后他们没准也能种植,那这样还用愁没有米饭吃么!
一个多月后,在众人的围观中,苏菱令人这一片黄橙橙的水稻给收割了,水稻收割晾晒之后,苏菱有令人用碾子将大米给碾了出来。
为了庆祝,当晚的花溪村,这条村都飘着淡淡的米饭香味。
没有尝过大米饭的人也在这里尝到了,很多年以后,花溪村成立远近闻名的水稻之乡,但是很多人都忘不了这个晚上,这个飘着淡淡饭香的夜晚。
时间如同流沙,你想要握紧,偏偏它却从你的指缝中流走。
三年后。
一名身着白衣的女子,站在苏家款款走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