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上神兵-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加便利的是,四城之内设有小传送阵一座,东南西北,均可瞬间到达。
若非有道家通天教主下诏命道门子弟低下头来服务皇家,洛阳城怎有如今这般繁华景象?
传送阵、珍禽灵兽,成了最好的代步工具,只要有银子,就是普通百姓也要翱翔天际,一时间,洛阳城成为天下心、四海向往的圣地。
九洲富庶,甲于天下,洛阳繁华,甲于九洲。
洛阳城人烟密集,挥汗如雨,百业兴旺,井然有序,士农工商,来来往往,商贩学子,各行其道;这般太平气象看得杨南、妙源不禁心暗暗赞许,若是能以洛阳城为模板,推广天下,那么凡人眼高深莫测的道术便不再令人恐惧,而是真正造福苍生的福祉!
不过,想令高高在上的仙师们真正低下头来为凡人服务,恐怕也是一件极难之事……
一手组建京都洛阳,立下不世功德的杨南道装塑像,屹立在洛阳城心的高台之上,向世人瞻显着道家煌煌显赫的功劳!
大煌朝,道家政,无为治,天下安。
道家宗旨治世,与儒家、佛家大不相同之处,经过两百多年验证,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
杨南拉着妙源,身形如无形光影,半点形迹不露的在洛阳城穿梭飞掠,笔直的大道、繁华的街区、整洁的人群、富丽堂皇的建筑,无不显示着这座天下雄城、大煌帝都那君临天下的霸气与宏伟。
杨南要去的是内城皇宫,红尘万象在他眼不过一闪即过,过不多时,两人便如入无人之境般到了大内禁城之内。
内城,皇家书院。
儒衫成云,士子如雨,偌大的学堂上千万双眼睛紧盯着高台上的皇家书院院长。
“大煌治昌隆,大儒方子清不日抵达长安,将于皇家果集,难子论二部儒门传世经典,诸君彼时定要到场聆听。”
“方子清?东洲七十二智儒之一?这位学问高深、擅讲寓言出名的大师也来洛阳了?”
“难子?便是东洲问玄道那位毕生无名、培育出一百多位盖世大儒的儒门先师?”
长须儒雅的皇家书院院长立在学堂上,微笑着将一个个消息说了出来,堂下冠带儒巾、英姿勃的无数太学生登时轰然响应,好似过节一般欢天喜地。
每一个太学生,都是天下九洲选拔出来的精英,在这里,胸不藏万卷书,下笔写不得绵绣,就休想做一名太学生!
任何一个太学生,皆是天子门生、天之骄子,将来九洲各处官府必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但是,此刻这个消息却令他们情绪立时沸腾了!
近五十年来,声名最盛、学问最深者,莫过于东洲问玄道的道果先生,这位道果先生逝世之后,儒门诸贤一致称他为‘难子’!
儒学冠达,堪比上古诸子,故而才能得此称呼,就是昔日威名最盛的萧儒、方玄等儒门英才也从未得过如此称呼!
令杨难登上‘难子’圣坛的,只是两本著作,一本是离奇、蕴意深远的道果集注,一本是难子平生言论汇集而成的难子论!
道果集故事离奇,有的荒诞不经,有的闻所未闻,有的讲道家仙人,有的讲佛,有的讲书生,更多的是讲人,种种故事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又一个玄妙道理,令人捧之不忍掩卷。
而难子论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谈法谈天,论朝论政,无所不包,无有不谈,就是本朝历代皇帝行政得失,亦有一针见血之点评。
难子论评定天下,评定古往今来,书一句‘天生万物苍生,盖无罪也,若众生有罪,其罪当在造物之主,与民无干’震惊了全天下人!
胸有正气,敢评天地!
执正而为,无所畏惧。
难子,故而成了千年之儒门冠达一致认定的最杰出的儒门圣贤!
老院长抚须长笑道:“正是,诸君当亲耳聆听玄奇故事,体会儒门妙旨,一明儒家与天和、与人和、与地和之天人和一之道,道果经、难子论实集儒门心、形、真三宗典籍的大成之作,可谓旷古绝今、无与伦比……”
朗朗清音、轰轰响应,化为一股奔腾不息的声浪,几乎要将皇家书院的屋顶掀翻,这便是皇家书院自由开放、言谈不禁、无拘无束的学风。
杨难虽然逝世,但膝下得传真旨者足有一百零八人,这一百零八个俱是盖世大儒,任意一个到得儒门书院之,必受以上宾大礼。
皇家书院虽然显贵,却对杨难之弟子闻名久矣!
在这里,只有一种人能得到尊敬,那便是学问高、道德高深之辈,就是皇帝亲临,若德行不佳,也会惭然而退……
杨南拉着妙源,如一股无形之风,微微吹过广阔的学堂,那数万学子面上的激动、盼望、惊喜神色,落在他眼,却只留下一缕淡淡微笑。
与他手掌相握的妙源仙子嫣然一笑,低低道:“郎君这一生化身无数,世人总将灵圣、青元、勾陈、杨难当作四人,若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太上仙皇陛下一生从未离过众生,不知会作何感想?”
“苍生即我,我即苍生。”杨南微微一笑,身形毫不停留,直向洛阳心宏伟皇城飞去,口轻轻道:“化身千万,亦为众生,洛阳城如今这般繁荣太平,实令我心欢喜。”
化身隐世儒师不过三十余载,却让杨南将前世今生对儒门的精义融合为一,传承到每个弟子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离他儒身逝世不过十数年,竟然有了这般威望声名……
“郎君入世,功德无量,”妙源仙子回眸一眼,望着书积成山、人汇在洋的皇家书院,不禁微微感叹杨南的教化之功,一个道门祖师,不仅定鼎了大煌太平盛世,更宏传儒义经典,教化世人,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天下书院多如牛毛,皇家书院不过只是其之一,今次入凡化仙,郎君成道固然可喜,但最喜莫过于教化天下之一百零八弟子,难子之称,实是当称……”
妙源仙子微微感叹之,两人身化的那股仙风,已然吹到了宫禁森严、重楼玉殿的皇城之!
大煌皇宫,构驾大气磅礴,内既有精致秀丽的后宫殿群,也有宏伟壮丽的政殿之群,东方设有俯瞰全城的祭天神坛,南方乃是太庙,无数巍峨壮丽的宫殿井然有序的纵横罗列,令人叹为观止、心生赞叹。
皇宫禁卫森严无比,就连天空之亦同样禁制隐隐,但这哪里能难得倒杨南?
杨南与妙源使了一个隐身法,拢去一切形迹,在南方太庙内随意游览,这太庙供奉的,正是大煌历代皇帝塑像。
每一座塑像后皆悬挂着宫画师亲手绘制的帝皇真容,塑像立在神坛之上,脚下罗列着生平事迹、生卒年月、功过是非的玉版御书。
七个皇帝,身后依然有彼朝杰出功臣之像敬陪身旁,以臣节能位列太庙者,无一不是天下功高莫比、德被天下的人物,七个皇帝像,身旁最多不过三个,最少不过一个功臣像,可见列身太庙之难,实不亚于他们生前治理天下。
太庙正神坛,立的正是杨南身穿金丝儒袍法相,美玉雕成的杨南儒相,俊逸隐带昂然正气、潇洒露出勃勃英姿,纵然同陪殿的其它皇帝、功臣像亦是人间俊杰,与之相比如萤火比之皓月,瞬间黯然失色。
太庙宏大宽广,大殿两旁立着各式浮雕巨柱,描绘着九洲每一年的种种变化,皇帝年年祭告太庙,便要使工匠在巨柱上绘下一年变化,以祭告先祖皇帝九洲之状况。
杨南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两百多年来,九洲各处生的每一处变化,每一次天灾**。
正文第三章节天坛!
望着太庙大殿玉砖上镌刻着覆盖天下、无处不有的天下宏伟全图,杨南的目光变得越幽然,妙源仙子却悠然自得的欣赏着满壁诗画歌赋,两百多年来,杨南身为大煌王朝立朝太祖仙皇,受尽了众生的赞誉,历代文人墨客、诗人画匠,无不是用他们心中最浪漫、最富想象力的华丽词藻来描绘传说中远在天界仙宫中的太祖仙皇。*~
悬于太庙之中,不仅有太祖逍遥图、天宫玉阙卷等宏伟巨卷,也有灿若星辰、数不可数的灿烂诗篇。
“嘻嘻,郎君你瞧,居然有人将你比之始祖盘羲,言十大功劳,不亚开天辟地、造物之功,咦,这一个更是厉害,居然将飘渺天界想成*人间模样,将郎君你形容成至高无上的天帝……”
妙源仙子随着杨南在人间多年,对诗书歌赋也略为粗通,她受杨南熏陶,眼力也算一等一的高明,能悬挂在太庙这等所在的诗画,自然是大有来头,每一幅、一每一皆是历代杰出俊士创作,有些更是功臣、帝皇亲笔所为。
杨南见她还是如小女孩般心性,不禁笑道:“妙源,我们来太庙,可不是游玩的。”
妙源微微撅起粉唇,道:“你既是要安天下人之心,便在皇城之内现身就是了,来太庙作什么?”
杨南如今可是大煌朝的始祖皇帝,就连南洲青冥山故居也列为皇家圣地,杨元、杨辅亦受追赠,号初祖、次祖皇帝,地位虽然比不上杨南,但列封三代、荣耀之极,此时只要杨南现身洛阳,对天下人是如何一种激励?
“我乃世外之人,如无缘故,岂能轻易现身人前?”
杨南微微苦笑,望着妙源仙子大是摇头,眼前这位风情万种的俏佳人固然冰雪聪明,却还是不太懂这些门道……
他既是太祖先皇,若是到了人间帝皇面前,皇帝岂会真是喜意?
再好的皇帝,也害怕手中权势失去……
更何况,仙凡有别,仙人长生不灭,凡人百年轮回,多有接触,终是不妥。
妙源微微一怔,绝美面庞上露出一丝思索之色,接着道:“那要如何才能在人间现身?”
杨南微微一笑,指了指列在神坛之上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帝皇塑像,道:“
只要煌和宗能与他们相提并论,我便是见上一见又如何?若是他德行不高、野心极大,那相见争如不见,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妙源微微点头赞同,两人遂在殿中自顾自的欣赏起各般装饰来,宏大的太庙之中,充斥着皇家的贵气,也包涵着帝皇那气吞天下的霸气,两人在殿中游玩许久,倒也不会生出闷气。
过不多久,忽听太庙外一声鼓声响起,无数乐器声音随之传来,庄严肃穆的典乐之中,两队万人御林军身披大红披风,气势森然的拱卫着天子銮驾,缓缓向太庙开来。
天子亲临太庙祭祖了!
每月十五,必是天子祭天祷告之时,时值九洲灾患频生、真君庙弃归山野、天下人心浮动之际,煌和宗更是心中不安、归罪于己,这罪己诏,连连了十二道!
祭天乃是大事,先要到太庙中祭告列祖列宗皇帝,方能登上天坛,祷告天地。
杨南拉着妙源隐去身形,避开御林军入殿搜寻,不过一刻工夫,检查过太庙状况的御林军便悄悄的退了出去,过了半柱香,身着九龙冠冕、足踏山河履的煌和宗带着几人缓缓步入殿中!
杨南抬眸看去,自己这位八世孙的和宗皇帝年已六十,却精神勃,他在位之日已久,身上那股威严帝皇气势自然而然令人感到畏惧,一身人皇冠冕衬托之下,更显天子威仪、皇家气派。
皇帝长得一派儒雅,面色极是平和,一身帝皇重装之下虽然多有威严,但却极是令人感觉亲和。~
杨苛身后,立着几个朝庭重臣、大内护卫,每一个护卫皆有来历,杨南略略一看,便知他们的来历,除了昆仑派之外,冥河、魔门、儒家、佛家各有高手护卫,大煌天子得享四海,皇帝身系天下安危,各家各派自然不容许皇帝有任何闪失!
眼前这一个个护卫修为最高不过尊者境界,岂能识破杨南行藏?
妙源仙子见皇帝护卫修为如此低微,不禁讶然对杨南传过一缕仙音,道:“道家朝庭,杨氏子孙,郎君为何不多人手护着皇帝?我听闻六海之外异人无数,若是有了歹心……”
杨南默然一笑,眸中满是自信之色,回应道:“妙源有所不知,九洲人皇,有人皇衣冠护卫,如今人间皇帝虽无人皇印相护,但也不是寻常人能伤得了的,诸派遣人护卫,不过是表一个姿态罢了,若是真有刺客,除非真是神仙下手,否则断然难以伤害皇帝。”
杨南生平行事谨慎,人皇神印在他手中,人间帝皇手中的蟠龙仙印也是不弱,世间知名圣人有哪一个敢来洛阳刺杀皇帝?天界仙人岂敢冒天下之大不违,诛杀人界帝王?
就算是圣人出手,人皇衣冠也可保皇帝全身而退!
两人神念交谈之间,煌和宗己命人供上五牲大礼、鲜花金烛,杨苛率重臣、护卫跪伏于神坛之下,凝望着坛上杨南儒衣玉像,口中诚声道:
“不肖孙杨苛谨拜太祖仙皇陛下座前:太祖定鼎,颇多艰难,大煌江山传至孙儿手中,如今却已呈颓象!
方今天下,祸患连连,孙儿不知仙皇陛下为何撤去真君仙师,天下百姓,战战兢兢,终日诚惶诚恐,若是孙儿触怒苍天,愿俯领罪,若是百姓怒天,孙儿愿以身相代!
若太祖仙皇有灵,垂顾苍生万物,恳请降下凡间,告慰天下……”
煌和宗三叩九拜,领着众臣施礼已毕,方才缓缓立起身来,眼中闪过浓浓黯然神伤之色,一旁一个红袍老者恭声道:“陛下不必忧急,太祖仙皇历来爱民如子,他若知晓百姓心意,定会亲临红尘人间,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煌和宗微微打量着神坛上俊美无双、仙气飘渺的仙皇像,低低叹息道:“元泽,你知道我每次见到太祖仙皇玉像,心中都在想什么吗?”
红袍老者微微一怔,摇头道:“陛下心若深海,胸怀万物,老臣岂能得知?”
煌和宗微微一笑,道:“天人永隔,仙凡有别,太祖仙皇相貌威仪,可谓古今稀有,似仙皇这等人物,只怕如今已飞入天界,往向大道了,世有太祖仙皇,天下遂安,若无仙皇庇护,百姓危矣、天下危矣……”
大煌朝乃是杨氏皇朝,世人不知的种种秘闻,大内皇宫自有人传递消息,杨南入凡化仙、将成天道之事,对皇帝不算是一件秘密。
撤去真君仙庙,还权于大煌朝庭,对凡人来说,更多的是惊惧,而非欣喜!
没了仙师、神道守护,三灾六难谁人来挡?
红袍老者连连点头道:“有道是仙耳听遍三界,陛下连番祷告,太祖仙皇必会垂慈相顾。”
煌和宗面上闪过一丝毅然之色,道:“元泽,你命符宝郎即刻随御驾前往天坛,皇帝之宝本是昔日仙皇所赐,而今我要试借此宝之力,祷告太祖仙皇陛下。”
帝皇之宝,无大事不可轻动,掌管皇帝印玺的官员,便名为‘符宝郎’,煌和宗要动用蟠龙仙印,在场众人皆面色默然的认可了这件事情。
眼看道家朝庭渐落衰败迹象,不仅是煌和宗心中惶惶不安,在场每一个重臣,每一个各派高手亦是知道吃罪不起!
仙人永生,大道无穷,若是通天教主、太祖仙皇怪罪下来,何人能担当得起?
煌和宗摆驾自往天坛而去,杨南、妙源方才现出身来,妙源仙子点头叹息道:“看来,郎君这八世孙,还真是一个好皇帝……”
杨南呵呵一笑,摇头道:“好皇帝倒是未必,不过,他想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罢了。”
妙源仙子奇道:“这又是什么道理?”
杨南微微一笑,道:“人间权势,如水无定势、云无定向,过个数百年便会变更,王朝再强,终有覆灭一天,制度再密,终有衰败之时,除却永恒天道,何物可保不变?”
妙源仙子心领神会,点头笑道:“这么说来,郎君这道家朝庭重在制度,而不在人皇了?”
“那是自然,靠一两个帝王之英明,不如靠天下人之智,有此制度,方才长盛不衰,不过,也不可能永恒罢了。”
提到永恒,杨南不禁想起当日长安之战中,决定胜败最关键的龙神苍皎所问的古怪话题,他心生感触,终是洒然一笑,道:“煌和宗也算马马虎虎,既是如此,我们便见他一面吧。”
撤去人间真君庙,原因极其复杂,杨南纵然不看在煌和宗的份上,也要看在天下百姓份上,定要出面解释一二,令他们心中安定。
人界苍生动乱在即,此时由不得杨南多做逗留,人界命运如何,还要看三界合一,谁人做主了……
巍巍天坛,耸立皇城之东,天坛所在之处,没有一处建筑能高过这座祭天之坛,天坛之上道家符录、禁制法阵直通天际,皇帝之声,在此可传遍八百里洛阳,令满城之人听得一清二楚。
天坛之顶,燃起熊熊坛火,两万红披御林军拜伏于天坛之下,而煌和宗率文臣武将已然登坛而来。
正文第四章节仙皇下凡!
/名^书万道灵光如一道道彩虹般从天坛法阵涌向天际苍穹,天际构成了一个人皇星图,众臣皆在法阵之外束手相候,而煌和宗杨苛却独自一人,走进了俯瞰全城、凌云绝顶的天坛高台之。*名书楼名书楼*~
天坛,天子,天星,天图,高贵与华美、璀璨与浩瀚瞬间在祭天坛顶一一向世人展现。
望着茫茫云海,巍巍洛阳,煌和宗一脸肃穆的取过蟠龙仙印,凝望着仙印上张牙舞爪、矫健灵动的九龙盘旋之相,忽将仙印放在天坛祭台心之上!
轰!!!
九道仙光瞬间从蟠龙仙印上迸射而起,九声苍凉久远的龙吟瞬间在苍穹之响起,随着龙吟过后,九条金鳞玉晴、威武华美的神龙显现空,在洛阳臣民头顶翱翔飞舞!
“献祭礼,焚火鼎,敬上苍……”
礼官高昂的嗓音在空旷天坛之顶缓缓响起。
杨苛焚香顶礼,在法阵、九龙助力之下,朗声向苍穹高空道:“人间皇帝杨苛,代九洲苍生百姓,在此祷告上苍……”
杨苛祭告上苍的声音,在天际久久回荡,洛阳城百姓见皇帝又在祭天,不禁放下手之事,一齐默默祈祷,整个洛阳城瞬间变得一片平静,千万人的目光一齐凝聚在天空那飞舞盘旋的九条神龙之上。
道家皇朝,传承至今,历来皆是太平盛世,九洲百姓不会忘记,两百多年前大元、大德朝的岁月是如何凄惨!
如今道家隐有抽身离去之象,失却了仙人庇护,哪一个百姓心不是担惊受怕、彻夜难眠?
昂!!!
清风鼓荡、九龙飞舞之之,天际垂下一股宏大无伦的七彩光柱,这绚丽缤纷的光柱外飞出九条威严沉沉的祖龙,万点神光飞舞之间,九条祖龙、九条神龙已然碰到一处,相互嬉戏遨游……
无边神柱、群龙相舞,一尊巨大无比的仙人法相应声现于半空之,十八条硕大灵动的龙身在这个百丈仙人身躯面前,好似一条小鱼游动!
威严、宏大、浩瀚,俊美容颜上隐含无边慈祥!
道衣、仙光、法印、浩浩仙光照亮了半个苍穹!
在这一刻,没有任何光芒能与这个仙人之威相提并论,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都禁不住呆了一呆,猛然间升出无边狂喜之意来!
“快看!苍天回应了!!!”
“咦?那是……祖龙!神龙之祖!!!”
洛阳百姓乍见天空七彩神光、九条壮丽无伦、华美难言的祖龙,立时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一片片声浪几乎要将屋顶掀翻!
“天可怜见,太祖仙皇果然驾临人间了!”
跪拜于地,祷告上苍的杨苛见到这一幕,心猛然一松,涌起无边喜意来!
祖龙之印,三界绝无仅有,只有人皇神印方能为之,眼前天空飞舞的九条祖龙并非幻象,更非术法变化,分明是真正的人皇神印驾临!
神印既至,仙皇还会远么?
“不肖孙儿杨苛,率众臣恭迎仙皇陛下!!!”
“恭迎陛下仙驾!!!”
杨苛重重一叩,天坛上百官、坛下三万御林军、洛阳看到这一幕的无数百姓好似风吹麦浪一般,层层跪倒于地!
开朝太祖,只在传说、典籍、史策、画卷之见到,今天在空现身的这尊伟岸仙相,却令天下人有幸一睹太上仙皇的绝世容颜……
每一个人的面庞上,都参杂着惊讶、欢喜、激动、神往的复杂神情,仙人下凡啊,世上有几人能亲眼见到?受尽世人膜拜的太上仙皇,又有几个见过?
“我乃世外人,不受俗间礼,苛儿,众卿,洛阳百姓,且起身吧……”
万众跪拜恭迎之,百丈仙身一晃即收,如一根巨柱般贯穿天地、宏大无边的七彩光柱传来一个朗朗仙音,一个年纪不过二十许,身着七色道衣的俊美男子从光柱之缓缓走了出来,他面含浅笑,眸露慈色,一步步踏着虚空,缓缓向天坛高台走去。/名书楼名书楼//名书楼名书楼/~~
“那是太祖仙皇!真的是太祖仙皇,你们看,他的相貌与太庙、次庙、祖庙一模一样!几百年过去,太祖仙皇依然是往日那般俊美……”
法相当空,分毫毕显,
仙人威仪,万众瞩目。
洛阳城一个激动非常的老者叫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无数人的叹息赞同之言,真正的仙人,难测的长生,一时间尽在眼前,怎不叫人激动难抑、情难自己?
洛阳城百姓只是见到仙皇现身之后便落到天坛之上,而看不到仙皇到天坛之上的动作,无数百姓一时间不禁如潮水般直向大内禁宫涌去。
杨南落到天坛之上,随身那庞大无比的仙光如天空无数云彩,耀得天际一片灿烂辉煌,杨苛率众臣起身之后,束手躬身,迎了上来,诚惶诚恐的道:“孙儿拜见仙皇陛下,惊扰仙皇,罪莫大焉,还请仙皇恕罪。”
杨南收了威严,凝望着自己这个后世子孙,微微叹息道:“杨苛,你所求之事,我已尽知,不过,非我欲弃百姓而去,而是百姓到如今已不需要真君庙了。”
杨苛面露怔色,大胆抬起面庞,讶然道:“仙皇,天下百姓从无半点怨对,世间灾害连绵不绝,少了真君一脉仙师护持,岂是好事?”
杨南缓缓摇了摇头,笑道:“我如百姓之父母,百姓亦乃我之儿女,儿女长成,固然独立,岂可久托羽翼之下?世间有仙师这等越律法人物在,何敢言及平等?日后不仅是真君庙撤出人间,便是魔门、佛门、儒门各家各派亦不许再现人间,人间之事,便交由凡人自行处理,方才是上上之道。”
杨苛听得一阵茫然,世间自有修道者后,何曾少过凌驾律法之事?如今太祖仙皇意欲将人间修士尽数摒弃,若是说话之人不是仙皇,杨苛岂会相信?
仙凡隔绝,好坏皆有。
好处便是朝庭威信大增,不再仰仗杨南势力,坏处便是天灾**之时,何人来兴云布雨?
杨南一见杨苛面色,便知他心所想,当即淡淡道:“你不必担忧,朝庭依然是道家王朝,天下依然是道家天下,今后但凡有难处,可去各处道观庙宇求恳,无论是降雨还是治洪,凡有所求,道家子弟必然不会袖手旁观,只不过,不许他们再现身人间罢了。”
杨苛登时放下心来,大喜道:“仙皇目光之远,孙儿拜服,如此,天下定矣!”
杨南摇头叹道:“你休要高兴得太早,人间固然再无修仙之人插手,但九洲至此也未必一劳永逸。”
杨苛一怔,讶然道:“仙皇说的可是魔临土一事?”
八百年一会,魔临土,人魔二族酿成无边腥风血雨,这等事情杨苛岂会不知?
杨南微微点头道:“魔界此次入侵,非比寻常,九洲命数如何,还要看天界众仙之意,为免苍生涂炭,我正筹谋万全之策,以令九洲百姓避过此劫。”
杨苛登时放下心来,在他心太祖仙皇即是苍天,苍天即是仙皇,有仙皇这等卓人物在,何愁天下安危?
杨南低低叹道:“魔界一劫尚好躲过,三界大劫命数难逃,或千年之后,或万年之后,止在五万年之内,三界便到末日之期,如今无量大劫即将开始,这才是我忧心之事。”
五万年之前,世间凡人谁能记得?
五万年之后,谁知情形如何?
杨苛也不担忧未来之事,他只是诚声道:“依仙皇威能,孙儿只问一句:大煌国祚如何?”
杨南早料到他会如此相问,遂哈哈笑道:“千年之内,但不需忧,千年之后嘛……非我所知了。”
世间王朝,至多不过千年,千载不败之王朝,亦是古今罕有,杨苛听得大煌国运尚有千年,心更是添了三分喜气,世间王朝岂会永恒?
就算有太祖仙皇这般人物手创,也并非永恒不变,一千年国运,加上之前的两百六十余年,大煌王朝已算是千古第一国运昌隆之朝了!
杨南仙袖一拂,身子冉冉踏着仙云飞起,他口浅浅一笑,道:“杨苛,你需记住,我所留诸般国策,非等闲不可更改,否则,千年国运亦可变成百年,切记切记!”
杨苛见仙皇现世,不过半刻工夫便要离去,心不舍之极,大叫道:“仙皇,不若移驾洛阳宫,好令孙儿一尽孝心?匆匆相会,何忍离去?”
“不必了,仙凡有别,只要杨家后世子孙谨记爱民之本,便是对我孝顺有加,天下百姓,我子也,天不可欺,民不可欺,心不可欺,但若欺之,天人共怒,彼时休怪我无情……”
杨南宏大的声音还在天际久久回荡,但那浩然仙光、无边祥云却陡然间卷起九条威武祖龙,如流光消散般渐渐消失在天边……
杨苛爽然若失的立在天坛之顶,他凝望着空无一物的天际,心喃喃念道:“仙皇,孙儿一定谨记你老人家的教诲,终生不敢欺天、不敢欺民……”
杨南收了法相神通,一直与妙源飞过万水千山,到了北部胡族异域上空方才停住脚步。
妙源仙子这才吐出一个仙气,笑道:“郎君既是顾念苍生,为何不在洛阳多呆一些时日?这般匆匆来、匆匆走,倒叫那皇帝好一顿失魂落魄。”
杨南摇头笑道:“我顾念的是苍生黎民,而非杨家子弟,该说的,我都告知皇帝,今后天下渐得安定,多留实属无益,倒是北部穷荒,却是不能不去了。”
两人正说话间,胡族大地上忽然升起一朵金色祥云,一名金袍光头老和尚立在半空之,望定杨南合掌问道:“敢问仙驾可是通天教主?”
正文第五章节藏诃所求!
“正是贫道……大师又是何人?”
密宗金袍僧侣,修为当与道门尊者相等,杨南凝望着这个平眉纹面的老和尚,登时想起昔日藏诃身边似乎有过这么一个人,他想明此事,不禁讶然道:“大师莫非是藏诃菩萨侍从?”
金袍和尚合掌微笑道:“教主真是好记性,贫僧楞枷,正是奉活佛之命,来请教主前去一会。~”
杨南点头笑道:“多年不见,大师修为更胜往昔,实在是可喜可贺,我与藏诃乃是故人,既是菩萨有请,贫道岂敢不从?”
“教主请随我来。”
金袍和尚踏起佛云,缓缓从天际向地面飞去,杨南紧跟在他身后,落在地面上时,四周却是营帐连绵、青草连天的草原。
大大小小的营帐星罗满布,无数面色暗红的胡族百姓来来往往,各类牛羊骏马嘶嘶低鸣,一派塞外异域风光。
胡族喜牧,随草而迁,这一大片草原上,尽是胡羊牛马、蓬帐连绵,杨南初见域外风光,也是略感好奇,金袍和尚极有威严,所过之处,胡族百姓、高官、兵士无不跪地以示恭敬。
楞枷大师领着杨南七拐八弯,终于到了一座普通牧民居住的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