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仙演义未完-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蟒桃会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与众圣同坐。不分宾主。但见仙果满案,都是奇珍;仙酿在杯。闻之欲醉。众仙貌筹交错,笑语盈盈,果然是有道仙真之会,一派祥和气象。
少时,玉帝与王母起身说道:“先前天庭初立,有幽冥教作乱,攻伐九天。幸赖诸位道友门下大力相助。披坚执锐,扫穴犁庭,这才荡清魔焰,还天地安宁。诸个道友门下,都是有道之士,逍遥之仙。联不好封赏。今日得机,当敬诸位道友三杯,聊表谢意!”说罢,与王母一起,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众圣皆道:“此乃陛下之功,天庭之福。我等绵薄之功,岂当一谢?”都起身举杯,与二仙同饮。
玉帝饮罢,颜色不改,正要说话。其中通天教主促狭,知道他下文,故意也起身举杯道:“天庭荡平幽冥教。平定洪荒,泽被天地。功在千秋。如今威严已立,万事俱谐。群仙共乐蟋桃会。贫道便将此一杯,为陛下与天庭贺!”
镇元子料不到通天道人堂堂圣人,还使此计,堵玉帝之口,突闻其言。一口酒差点喷出,连忙以无上神通压下,却在心中闷笑不已。其他诸个圣人。也都是脸色古怪,未笑也未恼。不知是何心思。
玉帝面色酡红,有如醉酒,也举杯道:“多谢上清圣人美意!”遂与通天道人一饮而尽。闷闷坐下。
王母在旁见了,将掌一拍。道:“且上歌舞!”遂有仙乐响起。又上仙姬数人,容颜殊丽,都是仙家绝色,嘴角含笑,莲步轻摇,飘飘起舞,助兴播桃嘉会。
王母又道:“龙吉上来,与众位道友奉酒!”
便有一位女仙应声而出,冰肌玉骨,巧笑盈盈,与众圣添置新酒。
这位女仙却不是别人,乃是玉帝与王母亲生之女,龙吉公主是也!
那龙吉公主在众仙面前小心谨慎,循规蹈矩。待行到通天道人身前,与其添酒之时,通天道人说道:“陛下夫妻琴瑟和鸣,又生得如此佳女。享尽天伦之福。红尘之乐。亦不过如此尔!”
他这话倒是有感而,只是龙吉公主虽然是天潢贵胄,帝后之女,但终究道行甚浅,没见过多少世面,与诸位圣人奉酒,本就紧张。通天道人这一说话,她心神略散。手上一偏,竟将酒溅到了通天道人身上。
玉帝见状,连忙向通天道人施礼道:“小女无知,冒犯圣人。万望恕罪!”
通天道人笑道:“想必是为贫道“红尘”二字所动,扰了心神,到是无妨!”
玉帝乃朝龙吉公主喝道:“如此有失规矩,还不退下!”龙吉公主虽然含冤抱屈,却也不敢多言,施礼而退。王母见状,也令众仙姬退了。
于是众仙继续品尝仙果仙酿,谈论道法。说些洪荒旧事,倒也其乐融融。
酒至半酣,玉帝突然长叹一声,状甚萧索。众圣早知其意,都不接茬,王母见了,问道:“如今众圣同乐瑶池,陛下为何突生哀怨之意?”
玉帝说道:“可叹天庭与幽冥教一番愿战,虽然获胜,但却死伤过半。道友调零。如今天庭外无将帅统兵,内无高仙理事,连侍者都没州,“:,众才让戊吉奉酒,冒犯了圣堂天庭,落得 君”联身为天庭之主,岂有不哀叹之理?”
太上老君身为三清之,不好再装聋作哑,便劝解道:“陛下得鸿钧老师符命,为天庭之主,功高德昭,如日月之辉,自有群星拱照。天庭兴盛可期,又何必急于一时!”
玉帝见太清圣人出言,心中大喜,表面丝毫不露,反更显悲色,与老君言道:“联既受命于鸿钧老师,付统御诸天、教化万方之责 又岂敢不兢鼓业业,焉能坐待天命?若是如此,不但鸿钧老师怪罪,诸方生灵,亦将视联如泥塑也,复有何面目称天帝耶!”
太上老君修无为之道,清净无争,哪里比得过玉帝七窍玲珑、辩才无碍?听其所言,似乎颇为有理,老君便不多言。
玉帝突然站起身来,走到太上老君面前,大礼参拜。太上老君不防,见状惊道:“陛下是天庭之主,尊贵无比,可拜老师,可拜天地,岂能拜贫道?快快请起!”众圣见状,也都悚然动容,不由暗暗佩服玉小帝能屈能伸。
玉帝伏地不起,说道:“还望太清圣人慈悲,助天庭一臂之力!”
太上老君说道:“陛下快快起身,勿折贫道福德!”
玉帝哪里肯起,说道:“圣人不应,联长拜不起!”
太上老君一脸苦色,与玉帝说道:“陛下应当知道,贫道只有两位弟子,实无大才茬于天庭。”
玉帝说道:“太清圣人为鸿钧老师徒,传老师之大道。立天庭乃是老师圣意,若是圣人不助天庭,还有何人会助天庭?万望圣人慈悲!”
太上老君无奈,掐指推算片刻,乃说道:“如今贫道实无大才,但陛下定要相求,贫道便允诺陛下,将于两千年间,度得十二位大罗金仙,入天庭扶助陛下。如此,陛下可满意?”
于修行之士而言,两千年并不长久。玉帝闻言大喜,复拜谢了太清圣人之恩,这才起身,又来到元始天尊案前。
只是他这方法,可一而不可再,元始天尊有了防备,哪允许他重施故技?但见玉帝有下拜之意,天尊右手轻轻一拂,一团无色云光,已经在无声无息之中,挡住了玉帝。
玉帝称帝之前只是大罗金仙,如今虽然不知道行深浅,但即便是入了混元,又岂能抗拒元始天尊**?
只见元始天尊淡然言道:“贫道福薄。万万当不得陛下一拜!”
玉帝知道勉强不得,面色不改,说道:“圣人代掌天道,皆当得起联一拜,何必谦逊?久闻玉清圣人门人弟子之中,大罗金仙不少,阐教大道,大兴于洪荒。不知圣人是否可于众弟子之中,推茬出十二位大罗金仙,供职于天庭?”
元始天尊闻言,甚为不愉!他门人弟子虽然不少,但是修到大罗金仙的,却拢共也才十四、五位,若是被天庭要去十二位,精英几尽矣!剩下两三个”哪里能撑得起一教门面?玉小帝胃口如此之大,元始天尊岂不悄怒?
但是十二位大罗金仙,乃是太上老君答应在先。元始天尊身为师弟,若是悉数驳回,玉帝心思固然可以不顾,太上老君的脸面却是不能不保,因此只好说道:“贫道弟子虽然比师兄多,但是能成就大罗金仙者,都是根行深厚的有道之士,只求证得无上大道,功名利禄,有如浮云。因此是否供职天庭,贫道也不能为他们做主,还需回山问过,再来回复陛下!”
玉帝闻言说道:“圣人之言谬矣!师道尊严,何等神圣?弟子乃是圣人辛勤教导而出,如父如母,如天如地,焉敢不尊师命?”
元始天尊见玉帝竟然步步紧逼,心中更怒,却不好作,便驳他道:“万物生灵,但凡化开灵智小便有性有命,此乃天赋其权。纵是嫡亲父子、同胞兄弟,其性有刚有柔,各不相同。
以命数而论,天衍四九,亦还有一线。在自己掌中。师徒之间,虽有大义,又岂敢录夺其性命,御之若奴婢耶?” 一边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本来在隔岸观火,闻得元始天尊此言,忽然齐齐合掌道:“善哉斯言!”
元始天尊闻言,想起第三次妖巫大战因果,心中一跳,颇悔这一气之言。
玉帝已经铁了心,哪里能被轻易斥退,便说道:“即使如此,只求圣人一句实话,才见真意!”言下之意。乃是不让元始天尊再虚言推脱。
' 。'
第221章 言挑西方出口愿 榜封神道入世仙
是平日。玉帝如此谒泊,元始天尊早就拂袖而,明从圣在座,太上老君又先表了态,若是过于爱惜羽毛,与玉帝闹崩,真的一拍两散,一来落了老君脸面,二来对阐教日后也殊无好处,因此只好说道:“待贫道回山之后,申明陛下美意,定使弟子来投天庭!”
玉帝得了这句实话,这才罢休,拜谢了玉清圣人。
待到上清圣人跟前,玉帝知道再难重施故技,也不再勉强,只略施一礼,求道:“还望上清圣人慈悲,相助失庭一臂之力!”
通天教主倒是头一次感觉到了做老三的好处,心中早有定计。闻言不慌不忙,笑道:“陛下也勿逼迫贫道,多此一举。
贫道为三清之末,上有两位尊长。但得师兄如何,贫道便如何就是了!”
玉帝只好谢了上清圣人,又对女娟娘娘施礼。娘娘说道:“我门下只有两位弟子,一位行走四海小一位看护西南,都有职司,不可分身。实在无仙可茬
玉帝说道:“妖族群仙济济,娘娘为妖族之主,若有圣喻颁下,群妖敢不从命?”
娘娘说道:“若说妖族,上次婚桃盛会,我已荐英招、计蒙入了天庭,彼时妖族杰出之士,多在二仙麾下,也于天庭供职。剩下的洪荒妖族,如今散落四方,要么放荡不羁,要么根行浅薄,不服管束,难当大任。此是实言,还望陛下三思!”
玉帝听娘娘提起英招、计蒙,心底本就虚,又想想娘娘所言。确实无虚,便不再多言,恭恭敬敬谢过娘娘相助之德。
女娼娘娘身侧,乃是镇元子。玉帝朝镇元子躬身一礼,说道:“久闻镇元圣人九位弟子道德高深,神通莫测,皆已成就大罗金仙。还望圣人割爱,推荐几位,扶助天庭。日后若在天庭做下功德,亦显圣人门中**神妙”。
镇元子未立大教,玉帝故有此语。
不料镇元子毫不领情,反笑道:“陛下若欲求于贫道,其言却差矣”。
玉帝讶然道:“联句句自肺腑,岂有差池?”
镇元子说道:“陛下可知贫道在万寿山五庄观所立门派,名称若何?” 玉帝说道:“名为地仙,洪荒皆知”。
镇元子笑道:”地仙地仙,其志在地。岂能上得九天?若上九天,不复为地仙矣”。
玉帝闻言,不由有些窘。镇元子倒也不难为他,乃说道:“非是贫道不肯相助陛下,实是地仙开门大义,不可出尔反尔。上次蝼桃盛会,陛下相求,贫道毫无推谭,荐了巫族雨师、风伯。奈何陛下不能尽用其才,倒是可惜了。”
玉帝心虚,无言以对,只好谢过镇元子。去求西方教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
接引道人言道:“陛下受道祖符命之时,曾听道祖金口玉言:贫道以金莲护佑西方,成就极乐世界,不沾因果。不染杀劫。是故陛下虽有殷殷之意,贫道等却是无以为报!”其语同于上次,并无更改。
镇元子听了,讥讽道:“西方教若是果真不沾因果,为何前次阻泉之战,有西方五佛参与?两位道友自从紫霄宫的道之后,一直在洪荒之中劳劳碌碌,又是所为何来?一句不沾因果,只占便宜,尽推责任。却是过于矫情了!”
准提道人闻言,顿生无名之火,霍然立起,喝道:“佛子蒙难,皆是地仙行凶!道友身为圣人,不修道德,不整门户,还要出此挑拨之言!”
镇元子哪会退缩,亦喝道:“防泉之战,为妖巫之战、人皇之战,事不妾西方,而五佛东来,所为何故?尔等自知之!况且既上战阵,立见生死,乃是平常。莫非还要心慈手软,才是道德之士?真是好笑之极”。
一席话火上浇油,烧得准提道人怒火攻心,顾不得在宴席之上,就要口出恶言,与镇元子相争。接引道人恐他言多有失,反而另生枝节,得罪了元始天尊,连忙拉准提道人坐下,断然说道:“贫道以金莲护佑西方,立教成圣。是故金莲不破,贫道圣位不失,西方教弟子便不沾因果,不染杀劫,永享极乐!”
他此言一出,暗含杀伐之意小如利刃分水,异常果断,毫无滞碍。不仅玉帝听了无言,众圣也不由得面面相觑。
接引道人十二品金莲,乃是先天至宝。又有立教功德护持,轻易如何能破?要说失去圣位,更不可能,除非是接引道人殒命。但混元之仙,在圣人面前也能保命。接引道人身为圣人,万劫不磨之体,要让圣人殒命,是否可能,众圣却是几乎从未想过。
独有镇元子说道:“修道之人,出口有愿,道!”接引道人闻言。心中也是一跳,暗悔话不该说懵比删
玉帝又请伏羲、神农、轩辕三圣皇相助。三圣皇皆道:“我等隐居世外清修,不理洪荒之事久矣,无亲无故。实无大才推荐!”玉帝知是实言,不好勉强,就此作罢。
玉帝相求一圈,复归原个,再行酒令,重续闲情,当方才之事。未曾生一般。
席间,元始天尊半开玩笑说道:“天庭接桃虽好,只是不能轻尝。日后陛下若再相邀,贫道却是未必敢来了。”
玉帝听了,心底一突,强笑道:“玉清圣人言重了!圣人若不来天庭。日后联便亲奉蝼桃,前往玉虚宫,与圣人品尝就是!”二仙相视,哈哈大笑!
不多时,播桃宴散,众圣辞归。
玉帝满怀希望,在天庭等待数日,终于有元始天尊座下弟子南极仙翁。前来天庭听用。至于通天教主。毫无反应,却不知是否还记得此事!
蝠桃会上,玉帝行尊降贵。厚颜相求,又百般逼迫,这才得了三清一个承诺。满以为终于可以一改先前窘迫之态。谁想元始天尊如此吝啬,居然仅派一位弟子,来堵玉帝之口!
堂堂天帝之尊,一番辛苦。几乎颗粒无收!将来即便太清圣人践约,得十二大罗金仙扶助,阐截二教,又岂会将天庭放在眼里?
玉帝越想越憋气,连南极仙翁的职司也忘了安排,烦躁不安,在宫中踱来踱去,王母见了,前来劝解,玉帝也嫌其聒噪,置之不理。
最后,他终于忍耐不住,就在灵霄宝殿之中,摆下香案,沐浴焚香,诚心向道祖求告!
不一刻。鸿钧道祖自空中现了圣像,问玉帝道:“尔身为天帝。至尊至贵。复有何求?”
玉帝拜道:“只因天庭势弱,兵微将寡。诸教不尊,众圣不衅。弟子无能,奉命执掌天庭,徒跪尊位,无所作为,恐有负老师重托。万不得已。特向老师求告,恳请老师指点迷津!”
鸿钧道祖何等慧眼,已知玉帝所想,乃说道:“尔既已执掌天庭,得了气运,便该勤修道德,广施善政,耐心经营,总有一番气象。须知道而有德,德则生威。却又何苦热衷名利,急于一时?”
玉帝闻言一顿,说道:“天庭道德,怎比圣人之德?如今洪荒高仙,多出于圣人门下。有圣人护持,时日再久,又怎会将天庭放在眼中?弟子禅精竭虑,辛苦经营。天庭却仍被众教轻慢,实非长久之计,恳请老师明察!”
道祖听了,轻叹一声,说道:“也罢!神仙浩劫既生,也是天数,终究避无可避。尔既一意相求,今吾有二宝,可解尔之忧!”说罢,拿出一榜、一鞭,对玉帝说道:“此榜乃是天书,又名封神榜,可封周天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此鞭名曰打神鞭。专打上榜之神,与封神榜乃是一体,都是先天至宝。你若要解如今天庭困局。可用此二宝,寻高明之士。封周天正神。”
玉帝心中大喜,连忙接过二宝,观看一番,乃问道:“弟子无知,不想竟有此等神妙法宝。却不知该如何使用。方可封神?”
道祖说道:“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之生灵,不论仙凡。只要先将姓名上榜,待其身死,之后,阴神灵识便归于榜上,借得天书之力,复造化法身,执掌神位。比之生前,神通法力不减,此所谓之神道。”
玉帝听了,眼睛亮,问道:“如此一来,上榜之神,岂非是不死,之身?若假以时日,众神证得大道,何人可敌?”
道祖答道:“不然。榜上之神。其神通法力,都是天行所赐,一分不增,一分不减,皆不能再修仙道!”
玉帝听了,犹如冷水浇头。心念有如电转,权衡利弊得失。 他到底是帝王心性,杀伐果断,忽然咬一咬牙,毅然将二宝还与道祖。说道:“弟子道行浅薄,实无封神之能,还请老师恕罪!”
道祖问道:“尔为何有此一说?”
玉帝说道:“以弟子之能。若要斩仙封神,最多封得一些小仙。在高仙眼中,如同蝼蚁。即使都是不死之身,休说三百六十五位,便是再多,亦难改天庭现状。”
道祖说道:“尔之所言,倒也是实情。也罢。三日之后,吾当再开紫霄宫,重聚众圣,议立封神,当能商得万全之策。只是如此一来,规矩不能不立,否则难以服众。此后但凡天地之仙,皆在劫中矣!”说罢乃隐退而去。
第222章 突闻杀劫起 却报地府神
”!后。道祖果然降召六系高大罗天中。众圣齐聚紫目公六
只见鸿钧道祖现身,缓缓言道:“只因天庭已立,当辖三百六十五位周天正神,承天之德,替天行道。又逢诸教金仙,犯了一千五百年杀劫,若是杀劫不了,不能再修仙道,并有五衰临身。因此今日聚集尔等众圣并谈小议立封神之事。”
又朝太上、元始、通天三清圣人说道:“尔等三仙,各立大教。大兴玄门。皆有功德。人道、阐教、截教之中,群仙济济,修行之士遍布天下。此次封神,可由三教共商,共行此事!”
众圣乍闻此事,莫名所以,就连玉帝与王母,虽然知道封神的内情。但也未听说过神仙杀劫,不由也露出诧异之色。
道祖话音刚落,通天道人问道:“请问老师,何为一千五百年杀劫?何谓五衰临身?如何以前从未听闻?”
道祖解释道:“自从天庭妖巫大战之后。尔等广收门徒,迩来已越一千五百年矣!这些门人弟子。成就大罗金仙之后,三尸不斩,五气未吞,故有红尘之厄、杀罚临身!至于五衰。乃是寿元将尽之异象!”
道祖一番解释,众圣反而听得更加迷糊。通天道人说道:“斩三尸、入混元,艰难无比,便是元会之功,也未必管用!期间本有重重大劫相磨,度不过去,便成劫灰。区区一千五百年。一晃而过,又要再降杀罚。却是迫其何急也?”
元始天尊也忍不住问道:“证得大罗金仙之后,本已六根清净。诸念皆空,无嗔无恼,如何还会有杀劫降临?”
道祖说道:“尔等勿急,听吾细细道来。生灵修道,吞吐灵气,锤炼法身,待其身死,灵元散逸,再反哺天地,如此便是一个循环。无泄无漏,无多无少。若是侥幸修成大罗金仙,虽有大劫相磨,总易保得性命。长此以往,天地之间。大罗金仙渐多,日日皆呼吸吐纳,而天地灵元有限。如何供养?因此从今以后。但凡修得大罗金仙。一千五百岁者,便有杀劫降临。此劫乃是修道必经之途,若不了结,便不能再修仙道,并有天罚降下。乃是五衰之劫。”
如此一番解释,终于解了众圣之疑问。
道祖代言天道,金口玉言。既定了一千五百年神仙杀劫,天道之下的修行之士,只怕再无一能逃。
女妈娘娘乃问道:“请问老师。如何度过杀劫?”
道祖回道:“杀劫乃是反哺天地之劫,乃是以杀完劫!”众圣听了,已知道祖之意,暗暗掐指一算,心中叹道:“一会便历七次杀劫,一元乃有八十余劫。从此之后,修道越发艰难矣!”
原来神仙杀劫,都为天地元气有限之故,要杀修行之士,释放灵元。反哺天地。才能度过。否则,天地示警,阴阳相犯,五衰加速。自己性命堪忧。
此时道祖才定了一千五百年,只应在大罗金仙身上。待到后世,人间修道之士日众。天地之间的灵气日渐稀薄,杀劫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渐渐千年便有一劫,再七百年、五百年,后来更减少到三百年便有一劫。就连凡胎的练气士修到霞举飞升的真仙境界。都有天劫降下,厉害无比,度不过便成劫灰,灵元反哺天地。此乃后话。就此表过不提。
太上老君站在首位,一直未有言语,此时乃重提旧话,问道:“请问老师,如何封神?”
道祖拿出封神榜与打神鞭,将其功用与众圣说过一遍,说道:“尔等三教并谈,以此二宝,斩仙封神,待大功告成之日,可将二宝与天帝掌理,统御众神。”
时有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在座,接引道人乃问道:“请问老师。西方弟子有杀劫否?”
道祖答道:“西方之事,吾已言明,不必再问!”却是惜语如金。不愿多言。
接引道人以为道祖是说西方弟子不沾因果、不染杀劫,遂不再问。三清也以为道祖之意如此,从此乃将西方教排除在封神事外。
在场众仙,只有镇元子能揣摩的一、二分道祖深意!
这时元始天尊说道:“请问老师,镇元圣人也有九位弟子,皆已成就大罗金仙,是否也在杀劫之中?”
镇元子洒然笑道:“贫道小门小户,难为道友还记得!”
元始天尊回敬道:“地仙威震洪荒,贫道岂敢或忘?”
只听道祖言道:“镇元道友所修之自然大道,神妙无方,在吾三千大道之外,修到极致,可以聚灵元、生灵气、结灵果、养灵根,自成一体。不假外求。因此万寿山中,灵元不散,儿二六山外!门下弟子,亦在妖取大战户中,巳牡引“引:劫。故此可不列在此次封神劫中。”
正是:
自生自养不由天,
神仙杀劫也安然。
何日重归清净地?
世间皆作万寿山!
众圣听了道祖之言,皆为之震惊,对镇元子的大道神通又有了一番新认识。
既然西方教和地仙都不在这次封神劫中,女妈娘娘只有两位弟子,火云宫三圣皇都是孑然一身,都入了混元,能够斩仙封神的,果然只有人道、阑、截三教。
鸿钧道祖乃对太上老君言道:“尔乃三清之首,可先领吾封神榜与打神鞭。俟后三教相商,尽快确立封神之主,予其二宝,完成封神大业。”
太上老君领命七前,接了封神榜与打神鞭。
道祖又对众圣言道:“此乃功德之事,尔等虽不属三教,亦未必要置身事外,皆可助得一臂之力。免使劫数泛滥,损伤无辜。违了上天好生之德!”
众仙高声应诺!
眼看道祖有离去之意,镇元子突然问道祖道:“但不知周天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在天庭之中,如何编派?”
道祖说道:“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内应三百六十五度,外应周天星辰,自有一番道理。至于其职司分派,可问于天帝!”
玉帝早知封神之事,自然有了腹稿,见道祖问起,也不慌张,乃说道:“联欲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分成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各理其职,各司其责。”
镇元子似乎早知如此,乃说道:“依贫道之见,陛下所定八部。大有不妥!”
玉帝诧异道:“有何不妥之处?还请道友指教!”
镇元子道:“其余七部。倒也罢了,这三山五岳,非天庭所掌。乃是地府所辖,如何可为天庭一部、封在天书榜中?”
玉帝听了镇元子之言,身躯一震,心中惊疑不定,诸念齐生不由朝高台上的道祖望去。只见鸿钧道祖垂眉闭目,不言不语,彷佛没有听到下方争执一般。诸位圣人听了,也是一震,皆在心中默默计算。
此事关系天庭权威大道祖既不表态。天帝却是不可不争。因此玉帝高声说道:“天庭受老师符命,统御诸天,开化万方,权衡三界,济度群生。人间地界。都在九天之下,联却如何封不得三山五岳之神?”
元始天尊也对镇元子说道:“封神之事,老师已命我三教共商。如今封神未定,道友已旁生枝节,甚为不妥!”
镇元子寸步不让。驳道:“却非多生枝节,乃是正本清源,定下天地章程,免得日后相争,多有不便!”
玉帝闻言有气,也不再客气,说道:“既然如此,老师面前倒看你有何说词!”
镇元子说道:“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激浊扬清,天地之数,各分阴阳。轻清重浊,井河不犯,岂可一混而论?天上地下,位置虽有高下,却无尊卑之分。妖巫掌洪荒时,老师命妖族掌天,巫族掌地,各司其职。其时妖族天庭,只管周天之事,便是明证。如今天庭虽换了陛下做主,但一理同传,并无差异,天书所封之神。对应周天,理应只管周天之事。却如何同时管得了天地十方?”
玉帝辩道:“道友也知妖族管天,巫族掌地。如今妖巫二族,都入了天庭。天庭承二族气运,自然有掌理天地命数!”
镇元子道:“不然!巫族入天庭,本是贫道所荐。然与幽冥教一战之后,陛下反生猜忌之心,鸟尽弓藏,将雨师、风伯贬为闲职,只怕巫族离心之日不远矣!”
玉帝被揭到心中隐痛,脸上青红相间,怒声说道:“二将去职。乃是其自愿请辞,联也曾全力挽留,奈何其主意已定,不能更改。道友如今怎么可以反来怨联?”
镇元子说道:“其中根由,陛下自知,何必强词抗辩?”
玉帝已经怒极,有些口不择言,说道:“巫族即便离心,天庭即便未收巫族,可是如今地无地府。山河失理。舍天庭之外,谁可管之?”
镇元子微笑道:“这个无须陛下操心,待机缘到时,自有雄主出世,另持封神之宝,封地府之神!”
正是:
大罗杀劫一千五,
周天神位三百余。
更有地府未张榜,
出生入死两相疑。
第223章 轻语如雷惊圣道 群仙作子议封神
…北言出,玉帝怀未来得及多想,众茶旁观者清。“此端魏。元始天尊问道:“封神事关天道大势,当由老师所掌。道友在老师面前,妄出此言,不知可有依据?”
镇元子道:“老师在上,贫道自不敢虚言相欺!”
太上老君突然想到封神榜的另一个名字,悟到了一些关节,惊道:“莫非道友地书,与天书一样,也是封神法器?”
镇元子笑道:“太清圣人所言正是!诸位道友请看!”说罢祭出地书,将其翻开,到了最后,果然也现出一榜,上有许多尊神位。与道祖所赐封神榜虽然不尽相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时道祖才开言道:“天庭地府,虽然各掌天地,然阴不背阳,阳不背阴,阴阳交融,才得两仪之理、造化之机。以后还需通力协作,才成治世功德。
道祖此言一出,便是认可了镇元子所说,同意了地府封神之事。玉帝听了,如遭重击,脸色发青。只听道祖又对玉帝言道:“尔所言八部正神之中,群星列宿。可并入斗部。另外再加水部,收水德之仙,兼理布雨行云之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