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仙演义未完-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松道人讲完,对众巫言道:“此法修炼之初,虽然需要借助法宝。然而修到后期,便全看个人修为。因此法宝只是灵媒。无关根本。尔等切不可舍本逐末,为了追求上佳灵宝,去惹出诸般恩怨,有违师尊传法之本意!”

    众巫谨然受教!

    玄松道人又对雨师风伯道:“两个是族中元老,德高望重,因此师尊特意根据二位所长,赐下两件灵宝,以为嘉勉!望二位妥为利用,造福洪荒。日后以之修成正果,亦可传范后世族人,以显师尊所传道法之神妙。”便拿出两件法宝,说道:“此二宝一为莫风轮,一为播雨幡。都是师尊亲自炼制,各有神妙。其中箕风轮兴风起云,播雨幡驱水播雨,正能助二位一展所长。二宝合一,可为风雨图,威力倍增。”

    两位大巫接过法宝,感念圣人洪恩,拜谢不已。

    他们二位大巫得了灵宝,从此勤修镇元子所传灵宝铸神之法,并将巫族密咒加以改良,与法宝配合起来使用,果然神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必再如从前那般费时费力,比起单用法宝或者单用巫咒,威能更大了数筹。

    后来二巫见此法可行,不由沉迷其中,醉心修炼,不知不觉间,已然元神稳固,变化自如。巫族之士见之,大受鼓舞,更加用功。于是巫族**,在真身神通、巫咒秘法之外,又增加了一门必修法门。

    玄松道人处理完巫族之事,又对土灵圣母说道:“你向来只重外功,因此为广成子法宝所制。日后也要勤修此法,才长元神真功。可曾记下?”

    土灵圣母自然领命。

    巫族修行此法之后,弥补了先天弱势,与其他诸族再无区别。如此下去,数代之后。便可真正融入洪荒各族之中。因此炎帝心中,终于也块垒尽去。

    此时大战终歇,只见战场之上。方圆数十万里,山河破碎,血流成河,尸骸狼籍,冤魂厉啸,煞气冲天,好不惨烈。这些战死的妖巫。生前都不是弱者,如今虽然身死,魂魄之中都带有执念,又因数量庞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集合到一起。相互激了凶煞之气,顿成一股巨大的力量,都不肯进入六道轮回之中,在战场驻留盘旋。

    队泉周围,竟成至凶至煞之地!

    若是任其如此下去,休说此地千万年也难得回复生机,只怕时间一长。便会有大神通、**力的恶灵应运而生,祸乱洪荒。如此祸源。众仙却是不能不理。

    玄昊道人见了,乃将十八层幽冥宝塔祭起,全力运转,十八层世界轰轰转动,犹如大磨一般,一层磨着一层,越转越急,越磨越快,每转一圈,吸力便大一倍,不过多时,便将战场之上的凶煞戾气全部收入其中,磨去杂质,都转化为了纯正幽冥玄气。

    宴昊道人收罢凶戾之气,并不罢手,喝道:“还不快快转世,更待何时?”

    那些冤魂失了凶煞之气的保护。受不得天地间的至阳之气侵袭 又有幽冥塔威胁,不敢停留,便都奔六道轮回去了。

    玄玉道人见状,祭出净水钵盂。漫天洒下净水,洗除战场污秽。

    玄竹道人便将紫竹枝蘸取葫芦之中的三光神水,泼洒于地上。那三光神杠效何等厉害,玄竹道人的紫竹枝泼到哪里,哪里便有草木生出。蓬蓬勃勃,生机尽显。

    其余众仙,不分教派,也都各显神通,出手清理战场,历时数天,方成大功。

    于是十日之后,炎帝在清理之后的队泉举,口泣大典,筑八方高台,摆下香告天地神明,在嚓甘旧滨见证之下,交换印绶,将人族共主之位。正式传于轩辕氏。

    卸任之后,炎帝带领巫族。远离中土腹地,向西南迁徙,几经跋涉。终于在西南群山之中,寻到一块安宁祥和的宝地,遂将巫族安置下来,世代定居于此。

    炎帝见巫族从此无事,大为放心,遂将巫族事务,逐渐下放,并物色巫族新主。    雨师、风伯虽然德高望重,是仅存的大巫,但他们重巫咒而轻真身,非是巫族之主的最佳人选。毕竟巫族真身神通,乃是盘古血脉传下。堪称巫族根本,不容轻慢,否则易失巫族之心。而且巫族崇拜勇士。历代巫主,都是以真身神通选出。因此炎帝令巫族勇士,比试神通。有九凤胜出,遂为巫族之主,炎帝使雨师、风伯辅之。

    巫族之事既定,从此他心无挂念。钻研百草,查缺补漏,将一生心得,著述成书,于是乃有《神农本草经》,传于后世,惠泽千秋。

    书成之日,天生样瑞,地涌金光。汇聚炎帝脑后,形成功德金轮,七彩闪耀。炎帝在金轮映衬之下,更显庄严神圣。又有火龙从地底跃出。高声长吟,声震天地。

    炎帝笑道:“吾之功德圆满矣!”遂骑火龙,向火云宫而去。

    炎帝生于土,成于木,圣于火,五德有三,功业无量,惠泽洪荒百族。堪称一代圣皇。此后洪荒各族,无不尊仰。祭祀不绝。

    队泉大战落幕,众仙风流云散。截教收获最丰,多宝道人与金灵圣母率新收教众,满意而归。玄松道人诸仙,亦要归万寿山而去。

    临去之前,玄穹道人突然记起一事,说道:“诸位同门且慢回山,先去东海与我那徒儿讨还因果,再回山聆听师不迟。”

    玄松道人颌道:“如此也好!”东海龙王教广为报旧怨,挑起大战。此因果若不做了结,如何能见天道昭彰?

    于是众仙来到东海龙宫,面见东海龙王教广。

    敖广见他们几个道人突然前来,不知所以,惊问其故。

    玄穹道人也不隐瞒,直说道:“老龙王,贫道今日前来,非为他事。只特来为我徒儿讨还一桩因果!”

    教广惊道:“道长何时收徒?与我有何因果?我怎不知?”

    玄穹道人笑道:“你不要故作不知,贫道徒儿,便是此前炎帝女。名唤女娃的便是!”

    敖广闻言,心中忐忑,强笑道:“那女娃已经身死,如何倒成了道长的徒儿?再说她在东海溺死,乃是巡海蛟龙一时失手之故。如今恶已恶,道长为何还来找我讨还因果?”

    玄穹道人说道:“实不相瞒!那女娃与贫道有缘,贫道早已在她身上暗下了一道灵符守护。她溺亡之后,元神未散,化为精卫,日日夜夜衔木石填海。贫道见她境遇堪怜。因此已助她回复本性,收列门墙。”说罢将葫芦一拍,喝道:“徒儿还不现身!”

    便见一女从葫芦中飞出,果然便是昔时的女娃,如今的精卫。

    教广见了精卫,还心存侥幸。待要辩驳,玄穹道人冷哼一声,说道:“你虚言掩饰,嫁祸他人,瞒得过别人,须瞒不过贫道。”

    说罢将手朝海水一划 ”现一圆镜,镜中所示,正是女娃在东海戏水时景象。东海龙王做法虽然隐蔽,怎逃得过几位地仙法眼?

    精卫看了,这才知道端的,也对教广怒目相向。若不是师长在前。恐怕早动颜色。

    教广见躲不过,连忙请罪道:“确是小龙被昔日仇怨蒙蔽心智,才有此事,还请诸个大仙高抬贵手,放过小龙。”

    玄松道人喝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谋害炎帝之女。莫非就不怕炎帝来与你为难?莫非就不怕洪荒大战,冤孽缠身?”

    教广吓得一抖,连声说道:小龙只以为无人知晓,还望诸个大仙高抬贵手!”

    玄穹道人笑道:“你身为东海龙王。统领四海龙族,位高权重,贫道也不难为你。只要你奉上一物,便当了了这桩因果。从此不但我地仙门下,再不为此事与你为难,炎帝那里,贫道也为你求情便是。”

    敖广听他如此说法,索要的定然不是凡物,但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之奈何?乃战战兢兢说道:“不知是何事物?只要我水晶宫中所有,大仙尽管拿去。”

第181章 龙王送珠脱灾祸 孔雀失羽反化形

    立穹道人说道!“我这徒儿虽然巳入我门下。却咨没有毖叮刚击宝。听说你有一宝,乃是一水火珠。威能颇为不凡。你若将其增与我这徒儿。也算是对她有所补偿。

    土灵圣母领教过水火珠的威力,不由暗暗领。

    敖广听了,顿时心头滴血。那水火珠不但是他的颌下龙珠,还是性命交修之宝,自他幼年开始,从赤明劫直到如今。不知锻炼了多少元会,才有今日之功,威能足可媲美先天灵宝。若是将此珠交出,不仅龙珠要重新孕育,教广的一身修为。便等于废掉了一半!日后还如何领导四海龙族?如此关系重大的宝物,教广一时之间,又岂能舍得?    他正在犹豫,却听玄云道人喝道:“且慢!我闻龙族在赤明劫前。曾为洪荒霸主,所收上古珍藏,不可量计。赤明劫后,龙族镇守四海。那些珍藏多半便转到了东海水晶宫中。你那水火珠虽然不凡。以我师尊之能,并非不能炼制。但是上古天材地宝,却是难以再生。若是仅仅一颗宝珠,如何能还得了这性命因果?至少也要拿出些像样的天材地宝,才叫妥当。”

    土灵圣母在旁听了,知道玄云道人用意。暗暗叫好,忍不住也来

    。

    教广见他们势众,又都是圣人弟子。得罪不得。若再迟疑下去,不知道他们还要如何敲诈。无奈之下,只得将水火珠拿出。只见一粒宝珠。一面火光艳艳,一面水汽腾腾,光辉夺目,灵气充盈,果然不愧是这龙王无穷岁月辛苦锤炼的法宝。

    敖广将水火珠给了玄穹道人。又拿出数宗上古时期的天材地宝,送给玄云道人。

    岂知玄云道人不肯轻易罢休,偏又似乎对于天材地宝无所不知,见微知著。只见他拿出一样。便知道他还有另外哪几样,定要索取。敖广无奈,只得忍痛给了。

    玄穹道人语重心长对他说道:“老龙王,非是贫道等仗势欺你,定要取你宝物。须知此次洪荒大战,妖巫二族两败俱伤,却为何故?只因人族大兴,乃是天道大势。不可阻挡。洪荒诸族,休要争锋,否则是自取其祸!常言道,实力过盛小必长野心。你为龙族之长,若能约束龙族,老老实实镇守四海,守弱自保。即使遇到洪荒大劫,也能安然度过。否则。只怕祸不旋踉而至。到时候无力回天,悔之晚矣。贫满取你法申,对你而言,未必非福,你须谨记贫道今日之言!”

    教广哪敢说个“不”字也不知道有没有将玄穹道人的话听没听进耳去,只忙不迭躬身道: “谨记上仙教诲!”

    玄穹道人也不为己甚,就此回万寿山而去,教广这才松了其气。

    此次虽然失了法宝,又送出了不少天材地宝,到底保住了性命,也是聊可欣慰。至于损失的修为。也只有另外想办法弥补了。

    于是后来敖广召集南海、西海、北海三位龙王,以龙族秘法,给他灌输功力,总算把他的修为又提升了一个境界,足以镇压四海群龙。只是从此四海龙王对外总表现得修为不足,远不像经历赤明劫的远古老龙。却不知道是听了玄穹道人所言,有意示弱,还是实情果真如此了。

    东海因果既了,丰沮玉门之事,也有后话。其中妖族挑起战乱的黄鸟,后来被轩辕氏惩罚,令他在巫山看守恶兽黑水玄蛇,不得离开半步。巫族一方灵山十巫,经历大战之后,只余巫彰,又活了八百八十岁。历数朝乃亡,后世称之为彭祖。此乃后话,就此表过。

    玄松道人等众仙了结了东海之事。便回了万寿山,进妾庄观中,齐来拜见镇元子,听从师尊教诲。

    镇元子道:“尔等此次下山行事,虽遇诸教阻挠,但能顺天妄命,斡旋其中,既使人皇大位顺利得传。又保全了巫族根基,神农也有脸面。功劳不可堪嘉勉!为师也心中甚慰!”

    众仙皆拜道:“此皆师尊教导之功!”

    镇元子说道:“经历此事,乃知尔等可独当一面,开门立户,从此再不须为师挂心!”又朝玄素道人说道:“昔日只传你一扇,如今你已证得大罗金仙,为师便将其余阴,阳、地、火、水五扇皆与你。望你善加使用,造福洪荒,莫要轻沾杀孽!”

    这六扇都是先天芭蕉宝树上所生。威能不凡,阴阳二扇合一,可化两仪返太极;地火风水四扇合一,可炼地火水风;若是六扇合一,可化虚空为混沌。乃是攻击的至宝。

    玄素道人接过宝扇,叩谢师恩!

    镇元子又望了望玄晏道人,说道:“玄昊,你如今恶念太甚,却还未证大罗,暂无斩尸机缘,且上

    玄昊道人上前,镇元子用手一指玄昊道人泥丸宫,一股清气射出。压下了玄昊道人恶念,顿时使他灵识一清,恢复了有道仙真本色。

    玄穹道人禀道:“师尊,弟子此次下山,收得一徒,名作精卫,先前乃是炎帝小女。弟子未曾先行请示,还望师尊恕罪!”

    镇元子说道:“洪荒虽大,上佳根骨的弟子却是难遇。

    既是有缘,就该开枝散叶,为师并不怪你。”

    又朝众弟子道:“此后尔等开门立户,自行收徒,不必请示于我!”

    玄穹道人乃将葫芦之中的精卫放出,让她拜见师祖。

    镇元子看了看精卫根骨,对玄穹道人说道:“果然是良才美玉,你要好生雕琢才是!”又对精卫说道:“既是元神化身,我便赐你先天道体。作为见面之礼!”

    说罢将手一指,现了至宝造化鼎,豪光一闪,已将精卫摄入鼎中。

    只见宝鼎之中,氲氤一片,难见分明。镇元子才将一枚人参果并天材地宝投入鼎中,不过片刻,已然大功告成,一位仙真从鼎中跳出,正是精卫再造之身。

    玄穹道人大喜,忙与精卫一同。拜谢了镇元子造化之恩。

    镇元子见弟子开枝散叶,也是欣喜,又朝玄松道人说道:“土灵圣母此次孤身在外,为我地仙张目,虽遭劫难,并无大过,可堪嘉奖。她既以土为名。便令她去与明玄修习御土之术罢!”

    玄松道人点头称“是!,小

    镇元子又朝土灵圣母说道:“若是你内外兼修,神通通达,哪里会经这些磨难?哪里会轻易为那孔雀所擒?”

    土灵圣母惭愧之极,叩道:“只怪徒孙学艺不精,有负师门教诲!”

    玄松道人问道:“师尊,不知那孔雀是何来历?”

    镇元子道:“此事说来话长。当初盘古开碎天地,万物始生,世间有飞禽、走兽、鳞甲之属。飞禽以凤凰为,走兽以麒麟为,鳞甲以龙族为。其中凤凰一族的领。乃是一只先天五行凤凰,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说起来还是为师的旧识。但这只凤凰在赤明劫之末的一场大战之中,受了常曦、羲和两位娘娘和准提道人的围攻,虽然逃得性命,但被迫引火**,强行涅巢。其后化生孔雀、大鹏。各得其部分神通。其中孔雀得了先天五行神光。附在尾羽之上,刷人刷物,无不如意,可惜难以炼化,因此化不得人形。队泉之战中,玄竹想要降服的金翅大鹏鸟,便也是凤凰所化。而这孔雀,多半便是那大鹏招来

    玄竹道人说道:“难怪那大鹏如此厉害,原来有如此来历!”

    镇元子说道:“那先天五行凤凰乃是赤明劫时的霸主,与烛龙比肩的强者。若无圣人神通,只怕降服不得!”

    玄松道人问道:“师尊,那孔雀如今何在?”

    镇元子道:“他性情凶残,滥杀无辜,我自不会轻易饶他!”说罢将地书一展。便见那孔雀飞出,落到地上。

    他被镇元子困在地书之中,一身神通施展不得,有如凡鸟。如今甫得自由,哪里还不知机?连忙双翅一展,就向外面逃去。

    镇元子见那孔雀想要逃走,喝道:“往哪里走?”将拂尘拿起。往孔雀拂来

    孔雀见状,重施故技,拿五色光华朝拂尘刷来,却哪里刷得了镇元子的拂尘?只觉得尾羽一空。五色神光,已然被镇元子的拂尘拂去。

    孔雀失了至宝,心中大骇,知道这道人招惹不得,顿时连五色神光也顾不得要了。转身落荒而逃。

    镇元子也不阻挡,只遥遥喝道:“千年之后,再来取五行神光。若还不尊天道。滥杀无辜,不但神光不保,还要小心性命!”

    那孔雀也不知道听没听进耳去,一溜烟远远逃了。他此次暂时失了先天五行神光,反而如同脱离了一幅枷锁,此后很快就化出人形修炼道法神通,却也不知道是祸是福!

    众弟子再定睛一看,只见那被镇元子打落的先天五行神光,化作五根尾羽。落在地上。

    镇元子乃说道:“这先天五行神光。多有神妙,可比先天至宝。为师先按五行,将这五行神光分给你等参悟,百年之后,尔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之间自行交换,待到千年之后,再物归原主。”说罢,将木行尾羽给了玄松,将水行尾羽给了玄竹,将金行尾羽给了玄玉,将火行尾羽给了玄云。将土行尾羽给了玄昊。

    众弟子自然遵命。口肥…8。酬渔书吧不样的体脸!

第182章 问老君元始讨功德 还因果玉鼎得玄功

    丹教弟子。回了玉虚宫中,示始天尊与其言道!”此次巾刚节。战果不佳,究其原因,乃是为师失察。少了算计,非是尔等之过。料不到他二教一派,堂堂圣人,都是如此奸猾!不过诸位弟子皆平安归来,也是可喜!”

    广成子众仙皆道:“多谢师尊宽宵”。

    元始天尊见燃灯道人脸色灰败,垂头丧气,说道:“燃灯道友,不必如此。你虽失了本命火元,但大道千条,条条通达,总有机缘。我今便赐你一宝,你若能寻得机缘。照样可以成就大道!”

    燃灯道人闻言大喜,问道:“不知是何法宝,如此神妙?”

    元始天尊便拿出一宝,乃是一把尺子,与其说道:“此宝名曰乾坤尺。乃是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天地之间多余的轻清、重浊之气凝结所化,只是还未完全,不足以成就世界。若你日后有缘,遇到此先天二气形成的法宝,将其摄取融合,彻底化开世界,便是大功告成。到时候天上地下,任你遨游,又何愁不能证得大道!”

    燃灯道人听得双眼精光大盛。欢喜难禁。

    他如今已然是大罗金仙的修为,再进一步,便入混元,到时候就连圣人,也不能轻易拿他奈何。

    只是从大罗金仙到混元之境。虽只一步之遥,却有天地之远。只有跨过了这一步,才算站到了洪荒顶尖的阶层,真正有了执子之力。否则。在圣人眼中,终究还是蝼蚁。生死都在掌中。

    但是这区区一步,看似容易,却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步,若无机缘,便有无数元会之功,也未必跨得过去。洪荒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强者止步于此,还未尽功,便遭劫陨落!

    燃灯道人失了本命灵光,也就是失了根基,根基衰弱,气运、福缘便随之涨消。因此燃灯道人最怕的。便是从此苦难重重,劳心劳力,反而堕入劫中,自身难保。

    如今有了这乾坤尺,若是能化开其中的世界,便真正有了安身立命之本。到时若是圣人出手,身后有元始天尊作为倚仗,想必无虞。圣人以下,却是不用畏惧,总能保的自身安危。

    去掉了这重顾虑,日后修道之途,自然通畅不少。至于先天轻清、重浊之气。以洪荒之大,只要用心,总能寻得。

    是故燃灯道人接过元始天尊的乾坤尺,心中忧虑尽去,又恢复了往日逍遥姿态。众仙见了,也不由有些佩服!

    元始天尊又赐了众仙雌雄剑等几样法宝。以为安慰。众仙皆转忧为喜。

    元始天尊又叹道:“西方五佛殒命,我等确实欠了彼等因果”。

    燃灯道人说道:“老师,我已将其法宝、舍利子取回,如何处置。请老师示下!”

    元始天尊说道:“此事你做得甚好。能够物归原主,总是还了部分因果。只是若行此事,总须往西方走一遭,尔等何人愿往?”

    广成子等众仙纷纷请命,元始天尊说道:“尔等本已因果料缠,还是暂时脱身事外为好。”遂命座下弟子玉鼎真人,前往西方,送还法宝

    临行之时,元始天尊嘱咐道:“此去乃是还他因果。切记去回。休要误事”。玉鼎真人一一应下。

    此时文殊广法天尊问道:“师尊,不知那飞熊如何处置?”

    元始天尊说道:“那飞熊助兴轩辕。总算有些功德,能够进我止 门。也是有缘。不过他到底出身异类。先天受限,难闻大道。便先助其转世,获取人身,累积功德。若是日后有缘,总能再投我阐教门下!”

    飞天神君命运,遂就此定下。    元始天尊遣散了众弟子,暗道:“此战阐截二教,皆助轩辕氏,却让截教投机钻营,独得大功。如此一来。置我阐教于何地?大师兄掌人教,不能不闻不问。我须先去大赤天兜率宫,向他请教一番。不论如何,也须分得我阐教部分功德。才合道理于是离了玉虚宫。往大赤天而去。

    却说玉鼎真人来到西方灵山,觐见了西方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说明来意,便把银瓶、经卷、金轮、禅杖、念珠并五颗舍利子,送还给接引道人。

    接引道人命座下童子接过。与玉鼎真人说道:“此次轩辕伐神农。乃是天命。教中弟子为大义殒身。也是死得其所。贫道不为之悲,反为之喜!西方教与阐教,如同红花白藕,本为一家。道友不远万里。前来赐还遗物,足见其中高义。还望你我二教,日后多多往来才好。”

    准提道人也微微笑道:

    品所言极是!两教**。各有所下弟午多多往来卜水口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日后行走洪荒,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此等好言好语,玉鼎真人自然不好反驳,只好说道:“二位教主所言极是!”

    准提道人问道:“道友以前可曾来我西方极乐世界否?”

    玉鼎真人言道:“尚是次!”

    准提道人说道:“既是次,不如贫道带你四处游玩一番,须知我西方极乐世界,虽不如东土灵秀,但一家一教,多年经营,也有许多东土没有的奇景!”

    玉鼎真人牢记元始天尊之言,回道:“教主美意,贫道心领。然师尊有命,让贫道归去,贫道不敢耽搁!”

    接引道人言道:“既是如此,道友远来是客,又是为我西方教之事而来,总是不可空手而归,让人说我西方教失礼。好在这极乐世界。还有颇多特有之物,为东土所无。道友便带几样回去吧。”

    说罢便吩咐童子:“毒取金、银、琉璃、水晶、醉碟、珊瑚、琥珀七宝来!”

    玉鼎真人连忙阻止道:“贫道只为送还法宝,并无功劳,万万不敢受此大礼。如今旧物归还,再无别事,贫道就此告辞!”

    说罢施礼转身,就待离去。

    准提道人微微一笑,上前道:“贫道与令师,虽然都是紫霄宫中之客,但一直少有机会论道谈玄。道友为其弟子,想必得其真传,眼界定然高明。贫道自悟了一门功法,名曰**玄功,便请道友一观,不足之处,还请多加指点!”

    说罢,也不待玉鼎真人回答。便在他面前现了金身法相,果然神奇。只见一尊金网,高数十丈,有二十四。作出喜、怒、哀、乐、贪、怨、痴、嗔等种种表情。各不相同,微妙之极,看完一遍,仿佛经历了一世轮回,自有领悟于心;又有十八只手,执定了缨猪、伞盖、花贯、鱼肠、金弓、银戟、神杵、宝铿、金瓶等物,一起挥动,各有章法。仿佛已经包含天地之间所有动静、变化之机的精要。

    玉鼎真人本待离去,但见了准提道人金身法相,不觉被其吸引。脚下无论如何也迈不开步子,渐渐沉迷其中。不过片衷,准提道人已将这门道法,从头到尾演练了一遍。

    玉鼎真人这才如梦初醒,暗道:“惭愧!”急急告辞而去。这下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都不阻拦。只在后面微笑。

    却说洪荒之上,轩辕氏继承炎帝治世之功,成为人族共主。他因为生于有熊,有土德之瑞,土色为黄,故称黄帝。

    黄帝治世之初,养**民,不好战伐。又数次向炎帝请教五谷、医药之术。人族经历了伏羲、神农两代,食有谷、居有巢、寒有衣,生活

    乐。

    然彼时混荒百族并存,族群之间。不免相互摩擦,更有盗贼在其中兴风作浪,祸害人族,残杀良民。黄帝防不胜防,顾此失彼,乃叹道:“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消湄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于是决定以战去战,消除隐患。乃制乾坤弓、震天箭,以威天下。又从西昆仑玄女,学习兵法精要。

    从此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于是人族大兴。空前统一,疆域之大,独霸洪荒。百族莫敢侵犯。

    黄帝在位之时,制定历法、术数,制作舟车、冠冕。黄帝以下。贤才汇聚,各得其用,各展其能。其中大挠作甲子,隶作数,风后作阵。伶伦作乐,媒祖制衣,歧伯作药,仓领作字,文明之盛,亘古未有。

    黄帝平定天下,巡视疆域。见人民安居。四方祥瑞,欣喜不已。及至于东海,有神兽白泽至,与黄帝言天地鬼神之事,达于万物之情。并献神鬼图鉴。黄帝乃知天地之大,万类之盛,造化之奇,感叹不已,示之天下。    回都之后,因感人生之有限。天的之无尽,大道之无穷,乃思慕仙道之术。

    或有告之曰:“阐教仙师广成子在崆峒石室之中,陛下何不前往求之!”

    黄帝闻言,乃率数百随从而住。问广成子至道之要,广成子闭目不答。

    黄帝乃悟,回去后,三月自省。不理政事,再去问广成子,广成子道:“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传授黄帝自然经一卷。,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 已 ,章节更多,支持作

第183章问大道黄帝成正果求功德当扈进谗言

    吾黄帝边治理人族。整理治世、兵法心得,边修巫,“多次问道于广成子。又追炎帝往事。也曾到玄德洞向玄松道人求教。到得晚年,有《黄帝阴符经》传世,论述兵法精髓、养生要旨。

    于是阐教广成子的帝师之名。在洪荒传播开来。随着黄帝治世之功德,阐教大道,亦广为人族所知。也为洪荒大道正宗,威望之高,几可与截教分庭抗礼。

    黄帝见自己功德即将圆满,又将人族共主之大位,传与其孙,乃是昌意之子,名为高阳氏颌顾。

    一日,黄帝于荆山铸鼎,鼎既成,有黄龙迎之,黄帝乃骑龙而去。

    至此三皇归位,隐居火云宫清修。进军无上大道。只要人族不灭。三皇功德不泯,便受天道护估,无灾无劫,不沾因果。如此假以时日,自然证得混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