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仙演义未完-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娘娘乃是巫族,对其功用并不太关心,因此也未多问,这才免了镇元子为难。

    此事之后,镇元子带着玄昊辞别娘娘,回去万寿山中。途中玄昊一边修道,一边祭炼法宝,满心欢喜。镇元子见了,却是在心中隐隐担忧。只是怕干扰了玄昊修行,也不多说,只暗暗在心中谋划。

    回到万寿山,镇元子召集众弟子,说了收玄昊为徒之事,又言道:“冥河老祖犯境,我已知之。尔等面对强敌,临乱不慌,团结向外,我心甚慰。”又不经意般,对着玄竹微微看了一眼。

    玄竹心中有鬼,吓得胆战心惊,也不知道镇元子知不知道她拿玉印的事,在那里进退维谷,不知是坦白从宽好,还是隐瞒逃避好。她如此忐忑不安,镇元子岂能看不出来?见她如此情态,心头也暗暗发愁,便不再逗她,喝道:“玄竹,你在那里若有所思,却为何事?还不快与为师将明玄叫来。”

    玄竹见镇元子不提玉印之事,放下心中大石,一声,欢天喜地地去了。

    此次明玄示警在先,独斗冥河老祖在后,立下大功,镇元子却要奖赏。乃将其双戟,炼化一番,名曰戊己麒麟戟,成了极品的先天灵宝,锋利刚硬,远胜从前。

    镇元子回了云房,乃将玄敖唤出,说道:“你此次处事果断,虽然擅出玄龙印,但是保全了万寿山,如此临场机变,我不但不怪你,还要赏你。只不过天地五灵,应该各安其位,镇压五行五方,不可稍离。不然,五行不稳,将会生出大乱。因此这次你将他们唤来,虽属无奈,却是可一而不可二!”

    镇元子在这边说话,玄敖在那边暗暗嘀咕:“你往日都将玄龙印随身携带,偏偏这次留在房中,分明是有意为之。我若是不做权宜之计,及时出来解围,你恐怕还会罚我吧!”却也只敢在心中嘀咕一番而已,不敢明说出来。

    镇元子一番话,他都没有听进去,唯独听到了一个心中大喜,说道:“师尊,我也不要你的奖赏,只要你将我从这个印里头放出来,与各位师兄师姐一同在万寿山修道,我就感激不尽了!”





   

 第七九章 洪荒出四圣 万寿响一声

    (求票票!!!)

    镇元子叹道:“痴儿!你在那印中,一向跟随为师,比你的几位师兄师姐,不知道还多听了多少大道之理是福缘,你如何还不知爱惜,偏想出来走动?为师有言在先,你在这印中再过一个量劫,便可以出世,到时候海阔天空,任你遨游。你在此印中虽然寂寞,为师也素来深知!不过须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此时越是忍耐,越是吃了大苦,以后福缘越厚,成就越是不凡!”

    因从袖中拿出一物,乃是一朵红莲,含苞欲放,与玄敖道:“你诸位师兄师姐,我都未曾赐得此物。如今你立了功劳,我便先将此物赐你,以为奖赏。这朵莲花,乃为师在九宝池中辛勤培育,费尽心血。此宝一经炼化,会随着你的修为增长,增加品数。太乙境界以下,最多只开三品;修到太乙境界,最多可开六品;修到大罗境界,最多可开九品。若是入了混元,最多可开一十二品。此宝越到后来,越是神妙,你自己可以慢慢揣摩!”

    玄敖向往自由,虽然知道此宝确实不凡,都是接过之后,还是闷闷不乐。

    镇元子见了,也不由心生怜悯,复在心中推算一番了!为师推算天机,再过数百年,你可暂时出世,出去历练一番。不过不管如何,不能泄露身份,否则必有大祸临头。到时候为师为你安排就是!”

    玄敖听了,比得了大道至宝还要高兴,朝镇元子叩谢不已!

    从此之后,洪荒数百年,庶几无事。

    忽一日,太上老君忽然悟透了一番大道妙理,对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笑曰:“我参悟天机,知道机缘已至,证道之期,便在今日。”二仙都向他恭贺,称羡不已。

    太上老君乃下了三十三天,来到洪荒上空,朗声说道:“吾为道祖首徒,盘古正宗,当立大教,以教化众生。从今日起,吾立人教,以太极图镇压气运。尔其知之!”说罢,一道金桥,从空中降下,落在人族地界。所过之处,地火风水平息,天清气宁,一片澄明景象,清澈无比。

    太上老君因在金桥之上现了真身法相,头顶天地玲珑玄黄宝塔,右手持扁拐,左手持太极图。

    人教既立,天降功德,落于太上老君身上。太上老君得了功德,脑后现了功德金轮,在那金桥之上,更显得庄严神圣。

    便有无穷颜色、无穷声音、无穷形状,在人族心中展现,演示天机物理,大道玄妙。人族心中皆有所感,都不由自主,流下泪来,朝着金桥之上的太上老君圣像叩拜。洪荒的其他种族,也拜倒叩首不绝。

    太上老君此次立下人教,得了立教功德,已然成圣矣!

    人族得了太上老君的一番成圣教化,从此都被开启了道机。此后,人族中一心向道者,不知凡几,成仙了道者,也如过江之鲫,为数众多。

    他们与其他种族相比,却是有先天的优势,不需要化形,本身便是最适合体悟天道的法体。因此,人族虽无天赋异禀,却是却是凭借这一优势,在妖巫为主的洪荒之上,逐渐站稳了脚跟。

    女娲娘娘见了,笑道:“人族有大师兄照拂,我无忧矣!”丝毫不以太上老君抢先得了人教的立教功德为忤。

    不久之后,元始天尊仿太上老君先例,立下阐教。阐者,明也!元始天尊取其阐化天道之意,也得了立教功德,成就圣人位业。

    紧随其后,通天道人也不示弱,立下截教,取其截取之意,也证了圣道。

    玉京山一山三圣人,顿时成了洪荒修道者心中的圣地!若不是因其在三十三天之上,只怕诚心慕道者,都要纷纷前往瞻仰叩拜,势必要阻塞于途。

    尔后不久,西方突然传出宏大声音:“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就见西方世界,大放光明,灵山周围,现一佛国,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又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就见其中,冉冉升起一尊佛,庄严神圣,也带功德金轮,双掌胸前合十,结合掌印,念道:“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希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升极乐国。”

    此人正是接引道人,以大毅力、大智慧,发大誓愿,以十二品金莲造就西方极乐世界,立西方教,成阿弥陀佛,得了大功德,赫然也证了圣道!

    准提道人为西方教二教主,助接引道人立教,也得了部分功德,只是数量不多,却是不敷证圣道之用了。

    西方生灵,亲见了这尊佛,听到他诵经之声,只觉得心境平和,烦恼皆消,都是如痴如醉,彷佛瞬间悟透了一番生存哲理。于是诚心诚意,向灵山叩拜,顿时都成了西方教的信众。

    又有准提道人在旁,作舍利佛,与阿弥陀佛一问一答,问者有心,答者有备,穷究智慧,传扬佛理教义。众生听闻,更是口服心服。

    那西土诵经之声越来越宏大,逐渐跨越西方,向东土传来。东土之中的生灵,只要听了佛陀说经,顿时也如同洗脑了一般,心中狂热,向西方圣地走去。在他们的心目中,除了佛陀之外,其他的一切,彷佛都是虚妄一般。

    那声音堪堪传到万寿山地界,眼看连万寿山都要受到波及。陡闻万寿山上,传来一声朗笑:“两位道友有大智慧,大毅力,创下八百旁门,令人敬佩。不过旁门再妙,何如我东土的三千大道、盘古正宗?这些妙理,在你西天传法便罢,还是不要再蛊惑我东土生灵。否则,便是贫道允许,莫忘了老师之下,还有四位高徒。”

    那问答之声丝毫不停,犹如流水洋洋,斧伐丁丁,一平和,一尖锐,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其中夹杂着浩大的念力波动,仍然直扑万寿山而来,仿佛没有听道镇元子之语。

    万寿山上,镇元子冷哼一声,说道:“如此张扬,违了大道清虚之旨,无怪乎只是旁门。须知大道渊深,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阿弥陀佛,如今我也不来跟你谈论这些道理。你的心意,我岂能不知?如今你虽然成圣,难道就以为我万寿山好欺?今日便让你知道,即使证得圣道,也绝非至高无上,却是不可任意胡为!”

    说罢,现了造化鼎,将那拂尘之柄,在造化鼎上猛一击,只听一声震响,声音颇为沉闷,却是虚而不屈,绵绵若存,彷佛也含有大道至理。顿时天地万物,同声合鸣,传得越远,反而声音越大,顿时将那问答之声,反击回去,余声还直入西方三千里地界。

    那些生灵听了镇元子说的道理,又受这一声冲击,却是振聋发聩,云泥立判,彻底回复了头脑清醒。

    三十三天之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道人对视一眼,相互惊骇。太上老君言道:“不想老师之下,镇元子道友已经首证圣道,却又不张扬,深合清虚无为之旨,真是可钦可敬!”

    元始天尊却道:“镇元子道友非是无为之人,观其以往所为,却是颇有筹谋。他证圣之事,为何我等一无所知?只怕也是刻意为之!”

    通天道人对镇元子颇有好感,闻元始天尊之言,心中不乐,反驳道:“你却是多心。镇元子道友若是刻意隐瞒,于他能有何益处?他若是刻意隐瞒,如今却为何要出手显露实力?以我观之,他此举完全是一番谦逊,能让我三清在洪荒之上,首彰圣道,以显老师玄门**,盘古正宗。他这番好意,我等受之有愧,却不可再妄加揣测。”

    元始天尊不服,却想不出道理反驳。太上老君也对通天道人道:“贤弟言之有理!想必是镇元圣人证道之法不事张扬,他自己又谦逊,我等才懵然无知。洪荒众生,都以为我首证圣道,却不知在我之前,还有镇元圣人。他这番好意,我倒是不得不愧领了!”通天道人难得地受了太上老君嘉许,心中微微得意,元始天尊沉默不语。

    却说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受了镇元子反击,断了气机,顿时便再也问答不下去。准提道人面露惊异之色,向接引道人言道:“莫非镇元子已经证了圣道?”他却还只是混元大罗金仙,与圣人差了一线,因此难知镇元子底细。

    接引道人点了点头。准提道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说道:“镇元子并非鸿钧老师亲授之徒,又未得立教功德,无声无息,怎么就证了圣道?难道他证圣道,还在太上老君之前?”

    接引道人既然证了圣道,自然明白了鸿蒙之中的一番因果,当真是苦涩难言,数次欲说又止,生怕激怒了准提道人。

    若是他二人都证圣道,接引道人自然有信心去找镇元子了结因果。只是如今只有他一人证道,想想镇元子实力,他却宁可把那些事情烂在肚子里,因此只是对准提道人说道:“师弟,莫忘了紫霄宫讲道之时,鸿钧老师都曾经向镇元子施礼。他的神通,只怕还不仅仅证了圣道这么简单。”

    准提道人却是有大毅力、大智慧之人。他看了看接引道人脸色,似乎若有所悟,言道:“此番立教功德虽未让我成就圣道,但鸿钧老师有言,三千大道,条条皆入混元。我已为混元大罗金仙,便将这三千大道,一条一条演练,总有一日,也能找到适合我的那一条成就圣道。到时候我西方便有二圣,再去找镇元子了结因果,也不为迟!”

    接引道人听了,心怀大慰!





   

 第八十章 一仙转世光严国 二巫争战部洲中

    (求票票!!!)

    话说这准提道人,从此遍访名山,交流道法,不论东土西土,都虚心学习,博采众长,连凡夫俗子,也能不耻下问年累月下来,一身所学,逐渐纵贯东西。又冥思苦想之下,还真被他创出了一条转世重修的妙法。

    但凡生灵,除了圣人之外,大都寿元有尽。便是能够成仙了道,也有个三灾九难,劫数缠身,一个不慎,还要死于非命,一身修为毁于一旦。准提道人所悟的转世重修之法,却是能够将一世修为,以愿力的方式储于魂魄之中,即使转世也不会消失,如此生生世世,愿力越来越深,修为越来越高,终有一日,能成正果。

    他能想得出此法,实在是天姿不凡,洪荒之中少有能及。不过这终究只是旁门取巧之道,并非大道正宗,要想证得混元,却是万难。

    况且此法乃是偷天窃地之法,长此下去,却是大为不妥,会令众生失了平等的要义,终究不能为天道所容。所以后来为着此事,地府之中又生出了大是非,此乃后话。

    却说这一日,三十三天之外,混沌虚空之中,现了紫霄宫,鸿钧道祖对座下金童玉女言道:“尔等且去玉京山,找太上老君。他自有分教!”二人恭声应是,出了紫霄宫,来玉京山上,求见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见了他二人,笑道:“老师之意,我已知之矣!”说罢,将手指往两人一点,两人顿时浑浑噩噩,化作了两团灵识。

    却说洪荒之上,有一国,名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向仙神祈祷,后梦太上老君抱一婴儿赐予王后,梦醒后而有孕。怀胎一年,在王宫诞一太子。太子长大后继承王位,不久舍国入山修道,最终不知所踪。

    此子便是那鸿钧道祖座下金童转世。他与道祖座下玉女,都被太上老君投到洪荒之中,开始转世历劫。至于为何如此,道祖自有一番深意。

    一番斗转星移,忽忽又过了数百年岁月。

    却说赤明劫之后,妖族管天,巫族管地,虽然道祖旨意如此,只是天地本为一体,又岂能明明白白地一分为二?因此妖巫之间,想要井河不犯,不生事端,却是万万不能。

    万物生灵,虽然承上天阳光雨露,却大多是生在洪荒大地之上。彼时洪荒的十二大部洲,生灵都为巫族所管。因此这些生灵便都奉巫族为主,巫族神通在洪荒之上大行其道。帝俊所领导的妖族,大多都上了天庭,反而远离了洪荒大地,渐渐淡出了众生的视线,越来越不为洪荒生灵所熟悉。

    只有四海之中,仍为天庭指派的龙族镇压,还奉妖族为主,都修妖族道法。从这也可以看出,帝俊身为天庭之主,确实有远见卓识,他人难及。他当初拼着跟祖巫重新开战的风险,也要抢到四海之地,如今看来,确实是最为重要的一着棋子。

    若无四海之地,只怕妖族真要与洪荒大地彻底脱了关系,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对于种族而言,都需要新鲜血液,才可保持生机勃勃,繁荣发展。反之,则迟早要垂垂老朽,日薄西山。妖族天赋不如巫族,尤其需要大量新的妖族不断添加进去,以壮大力量。帝俊眼见从洪荒大陆上天庭的妖族越来越少,渐渐只剩下四海妖族加入,若是长此发展下去,如何了得?因此心中也不免有些焦急。

    他雄心勃勃,本来就忌惮巫族,视为妖族大敌。此时多了这桩心事,却是时不我待,开始加紧谋算起来。

    他在太阳星天庭之上,看着下面的十二大部洲,冥思苦想,不断用心之下,还真被他想出了一条伤敌却不伤己的妙计。

    却说洪荒大地之上,中央有四大部洲,分别为奢比尸、祝融、后土、共工所掌管,疆域之间,相互为邻。他们四位祖巫之中,祝融属火,共工属水,生性本来就相克。先前巫族聚居西南大山之中的时候,他们二位相互也不怎么往来。现在祖巫各掌其地,十二祖巫之中,即便是交情好的,也忙于管理部洲事务去了,祝融与共工,更是从未通过消息。

    偏偏他们二者的部洲,在洪荒中央,一南一北,边界漫长。帝俊见了这般局势,思量之下,便计上心来。

    洪荒大地上的生灵,都为祖巫所管,他固然无法干涉。可是日月星辰,却是归天庭所管,稍微做些手脚,巫族却也管不着。因此,帝俊便将太阳星直射之地,悄悄往北方偏了一偏,使得稍微偏北的一片地方,也变成了高温火热之地。

    就是这一偏,却偏出了大问题。本来祝融属火,他带领的巫族部落,也大都是些天生便能控火的族类,最是喜欢火焰,因此不免喜欢逐日而居,哪里太阳真火最旺,哪里最热,便朝哪里移动。

    恰恰相反,共工的族类,却是天生喜水而厌火。

    他们觉得自己原来所居的地界,越来越热,阳光越来越毒辣,火气越来越盛,水源越来越缺少,却是有些受不了了,因此只得向更北的方向逃离。

    这样一来,一进一退之间,祝融所掌管的部洲,便越来越大,他这一系的巫族势力,也是越来越强。而共工所掌管的部洲,却被祝融逐渐蚕食,越来越小,实力也越来越弱。

    共工在十二祖巫之中,一向沉默寡言,生性木讷,不善交往,其实内里性情刚烈,非比寻常。他与祝融天性相克,本来就少有往来。为着此事,也曾交涉过数次,却因言语冲动,话不投机,都没有什么结果。共工岂能察觉不到天上的异象?只是明知如此,祝融也不主动约束部族,对他的劝说也是无动于衷,却是令他气恼不已。

    其实祝融也是颇为无奈。巫族都喜欢率性而为,此乃天性,难以约束。祝融虽然知道往北扩大疆域,确实有些不妥,却也约束不住下面的巫族,阻止不了他们逐火而居的本性。而且他们都知道,即使祝融部落退回南方,中间空出的那块地方,共工部落也绝对不会居住。反正都是空着,住上一住,又有何妨?若是退走,把那么大一块地盘空着,岂不是祝融怕了共工的明证?

    如此一来,共工与祝融敌意渐渐增加,双方势力,也逐渐有了一些摩擦,却是正好中了帝俊的毒计。

    却说这一日,共工郁闷之下,四处走动散心,不期然竟来到了西北,前方就是烛九阴的领地。共工在西南时,少与他人交往,却独与烛九阴相善。因此也不回避,便径自进了西北部洲,找烛九阴去了。

    两祖巫落座,先说了些洪荒旧事,谈着谈着,便不免谈到了共工与祝融的疆域之争。

    共工说道:“祝融步步紧逼,屡屡犯我地界。原本我们两大部洲,大小相若。现在一消一长,我的倒只有他的一半大小。若是先前同在西南时,大家荣辱与共,也还罢了。如今我等各掌一大部洲,偏我这一部洲越来越小,却让我在巫族之中,还有脸面乎?”

    烛九阴劝道:“贤弟,你那一大部洲,居北方,属水,天气寒冷。如今却是越来越热,又干燥无雨,何也?此多半乃与太阳星有关!”

    共工道:“妖族对我巫族虎视眈眈,时刻想要害我巫族,我又岂能不知?只是此理祝融也该知晓,却如何不约束他的部族,反而步步紧逼,倒似要将我那一部洲,全部纳入他的囊中一般。似此,哪里还留有一点祖巫的兄弟情谊?”

    其实说到这里,烛九阴若是原来的烛九阴,便该集合十二祖巫,一同商议一番,也好做个公论,商量个合理的解决方法,令祝融和共工都能心服。若是如此,大抵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将矛盾扼杀于萌芽之中。

    但是前文有表,烛九阴的元神之中,留有烛龙的一丝执念。烛龙为妖巫所败,因而身殒,所以这执念之中,便将妖巫二族,都看做仇敌,只望他们能同归于尽才好。

    本来这丝执念,对于现在的烛九阴,也仅仅是一点微弱的潜意识罢了。若是烛九阴头脑清醒,当然识得大体,断然不会被其干扰。只是烛九阴领地之中,却有巫族的克星冥河老祖存在,而且偏偏太阳星大战之后,烛九阴又莫名其妙得了一项神通,双眼能看透血海,内里情形,历历在目。

    他见得冥河老祖实力恢复,在血海中孕育生灵,数量超乎想象,一直心神紧张,生怕冥河老祖出来偷袭巫族,日夜防备。如此一来,心神疲惫之下,鬼使神差,却是说出一番连他自己事后都不相信的话来。

    只听烛九阴言道:“我十二祖巫,性情各异,又岂能总是一条心?先前有妖族为敌,还能齐心协力。如今妖巫分治,洪荒不知还要平静多久,我等又各有其地,若不为自己图谋,却忙何事?”





   

 第八一章 心有执念偏生事 身出方寸自下山

    (求票票!!!)

    共工道:“虽然如今妖巫分治,一管天,一管地,但妖族虎视眈眈,我等若先有事,岂不是自乱阵脚,被妖族看了笑话?”

    烛九阴已被那丝执念蒙蔽,将前话说出时,心中似乎隐隐还有一丝快感,十分舒畅此也不仔细思量,将眼一抬,继续说道:“若是都如贤弟这般,我巫族自可高枕无忧。只是能如此识大体者,又有几个?我闻奢比尸、句芒、天吴、翕兹等,都有疆域之争,互不相让。若是贤弟一力逃避,只怕数千年后,洪荒再无共工部族矣!”又朝天上一指弟岂未见前车之鉴乎?”

    共工茫然道:“不知兄长所指,却是何事?”

    烛九阴说道:“常曦与羲和,皆是太阴之神,同源而出,又同事一夫,同居一地,感情之深厚,更甚我们祖巫之间。她二人都不免生了嫌隙,何况我们十二祖巫?常曦身为太阴之长,却不喜争执,一力忍让,因此反被羲和所迫,远走太阴宫,实际上已经被帝俊冷落,只怕以后在太阳宫再无位置,连她的十二个女儿都被连累。前车覆辙在前,贤弟何不鉴之?”

    共工默然,思索良久,终于猛一锤桌面,愤然道:“我手下万千儿郎,舍命追随于我,天上地下,南征北战,历经艰险。祝融夺我领地,我还可以不计较!若是使我手下儿郎皆无立锥之地,却是万万不能!”

    从此共工回去之后,再不让半步,组织精锐,与祝融奋力争夺。两大祖巫的领地之争,渐渐升级,最后演变成了一番大战。

    太阳星上,帝俊见洪荒中央渐渐生乱,开怀不已,大笑曰:“祖巫果然不再是一条心,吾计得矣!”

    旁边羲和说道:“既然祝融与共工已然不睦,争战渐起,我等不如再加一把猛火,将太阳星再往北偏得一偏,让他们争得更厉害些!”

    帝俊笑道:“凡事不可太过,否则引火烧身。祝融与共工二人,正虎视眈眈,将有一场大战。此时我等若再有过激的动作,反而会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到时候只怕他们不再互相争斗,反要将所有怒火,全发泄在我妖族身上。事已至此,我却不但不继续往北,反要往南,从此来回逡巡,永为定制,绝了各方怪罪我太阳宫的借口!”羲和听了,佩服不已!

    因此,太阳星直射之地,又悄悄以着极为缓慢的速度,往南移去。

    帝俊移动太阳星直射的方向,本为挑拨共工与祝融。不过从此之后,年年如此南北移动,反而使得洪荒大地,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四季气候变化。普通生灵,从此便循着这四季的变化,时作时息,倒也更有规律了。

    太阳星虽移,速度极缓,几乎难以发觉。一地之气候,也非朝夕可变。因此北方地界,仍然燥热不已。更何况,此时祝融与共工已经有了正面冲突,小规模交战也有了数次,已成骑虎之势。就如同两个棋手,一局棋下到中途,不分出胜负,却是万万让步不得,只能勇往直前。

    五庄观中,镇元子将玄敖从玄龙印中唤出,对其说道:“徒儿,为师先前曾答应过你,让你出去行走一遭。如今机缘已至,你该去矣!下山之后,可往东北而行,自有一番际遇!”

    玄敖一直居玄龙印中,跟在镇元子身边修行,以前一直向往自由,做梦都想出来走动一番。如今真的出来了,倒有些茫然起来,问道:“师尊,我该去何处?该行何事?”

    镇元子笑道:“你下山之后,去想去之处,行该行之事,便是天塌地陷,也无须惊慌,自有为师在此。不过在此之前,为师却有两事交代:一是不可为非作歹,二是不可露了跟脚。”

    玄敖跟随镇元子修行,也是有道之士,自然不会为非作歹,只是第二个要求却有些奇怪。因此玄敖问道:“师尊,如何才是不露跟脚?我那天生神通如果使将出来,算不算露了跟脚?”

    镇元子说道:“你此次下山,不许说是我万寿山之人,也不许使用神通法术,更加不许召唤五灵相助。如若违背,必有大祸降临,切记切记!”

    玄敖不由得苦了脸,抱怨道:“师尊,这些规矩也未免太苛刻。若是如此,一旦与他人冲突争斗起来,徒儿却拿什么保全自己性命?”

    镇元子笑道:“痴儿!你是盘古主筋所化,天赋异秉,又继承了盘古的元龙之身,便是这肉身之强横,也非一般可比,又惧得谁来?只要听从为师之意,便无性命之忧!”因用手朝玄敖身上一指,玄敖便化作了一个巫人。

    玄敖还待说几句,镇元子却不耐道:“往日你一直想要下山,今朝遂了你的心愿,却还有什么犹豫?难道不想下山了不成?”

    玄敖闻言,生怕镇元子改变主意,犹如火烧**,一溜烟去了。

    他下得山来,便依镇元子所言,一直往东北方向而行。

    万寿山位于东土西部,在后土娘娘所掌管的地界之中。玄敖虽然早在开天之后不久便得化身,只是那时候一直呆在不周山中,也未曾出去过。后来又跟随镇元子修道,呆在玄龙印中,倒是一直没有机会到洪荒游历一番。

    龙之本性,最是自由好斗,唯我独尊,又喜欢交合,更兼天赋异禀,为鳞甲飞禽走兽之首,若是发起性子来,实在是惹祸精灵。因此玄敖虽然出身不凡,镇元子将他收为弟子之后,却对他极力打熬,置于玄龙印中,日日耳提面命,磨练他的心性,连同门之间,都不让他交往。若说严苛,众弟子中无有过之者。

    其实从此也可以看出镇元子对他寄望之深!若是其他弟子,他虽然也尽心教导,却没能如玄敖这般,居然做了几个量劫的谋划。玄敖若能挺得过去,将来在地仙门中,必定能大放异彩,可以预期。

    玄敖毕竟不同于普通龙族,性情本不暴烈,还颇知天数,否则当初也不会拜到镇元子门下。他以绝大毅力,蛰伏在那一方印中,日日聆听大道,受镇元子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